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銅器使用年限

銅器使用年限

發布時間:2021-08-01 11:24:13

㈠ 青銅器在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青銅器

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西周青銅器從器形之間看,由於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是陶范製作,且一器一范,手工製作,這樣就不能鑄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時期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青銅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偽器,或二者皆偽。

從紋飾之間看,由於同夏、商時代一樣為陶范鑄成,一范一器,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紋飾或刻痕的青銅器,除了個別用單范鑄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紋飾,不過這樣的紋飾在西周時期很少見。

從銅鐵合鑄上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新材料證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這類銅鐵合鑄器所使用的鐵都是隕鐵,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出現人工冶鐵?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間推定問題,因為,只要這個時間鉚定了,我們才可以知道從商代晚期到什麼時候屬於隕鐵和銅材料結合成器存在的時間?而什麼時候又是人工冶鐵和銅結合器存在的時間。1990年,河南三門峽西周晚期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莖銅芯柄鐵劍,為銅鐵合鑄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鐵,被稱之為「中華第一劍」,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由此我們可以推定,中國歷史上銅和隕鐵合鑄的時代是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至遲在西周晚期技術上已經成熟。
青銅器分類
參考資料 v

㈡ 銅心電線一般可以使用多少年

嚴格的說,應該是銅芯。有多股與單股;單股是BV線,多股是BVR線纜。
電纜使用壽回命和導體沒有什答么關系,主要是看絕緣和護套,所以銅芯和鋁芯電纜使用壽命沒有區別。

一般電纜設計使用壽命為20年,但直埋、管道、電纜溝敷設的電纜,往往超過30年。
祝生活愉快!

㈢ 銅器能放多久,幾千年能嗎

銅器生銹用酸腐蝕就可以了,但是難以以假亂真。從銹蝕所呈現的形態來看,古銅器所經歷的環境十分復雜,除了在使用過程中經受的損壞、侵蝕,還有諸如大氣腐蝕、土壤腐蝕、疲勞腐蝕等。這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作用在不斷地改變著青銅器,在其表面形成各種形態的銹蝕,銹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變化著。仿古銅器則不然,其銹蝕一般有化學腐蝕銹與膠著銹兩大類。有些仿造者用食鹽、食醋、硫酸、鹽酸等腐蝕銅器,或者將新仿的古銅器放到潮濕的地下埋幾年,雖然銅器的表面也會生銹,但是這些銹蝕都太「年輕」,沒有經歷過漫長復雜的氧化過程,不會表現出協調與自然,仿造者想盡各種辦法為它化妝,使它看起來像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滄桑,這顯然無濟於事。

㈣ 空調銅管使用年限

空調銅管在沒有受到外邊破壞的情況下,有使用10年以上的。
銅管重量較輕,導熱性好,低溫強度高。主要具備堅固、耐腐蝕的特性。作為安裝管有質地堅硬,不易腐蝕,耐高溫、耐高壓等優點,可在不同環境中使用。

㈤ 五金銅套的使用壽命

五金銅套的使用壽命一般是4000小時,這個根據使用環境有關,比如環境能不能加油,如果不能夠加油,用一般的銅套還不行,要用榮昌石墨銅套,它具有自潤滑性,可以在不需要加油的情況下使用,它是以高強度銅合金(CuZn25Al5,CuZn24Al6Fe3Mn4,C86300,C95400,C9550,C95800,SAE660,SAE64)作為基礎材料的榮昌滑動軸承,根據使用工況按一定比例在其工作面加工出孔穴並填入固體潤滑劑, 高強度的銅合金提供了很高的承載能力而固體潤滑劑則可以形成較低的摩擦副。在干摩擦條件下我們在軸承表面設計一層預潤滑膜可以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固體潤滑劑轉移到對偶件上並形成有效的固體潤滑膜.

㈥ 青銅器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
一、形成期
距今4500~4000年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二、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
三、轉變時期
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佔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自此以後,青銅器除了銅鏡外,可以說不再有什麼發展了.

