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物探有效期

物探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8-05 11:28:28

1. 物探、化探標志

採用激發極化法與銅、鉛、鋅、銀、銻等成礦元素土壤次生暈和岩石原生暈化探測量所發現的異常有較好的套合、重疊關系,是較好的找礦標志。玉水銅多金屬礦床的圍岩中銅、鉛、鋅元素原生暈異常環繞銅鉛鋅礦體分布。

2. 物探方法應用研究和有效性評價

此次以鳳-太礦集區為實驗基地,投入充電法、激發極化法、TEM、CSAMT和等物探方法,通過在已知典型礦床和預測區的試驗對比研究,評價分析這些方法的找礦有效性。

1.區域地球物理特徵

(1)岩石電性特徵從以往測定的鳳-太礦集區岩(礦)石電性參數一覽表(表4-15)中可看出,本區岩石電阻率主要分為兩大類,且差異明顯。一為高阻的灰岩; 二為中低阻千枚岩,兩者差異最低可達3倍甚至一個數量級以上。礦體為低電阻體,含炭千枚岩及含炭灰岩可使電阻率明顯降低,由於近礦圍岩炭化較強,因此含炭圍岩有可能成為尋找礦(化)低阻體的間接標志。

表4-15 鳳-太礦集區岩(礦)石電性參數一覽表

岩(礦)石極化率同電阻率一樣,亦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低極化率的千枚岩及灰岩,其極化率值在1%~5%之間變化,平均值在1.1%~2.7%之間; 另一類為高極化率的炭化岩石和礦體,其極化率在3.9%~52.9%之間變化,平均值在12.7%~26.1%之間。

由於該區礦體主要產於低阻高極化的炭質層與高阻低極化率的灰岩接觸部位,因此在該區開展電法工作,可達到間接或直接找礦的目的。

(2)地層電性特徵

地層電性是岩石電性的綜合反映,根據岩石電性特徵,結合構造、地層岩性變化情況,可知:①古道嶺組灰岩與星紅鋪組千枚岩之間具有明顯的電性差異,可達數倍及一個數量級次,這是開展電法工作、利用電性劃分層位並勾畫構造形態的前提; ②礦體與上、下盤圍岩之間具有明顯的電性差異,當礦體具有一定厚度且埋深不甚大時可形成明顯能區分的低阻異常;③近礦圍岩明顯炭化,擴大了礦化低阻體的范圍,強化了低阻異常,使得電法有可能更容易發現含礦異常。

2.已知礦床物探方法應用效果

「十一五」期間,為了研究分析有關物探方法的找礦效果,首先選擇鳳-太礦集區八方山-二里河、鉛硐山、東塘子等已知鉛鋅礦床開展了充電法、激發極化法、TEM、CSAMT及EH4等大深度的物探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

(1)充電法

選擇八方山-二里河礦床東部區域開展了充電法工作,在105線與209線間長2600m的地段獲得異常,經7個鑽孔驗證,見礦率100%,使八方山鉛鋅礦床向東延伸1200m,新增鉛、鋅資源/儲量30餘萬噸(圖4-4)。

以A1和A2號充電點為例進行說明。A1布設在二里河礦段(床)8坑鉛鋅礦體上,獲得的電位異常在平面上呈半長軸狀,等值線延伸到145線以東,等值線順軸部區間比較均勻,只有在充電點200m范圍內幅度變化較大,等軸狀異常南北兩翼北陡南緩,在充電點投影處圈定的小橢圓等值曲線指示了充電點位置。電位值在該區極值為3000mV,最小值為10~70mV。異常曲線圓滑,走向方向強度變化規律性好,從121~145線,線與線之間電位值變化為160~30mV,變化率為15.5%~5.7%,說明礦體向東延伸至145線以東。

A2充電點布置在ZK129-1鑽孔中285 m深處。電位異常在平面上呈等軸狀,西邊閉合,向東延到測區以外。兩側梯度變化不大,北側相對略大於南側,異常中心曲線緩而寬。該區電位極值為630mV,從充電點向東,異常在各線的極值變化不大,到145線196號點的電位值仍為630mV,說明礦體向東有明顯的埋深變淺,或礦體有變厚變富趨勢。

