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4小時過後再告強奸是否成立
成立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至少有5年
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
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追訴時效期限:
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況。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時效中斷。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在一般情況下,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 但是,如果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Ⅱ 老婆出軌我能起訴嗎起訴與他通姦的人嗎
(1)假如你們都已經離開戶籍所在地超過1年時間,那麼可以選擇你經常居住地的法院(必須連續居住1年以上)。你在北京居住滿1年,就可以由你所居住的區級法院管轄。
補充:離婚案件法院的管轄,情況很多.如果你要確定到底由哪個法院管轄的話,必須提供男方和女方的戶籍地,離開戶籍地的時間,以及離開戶籍地以後的經常居住地、在經常居住地的期限等等.
(2)不能起訴第三者,雖然婚姻法告誡夫妻之間要忠誠,但是那也只是一個沒有強制力的義務,破壞了這個義務,也只能導致道德上的譴責和離婚的一個理由而已。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還可以繼續提問
Ⅲ 有誰知道婚姻法如果想離婚,是需要分開兩年不同居就能直接離婚,還是說只要兩年之內都不發生夫妻義務
都不行,
離婚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對方簽訂離婚協議書到民政局辦理,
一種是到法院起訴,分居超過兩年只是認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一個因素。
我國並不存在直接離婚這一說。
Ⅳ 被人強奸後過去幾個月了,可以報案嗎
被人強奸後過去幾個月了,可以報案,但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才可以進行追責,不然就是報假警。報案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形式提出。屬於口頭報案的,接待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簽名或蓋章。
然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不予立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強奸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婦女發生性交的行為,或者故意與不滿14周歲的幼女發生性關系的行為。
(4)通姦期限擴展閱讀:
強奸罪與非罪的界限:
(1)強奸罪與通姦行為。
在男女發生性行為前,既不違背婦女意志,又無勉強女方變范的行為,雙方從內心到外部表現形式完全自願,屬典型的通姦行為。即使事後,因被揭穿,女方為保住自己的臉面而告男方強奸,或因女方事後反悔而告男方強奸,均不能定強奸罪。
(2)對「半推半就」的姦淫行為的認定。
所謂半推半就,是指行為人與婦女發生性行為時,該婦女既有「就」的一面即同意的表現,又有「推」的一面即不同意的表現。應當全面審查男女雙方的關系怎樣,性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如何,行奸後婦女的態度如何,該婦女的道德品行、生活作風情況等等。
Ⅳ 很多人都在呼籲設立通姦罪,這樣能杜絕婚外情嗎
婚外情已成為當前婚姻的第一大殺手!通姦、出軌、一夜情等這些丑惡現象就如脫韁野馬肆意狂奔,把「合法婚姻」打得遍體鱗傷,致使離婚率逐漸上升。有些人認為,這些丑惡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於法律制度不能對婚外情進行懲戒導致的。面對這種局面,受苦受難的姐妹們呼籲「通姦」入罪的聲音是一浪高過一浪。「通姦罪」真的能杜絕婚外情,挽救婚姻嗎?今天大家聊一下這個話題。
設立「通姦罪」是利大還是弊大,涉及的問題太多,很難說清。朋友們認為如何辦才好?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可以在評價區留言!
