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破產重整計劃有哪些內容
重整計劃既是重整程序中各方利益主體通過協商彼此讓步尋求債務處理的協議,也是他們同舟共濟爭取債務人復興的行動綱領。其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重整計劃制訂主體的擴展
重整計劃是以清理債務、復興企業為內容,重整計劃是否切實可行,直接決定重整的目標能否實現,由誰來制定重整計劃尤為重要。破產法第79條僅規定由債務人或管理人向債權人會議提出重整計劃,對債務人或管理人以外的其他人提出重整計劃未作禁止性規定。司法實踐中對制定重整計劃主體存在兩種觀點:第1種觀點認為制定重整計劃的主體必須是債務人、管理人;第2種觀點認為,破產法第70條規定管理人、債務人、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或新的投資人均可作為申請重整的主體。筆者認為,第2種觀點比較切合實際。破產法第79條未對債務人或管理人以外的其他人作為制定重整計劃主體作限制性規定,在司法實踐中,提出重整計劃的往往是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或新的投資人。因此,從重整計劃的可操作性出發,債務人、管理人、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或新的投資人均可作為制定重整計劃的主體。
(二)重整計劃的可行性審查
重整計劃是重整程序的核心和靈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是法院批准重整計劃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則。重整計劃能否在實際中能操作,直接關繫到債務人重整能否實現。如何認定重整計劃的可操作性,法律沒有規定。筆者認為,重整計劃的可行性應著重從重整計劃的合法性、從企業市場盈利能力、經營管理競爭能力、投資創新能力方面進行審查。
1.經營方案內容合法並獲行政許可。法院在批准重整計劃時,對於各表決組均按照法定標准通過了重整計劃,鑒於該情形下主要涉及各表決組內部利益的沖突,法院主要針對投反對票的債權人的異議理由,著重於對異議債權人利益的合法保護進行形式上的審查,如果債務人經營方案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應經國家有關部門行政許可而未獲許可的,法院不能裁定批准該重整計劃。
2.經營方案必須具備市場利益,並且切實可行。債務人在重整期間經營能否獲得利潤,是重整計劃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成功的企業必須有好的產品、優秀的管理人員和好的經營策略是企業經營盈利的前提。經營方案是債務人在重整期間生產經營的計劃,審查重整計劃必須著重審查經營方案,審查債務人的經營在同行業中有無競爭力,經營理念是否符合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根據經營方案,判斷債務人在重整期間能否盈利,從而判斷債務人在重整期間能否按照重整計劃償還債務。在具體操作中,法院可以要求債務人或管理人提供詳細的商業計劃和盈利能力分析報告,證明債務人生產經營的產品或其經營能力有市場發展潛力,其經營能獲得利潤,有能力按照重整計劃償還其債務。必要時可以責令債務人或管理人提供由注冊會計師、律師或其他專家出具的證明意見來證明通過重整完全有能力使其財務狀況恢復正常。否則,即使債務人或管理人提出的重整計劃如何完美、無可挑剔,但讓其繼續經營只能帶來更大的虧損,這樣的重整計劃是不能批準的。
3.投資人增加投資或其他人追加投資情況。資金是企業能否正常經營的重要保證。債務人之所以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是因為其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一個已陷入財務危機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企業若無新的資金注入,重整的目的難以實現。但對於一個陷入破產重整境地的企業來說,通過正常渠道籌措資金是相當困難。債務人要求銀行追加借款、發行債券等辦法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實現。因此,資金的來源只能通過投資人增加投資或其他人追加投資。重整計劃中無資金來源,重整就無法實現。因此,重整計劃中必須提出投資人或其他人資金注入情況。
4.經營管理人員的調整情況。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除宏觀因素造成外,很大程度與其經營管理的理念、方法、策略有關,剖析許多企業破產清算的原因,有些企業產品很好,大有發展前途,但由於經營管理上出現問題,導致企業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最終走上破產清算的道路。因此,法院在審查批准重整計劃時,應要求債務人、管理人或新的投資人出具原債務人虧損情況分析報告及重整期間經營管理人員名單、職位配置,著重分析債務人的虧損是否系原管理人員因經營管理造成的,如果因原管理人員經營失誤或管理不當造成債務人嚴重虧損的,那麼在債務人重整期間這些經營管理人員不應當再管理
② 破產重整多長時間
ST股是指境內上市公司連續二年虧損,被進行特別處理的股票。*ST股是指境內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的股票。 由於 「特別處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縮寫是「ST」),因此這些股票就簡稱為ST股。
*ST類股票想要摘掉*ST帽子必須全部符合如下條件:
1、並非連續兩年年報虧損(包括對以前年報進行的追溯調整),
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股東權益為正值,即每股凈資產為正值,新規定不再要求每股凈資產必須超過1元;3、最新年報表明公司主營業務正常運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正值,因此不能只看每股收益數據,還要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每股收益;
