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今世界新型能源的使用量百分比為多少
B 該題關鍵是看清楚圖,從1987年到2004年,隨著經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加,世界能源供應量也在增大,增長最多的是原油、煤及煤產品和天然氣,屬於化石能源,新能源(核電、太陽能、風能等)增長量小,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所佔比例少於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所佔比例較小,即不正確的是B項。
② 21世紀我們怎麼樣來對待能源問題、我們怎麼樣來解決能源問題,請你談談你的看法。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三要素
物質、能量與信息。
因此,能源的發展史直接影響人類的發展史。
我們人類生存與發展中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要素是三個:¾¾ 物質、能量和信息。
組成我們的世界是物質;人類生存活動決定於對信息的認知和反應;而維持生命,從事發展的活動又地要通過消耗能量來進行。
一切能量來自能源,人類離不開能源。能源是人類生存、生活與發展的主要基礎。能源科學與技術,能源利用的發展在人類社會進步中一直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發展的里程碑 可以這么說,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發展,都伴隨著人類生存與社會進步的巨大飛躍。幾千年來,在人類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經歷了這樣四個里程碑式的發展階段:原始社會火的使用,先祖們在火的照耀下迎來了文明社會的曙光;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與利用,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導致了歐洲的工業革命;19世紀電能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面貌;20世紀以核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類進入原子的微觀世界,開始利用原子內部的能量。
未來對能源的要求
有足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儲量,並且不會造成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污染問題。
未來對能源的需求 未來的人類社會依然要依賴於能源,依賴於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須現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結構和儲量,發展必須開發的能源利用技術,才能使人類的生存得於永久維持。
而我們賴於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嗎?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實上,進入21世紀後,人類目前技術可開發的能源資源已將面臨嚴重不足的危機,當今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石燃料資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維持幾十年。因此,必須尋找可持續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紀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為新能源家屬中迄今為止能替代有限礦石燃料的唯一現實的大規模能源。而且,未來如能實現核能的徹底利用,人類的能源將是無窮的。
除了物質、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類對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會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等。它們同能源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現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因此,未來對能源的要求將不僅是儲量充足,而且還必須是清潔的能源。相對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證明了核能是清潔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義與源頭
究竟什麼是「能源」呢?《科學技術網路全書》是這樣說的:「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網路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見,能源是呈多種形式的、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簡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
能源的源頭
來自地球以外天體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球本身蘊藏的能源(如地熱、核能)、地球與其它天體相互作用產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產生能量的源頭。
人們通常按形態與應用方式對能源進行分類。一般分為: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水能、電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熱能。其中,前三類統稱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類認識的這些能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為人們所需的各種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熱到一定溫度,能和氧氣化合並放出大量熱能,可以直接用來取暖,也可用來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使熱能變成機械能,再變成電能。把電送到工廠、機關和住戶,又可以轉換成機械能、光能或熱能。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總起來說有三個初始來源。
太陽能
地球
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正是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它們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
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 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
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我們稱之為地熱能。溫泉和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就是地熱的表現。地球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它是一個大熱庫。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一般厚度為幾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殼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狀的岩漿,厚度為2900公里。火山爆發一般是這部分岩漿噴出。地球內部為地核,地核中心溫度為2000度。可見,地球上的地熱資源貯量也很大。
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正是本書要介紹的核能。原子核的結構發生變化時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稱為原子核能,簡稱核能,俗稱原子能。它則來自於地殼中儲存的鈾、鈈等發生裂變反應時的核裂變能資源,以及海洋中貯藏的氘、氚、鋰等發生聚變反應時的核聚變能資源。這些物質在發生原子核反應時釋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發電。此外,還可以用作其它類型的動力源、熱源等。
來自星球引力的能量 指由於地球與月球、太陽等天體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陽之間有規律的運動,造成相對位置周期性的變化,它們之間的引力隨之變化使海水漲落而形成潮汐能。與上述二類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數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摺合成煤約為每年30億噸,而實際可用的只是淺海區那一部分,每年約可摺合為6000萬噸煤。
u 能源結構與儲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資源可供我們使用?它們還能維持多久?我們該怎麼辦?
