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德旺的任職情況
梁德旺還擔任南京航大意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技術入股)、江蘇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江蘇意航電氣有限公司、江蘇新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蔡曉先生和吳曉凡先生六位股東共同發起設立,注冊於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技型股份制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2218萬元。
『貳』 蔡先生今年30歲,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妻子同歲,就職於當地一家國有企業。女兒今年2歲。蔡先生和妻子
蔡先生今年30歲,在一家事業單
位工作,妻子同歲,就職於當地
一家國有企業。女兒今年2歲。蔡
先生和妻子是一對恩愛的夫妻,一
個幸福的家庭。
『叄』 我問男朋友520什麼日子。他說蔡總統就職……
你的男友很可愛嘛,哈哈,他不可能不知道520的寓意的。他只是覺得這種日子沒什麼意思。我男友也是這樣的人。我也對他很無語的。不懂浪漫,沒有情調。。。O(∩_∩)O但是這種男生也有他的好處呀,一般不花言巧語,人很踏實。樓主如果覺得他平時對你挺不錯,那就別因為這種小事生他的氣了。如果你真的很在意這類節日,那就跟他說你想過,我覺得他愛你就會陪你過的。好好溝通。祝福你們(⊙o⊙)哦
『肆』 湖北日報蔡華東現在任職
蔡華東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主任記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報社從事記者工作。1988年任孝感記者站負責人,1989年任咸寧記者站站長,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總編輯,1993年起任湖北日報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會學會會員。策劃、編輯的新聞報道"Kent廣告沖擊波"系列獲湖北新聞獎三等獎,《檢察官葉子新以身殉職》獲湖北新聞獎一等獎、全國法制好新聞一等獎,《"小熊貓"見到媽媽啦》獲湖北好新聞二等獎。有《試論當今中國報紙大走勢》、《淪專欄專版策劃》、《車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餘篇論文在理論刊物刊發。
一位總編輯的「報人責任」 記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蔡華東
湖北傳媒網通訊(實習記者韓建超、陳俊蕾)有這樣一位報人,從農民到記者,又從記者做到編輯、總編輯;
他先後編輯出版過個人采寫作品選《國門倚天劍》、新聞文論選《社會.新聞與報業》、編輯作品選《深山裡,好一戶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護長城》;
他曾先後榮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三屆「湖北新聞名人」獎;
他還獲得第六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並享受國務院津貼。
在自己的報業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煙雲,卻把「責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鐵肩擔道義」對他而言是實至名歸。
他,就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高級記者蔡華東。
他認定讀者是辦好報紙的不竭動力
提起蔡華東,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報》擔任總編輯時的輝煌。
正是在他的帶領下,2004年《楚天都市報》由原來的幾十萬份,發展到130多萬份,發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經歷,可以說是一個都市報人的縮影。
2002年蔡華東接手《楚天都市報》總編輯以後,就認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事業成功的關鍵,報紙的生命力應該在人民群眾之中。「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群眾,大家不訂你的報紙,你的報紙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總說,「所以,堅持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辦報。」正如1843年馬克思在主編《萊茵報》時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在決定報紙命運的生死牌中,人民群眾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主管部門就會扶持你、支持你;你擁有眾多的讀者,廣告商會對你青眼有加;你的編輯記者真正能夠貼近群眾深入群眾,你就能從人民群眾中獲得極大的智慧和力量。
「誰是報紙的上帝,誰能給報紙帶來不竭的動力?」用蔡總的話說:「你真心為群眾,群眾就會幫你辦報。團結就是力量,和十幾億群眾一起,怎麼會辦不好一份報紙呢?」
