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偷漏稅一百萬處罰幾年
1、對納稅人偷稅的行政處罰:1、納稅人實施偷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因偷稅被地稅機關處罰或刑事處罰的,3年內又實施偷稅的、(2)偷稅金額巨大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拒不配合稅務機關檢查的、(3)使用偽造的完稅憑證的,處不繳或少繳稅款3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2、納稅人實施偷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恐嚇、威脅、報復辦案人員及有關證人、舉報人的、(2)隱匿、銷毀記賬憑證的、(3)經稅務機關書面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處不繳或少繳稅款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3、納稅人實施偷稅,但沒有上述所列情形的,處不繳或少繳稅款0.5倍以上1倍以下罰款。
2、對扣繳義務人採取偷稅手段,不繳或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的行政處罰:1、扣繳義務人實施偷稅手段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因偷稅被地稅機關處罰或刑事處罰的,3年內又實施偷稅的、(2)偷稅金額巨大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拒不配合稅務機關檢查的、(3)使用偽造的完稅憑證的,處不繳或少繳稅款3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2、扣繳義務人實施偷稅手段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恐嚇、威脅、報復辦案人員及有關證人、舉報人的、(2)隱匿、銷毀記賬憑證的、(3)經稅務機關書面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處不繳或少繳稅款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
Ⅱ 偷稅逃稅行為被舉報是否有時間限制
沒有時間限制。
參考資料 :
偷稅漏稅的處罰規定
一、違反稅務專管理基本規定行為的處罰
(一)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屬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熟悉:違反稅法行為及相關法律責任(如:罰款金額、倍數、比率)
重點:對偷稅行為的處罰
偷稅是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手段,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上述手段,也給予同樣的處罰。
Ⅲ 當事人的偷稅違法行為超過多少年未發現的,不予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相關條款規定,符合以下五種情況的,行政機關對當事人的行為不予處罰。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Ⅳ 偷稅舉報有年限限制嗎
有年限限制,一般情況時間為三年,特殊情況為五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規定:
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塗改等)、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
二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
四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製造虛假情況,比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
Ⅳ 稅務機關對偷逃稅立案處罰後,需要在多久的時限內結案,有沒有什麼法律法規依據(湖北省武漢市的)
基本期限為來6個月零20天,源特殊情況可以延長,延長天數法律沒有規定。
稅務機關查稅的基本程序是:
一、選案:根據案源信息篩選,決定是否立案
二、立案
三、檢查:結果製作《稅務稽查報告》。實施檢查之日起60日內完成,確需延長檢查時間的,應當經稽查局局長批准。
四、審理: 檢查完畢,檢查部門應當將《稅務稽查報告》、《稅務稽查工作底稿》及相關證據材料,在5個工作日內移交審理部門審理,並辦理交接手續。
審理部門接到檢查部門移交的《稅務稽查報告》及有關資料後,應當在15日內提出審理意見。但下列時間不計算在內:
(一)檢查人員補充調查的時間;(
(二)向上級機關請示或者向相關部門征詢政策問題的時間。
案情復雜確需延長審理時限的,經稽查局局長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具體規定是國家稅務總局制訂頒發的《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你可以在網上搜索自己閱讀下,這個規程性質屬於部門規章,全國稅務機關稅務稽查統一適用,武漢也不例外。
Ⅵ 針對逃稅、偷稅等行為,稅務機關的稅收追繳期限是多久
一般偷稅違法行為,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追繳稅款。如果構成偷稅罪,逃稅罪的追訴時效根據行為人逃稅的最高徒刑而定的。
一般偷稅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1、第五十二條 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2、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3、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偷稅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3、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刑法》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2、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3、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5、逃稅罪的追訴時效根據行為人逃稅的最高徒刑而定的,如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不再追訴。
(6)偷稅處罰期限擴展閱讀:
偷稅罪:
1、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採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於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
2、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採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漏稅:
1、漏稅是由於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於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相同和區別:
1、偷稅罪與漏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有相同之處,都是造成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結果。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即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大,為了達到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
2、漏稅是一種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觀惡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論。
Ⅶ 偷稅漏稅處罰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