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離婚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期是多久
離婚協議書自簽訂以後是長期有效,沒有期限限制。
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有以下三種規定:
1、離婚協議書經男女雙方簽名,並辦理離婚登記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遵守協議內容的,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履行。
2、離婚協議書自簽訂以後,長期有效,沒有期限限制。
3、僅簽訂離婚協議書,未實際辦理離婚登記的,該協議書不生效。
(1)離婚協議起訴有效期擴展閱讀:
簽訂離婚協議書之後,對於反悔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有以下規定:
1、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 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據此,如果是通過協議離婚,且已辦完了離婚手續,當事人任何一方不能反悔.但是,如果任何一方在一年內因履行協議發生爭議而訴至法院的,法院應予受理,但經審理查明訂立協議過程中不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法院應當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如果一年後才訴至法院,法院不予受理。
2. 對離婚協議有異議,訴訟期限是多少
夫妻雙依據
離婚協議書
辦理
離婚手續
履行離婚協議書義務另兩內向院起訴要求履行離婚協議書義務...
3. 離婚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期是多久
離婚協議書自簽訂以後是長期有效,沒有期限限制。
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有以下三種規定:
1、離婚協議書經男女雙方簽名,並辦理離婚登記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遵守協議內容的,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履行。
2、離婚協議書自簽訂以後,長期有效,沒有期限限制。
3、僅簽訂離婚協議書,未實際辦理離婚登記的,該協議書不生效。
(3)離婚協議起訴有效期擴展閱讀:
簽訂離婚協議書之後,對於反悔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有以下規定:
1、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 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據此,如果是通過協議離婚,且已辦完了離婚手續,當事人任何一方不能反悔.但是,如果任何一方在一年內因履行協議發生爭議而訴至法院的,法院應予受理,但經審理查明訂立協議過程中不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法院應當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如果一年後才訴至法院,法院不予受理。
4. 離婚協議書有效期多久
男女雙方去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的時候,需要向民政部門提交離內婚協容議書,民政局在辦理過程中會將離婚協議書存檔,一般只要是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的離婚協議,就是長期有效的。在拿到離婚證之後,若雙方沒有再對該協議進行變更的,那麼離婚協議書一直都是有效的。
5. 離婚協議書的有效期。
一般說來,離婚襲協議書有成立和生效兩個階段。因為離婚協議因涉及身份關系不受《合同法》調整,只能根據《民法通則》民事法律行為理論進行解釋。離婚協議自夫妻雙方達成共同意思表示時成立,即雙方簽字時成立。 但是離婚協議成立並不代表離婚協議生效。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如何分割、子女由誰撫養等內容的約定都是以夫妻雙方解除婚姻關系為前提條件,如果雙方沒有解除婚姻關系,這些約定也根本無從談起。因此離婚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協議離婚。離婚協議只有是雙方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了離婚手續之後才生效。比如說雙方是在2018年5月簽署了離婚協議,此時雖然雙方均簽了字,但是這份離婚協議並沒有生效,只是成立了。那麼雙方在2018年6月去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辦理離婚登記後,雙方之前簽署的離婚協議才生效了,否則只是成立而沒有生效。所以離婚協議書何時生效要看雙方何時辦理離婚登記。
6. 離婚協議有效期是多久
男女雙方去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的版時候,需要向民政部門提交離婚協議書權,民政局在辦理過程中會將離婚協議書存檔,一般只要是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的離婚協議,就是長期有效的。在拿到離婚證之後,若雙方沒有再對該協議進行變更的,那麼離婚協議書一直都是有效的。
7. 離婚協議起訴有效期多久
夫妻雙方依據離婚協議書辦理離婚手續後,一方不履行離婚協議書中的義務,另一方可以在兩年內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履行離婚協議書中的義務...
8. 離婚協議上的欠款有效期是多久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重新計算。」根據這些規定,對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其訴訟時效應按以下幾種情況分別計算:
第一,對於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關系,按照《民法通則》第八十八條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因而其兩年的普通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而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但如果債權人未曾主張債權,就不能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第二,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債權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後,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時間內,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從再次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要再次重新計算,且訴訟時效中斷不受次數的限制。但主張訴訟時效中斷,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
第三,債權人若一直沒有主張權利,則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從債權債務關系發生之日起計算20年,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