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計算視同繳費年限
計算視同繳費年限的方法如下:
1、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2、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3、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據了解,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1)視同繳費年限如何確認擴展閱讀
視同繳費年限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結果作為計發和調整基本養老金的依據,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1、參保單位初審
參保單位根據參保人員的人事檔案等原始檔案材料,對視同繳費年限情況進行初審並填報《認定表》,經參保人員認真核對並簽字確認後,由單位蓋章後報送主管部門復核。
2、主管部門復核
主管部門按照國家關於連續工齡政策的規定,對參保人員視同繳費年限進行復核,並在《認定表》上提出復核意見並加蓋公章後,報送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養老保險行政部門認定。
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養老保險行政部門認定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養老保險行政部門依據國家關於連續工齡政策的規定,審核相關材料並結合單位、主管部門的審核意見,對參保人員視同繳費年限提出認定意見。
⑵ 如何確定92年以前的視同繳費工齡
(一)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辦理退休或調整退休費待遇的人員,其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
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其已經領取退休費的人員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已按國務院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關於處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職退休時計算工作年限的暫行規定〉〉辦理的,可不再變動。
(二)臨時工、季節工、學徒工、輪換工、經濟建設民工、「亦工亦農」工轉正後的工齡計算
1956年11 月12日國直人習字第79號《國務院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和工作年限計算等幾個具本問題的補充》中規定:
國家機關使用的臨時工作人員(有的稱為「雇員」)被正式錄用以後,他們在正式錄用以前在本機關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這里應注意掌握的是「正式被錄用以前本機關的工作時間」,如果錄用以前,在幾個單位臨時工作,不能都算為工作年限,而只能把轉正錄用前在本機關的工作時間計算在工作年限之內。
原省勞動局冀革勞字第122號文件規定:「臨時工被所在單位選招為固定工時,其在本企業最後一次當臨時工的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亦體現了同樣的精神。
1994年3月30日省人事廳《關於貫徹〈閆伶同志關於部分工作人員接續工作年限的講話〉幾個具體問題的補充通知》》規定:
原在全民所有制企業、縣(區)以上集體所有制企業當計劃內臨時工,從工作崗位上直接應征入伍,轉業、復員後直接由政府安排為正式職工。
被推薦或考入大中專院校和技工學校學習畢業後由國家分配了正式工作;以及直接被招收、錄用為國家正式幹部、工人,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其在全民所有制企業、縣(區)以上集體所有制企業最後一次當計劃內臨時工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工作年限。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臨時工上學期間的時間要扣除,從事臨時工工作的時間與畢業後分配了正式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他們的參加工作時間也改為從計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時間算起。
原勞動部工資局《關於季節工轉為正式工以後連續工齡的計算問題》[(63)中勞薪便字第185號]規定:
季節工轉為正式工人以後,其在本單位連續每年做季節工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連續工齡。這里要注意的是「實際」兩個字。
此類人員的參加工作時間按1993年8月1日閆伶同志講話精神,也改為從計算工作年限(工齡)的起始時間算起。
1958年6月,全國總工會勞動保險部《關於實行勞動保險條例單位的學徒工勞動保險待遇的處理意見》規定:
學徒工在本企業學習期滿轉為正式工人、職員以後,其學習期間應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原國家計委勞動局《關於輪換工的工齡計算問題》計勞業字7號規定:
關於輪換工的工齡計算問題,應與臨時工的工齡計算一樣處理,即:輪換工回鄉後,根據國家生產建設需要,重新被吸收為國家職工時,其連續工齡應從重新參加工作之日算起。
