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席漢氏綜合症發病年限

席漢氏綜合症發病年限

發布時間:2021-08-01 09:00:41

1. 席漢氏綜合症的潛伏期是多少年

3-7

2. 席漢氏綜合症

哦,這個一般是考慮產後大出血導致腦垂體那裡有一個垂體門脈系統也受到影響,導致垂體缺血壞死,那麼腦垂體功能就受到影響,功能低下。
腦垂體是管下面的腎上腺、甲狀腺等的內分泌腺,你腦垂體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喪失,那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促激素、甲狀腺素的促激素都減少了,那麼自然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甲狀腺素都少了,那麼我們就是替代治療。因此就是用這個治療。
如果有比如促甲狀腺素TSH,ACTH等價格便宜的腦垂體激素,我們是最好了,但是那個成本很高,所以我們是直接就用甲狀腺素,和糖皮質激素替代。

腎上腺皮質激素還有鹽皮質激素,但是一般不需要提供了,本身糖皮質激素也還有部分鹽皮質激素的作用。你自己也不是腎上腺絕對不能工作。
其實治療也無非就是一個你缺少什麼激素,我給你補充什麼激素的思想,你還用什麼更好的方法呢。

3. 席漢氏綜合征能活多久

席漢氏綜合征由於產後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長時間的失血性休克,使垂體前葉組織缺氧、變性壞死,繼而纖維化,最終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其發生率占產後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25%左右。近幾年研究顯示席漢綜合征的發生,並非僅與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有關,有報道部分患者垂體前葉功能有減退徵象,其中50%顯示垂體後葉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異常。
席漢綜合征不僅可以發生於陰道分娩者,亦可發生於剖宮產術之後,在現代剖宮產率上升的今天,應引起產科醫師的高度重視。

4. 席漢氏綜合症是什麼病

指導意見:
您好!這是一百多年前由席漢氏發現的一種綜合症,當產後發生大出血,休克時間過長,就可造成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後遺症,表現為消溲,乏力,脫發,畏寒,閉經,乳房萎縮等,嚴重者可致死.臨床上稱之為席漢氏綜合症.

5. 席漢氏綜合症長期有激素有副作用嗎

病情分析:當產後發生大出血,休克時間過長,就可造成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後遺症,表現為消溲,乏力,脫發,畏寒,閉經,乳房萎縮等,嚴重者可致死。臨床上稱之為席漢氏綜合症。<br/>意見建議:長期口服激素替代治療是其治療的方法,葯物應用得當可沒有什麽副作用,建議定期復查激素水平。

6. 什麼是席漢氏綜合征

席漢氏綜合征由於產後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長時間的失血性休克,使垂體前葉組織缺氧、變性壞死,繼而纖維化,最終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其發生率占產後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25%左右。

一、席漢氏綜合症症狀:

1、有原發病因可查:如產後大出血、垂體腫瘤、垂體手術或放射治療、顱腦外傷、感染或炎症(結核、梅毒、腦膜腦炎)、全身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腦動脈硬化、營養不良)以及免疫性垂體炎等。

2、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群:產後無乳,閉經,陰、腋、眉毛脫落、稀疏(男性胡須稀少)、性慾減退、消失,外生殖器萎縮,子宮、乳房萎縮(男性陽痿,睾丸、前列腺萎縮)。

3、促甲狀腺激素不足症群:少氣懶言、表情淡漠、智力減退、動作遲緩、食慾減退、畏寒、少汗、皮膚乾燥、面部虛腫蒼黃、甚至出現粘液性水腫等。

4、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不足症群:頭暈、虛弱無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壓下降、易感染和暈厥甚至休克、昏迷等。


5、垂體危象;如有各種應激、感染、手術、外傷、精神刺激、消化道疾病、某些葯物(鎮靜、麻醉劑和降糖葯等)均可使原發病加重而誘發危象發生。

二、席漢氏綜合症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注意休息、保暖,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2、病因治療:如腫瘤考慮手術。

3、激素替代治療。

4、對症、支持治療。

5、確診後以激素替代治療為主,缺什麼補什麼,劑量按病情輕重而調整。垂體危象需祛除誘因,進行急救處理,補充所缺激素及加強對症支持治療,禁用各種鎮靜、安眠、麻醉葯。

(6)席漢氏綜合症發病年限擴展閱讀:

席漢氏綜合征病因:

1、妊娠期垂體增生肥大,需氧量增多,以此對缺氧特別敏感。分娩後垂體迅速復舊,血流量減少,其相應分泌的各種激素亦迅速下降。

2、分娩時發生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甚或發生DIC時,交感神經反射性興奮引起動脈痙攣甚至閉塞,使垂體動脈血液供應減少或斷絕,垂體前葉組織細胞變性壞死,使垂體前葉及其所支配的靶器官所分泌的各種激素劇烈減少,導致各類激素所作用靶器官的功能過早退化並引起一系列綜合征。