根據以上分析認為,八方山礦體向東延伸到145線以東,地表投影在測線190~205號點間,頂部埋深從121線的350m向東逐漸變淺或礦體有變厚變富趨勢。

其他兩個充電點的異常特徵表現為,從145線向東到205線,充電電位平面等值線曲線大致相同,表明礦體產狀變化不大,但異常強度成倍減小,反映了礦體埋深增大或礦體變貧變薄、背斜變窄。

經工程驗證,ZK29-1孔在213m見到了3層礦(化)體,累計斜厚80多米。ZK137-1孔在206m見到30多米厚礦體。ZK145-2孔在222m見到20多米厚的鉛鋅礦體。ZK153-1孔在500m見到30多米厚的鉛鋅礦體。ZK161-1孔在646m見到20m厚鋅礦體。鑽探工程式控制制的鉛鋅礦體特徵與充電異常分析的結果一致,說明充電法是該區追索鉛鋅礦體的有效物探方法。

圖4-4 鳳縣八方山-二里河鉛鋅礦床地質充電異常綜合圖

(2)激發極化法

鳳-太礦集區開展激發極化法測量工作較多,根據以往的工作總結,區內激發極化法獲得的異常具有如下特徵:

1)在出露的礦帶、礦體上產生(10~n×10)%的極化率異常,氧化比較深的礦體上異常很弱或無; 電阻率在礦體上顯示低阻異常,一般為幾十Ω·m,最大不超250Ω·m。

2)當礦帶(體)埋深小於50m時激電極化率異常為6%±,電阻率仍有低阻異常的反映。

3)當礦帶(體)埋深大於100m時激電極化率及電阻率在礦帶(體)上皆無異常或異常不明顯。

由此說明,當礦體埋藏較淺或埋深小於100m時激發極化法是有效的尋找鉛鋅礦的物探方法,當礦體較大時,探測深度還可再大一些; 但當礦體埋深較大時,激發極化法則不適合尋找鉛鋅礦體。

(3)瞬變電磁法(TEM)

在鳳縣鉛硐山、二里河等已知礦床上開展了TEM尋找鉛鋅礦的方法試驗(溫少光等,2000)。通過二里河、鉛硐山的TEM試驗,探測到500~700m以下的礦體,並准確地圈定了礦體的水平投影界線(圖4-5)。

圖4-5 二里河鉛鋅礦床地質物探異常綜合圖

鉛硐山60線TEM方法有效性試驗剖面長1km(圖4-5),剖面北部Ⅰ號礦體產於背斜核部及北翼,埋深520~750m,厚10餘米; 南部Ⅱ號礦體產於背斜南翼,向南陡傾,頂部埋深480m,礦體由多層組成,總厚度為30餘米。

圖4-6是鉛硐山60線TEM成果圖。由圖可見TEM異常與Ⅰ、Ⅱ號礦體的水平投影位置非常吻合,准確地圈定了礦體的水平邊界線。Ⅰ號礦體正上方多延時曲線以深部單斜異常體的特徵為主,早期並未表現出異常,晚期多延時曲線彼此緊密分布,數據衰減慢,反映了深部有導電性好、品位較高的礦體。Ⅱ號礦體正上方,多延時曲線晚期為南大北小的雙峰,表現出異常體向南陡傾的特徵,異常峰谷點正下方恰好對應Ⅱ號礦體頭部。

(4)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

在東塘子、二里河、鉛硐山等典型礦床進行了CSAMT方法試驗,並在有望地段布置了多條勘探剖面以尋找隱伏鉛鋅礦體。通過已知剖面試驗,證明CSAMT法在進行地電分層的基礎上,勾劃高阻隆起,確定構造形態,特別是背斜構造形態是有效的,同時也證明了該方法可以發現低阻異常,特別對低阻異常體的空間定位有較大的優勢(圖4-7,圖4-8)。

由圖4-8可知:①1024Hz頻點以上總體表徵為10Ω·m以下的低阻,反映地表浮土及風化層,1024Hz頻點以下反映地下不同岩性的電性特徵; ②112~116點之間32Hz以下出現強烈的低阻凹陷,降低幅度數十倍,對比地質圖和地質剖面圖分析,該異常對應於已被控制的已知礦體;③106.5點下方也對應一個低阻躍變,可能為斷層引起,不排除隱伏礦體的存在。

