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做會計分錄時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 會計年限為准 還是以稅法規定折舊年限為准
會計的相關法規制度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沒有具體的標准,《會計准則4號-固定資產》第十五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五)電子設備,為3年。
從理論上講,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有差異是正常的,會計按會計制度處理賬務,計算利潤,在申報納稅時按稅收法規的規定處理。但這樣會增加會計的工作量,我建議你直接按《所得稅條例》的第六十條規定計算折舊。
『貳』 2011新會計准則中規定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年限是多少請分類說明
2011年沒有修改會計准則,最新的會計是2006年的。
會計准則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年限沒有具體到年限,由會計根據實際情況做合理估計。《企業所得稅法》對折舊年限有具體的規定。
頒布時間:2006-2-15發文單位:財政部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2006)
財會[2006]3號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固定資產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准則:
(一)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建築物,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
第二章 確認
第三條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
(一)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第四條 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五條 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
第六條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後續支出,符合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三章 初始計量
第七條 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第八條 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於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各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成本。
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第九條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
第十條 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處理。
第十一條 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條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並和融資租賃取得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確定。
第十三條 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
第四章 後續計量
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是,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除外。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並處於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後的金額。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准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企業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二)預計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
(三)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
第十七條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准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並根據用途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第十九條 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
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第二十條 固定資產的減值,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處理。
第五章 處置
第二十一條 固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確認:
(一)該固定資產處於處置狀態。
(二)該固定資產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
第二十二條 企業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對其預計凈殘值進行調整。
第二十三條 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固定資產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第二十四條 企業根據本准則第六條的規定,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分類、計量基礎和折舊方法。
(二)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率。
(三)各類固定資產的期初和期末原價、累計折舊額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四)當期確認的折舊費用。
(五)對固定資產所有權的限制及其金額和用於擔保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六)准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
『叄』 會計上規定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是多少不是稅法規定
會計上沒有規定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
會計上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企版業有權自權己判斷。並且。企業可以選擇直線法和加速法來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的折舊,會計上與稅法上如果不一致,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按照稅法上的規定調整所得稅計稅收入,但是這僅限於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上的數據調整,無需做會計賬務上的調整。
冰箱,空調,電視機是屬於電子產品還是辦公傢具——冰箱,空調是屬於「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這一類的,不屬於電子產品。
