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反訴的提起時間,實在舉證期限屆滿前,還是法庭辯論結束前
第一個唄。新法優於舊法。
實際上,在新司法解釋出台之前,老司法解專釋和證據規定也存在屬這樣的爭議,法院各行其是,新司法解釋吸收了早先出台的證據規定,時效規定,送達規定,所以我認為新解釋是反映了最高院的態度的,是對證據規定的修改
B. 開庭審理前和舉證期屆滿前的區別
開庭審理前,是指法院在傳票中載明的開庭時間之前。
舉證期限屆滿前,是指法回院在答舉證通知書中規定的,當事人向法院提供證據的期限到期之前。
區別在於:
開庭時間是法院確定的,當事人無權選擇;
舉證期限可以由法院確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確定並經法院准許。
C. 舉證期限屆滿前和答辯期屆滿前當事人分別都能做什麼
舉證期限屆滿前和答辯期屆滿前當事人主要工作是收集證據。被告還要積極准備答辯。
D. 反訴為什麼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呢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6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此解釋出台後,凡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前提起的反訴,只要符合條件,法院都應合並本訴進行審理。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34條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由此,該司法解釋出台後,當事人提起反訴只能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法院開庭應該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
此舉有利於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有序行使訴訟權利。
試想,如果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法院開庭時提出反訴,法院既要重新組織反訴方面證據的質證,又得另行排期開庭。程序方面的權利應保證其最大的合理效率性,否則法院的審判過程只會變的冗長、繁瑣。
對反訴權利行使時間的限制,實質上是為了避免妨害正常訴訟的行為的發生,也是為了確保法院能夠從程序和實體上做到及時裁判和公正裁判。
E. 民訴內容中,哪種是舉證期限屆滿前,哪種是答辯結束前的情況。
民訴法新解釋關於舉證期限的新規定
一庭前准備階段舉證期限縮短
《解釋內》第九十九條容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准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後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F. 舉證期限屆滿前10日與10日前有什麼不同啊
屆滿前10日,是在屆滿期之日往前數10日,而屆滿10日前指在屆滿期之日前10日的再往回前數的答日子。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了證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但卻沒有規定證人應如何出庭作證,致使在實踐中經常出現在開庭時證人突然到庭或在二審、再審中才到庭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僅使對方當事人措手不及也嚴重影響了訴訟的正常進行。對此情況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4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何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可見,證人出庭作證不但要由當事人在舉證期屆滿十日前提出,而且還要由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這樣就使證人出庭作證規范化了。所以,當事人在需要證人出庭作證時,一定要依法進行,正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綜上,關於申請證人出庭和申請法院代為取證的時間為:
1、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2、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G. 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與舉證期限屆滿7日前的區別
一般都是舉證期限屆滿7日前來規定,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沒有在法律中存在這一規定。
H. 舉證期限屆滿指什麼時間
舉證期限是指在開庭前,將你方提供的與本案有關系的證據交法院的主審法院。
I. 根據2015民事訴訟法新解釋 哪些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哪些要在答辯期
根據2015民事訴訟法新解釋的規定, 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的請求是: 證據回保全和延長舉證答期限。
要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的請求是:管轄權異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八條 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申請證據保全的,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條 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三條 當事人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異議,又針對起訴狀的內容進行答辯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管轄異議進行審查。
J. 民訴中,反訴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前,還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
反訴最晚在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關於適用《中版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權訴訟法》的解釋」中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訴解釋》實行後,反訴提出期限為法庭辯論結束前。
(10)舉證期限屆滿前擴展閱讀: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反訴 是指在正在進行的訴訟中(訴訟系屬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其存在的目的在於:通過反訴與本訴合並審理,減少當事人訟累,降低訴訟成本,便於判決的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本訴的被告可以向本訴的原告提起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