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要規定房屋租賃合同最長期限是20年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明確規定了,租賃合同的最長期限為版20年。房屋租賃合同也屬於租權賃合同的一種,需要按照規定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第二百一十五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1)單位公房租賃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承租人未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
第二百二十一條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
2. 房屋租賃合同租期的期限是多少
有些房屋租賃合同只約定了起租時間,沒有約定終止時間,這就是不定期租賃合同。多數房屋租賃合同都明確約定了租賃期限,這就是定期租賃合同。定期房屋租賃合同的租期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出的部分無效。 定期租賃合同出租方要求提前終止合同收回房屋的,屬於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到期後,未經續訂,承租方未能及時騰退房屋的,屬於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不定期租賃合同,雙方均可隨時要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提前通知,給對方合理的准備時間。
3. 政府單位房屋以政府名義和個人簽租賃合同,合同年限70年,這樣合法有效嗎
當然有效了。這時候政府和你都是民事主體。政府的收入都必須入賬上交國庫。不能進個人腰包。
4. 承租公有住宅如果沒約定期限怎麼處理是否適用於合同法中的不定期租賃如不是,怎麼處理
不知你說的是否屬於歷史遺留的公房承租問題,如果是的話,那應該是終身租賃的,甚至去世後由共同居住人繼續使用。那樣的房子有書面的租賃合同對於終止條件是有明確的規定的。
如果不是,就是一般的單位房產租賃關系,在無約定期限的情況下,確實如你說的,單方有權隨時終止。
5. 承租單位公房的承租權能繼承嗎
【案情介紹】高某所在單位於多年前將單位所有公房分給高某居住,由高某每月支付租金。此後,因單位多次調換領導,高某承租單位公房一事被遺忘,已多年未向高某收取租金。於是高某在該房屋居住至今,單位也一直沒有收回該房屋。高某於1995年去世,單位在清理其遺產時發現,高某與其家人現在所居住的房屋屬於單位所有。單位認為當初該房屋是租給高某居住使用,現在高某已去世,決定收回該房屋,將該房屋轉租他人,並要求高某的家人補交多年所欠單位的租金。高某的家人不服,認為對該房屋的承租權應作為高某的遺產由其繼承,不同意單位收回該房屋,要求繼續租用。雙方協商無果,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承租權不是遺產,不能繼承。本案高某雖已死亡,但房屋租賃合同並未終止,且高某家庭生活較困難並無其它居住場所,故與高某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有權繼續承租爭議房屋。 【案例評析】本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承租公房的承租權是否屬於死者的遺產范圍?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承租權?這里所說的「承租權」,是指我國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在滿足本單位內部的某些規定能享受某種福利待遇的特殊人群可以租用單位公房供自己或家人居住、使用的一種權利,在一般情況下,承租單位公房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本單位職工的一種福利待遇,能租用單位的公房的,必須是滿足本單位內部的一些規定能享受該福利待遇的特殊人群,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租用的,因此房屋租賃權的人身屬性很強,出租權專屬於出租人,承租權專屬於承租人。其次,單位出租的房屋的所有權由始至終都屬於國家、集體所有,不屬於承租人,承租人只能享有佔用、使用的權利。而承租權正是基於租賃合同而產生的一種專署於承租人的人身權利,承租人死亡後,根據《合同法》相關理論,該租賃合同就已經終止,也就是說承租權是基於租賃合同而產生,當然因租賃合同的終止而消滅。作為公房所有權人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其擁有的房屋擁有合法的處分權,承租人死亡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有權收回該房屋或決定是否將該房屋繼續出租給死者家屬使用或出租給本單位其他可以享受租用單位公房的福利待遇的職工。再次,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可以作為公民死亡時的遺產繼承的范圍僅限於該公民死亡時的個人合法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雖列舉了幾種公民可以繼承的被繼承人生前的財產性權利,但是同時也規定有公民生前專署於自身的人身權利是不可以作為遺產繼承的。如前所述,承租權的人身屬性很強,屬於專署於死者的人身權利,因此承租單位公房的承租權不能作為遺產繼承。上面談到的案例就是由於我國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租用本機關、本單位公房時,一般租賃合同中都沒有約定具體的租賃期限,該合同長期有效,就造成在承租人死亡後,其家庭成員仍舊長期居住該房屋的現象。於是有人就認為單位公房的承租權是可以作為遺產繼承的。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除上述情況外,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大量城鎮居民有承租人代表家庭與國家、集體及私房主簽訂房屋租賃合同,雖然也是承租的單位公房,但不同於上述案例中以個人名義承租單位公房的情況,應區分看待。此時,租賃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有所不同,一方雖仍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一方雖然出面承租的人多為個人,且是以個人名義承租,但其本意是供家庭共同生活居住使用,此時的承租人應視為整個家庭。在租賃期內,每個家庭成員都應享有對承租房屋的使用權,承租人死亡的,並不影響房屋租賃合同的效力,死者其他家庭成員仍可繼續使用承租的房屋至租期屆滿為至,出租房屋的人不得以承租人已死亡為由解除或變更房屋租賃合同,剝奪死者其他家庭成員的承租權。而在此種情況下的承租權實際上是合同雙方按照合同的約定在繼續履行合同,並不是遺產的繼承。綜上所述,承租單位公房的承租權具有強烈的人身屬性,不能作為死者的遺產繼承。但與承租人共同居住的人在承租人死亡後有權繼續租用。 【法條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當事人對承租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明確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第二百三十四條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19.承租戶以一人名義承租私有房屋,在租賃期內,承租人死亡,該戶共同居住人要求按原租約履行的,應當准許。註:以上文件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