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報告制度
不同的疫苗接種後報告不良反應制度差別很大,這里很難跟你講清楚,不知道你想問什麼東西。
一般是不用報告的,但影響比較廣的接種活動的報告就比較嚴格,發熱、咳嗽、腫脹、其他不適等也需要報告。
一般常規進行接種的很少報告,卡介苗接種後淋巴結核也不報的。
㈡ 葯品經營企業集中報告不良反應的時間是多久一次
葯品經營企業向有關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專業機構定期集中報告本單位經營葯品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時間為每季度一次。
來源:《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
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必須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本單位生產、經營、使用葯品的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發現可能與用葯有關的不良反應應詳細記錄、調查、分析、評價、處理,並填寫《葯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其中新的或嚴重的葯品不良反應應於發現之日起15日內報告,死亡病例須及時報告。
㈢ 如何規范葯品不良反應報告的程序
不良反應過程描述—3個時間3個項目和2個盡可能
3個時間:
不良反應發生的時間;
採取措施干預不良反應的時間;
不良反應終結的時間。
3個項目:
第一次葯品不良反應出現時的相關症狀、體征和相關檢查;
葯品不良反應動態變化的相關症狀、體征和相關檢查;
發生葯品不良反應後採取的干預措施結果。
2個盡可能:
不良反應/事件的表現填寫時要盡可能明確、具體;
與可疑不良反應/事件有關的輔助檢查結果要盡可能明確填寫。
總結
一句話: 「三個時間三個項目兩個盡可能。」
套用格式:
「何時出現何不良反應(兩個盡可能),何時停葯,採取何措施,何時不良反應治癒或好轉。」
要求:
相對完整,以時間為線索,重點為不良反應的症狀、結果,目的是為關聯性評價提供充分的信息。
㈣ 何時建立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
2004年3月4日
㈤ 葯品的不良反應報告時限是多少
一般病例逐級、定期報告,應在發現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上報工作。發現新的或嚴重的葯品不良反應/事件,應於發現之日起15日內報告,其中死亡病例須及時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ADR監測中心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報告。
㈥ 簡答題 1、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和要求是什麼
與大多數已經建立報告制度的國家相比,我國的報告制度有以下特點:
(1) 我國已經頒布了專門的 ( 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 ) ,對有關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報告的程序和要求、獎勵和處罰等,都以法規的形式作了系統規定。
(2) 我國除國家一級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外,還建立了省一級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和全軍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等。有些不屬衛生行政部門管轄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如煤礦系統的醫院、計劃生育系統的技術服務、指導單位等也已成立了本部門、本系統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這些機構都要貫徹 ( 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 ) 的規定,接受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指導,可使全國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更加完善、有效。
㈦ 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
國家對葯品不良反應實行逐級、定期報告制度。嚴重或罕見的葯品不良反應須隨時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報告。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