Ⅵ 男女愛情的關鍵是什麼,怎樣才能確保愛情的永恆性
想要確保愛情的永恆性,這是所有戀人們都會思考的問題。當愛情初期的浪漫和美好漸漸消退之後,兩個人的生活就會回歸平淡,接下來就需要靠兩個人的細心經營和共同付出才能保證愛情的永恆。想要經營好愛情,關鍵在於這5個字:
1、忠
對感情忠誠,這是愛情能夠長久的最根本要求。愛情中一旦產生背叛,那麼必然會以破裂結局。愛人之間應該對愛人保持一份責任心、對兩人的將來保持一份責任心,這樣才能保證愛情的長久。
「不要等失去了知道珍惜」,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也都能體會到其中的意思,但是自己卻很少能夠做到。遇到問題和矛盾,多想想對方的好,懂得用珍惜的心態去審視對方,那麼生活中的很多爭吵都可以避免。
在愛情中能做到以上五個字,我相信愛情一定能更加長長久久。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永恆的,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愛情更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Ⅶ 通姦罪是指什麼罪
現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刑法》而規定的幾百個罪名中,沒有「通姦罪」這一罪名。
Ⅷ 刑法問題,求解答。有關通姦罪
何謂通姦,通姦是指有配偶的男女之間以及有配偶的男女一方與他人之間,基於情感、生理需要自願發生的婚外性行為。[1]我國婚姻法是否應對通姦做出具體的規定,學界的意見並不統一。有人認為,夫妻間是否相互忠誠,「是一項道德義務」,而不應該由法律來調整。夫妻間是否相互忠誠,應該是夫婦之間的私事,也只應由他們私下解決,而不應訴之公堂,尋求公共權力的干預。通姦行為同樣如此。[2]有人認為,應對通姦行為做出規定,因為愛情從本能上是排他的。[3]婚姻制度可能從一開始反倒是為了限制和規制人的性沖動和異性的感情。即使婚姻自由這條現代婚姻的最基本的原則,也不例外。[4]與世界多數國家都對通姦行為進行規制相比,我國婚姻法把這一行為交給道德去調整的做法,是否能能夠維護家庭的穩定和社會和諧?這個問題似乎仍有探討的價值和必要。
一、通姦行為應被規制的現實透視
馬克思認為,婚姻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形成和支配婚姻這種人類兩性結合形式的本質力量是社會力量。[5]
婚姻關系不是純粹的私事,它不僅涉及夫妻雙方的利益,而且涉及子女等家庭成員及社會的利益。婚姻家庭關系既是重要的倫理關系,又是重要的法律關系。[6]通姦行為,破壞的不僅僅是夫妻的感情,其實它的危害性很多,或許並不能把它僅僅交給道德。
(一)通姦行為導致諸多夫妻婚姻關系的破裂
中國社會稱配偶與人通姦是給另一方戴綠帽子,被視為奇恥大辱,也使受害方的社會評價降低。故此,配偶通姦,為正常之人所不能忍,導致無數婚姻走向破裂。據田嵐、何俊平教授的調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999年度審結並最終離婚的570個案件中,涉及夫妻一方有婚外性行為的73件,占總數的12.8%,夫妻一方有通姦行為的14件,占總數的2%。如果按照1999年內地120.15萬件離婚數統計,套用北京基本統計數估計,約有2.4萬是由於通姦造成的。[7]這只是粗略的估計訴訟離婚的案件,還有許多協議離婚的並不包括在內,可以想像的實際上由於通姦導致夫妻分道揚鑣的數字要大得多。毫無疑問,通姦是導致離婚的重要誘因之一。
(二)通姦行為危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由於法律對通姦配偶及相奸人沒有苛以相應的法律責任,也沒有賦予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一旦發生通姦侵害配偶權利之行為時,受害人不能尋求法律的保護,又不甘屈辱,往往採取過激、犯罪的手段去報復通姦配偶或相奸人,也就導致了大量的惡性犯罪事件的產生,嚴重危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如江蘇南通市的王某因對其妻戴某與他人有不正當兩性關系不滿,於2000年7月8日12時許從垃圾箱內撿到4條河豚魚時,產生了毒死其妻的念頭。並最終導致其妻食魚中毒身亡。福建省某市一女獲悉丈夫有婚外性行為後,不但勸阻無效,反遭其夫羞辱,該女救助無門,絕望中攜子自殺。[8]由通姦孕育的兇殺報復的惡性事件,絕不是個案。試想,如果法律賦予受害人一定的賠償請求權、如果法律苛以通姦男女一定的法律責任,受害之人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使自己的精神的傷害獲得一定的補償,多少可以使受害人的憤怒和報復之心得以平靜,而不至於走向殺人的不歸路。
