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食品是沒有保質期的
白酒沒有保質期,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 GB7718-2011 )的規定:酒精含量大於等於10%的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這是因為,對食品品質有害的微生物在10%的酒精溶液里,不能生長繁殖。
高度白酒酒精度數相對較高,一般在41度到55度之間,也有高達65度的。就算是低度白酒,也在20度到38度之間。在這個酒精含量范圍內,微生物難以生存,也就不會出現微生物導致的變質問題,所以白酒可以不用標示保質期。
(1)無期限食品擴展閱讀
雖然導致品質劣化的微生物不能生長,但是不代表白酒本身的成分不會發生變化。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和清香型白酒存放一段時間後,通常會出現酯類物質水解,導致口味寡淡,有些會出現澀味。但這個過程比較久,一般要五六年,而且僅僅是口味變淡一點,所以也不是質量問題。
在白酒的多種香型中,以醬香型白酒最耐儲藏,因為它的成分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但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由於容器的原因,酒精會散發,口感也會變得淡弱。
『貳』 沒有保質期的食品,保質期佷不得少於幾年
按國家法律的規定: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
第五十條 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食品原料,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准進行檢驗;不得采購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叄』 新資源食品如何轉普通食品,國家有無規定期限水蘇糖是什麼時候獲批為新資源食品的
2010年10月31日,國家衛生部發布17號公告,水蘇糖產品可以作為普通食品生產和經營,所以,作為一種功效顯著的營養食品,產品效果的高低在於純水蘇糖含量的高低。目前 zang ling 的水蘇糖含量85%,屬於較高的水平,用戶的口碑信任度最高。
『肆』 食品無生產日期怎麼賠
我國食品衛生法中明確規定第二十一條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說明書,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食品包裝標識必須清楚,容易辨識。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所以如果樓主購買的礦泉水沒有生產日期顯然指各生產廠家已經違法了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第二十七條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第四十條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樓主可以向當地工商部門投訴該銷售商與生產商並提出合理的賠償要求
『伍』 食品沒有生產日期怎麼處罰,食品法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你作為銷售者銷售的產品標示應當符合以上規定,所以銷售無生產日期的食品是違法的。
具體要看工商局的處罰為准
『陸』 什麼是過期食品
每一種食物都有多種屬性,比如外觀、顏色、口感、味道、安全性能等。當我們說一種食品「合格」的時候,指的是它在各方面都符合我們的要求。或者說,各方面都符合食品生產者對消費者的承諾。 現代社會,食品很難堅持「現做現吃」。尤其是加工食品,從生產到消費,要經過運輸、分銷等環節。所以,保存食品是不可避免的。任何食品在保存中,前面所說的各方面都會按照一定的速度發生變化。在不同的食品中,變化最快的那種屬性並不相同。比如奶、蛋、肉等生鮮食品,往往是細菌生長最先發生,然後才會有氣味等方面的變化。餅干,一般是受潮變軟,口感最先發生變化。而方便麵,則可能是油先氧化,產生異味。細菌生長和油的氧化產生有害物質,而食物受潮變軟則只是不好吃了。在食品工業上,這些都算是「食品變質」了。 一般情況下說的「保質期」,是指在那個期限內,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換言之,這是廠家的一個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會有保證。如果出了問題,廠家需要負責。而過了保質期,並不意味著就壞了,只是廠家不再擔保。有時候,食品過期可能只是外觀不那麼誘人,或者口感沒有那麼好了……這樣的食品,也還是能吃的。不過,問題在於,它也完全可能是致病細菌數量很多了,吃了生病的可能性增高。而且,你無法判斷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所以,「過期食品能不能吃」的問題,答案就是:吃了不一定會出問題,但是出問題的可能性升高了。比如說,在保質期內,10000個之中難得有1個存在安全問題,真讓你碰上了可以向廠家索賠。而過了保質期,100個之中可能也有99個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如果你碰上了另外的那一個,就只好願賭服輸。 顯而易見,食品的變質是一個連續漸變的過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細菌,不會看著保質期按照我們的指示變化——它不會像許多人想的那樣:在保質期之前,老老實實呆著;過了保質期,一下子就變成了毒葯。而這個變化過程,又受著生產工藝和保存條件的影響。比如說,採用巴氏消毒的牛奶,冷藏兩周一般細菌還不會超標;而超高溫滅菌的,常溫下放幾個月乃至幾年都不會長細菌。即使是同一種食品,比如巴氏消毒奶,不同廠家的工藝控制條件也會使得變化的過程快慢不同。 所以,同一種食品,技術好的廠家可以實現更長的保質期,很常見也很正常。我國對於許多食品有國家統一的保質期,其實並不合理——在國家許可的保質期內,生產控制不好的食品同樣可能變壞。這樣,一個符合國家「保質期標准」的食品,完全可能是變質的。而對於那些下工夫改進生產工藝以延長保質期的廠家,國家標准反倒起到了打擊積極性的作用。至於廠家是否會亂標保質期,需要的是對其保質期內的食品是否合格進行監測。不合格的要重罰,導致消費者受害的,需要賠償。在嚴格的監管之下,也就沒有廠家敢亂標了。 需要注意的是,「保質期內不變質」需要遵循廠家的保存要求才能實現。否則,在保質期內食品也可能變質,而廠家也沒有責任了。比如說,鮮奶保質期兩周,是指沒有開封且冷藏的前提下。如果已經開蓋,或者放在室溫下,那麼就可能很快變質,而廠家對此也沒有責任。再比如餅干,在保質期內不開袋的話可以保持酥脆。但是如果開了袋,環境又比較潮濕,就會很快受潮變軟,很難吃了。這種情況下,也不能追究廠家的責任。
『柒』 經營沒有生產日期的食品銷售怎樣處罰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條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責令改正;有包裝的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八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1) 經營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2) 生產經營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3) 食品生產者采購、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4) 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中添加葯品。
《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捌』 食品無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不得少於多久
保存期是指推來薦最後食用日期,預自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預計的終止食用日期。在此日期之後,預包裝食品可能不再具有消費者所期望的品質特性,不宜再食用。
2011年5月13日衛生部發布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標准》,其中對保質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新標准中對保質期的定義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同時取消了保存期的定義。
由此可見,食品保質期和保存期應該是指同一概念,只是使用的時期不一樣而已。
『玖』 11種食物沒有保質期
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中,有四類食品可以「免除標注保質期」,分別是酒精含量10%及以上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和固態食糖類。
因此,免除標識保質期是不會危害大家的身體健康的。食用醋、食用鹽和固體糖類也是這樣,這些食物在常溫下狀態穩定,食醋還含有醋酸,食用鹽和固態食糖的滲透壓高,再加上沒有其他營養物質,一般微生物也都很難繁殖。
不標注保質期並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就可以永久保存,一般而言,這些常吃的食物,從購買到食用完所用時間都不會太長,在這段時間內,它們一般是不會變質的,但是如果兩三年都吃不完一瓶醋或者一袋鹽,那就需要注意了。
就拿食鹽來舉例,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它是鹹味的主要來源,氯化鈉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所以不論存放多久,鹹味是不會改變的。但大多數食鹽除了氯化鈉以外,還含有碘化鉀。
盡管碘化鉀的性質比較穩定,但長期在光照、風吹和受熱的情況下,碘化鉀的碘元素也會因揮發而使食用鹽中的碘含量降低,影響補碘效果,而且多數家庭習慣把食鹽放在灶台上。
並且盛食鹽的容器是開口的,這樣做很容易引起食鹽氧化分解失效變質。食鹽應該存放在加蓋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中,並且遠離灶台,避免高溫,這樣才能更長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