能源的種類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資源;
二次能源:汽油、電力、蒸汽等人工製造的能量資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兩大類。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並沒有經過加工或轉換的能量資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則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換成其他種類和形式的能量資源,如煤氣、汽油、煤油、柴油、電力、蒸汽、熱水、氫氣、激光等。
常規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已被人類廣泛利用並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起過重要作用的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四種。而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
煤的時代
能源結構的變遷 歷史上,伴隨著新的化石資源的發現和大規模開采與應用,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經歷了數次變革。18世紀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紀中葉煤炭已經逐漸佔主導地位。20世紀20年代,隨著石油資源的發現與石油工業的發展,世界能源結構發生了第二次轉變,即從煤炭轉向石油與天然氣,到20世紀60年代,石油與天然氣已逐漸稱為主導能源,動搖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開始動搖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時,大部分化學能源的儲量日益減少,並伴隨著許多環境污染問題。
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卻在與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儲量估計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氣:~50年
核能:無窮多
之一的電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據統計,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電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於是,20世紀末,能源結構開始經歷第三次轉變,即從以石油為中心的能源系統開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結構轉變。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將不斷增長,並將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氣而成為主要的大規模能源之一。
化學能的儲存量 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有多少年可以讓人類開采利用?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采200年。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預計還可開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氣儲量共計119萬億立方米,預計還可開采60年。必須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燒用來生產電能與熱能實在太可惜了,且不說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它們還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潛力 那麼水能呢?我們知道,水力是可以長期開發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積缺水、水力資源不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怎麼辦?再說,水能還有個季節性的問題。這些都使水能無法成為世界能源結構中唯一的主力軍。新能源中,太陽能雖然用之不竭,但代價太高,並且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來看,在一代人的時間里不可能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與水能相似,它們的規模受到環境、季節、地理位置等條件的限制,如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
易裂變核素
易發生裂變的原子只有鈾-235(U235)、鈈-239(Pu239)、鈾-233(U233)三種。而天然存在的易裂變元素只有鈾-235,鈈-239可由鈾-238生成,鈾-233可由釷-232(Th232)生成。
易聚變核反應
氘(D2)-氚(D3)反應。氘和氚都是氫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極少,必須由人工生成(如由鋰製造)。
核能--無窮的能源 核能分為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目前人類能正在用於和平利用的只有裂變能。可控聚變能利用技術正在攻克。
天然鈾的成份
天然鈾中佔99.3%為難裂變的鈾-238,僅有0.714%為易裂變的鈾-235。鈾-238可通過吸收一個中子變成易裂變的鈈-239。
作為發展核裂變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鈾,世界上已探明的鈾儲量約490萬噸,釷儲量約275萬噸。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變反應主要來源於氘-氚的核反應,氘來可大量自海水,氚可來自鋰。因此聚變燃料主要是氘和鋰,海水中氘的含量為0.03克/升,據估計地球上的海水量約為138億億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儲量約40億萬噸;地球上的鋰儲量雖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億噸,用它來製造氚,足夠滿足人類對聚變能的需求。這些聚變燃料所釋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現有能源總量放出的能量大千萬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變的氘和氚,能供人類使用上千億年。如果人類實現了氘-氚的可控核聚變,核燃料就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人類就將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這正是當前核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所以。聚變能源不僅豐富,而且安全、清潔。聚變產生的放射性比裂變小的多。
專家們預測,核能在未來將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的持久能源。
1.2 變臟的地球與干凈的核電
本節要點:回答的問題以下問題:現有的能源還能維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環境嗎?核能真是可持續能源嗎?