(三)通姦行為影響子女的健康成長
在未成年人的早期教育中家庭承擔著主要責任,家庭對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未成年的行為具有不可逆性。馬卡連柯在其著作《父母必讀》中寫道:你自己的行為是決定性因素……。你的待人接物、你的幽默、你的學習,這一切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你在家裡態度蠻橫,或愛吹牛,或酗酒,而更壞的是,如果你侮辱母親,那你就使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巨大的毒害,對孩子起到壞的教育作用,你的這種不體面的行為將導致十分可悲的後果![9]
對於父母有通姦行為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會被同學嗤之為破鞋之子,而無地自容。在家裡,通姦造成的家庭不睦和暴力,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投下了恐懼的陰影。還有通姦父母自己道德上的病垢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總之,通姦家庭沒給孩子一個關愛、溫馨的家,而只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走向邪惡、危險之路的訓練場。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我們似乎不應把限制兩性關系視作婚姻的基本意義,婚姻之外的兩性關系之所以受限制,還是因為要維持和保證對兒女的長期撫育作用,有必要防止發生破壞婚姻穩定的因素。」[10]
因而,為了民族的未來、社會的穩定、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完全有理由對通姦行為進行限制和懲罰。
二、通姦行為應被規制的理論詮釋
(一)康德的婚姻契約說
1.康德的婚姻定義:婚姻為男女雙方以其性的特徵為一生的交互佔有。夫妻相互間以對方為物而加以佔有,並以對方為人格而加以使用。由於婚姻之成立,夫妻相互擁有「對物的對人權」:所謂「對物的對人權」是對物權與對人權的統一形態。其所謂之「對物權」是得以對抗天下人之絕對的觀念的權利,近似於物權。其所謂之「對人權」是作為自由意思主體的法人格者的請求權,亦即近似於債權。[11]
2.婚姻契約理論。1979年法國憲法明確規定:「法律視婚姻僅為契約。」[12]康德同樣持此觀點。婚姻為人格主體間的契約,基於契約而生的夫妻雙方擁有的對人權、對物權的基礎是雙方的意思自治,此貫徹著近代市民法之「契約自由」之大原則。透過此契約,人格主體在性方面互相有權請求對方履行某作為或不作為義務,在透過此權利,對於他方肉體之佔有使用。夫妻之對人權,具有債權性質,在具體言之,夫妻對人權為請求對方提供人體之權利。夫妻之對物權,具有物權之性質,亦即夫妻相互間具有物權的支配關系。[13]夫妻立於相互支配關系而擁有之權利,即是可排除第三人之獨占的、排他的配偶權。此貫徹著近代市民社會之「所有權不可侵」之大原則。[14]
3.契約說與通姦之當事人之責任。基於契約而建立的夫妻雙方互享對物的對人權。一方面,配偶一方與第三人通姦,侵犯了對方的對人權,即違背了基於夫妻關系而成立的不得與第三人發生性關系的不作為義務,理所當然要對對方承擔責任。另一方面,第三人(相奸人)與他人配偶通姦,就侵犯了受害方對另一方享有的對物權。即侵犯了受害方對另一方享有的佔有支配的權利,或曰侵犯了其享有的所有權,因而因承擔侵權賠償責任。[15]根據康德的契約說,夫妻之間基於婚姻建立起的契約,而使夫妻雙方互享對物權、對人權(物權和債權)。因而,對於無論是來自配偶一方,還是來自第三人對物權、債權的侵害,法律都應該進行規制和調整,並對受害人提供必要的救濟。
(二)人身權說
1.親屬權說。廣義的親屬包括血親、配偶和姻親。[16]廣義的親屬權是指因親屬關系而享有的身份權,包括夫妻之間因配偶關系而享有的配偶權,父母因與未成年子女的親子關系而享有的親權。[17]陳計男教授認為,男女之間建立合法的夫妻關系以後,同時相互享有親屬權,配偶一方與第三人的通姦行為,無論是通姦之配偶還是相奸之第三人都侵害了受害方有的親屬權。因而,法律應對此侵權行為進行規制,賦予受害方對侵權人的賠償請求權。[18]學者認為,受害方可基於親屬權遭侵害,得請求財產和非財產損害(或稱精神損害)賠償。[19]