㈦ 誰知道銅器的時間年代,代表工具,製作資料,和優缺點

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紀——前15世紀中葉:
綜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計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壺、瓠形提梁壺、中柱盤、盤等,包括了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門類。較早的器類比較簡單,但是爵、觚、斝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現。二里岡上層青銅器的器形更為發展,商代青銅禮器的體制業已形成。屬於二里岡下層的青銅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岡上層的青銅器,有的器壁巳相當厚重。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紀中葉—前13世紀 :
這一時期接近早期的器形有爵、觚、斝等。爵尾雖然與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寬,出現的圓體爵是放所未見的。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
造型豐富、品種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農具與工具、車馬器、生活用具、貨幣、璽印,等等。單在酒器類中又有爵。角、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個器種,而每一器種在每個時代都呈現不同的風采,同一時代的同一器種的式樣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區的青銅器也有所差異,猶如百花齊放,五彩繽紛,因而使青銅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各個朝代青銅器點評:
西周青銅器從器形之間看,由於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是陶范製作,且一器一范,手工製作,這樣就不能鑄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時期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青銅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偽器,或二者皆偽。
從紋飾之間看,由於同夏、商時代一樣為陶范鑄成,一范一器,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紋飾或刻痕的青銅器,除了個別用單范鑄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紋飾,不過這樣的紋飾在西周時期很少見。
從銅鐵合鑄上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新材料證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這類銅鐵合鑄器所使用的鐵都是隕鐵,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出現人工冶鐵?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間推定問題,因為,只要這個時間鉚定了,我們才可以知道從商代晚期到什麼時候屬於隕鐵和銅材料結合成器存在的時間?而什麼時候又是人工冶鐵和銅結合器存在的時間。1990年,河南三門峽西周晚期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莖銅芯柄鐵劍,為銅鐵合鑄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鐵,被稱之為「中華第一劍」,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由此我們可以推定,中國歷史上銅和隕鐵合鑄的時代是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至遲在西周晚期技術上已經成熟。
功用性質:
在古人心目(古代文獻)中,青銅器有兩種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納(內)、入」,即盛裝物件;一是「設」即陳設布列。《禮記·禮器》說得很明確:「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鄭玄註:「金炤物,金有兩義,先入後設。」納是青銅器的第一位的基本功用,而納的基本目的是「示和」。所納對象即古文獻所謂「實物(所實之物)」,就是上面所說「三牲魚臘」,「四時之和氣」之屬,實際就是犧牲(肉食)、黍稷(主食)以及酒醴之類祖先生前生活必需品。而其主要就是把諸如此類分別納入鼎簋尊彝等各類器物中,然後作以調和以供祭祀祖先之用。《說文》說:「鼎,和五味之寶器。」《呂氏春秋·本味》記載伊尹「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國語·鄭語》記載史伯說:「夫和生實物,……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是以和五味以調口,剛四肢以衛體。」《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晏嬰說:「和如羹焉,水、火、醯、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都在申明用青銅器調濟容物,「和五味」以「示和」的基本意思。其調和方法就是「濟其不及,以泄其過」,而最終目的則在於和人心,「成其政」。
以金示和還有另一層或者說更深一層的意義,這就是「炤物」或「象物」示和。《左傳·宣公三年》說:「鑄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原來鑄鼎,製作青銅器不僅用來盛裝和調劑犧牲等給祖先奉獻的禮物,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銅器外表刻畫「物」的圖像。通常所說銅器花紋實質就是圖物象物。
那「物」是什麼呢?答案其實非常簡明。物者,方物、神物也,也就是人們所崇拜的神靈,或者視之為自己祖先所由來的神物,有類於西方所謂「圖騰」。當年傅斯年先生在其《跋陳擿君春秋公矢魚於棠說》首次發明:「物即圖騰」,可謂真知灼見。其實先秦文獻所見諸多「物」字,很多都可以這樣來理解。如《尚書·旅獒》:「畢獻方物」;《詩·大雅·生民》:「有物有則」;《左傳》中《隱公五年》:「取材以章物采」,《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動」;《國語》中《周語》:「服物昭庸」,《越語》:「民神雜糅,不可方物」;以及《周禮》中《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司常》等「旗物」,《大司樂》:「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等等。

㈧ 青銅的使用壽命

一、歷史時期

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銅出現後,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期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銅器,歐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銅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將近公元11世紀,才出現冶銅中心。

在青銅器時代,世界上青銅鑄造業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發達的一些地區,青銅時代與奴隸制社會形態相適應,如愛琴海地區、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此時都是奴隸制國家繁榮的時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區,沒有經過青銅時代便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進入文明的地區在青銅時代已經產生了文字。

