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時,應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多久
選C,根據刑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減為有期內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容減為有期徒刑,應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所以選C,B、D選項描述不正確,A選項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或者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
⑵ 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必備條件
根據我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符合減刑條件,是可以減為有期徒刑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八條【減刑條件與限度】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無期徒刑具有哪些特點
1、剝奪犯罪分子的自由。即將犯罪分子關押在一定的場所,使其沒有人身自由。
2、剝奪自由是沒有期限的,即剝奪犯罪分子的終身自由。需要指出的是,無期徒刑雖然就其詞語意義上講,是剝奪終身自由,實行無期限的關押,但實際上並不是將其所有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都關押到死,而是只要犯罪分子有悔過自新的表現,就可以回歸社會。
3、羈押時間不能折抵刑期。由於無期徒刑沒有刑期可言,因此判決執行之前先行羈押的時間不存在折抵刑期的問題。
4、必須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以上知識就是對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⑶ 公司能無怨無故的去減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的獎金嗎
無固定期限合同首先這個合同就是違法的。
獎金扣不扣法律無約束力,因為這屬於福利。
⑷ 死緩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最長期限
你說的是被列為限制減刑的刑法。死緩執行完後兩種減刑情況,第一種: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現回,直接答轉為有期徒刑 25年,在這有期徒刑服刑期間有悔改和立功的還可以減刑,但是不能減到20年以下。第二種,無重大立功表現的,死緩轉為無期徒刑,在無期徒刑服刑期間,有立功的可以減刑,減為有期徒刑,但是不能減到25年以下。
⑸ 無期減有期15年,以後還有幾次減刑的機會,最少減到多少年
判處無期徒刑的,減刑後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十三年。
《刑法》規定:
第七十八條【適用條件與限度】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
⑹ 死緩減到無期 無期減為有期都是什麼間隔
減刑的間隔期是指司法機關在辦理減刑工作中,規定罪犯在減刑後應服刑多長時間才可以再減刑的期限規定。實踐中有的地方對原判死緩刑減為無期徒刑後再次提請減刑的間隔期予以錯誤縮短的問題,如某案罪犯,2001年10月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2004年8月被減為無期徒刑,2005年10月再次提請減刑為有期徒刑19年。其理由是該罪犯死緩執行二年期滿為2003年10月,而卻到2004年8月才予減為無期徒刑,其延遲的10個月應計算在無期徒刑刑期內,即無期徒刑的刑期從2003年10月(死緩考驗期滿之日)起算,因此2005年10月(即滿二年間隔期)可以再次提請減為有期徒刑。其依據是某地法院、監獄局聯合形成的《減刑、假釋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中的「原判死緩刑減為無期徒刑後再次提請減刑的時間間隔,應從死緩考驗期滿之日起計算滿二年以上」。筆者認為其錯誤在於: 一、把死緩減為無期與死緩減為有期的起刑時間混同導致錯誤改變服刑起算時間和縮短刑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條規定:「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五十一條規定:「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即死緩減為無期起刑時間是死緩執行「二年期滿以後」,而死緩直接減為有期的起刑時間是死緩執行「期滿之日起」。「二年期滿以後」與「期滿之日起」這兩種表述在邏輯上是有嚴格區別的,「二年期滿以後」即包括「期滿之日」的第二天,也包括「期滿之日」第二天以後的某個時間,該時間以減為無期徒刑的法律文書生效時間為准,並不是以死緩執行「期滿之日」為准;「期滿之日起」只是刑法對死緩直接減為有期徒刑規定的有期徒刑的起刑時間,即如果死緩直接減有期的判決是在超過死緩執行期滿二年以後若干時間才作出的,則判決之前被延遲的部分可予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無期徒刑罪犯在執行期間,如果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後,可以減刑。」該案罪犯2004年8月被減為無期徒刑,無期徒刑服刑滿二年應為2006年8月,而2005年10月才滿一年二個月,此時再次提請減刑為有期徒刑,折抵了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減刑間隔期,提前改變刑種為有期徒刑並起刑,無形中縮短了其有期徒刑的服刑期。 二、人為將同一刑種起刑期區分為兩種有悖罪刑相當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二款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二年期滿只是可以進入減刑程序的一個條件,能否減刑還需一個實體審理過程,最終被減為無期徒刑的,根據《刑法》第八十條規定:「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因此無期徒刑的刑期不能從死緩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對罪犯是否執行死刑的審理過程是法定的必經程序,其延遲的時間並無法律規定允許折抵無期徒刑的刑期。《刑法》只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時間應折抵刑期,對無期徒刑則不存在將判決執行前羈押的時間允許折抵的規定。雖然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渠道有兩條,一是死緩改判無期徒刑的,二是直接判處無期徒刑的,但二者均為同一個刑種,執法上必須同一標准。後者在實踐中均應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關於「無期徒刑罪犯在執行期間,如果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後,可以減刑」的規定,即仍需罪犯無期徒刑服刑期滿二年以後才可減刑,而作為比直接判處無期徒刑者罪行更嚴重的死緩判無期徒刑者卻不需要服刑滿二年就可以減刑,顯然有悖罪刑相當原則。 