u 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尋找一些既能保證有長期足夠的供應量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正是:能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
能源利用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能源危機
目前世界上常規能源的儲量有的只能維持半個世紀(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維持一、二百年(如煤)人類生存的需求。
今天,幾乎所有的工業化國家都面臨著兩個關繫到可持續發展的緊密相連的挑戰:保證令人滿意的長期能源供應和減少人類活動帶給環境的影響。能源利用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關繫到人類未來生存與文明延續的一個重要問題。
能源供應危機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比上個世紀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費據統計卻增加了16倍多。無論多少人談論「節約」和「利用太陽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氣井」或者「發現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應卻始終跟不上人類對能源的需求。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資源為主,其中中國等少數國家是以煤炭為主,其它國家大部分則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專家預測石油、天然氣最多隻能維持不到半個世紀,煤炭也只能維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常規能源結構,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都日趨嚴重。
濃煙滾滾的火電廠
能源對環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別是利用化石能源的過程也直接影響地球的環境,使大氣和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大氣中主要的五種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與NO2)、二氧化硫(SO2)、各種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大氣污染來自化石能源燃燒造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帶來的主要後果是:酸雨、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
和碳氫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② 汽車排放的廢氣;③ 工業生產(如各種化工廠、煉焦廠等)產生的廢氣。而其中燃燒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廠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表1-1 世界CO2排放量統計(1995年)
國名
排放量(百萬噸)
人均(噸/人)
百分比
美國
5228.52
19.88
23.7
中國
3006.77
2.51
13.6
俄羅斯
1547.89
10.44
7.0
日本
1150.94
9.17
5.2
德國
884.41
10.83
4.0
印度
803.00
0.86
3.6
英國
564.84
9.64
2.6
u 核能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
③ 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最悠久的能源形式是
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最悠久的能源形式是生物能源。
④ 能源資源與能源安全是什麼
人們可能為能源資源量、可持續利用時間而困惑。要進行預測就必須了解能源資源及其有限性和用途,必須考慮未來的能源資源開發技術、燃料價格變化以及能源消耗的增長率。
化石燃料資源中,煤是最容易做出估計的,因為煤礦床通常在一定區域內大面積展布,且常常出露於地表。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估計比較困難,因為油氣藏分散且保存在地面以下數百米到數千米的深度,只有通過勘探才能發現。以現今的技術可以有效開發利用的資源被稱為儲量。儲量不是一個靜態的數字,通過發現新資源和提高利用資源的技術方法可以增加儲量。
一、資源術語
用於描述化石燃料資源狀況的術語很多是模糊的。例如,儲量、證實儲量和未發現資源等術語被頻繁使用,而且在很多場合被不恰當採用,因此有必要對這些術語加以區別。地下某一種未被利用或未被發現的資源量很難預測。由於資源預測通常基於尚未完成的探查活動,所以,一些資源經常被遺漏。即使一定數量的某種資源被確認存在,但是經濟和技術因素經常會影響其采出量。
美國地質調查局關於石油資源的分類可通過McKelvey圖解簡單表達(圖1-1)。矩形表示某個地區所擁有的石油資源。縱軸表示資源的成本消耗,橫軸表示資源的不確定性。儲量處於矩形的左上角,它被定義為通過地質勘探已經確認,並且在現有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可供開採的資源。未發現的資源位於圖的右側,而左下角則表示那些已經存在,但由於現階段成本太高而不能開採的資源。隨著新的儲量被發現以及開采成本的降低,這些數量關系將不斷發生變化,同時儲量的規模也將改變。儲量有時被分為地質儲量、探明儲量和可采儲量。地質儲量是指在某一確定區域內,沒有經過證實的預期的資源量。探明儲量是指在已知地區內,由勘探工程式控制制的那部分儲量。可采儲量是指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從已知的油藏中采出的那部分儲量。