2.身份權說。孫森淼教授認為,通姦行為侵害夫妻之間互享的身份權,由於通姦行為造成的被害人精神上的痛苦,當然應該賦予受害方基於身份權被侵害而享有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依日本學者中川善之助博士之見,身份權與親屬權並無多大區別。但孫森淼教授之身份權與陳計男教授之親屬權卻有不同之處。亦即陳教授將親屬權視為人格權之一種,但孫教授認為身份權非人格權。[20]依大陸學者的觀點,身份權是指民事主體基於某種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21]身份權包括配偶權、親權、親屬權等等。[22]。我們認為無論是定位於親屬權還是身份權,沒有本質的區別,只要夫妻之間相互享有一定的權利,對於來自任何人的侵權行為,法律責無旁貸的應該予以救濟。
3.名譽權說。有學者主張夫妻之間基於婚姻的確立,即形成了特殊的人身關系和人格利益,當配偶一方與第三人發生通姦行為時,就使受害方人格利益受到損害。台灣學者何孝元先生認為,因配偶通姦所受侵害之權利為名譽權。妻之貞操受侵害時,其夫之名譽,是因而受損,精神上即感受痛苦,夫之所以得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並非由於夫權受到侵害,而是其名譽權受到侵害使然。[23]王澤鑒先生認為:「婚姻關系具有人格利益,故於擾他人婚姻關系者,除侵害被害人之親屬權(或配偶權)外,尚侵害被害人之人格;被害人感到悲憤、羞辱、沮喪、受人非議恥笑,……,與名譽權侵害最為接近,故在解釋上,可認為系名譽權遭侵害。」[24]既然認為,通姦行為致使受害方名譽權受到侵害,法律就不能對這種行為保持沉默。
(三)法益說
有人認為,通姦行為破壞了合法夫妻之間的良好的關系,危及家庭及社會的安定,違背公序良俗。而夫妻良好的關系及家庭社會之穩定、和良好的社會風氣是法律所著重保護的法益,對破壞這一法益之通姦行為的制裁,也就具有正當性。所謂違法以及不當不僅限於侵害法律明定之權利,即違反保護個人法益之法規,或廣泛悖反規律社會生活之根本原理的公序良俗者亦同,通姦之足以破壞夫妻之間共同生活而非法之所許,從此公序良俗之觀點可斷言,不問侵害何權利,對於配偶之他方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婚姻以夫妻共同生活為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而夫妻互守誠實,系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及幸福之必要條件,故應理解為配偶因婚姻契約而互負誠實之義務。通姦行為擾亂未通姦一方配偶精神之安定,破壞家庭之和平,亦使世風日下,破壞了法所需保護之法益,具有相當之違法性。[25]
無論採取何種學說,通姦行為都侵害了配偶一方的合法權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也違背了社會的良好的風俗,因此通姦行為當然不應游離於法律的視線之外。
三、通姦行為進入法律視野的歷史考察
古往今來多數國家的法律都對通姦行為做出了規定
(一)原始社會的規定
通姦行為是夫妻間守貞義務之違反(F. Muller—Lyer)之所言,澳洲土人以其妻為物品而嚴加看管,非得他的承認和允許,不得亂用或奪去。因此,其懲罰妻之通姦行為,不是由於兩性之嫉妒,而是因為所有權被侵犯。所以未開化民族之原始人,常常懲罰違反其意志之通姦,但卻願意以妻招待客人,任其通姦。由此可知,貞操之漠視,是未開化民族兩性生活的一種特徵。[26]
(二)古代法律的規定
一般而言,進入文明時代後,貞操觀念才逐漸建立起來,對於夫妻貞操義務要求的程度,卻有區別。[27]因而對於夫與妻的通姦行為,法律的制裁相差甚遠。
1.羅馬上的規定
羅馬法在「無夫權婚姻」中對通姦行為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1)對妻子通姦的規定
①妻子通姦,古代法是由雙方家長制裁,一般要處以死刑或流刑,夫也有權將現行犯姦夫奸婦殺死,以示報復。[28]
②奧古斯都帝時通過《尤尼亞通姦法》(Lex Julia de alteriis),認為妻子通姦是傷風俗,定為公訴,由法院判處流刑,收其嫁妝中的義大利土地。丈夫和妻子的家長對通姦婦女的追訴期為60天,如他們徇私放縱,在60天內不起訴,則任何市民在期滿後的四個月內均可起訴。[29]
③帝政後期對通姦的制裁有所變更,妻子通姦處以殺父之刑。[30]
④君士坦丁一世,妻子通姦的由官廳鞭打後關入寺院,如果丈夫不在兩年內申請將其釋放,則為永久囚禁。[31]
(2)對丈夫通姦的規定
①至於丈夫通姦,法律制裁很輕,他僅喪失對對妻子通姦的起訴權,以及喪失返還嫁妝的期限利益,妻子可立即請求他返還。[32]
②帝政後期,,丈夫通姦的不能再收回對妻子的婚前贈與。[33]
2.我國古代的規定