中國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始於公元前21世紀,止於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這與中國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及衰亡相始終。有學者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至戰國劃分為鼎盛期、頹敗期、中興期、衰落期 4 個階段。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劃分為殷商前期、殷商後期、西周期、東周前期、東周後期 5個階段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早、中、晚期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早期。以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見二里頭遺址)為代表,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間。加上山西夏縣東下馮、山東岳石文化、遼寧長城東邊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等,都相繼出現了品類繁雜的青銅製品,在一些墓葬中還發現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遺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斷 代(見考古年代學)年代,正好在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紀年范圍內,這些遺址應是夏王朝時期的奴隸制文化類型 ,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時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約當公元前16~13世紀,以河南鄭州二里岡文化為代表 。此時期奴 隸 制 國 家進一步發展,青銅器數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禮器,貝幣大量出現,人殉、人牲更為普遍。後一階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約當公元前13~前10世紀(穆王以前)。此時中國青銅時代達於鼎盛,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典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相當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銅禮器、武器與工具 。這時的青銅文化以安陽殷墟為代表,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也是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此時興建了大規模的宮殿及陵墓,有發達的金文與甲骨文,人殉與人牲成為一種制度極為盛行,凡此種種反映出奴隸制社會的繁榮。西周的周原遺址和豐鎬遺址中,發掘出周王朝的宮殿 、宗廟和墓 葬 ,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禮制已成熟。③晚期。從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此時期列國都城形成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金屬貨幣大量流通。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出現了分鑄法、失蠟法等先進工藝技術。湖北銅綠山發現的古銅礦,證明當時在采礦、配礦、冶爐砌築及冶煉方面均達較高水平(見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到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推廣,青銅製造業才逐漸衰落。

在中國的邊遠地區,當時還存在著若干具有地方特點的青銅文化。如甘青地區,由於民族雜居,文化復雜多樣,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與寺窪文化等,其中寺窪文化與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北方地區有夏家店上層文化,出土的青銅短劍具有地方特點,還出土帶有相當濃厚的中原文化特徵的青銅禮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從商周至秦漢,流行著鄂爾多斯式青 銅 器 。東南地區的浙江 、福建至台灣等地,至西周末期才產生青銅文化,出土的青銅武器等與西周的相同。兩廣 、四川 、雲南等地區的青銅文化 ,既有地方特徵,又有中原文化的風格。總之,各地區的青銅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銅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本地的特色。此外,中國的青銅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還與周圍地區存在接觸,如曾與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亞的青銅文化進行過交流,晚期與東南亞青銅文化有過密切聯系。

中國的青銅時代為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在商前期的煉銅遺址中,從可辨認的鑄范中,钁范為數不少,雖然青銅的生產工具在早期的隨葬物中較少,但我們在出土的商初青銅器中,仍看到生產工具占相當比重,說明在商代的手工業中,青銅工具如斧、鋸、鑿、錐等已廣泛使用,青銅兵器也日益增多,至於青銅農具,雖然奴隸主不會為奴隸們提供,但在當時,還有一部分作為自由民的農民都會擁有,歷年出土的青銅農具有鋤、鏟、 等,這說明青銅的大量使用主要還是從事製作工具。青銅工具在生產中的效用,使青銅冶鑄技術日益重要,因而能獲得飛速的發展。

根據考古的發現,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干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於這個時代;商朝的後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國墓地屬於這個時代。

根據最新的發掘成果,中國南方也在商朝前期進入了青銅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湖南長沙的炭河裡遺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銅器,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有發達的青銅文明。

在青銅時代,中國已經建立了國家(郭沫若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是奴隸制國家,有爭論),有了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並且漢字也已經發展成熟。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是在紅銅冶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世界上鐵器和青銅器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中國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青銅藝術品,顯示了綿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國青銅器的萌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

人類在石器時代是單純以岩石為原料製成工具去改造自然。青銅冶鑄業的出現,表明人類能夠從礦石中提取金屬,再用它去製造工具,用於改造自然。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青銅業的發展,又促使百工的出現,並帶動各個行業一起興盛起來。商代社會,正是由於青銅業的發展,才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

青銅是古代勞動人民有意識地將銅與錫或鉛配合而熔鑄成的合金,因為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青銅作為合金,熔點較純銅(紅銅)低;就硬度來說,青銅較純銅高。熔化的青銅在冷凝時的體積略有脹大,所以填充性較好,氣孔也少,可見,比純銅還有較好的鑄造性能。這都使青銅在應用上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所以青銅的生產發展很快。青銅工具具有一些紅銅工具所不能擔任的功用,因此它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紅銅器,而成為生產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生產工具的出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從此,雖然石器沒有完全被淘汰,但石器時代終於被青銅時代所代替。

西亞

西亞的青銅時代是城市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兩河流域南部的奴隸制城邦,隨著烏爾王朝的滅亡而告衰落。進入巴比倫時期後,青銅文化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並進口金銀銅錫等金屬原料。小亞細亞東部卡帕多細亞的奴隸制帝國,約在公元前3500年進入青銅時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後轉入中期,小亞各地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鄰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蘭,於公元前第 3 千年中葉形成奴隸制城邦,產生了國家,處於青銅文化的發展時期。