圖4-6 鉛硐山鉛鋅礦床60線TEM解譯成果圖

圖4-9是博氏蒂克反演和一維反演的結果。由圖4-9可看出:①對應112~116之間的低阻底部有高阻隆起,其頂翼有明顯的低阻異常或低阻封閉異常,可定為有望異常,判斷其頂部標高在1300m左右,這與已知礦體標高相近; ②若用1000Ω·m等值線作為高阻體輪廊的表徵線,則在其頂部出現低阻凹陷,對應地表異常體出露部位。

由此表明,CSAMT方法電性分層明顯,高阻體的構造輪廊清晰,低阻異常清楚,異常體空間定位較准確。在高阻背斜的兩翼及頂部均出現低阻異常或封閉的低阻異常帶,其空間定位與礦體出現位置和形態非常一致。若用1000Ω·m等值線作為高阻體輪廊的表徵線,可圈定出古道嶺組與星紅鋪組大致分層界線並勾畫出背斜構造形態,判斷地下存在隱伏背斜。

因此,運用博氏和一維連續剖面模擬反演得出的成果更加合理,高阻體和異常的劃分更為直觀。

(5)高頻大地電磁測深法(EH4)

EH4是一種較新的物探方法。該方法通常採用天然電磁場源,能觀測到離地表幾米至1500m內的地質斷面的電性變化信息。通過在一個寬頻帶上觀測電場和磁場信息,並由此計算出視電阻率和相位,利用EH4可確定出地下的地電特徵和地質構造。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對東塘子、二里河礦區進行了隱伏鉛鋅礦床EH4找礦方法試驗,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二里河試驗了4條剖面,在東塘子試驗了3條剖面(以二里河161線、東塘子68線為例; 圖4-10)。

兩個典型礦床的EH4電磁測深工作表明,實測的高阻隆起旁側的低阻空間與含礦空間存在一定對應關系,但效果不明顯,在二里河和東塘子鉛鋅礦床的試驗結果與地質現象相反,已知的背斜構造識別成向斜構造。

圖4-7 東塘子鉛鋅礦床60線(左)、二里河鉛鋅礦床161線(右)CSAMT綜合解釋斷面圖

圖4-8 鉛硐山鉛鋅礦床60線CSAMT電阻率異常斷面圖

圖4-10為東塘子測區68線EH4電磁測深反演剖面,從物理電性特徵上看,受地表岩石風化嚴重影響,剖面淺部電阻率普遍較低; 電阻率等值線形態比較陡立,說明剖面地層產狀較陡; 自地表138號點附近斜向下,電阻率等值線凹陷、扭曲,結合地質資料,推測為F21斷層的反映,斷層產狀較陡; 同樣,自地表142號點附近斜向下,電阻率等值線較直立,明顯橫向不連續,推測為F41斷層的反映。

從找礦角度分析,主要尋找剖面中深部相對高阻隆起的核部部位。從圖4-10中可以看出,在144~160號點段、1100m標高以下,有一高阻隆起,推測為Ⅰ號背斜的核部,核部電阻率明顯偏高,推測主要為生物灰岩地層的反映; 背斜頂部附近的兩翼區間電阻率明顯較低,推測為有利的含礦空間,而在背斜頂部,電阻率略高,但變化較平緩,推測為可能的含礦空間,統一作為L68-A號重點區域。此外,在Ⅰ號背斜右翼上部(166號點1280m標高附近)也出現較大范圍的低阻空間,推測可能受F41斷層及岩石較破碎等因素的影響。

圖4-9 鉛硐山鉛鋅礦床60線CSAMT異常博氏蒂克反演圖

結合工程鑽孔資料,圖4-10中藍紫色M型曲線為鑽孔驗證所推測的礦體形態,與EH4成果所推測部位比較一致,平面上吻合度良好,但深度上存在一定誤差。

3.預測區物探方法試驗研究

根據對已知礦床的各種物探方法的試驗結果,選擇東塘子西延、白楊溝、石山坪、西岔溝、銀洞溝和打柴溝等成礦遠景區進行了物探方法預測找礦試驗研究。

(1)預測區TEM方法試驗

在鳳縣石山坪、秦家梁、白楊溝、伙房溝和五里店等預測區進行了TEM試驗,在石山坪、秦家梁、白楊溝、伙房溝和五里店等處的野外試驗中發現石山坪、西岔溝、甘溝、秦家梁等有望異常多處。

