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民事案件期限大全

民事案件期限大全

發布時間:2021-07-31 04:25:25

Ⅰ 民事訴訟法重要時間表期限

一、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時間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2)第十九條「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申請不予准許的,應當向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書的次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
二、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時間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2)第五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三、管轄異議申請時間
1、《民事訴訟法》(2013)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2、《民事訴訟法》(2013)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四、法院追加當事人後(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舉證期限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法發〔2008〕42號]第五條「關於增加當事人時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在追加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況下,應當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為新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指定舉證期限。該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2)第三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五、追加當事人時間(無明確時間限制)
1、《民事訴訟法》(2013)第一百三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法意見》)第五十七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3、《民訴法意見》第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時,應通知其他當事人。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

Ⅱ 民事案件訴訟時效規定

1、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3個月。
2、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3個月。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30日;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30日,但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必須在選舉日前審結。
3、審理第一審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案件的期限為1年;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審理對民事判決的上訴案件,審理期限為3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3個月。
4、審理對民事裁定的上訴案件,審理期限為30日。對罰款、拘留民事決定不服申請復議的,審理期限為5日。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審理涉港、澳、台的民事案件的期限,不受上述案件審理期限的限制。
5、裁定再審的民事案件,根據再審適用的不同程序,分別執行第一審或第二審審理期限的規定。

Ⅲ 民事訴訟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同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一百四十六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Ⅳ 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有效期是多久

《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民法通則》第一百三自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4)民事案件期限大全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 一般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參考資料:中國普法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Ⅳ 刑事訴訟中關於期限的匯總

強制措施類型

法定期限
說明
法律依據
傳喚和拘傳犯罪嫌疑人
12小時以內
從執行後的次時起計算
刑訴法第92條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取保候審期
12個月以內
從執行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58條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期
6個月以內
從執行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58條
拘留後,通知被拘留人家屬或其所在單位
24小時以內(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的情形除外)
從執行後的次時起計算
刑訴法第64條
訊問被拘留人
24小時以內
從執行後的次時起計算
刑訴法第65條及第133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人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
3日以內,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1至4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長至30日
從執行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69條第1款、第2款
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其所在單位
24小時以內(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的情形除外)
從執行後的次時起計算
刑訴法第71條第2款
人民法院、檢察院對決定逮捕人,公安機關對於經檢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進行訊問
24小時以內
從執行後的次時起計算
刑訴法第72條
檢查院對其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人,決定逮捕的期限
10日以內,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1至4日
從執行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134條
對扣押的物品、文件、郵件、電報或凍結的存款、匯款經查明與案件無關,解除扣押、凍結,退還原主或郵電機關的期
3日以內
從查清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118條
※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

名稱
法定期限
說明
法律依據
逮捕犯罪嫌疑人後的偵查羈押期
不得超過2個月
從執行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124條
案件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延長對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
1個月
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
刑訴法第124條
因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可延長審理的期限
無具體規定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刑訴法第125條
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可以延長的期限
2個月
在刑訴法第124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和決定
刑訴法第126條
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按刑訴法第12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後仍不能偵查終結的,可以延長期
2個月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和決定
刑訴法第127條
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偵查羈押期限
按刑訴法第124條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自發現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128條
犯罪嫌疑人身份、住址不明的
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
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
刑訴法第128條
※批准逮捕和審查起訴期限

名稱
法定期限
說明
法律依據
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提請逮捕作出批准或不批准決定的期限
7日以內
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69條第3款
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決定提起公訴的期限
1個月以內
自接到公安機關起訴意見書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138條
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在一個月內不能作出決定的,可以延長期
15日
重大復雜的案件才可延長
刑訴法第138條
補充偵查的期限
1個月以內
自接到補充偵查通知書後的次日起計算。補充偵察以二次為限
刑訴法第140條第3款
法院開庭時提出補充偵查建議後,檢察院進行補充偵查的期限
1個月以內
自休庭後的次日起計算
刑訴法第166條

一個人因涉嫌犯罪被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反貪局)羈押,如果這個人犯罪的事實成立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反貪局)雖然抓了這個人了,但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反貪局)對這個犯罪嫌疑人沒有直接處罰權,誰來處罰-法院。法院要依據偵查機關收集的證據,接受檢察院的起訴,法院才能作出相應的處罰。因此說追究刑事責任要經過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反貪局)偵查階段、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法院的審判階段這三個實體程序。一、偵查機關的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反貪局)在這個階段的職責就是收集證據來證明犯罪的成立。期限要求:從犯罪嫌疑人逮捕起算偵查期限2個月。一般案件都可以在這個期限內偵查結束。如果在這個期限內不能完成偵查,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在具備延長條件和辦理相關手續後還可以再延長三次期限,第一次可以延長1個月,第二次可以延長2個月,第三次可以延長2個月。偵查機關從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開始偵查到偵查階段結束,最長辦案時間是8月零7天。二、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偵查機關在收集證據後,要把案件的材料移交檢察院。檢察院在這個階段要審查案件的事實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確,證據是否充分,是否符合起訴條件。期限要求:一個月,可以延長半個月,一般的案件在一個半月的期限內可以審查完畢。如果檢察院在審查中認為案件存在問題,可以提出補充偵查。補充偵查僅限兩次,每次一個月。每次補充偵查後重新計算期限。檢察院審查起訴最長期限六個半月。 三、法院的審判階段:檢察院認為案件符合起訴條件,要把案件移交法院審判。法院在這個階段的職責就是從事實、定性、證據來判斷檢察院起訴指控的案件是否成立,並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判決。期限要求: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些特殊案件經過批准,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一般案件在兩個半月能夠審結。特殊情況: 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應當在三個半月的審限內審結案件。

在庭審過程中,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但是建議延期審理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應當九個半月的期限內審結案件。

如果被告人和檢察院不服一審判決可以在十日內提出上訴和抗訴,二審法院的審理期限要求與一審相同。

特別提示:

犯罪嫌疑人被羈押不會在一兩周就被法院處罰,案件程序不會那麼快,一般案件在四個月到六個月能夠審結;
我們介紹的實體程序只適用一般案件程序,不包括自訴、簡易、死刑復核程序;
家屬對實體程序有所了解,就能夠推斷案件的進展狀態。

Ⅵ 民事案件執行期限

判決生效就可以申請執行。按慣例處理都給一定的寬限期,一般不超過2個月。

Ⅶ 民事訴訟法中的各種時效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內。法律另有規定的,容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與民事案件期限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