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票是什麼
北宋的「銀票」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銀票。元朝以使用銀票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中國最大的銀票。清初不印製銀票,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
銀票現在也指「銀行承兌匯票」。
❷ 古代的銀票從哪個時期開始使用的
紙幣的使用在我國始於宋朝,最早出現在當時的四川地區,被稱為「交子」,但那時紙幣還不太規范。到了清朝,紙幣的使用規范起來,被廣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為「大清銀票」。
以上是從博寶藝術網搜到的資料,但據我所知,明朝就出現了。
❸ 銀行承兌匯票:(大票拆分小票、長票換短期小票)分別是什麼意思解釋盡可能詳細一些謝謝
大票拆小票即是將大面額的銀行承兌匯票拆分成多張小面額的銀行承兌匯票,銀行以客戶的大額銀票進行質押,開出多張小額銀票,同時銀行將新開出的小額銀票的承兌到期日設定為被質押的大額銀票承兌到期日後1-2個月的方式吸收存款。
大票拆小票對於支付比較零碎、收款人眾多的企業來說,方便很多,可以滿足其支付結算的實際需要。同事拆票還可以使企業避免大額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而產生的巨大的貼現利息。
長票換短票是指將承兌到期日長的銀行承兌匯票轉化為到期日短的銀行承兌匯票。
在客戶采購商品時,因生產商對客戶所支付的不同期限票據,扣收的貼息不同(如部分廠商對6個月的銀票收10%的貼息;對3個月的銀票收2%的貼息,甚至不收貼息),出於支付成本的考慮,在客戶需要將承兌到期日長的銀票轉化為到期日短的銀票情況下,銀行以客戶「長票」進行質押,另配比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開出票面金額為:配比的保證金金額+「長票」票面打折金額的新的「短票」。
銀行承兌匯票「大票拆小票」業務申請的基本程序
(1)企業提出銀行承兌匯票拆分申請。
(2)業務受理行進行銀行承兌匯票查詢。
(3)檢驗匯票及跟單文件。
(4)雙方簽訂銀行承兌匯票拆分協議。
(5)經辦銀行按照拆分總額度向企業簽發銀行承兌匯票。
(6)銀行承兌匯票拆分完成。
大票拆小票的申請條件,特點以及其試用范圍和基本程序內容:
1、辦理銀行承兌匯票「大票拆小票」業務的申請資料需要准備的有
(1)銀行承兌匯票拆分申辦委託書。
(2)經年檢的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經辦人身份證(或護照)、貸款卡/證原件;法人身份證(或護照)。
(3)交易雙方簽訂的真實、合法的商品或勞務交易合同原件,或其他能夠證實商品或勞務交易關系真實性的書面證明;背書連續、要素完整且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
(4)與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間的增值稅發票原件。
(5)銀行行認為需提交的其他資料。
2、銀行承兌匯票「大票拆小票」的特點
(1)節約企業的資金成本,增強企業活力。
(2)便於企業使用承兌匯票進行支付結算,加快資金流通速度。
(3)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使企業發展更快更強。
❹ 請問銀行承兌匯票承兌日期是指什麼
承兌日期:銀行承諾無條件付款的日期,即到期日期
1、銀行承兌匯票付款期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第八十七條規定,銀行承兌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即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所記載從「出票日期」起至「匯票到期日」止,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2、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權利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3、銀行承兌匯票追索權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追索權超過此期限不行使滅。
4、銀行承兌匯票再追索權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再追索權超過此期限不行使而消滅。
5、銀行承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必須在承兌人付款前將票據向其提示承兌,根據承兌地域是異地還是同城,分別給予對方充分的提示期間,提示付款期限是匯票到期日後十天。
(4)什麼期限的銀票稱為掛歷票擴展閱讀
銀行承兌匯票是由付款人委託銀行開據的一種延期支付票據,票據到期銀行具有見票即付的義務;票據最長期限為六個月,票據期限內可以進行背書轉讓。
一般情況下會要求企業存入票據金額等值的保證金至票據到期時解付,也有些企業向銀行存入票據金額百分之幾十的保證金,但必須銀行向企業做銀行承兌匯票授信並在授信額度范圍內使用信用額度,如果沒有銀行授信是沒有開據銀行承兌匯票資格的。
商業匯票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一式三聯。第一聯為卡片,由承兌銀行作為底卡進行保存;第二聯由收款人開戶行向承兌銀行收取票款時作聯行往來賬付出傳票;第三聯為存根聯,由簽發單位編制有關憑證。
參考資料
網路-銀行承兌匯票期限
❺ 古代銀票的問題
古代的銀票發行和中國的紙幣發行歷史有關。北宋的「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元朝以使用紙幣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我國最大的紙幣。清初不印紙幣,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面額復雜,很快就急劇貶值。到咸豐末年、官票已成廢紙,寶鈔一貫僅值二三文。同治以後,停止使用紙鈔貨幣,仍行銅錢。