由圖4-11可知,在剖面111~113點和115~119點出現明顯異常,對比異常形態,其中115~119點剖面異常特徵與已知二里河鉛鋅礦床異常相似,異常中心擬斷面圖後期視電阻率小於25Ω·m,反映深部良導體的存在。結合已知礦體的異常特徵,計算出G4線良導體埋深為500m左右。推測可能為隱伏礦體引起。

在該線進行鑽孔驗證(ZK12502)未見鉛鋅礦體。該孔的電測井(井壁激電)表明,該孔電阻率和充電率大致分為3段:340~500m為炭質千枚岩,方解石絹雲母千枚岩為相對高阻(2000Ω·m)、低充電率(15%,炭質岩層段為20%);500~600m含炭鈣質千枚岩,為中等電阻率(800Ω·m)、中等充電率(20%); 600~690m炭質千枚岩為低電阻(50~100Ω·m)、高充電率(25%~30%)。600~690m井段低電阻、高充電率的特徵,說明導電物質以炭質為主,並且低電阻值接近礦體的電阻值,如果炭質含量再增加則有可能引起地表的TEM異常,因此該類炭質千枚岩也是可引起TEM異常的地質源。

圖4-10 二里河鉛鋅礦床161線(左)、東塘子鉛鋅礦床68線(右)

由此可見,高含量炭質層是該區TEM找礦的干擾因素。同時通過實際對比發現,TEM推測深度也有一定誤差。

(2)預測區CSAMT方法試驗

以石山坪S3線為例(圖4-12),CSAMT方法試驗獲得如下異常:

1)在110~120號之間,於頻率64Hz以下出現高阻隆起,對比地質圖和TEM資料,此處地表出露為古道嶺組灰岩和星紅鋪組下岩段鐵白雲質千枚岩接觸帶,114號點為其地表分界線。在此段有TEM異常,其TEM異常中心在112~116號點之間。從圖4-12可看出,在高阻隆起的頂部和兩翼均有電阻率陷落異常,降落幅度在1/10倍左右,頂部異常不明顯,南側異常較強烈。

2)經反演推斷,高阻隆起出現在1400m標高附近,頂部有較弱的電阻率降低現象。南翼高阻接觸帶有強烈的低阻異常,異常體空間定位其頭部約在1400m附近,異常為向南陡傾的板狀體。地表出露的古道嶺組灰岩向北傾斜,逆向推覆於隱伏背斜之上。

經鑽探驗證,在CSAMT推測的構造位置(孔深400m附近),所見岩性為綠泥石千枚岩與鐵白雲質千枚岩的接觸帶,CSAMT異常可能是由兩種岩石的電性差異引起,而非礦化異常。

(3)預測區EH4方法試驗

圖4-11 鳳縣西岔溝G4線(勘探線125線)地質-TEM綜合剖面圖

在前述基礎上,對鉛硐山成礦帶鳳縣石山坪地區、白楊溝-洞溝成礦帶的鳳縣白楊溝地區、銀洞溝地區、打柴溝和太白縣東溝等地區進行了EH4大深度探測方法試驗研究(圖4- 3至圖4-17)。

現以東溝為例進行詳細說明,東溝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圖4-17),從物理電性特徵上看,整個剖面可以分成兩大電性層:淺部中低阻層夾局部的高阻體,推測主要是千枚岩夾條帶狀薄層灰岩(星紅鋪組,D3x)的反映; 而中下部的高阻體,推測主要為生物結晶灰岩(古道嶺組,D2g)的反映。高阻體頂界電阻率等值線波浪起伏,兩側電阻率等值線形態比較陡立,突變關系明顯,說明褶皺發育且較緊閉,兩翼地層產狀較陡。

