㈠ 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公式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所示:
(1)加權平均期限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上月月末材料或產品平均單位成本=上月月末結存材料或產品金額/上月月末結存材料或產品數量。這種方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
1、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2、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
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㈡ 銀行的貸款加權平均期限怎樣計算
(貸款A金額*貸款A年利率+...貸款Z金額*貸款Z年利率)/貸款總金額=貸款加權平均年利率
㈢ 資產評估中加權平均折舊年限怎麼算
1、資產評估中,折舊年限(一般稱為經濟壽命年限或預計可使回用年限)用於成本答法測算成新率時使用,一般情況下,相同的資產一般採用相同的壽命年限測算成新率。
2、加權平均是數學和統計學的案例,當有多個不同權重的參照物時才可以使用。資產評估一般採用通用設備使用壽命年限表才確定待估資產的壽命年限。
綜上,資產評估中一般是沒有加權平均這就年限這個概念的。
㈣ 證券加權平均期限是什麼意思
加權股價平均數又稱加權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內價平均容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當加權指數跌破月線時,指數連續低於月線的時間小於10個交易日的機率最高。當加權指數跌破月線時,指數連續低於月線的時間大於20個交易日的機率約45%。
當加權指數超越月線時,指數連續高於月線的時間小於10個交易日的機率最高。當加權指數超越月線時,指數連續高於月線的時間大於20個交易日的機率約52%。
㈤ 加權平均法的計算
1、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2、其計算公式如下:
(1)月末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庫存材料金額+本月購進各批材料金額)/(月出庫存材料數量+本月購進各批材料數量)
(2)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3)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㈥ 加權平均怎麼算啊
舉例:
在評估某個同學一學期的學生成績時,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績,而是將平時測驗、期中考試等成績綜合起來考慮,比如說,一同學兩次單元測驗的成績分別為88,90,期中的考試成績為92,而期末的考試成績為85,如果簡單地計算這四個成績的平均數,即將平時測驗與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同等看待,就忽視了期末考試的重要性.鑒於這種考慮,我們往往將這四個成績分配以不同的權重。
由於10%+10%+30%+50%=1,即各個權重之和為1,所以求加權平均數的式子中分母為1.
88*10%+90*10%+92*30%+85*50%=87.9
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權重的情況:
股票A,1000股,價格10;
股票B,2000股,價格15;
算數平均 = (10 + 15) / 2 = 12.5;
加權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
而普通的算術平均數的權重相等,都是1,(比如,3和5的平均數為4)也就是說它們的重要性相同,所以平均數是特殊的加權平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