在我國古代秦之法制關於夫妻守貞義務之要求,較符合男女平等之原則。「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絮誠,夫為寄騢(言夫淫他室,若寄騢之豬),殺之無罪」(《史記·秦始皇本紀》)。即謂夫亦有守貞之義務,若不守貞,而與他人通姦,其妻可得而殺之。[34]
但唐律至清律,關於夫妻之守貞義務,卻設有不同之標准。妻妾之通姦為有夫奸,系家重奸,夫之通姦乃同凡奸。[35]且妻之淫佚為七出之條件之一,男子納妾被視為理所當然。
(二)現當代各國法律對通姦行為的規定
1外國法律的規定
(1)英美法系法律的規定
「配偶權」是英美法系國家率先提出並使其日益完善的。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36]在美美法系國家,配偶權受法律保護,配偶一方因受到傷害時,有權在請求賠償之訴中一並要求賠償配偶權損失。
①在英國,把「被告不貞,造成原告無法繼續生活」、「被告於人通姦,原告不加寬宥」作為離婚的理由。[37]
②在美國,第三人以誘惑、離間與通姦行為導致夫妻感情疏遠,一方不履行同居義務,不盡家庭責任,並使夫妻關系受到嚴重威脅,甚至造成夫妻關系解體,致使他方配偶權受到嚴重損害的,受害配偶一方有權要求第三人予以賠償。一些州的法律明確規定,只要通姦行為對婚姻有所損害,就可以判決第三人予以賠償。但配偶一方對通姦一方造成的損害,在婚姻存續期間很難得到賠償。根據傳統的過錯離婚法,被侵害的配偶在離婚時可以通過婚後撫養費的給付等措施,使其損害得到補償。[38]通姦是傳統的離婚理由,目前仍有28個州適用。[39]
(2)大陸法系有關國家的規定
①法國法律的有關規定
依法國民法解釋,配偶一方於對方有貞操義務之違反時,一方的請求離婚、別居外,亦得對於對方或與其相奸之第三人,依法民法及第1382條,請求損害賠償。如仍繼續不貞之關系時,得請求間接的強制罰金。依法國判例,配偶一方現犯通姦被他方配偶當場發現或信自己有過失,允付他方配偶一定金額的簽約,不過為確定其應賠償之數額,應為有效。[40]
②瑞士法律的規定
依瑞士民法,對於違反貞操義務之他方配偶,得請求離婚、別居(瑞169條以下)、中止其行為、損害賠償及慰籍金(瑞士民法第28條、第151條)。對第三人亦得請求中止其妨害(瑞民第28條),損害賠償及慰籍金(瑞債第41條、第49條)。[41]
③日本法律的規定
依日本民法解釋,與妻相奸之第三人,為對於夫權之侵害,得構成侵權行為對於夫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另外判例確認了妻子享有同樣的權利。 例如,夫外出與富裕寡婦通姦,不顧其妻子,其妻使人威嚇夫及寡婦而受取生活費及慰籍金,日本判例認此為寡婦對其構成侵權行為,妻本得請求損害賠償,雖多少使用恐嚇手段,不成犯罪。[42]
2.中國法律的規定
(1)香港法律的規定
香港法律有關通姦行為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①夫妻任何一方與他人通姦,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過錯方無權向法院請求發布分居令及贍養令。香港《分居令及贍養令條例》第6條第1款規定:「如證明申請人曾有通姦行為,則不能根據本條例發布命令,但申請人的丈夫或妻子除不曾寬宥或縱容該通姦行為,亦並無故意疏忽或行為失檢而引致該通姦行為。」[43]
②根據香港《香港婚姻訴訟條例》第11A條第1款A項規定:夫妻任何一方可以配偶「曾與他人通姦,而自己無法再忍受與其共同生活」為由,向法院提出離婚的請求,法院應依法據此裁定「該婚姻已破裂至無可挽回」,准許離婚。該條例第14條還規定:在夫或妻離婚呈請書中指稱對方有通姦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須將姦夫或奸婦列為共同答辯人,即將姦夫或奸婦作為共同被告,向其請求損害賠償。[44]
香港法律對通姦行為的制裁是比較嚴厲的,首先,通姦配偶不享有請求法院發布分居令和贍養令的權利,其次,通姦男女在訴訟中為共同被告,並對受害方負賠償責任。
(2)澳門法律的規定
《澳門民法典》第15141條規定:夫妻雙方負尊重、忠誠、同居、合作義務。 即要求夫妻雙方在性生活方面保持忠貞、專一,夫妻任何一方均不得與第三人發生婚外性行為。
(3)台灣法律的規定
①《台灣民法》第1052條規定:夫妻一方與人重婚、通姦,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
②第1056條規定,夫妻一方因判決離婚而受損害者,得向有過失之他方請求賠償。
③台灣地區的判例多確立了通姦夫或奸婦及相奸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最高院之判決,判例或民刑庭總會義決議,關於因通姦所生之精神上的損害賠償,多采肯定說。判例、判決中,有的苛以相奸人侵權行為責任,有的論及夫妻間相互責任。[45]