從找礦角度分析,主要應尋找剖面中深部相對高阻隆起的核部部位。如圖4-17所示,在剖面139~163號點1325m標高以下存在一個相對高阻隆起的核部,且該高阻隆起在剖面深部也有明顯反映,推測為Ⅰ號背斜的核部,背斜橫向跨度較大,但中心在142~150號點間,推測核部地層主要為生物結晶灰岩(古道嶺組,D2g),1325m標高為灰岩的頂界面。頂界面的上部附近存在相對低阻空間,結合該測區控礦因素分析,推測該部位可能為含礦空間,特命名為20-A號重點區域。此外,在Ⅰ號背斜北東翼出現明顯電性橫向不連續界面,推測可能為斷裂構造的反映。

圖4-12 鳳縣石山坪測區S3線CSAMT綜合解釋斷面圖

圖4-13 鳳縣石山坪測區72線E H4電磁測深二維反演剖面示意圖

與已獲得的地質資料對比發現,應用EH4方法所推測的Ⅰ號背斜平面位置基本與工程所揭示的一致,但對相應高阻隆起所推測的D2g地層與實際相差較大,實際則為電阻率較高的鈣質千枚岩和薄層狀微晶灰岩,並夾有大量閃長岩。

通過上述對石山坪、打柴溝、銀洞溝、白楊溝和東溝等測區的剖面物理電性特徵分析,以及考慮到各測線間的連續性特點,得到如下結果:

1)根據電阻率等值線畸變形態特徵,劃分出了主要斷層。

2)圈出了高阻隆起,推測為區內主要的深部隱伏背斜核部灰岩地層的反映,其核部部位附近(核部灰岩的頂部或兩翼)存在有利含礦空間。

圖4-14 鳳縣白楊溝測區1線EH4電磁測深二維反演剖面示意圖

3)除高阻隆起外,不少測線中還圈出一些相對高阻異常體,推測主要為千枚岩地層中的鈣質千枚岩及薄層灰岩等的反映。

4.鳳-太礦集區Pb、Zn、Cu、Au礦床快速勘查評價技術物探方法有效性評價

對鳳-太礦集區已知礦床的各種物探方法的對比性試驗研究表明,不同物探方法具有不同的優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激發極化法和常規充電法適合於埋深200~500m的就礦找礦,充電法應用前提是要求有較好的礦體天然露頭或人工揭露見到礦體,應用充電方法在鳳-太礦集區進行盲礦體追索效果極佳。

2)TEM法有效探測深度可以達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異常體的水平投影界線時准確性較高,但對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 對於鳳-太礦集區其他地質體引起的干擾異常較難區分,如炭質岩層引起的異常、含金屬礦物的岩脈引起的異常、斷層及不同電性界面引起的異常等,這些非礦致異常需要根據異常的衰減特徵並結合地質資料加以區分。

3)CSAMT法探測深度大、實施快捷,能及時提供視電阻率-頻率擬斷面圖等是其優勢,可有效地圈定地下電阻率的分布特徵,但也有靜態效應、近場效應、場源附加效應,以及所測電阻率參數單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釋難度,導致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

4)EH4法具有較大的探測深度,由於工作頻率的限制,深部采樣間隔較大,使得該方法也有先天的明顯缺點,在已知礦區的試驗結果與地質現象相反,勘查效果不佳。

綜上所述,該區開展的物探方法各有明顯的優缺點,需要根據地質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有效物探方法組合。

