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保繳費年限真的越長越好嗎
當然了這樣的,到了退休年齡的時候去辦理退休,退休工資會按照你個人所繳費的基數和年數來決定你退休工資的高低,當然是越長越好。
⑵ 社保年限長短什麼區別
繳費時間長短對保險本身的保單價值並沒有什麼影響,只是繳費時間長短對年專繳保費有影響。屬如果經濟壓力較大一般都推薦較長的繳費年限,如果沒有經濟壓力,一般都推薦短期繳費年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社保交的年限越長退休金越高嗎
正常是這個道理,但是還要看你繳費的基數是多少。也就是說你繳費越高,拿到的工資就越多!
⑷ 社會保險要交多少年
基本養老保險交滿15年,基本醫療保險交滿20年。
根據現行政策規定:
1、在同一城市,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滿15年,基本醫療保險20年,退休時,即按繳納所在城市標准發放最低基本養老金,執行繳納所在城市醫療保險標准。
2、流動工作人員,在每一城市,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均未夠年限,而在所有城市的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滿15年,基本醫療保險滿20年,則按其戶藉所在地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執行戶籍所在地醫療保險標准。
3、在所有城市,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繳納均不夠年限,則在退休時,按當年度所在地社保繳納基數,一次性補足規定年限的基本養老與基本醫療。
4、根據最新的改革放案,從2015年開始,每3年延長一年退休時間,至2030年止,將我國的男性勞動者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女性退休年齡延長至60歲。
(4)社保年限長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如何計算保費:
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1、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2、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⑸ 社保年限是不是加長
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推遲養老金領取時間意味著要增加交費年限。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 .3億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已有26個進入老齡化狀態,而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3.32億人,超過總人口的23%。
不僅如此,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1980年至2010年期間,平均每五年上升約1歲,如果退休年齡政策不變,則意味著老年人口退休後的余壽不斷增加,給養老金支付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部委對「延遲退休」以緩解養老金壓力的想法由來已久。本月初,人社部曾公開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是一種必然趨勢。目前正在對退休及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
⑹ 社保是繳納年限越長、繳費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就越多。能多多少是怎麼計算的
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
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年限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年限40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⑺ 社保交的年限越長退休金越高嗎
與三個因素有關。
一、個人繳費基數掛鉤基礎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按照新辦法,個人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時間長短與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掛鉤。
新的基礎養老金月領取標准基數是以退休人員退休時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作為基數,參與計算。其中雖然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不同的,繳得多所得就高,繳得少所得當然也就少。
二、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拿得越多
基本養老金計發與繳費年限關系更密切,繳費時間越長,領取養老金越多。以基礎養老金為例,按照新規,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繳費每滿一年就發給1%,這樣算來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拿得也就越多。
(7)社保年限長擴展閱讀:
按退休金籌措方式:
在實務中,企業制訂的退休金的籌措方式可分為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一、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由其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由信託機構從退休基金中支付退休金。企業除非已完全履行退休金給付義務,否則不得將退休基金收回。
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未提取退休基金交付信託機構保管運用,或者企業雖提取了退休基金,但自行保管運用,而未交付給信託機構保管使用,在職工退休時,企業自行籌措資金支付退休金。這種辦法與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相比,職工的退休金缺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