4、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沒有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5、沒有重大會計差錯和虛假陳述,未在證監會責令整改期限內;
6、沒有重大事件導致公司生產經營受嚴重影響的情況、主要銀行賬號未被凍結、沒有被解散或破產等交易所認定的情形。
若想一步到位摘掉*ST帽子,恢復10%的漲跌交易制度,在硬指標上必須是年報的每股收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凈資產三項指標同時為正值,才有提出摘帽的資格,交易所有權根據各家公司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批准。
v
③ 公司目前進入重組階段,請問公司破產重組要多久
1.破產重組,是指當企業資不抵債時,管理層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法律允許由同一個企業的管理層向債權人提出一個重組方案,延期歸還債務,停止發放股息。
2.公司被迫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包括兩個期限,一個是破產重整計劃的執行期限,一個是破產重整計劃的監督期限,破產重整計劃的執行期限法律上的規定是沒有限制,這個期限就由雙方當事人自己進行一個約定。而重整計劃的監督期限是由管理人進行監督,由管理人確定一個合理的日期。
3.由於企業的規摸有大小,破產的狀況也不完全一樣,因此,企業破產重組為新公司需要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快的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慢的大約需要一年至一年半。
④ 重整計劃啟動 6個月內完成重整,具體日期什麼時間算起
債權人或債務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啟動重整程序得到批准時,就是開始時間。
按照破產法的規定,重整計劃的執行由債務人負責。但這不排除重整計劃允許以委託等方式將執行事務交給第三者承擔。在重整計劃規定的監督期內,其執行應接受管理人的監督。
重整計劃應當對它的執行期限和執行的監督期限作出規定。執行期限通常以債權清償方案的完成時間為准,而監督期限通常是以營業振興方案和債權清償方案的主要部分的完成時間為准。所以,重整計劃的監督期限可以小於執行期限。
⑤ 之日起多長時間,同時向誰提交重整計劃
【僅供參考】依據《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自人民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起六個月內,同時向人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6年8月27日通過,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七十九條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自人民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起六個月內,同時向人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 前款規定的期限屆滿,經債務人或者管理人請求,有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三個月。 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未按期提出重整計劃草案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止重整程序,並宣告債務人破產。
⑥ 破產法的重整計劃草案的提交期限的「法定主義」最早出自哪裡
根據《企業破產法》的規定,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組拒絕再次表決或者再次表決仍未通過重整計劃
根據《企業破產法》的規定,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組拒絕再次表決或者再次表決仍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但重整計劃草案符合哪些條件的,債務人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計劃草案?
A.按照重整計劃草案,本法第82條第1款第1項所列債權就該特定財產將獲得全額清償,其因延期清償所受的損失將得到公平補償,並且其擔保權未受到實質性損害,或者該表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和按照重整計劃草案,本法第82條第1款第2項、第3項所列債權將獲得全額清償,或者相應表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
B.按照重整計劃草案,普通債權所獲得的清償比例,不低於其在重整計劃草案被提請批准時依照破產清算程序所能獲得的清償比例,或者該表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
C.重整計劃草案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公平、公正,或者出資人組已經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和重整計劃草案公平對待同一表決組的成員,並且所規定的債權清償順序不違反本法第113條的規定
D.債務人的經營方案具有可行性。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計劃草案符合前款規定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裁定批准,終止重整程序,並予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