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約的承諾期限計算
這個不難。。。。
比如A的要約1日到達B處,有效期10天,如果B10日之前只要將承諾交郵寄不內管容10日是否到達A處至少時間上都算有效承諾。
信件載明的日期」是個什麼意思?「
信件載明的日期指信件落款日期。
信件未載明日期的,自投寄該信件的郵戳日期開始計算」這個是指要約信件上在販郵戳日期,還是指承諾通知郵件上面的郵戳日期呢?
指還是指承諾通知郵件上面的郵戳日期。 否則就可能信件還沒有到承諾最後時間就到了
❷ 為什麼規定「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的邀約不得撤銷」,謝謝了!
我認為訂立該條款是根據公平原則定出來的,因為你作為要約人已經確定了承諾期限,作為承若人他這就有權利在承諾期限里作出承諾或拒絕。如果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的要約還可以撤銷,那麼這是對承諾人的一種不公平。
❸ 要約中無承諾期限
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的,承諾必須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因為超過承諾期限,則要約失效,在此期限內作出的承諾才是有效的承諾。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如果是口頭要約,則按照一般的法律規定,必須即時承諾才有效。口頭發出的要約包括雙方面談提出的要約和在電話交談中提出的要約,對於這種口頭要約,如當時不立即表示接受,則在談話結束後,該項口頭要約即不復存在。如德國民法典第147條規定:「對向在場人發出的要約,應立即作出承諾。一方用電話向另一方發出要約的,亦同。」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156條規定:「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即失其拘束力。」根據解釋,對話間的要約,他方承諾與否本可立時決定。故必立時承諾,始生拘束力,否則契約不能成立。這是沒有其他條件的。《聯合同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規定與德國及我國台灣地區的規定有些不同,公約第18條中規定:「對口頭發價必須立即接受,但情況有別者不在此限。」通則第2.7條中也規定; 「對口頭要約必須立即做出承諾,除非情況另有表明。」「情況有別者」、「情況另有表明」所指何意?是指要約人在口頭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等情況,如在口頭要約中說:「請在3日內答復」。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如果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如何確定承諾的期限?國外法律有些類似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147條中規定:「對向非在場人發出的要約,只能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到達的時間內作出承諾。」以「在通常情況下可預期到達的」時間作為承諾期限。義大利民法典第1326條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人確定的期間內或者根據事務的性質或根據慣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間內到達要約人處。」以「根據事務的性質或慣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間」作為承諾期限。我國台灣「民法典」第157條規定:「非對話為要約者,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內,相對人不為承諾時,其要約失其拘束力。」以「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作為承諾期限。《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8條規定,要約中如未規定時間,應「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送達要約人,「但須適當地考慮到交易的情況,包括發價人所使用的通訊方法的迅速程度」。《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7條中的規定與公約的規定相仿:「如果未規定時間,應在考慮了交易的具體情況,包括要約人所使用的通訊方法的快捷程度的一段合理的時間內作出承諾。」這些規定雖不盡一致,但都考慮了做出承諾所需要的合理的期間,合同法本條沒有具體規定情況,只規定「合理期限」。其意思與有關國家的法律以及國際公約等的規定的情況是一致的,因此上述規定可以作為解釋本條的參考。史尚寬對於「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有過解釋,也可作為參考。解釋說,相當的期間,可分為三段:一、要約到達於受要約人的期間;二、為承諾所必要的期間;三、承諾的通知達到要約人所必要的期間。第一段與第三段的期間,依通訊方式確定,如依郵寄或電報為要約或回答通常所必要的期間。如果要約及承諾的通知,途中有非常事變(火車障礙、暴風雨等)的遲延,要約人如果知道該情況的發生,應當斟酌以定其達到所必要的期間。此承諾達到所必要的期間,依其通知的方法而有不同。要約人如特別限定其承諾通知的方法,須以其方法為承諾。否則得依通常交易上所用的方法。以電報為要約時,是否必須以電報作為回答,應依要約的性質及特別的情事確定。第二段的期間,是自要約達到時以至發送承諾通知的期間,是受要約人審查考慮是否承諾所必要的時間。這個時間可以通常人為標准確定,但依要約的內容不同有所差異,內容復雜,審查考慮的時間就長,如果還要經過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會的批准,可能時間還會更長。此三段期間為「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到達時期」,也就是「合理期間」。