圖1-71947-2009年反映國際政治事件的世界石油價格變化
(據美國能源信息中心)
假定貨幣穩定,那麼油價真正的下跌發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激發了石油消費的快速增長。在這種擴張的早期,大部分的石油生產被大型跨國公司所壟斷,然而產油國逐漸取得了對石油操縱的更多控制權。1960年,產油國聯合組織——歐佩克(OPEC)成立,由於世界范圍的政局變動和石油需求增長,歐佩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20世紀70年代早期,歐佩克國家在石油銷售市場份額增加,他們開始制定出口油價並且從外國公司手中奪回了對石油的控制權。到70和80年代早期,多起政治事件引起油價連續攀升,政治背景下的油價上漲效應仍然存在。1973年10月,阿拉伯—以色列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歐佩克中的阿拉伯成員國減少了產量並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採取了石油禁運。石油供應的中斷導致世界市場油價增至原來的3倍,從8$/bbl上升到25$/bbl以上(據1985年美元面值計算)。1978年和1979年的伊朗革命中斷了這個國家幾乎每天6×106bbl的石油生產,即使其他國家提高產量並採取了一些平抑措施,仍然造成了世界石油市場大約2×106bbl/d(MBPD)的短缺,同期油價翻了一番,從大約22$/bbl上升到44$/bbl。
世界能源經濟對高油價的反應就是減少能源消費,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以及尋求發展替代能源。美國於1981年對油價解除管制,產量增加,鑽探速度創下空前紀錄。作為對高油價的市場反應結果之一是世界對歐佩克的依賴,由1980年的大約28×106bbl/d下降到1985年的大約17×106bbl/d。那段時間,世界石油消費下降了14%。1986年油價幾乎降低到原來的1/3,因為歐佩克試圖通過增產和降低油價奪回他們在世界石油市場中失去的份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沙烏地阿拉伯將其石油日產量增至3倍,幾乎達到6×106bbl/d。1990年8月,伊拉克攻打科威特使得石油價格突然上漲,達到了8年來的最高點。此後由於其他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產量開始大幅提高,油價再次開始下降。1991年1月海灣戰爭後油價再次大幅下降。
1988年以來,油價在1994年曾降到最低點,因為世界市場石油供應量過飽和。由於歐佩克削減產量以及大多數國家正在經歷能源需求的增長期,油價在21世紀初又上漲到了1990年以來的最高點(超過30$/bbl)。接下來的若干年中,能源需求方面的大部分增長極可能來自於東歐和中國,在能源供應方面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於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圍繞能源的國際競爭與合作都在上升。雖然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參與國際能源合作,但能源出口國與消費國之間、能源消費大國之間仍存在復雜的利益與矛盾,國際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加上國際油價長期居高不下、高位震盪,從長遠看,產油國和消費國都將面臨巨大壓力。唯有國際社會進一步對話與合作,才有可能對其加以綜合解決。
能源安全是一個老命題,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維護能源安全的實踐卻總是不斷地賦予它新的內涵。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應該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非常規能源安全觀。新的能源安全觀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強調環境安全是能源安全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能源安全需要超越高碳能源極限,不斷進行多元化發展。新型能源安全觀不僅需要戰略的新高度、新思維,更需要關注新現象,解決新問題。能源安全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基於人口、發展和環境綜合考慮,只有各國政府、民間組織、企業、研究機構攜手合作,才有可能應對30年、50年後全人類不斷面臨的挑戰。這種合作首先應該是共同努力提高能源消費效率,降低能源使用量。同時,要在新技術、非常規能源的研究上從國家間的合作擴大到企業間的合作,要擴大對非常規能源、可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實質性投入。
⑤ 關於 生活能源使用情況調查
1.環保
2.再回收資源的利用
理由很多拉!
你假如做調查的話,我給你個法子:
有獎問答:
日常生活對節約能源你做到了嗎?
*1、請問您在日常生活對節約能源的重視程度?(單選)
a.平常有節能習慣
b.偶而會注意到節約能源
c.不會注意這些事
*2、您知道政府提倡的夏季室內空調溫度是設定在幾度為宜?(單選)
a. 26℃
b. 24℃
c. 22℃
d. 28℃