原勞動人事部保險福利局《關於經濟建設民工工齡計算等問題的復函》(勞人險函[1983]15號)規定:
根據生產需要,經濟建設民工被用工單位招收或轉為國家職工後,其工齡問題,可參照臨時工轉正、錄用的規定處理,即:其最後一次在本單位當民工的連續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原國家勞動總局辦公室《關於「亦工亦農」工的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80)勞險便字41號]規定:招工、頂替前最後一次在本單位當「亦工亦農」工的連續工作時間可以與被錄用為固定工以後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三)民辦教師、長期頂編代課教師的工齡計算
1979年10月31日教育部、財政部、糧食部、國家民委、國家勞動總局下發的《關於邊境縣(旗)、市中、小學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通知》和1980年7月8日教育部《關於民辦教師工齡計算問題的答復意見》兩個文件規定:
中小學民辦教師、長期代課教師,凡按規定轉為(包括直接招收、錄用、頂替)公辦教師的,應從最後一次經組織批准任民辦教師、長期代課教師的時間起,計算連續工齡。在兩個以上學校連續任教時間,凡經正當手續調動的,應當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民辦教師經組織批准錄取(或保送、推薦)到各級師范學校學習畢業(結業)後,仍繼續從事教育工作,其原任民辦教師的時間可與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關於民辦教師工齡計算問題,國家教委計劃財務局教計字96號文件給河北省教委的答復中規定,民辦(代課)教師無論以何方式招收錄用為國家正式職工(教師、幹部)並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的。
其成為國家正式職工前最後一次經組織批准任民辦教師的工作時間可以與成為國家正式職工後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民辦(代課)教師經組織批准,進入各級各類學校學習畢業(或結業)後,分配從事教育工作的(包括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工作)均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對於上述任民辦教師工作時間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公辦教師,按照原省教育局、人事局、勞動局轉發教育部《關於民辦教師工齡計算問題的答復意見的通知》規定:
經省、地(市)教育局批准調動到其它部門工作的,其任民辦教師的工作時間,仍應計算為連續工齡。對此規定,必須嚴格按規定辦理了改行審批手續的才能執行。
(2)視同繳費年限如何確認擴展閱讀:
計算工齡的步驟已完成,公式如下:
A3=DATEDIF(D3,E3,"y")&"年"&ROUNDUP(DATEDIF(D3,E3,"ym"),1)&"個月"&ROUNDUP(DATEDIF(D3,E3,"md"),1)&"日"
A3為計算出的工齡,D3為入職入期,E3是當前日期。
有某位同事申請了停薪留職後再復職,停職時間段為5個月4日,
如何用A3的正常工齡減去停職時間,得出實際的在職工齡?
如直接用正常入職時間減停職時間,公式更改如下:
F3為停職時間的5個月,G3為停職時間的4天,:
A3=DATEDIF(D3,E3,"y")&"年"&ROUNDUP((DATEDIF(D3,E3,"ym")-F3),1)&"個月"&ROUNDUP((DATEDIF(D3,E3,"md")-G3),1)&"日"
假設用正常的入職工齡1年9個月21日 - 停職時間5個月4日 = 在職工齡1年4個月17日。
再假設用正常的入職工齡1年2個月3日 - 停職時間5個月4日 = 在職工齡1年-3個-1日。
⑶ 工齡如何才能確認為視同交費年限
1、肯定是學校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好,因為很多情況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要給你經濟補償的
2、事業單位人員的社保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但一般來說工齡都可視作繳費年限的,無論你以何種原因離開單位。
3、要保留幹部身份,就得轉到機關、事業單位等,轉入企業就沒了
4、如果你轉到企業當然就不能享受了,這個好像只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
⑷ 視同繳費年限如何確定繳費工資 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只是為員工依法辦理退休手續時測算養老金金額時計算工齡使用,不考慮繳費基數的。
⑸ 視同繳費年限如何認定
您好?首先祝您在外平安順利!你想知道視同繳費是誰來決定的對吧?養老金在繳納過程中一般經常會出現視同繳費這一概念,真正的視同繳費的決定權是勞動法和勞動局關於養老金征繳年限認定的通知,也不是哪一個部門那一個地區無說的算,這是全國勞動部門共同遵守的規定!
⑹ 如何確認視同繳費年限的工齡
視同年限工齡,是由檔案內的入廠登記表記載為依據的。
⑺ 我的視同繳費年限怎麼算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專老保險費,屬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