❹ 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與收購要約確定的承諾期的區別是什麼
二者的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是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包括了收購要約確定的「承諾期限」;第二是二者期限的長短不相同。
1、第一是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包括了收購要約確定的「承諾期限」。
(1)收購期限,就是指收購行為的期限,在這個期限內,被收購公司的股東賣出股份,收購人買進股份。收購人發出要約的時候就默認已經進入收購期限了。
(2)在投資者發出的「要約」中,肯定有一個「承諾期限」,即受要約人(被收購公司的股東)應當在這個「承諾期限」內作出是否接受要約(賣出自己持有的股份)的意思表示。
2、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與收購要約確定的「承諾期限」的期限的長短不同。
(1)我國《證券法》第90條第2款和《收購辦法》第37條規定,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不得少於30日,並不得超過60日,但是出現競爭要約的除外。
(2)承諾期限是完成承諾的有效期間。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間內進行,所謂「有效期間」,一般是指:要約定有答復期限的,規定的期限內均為有效期間;要約未定有答復期限的,通常認為在合理的時間(包括信件、電報往返時間和當事人考慮所必須的時間)內即為有效期間。
拓展資料
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是怎樣的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第三十七條規定,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不得少於30日,並不得超過60日;但是出現競爭要約的除外。在收購要約約定的承諾期限內,收購人不得撤銷其收購要約。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 採取要約收購方式的,收購人作出公告後至收購期限屆滿前,不得賣出被收購公司的股票,也不得採取要約規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約的條件買入被收購公司的股票。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第三十九條規定, 收購要約提出的各項收購條件,適用於被收購公司的所有股東。收購人需要變更收購要約的,必須事先向中國證監會提出書面報告,同時抄報派出機構,抄送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通知被收購公司;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後,予以公告。
❺ 要約(標書)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如何處理
在要約確定的承諾期限內,只要被要約人對要約給予承諾,則要約人就應該根據要約對受要約人承擔責任。 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承諾的期限,則承諾在「合理的時間內」到達要約人就對要約人產生約束力。《合同法》規定,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如果在這期間,要約人有一個明確的聲明,則要約可以在聲明確定的時間內有效。至於什麼是「合理的時間內」,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一般認為,合理的期限包括適當的在途時間和考慮時間。當然這仍然是不明確的,需要在審判中加以權衡。 有時要約上確定的有效時間與其他規定有沖突,這時要判斷採用哪一個時間。例如,分包商在給總承包商的標書中規定其要約的有效期為30天。這是一個標準的格式文件。分包商承包的是按某一價格完成指定圖紙與技術說明的一部分。在這個文件中的另一部分規定在總承包商遞交標書的60天以內標書有效。這里存在矛盾,到60天時,分包標書已經失效了。這時法院通常要判定分包商知道或者推定應當知道格式文件中的60天有效期的規定。這樣分包標書的有效期實際上是執行總承包商投標書的有效期。要避免這種情況,分包商應當在他的要約或標書上寫明:「本要約有效期30天,即使總承包商的標書超過這一日期也仍按30天執行。」
❻ 要約的承諾期限計算
那什復么,你忽略了特別法條制與普通法條之間的關系了。
一般情況要約確實是到達生效,但是24條是特別法條,它是對「以信件或者電報作出的要約」的「到達」作了特別的規定,即這種要約的到達「自信件載明的日期或者電報交發之日」被視為要約達到受要約人之日。
比如,甲寫信給乙,信件下面寫上了「2012年12月1日為寫信時間」和「要約有效期是10天」,然後他12月2日去寄信,信件12月4日才到達受要約人乙。一般情況,乙的承諾期限應從12月5日開始,但是因為有了24條對信件要約的特別規定,所以,乙的承諾期限應從12月2日零點起算,12月11日
24點止。(特別說明:法條內規定「之日起算」無特別說明是指當天的「次日零點」)
那「信件未載明日期」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信件上沒有任何錶明信件是什麼時候寫的,但卻寫了「要約有效期10天。」甲仍然是12月1日寫,12月2日寄,信也仍然12月4日到。那麼信封上就會有「12月2日」的郵戳,但因為信上未寫日期,所以「承諾期限自投寄該信件的郵戳日期(12月2日)開始計算」也就是12月3日零點起算,12月12日
24點止。
明白了嗎?