(4)大陸法律的規定
①現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應當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因為通姦行為違反夫妻在性生活上的忠實義務,該條可以看成我國婚姻法對於通姦行為的否定。
②現行婚姻法的不足。首先,對於通姦行為的違法性只是作為違反夫妻忠實義務行為之一種看待,並未具體化,足見該法對這一行為危害嚴重性的認識不夠。其次,該法在第32條列舉可以證明感情確已破裂的離婚原因中列舉了同居,但同居並不是通姦。同居關系是指既不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又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兩性結合。[46]
因而未通姦一方配偶如果據此提起離婚,並不一定能如願以償,除非他能進一步證明感情確已破裂。還有該法第46條有關無錯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規定,同樣沒有把通姦行為作為可請求之原因納入其中,因而,受害方配偶一方基於對方通姦而離婚時,很難獲得賠償。最後,對於相奸人對合法婚姻關系的侵害,對於善良風俗的踐踏,受害人可不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法律要不要對這種不當行為進行制裁?是現行婚姻法的空白地帶。
四、通姦行為在我國婚姻法上應受的回應
(一)確認通姦為法定離婚之理由
在修訂婚姻法時,應明確規定:配偶一方與人通姦,另一方不堪忍受而提出離婚,查證屬實的,准許離婚。但受害方有縱容、引誘配偶與人通姦等過錯行為的、或已寬宥通姦行為者除外。
這樣規定後,不需要像過去那樣認真調查夫妻是否感情確已破裂,更具操作性,有利於受害人從屈辱之中解脫出來,避免矛盾的積累,導致惡性犯罪事件的發生。同時,又可防止配偶一方濫用另一方通姦而請求離婚的權利。例如,可以避免有的配偶為達到離婚目的,有意誘使對方與人通姦,從而順利離婚,並在離婚時追究對方責任,以獲得更多的離婚財產。
(二)確認通姦一方配偶之賠償責任
在婚姻法修訂時,應在婚姻法中規定:由於夫妻一方通姦,在婚姻存續期間,受害方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受害人請求法院判決離婚的,有權要求通姦方給與損害賠償。如果通姦一方能夠證明受害方亦有過錯的,根據各方過錯之比例確定是否賠償和賠償數額。如果受害方只要求通姦一方賠償,而不提出離婚的,不予支持。
這樣明確規定只要存在通姦行為,並且通姦人不能舉證是受害人過錯造成的,即應給與賠償,避免了受害人舉證難的問題,確保了受害人權利的實現。
(三)確認相奸人之賠償責任
通姦行為實婚姻當事人與相奸人的共同行為,一般也無法分清每個人的過錯程度,但如果僅僅讓婚姻過錯方承擔責任,而過錯方的共同行為人,即相奸人不承擔責任,則不僅不利於保護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而其於法不公。[47]在修訂婚姻法中,應該明確規定:與他人配偶通姦之相奸人,危及他人家庭之和諧、安寧,造成他人夫妻感情破裂或離婚的,受害人可要求相奸人停止侵害、承擔賠償責任。相奸人證明與其通姦之人、或受害人有過錯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根據各方過錯的比例,承擔相應的責任。
五、結論
通姦行為嚴重危及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侵害了受害配偶的正當權益,破壞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並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我們不能再讓這一不當行為游離於法律的視線之外,應該借鑒成功的立法經驗,對通姦行為苛以適當的法律責任,使通姦之人付出必要的代價,使受害人獲得必要的補償,以便發揮婚姻法維護社會穩定和善良風俗、為合法的婚姻家庭保駕護航之功能。
Ⅸ 當時離婚沒有告女方通姦罪、現在想告還可以嗎
在我國法律中,是沒有通姦罪這一罪名的。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因此,如果女方在有配偶的情況下與他人同居,另一方可以請求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