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補償金的最高年限是多少年
按照法律規定,經濟補償金一般情況下不設上限,沒有封頂。但是如果職工的工資超過上專一年社會評價工資的3倍,屬那麼經濟補償的標准將以12個月為上限,也就是最多支付12年。
《勞動合同》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Ⅱ 新勞動合同法的經濟補償金年限
在《勞動來合同法》實源施前《勞動法》也有補償規定,而且兩法關於補償金額的規定是一致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七條之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月的平均工資。」 補充的是如果您的工資高於本地區平均工資的三倍,只按照本地區的平均工資的三倍進行賠付。就說當地月平均工資是100,您的工資為310。那麼在賠償中只能按照300計算。
故您應該得到八個半月的工資。但是金額上還需參照上述規定。
應該比較清晰明朗了,您能獲勝。 較少工作年限?他能把人歲數減小了?
Ⅲ 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年限計算的問題
從2008年開始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補償金,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作為補償金,超過半年不滿一年的,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總共支付不超過12個月。
Ⅳ 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反和解除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不超過12個月,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勞動合同法》對該兩種情形經濟補償已經不再設定限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雖未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設定十二個月限額,但創設了一種新的補償制度,針對高工資收入者的經濟補償進行十二個月的計算封頂。《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注意這里法律僅對高收入者經濟補償作了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的限制,即工資按照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補償年限按照不超過十二年計算,對普通勞動者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勞動者月工資不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計算封頂。
【操作指引】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設限僅針對「高端」勞動者,即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部分勞動者,對「低端」勞動者並無限制,經濟補償年限可超過12年。
Ⅳ 勞動法規定最長補償年限
1、最長補償年限不超過十二年,是指其本人工資高於當地平均工資3倍,經濟補償金按當地平均工資3倍支付的人員, 而本人工資低於當地平均工資3倍的人員不受此限制,仍按其本人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工作幾年支付幾個月工資。
2、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了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具體標准。其中的工作年限是指勞動者到本單位的工作年限,不是最後簽訂勞動合同的年限。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5)經濟補償金最長年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Ⅵ 經濟補償金領取的最高年限
工資超過所在地平均工資三倍的,最高12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工資沒有超過所在地平均工資三倍的,沒有年限限制。你可以獲得15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Ⅶ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關於補償年限的計算標准
沒有限制條件,只要是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都要按上面標准支付補償。
假如是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的話可以不受以上條款制約,但是必須以雙方自願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