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被告要求從新做傷殘鑒定有時間限制嗎
職工工傷當事人對初次鑒定結論不服,應當在收到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再次鑒定,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結論是最終結論。進入訴訟程序,被告是不能申請再次鑒定的,對其申請,人民法院應當駁回。
人身損害,被告要求重新鑒定,應當在證據交換質證階段提出。
《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六條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法釋(2001)33號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Ⅱ 工傷認定的舉證的期限是多久
職工不需要舉證,單位不同意的,單位舉證,受傷之日起一年內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Ⅲ 法院的申請傷殘鑒定什麼時候可以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21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鑒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鑒定的事項與待證事實無關聯,或者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鑒定申請的,應當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因此,傷殘鑒定申請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
Ⅳ 傷殘鑒定有期限的嗎,過了期限還可以要求從新做鑒定嗎
傷殘鑒定是存在期限的,但是不同性質的事故,期限也不同。如果是工傷事故的話,需要在認定為工傷之後兩年內進行鑒定,而交通事故鑒定的話需要在員工傷情穩定之後即可進行鑒定。
如果鑒定之後發現傷情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是可以再次申請鑒定的。
Ⅳ 舉證期限過後申請傷殘鑒定的
如果你是在第三次訴訟的舉證期限內沒有申請傷殘鑒定,法院可以不接受你的申請;但專因你剛做了手屬術,應屬於新證據,自己可以委託有資格的傷殘鑒定機構作出傷殘鑒定,並以新證據提交法庭。具體操作請攜帶詳細資料咨。
具體問題可以當面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