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碟的介質可以儲存時間的期限有多久
如果條件適宜,可以放幾十年
現實中硬碟只要保存的好,時間絕對比光碟要內久!個人容以為要保存數據且是大量的數據,硬碟才是首選!現實中硬碟一般放個幾十年沒問題,但如果環境不允許,電路板電機等是會先壞掉的。假如和光碟在同一個現實環境下,硬碟在實用上和時間上絕對比光碟強!
Ⅱ 刻錄光碟數據保存的有效時間
光碟保存數據時間長短要看你使用的光碟介質的質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光碟有幾毛的也有幾塊的甚至十幾塊的。一般次的保存時間最多2年,好一點的也就4年左右。檔案存放的最長我也就見過10年的。硬碟如果沒有震動或損壞數據可以說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光碟的使用主要是用來攜帶或傳送,不是用來做儲存的,一般用光碟儲存也會根據光碟年限定期備份。
Ⅲ 光碟的使用壽命是多久啊
光碟壽命只有2-5年,不適於長期保存照片-IBM專家如是說
在今天的「電腦世界」里,IBM存儲介質專家Kurt Gerecke說:
光碟壽命有限,激光刻制的那層膜會氧化分解。自刻光碟的壽命只有2-5年,減價得到的光碟壽命更短,所以光碟不適合用於長期儲存照片。
硬碟也不適合長期保存照片。問題不是硬碟本身。存取資料時,硬碟需要高速轉動,硬體磨損導致損壞是最大問題。不要用低價、質量差的硬碟。
迄今為止,磁帶是最好的保存介質,可以有50-100年的壽命。
CD-R碟片製造商的數據稱,綠盤CD-R可保存50年、金盤可保存100年,藍盤也可以達到70年。
不久前荷蘭Pc-Active雜志的一項測試似乎印證CD-R碟片製造商在撒謊。Pc-Active的測試橫跨了2年時間,測試了30種不同品牌的CD-R碟片,測試結果令人震驚,有很多CD-R光碟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無法讀取了,在測試文章的結尾Pc-Active寫道:「一般認為CD-R至少在10年內有效,甚至有廠商號稱可以維持一個世紀。可我們測試的結果說明他們都在誇大宣傳。」
IBM的存儲專家發出警告,用戶自行刻錄的CD和DVD盤壽命很有限,依據盤的質量,這些自行刻錄的盤只有兩至五年的壽命。如果你想延長它們的壽命,就要將它們放置在低溫和黑暗的地方,但能延長的時間也有限。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這些刻錄盤表面的染料塗層。在刻錄時,刻錄機通過熱量修改此塗層,將數據記錄上去。但在長期存放或使用過程中,染料塗層將發生退化,會使數據「移位」,激光束就讀不出數據。那些打折店出售的刻錄盤一般只有兩年的壽命,高質量的盤最多能有五年的壽命,但區分這兩者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少有商家拿使用壽命作賣點的。由此可見,使用壽命長達30至100年的磁帶仍是一種優異的存儲介質。
最好還是存硬碟上 多存幾份保險
Ⅳ 刻錄光碟應該怎麼分辨有效期和
目前還沒有方法可以檢查光碟的壽命。