主辦《楚天都市報》期間,蔡總專門開辟了「新聞評論」、「讀者來信來電」等欄目,接受上至省委書記下到平民百姓各個階層人群的監督和建議。楚報在每年一次大的改進之前,都有一個大型讀者意見調查;每周一次業務例會,都會通報讀者關於對報紙的意見;內部評報欄、報紙上的「讀者·作者·編者」專欄,都不斷傳遞著讀者的聲音。因為蔡總至始至終堅信:「只要心中有黨和人民群眾,就可以漫漫求索路無悔,俯仰無愧天地間。」
梁啟超認為報紙的作用在於「開啟民智」。對此,蔡華東深表贊同,他覺得「開啟民智」是傳媒人的職責和歷史使命。在擔任《楚天都市報》總編輯的日子裡,他一直將「真實准確」視作報紙的生命,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增強先進文化對受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媒體「傳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眾的素質為己任。
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報》以豐富厚重的文化含量,體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政治責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注、支持,也能得到讀者的理解與認同。
走過風雨崎嶇,嘗遍辛酸苦辣,才能見雨後彩虹。在責任之心的驅使下,蔡華東一直在為楚報的發展壯大而努力著、付出著,從而使《楚天都市報》在中國各大報業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當廣大讀者和業內同行們贊揚他是「報業奇才」時,他說:「《楚天都市報》的輝煌是楚報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傳播先進文化是媒體人應盡的責任,我只是做了分內的事。」
他心目中的「報人責任」內涵豐富
2005年,他從《楚天都市報》回到湖北日報做副社長、高級記者。職務變了,但他始終將「報人的責任」放在心頭。在采訪過程中,他也一直在強調新聞人的使命與責任。
他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要牢記使命,不忘責任。真正的新聞人要勇於承擔起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文化責任和經濟責任。
牢記政治責任:在采、編、報、播等階段都按政治准則、政治紀律辦事,就能自覺的地抵制一切噪音、雜音,全力服務於黨的工作重心,服務於政府和人民。
牢記社會責任:才能做到「與社會同行,與人民同在」。「新聞工作者有別於商人、有別於農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傳聲筒,因此心中必須牢記黨的責任、黨的使命。」新聞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當好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當好人民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
第三個要牢記的責任是文化責任:辦報紙和做工人做農民不一樣,它有一種文化的傳承,具有文化傳輸的功能。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將來都會被積累下來,先進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積累;有對錯誤或落後的批判;有新的個性的創造;也能經得起實踐檢驗,在積累的過程中創新文化。
第四個要牢記的責任就是經濟責任:黨報集團也是我們黨的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完全靠國家撥錢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所以要自己肩負起經濟責任,不斷做大做強傳媒集團。「如果我們能夠牢記使命,肩負起這四種責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
現在,作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他更多的是從全局的高度來考慮整個傳媒集團的發展。新聞媒體肩負著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弘揚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報集團必須以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先進的文化為己任,強化黨報的權威,堅持『三貼近』原則(「三貼近」就是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執政黨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全局服務。這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三貼近」原則,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媒體從事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也是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從而達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並牢固佔領輿論陣地的法寶。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承擔起他的歷史責任。
