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即期信用證與遠期信用證的區別
根據信用來證付款期限的不同劃源分,分為遠期信用證和即期信用證。 即期信用證(Sight Credit)是指開證行或付款行收到符合信用證條款的跟單匯票或裝運單據後,立即履行付款義務的信用證;是受益人根據信用證的規定,可憑即期跟單匯票或僅憑單據收取貨款的信用證。其特點是受益人收匯安全迅速。 遠期信用證是指開證行或付款行收到信用證的單據時,在規定期限內履行付款義務的信用證,是銀行(即開證行)依照進口商(即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對出口商(即受益人)發出的、授權出口商簽發以銀行或進口商為付款人的遠期匯票,保證在交來符合信用證條款規定的匯票和單據時,必定承兌,等到匯票到期時履行付款義務的保證文件。
⑵ 信用證一般要收多少費用
貿E寶外貿拓客平台maoebao.com告訴你開具載有一定金額的書面保證文件,並且這份書面保證文件是具有一定的期限的。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常見的一種支付方式,也是相對較為安全的結算方式,很多國際貿易的賣方都希望能用信用證進行結算。
但是信用證因為是使用了銀行的信用作為擔保,所以不是免費的。開具信用證也是需要一定費用的,另外除了開具信用證之外,信用證的周邊手續費用也不低。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開具信用證需要哪些費用。
銀行相關主要費用標准一般有如下:
1、通知費:信用證的開證銀行一般需要通知到當地的付款銀行相關信息,收款人,時間等信息。但是不是白通知的,通知費用銀行一般會收取RMB200/份。畢竟開立信用證之後,剩下的就是銀行根據信用證條款操作了,就當200元買個省心。
2、操作費:這個是信用證開立中費用的大頭,因為銀行開立信用證,是用銀行的信用為你做的一種擔保,同時還要在收款人當地將該筆費用給到收款人,所以這部分操作費比較貴,一般是貨值的0.125%,但是銀行規定最低不得低於RMB300。也就是如果你貨值的0.125%低於300元,那麼也要付300元。
3、快遞費:USD18-60
當然以上費用只是正常情況產生的費用,也就是不出錯的情況需要以上三項費用,但是國際貿易交易中,風險變換難以預測,所以如果出現信用證信息變更或者錯誤,就會產生以下費用。
1、改證費:如果你的信用證由於各種原因需要對裡面的信息進行修改,例如受益人,金額或者條款,都需要付費,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何況是你的原因要求進行修改的。一般來說,在我們國家信用證修改費用為RMB100/每次,國外的信用證改證費用就要根據國外不同銀行的規定了。有的銀行為了吸引生意,改證費就會低一些,有些銀行為了減少信用證業務,改證費也會適當提高。所以信用證填寫一定要清晰、完成、准確,千萬不能用簡寫,而且受益人地址也不能忘記填寫。萬一出現填寫錯誤或者模糊的情況,只能花錢聯系開證行進行修改。
2、撤證費:由於國際貿易中隨時會遇到罷工、戰爭、對方交貨期延長等等情況,這個時候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產生,很多買家都會撤銷之前開立的信用證,在我們國家的銀行通常是RMB 150/次。不要覺得銀行收你150元貴了,相比你貨物出問題之後損失,這150元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3、電報費:如果出了問題你需要修改,這個時候你將無法到議付行進行修改和撤單,沒有辦法只能用最快的電報進行通知了。一般來說電報是按照字數收費的,不同內容收費也不一樣,一般而言電報費在USD30-80。當然如果你實在著急的不行怎麼辦,銀行當然為你想到了,你可以多出錢(要求催單時需要),讓銀行幫你發個加急。
⑶ 跟單信用證按其方法分為哪幾種
跟單信用證分為:
1)按照是否可以撤銷可分為:可撤銷信用證和不可撤銷信用版證——但自UCP600頒布之後,權就不再有可撤銷信用證;
2)按照是否需要保兌分為:保兌信用證和不保兌信用證;
3)按照付款的期限分為:即期信用證和遠期信用證;而遠期信用證又分為:遠期承兌信用證和延期付款信用證;
4)按照是否可以轉讓分為:可轉讓信用證和不可轉讓信用證;
5)按照是否可以循環使用分為:循環信用證和非循環信用證;
6)按照是否允許分批裝運分為:可分批裝運信用證和不可分批裝運信用證;
7)按照貿易形式的有:對開信用證、背對背信用證;
8)另有預付款信用證;
9)按照付款形式不同分為:付款信用證、承兌信用證、議付信用證;
10)還有特殊的:備用信用證。
以上雖有不同的分法,但有時是一個信用證,比如不可撤銷的、保兌的、不可轉讓的、可分批裝運、即期付款、循環信用證——即一個信用證可以有若干屬性。
⑷ 即期信用證的日期是早於合同還是晚於合同日期