三、錯誤的會議紀要易導致減刑間隔期把握的隨意性 某地法院、監獄局聯合形成的《減刑、假釋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提出的「原判死緩刑減為無期徒刑後再次提請減刑的時間間隔,應從死緩考驗期滿之日起計算滿二年以上」,錯誤將「無期徒刑罪犯必須服刑滿二年以上」可以減刑解釋為「死緩考驗期滿之日起計算滿二年以上」可以減刑,違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無期徒刑罪犯仍需在服刑二年以後方可減刑的限制,以及《刑法》關於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的規定。實踐中按照該會議紀要將死緩減無期徒刑的審理延遲時間計入無期徒刑的刑期,事實上導致再次減刑時的間隔期縮短,如果這一邏輯得以繼續,那麼該地今後在辦理有期徒刑減刑時也同樣可以將審理延遲時間計入再次減刑時的間隔期,以被法定審理佔用時間為由繼續縮短有期徒刑再次減刑的間隔期,此易導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執行一年半以上方可減刑;兩次減刑之間一般應當間隔一年以上。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次減二年至三年有期徒刑之後,再減刑時,其間隔時間一般不得少於二年」規定的執行混亂。 綜上所述,原被判處死緩,減刑後為無期徒刑的,無期徒刑的刑期從生效的法律文書宣告或送達之日起計算,再次減刑的間隔期仍須在無期徒刑執行期滿二年以後方可減刑。
⑺ 什麼時候可以減刑有沒有時間限制
1、這個是需要看當地法院的,具體時間安排不一樣,我也不知道你在什麼地方;
2、一般來說減刑沒有假釋來的快;
3、刑期至少要過半,還要符合當地的考核。
4、還有什麼問題嗎?
⑻ 無期減為有期,已經坐了7年,最少還得幾年
減為有期?有期多少年年?是20年吧?
1、無期徒刑減刑後最低服刑期限不能少於10年,
2、減到20年不包括以前已坐的7年。
3、判處10年以上的減刑間隔不得少於2年,一次最多減3年,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不受上述限制。
⑼ 無期徒刑可以減多少年
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二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一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年以上二十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十九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第八條 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二年以上,可以減刑。減刑幅度為: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二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一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年以上二十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十九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罪犯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時,減刑幅度依照本規定第六條的規定執行。兩次減刑間隔時間不得少於二年。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不受上述減刑起始時間和間隔時間的限制。
第九條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職務犯罪罪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罪犯,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罪犯,恐怖活動犯罪罪犯,毒品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及毒品再犯。
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的罪犯,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罪犯,數罪並罰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
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減刑幅度應當比照本規定第八條從嚴掌握,減刑後的刑期最低不得少於二十年有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時,減刑幅度比照本規定第六條從嚴掌握,一次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不受上述減刑起始時間和間隔時間的限制。
(9)無期限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八條【適用條件與限度】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認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規及監規,接受教育改造;
(三)積極參加思想、文化、職業技術教育;
(四)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
對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罪犯,不積極退贓、協助追繳贓款贓物、賠償損失,或者服刑期間利用個人影響力和社會關系等不正當手段意圖獲得減刑、假釋的,不認定其「確有悔改表現」。
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的申訴權利應當依法保護,對其正當申訴不能不加分析地認為是不認罪悔罪。
第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一)阻止他人實施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揭發監獄內外犯罪活動,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線索,經查證屬實的;
(三)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四)在生產、科研中進行技術革新,成績突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現積極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較大貢獻的。
第(四)項、第(六)項中的技術革新或者其他較大貢獻應當由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獨立或者為主完成,並經省級主管部門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