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使用假錢的相關法律問題
使用假幣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⑵ 使用假幣罪和詐騙罪
使用假幣罪和詐騙罪的區別如下:
1、犯罪客體不同,詐騙罪是對他人財物進行騙取的行為,假幣罪是對國家貨幣流通管理制度進行偽造和侵犯。
2、騙取方式不同,詐騙罪的騙取方式是非法佔有,而假幣罪的罪行是虛構事實,並且隱瞞真相的行為方式。
3、犯罪對象不同,詐騙罪是對個人或者團體進行騙取財物,而假幣罪是對國家貨幣相關秩序的擾亂行為。
(2)使用假幣違法行為追溯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一百九十三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的規定,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是指出售、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運輸,數額較大的行為。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二十條 [出售、購買、運輸假幣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款)]出售、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運輸,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幣量在四百張(枚)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⑶ 關於使用假幣罪
持有假幣罪是指「刑法條文上規定了若干獨立的犯罪構成,即可以由一個犯罪構成成立一罪,也可以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犯罪構成成立一罪」的情況。具體到本罪,持有,使用都是獨立的犯罪構成,可成立一罪,但也可以由兩者成立一罪。當它們作為的一罪時,在立法上的經歷卻是不盡相同的。 使用假幣罪作為獨立的一罪時,始見於1951年《防治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該《條例》第6條規定:「凡誤收偽造、變造貨幣,在收受後查覺為偽造、變造者,應報告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或公安機關,其明知不報而繼續行使著,視其情節輕重,處1年以下勞役,酌處罰金,或予教育。」後來,在刑法草案稿中曾多次建議將使假幣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但在1979年刑法制定時,考慮到這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大,故沒有把它宣布為犯罪。
⑷ 使用假幣6000多塊會刑事拘留多少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屬於「數額較大」;總面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屬於「數額巨大」;總面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⑸ 假鈔一次使用多少屬於犯罪可以判刑
4000元以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屬於「數額較大」;總面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屬於「數額巨大」;總面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5)使用假幣違法行為追溯期限擴展閱讀
案例:非法持有、使用假幣 四青年獲刑又罰金
近日,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持有、使用假幣案。四名好逸惡勞、求財心切的年輕人終因對法律的無知和冒犯受到應有的懲罰。
杭某和張甲、張乙、張丙均是朝陽縣人,其中年齡最大的28歲,最小的僅20歲。2015年7月中旬,杭某與張甲共同從網上購買了三盒面值為20元的假幣,總面額40000餘元。之後,二人夥同被告人張乙、張丙,乘坐被告人張甲的中華轎車,先後途徑遼陽市、鞍山市、台安縣、彰武縣、阜蒙縣,專門找沿途的小商店。
用假幣購買小件商品,通過找零的方式換取真幣。2015年7月30日,四被告人被阜蒙縣公安民警發現並當場抓獲。同時從四被告人身上及所駕駛的轎車上搜出假幣1239張,後經中國人民銀行阜新市中心支行鑒定,均為假幣。涉案被扣押的1239張假幣已由銀行收繳。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杭某夥同張甲、張乙和張丙實施的行為已構成持有、使用假幣罪。四人屬共同犯罪。其中杭某、張甲系主犯,依法應從重處罰。被告張乙、張丙系從犯,依法應從輕處罰。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條款,判決被告人杭某、張甲犯持有、使用假幣罪,均判處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80000元;被告人張乙、張丙犯持有、使用假幣罪,均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40000元。
⑹ 使用1500元假幣,警察會立案嗎
不夠刑事犯罪立案標准,但屬於違法行為,會受到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通過 1997年3月14日修訂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七十二條【持有、使用假幣罪】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26號 2000年9月8日公布 自2000年9月14日起施行)
第五條 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屬於「數額較大」;總面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屬於「數額巨大」;總面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2010年5月7日發布施行)
第二十二條 [持有、使用假幣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幣量在四百張(枚)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⑺ 故意使用假幣行為法律上怎麼定性
首先看知不知道用的是假幣,如果不是明知,不構成犯罪,也沒有其他責任,但銀行有權沒收假幣。如果明知,按刑法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論處:
根據本條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行為人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使用,數額較大的,即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即總面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即總面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