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生兒死亡的醫院負主要責任,這種賠償大概是好多萬
這個要看新生兒是否為城鎮戶口,計算標准不一樣。
⑵ 醫療糾紛,醫院誤診導致新生兒錯過最佳搶救時間死亡,醫院是否該負全責,如何賠償
應該查明死因,申請司法鑒定,確定醫院過錯責任,再根據過錯大小要求醫院賠償損失。
⑶ 嬰兒死亡有死亡賠償金嗎
當然有,自出生起,在賠償方面嬰兒沒有差別。
但是新出生的嬰兒死亡,因沒有登記戶口,其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准,應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來確定,一是父母的戶籍,二是父母的經常居住地。計算時間的長短方面,因死亡賠償金是對將來可得利益喪失的補償,因此,只要新生兒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其民事權利就應得到平等的保護,應按二十年計算。
⑷ 死亡賠償金,有時間限制必須在多少時間內提出分割訴訟嗎
死亡賠償金具有專屬於個人的特殊性質,按照家庭財產看待,不能作為遺產。
如果死者的配偶在世,由另一方所有,如果雙方都不在世了,則由死者的直系親屬共同所有,涉及死亡賠償金的分割,目前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下面是我從網路里找來的,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自然也就不能繼承。死亡賠償金可以參照《繼承法》分割遺產的原則加以合理分配。
1、死亡賠償金分割糾紛權利主體的確定
對於死亡賠償金的分割,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一般情況下應以受害人的近親屬作為權利主體。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採納了繼承喪失說理論,由於死亡賠償金不是對死者生命本身的賠償,生命本身不可能也不必要用金錢進行計算,而是對受害人的法定繼承人因受害人死亡所遭受的未來可繼承的受害人財產收入的減少而應受到的補償,因此,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是間接受害人,即死者近親屬。
註: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之五有明確規定:「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條明確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死亡賠償金分割糾紛的分配原則
2.1死亡賠償金因司法解釋採取繼承喪失說,應當按照《繼承法》第10條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由配偶、父母和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
2.2同一繼承順序中,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按照繼承人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決定分割的分額,而不適用《繼承法》第13條規定的同一順序一般應當均等的原則。
2.3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應由家庭生活共同體成員共同取得。當事人未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分割。
至於所謂的分割,估計也沒有明確的期限規定。如果你實在想分割,去法院起訴看看。
⑸ 醫院有責任造成嬰兒死亡怎麼賠償
首先要確認是否為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具體
⑹ 新生兒死亡賠償金醫院應該賠償嗎
嬰兒死亡跟大人死亡賠償一樣。賠償數額與下列三個因素有關:1、你所在的省份,不同的省份,人均年收入不一樣,東西部相差很大。2、嬰兒的戶籍。城鎮戶籍年收入是農村戶籍年收入3倍左右。3、責任程度。也就是醫療過錯參與度是多少 。賠償項目主要是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其他項目數額比較小)
⑺ 新生兒因黃疸死亡醫療事故訴訟
鑒定結果只是一個對疾病和診療過程的認定,它不是最終的判決,沒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不能依據鑒定結果推翻一切。不屬於醫療事故並不代表沒有承擔賠償的責任。根據你提供的資料。我認為醫院有以下不妥:檢查不仔細,對於危重病人要有定時定期的記錄;沒有採取任何有效措施,這里可能涉及到醫術問題,但是後面的通知義務是醫院必須履行的,他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權。超過不超過正常值,一般每個醫院都有一個自己的參考值。可以找個學校的醫學老師問問。
⑻ 嬰兒生產過程中造成夭折怎麼賠付
有過這樣的先列,可以給你作為一個參考,具體還要找律師詳細咨詢。 今年年初,上海發生了一起新生嬰兒死亡事件,不孕症患者丁燕(化名)意外懷孕後入住醫院待產,不料分娩當日醫院拒絕施行剖腹產手術,導致男嬰出生僅1日就死亡。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讓丁燕夫婦悲憤欲絕,遂把醫院告上法院。靜安法院一審判決醫院賠償人民幣...7萬余元。 33歲的丁燕經多年不孕症治療終於於去年意外懷孕。今年1月20日,她入住上海某醫院待產,入院診斷結果顯示已懷孕40周零3天。1月22日下午,一名男嬰呱呱落地,但立即被診斷為「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在出生32小時後,男嬰因搶救無效死亡。 悲痛欲絕的丁燕夫婦認為醫院在診療中有過錯,稱自懷孕後始終在醫院例檢,產前檢查報告均無異常。入住醫院後,家屬考慮到產婦系高齡且臨產症狀不穩定,向醫生請求施行剖腹產手術,但遭到拒絕。22日凌晨,丁燕生產仍然困難重重,家屬遂再次請求施行剖腹產手術,但是醫護人員均未理睬。在生產過程中,胎兒出現逐漸加重的缺氧指征,但醫生仍未及時施行剖腹產手術。丁燕夫婦認為,醫護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嚴重違反診療常規,無視患者選擇分娩方式的權利,對患者生命健康極端漠視,提出醫療費、嬰兒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屍檢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50餘萬元的賠償。 法庭上,醫院對丁燕入住醫院事實無異議,但辯稱入住醫院時恰逢周末,按規定,孕婦如果不是急診的話,醫生不是必須對其施行剖腹產手術。此外,丁燕也未呈現剖腹產手術指征,醫生的全部診療過程是符合常規的。 根據醫院的申請,法院委託醫學會進行司法鑒定,鑒定書顯示:「孕婦33歲,經不孕症治療後懷孕,臨產後胎心一度減慢,未引起醫護人員重視,胎兒死亡原因系肺透明膜病伴出血」。該爭議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 法院根據鑒定指認醫院過錯責任程度,判決醫院賠償醫療費、喪葬費和屍檢費14027.25元,另外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6.2萬元。 承辦該案的資深法官胡智明告訴記者,這是一起典型的醫院冷漠產婦,最終導致新生嬰兒死亡的事件。產婦入住醫院待產,醫院所提供的是有償醫療服務,雙休日不是急診,不是必須行剖腹產手術,這只是借口。難道一個幼小生命的誕生,還必須避開雙休日嗎?換位思考一下,一名高齡產婦,在經過不孕症治療後喜得胎兒,醫院有權如此漠視他人的生命嗎?嬰兒夭折,是無論用多少金錢都不能彌補的,醫院應當引以為戒。
⑼ 新生兒死亡醫院應該怎樣賠償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