7. 我老婆得了席漢氏宗和症。請問得了這個病以後會有些什麼後遺症。

席漢氏綜合症,是由一百多年前席漢氏(Sheehan)發現的一種綜合症,當產後發生大出血,休克時間過長,就可造成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後遺症,表現為消溲,乏力,脫發,畏寒,閉經,乳房萎縮等,嚴重者可致死。臨床上稱之為席漢氏綜合症。

8. 什麼是席漢氏綜合症

可能性不大。

席漢氏綜合征

垂體前葉機能減退症(西蒙-席漢綜合征)是多種病因所致腺垂體激素分泌不足,繼發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所呈現的臨床征群。
病因:
垂體瘤,下丘腦病變,垂體缺血性壞死,蝶鞍區手術放療和創傷,感染和炎症,糖皮質激素長期治療,垂體卒中等。
症狀:
1.有原發病因可查:如產後大出血、垂體腫瘤、垂體手術或放射治療、顱腦外傷、感染或炎症(結核、梅毒、腦膜腦炎)、全身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腦動脈硬化、營養不良)以及免疫性垂體炎等。
2.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群:產後無乳,閉經,陰、腋、眉毛脫落、稀疏(男性胡須稀少)、性慾減退、消失,外生殖器萎縮,子宮、乳房萎縮(男性陽萎,睾丸、前列腺萎縮)。
3.促甲狀腺激素不足症群:少氣懶言、表情淡漠、智力減退、動作遲緩、食慾減退、畏寒、少汗、皮膚乾燥、面部虛腫蒼黃、甚至出現粘液性水腫等。
4.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不足症群:頭暈、虛弱無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壓下降、易感染和暈厥甚至休克、昏迷等。
5.垂體危象;如有各種應激、感染、手術、外傷、精神刺激、消化道疾病、某些葯物(鎮靜、麻醉劑和降糖葯等)均可使原發病加重而誘發危象發生。
檢查:
1.低血糖,葡萄糖耐量曲線低平,或呈反應性低血糖症曲線,對胰島素異常敏感。
2.血漿中垂體前葉激素如生長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狀腺激素(TS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等均呈低水平。垂體對下丘腦釋放激素(如TRH、LHRH興奮試驗)的刺激無反應或反應輕微。
3.繼發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血清中睾酮、雌二醇、甲狀腺激素、皮質醇水平降低,但對相應的外源性垂體促激素的刺激(如ACTH興奮試驗)呈延遲反應。
治療:
1.一般治療:注意休息、保暖,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2.病因治療:如腫瘤考慮手術。;
3.激素替代治療;
4.對症、支持治療;
5.確診後以激素替代治療為主,缺什麼補什麼,劑量按病情輕重而調整。垂體危象需祛除誘因,進行急救處理,補充所缺激素及加強對症支持治療,禁用各種鎮靜、安眠、麻醉葯。

9. 席漢氏綜合症能活幾年

由於產後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長時間的失血性休克,使垂體前葉組織缺氧、變性壞死,繼而纖維化,最終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其發生率占產後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25%左右。近幾年研究顯示席漢綜合征的發生,並非僅與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有關,有報道部分患者垂體前葉功能有減退徵象,其中50%顯示垂體後葉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異常。
席漢綜合征不僅可以發生於陰道分娩者,亦可發生於剖宮產術之後,在現代剖宮產率上升的今天,應引起產科醫師的高度重視。
這個問題根據人體差異,答案不確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0. 席漢綜合征(sheehan's syndrome)介紹

這是一百多年前由席漢氏(Sheehan)發現的一種綜合症,當產後發生大出血,休克時間過長,就可造成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後遺症,表現為消溲,乏力,脫發,畏寒,閉經,乳房萎縮等,嚴重者可致死。臨床上稱之為席漢氏綜合症。

腦下垂體前葉分泌很多促激素,如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泌乳素,生長激素等。腦垂體前葉與下丘腦之間有門靜脈聯系,接受下丘腦分泌的神經多肽物質。產後大出血容易引起這些門靜脈發生血栓,最終導致腦下垂體前葉發生壞死,各種促激素水平大大降低,於是發生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卵巢等功能減退,乃至出現前面所講的各種症狀,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重要的是預防產後出血,一旦產後大出血,就應及時補充循環血容量,避免休克的發生。

席漢氏綜合症的治療是比較棘手的,如果腦下垂體壞死的部分不多,還剩下較多的具有功能的腺細胞,仍可以用下丘腦分泌的神經多肽促進腦垂體前葉的功能。LHRH(國產葯品名戈那瑞林)就是這類葯物。平時一般採用葯物替代療法,即應用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作為各種激素的替代,這可以控制及大大改善症狀。

閱讀全文

與席漢氏綜合症發病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