電視機——屬於電子產品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肆』 會計上的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專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屬×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注會
『伍』 會計上和稅務上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年限有什麼不同
而稅務上規定不得計算折舊的范圍較廣,與會計存在如下差異:
①房屋、建築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稅務上不能折舊,會計上要折舊。比如已經停止使用生產經營的機器設備。
②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稅務上不能折舊,會計上要折舊。比如專門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固定資產。
③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稅務上不能折舊,會計上要折舊。比如外購的固定資產沒有取得合法的發票,稅務上就不能計算折舊。
在會計上,包括稅務上規定不得稅前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是進入成本或費用,直接影響當期損益,因此需要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5)會計計提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一、關於固定資產原值的認定問題
大連某船務公司是湛江某船務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兩公司是關聯企業,協議價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稅務機關有權審核。鑒於經查證,所用評估價也是虛假的,因此,固定資產原值應按取得時的真實憑據記載的價格加上相關資本化的費用等合理確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涉稅案件的船舶應以原始買價加上購買衛星通信等設備款、船員工資、接待人員差旅費、港口使用費、燃油淡水款、船舶保險金等費用合計人民幣2901.5萬元,作為涉稅案件中船舶固定資產的原值。
二、關於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認定問題
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的政策精神,企業取得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主管稅務機關首先應當根據已使用過固定資產的新舊磨損程度、使用情況以及是否進行改良等因素合理估計新舊程度,然後與該固定資產的法定折舊年限相乘確定。
如果有關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難以准確估計,主管稅務機關有權採取其他合理方法。
『陸』 會計折舊年限 稅法折舊年限 為什麼會不同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9號)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會計折舊年限如果短於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其按會計折舊年限計提的折舊高於按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計提的折舊部分,應調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固定資產會計折舊年限已期滿且會計折舊已提足,但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尚未到期且稅收折舊尚未足額扣除,其未足額扣除的部分准予在剩餘的稅收折舊年限繼續按規定扣除。
第五條第二款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會計折舊年限如果長於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其折舊應按會計折舊年限計算扣除,稅法另有規定除外。
第五條第三款規定,企業按會計規定提取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不得稅前扣除,其折舊仍按稅法確定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算扣除。
第五條第四款規定,企業按稅法規定實行加速折舊的,其按加速折舊辦法計算的折舊額可全額在稅前扣除。
第五條第五款規定,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在計提油氣資產折耗(折舊)時,由於會計與稅法規定計算方法不同導致的折耗(折舊)差異,應按稅法規定進行納稅調整。
根據上述規定,假定企業對某生產設備確定的會計折舊年限為12年,未低於《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的10年,屬於符合實施條例對折舊年限的規定,應按照12年計算折舊稅前扣除,不需要納稅調整。
若該生產設備確定的會計折舊年限為8年,高於實施條例規定的10年,則屬於不符合實施條例對折舊年限的規定,應對會計上按8年計算的超過10年計算的折舊額部分,進行納稅調增;同時該設備會計8年折舊期滿並已提足折舊,但稅收折舊未滿未提足折舊,在剩餘2年稅法可繼續提折舊,進行納稅調減。
兩者的計提方法不同,要按稅法規定的計提方法
請記住:
(1)因為在設備實際使用期滿時,才處置設備(即變現),所以,不論稅法的折舊年限比會計折舊年限長或者短,都應該在設備實際使用期滿時確認殘值的流入及變現凈損益對所得稅的影響;
(2)因為涉及折舊抵稅問題,所以,計算年折舊額時,一定要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
(3)固定資產變現的凈損益=企業預計的凈殘值-變現時的折余價值
=企業預計的凈殘值-(固定資產原值-變現時按照稅法的規定計提的折舊總額);
(4)變現凈損失抵減所得稅支出,變現凈收益增加所得稅支出。
例如:
(1)假設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為6年,設備實際使用了5年,設備原值為6萬元,稅法規定無殘值,直線法折舊,企業預計凈殘值為0.2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
則應該在第5年末確認殘值的流入及變現凈損益對所得稅的影響,年折舊額=6/6=1(萬元),只不過這個時候,設備變現時,稅法規定計提的折舊並?有全部計提,還剩1年的折舊δ計提,計入變現時的設備折余價值中,此時,折舊抵稅只能抵稅5年。固定資產變現的凈損益=0.2-(6-1×5)=-0.8(萬元),變現凈損失抵稅=0.8×25%=0.2(萬元)
(2)假設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為4年,其他條件不變,則也是應該在第5年末確認殘值的流入及變現凈損益對所得稅的影響,這個時候,年折舊額=6/4=1.5(萬元),設備變現時,稅法規定計提的折舊全部計提(第5年計提的折舊為0),折舊抵稅只能抵稅4年,變現時的折余價值=6-1.5×4=0;固定資產變現的凈損益=0.2-0=0.2(萬元),變現凈收益納稅=0.2×25%=0.05(萬元)。
強調:
(1)計算年折舊額時,一定要按照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計算;
(2)確定折舊抵稅的年限時,按照稅法折舊年限和企業預計使用年限中的短的確定。
『柒』 會計計提折舊如何計算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捌』 根據新會計准則,汽車折舊年限是多少年
4年。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版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權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有關汽車折舊的幾個基本概念:
汽車折舊基數是指以貨幣表示的汽車價值,當汽車價值增加或減少時,折舊基數也隨之變化。
賬面殘值是指汽車使用期終時的賬面價值,主要用於財務計算,它並不等於此時的實際價值。無論何種折舊方法都不考慮賬面殘值以下的資產價值。
估計殘值是指在更新計算時對不同使用年限汽車的估價。
實際殘值是指汽車在轉賣或報廢處理時實際成交的價格。
折舊壽命是指完全回收汽車投資的時間長度。它一般不等於汽車投資有效使用期,也不等於汽車實際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