圖4-15 鳳縣銀洞溝測區8線EH4電磁測深二維反演剖面示意圖

圖4-16 鳳縣打柴溝測區0線EH4電磁測深二維反演剖面示意圖

1)在預普查階段:可選用大功率激發極化法(淺埋深時)、CSAMT或EH4(埋深較大時),主要目的是圈定古道嶺組灰岩的走向分布及隱伏背斜構造。

2)在詳查階段:應選用大功率激發極化法(淺埋深時)和充電法(有礦體露頭時),目的是追索找礦,連接圈定礦體或礦(化)帶。

在物探方法有效性評價基礎上,結合以往在秦嶺中高山地區的找礦勘查經驗,提出了區域礦床的綜合有效勘查方法組合模型,即根據兩期/二元成礦控礦規律和成礦模型,基於區域成礦地質背景、構造環境、岩石建造等基本成礦地質條件,以經典成礦理論為指導,綜合地質、物探及化探資料,預測礦田級找礦遠景區及其區域主要找礦礦種; 基於後期構造-岩漿改造因素,以中晚期構造虛脫空間和侵入體接觸帶為主要的礦床就位空間,預測礦床級的找礦勘查靶區、靶位→應用地質地球化學剖面+地質填圖+探槽揭露發現地表礦體和控礦斷裂構造、侵入體內外接觸帶→對於發現和預測的淺埋藏礦體,投入激發極化法和常規充電法追索礦體或控礦構造在走向上的延伸,分析預測礦體或控礦構造的產狀變化趨勢; 對於預測的深埋藏礦體,直接投入TEM、CSAMT物探方法,根據異常確定勘查靶位的水平位置→投入鑽探或坑探發現礦體→對坑道或鑽孔或槽探發現的礦體充電,確定礦體走向延伸→系統投入探礦工程,驗證充電異常與勘查礦床,獲取資源量。

圖4-17 太白縣東溝鉛鋅(銅)礦點20線EH4電磁測深反演剖面圖

另外,在隱伏礦找礦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地質與物探方法的密切結合,在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又要相互獨立。相互獨立的意義在於根據各自方法的特點,盡可能地使勘查結果接近客觀真實,以避免先入為主的互相影響,即避免出現按物探異常臆斷構造認識或按地質認識擬合物探異常;相互配合的意義在於對各自獨立獲得的成果做出統一合理的地質認識,對物探異常做出綜合地質解譯。

3. 物探的優缺點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
優點是:便於控制,分辨力較高,也比較方便。缺點是比較貴,又是還不夠准確。

4. 物探是干什麼的

通過研究和觀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來探測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等地質條件。以岩石、礦石(或地層)與圍岩的物理性質差密度、磁化性質、導電性、放射性差異為基礎。地質學專業術語,地球物理學用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地球的各種物理場分布及其變化進行觀測。

發展方向:引進現代電子計算器技術,進一步壓制干擾,提高分辨能力,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發展反演的理論和技術,提高各類地質問題的地球物理解釋、推斷效果並不斷提高地球物理數據處理的工作效率和圖像處理技術。

地球物理勘探儀器要向輕便化、高精度、多功能、數字化、系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現代地質學理論的發展,使深部地質問題的研究愈顯重要。應用於這方面研究的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大地電磁測深、重力、磁法、地熱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顯示出其潛力和優越性。



(4)物探有效期擴展閱讀

地球物理勘探所給出的是根據物理現象對地質體或地質構造做出解釋推斷的結果,因此,它是間接的勘探方法。此外,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或勘查地質體或地質構造 ,是根據測量數據或所觀測的地球物理場求解場源體的問題,是地球物理場的反演的問題,而反演的結果一般是多解的,因此,地球物理勘探存在多解性的問題。

為了獲得更准確更有效的解釋結果,一般盡可能通過多種物探方法配合,進行對比研究,同時,要注重與地質調查和地質理論的研究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5.  物探方法的選擇及依據

為了全面研究陷落柱上方物理場的分布規律,根據S1陷落柱的物性和地形條件,選用下列物探方法進行試驗:

(1)高精度磁測技術(M):採用高精度G-856磁力儀觀測總磁場(∆T)變化,有利於在無磁性沉積地層中研究陷落柱對磁場的擾動,在條件較好的地段可同時觀測磁場垂直梯度∆T/∆H和水平梯度場∆T/∆X。鑒於G-856野外施工方便、快速,是大面積普查尋找陷落柱異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2)高密度電阻率法(ES-G):在磁法發現的可疑點上,採用具有多方法、多參數的高密度電阻率排列的目的,是證實磁異常點反映陷落柱的可信度;在磁異常范圍內進一步圈定陷落柱的形態、分布范圍及給出半定量的數據。

(3)聯合三極測深剖面法(EVS):除可給出確定陷落柱存在與否的定性資料外,通過該方法,可較准確地獲取關於陷落柱的埋深、分界線及下延深度等定量資料。

(4)雙側單極偶極測深(ES):該方法施工方便快速,有利於在地形復雜和地表條件限制的情況下使用。該方法探測深度較小,不利於單獨使用。

(5)中間梯度剖面法(L):該方法施工快速方便,有利於大面積普查。但當陷落柱埋深較大時,不宜使用。

(6)垂向電測深(VES):在地形較平坦的地段研究陷落柱深部結構和形態。由於探測深度可人為控制,所以,電測深法比其他方法更加優越,而且可較准確地獲取各種定量解釋數據資料。