蔡華東對目前少數媒體為了追求「眼球經濟」,走入了「新聞娛樂化」誤區的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有些人甚至捏造虛假新聞,而將責任拋到了九霄雲外。針對新聞界頻發的一個又一個「新聞」,如北京「紙箱餡的肉包子」、江西「惡毒後媽摧殘小女孩」,他寫出了《初論新聞思維批判與創新》,提出要創新和改善我們的新聞思維,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讓那些反社會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級趣味的、膚淺草率不負責任的、濫竽充數的「新聞」在責任媒體上無處容身。記者是「社會之公人」,媒體是「社會之公器」,新聞人不可忘記自己光榮的使命和歷史責任。
陸游說「功夫在詩外」。新聞之外的功夫在哪裡? 蔡總認為,政治和文化是新聞的兩個最大的外功。對一個記者來說,政治責任是讓你不小、不私,高瞻遠矚,光明磊落;文化責任是讓你不淺、不俗,學養深厚,敏銳從容。
「責任造就公信力。誰有責任心責任感,誰就會成為一流的傳媒集團。」他這樣說道。
他是個好記者,更是個優秀編輯
「我不是一個優秀的記者,但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編輯。」在蔡華東的編輯作品選《深山裡,好一戶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這樣寫道。
不過,據湖北日報一位資深記者說,蔡華東一進入湖北日報就顯露出他的記者才氣。「他七十年代末采寫的一篇關於『兵媽媽』的長篇報道就曾深深打動讀者,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那位老記者說:「只是後來工作需要他做編輯、總編輯,他就把才智傾注在編輯方面,一心為他人『作嫁衣』了。」
翻看他編輯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編輯的文章,力求客觀公正,果然是如別人評價的那樣以「特殊的功底傳達出特殊的意義」,往往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與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張曉峰評價他:「蔡華東是原《楚天都市報》的掌舵人,各方面新聞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聞編輯方面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許,他的神奇,就在於他的責任感、使命感。他說作為新聞人,一要有專業精神,二要有職業精神,不能為了錢與權出賣自己的良心。
當然,他的神奇與他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正如他書中所寫,「『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居上,不能張狂;處下,則更要有寬闊的胸襟、遠大的目光和艱辛的勞動,不然就容易埋沒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規的努力,何來突破常規的成功?」
對於榮譽,他淡然一笑
1957年1月,蔡華東出生在湖北仙桃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農村當了十年農民,經歷了許多風雨。後來恢復高考,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1982年畢業後走進了湖北日報社,先後任記者、記者站站長、《楚天周末》副總編輯、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楚天都市報》總編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期刊中心總監、黨委委員。曾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三屆「湖北新聞名人」、第六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編著出版有個人采寫作品選《國門倚天劍》、新聞文論選《社會·新聞與報業》、編輯作品選《深山裡,好一戶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護長城》。他參與策劃、采寫、編輯的系列報道《榮辱觀的生活解讀》榮獲2007年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由於他工作出眾,成績卓著,被人譽為「偉大的新聞學者」、「報業奇才」。
對於這些豐富的經歷與耀眼榮譽,蔡華東只是淡然一笑,不願多談。「這些都已經是過去了,榮譽只是附屬物,你做得越多,回報的可能就會越多。」他的低調,如富礦藏於地底;他的語言,在他的報紙里。他更願意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影響他人,影響社會。
『伍』 蔡能貴還在郫縣任職嗎
據說在唐昌柏條河邊開個鄉村酒店。
『陸』 蔡鄂將軍的生平