❼ 合同法中的要約有效期跟承諾期限是不是一回事
看了你問的那些追問,感覺你應該是沒有實打實的做過要約的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要約的有效期跟承諾期限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說他們是不同的概念,但並不是說他們的所指的時間一定不同。這么說吧,一般的要約,裡面要麼會寫上要約的有效期到什麼時候結束,或是承諾期限是幾天。一般情況下來說,只要寫下一個就可以了,因為同時寫上要約有有效期或是承諾期限,那是有種畫蛇添足的意思,所以真正會寫要約的人,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要約的有效期,就是說如果受要約人在這個要約有效期能把承諾通知傳達到要約人,那麼要約人就必須遵守接受,這個如果你參與過投標的話,你應該知道,投標會有一個投標有效期,其實這個投標有效期就是要約有效期,投標有效期其實是用來約束投標人跟招標人的,對於投標人,投標書上面那些單價什麼的,你在這人有效期內要保證不能改變,並且,如果招標人在有效期內確定投標人中標,並把投標通知發出去了,那麼投標人必須跟招標人簽定合同,否則就會沒收投標人的投標保證金。當然,如果招標人發了中標通知是在投標有效期之後,那招標人,也就是發出要約的一方,有權不接受這個中標結果,不與招標人簽定合同,投標保證金也不人被沒收。這兒的投標有效期,也就是要約有效期,與要約的承諾期限有什麼不同呢?投標有效期是從投標截止日期開始的,具體多長時間,這個是招標公告中規定的,也就是說投標有效期是很明確的。而從投標這種行為來看,其承諾期限是怎麼計算的呢?其承諾期限在投標書中是不會限定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因為投標書只會寫明投標書的有效期是到什麼時候,而不會無意義的寫上承諾期限,因為你如果寫承諾期限的最後一天在投標有效期前的話,那這個投標書會被視為廢標的。所以理論上來說,投標書的承諾期限的截止時間是投標有效期的截止時間。而如果非要確定投標書的承諾期限的起始時間,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合同法中確定承諾期限的起算的條款,那是對於一些要約中,寫明了多少天內承諾有效,而沒有寫明自哪一天開始計算承諾期限的情況。也就是如果信件中寫明了信件是哪一天寫的,或是明確寫了承諾期限從哪一天開始,那這些都是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點,而如果沒有寫明這些,那就按要約信件上面的寄出郵戳之日開始計算。在這種寫明了承諾期限是多少天,而不寫要約有效期是到什麼時候的情況下,承諾期限的截止日期也就是要約有效期的截止日期。當然如果也寫了要約有效期的話,那這個要約有效期的截止時間一定會在承諾期限的後面。否則,要約都沒有效了,承諾有效期再長也沒有意義。這就是你可能經常會看到的一句話:承諾必須在要約有效期內做出。
最後歸納一下,只要弄清楚承諾期限的截止日期跟要約有效期的截止日期就行了。法律上規定的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點,其實也只是為了來確定承諾期限的截止時間點的哦
❽ 要約確定了承諾期限,為什麼 不可撤銷
因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在經濟交往中,法律也會注重保護交易的版順利發展,權而不會阻礙交易的形成;如果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卻又撤銷了要約,這是對誠實信用原則的踐踏,也不利益經濟交往的進行;出於這些考慮,法律有此規定。
所以,確定了承諾期限,就等於要約人承諾在承諾期限內不撤銷,規定承諾期限是要約人放棄撤銷權的表示。
比如,有的要約中這樣規定:「
6
月7
日後價格及其他條件將失效」。要約中的「6月7
日
」就是承諾期限的最後一天。這種要約是不可撤銷的。「請按要求在
3
天內將水泥送至工地」、「請在
15
日內答復」、「
3
個月內款到即發貨」等都屬於規定了承諾期限。規定了承諾期限就相當於以明示的方式放棄了撤銷權。
❾ 「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老師你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確定了承諾期限,也就是規定了要約的有效期限,即意味著要約人在要約期專限內等待受要約人的答復屬。也就是說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就等於要約人承諾在承諾期限內不撤銷。規定承諾期限,法律推定要約人默示放棄了撤銷權。如「請按要求在三天內將水泥送至工地」、「請在15天內答復」、「三個月內款到即發貨」等都屬於規定了承諾期限。
❿ 法律,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算要約失效嗎
要約所確定的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的,要約失效。版
但如果承諾人在承諾期許可權內作出承諾,本應在期限內到達要約人,由於其他原因導致承諾到達時超過承諾期限的,為有效要承諾,除非要約人及時通知承諾人承諾已經失效。
《合同法》第二十九條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該承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