附:光碟的保存時間:關於光碟的保存時間,沒有一個權威機構的數據可查。因為光碟才面市沒有多少年,而壽命有多長,是要依據實際保存的時間才能下結論的。雖然可以用老化試驗模、擬實驗等手段進行評測,但與實際使用和保存的壽命還是不同的。光碟的質量不同,壽命肯定不同。所以目前廠商大都迴避這個問題。何況光碟的保存壽命不只是光碟的質量能決定得了的。還有多種因素,如刻錄的質量、製作工藝、技術、材料等以及保存、使用情況以及環境有關。不過就這些年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可以得出下面的參考意見:在同樣質量和保存條件的前提下:1.模壓盤:由於工藝技術是採用激光打坑製作母盤後,用壓膜方式製作,不受光線等的影響,保存時間比刻錄盤要長。2.刻錄盤:由於採用的是用激光的高溫在光碟的染料塗覆層上記錄數據,相對模壓盤,受外界光線的影響較大,壽命就比模壓盤低。其中CD盤因為塗覆的染料比DVD穩定,又要比DVD盤保存時間長。由於沒有歷經時間的檢驗,這里就不好定論具體的時間了。也許50年後就可以有結論了。廠商的說法也不一定可靠,多是理論的東西或廣告宣傳需要。另外,光碟的保存時間不僅有光碟本身的因素,其他因素也不可忽略,如使用方法、溫度、濕度、光照、放置狀態、變形、使用頻繁度、人為或機械損傷等,都要影響其壽命。根據光碟的特性,應該平放保存(可用裝空白光碟的圓形塑料盒),放在遮光、乾燥、通風和溫度較低的地方。
據我的經驗,中檔質量的DVD光碟,用性能正常的刻錄機刻錄,最早的光碟已保存了8年,在性能正常的光碟機(刻錄機)上還可以正常讀取。CD光碟應該比DVD光碟更長。我是放在空白光碟盒裡,放置在有門的櫃子離地面較高處來保存的。重要資料為了以防萬一,可每隔3-5年重新刻錄一張新光碟。
Ⅳ 刻錄光碟可以保存多久
妥善保存可以保存數十年。
光碟的刻錄主要靠光碟刻錄機完成,刻錄機是利用大功率激光將數據以「平地」或「坑窪」的形式燒寫在光碟上的。通過刻錄機等工具刻制到光碟、燒錄卡(GBA)等介質中。市面上就存在著DVD-R/DVD-RW以及DVD+R/DVD+RW等不同格式的碟片。
(5)光碟介質的有效期擴展閱讀:
1、使用低倍速刻錄光碟
現在一般的刻錄機都基本上支持4倍以上的速度刻寫光碟,但是筆者還是強烈地建議你使用1倍速刻盤, 因為使用1倍或2倍速刻盤可以大大減少刻盤過程中斷現象的發生。方法是:在WinOnCD的「光碟」窗口中,單擊「輸出」標簽項,在「速度」的下拉列表中 選擇「1x或2x」,然後再點下「刻錄」鈕。
2、先測試再寫入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刻錄機都支持直接寫功能,但是最好在正式寫之前,要進行一次測試,如果出現速度跟 不上(Speed testfails )或者操作超時( Buffer underruns)錯誤,則應該再次整理硬碟,並降低刻錄的速度,直到成功為止。具體的方法是:在WinOnCD的「光碟」窗口中,單擊「寫入測試」標 簽項中選擇「寫入測試一次,如果成功然後寫入」即可。
3、盡量要使用同一種刻錄軟體
由於現在市場上的刻錄軟體非常多,它們的刻錄原理並不一定相同。筆者建議你挑選一種你最喜歡的刻錄軟體,然後就使用它來刻錄光碟。如筆者的機器上使用的是WinOnCD 3.6 Power Edition漢化版。
Ⅵ 光碟的有效期一般是多久刻錄碟
光碟的保存時間:關於光碟的保存時間,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可查。因為光碟才面市沒有多少年,而保存時間多少,是要依據實際保存的時間數據才能下結論的。不過就目前廣泛使用的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可以得出下面的參考意見:在同樣質量和保存條件的情況下:1.模壓盤:由於工藝技術是採用激光打坑製作母盤後,用壓膜方式製作,不受光線等的影響,保存時間比刻錄盤要長。2.刻錄盤:由於採用的是用激光改變塗覆層的染料顏色來記錄數據,相對模壓盤,受外界光線的影響較大,壽命就比模壓盤低。其中CD盤因為塗覆的染料比DVD穩定,又要比DVD盤保存時間長。由於沒有歷經時間的檢驗,這里就不好定論具體的時間了。也許50年後就可以有結論了。廠商的說法也不一定可靠,多是理論的東西或廣告宣傳需要。另外,光碟的保存時間不僅有光碟本身的因素,其他因素也不可忽略,如使用方法、溫度、濕度、光照、放置狀態、變形、使用頻繁度、人為或機械損傷等,都要影響其壽命。根據光碟的特性,應該平放保存(可用裝空白光碟的圓形塑料盒),放在遮光、乾燥、通風和溫度較低的地方。