蔡鍔於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城東之親睦鄉蔣家沖蔡橋頭(今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一個貧寒農家。幼年在私塾讀書。1898年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維新思想。
後入上海南洋公學(後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
先入成城學校,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1911年(宣統三年)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起義,11月出任雲南軍政府都督。
旋即協助貴州、四川兩省獨立。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援助四川熊克武討袁。事後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授以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全國經界局督辦、參政院參政等虛職。1915年袁策劃稱帝,加緊對其監視。蔡以赴津治病為名,逃至日本,轉道香港回雲南。
12月25日與唐繼堯、戴勤等通電宣告雲南獨立,討伐袁世凱。次日成立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屢獲勝利。不久廣西、陝西、貴州、浙江、湖南等省相繼響應,迫使袁於1916年3月取消帝制。因艱苦轉戰,積勞成疾,8月赴日本治療。11月病逝。
(6)蔡英文任職期限擴展閱讀:
蔡鍔典故:
蔡鍔與小鳳仙
蔡鍔與小鳳仙的典故,真可謂是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想當年袁世凱要稱帝是需要部將的支持,蔡鍔將軍不想和袁世凱之流同流合污,於是裝病(肺結核是真有其病,但不算嚴重)要去日本治療,終於瞞過了老狐狸袁世凱,遠赴日本治病,
臨別時,與當時的名媛小鳳仙的對話,真是令世人無不感動。 蔡 鍔:奈何,蔡某七尺之軀,即已許國,再難許卿。君此去,不知何日能還?不知是否記得小女子?說罷,轉身上了火車,去日本找孫中山,聯合孫中山討袁。
『柒』 陳勝嶼的個人資料
個人履歷姓名:陳勝嶼
英文名:Fish
星座:獅子座
生日:8.15
身高:165cm
血型:B型
籍貫:廣西
擅長樂器:吉他、Keyboards
特長:詞曲創作、編曲
愛好:聽歌、看電影、玩游戲、旅遊
喜歡的音樂風格:很多
喜歡的音樂人:王力宏、陶喆、Mcfly、Maksim
喜歡的演員:周星馳
最大的願望:帶全家人去旅遊
代表歌曲《落葉的憂傷》
勝嶼任職:
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會員
豐收音樂工作室成員
童鞋音樂工作室成員
廣州東嘉娛樂(唱片)有限公司簽約歌手
廣東星之寶影視傳播有限公司音樂監制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2006年廣東音樂之聲電台《天生快活人》節目版頭歌多首,作詞/作曲/編曲
2007年《陽光行動》活動主題曲《友愛滿分》編曲
2007年南方TVS2電視台《裝飾空間》節目片頭片尾曲,作詞/作曲/編曲
2007年廣東電視台《Koobe氣象站》節目片頭曲,編曲
2007年康民飲食集團的主題曲《康民之歌》,作曲/編曲
2007年廣州城建房地產主題曲《城建之歌》,作曲/編曲
2008年南方生活廣播《魅力南方》節目版頭歌,編曲
2008年「的的伊派」童裝,廣告配樂
張煒《一個人飛》作詞
林頤《日記里的三角戀》作詞/作曲
馬俊傑《1111》作詞
馬俊傑《情迷雙子座》作詞
楊斌《我唔識拍拖》作詞/作曲/編曲
楊斌《好男友》作詞作/曲/編曲
劉棟升《絕對愛你》作詞/作曲
巫一凡《My Love》編曲
朱國豪《大大小姐》編曲
朱國豪《如果明天還會醉》編曲
方雨兒《只要有你在身旁》作詞
藍首峰《紙蝴蝶》作曲
馮建聰《露露公主》作曲/編曲/伴唱
阿寶《想起我你是否淚流滿臉》編曲
王穎淇《決定愛你》作詞/作曲
藍首峰《天書》作曲
廣東群星合唱512賑災歌曲《同心相連》作曲/編曲/演唱
512賑災歌曲《愛在一起》演唱/伴唱
爾薩/方雨兒《我們同舟共濟》編曲
阿才《愛過的痛》編曲/伴唱
阿才《識變就掂》作曲/編曲/伴唱
阿才《才元廣進》賀年大碟全碟編曲/錄音/監制/伴唱
蔡雨晴/楊斌《風.車.戀》作曲
黃旭《完美的演技》作曲/編曲
歡子《午夜男女》作曲
歡子《其實很寂寞》編曲
張曼莉《辭居信》作曲/編曲
張曼莉《玫瑰花》作曲/編曲
張曼莉《純真戒指》作曲/編曲
王子建《戰舞》作曲/編曲 [編輯本段]從業經濟2003在校自學民謠吉他
2005年在林頤音樂工作室任職音樂製作
2006年在廣州正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職音樂製作
2007年-2009年在廣東星之寶影視傳播有限公司任職音樂總監
2008年5月14日參加廣州電視台《地動山不搖,南粵充滿愛》賑災直播義演
2008年5月30日參加南方電視台《川粵同心,人間有愛》大型賑災義演
2008年5月28日參加廣東音樂人5.30為災區舉辦大型公益義演《愛心奉獻》
2008年6月17日參加「廣州No.1」愛心賑災暨第二季度「王中王」頒獎義演
2008年11月廣州羊城交通電台《歡樂駕駛》節目嘉賓
2009年7月廣東音樂之聲《音樂先鋒榜》節目嘉賓
2009年7月正式簽約廣州東嘉娛樂(唱片)有限公司
2009年9月正式發行首支個人單曲《落葉的憂傷》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日記里的三角戀》榮獲第六屆廣州「流行SIX風」詞曲創作大賽最佳作詞獎
《我一個人飛》榮獲2005年度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獎」十大金曲獎