亞洲

中王國時代開始製造青銅器,並出現了繁榮的城市。到新王國時期有了腳踏風箱的冶金設備,青銅使用更加普遍。

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北亞、南亞的青銅時代,產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青銅工具和武器廣泛使用,有斧、鐮、鋸、刀、劍、鏃和矛頭等,手工業匠人對金屬的熱加工和冷加工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製造金屬器具,並刻有銘文。這時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在東南亞地區,至今發現的最早青銅冶鑄中心是泰國烏隆府的班清墓地,時代在公元前3600~前1000年,青銅器有矛頭、手鐲、腳鐲,矛頭是鑄造後再鍛打成形的。在能諾他墓地,發現用雙扇合范製造的青銅器,並有人祭遺跡。越南紅河流域的青銅文化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其後的東山文化時期,大量地製造銅鼓。菲律賓在公元前 600 年出現青銅器和鐵器 ,是從大陸沿海經巴拉望島傳入的 ,其器類與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的相似。在北亞西南部、南西伯利亞和哈薩克,青銅文化的部落還處在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第1千年初的卡拉蘇克文化,代表性器物為曲柄刀 、短劍、錛、弓形器、蹼形垂飾,並有裝飾性動物紋樣。朝鮮半島的青銅文化以素麵陶為特徵 ,時間在公元前10~前5世紀 。日本的青銅文化從彌生時代前期開始,約在公元前300年前後。

歐洲

愛琴海南端各島嶼在基克拉澤斯文化時進入青銅時代,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島在米諾斯文明時期進入青銅時代 ,在公元前第2千年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1600年後,邁錫尼文明興起,在這時的貴族宮室和陵墓中發現了大量的裝飾豪華的青銅武器和金、銀、銅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銅文化是銅石並用文化的繼續。中歐和西歐早期的青銅文化是鍾杯戰斧文化,年代在公元前第 3 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繩紋陶為特徵 ;晚期是骨灰瓮文化 ,年代為公元前第2千年後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園為特徵,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巴爾乾和東南歐是一個青銅文化中心,以烏涅茨基文化著稱,分布在捷克、摩拉維亞、多瑙河以北的下奧地利、西里西亞以及撒克遜等地。另一青銅文化中心是西班牙東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爾阿爾加爾文化,村落圍以石頭砌的高牆,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內,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劍、戟、弓箭。東歐森林地帶有法季揚諾沃文化、豎穴墓文化和木槨墓文化,義大利北部的泰拉馬拉文化於公元前1700年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400年達到鼎盛期。居址內多有干欄式房屋區。南部是亞平寧文化,在公元前第1千年初為鐵器文化所代替 。 英國和德國境內的青銅文化,都是以農業為特徵,種植穀物、飼養家畜,遺留下有復雜建築的大量墓地。

非洲

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銅製造技術應不晚於公元前第1千年 。 到公元11~17世紀,幾內亞沿海地區的青銅製造業達到繁榮期。一般認為非洲的銅器工藝比鐵器工藝發展晚,似乎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在東非的麥羅埃遺址,發現了冶鐵爐和殘余鐵塊。在西非,公元前10世紀即掌握了冶鐵技術。

美洲

美洲的青銅手工業最早發生於中南美,以秘魯和玻利維亞為冶鑄中心,年代約為公元前11世紀以前。然後傳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傳到北美。到13~15世紀時南美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紅銅、青銅、金、銀、鉛等金屬製造器物,並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分期

史前時代
全新世 鐵器時代 原始史時期
青銅時代晚期
青銅時代中期
青銅時代初期
青銅時代
紅銅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史前史
中石器時代
更新世 舊石器時代晚期
舊石器時代中期
舊石器時代初期
舊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
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由於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後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鑄造術的發明,與石器時代相比,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二、雕塑——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法國雕塑家羅丹依據真實人物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手法寫實,以「青銅時代」為題,象徵人類的啟蒙時代。他左手握拳,右手扶頭,面孔昂起作思索狀。右腿微微起步,他似乎還不敢邁步,只能輕輕地踮起腳,作出欲邁步的姿態。他的眼睛似乎帶著朦朧的睡意,然而,他的身體是伸展的,整個雕塑充滿了青春活力,意味著人類剛從蒙味、野蠻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逐漸具有清醒的意識,即將進入文明智慧時期。 這本是一個比古典主義更「古」的題材,羅丹卻擺脫了溺古不化的學院派刻板方法,以寫實主義手法塑造了一個真實而有血有肉的形象。由於這座激像與真人一樣大小,又十分逼真,引起對羅丹人體藝術的誤解,官方評審會斷認他是從屍首上模印下來的而拒絕展出,這使羅丹十分氣憤。雕刻家布歇等同仁理解羅丹創作的思想感情。聯合出面為羅丹申辭,要求官方重新對待羅丹的作品,才使這尊劃時代的傑作得以在沙龍陳列。這場斗爭給羅丹帶來了更大的榮譽。