Ⅶ 光碟的數據能保存多長時間
買來就燒錄好的盤(-ROM)是工廠用模子打壓出來的,數據被壓縮在聚碳酸酯里,保專存的時間在一般都在屬10年以上,如果保護好的話二三十年不是問題的。理論上可以保存一百年,但注意是理論上,實際的情況往往達不到如此理想的程度。
刻錄盤由於染料類型不一樣,通常保存3到5年以後數據就有損壞或無法讀取。另外,如果是經常使用的盤,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有損耗的。同樣在平時注意保護。
光碟保護:
放在光碟袋裡或者盒子里,避免刮傷、高溫、連續讀寫,數據面還要要避免光照(尤其是太陽光等帶有紫外線的光源)。如果都做好的話,保存7、8年或者10年+都不是問題。
Ⅷ 光碟的保存年限是多少呢
假如一張光碟的鍍層較厚,使用的鍍層材料又是很耐久的鉻黃,保護膜有很厚實,存放地溫度保持在25度的常溫下,立面不互相擠壓排放,有資料介紹,壽命能達到15年左右。
金屬鋁鍍層就很難保證其使用壽命,一旦光碟背面的保護膜被刮開,空氣中的氧氣會對鋁產生氧化反應變黑,很難保存的。而氧化鉻的分子非常穩定,空氣中的氧對這類的化合物質影響甚微,基本不氧化的。
除了用氧化各做鍍層的光碟之外,凡使用鋁做鍍層的光碟很難有長壽命的保證。就連用鉻黃做鍍層的光碟才有十幾年的壽命,其它鍍層的光碟就可想而知了。
(8)光碟介質的有效期擴展閱讀:
檔案光碟為國家重要文獻資料的數字化保護和存儲提供高品質要求的可記錄光碟產品,不僅要提出「檔案光碟」本身質量的適合檔案存儲的高標准技術要求,還要建立「檔案光碟」使用、保存和數據監測、遷移的規范要求,使相關部門在使用「檔案光碟」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光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於2009年7月共同組建了「光碟保護技術聯合實驗室」,為檔案光碟的產品質量認定和檢測提供了技術保證。對每批次的檔案光碟,「光碟保護技術聯合實驗室」將提供第三方獨立檢測報告,使客戶能夠放心使用這樣的高端可錄光碟產品。
Ⅸ 一般的DVD光碟可以保存多久
CD光碟壽命
自從70年代初期光碟存儲技術作為磁帶機的替代品研製成功,短短20年間,以CD和DVD為標準的碟片已經替代了卡帶和錄像帶成為了音樂和電影的新載體。光碟存儲技術在80年代步入商業使用時曾經一再誇耀自己的優點,數字技術與長效的保存時間成為了光碟存儲技術迅速走紅的原因。「在普通消費者記憶中光碟介質的CD和DVD是可以作為一勞永逸的收藏品的。但是經過20餘年時間的檢驗,一勞永逸的收藏品成為了泡影」,托馬斯·弗萊爾說道。
日本在1970年舉行大坂萬國博覽會時,曾經在大坂城公園的角落埋藏了兩個「時空膠囊」,其中放置了當時採集的兩千多種物品,不僅僅有植物種子和布匹材料,甚至放入了松下牌的電視機和鐵鍋。當年的負責人之一發酵研究所的賀京淳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這個『時空膠囊』計劃就是希望看看這些物品在100年的埋藏中發生了什麼變化,謎底揭曉的時候可能我已經去世了,但是後人卻會看到到底什麼是能夠保留下來的」。組織者每隔10年察看一次埋藏品的狀況,並再放入當時代新出現的物品進「時空膠囊」,在1980年的時候一張音樂CD被放入其中。20年後,當挖掘者拿出CD進行檢查的時候發現,CD已經不行了。