《只要有你在身旁》榮獲2007年度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獎」十大金曲獎作詞獎
《紙蝴蝶》榮獲2007年度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獎」十大金曲獎作曲獎
『捌』 中國任職期數最短的皇帝是誰
在位時間最短: 金末帝 完顏承麟,即位僅僅半天就殺死
【簡介】
完顏承麟(?—1234年),金國末代皇帝。原為金國將領,天興三年(西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不欲做亡國之君,遂將帝位傳予他。於下旨傳位翌日舉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帶兵出迎,死於亂軍之中。據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半天,更有說指出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生平】
完顏承麟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玄孫,曾祖為太祖四子完顏兀術(完顏宗弼)。完顏承麟初為金國將領,驍勇善戰、才略兼備,深受金哀宗完顏守緒為器重。
天興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軍隊揮軍南下犯金。哀宗遂以「率兵抗蒙」為由,留下家眷於汴京而出奔。完顏承麟沿途不離不棄,以身保哀宗之全。縱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為保命而逃走,完顏承麟依然以身護主,成功護送哀宗至歸德,後又護送哀宗至蔡州(今河南蔡縣)。
到達蔡州後,完顏承麟建議哀宗組織中央統治,積極籌備防衛蒙古來犯的事宜。
【受禪】
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蒙古軍揮軍直進,加上南宋軍的支援下,蔡州被圍。哀宗深知亡國之日將至,不願當亡國之君,遂下詔禪位予完顏承麟,承麟初執意推卻,後哀宗苦苦哀求,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己哉;以朕肌肥,不便鞍馬。城陷之後,馳突必難。顧卿平昔以疾聞,且有將略可稱。萬一得免,使祚胤不絕,此朕之志也。」意思大概是哀宗認為自己身胖,不能策馬出征。萬一城陷,必難突圍。故傳位予身手矯健,有才有略的完顏承麟,望他如有幸逃脫的話,可延續國祚。故此,完顏承麟唯有答允繼位。
翌日,傳位大典剛開始不久,即接到戰報說宋蒙大軍已攻進城內,哀宗倉皇逃往幽蘭軒,而剛即位的末帝完顏承麟即急率兵出門迎敵,展開巷戰,唯不敵宋蒙聯軍,遂退守子城。
另一方面,哀宗逃往幽蘭軒後即自縊而死。完顏承麟收到哀宗死訊後,與百官到哀宗遺體前痛哭,並為其起謚號為「哀」。
【戰死】
末帝哭祭哀宗後,宋蒙大軍已攻到子城城下。不消一刻便被聯軍擊潰,末帝死於亂軍之中。金國自太祖建國至此歷120年,亡於南宋、蒙古聯軍之下。
完顏承麟之遺體由親屬及兵士埋葬於簸箕灣,後於2003年12月,完顏後人將其遺體遷回完顏村,埋葬於芮王墓之後。
『玖』 我想了解一下:關於同聲翻譯:
見慣了電視新聞里不同國籍的人戴著耳機開國際會議的場面,有的人一直以為是電腦完成了同步翻譯的工作。其實耳機的後面還有一群人在辛苦工作,他們就是會議的同聲翻譯。近日,聽說北京「人才英語超市」要開設「同聲翻譯」培訓班,並請到了資深老師,記者前往采訪,對「同聲翻譯」這個職業一探究竟。
「閃電般的思維」
接受采訪的盧嘉祥先生和蔡寶玉先生都有多年的同聲翻譯經歷。盧嘉祥先生1965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國家郵電部、文化部、國家經濟委員會、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任職,曾在國內外擔任過許多重要國際會議的英語/漢語同聲翻譯工作,還曾經為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擔任翻譯。他對同聲翻譯最大的感受就是要進行「閃電般的思維」。由於要求同步,「同傳」的時候幾乎沒有思考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國際會議都要求多個語種同時進行同聲翻譯,按語種分為數個「翻譯間」,一字排開。他遇到使用語種最多的一次是歐盟和我國原冶金部的一次部長級合作會議,當時有中、英、俄、法、德、西班牙六種語言,每個語種由三名同聲翻譯輪流上陣,每人20分鍾。中國代表用漢語發言的時候,就由中國的同聲翻譯首先譯成某一種外語,再由其他「翻譯間」在聽到的同時翻成自己的「譯出語」。整個過程非常緊張,不允許思想有絲毫放鬆和走神。
蔡寶玉先生1967年畢業於北京對外貿易學院(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70年代,他在英國大使館做了四年翻譯,後來轉到瑞士大使館,多次參加聯合國會議,並做過聯合國的專職同聲翻譯。回國後長期在華北油田從事英語口語教學工作。多年的習慣養成了他飛快的語速,他說別人給他的評價是「非常愛說話」,他說因為在同聲翻譯過程中,思維是飛速運轉的,久而久之,語速也變得飛快了。
「五種能力一個都不能少」