一定是晚於合同日期。信用證只是合同項下約定的付款方式的一種而已並且獨立於合同。就是一旦開立,開證行在收到議付行/交單行的與信用證相符的單據時,開證行就要依據信用證的條款在約定的時間付款。
⑸ 付款方式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你給別人的錢的方式。
現金支付,你直接給錢對方。
網上銀聯支付,即銀行卡已開通網上銀行的可以通過網上銀行卡支付。
銀行轉帳。
支付寶、微信支付。即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支付。
⑹ 論買方的收貨義務500以下,3000字以上急用
論買方的收貨義務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關系由國際貨物貿易法加以調整,包括國際法規范與國內法規范。在國際貨物貿易法的國際立法方面,迄今為止已達成多個國際條約。其中,198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簡稱CISG)是在國際貨物貿易領域中達成的最重要的國際公約,也是我國進行貨物進出口貿易關系最大、最重要的一項國際條約。至2002年6月15日,共61國家核准、參加或繼承了該公約,我國在1986年12月11日核准該公約時提出兩項保留。下面將結合CISG的具體條文以及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就國際貨物銷售合同中買方的收貨義務作簡要的探討。
一、綜述
對於買方在國國際貨物銷售中的義務,在第三章買方的義務中,第五十三條規定,買方必須按照合同和本公約規定支付貨物價款和收取貨物。具體到買方的收貨義務,CISG第六十條規定,買方收取貨物的義務如下:採取一切理應採取的行動,以期賣方能交付貨物;和接收貨物。從公約的條文可以清晰地看,買方的收貨具體表現在二各方面:一是配合賣方,為一定的交貨准備行為,二是實施具體的接收貨物的行為。分析買方的收貨義務,僅從這兩個條款出發很明顯是不夠的,而應該結合CISG的整體來分析。
二、發貨與收貨
對於交付貨物整個過程來看,行為始於賣方。討論買方的收獲義務不能不談賣方的發貨義務。CISG在第二章賣方的義務中,對賣方交付貨物和移交單據時應履行的義務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第三十一條
如果賣方沒有義務要在任何其它特定地點交付貨物,他的交貨義務如下:
(a)如果銷售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賣方應把貨物移交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方;
(b)在不屬於上款規定的情況下,如果合同指的是特定貨物或從特定存貨中提取的或尚待製造或生產的未經特定化的貨物,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這些貨物是在某一特定地點,或將在某一特定地點製造或生產,賣方應在該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
(c)在其它情況下,賣方應在他於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
第三十二條(略)
第三十三條
賣方必須按以下規定的日期交付貨物:
(a)如果合同規定有日期,或從合同可以確定日期,應在該日期交貨;
(b)、(c)(略)
從這幾這幾個相關條款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銷售合同,或稱買賣合同這種雙務合同中,買方的收貨義務是建立在賣方正當出貨義務基礎上的附隨義務。只有買方在履行了交貨義務或者存在履行交貨義務的初衷時,買方的收貨義務才有存在的基礎。比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賣方在訂立合同之初就存在惡意,無貨可供,或不存在供貨之意願時,賣方的行為夠成根本違約,買方的收貨義務就無從談起。當然根據公約第六十條規定,買方可以採取一切理應採取的行動,以期賣方能交付貨物,但我認為不應在此種情形之下將此種行為附加為買方的義務,在這種情形下的買方是為了促成合同,維護自身利益的先義務行為。公約第四十九條第一款就是對此種情形賦予了買方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
有人可能會認為上面的所列舉的情形太過「偏激」,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下面就讓我們分析一些「常態」,即賣方違反交貨義務,構成一般違約下,買方的收貨義務。以實踐中最普遍的一種違約方式——賣方遲延交付,即違反公約第三十三條,賣方必須按以下規定的日期交付貨物。對於此種情形,買方的收貨義務值得我們去探討。於是我們就有這樣的疑問,賣方遲延交貨,買方的收獲義務該怎樣處理?