(7)高精度重力測量(GS):該方法受地形影響嚴重,在地形平坦地段,利用高精度重力測量是快速圈定陷落柱分布范圍的有效方法之一。

(8)地震勘探剖面:利用地震勘探可在時間剖面上發現正常地層層序被陷落柱破壞,有效波組局部中斷且不可追蹤的現象。在地形平坦的條件下,應用地震勘探探測分布范圍較大的陷落柱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對於直徑較小的陷落柱,不適於採用該方法。由於該方法野外施工復雜,費用較高,在普查陷落柱的分布時,不宜採用該方法,而只是在其他物探方法證實存在的基礎上,採用此法詳細研究陷落柱的形態結構等准確的定量數據。

6. 物探具體是干什麼的

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質構造和解決找礦勘探中問題的方法。它是以各種岩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通過分析、研究所獲得的物探資料,推斷、解釋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情況。應用物理學原理勘查地下礦產、研究地質構造的一種方法和理論。簡稱物探。它在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較廣泛的運用。

7. 什麼是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岩石、礦石(或地層)與圍岩的物理性質差密度、磁化性質、導電性、放射性等異為基礎。地質學專業術語,地球物理學用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地球的各種物理場分布及其變化進行觀測。

地球物理勘探探索地球本體及近地空間的介質結構、物質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與其相關的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

在此基礎上為探測地球內部結構與構造、尋找能源、資源和環境監測提供理論、方法和技術,為災害預報提供重要依據。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先生是這樣形容地球物理學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內容總體上可以分為應用和理論地球物理兩大類,屬於地球物理學一級學科(代碼及名稱:0708)。

8. 鑽探、物探、地勘有什麼區別呀,各是干什麼的呀

一、區別有:

1、各自的方式不同:

鑽探利用深部鑽探的機械工程技術擷取標本。

物探利用物質的物理特性來分析地下物質的特徵。

地勘通過觀察、研究岩石成分結構,來判斷地質現象和特點

2、用途相同:

鑽探開采地底或者海底自然資源,擷取實體樣本,

物探應用於這方面研究的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大地電磁測深、重力、磁法、地熱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顯示出其潛力和優越性。

地勘以尋找和評價礦產為主要目的的礦產地質勘查,以尋找和開發地下水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質勘查,

3、使用環境不同。

鑽探以開采地底或者海底自然資源,或者採取地層的剖面實況。

地勘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

物探是利用組成地殼的各種岩體、礦體間的密度差異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變化而進行地質勘探的一種方法。

二、三者的認識:

1、鑽探:利用深部鑽探的機械工程技術,以開采地底或者海底自然資源,或者採取地層的剖面實況。

2、物探:通過研究和觀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來探測地層岩,

3、地勘: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的勘察。

(8)物探有效期擴展閱讀:

按鑽探目的和作用不同可分為固體礦產鑽探、水文地質鑽探、工程地質鑽探、砂礦床鑽探、地熱鑽探、石油天然氣鑽探、科學(超深孔)鑽探和地表取樣鑽探等。

鑽探方法基本上是螺鑽法、沖洗法、沖擊法、旋轉法、取岩心法、不取岩心法、旋轉沖擊法、手鑽、旋葉鑽、水沖鑽及黏土切土管等等。根據不同的地形、環境及實際情況,通過觀察及評估等等詳細規劃,再加上判斷於限制,而決定採用何種鑽探方法。

而物探兼有勘探與試驗兩種功能,和鑽探相比,具有設備輕便、成本低、效率高、工作空間廣等優點。

9. 物探核心期刊有哪些

常見的:
地球物理學報 、地球物理學進展 、 物探與化探、 煤田地質與勘探 、 中國地震等地震類 、石油物探、一些學報的自然科學版(石油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礦大等等較多)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最容易發表 , 物探與化探、 煤田地質與勘探次之。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0. 請問物探方面有哪些期刊

下載了2樓的附件,裡面基本都包括了應該還有一個叫物探化探計算技術可能不是中文核心,但也是科技核心了有些文章還是很值得參考的

閱讀全文

與物探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