清朝末年,清王朝經濟困難,國庫空虛,為籌措軍需費用,不得不一改長達二百年不印發紙幣的初衷,於咸豐三年(1853年)印製了清王朝建立以來的首種紙幣戶部官票。此次 發行的 戶部官票,以銀兩為單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五十兩五種。票面正中 上 方用滿、漢兩種文字額書;戶部官票;四字。中書;准二兩平足色銀壹兩;。票面下方有注 文 楷書;戶部奏行官票凡願將官票兌換銀錢者與銀一律並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 罪不貨。戶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場流通中依次簽字花押。
清代發行的紙幣品種復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可分銅錢票(可兌換方孔銅錢)、銅元票(可兌換銅元)、銀兩票(可兌換白銀)、銀元票(可兌換銀元)四種。發行紙幣開始有庫銀准備金、鈔本來憑證。清代的紙幣,除政府印發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之外,清末官私銀錢行號和私營銀錢店也在印發鈔票。其中私營銀錢店又有錢庄、錢鋪、錢店、銀號等多種稱謂,是一種地方 性的金融行業。其業務主要是兌換銀錢和印發錢票銀票。起著配合制錢和紋銀、發揮支付手 段的作用。私人錢庄印發的銀錢票,印刷質量更為簡單粗糙,票面金額數字多用手書寫,缺 乏必要的防偽措施,使得當時的幣制更加混亂。
大清銀票本為我國古代清朝時期用於流通的紙幣,這種紙幣有輕巧便攜的好處,解決了銀子金子等貨幣不便大量攜帶的困難,因此被廣為使用。紙幣的使用在我國始於宋朝,最早出現在當時的四川地區,被稱為「交子」,但那時紙幣還不太規范。到了清朝,紙幣的使用規范起來,被廣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為「大清銀票」。
銀票其實是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自明清以來,晉商、徽商逐漸興起,民間的貿易十分頻繁。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國第一家私營票號,經營的起因充分顯示了老一輩實業家們獨特的眼光。當時人們做買賣奔波於平遙與外地之間,由於隨身攜帶銀兩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於是,日升昌的創業者們便做起了匯兌的買賣。商人拿著銀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個票號換取銀兩,方便、安全。而兩地銀價的差異和銀兩成色的不同,則成為日升昌賺取的利潤。
❻ 什麼叫銀票
銀票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銀票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銀票"。這時的"銀票",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❼ 古代銀票制度
古代的銀票發行和中國的紙幣發行歷史有關。北宋的「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元朝以使用紙幣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我國最大的紙幣。清初不印製紙幣,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面額復雜,很快就急劇貶值。到咸豐末年、官票已成廢紙,寶鈔一貫僅值二三文。同治以後,停止使用紙鈔貨幣,仍行銅錢。
清朝末年,清王朝經濟困難,國庫空虛,為籌措軍需費用,不得不一改長達二百年不印發紙幣的初衷,於咸豐三年(1853年)印製了清王朝建立以來的首種紙幣戶部官票。此次 發行的 戶部官票,以銀兩為單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五十兩五種。票面正中 上 方用滿、漢兩種文字額書;戶部官票;四字。中書;准二兩平足色銀壹兩;。票面下方有注 文 楷書;戶部奏行官票凡願將官票兌換銀錢者與銀一律並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 罪不貨。戶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場流通中依次簽字花押。
清代發行的紙幣品種復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可分銅錢票(可兌換方孔銅錢)、銅元票(可兌換銅元)、銀兩票(可兌換白銀)、銀元票(可兌換銀元)四種。發行紙幣開始有庫銀准備金、鈔本來憑證。清代的紙幣,除政府印發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之外,清末官私銀錢行號和私營銀錢店也在印發鈔票。其中私營銀錢店又有錢庄、錢鋪、錢店、銀號等多種稱謂,是一種地方 性的金融行業。其業務主要是兌換銀錢和印發錢票銀票。起著配合制錢和紋銀、發揮支付手 段的作用。私人錢庄印發的銀錢票,印刷質量更為簡單粗糙,票面金額數字多用手書寫,缺 乏必要的防偽措施,使得當時的幣制更加混亂。
大清銀票本為我國古代清朝時期用於流通的紙幣,這種紙幣有輕巧便攜的好處,解決了銀子金子等貨幣不便大量攜帶的困難,因此被廣為使用。紙幣的使用在我國始於宋朝,最早出現在當時的四川地區,被稱為「交子」,但那時紙幣還不太規范。到了清朝,紙幣的使用規范起來,被廣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為「大清銀票」。