CISG第四十八條和第四十九條對賣方違約做了概括規定,其中第四十九條是這樣規定的:
(1)買方在以下情況下可以宣告合同無效:(略)
(2)但是,如果賣方已交付貨物,買方就喪失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除非:
(a)對於遲延交貨,他在知道交貨後一段合理時間內這樣做;
(b)對於遲延交貨以外的任何違反合同事情:
(一)他在已知道或理應知道這種違反合同後一段合理時間內這樣做;或
(二)他在買方按照第四十七條第(1)款規定的任何額外時間滿期後,或在賣方聲明他將不在這一額外時間履行義務後一段合理時間內這樣做;或
(三)他在賣方按照第四十八條第(2)款指明的任何額外時間滿期後,或在買方聲明他將不接受賣方履行義務後一段合理時間內這樣做。
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遲延交貨,公約並沒有排除買方的收貨義務,但從上述條文的內容來看,我們也很難能看出對於買方收貨的要求。限於本人資料,尤其是能力有限,讓我們大膽揣公約擬定者的「聖意」,延遲交貨並沒有構成公約規定的根本違約,也就是說這種情形下受訪的最求依然是完成合同約定。在履行期屆滿後,賣方履行了交貨義務,買方在沒有將對方的行為定性為根本違約的情形下,即應遵照公約第六十條履行收貨義務,如果買房既沒有通知賣方取消合同,也沒有盡到收貨義務,貨物由此造成的損失還是應有買方承擔的。
三、提前交貨與收貨
對於賣方提前交貨是否會影響到買方的收貨義務,我們首先還是要看CISG的有關規定。公約第五十二條
(1)如果賣方在規定的日期前交付貨物,買方可以收取貨物,也可以拒絕收取貨物。
(2)如果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格付款。
上面的兩款條文都規定了買方對與賣方提前交付貨物享有收貨的選擇權,也就是說,此時,收貨已經不是買方的義務,而是一項權利。買方可以收貨,也可以拒絕收貨,這是一種選擇權,買方的收獲義務就當然的被排除了。從這個條款深入,我們似乎可以確定買方收貨義務起始期限,即賣方在規定期限或買方能夠合理承受的遲延期限交付貨物後,買方才負有收貨之義務。
四、賣方瑕疵履行與收貨
CISG對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數量、規格、交運規則的規定有以下條款:
第三十五條:
(1)賣方交付的貨物必須與合同所規定的數量、質量和規格相符,並須按照合同所規定的方式裝箱或包裝。
(2)除雙方當事人業已另有協議外,貨物除非符合以下規定,否則即為與合同不符:
(a)貨物適用於同一規格貨物通常使用的目的;
(b)貨物適用於訂立合同時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賣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況表明買方並不依賴賣方的技能和判斷力,或者這種依賴對他是不合理的;
(c)貨物的質量與賣方向買方提供的貨物樣品或樣式相同;
(d)貨物按照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箱或包裝,如果沒有此種通用方式,則按照足以保全和保護貨物的方式裝箱或包裝。
(3)如果買方在訂立合同時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貨物不符合同,賣方就無須按上一款(a)項至(d)項負有此種不符合同的責任。
相應的,公約對與賣方違反上述條款也規定的相應的違約條款和救濟措施,這里就不在贅述條文。我們這里探討的是賣方違反上述條文與買方收貨義務的關系。很明顯,存在違反上述條款現象的情形只有在買方實際接手貨物後通過驗貨或者實際使用銷售過程中才能發現,上述過程自然是在買方積極履行了收貨義務之後才有的行為,因此,對與賣方的瑕疵履行當然不影響買方的收貨義務。這其中涉及到買方的驗貨義務與收貨義務,我的觀點就像上面所述一樣,驗貨是收獲的後義務,驗貨中存在的問題不影響收貨義務的履行。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試著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是賣方在合理期限(包括買方能夠承受的遲延期限)內履行了交貨義務,買方均應履行收貨義務,至於賣方的違約行為,應當依照相應約定或公約處理,而不影響買方的收貨義務。
五、違反收貨義務的責任
CISG明確地將買方的收貨義務與支付價款的義務至於同一地位,既可以看出,在義務層面上,買方違反收貨義務與違反支付價款的應負的責任是相同的。
關於買方違反合同的補救辦法,公約第六十一條規定:
(1)如果買方不履行他在合同和本公約中的任何義務,賣方可以:
(a)行使第六十二條至第六十五條所規定的權利;
(b)按照第七十四至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要求損害賠償。
(2)賣方可能享有的要求損害賠償的任何權利,不因他行使採取其它補救辦法的權利而喪失。
(3)如果賣方對違反合同採取某種補救辦法,法院或仲裁庭不得給予買方寬限期。
結合上面的分析,只要買方違反收貨義務,賣方就可以依據CISG行使相關救濟措施。
六、我國《合同法》的收貨義務
雖然我國《合同法》並不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但其關於買賣合同的規定對於我們理解國際貨物貿易中買方的收貨義務依然有重要意義。
我國《合同法》沒有用專門的條文來表述買方的收貨義務,但通過對第九章買賣合同的整體把握,我們依然可以看出,對於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及其有關權利和憑證,買受人有及時受領義務。其中第一百五十七條和第一百五十八條明確規定了買受人應負的驗貨責任。通過與CISG的對比,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國《合同法》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處。
買方的收貨義務,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雖看似微小,但其依然值得我們去探討,去挖掘其深層含義。這對於學習國際經濟法、深入了解CISG都有重要意義。
⑺ 即期不可撤銷信用證有了不符點怎麼辦如果過了失效期限怎麼辦
一般的筆誤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關鍵是不符點是否影響單據的使用,如果單據內的錯誤導致單據無容法使用,那就不行了,就必須更換單據。
即便是信用證過了有效期,如果買方同意接受單據,賣方也可以將單據交給議付行。
如果買方明確表示拒絕過期交單,那就沒辦法了,只能由賣方自行處理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