*3、您或者您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有做那些節約能源?(單選)
a.空調機過濾網需常清洗
b.使用空調時並用電風扇
c.空調使用時需將門窗關好,以避免冷氣外泄浪費
d.選購高EER的空調機
e.空調機安裝應選擇不受日光直射或架設遮陽板
*4、您或者您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有做那些節約能源?(電冰箱)(單選)
a.選購E.F.值較高及「能源檢測合格標志」的電冰箱
b.電冰箱應放在通風良好的場所,確保冰箱不靠近熱源及不暴露在陽光直射之下
c.冰箱里的食物不超過八分滿,以保持空氣循環的空間
d.熱的食物先降到室溫後才放入冰箱
e.盡量縮短冰箱的開門時間
*5、您或者您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有做那些節約能源?(照明)(單選)
a.養成不使用或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的習慣
b.多利用大自然的太陽光
c. 睡覺時盡量熄燈或使用小夜燈
d.局部照明與全部照明應配合使用
*6、您或者您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有做那些節約能源? (洗衣機)(單選)
a.脫水時間勿超過3分鍾
b.洗衣槽裝7~8分滿,先浸泡20分鍾再洗,其洗衣效率最好
c.衣物少時可用手洗,少用洗衣機,或累積一定數量再洗
d.使用適當的清潔劑、水和運轉時間清洗衣物
e.選用節能型洗衣機
*7、您或者您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有做那些節約能源?(電視)(單選)
a.電視置於通風良好處,離牆10公分以上,並保持兩側通風,以減少耗電
b.長時間不使用電視時,應將電源插頭拔下,以節省用電
c.養成不看電視時,隨手關掉電視的好習慣
d.選購帶有睡眠開關的電視
e.全家或多數人一同看電視,熱鬧又省電
*8、您或者您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有做那些節約能源?(電腦)(單選)
a.選用液晶顯示器
b.計算機每日開機的次數避免太過頻繁
c.計算機開機後若長時間不用,最好將電源關掉;若暫時離開,應將屏幕關掉
*9、您認為節約能源教育倡導已經很普遍嗎?(單選)
a.非常普遍
b.尚可
c.不太普遍
d.完全沒注意到
*10、您通常是經由那些渠道得到節約能源的倡導?(單選)
a.電視
b.廣播
e.宣傳單
c.報紙、雜志
d.廣告牌、車箱廣告、車體廣告
f.學校教育及參觀活動
*11、你的性別?(單選)
男
女
希望給你帶來幫助!
⑥ 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到底是年限還是使用次數
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為使用次數。
鋰電池的壽命是「500次」,指的不是充電的次數,而是一個充放電的周期。一個充電周期意味著電池的所有電量由滿用到空,再由空充到滿的過程,這並不等同於充一次電。比如說,一塊鋰電在第一天只用了一半的電量,然後又為它充滿電。
如果第二天還如此,即用一半就充,總共兩次充電下來,這只能算作一個充電周期,而不是兩個。因此,通常可能要經過好幾次充電才完成一個周期。每完成一個充電周期,電池容量就會減少一點。
不過,這個電量減少幅度非常小,高品質的電池充過多次周期後,仍然會保留原始容量的 80%,很多鋰電供電產品在經過兩三年後仍然照常使用。當然,鋰電壽命到了最終後仍是需要更換的。
而所謂500次,指廠商在恆定的放電深度(如80%)實現了625次左右的可充次數,達到了500個充電周期。
(6)你仍為上述能源實際使用的年限比擴展閱讀
鋰離子電池優點
1、電壓高
單體電池的工作電壓高達3.7-3.8V(磷酸鐵鋰的是3.2V),是Ni-Cd、Ni-MH電池的3倍。
2、比能量大
能達到的實際比能量為555Wh/kg左右,即材料能達到150mAh/g以上的比容量(3-4倍於Ni-Cd,2-3倍於Ni-MH),已接近於其理論值的約88%。
3、循環壽命長
可達到500次以上,甚至1000次以上,磷酸鐵鋰的可以達到8000次。對於小電流放電的電器,電池的使用期限,將倍增電器的競爭力。
⑦ 新能源車幾年強制報廢
對於新能源車來說,現在國家是沒有強制報廢規定的。但是以目前的新能源電池壽命來說,一輛新能源車用到8年可能很多人就會選擇報廢了。
⑧ 在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最悠久的能源形式是
在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最悠久的能源形式是(生物能源 )。
生物能源的范圍比較廣,概括來說,就是來源於生物的能源。如木柴、乾草、植物根莖葉、動物油脂等。人類自從學會用火開始,就在使用這些生物能源,這些生物能源也叫初級生物能源。而所謂的化石能源,實際上也屬於生物能源的轉換形式。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也是來源於初級生物能源。所以,有人把化石能源稱為二次或二級生物能源。
進入工業時代後,初級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和使用形式發生了變化,但至今仍在使用。
⑨ 燃料的問題!
可以的
有五年期的
回答者:aron123 - 助理 二級 5-6 18:56
公積金貸款在大部分城市是可以貸到25萬的,期限可以自己選擇,主要是看自己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因為如果還款期限短了,每月需還的本息就高了。
建議你選擇10年或15年,10年每月約還1800左右,15年每月還2500左右,而5年每月得還4000多呢。反正是可以隨時提前還款的,只是會多較部分貸款利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