銀票其實是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自明清以來,晉商、徽商逐漸興起,民間的貿易十分頻繁。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國第一家私營票號,經營的起因充分顯示了老一輩實業家們獨特的眼光。當時人們做買賣奔波於平遙與外地之間,由於隨身攜帶銀兩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於是,日升昌的創業者們便做起了匯兌的買賣。商人拿著銀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個票號換取銀兩,方便、安全。而兩地銀價的差異和銀兩成色的不同,則成為日升昌賺取的利潤。
❽ 銀票承兌的介紹
銀票是指銀行承兌匯票。銀票承兌是指商業銀行為支持在本行開戶的資信良好的客戶開出的銀行承兌匯票的信用,在票據的正面加蓋承兌章,承諾自己作為票據的主債務人,在票據到期時向持票人無條件付款的一種資產業務。銀行承兌匯票是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出票,向開戶銀行申請並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保證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對出票人簽發的商業匯票進行承兌是銀行基於對出票人資信的認可而給予的信用支持。我國的銀行承兌匯票每張票面金額最高為1000萬元(實務中遇到過票面金額為1億元)。銀行承兌匯票按票面金額向承兌申請人收取萬分之五的手續費,不足10元的按10元計。承兌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承兌申請人在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的,按規定計收逾期罰息。
❾ 商票和銀票具體指什麼
1、商票是商業票據的簡稱,是指由金融公司或企業開出的無擔保短期票據,用於票據發行者籌集資金。商票可以背書轉讓,但一般不能向銀行貼現,商業票據的可靠程度依賴於發行企業的信用程度,是一種信用性票據。
2、銀票指「銀行承兌匯票」。北宋的「銀票」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銀票。元朝以使用銀票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中國最大的銀票。
商業匯票與銀票的區別:
首先,承兌對象不同,商業承兌匯票是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銀行匯票由銀行承兌。
其次,簽發對象不同,商業承兌匯票按交易雙方約定,由銷貨企業或購貨企業簽發,但由購貨企業承兌,承兌可靠性由簽發人的信用程度決定;銀行承兌匯票由在銀行開立存款帳戶的存款人簽發,承兌銀行按票面金額向出票人收取萬分之五的手續費,承兌的可靠性百分之百。
前者在到期向銀行辦理托收前無須事先驗證真偽查詢;後者在向銀行辦理貼現或到期托收前須向簽發人開戶銀行進行真偽查詢。
匯票的兩個分類: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承諾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則由企業簽發並承諾到期支付貨款。
商業承兌匯票由企業簽發並承諾到期支付貨款,銀行承兌匯票則由銀行承諾支付。前者等同於支票,要等1-3天才能到達收款人帳號,後者即時到帳。
❿ 銀行承兌匯票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付款期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第八十七條規定,銀行承兌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即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所記載從「出票日期」起至「匯票到期日」止,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權利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銀行承兌匯票追索權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追索權超過此期限不行使滅。
銀行承兌匯票再追索權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再追索權超過此期限不行使而消滅。
銀行承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必須在承兌人付款前將票據向其提示承兌,根據承兌地域是異地還是同城,分別給予對方充分的提示期間,提示付款期限是匯票到期日後十天。
銀行承兌匯票拒絕承兌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付款人從收到提示承兌當日起,在3日內承兌或者拒絕承兌。如果拒絕承兌,必須出具拒絕承兌的證明。《票據法》規定,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銀行承兌匯票公示催告申請有效期
《票據法》規定:失票人應當在掛失止付後3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或在票據喪失後,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銀行承兌匯票公示催告期限
人民法院在決定受理公示催告申請後,3日內發出公告,以文字形式向社會公示,督促利害關系人申報權利;公示催告的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但不得少於60日。
銀行承兌匯票除權判決申請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公示催告期限屆滿,無人申報票據權利,申請人自公告期滿1個月內向法院提交除權判決申請書,有法院作出判決。判決仍需經公告15日後生效。自公告之日起,申請人有權請求付款人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