青銅的冶煉是需要大量的人工的,必須有很高的組織以及人力資源的配置,這樣,就需要有一個高度組織的組織形式,即國家的出現,另外,還有要有大型的生產以及宗教祭祀等的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切,都是需要有「國家」的出現,才能實現青銅冶煉以及應用。這點樓上概括的很好

然後就是青銅的製作還需要更多的礦物,銅礦和錫礦的獲得是必須的.而要獲得這兩種礦物必須在一個廣闊的地域才能實現,而要擁有這兩種礦產,很多時候必須要依賴於武力爭奪(西方的埃及就不斷的對西奈用兵以獲得銅礦),而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以及協同能力,為此,軍隊產生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也因為這樣,青銅時代的游牧民族很難和農耕民族的王作戰,因為他們無法擁有這些礦產,游牧民族的發展依賴於礦產更普遍的鐵器的應用

樓主的問題很奇怪,什麼叫青銅時代中國就出現了國家?您是認為中國古老么?不,恰恰相反,中國和英國美國比起來是很古老,但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比起來,中國太年輕了.蘇美爾人和埃及人在石器時代或者說銅石並用時代就建立了國家,那爾邁統一埃及的時候青銅器還屬於昂貴的奢侈品.當3000多年前中國剛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赫梯人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而中國在西周王朝的時候,鐵器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地中海沿岸的各國都已經用鐵器取代了青銅器.換言之中國在青銅時代是落後與西方的,(但中國當時作為新興文明,有很強的包容能力和進取意識,青銅應用雖遲,但發展迅速).這種落後一直持續到戰國時期鐵器在中國被廣泛應用和發展,隨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時代方告終結.而後開始反超於地中海東部各國.

當中國在商初在銅石並用的時代崛起的時候,中原地區尚沒有出現成熟的金屬武器,而屬於東夷系統的商部落則無疑具有相對成熟的冶煉技術,當商部落進入中原的時候就擁有相對先進的武器,才得以征服了中原地帶的族群而獲得霸權,隨後又由於獲得了中原的大量物產,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援,金屬冶煉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在不足百年的時間已經擁有了完善的青銅器械了,而青銅器械的出現又增加了軍事實力,保證了商的霸權,使商能成功的對四方用兵.奠定了中國的基礎,因此中國的出現和金屬器械的成熟無不關系。

三、小說——《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1952—1997)的《時代三部曲》之三。《青銅時代》由《萬壽寺》、《紅拂夜奔》和《尋找無雙》三篇組成,既有迷宮式的格局,也有穿越時空的魅力,小說幽默有趣,又不失理性,通過隱喻性的故事和場景顛覆了傳統的道德神話和政治神話。

《青銅時代》是以中國古代唐朝為背景的三部作品構成的長篇。這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識分子和傳奇人物。他們作為一群追求個性、熱愛自由、想按自己的價值觀念精神信條生活的人,充滿了強烈的創造慾望和人道需求,但被當時的權力斗爭控制和扭曲了心態與行狀、竟將智慧和愛情演變為滑稽鬧劇。作者在這部長篇中,藉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尋情、開創偉業等風華絕代的唐朝秘傳故事,將今伯愛情與唐人傳奇相拼貼,使唐人傳奇現代化,在其中貫注現代情趣,並通過對似水流年的追述,讓歷史藝術相融合,最終確立了對生命終極價值的體認,引出了一種由敘事者隨心所欲地穿行於古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方式。
編輯詞條

㈨ 銅管的使用壽命是多長時間

銅管在建築中應來用歷史悠久,是公自認的經百年以上時間和實踐經驗充分檢驗過的性能優異的管材,作為給水管,燃氣管及採暖管道,獨具魅力。銅管在歐美經濟發達國家中,應用極為普遍。而在我國特別是上海,解放前期也曾經大量應用銅管在建築上。建國初期人們居住水平較低,對生活質量要求不高,同時因國防建設需要,銅作為戰略物資而較少在住宅建築中使用。到改革開放後取消了限制銅材使用的規定,《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也在管材選用的條文中明確了銅管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居住條件的迅速改善,大家對生活質量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名山藏寶,名宅藏銅」的概念也開始悄然興起。

閱讀全文

與銅器使用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