盧嘉祥和蔡寶玉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同聲翻譯,並不要求你必須是英語天才,也並不一定非要是正規大學科班出身,關鍵在於靈性、毅力和下苦功。他們的共識是:要想從事這個職業,有五種能力是必須具備的:一是英語的運用能力,必須有很好的英語基礎,否則一切免談。二是漢語的運用能力。同聲翻譯在兩種語言間來回切換,如果對漢語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自如地遊走在兩個語言系統之間。三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水平。國際會議各種各樣,主題千變萬化,天文、地理、武器、納米,什麼都可能成為議題,同聲翻譯人員應該是雜家。四是心理素質,要能頂得住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五是身體條件,精力、體力,甚至肌肉的組織協調能力都要能夠適應極大的工作強度。
問到怎樣才能練就高水平的英文,盧嘉祥說,首先要對英語感興趣,其次還要有非凡的毅力。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每日每時——「English only」,不停地聽,不停地說,不停地補充,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蔡寶玉認為最主要的是多練,抓到機會就說,他說只要自己有決心,能付出堅持不懈的和艱苦的努力,加上好的機遇,苦練幾年,當一個同聲翻譯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一天報酬四千元」
外界有傳言說同聲翻譯的報酬高達每小時三四千美元,盧嘉祥長期以來經常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的同聲翻譯工作,記者向他求證時,他笑著說沒有這么多,但他坦言這是一個高收入的職業。就拿北京來說,目前付給同聲翻譯的報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幣,這是每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獨立完成翻譯任務,最高的可以達到每天一萬元以上。時間的計算按照8小時工作日進行,從會議開始到四個小時算半天,四個小時以上到八個小時算一天。此外,客戶將支付同聲翻譯的食宿費用、機票費用、地面交通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總的說來,收入很可觀。
-靠實力說話
據兩位被采訪人介紹,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負責同聲翻譯的相關事宜,也沒有一套統一的標准對同聲翻譯的工作進行考評。要看一個同聲翻譯究竟勝任不勝任,將會直接由所服務的會議各方來作出評價。一般會議結束後,主辦單位、會場主席、專家、中國代表團、其他國家代表團都會對同聲翻譯的工作表示感謝,如果覺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們會給予熱情的贊揚,有的會直接邀請你下一次再和他們合作。如果同聲翻譯很糟糕,會場里當時就會有所反應,跺腳的、咳嗽的、說話的都有。最近有媒體報道了國家教育部中國外語教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將共同主持翻譯資格證書考試的消息,兩位老師認為,證書不是唯一的通行護照,有證的不一定就有人請,沒證的也不見得就沒有人請。關鍵還得看實戰的能力,如果應付不了,別人是不會對你講情面的。看來,同聲翻譯是真正靠實力說話的職業,能力不到,只有坐「冷板凳」了。
-北京需要多少同聲翻譯
雖然我國早在1956年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就採用過較大規模的同聲翻譯,但同聲翻譯真正熱起來,還是這幾年的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現在不管是哪裡的國際會議,都離不開中文,都少不了來自中國的同聲翻譯。全球幾乎天天都有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同聲翻譯在國內和國際的市場都是巨大的。目前國內用得比較多的是英、法、俄、日、韓、阿拉伯等語種,可是由於這個職業的特點,現在能夠勝任同聲翻譯工作的人才很少,北京也大概只有數十個人。他們或是自由職業者,不屬於任何單位,或是大學外語系的老師,或是一些具備相當能力的外事部門在職人員。據說,歐盟和澳大利亞甚至還請中國老師為他們培訓同聲翻譯,同聲翻譯的市場前景越來越被看好了。
職業背景
同聲翻譯,也被叫做「同聲傳譯」,簡稱「同傳」,一般用於大型國際會議時各種語言相互轉換,要求譯出語和譯入語幾乎同步進行,當發言人的話語傳到與會者耳中時,已經是與會者各自熟悉的語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設立在德國紐倫堡的國際法庭審判法西斯戰犯時,首次採用同聲翻譯,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國際活動中採用同聲翻譯。
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後,使用同聲翻譯的場合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和國際間的往來日漸頻繁,同聲翻譯在國內也成為了極為走俏的一個職業。據了解,目前能夠從事同聲傳譯的人員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拾』 蔡錦隆的人物任職
台中市柯蔡宗親會理事
台中市西屯區警友會副會長
台中市產業工會聯合會顧問
台中市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名譽顧問
台中市義消第一大隊副中隊長
台中市第十四屆、第十五屆議員
台中市議會國民黨黨團書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