曾經參與70年代早期光碟存儲技術設計的弗爾斯不久前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當初設計光碟的時候計劃其能有150年的極限壽命,誰想到目前看也就30年」。托馬斯·弗萊爾對此並不吃驚,他解釋說:「我所從事的質量檢測職業告訴我,不可能有東西是一勞永逸的,第一張音樂CD在1982年上市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的壽命」。80年代CD唱片和90年代的DVD電影被視為長期保留的收藏品,與紙質的書籍肩並肩的擺上了書架,本以為可以作為終身的收藏留在家中。實際上威脅光碟壽命的問題主要來自於CD表面覆蓋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樹脂。《日經科學》曾經以封面文章的形勢提醒世人注意光碟存儲時代的保存期問題,文章中明確指出,本以為耐腐蝕的聚碳酸酯樹脂辜負了人們的期望,盡管用肉眼看不出其上的變化,但是其表面細小的腐蝕都會引發數據信息的丟失。
而德國《新音樂的耳朵》年刊則將矛頭指向唱片公司,在他們看來當初唱片公司盲目追求新存儲介質而使用CD技術,就是為了追求新技術所帶來的商業轟動性,而並沒有考慮壽命問題。澳大利亞CD收藏者奧格斯丁悲觀的說:「如果再過50年,當原來的磁帶存儲資料都不能使用了,而CD也都過期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所有存儲的信息都難逃丟失的厄運。」按照奧格斯丁的思路想下去,國內大量收藏都來自盜版CD和DVD,質量上肯定不如正版耐久,可想而知,我們都用不了等50年,30年就可能丟失一半數據了。
比CD音樂和DVD電影收藏更為危險的是近幾年流行的光碟備份行業,中科院的張遜輝告訴記者:「電子圖書館就是光碟備份技術最危險的使用者,那些雜志報紙等文字媒體也必將深受其苦,因為使用存儲數據的CD-R比CD和DVD更易腐蝕」。但是與CD-R碟片製造商的了解中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數據,綠盤CD-R可保存50年、金盤可保存100年,藍盤也可以達到70年。不久前荷蘭Pc-Active雜志的一項測試似乎印證CD-R碟片製造商在撒謊。Pc-Active的測試橫跨了2年時間,測試了30種不同品牌的CD-R碟片,測試結果令人震驚,有很多CD-R光碟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無法讀取了,在測試文章的結尾Pc-Active寫道:「一般認為CD-R至少在10年內有效,甚至有廠商號稱可以維持一個世紀。可我們測試的結果說明他們都在誇大宣傳。」
就在CD音樂和DVD電影的收藏者們抱怨自己的藏品來日無多時,FlexPlay和迪斯尼卻「倒行逆施」,研製了名為EZ-D的一次性自毀DVD。這種DVD在開封接觸空氣之後只能存在48小時,迪斯尼打算將這種技術用在電影租賃市場上,利用化學方法來達到原來DVD編碼程序加密的效果。但是環保主義者們無比憤慨的對一次性自毀DVD做出激烈反應,喬尼娜·艾爾恩舉著『無恥的迪斯尼,不要再製造商業垃圾』的標語說道:「愚蠢的商人們又開發了一個沒有用的一次性產品,難道百億張CD和DVD今後的失效,還不夠垃圾站回收的嗎」。
Ⅹ 關於刻錄光碟的有效期問題!!
是的,很多人不知道,光碟也是有壽命的,一般好的光碟保存得當可以達到5年以上。
建議購買質量好點的光碟,如果數據重要,可以每過2年轉刻一下,成本很少而且不麻煩,關鍵是數據留下來了。
更多資料可以看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