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行政訴訟中原告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行政訴訟案件中並沒有專門規定能否增加訴訟請求的問題,但是根據行政訴訟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規定,當事人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是可以增加訴訟請求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
第34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② 關於行政訴訟增加和變更訴訟請求的法律條款有哪些
1、要求新增訴訟請求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
第七十條 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後,原告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
2、在訴訟起訴時已明確的幾項訴訟請求中,進行撤回某項,保留某項的變更訴訟請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章 附 則
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期間、送達、財產保全、開庭審理、調解、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簡易程序、執行等,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③ 行政訴訟開庭審理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最高院司法解釋如何規定
從原則上講,法院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後,原告就不能變更訴訟請求了。但是,如果原告有正當理由的,法院應該同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十五條規定:
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後,原告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
同時,關於以上規定所提到的「正當理由」,應該由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以及審理需要來決定。
(3)行政訴訟增加訴訟請求的期限擴展閱讀:
變更訴訟請求的期限
變更訴訟請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現實當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一帆風順獲得美好的生活,實際上有許多人所生活的環境往往具有非常多的沖突以及非常大的壓力,建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該盡量為自己減壓。
如果原告在原訴請求權之外,增加另外的具體訴訟請求,即違背了一案一由,應引導其另案起訴。如買賣合同糾紛之訴,原訴請求給付貨款,現申請增加訴求,向被告追償原告已經支付下貨工人致傷的賠償款。
原告所增加的訴求為求償請求權,與原訴的債權請求權不一致,筆者認為不能合並審理,應引導其另行起訴。同理,對變更訴求的問題進行應對,如原訴求數額過低或計算錯誤,申請變更的,筆者認為應予以准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④ 法院收到行政起訴狀後要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或者追加被告的,起訴有效期從何時起算
應該是訴訟時效吧。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一般的民事案件是內2年的訴訟時效。比如別人容欠你錢你不還,在還款期限到了後2年內可以起訴他,如果超過了2年期限,對方就可以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不還。當然如果你在這2年中向他討要過的話時效就中斷重新計算。
⑤ 行政訴訟 二審 增加訴訟請求的 怎麼處理
對於變更訴訟請求或者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84、在第二審程序中,原審原告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原審被告提出反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就新增加的訴訟請求或反訴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但是法律上一事不再審,合同無效和撤銷合同是針對一份合同提出的,應該只能選擇一個案由。而二審不能變更訴訟請求,調解或者有特殊情況除外。
⑥ 行政訴訟中原告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詳細�0�3
行政訴訟、又稱「民告官」的訴訟,是法院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請求,通過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方式,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原告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都有權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啟動訴訟程序,如果原告起訴之初,僅提出了要求法院解決行政爭議,可否在法庭辨論終結前,一並要求解決與之相關的民事爭議、增加訴訟請求呢?現在從《行政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還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中都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審判實踐中,一般都予駁回,不予審理,告之申訴。 筆者認為,在行政訴訟中,如果原告起初並未一並主張侵權賠償請求,這應當就是行政附帶民事的訴訟,法院應當審理。 第一,增加訴訟請求,符合行政訴訟法立法的最主要目的。 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即是為遭受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侵害的當事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供救濟途徑,通過訴訟方式保護公民、法人組織或其他組織。在《行政訴訟法》第二章受案范圍第十一條中用肯定列舉的方式確定了立案標准,這八類可訴具體行政行為,基本上均可涉及原告的民事利益,只有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行政許可案件與侵權賠償無關。除此之外,行政侵權發生後,必然有損原告的民事權益,如果原告起訴時僅要求法院作出撤銷、變更、確認的判決,而當時未主張侵權賠償,但在庭審辨論之前又提出了,法院不予審理該部分請求,豈不與立法本意相悖,救濟又怎能真正落到實處呢?本身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行政訴訟中處於優勢,原告處於劣勢、弱者的地位。原告啟動國家公權力,即審判權,就是想通過國家公權力審查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而承擔因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失,最終實現合法權益的目的。 第二、增加訴訟請求有《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為依據。 該條款規定,原告的合法權益受到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如單獨主張賠償請求,應先向行政機關解決,否則法院是不予受理的。從本條的立法本意看,行政訴訟體現的是一種經濟原則,便於當事人雙方解決爭議,也可以避免出現一事多判。當然,這里就存在一個選擇權,如當事人選擇在行政訴訟中一並主張,那麼法院合並審理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如果當事人選擇單獨解決,法院只審行政部分。在第五十二條中,原告有權請求賠償,應當理解是一種廣義的整個法院訴訟程序,而不能單單理解為法院的立案階段。既然法律未明文規定當事人不能在行政訴訟中增加訴訟請求,當事人依此規定,就有權行使訴權。部分法院以原告沒有在立案時一起主張,一般不予審理,而是告知當事人只能單獨向行政機關去主張,實質上是一種違反本條立法原意,也是違反了節約訴訟成本的行為。 第三、法院審理行政爭議案件時,可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採用民事訴訟規則進行。 在《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在《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34 條第3 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但在《行政訴訟法》及《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對原告可否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沒有作出規定。當然,行政訴訟的特點決定了舉證主要針對被告的。但對於原告這一權利的默視,還是盡快完善才能更好的體現行政訴訟立法的本意。好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這為原告的增加訴訟請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依據。 第四、增加訴訟請求並沒有改變行政訴訟的內涵,僅是訴訟請求個數的變化,是一個量上的增加。 在行政訴訟中,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 主張法定機關履行法院行為,現更改為撤銷違法具體行政行為,這時的變更,通常意味著要求被告承擔責任形式的變更,是當事人要用新的實體權利主張代替原來的實體權利主張的一種訴請行為,作為法院,對這種變更,筆者認為不應支持,按其原主張審理為妥。但原告如果起初即行政爭議又侵犯民事權益,後增加賠償的民事請求,這一增加實質上並沒有改變行政訴訟的原始內涵,僅訴訟請求個數的增加。 因此,筆者贊同行政訴訟中,原告可以在起訴後,庭審中增加訴訟請求這一觀點。
⑦ 根據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行政訴訟法》
1、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第四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7)行政訴訟增加訴訟請求的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⑧ 行政訴訟的變更訴訟請求應當在什麼時候提出
一般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具體看法院院送達的舉證通知書或受理通知書等法律文書,上面規定了舉證期限,變更請求的期限。
⑨ 行政訴訟中原告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行政訴訟案件中並沒有專門規定能否增加訴訟請求的問題,但是根據行政訴訟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規定,當事人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是可以增加訴訟請求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34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