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設計用途為的產權年限多少
1、住宅的土地使用權年限為70年,自取得該地的土地使用權之時算起。
2、房專改房的產權土地使用年限起屬算時間以該地塊地上房屋參加房改之後第一個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房屋為准。
3、經濟適用房的使用年限為50年。房地產公司買地的時間開始的,購房合同上會寫明,比如該土地使用年限自1997年-2067年,一共70年,如果購買房屋的時間是2006年,那麼您的土地使用權只有61年,但你擁有永久房產權, 到2067年你只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就能繼續居住下去,因為在我國土地是不允許私有化的.土地所有權始終歸國家所有,個人只獲得土地使用權。 二、房屋產權期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業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㈡ 設計使用年限的介紹
建築學術語,設計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其內預定目容的使用的時期。規范定義: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規定的時期內,只需要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參見《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2001)1.0.4條文說明。)
㈢ 什麼是設計年限和使用年限到年限後房屋怎麼處理
建築學術語,設計使用年限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期。
規范定義: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規定的時期內,只需要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
當結構的使用年限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後,並不是就不能使用了,而是結構失效概率可能較設計預期值增大。
(3)設計年限擴展閱讀:
國家頒布的《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規定 :
3.1.5 住宅結構在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內必須具有足夠的可靠性。
3.3.1 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為50年。當住宅達到設計使用年限並需要繼續使用時,應對其進行鑒定,並根據鑒定結論作相應處理。重大災害(如火災、風災、地震等)對住宅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或潛在危害。遭遇重大災害後的住宅需要繼續使用時,也應進行鑒定,並做相應處理。
6.1.1 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少於50年,其安全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6.1.4 住宅結構應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作用和環境影響。在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內,住宅結構和結構構件必須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6.1.6 鄰近住宅的永久性邊坡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於受其影響的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㈣ 設計使用年限的定義
設計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計算結構可靠度所依據的年限內稱為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1、設計使用年限的定義:設計規定的容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期。
2、設計使用年限的取值: 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結構和結構構件在正常維護條件下應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進行大修加固。設計使用年限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確定:(1)臨時性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年,(2)易於替換的結構構件,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3)普通房屋和構築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4)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若建設單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設單位的要求確定。
㈤ 設計基準期和設計使用年限的區別
結構的設計基準期是指為確定可變作用及與時間有關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內選用的時間容參數,它不等同於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也不等同於建築結構的壽命。一般設計規范所採用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即設計時所考慮荷載和作用的統計參數均是按此基準期確定的。設計使用年限是指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達到其預定目的的使用年限,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當房屋建築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後,經過鑒定和維修,可繼續使用。因而設計使用年限不同於建築壽命,同一建築中不同專業的設計使用年限可以不同,例如:保溫、給排水管道、室內外裝修和結構等均可有不同的設計使用年限。在結構施工圖總說明中應該寫明設計使用年限,而不應寫設計基準期。
㈥ 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如何規定
我國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2001首次提出建築結構設計內使用年限,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容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只需正常維修就能完成預定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圍護下有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建築規定的結構使用年限如下:
臨時性結構:5年;
易於替換的結構構件:25年;
普通房屋和構築物:50年;
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結構:100年。
㈦ 為什麼住宅建築設計年限為50年,擁有產權70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業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7)設計年限擴展閱讀:
50年產權住宅與普通住宅項目的不同:
很多購房者渴望了解「50年產權住宅」項目與普通住宅項目有什麼不同。主要以下五點主要區別:
一、未來使用費用不確定。前者如按公建用途規定,其水、電、暖等使用費用都將採取商用價格。所以,對於購房者應該在購房時詢問清楚。目前,開發商大多在前期開發中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能按民用價格繳納。
二、相關稅費的差異。普通住宅項目初次購買和未來轉讓時契稅為1.5%,而50年產權的住宅,其契稅按3%繳納。
三、貸款條件的限制。購買此類房屋大多不能申請公積金貸款,但是也有少數項目在開發商的努力下能夠辦到。另50年產權或者40年產權的住宅,如採用銀行貸款的方式,只能得到五成或六成按揭。
四、建設標准不同。如果按照公建相關要求,前者的人防和消防等建設標准較高,對開發商而言,成本將提高,但對購房者的使用影響不大。
㈧ 什麼是設計年限和使用年限到年限後房屋怎麼處理
設計使用年限的規范定義:
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內一規定的時期內容,只需要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
到年限後房屋的處理方法:
根據自2006年3月1日起建設部關於發布的國家標准《住宅建築規范》編號為GB 50368—2005的相關規定:
既有住宅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遭遇重大災害後,需要繼續使用時,應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鑒定,並根據鑒定結論進行處理。
(8)設計年限擴展閱讀:
設計使用年限的取值:
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結構和結構構件在正常維護條件下應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進行大修加固。設計使用年限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確定:
(1)臨時性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年。
(2)易於替換的結構構件,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
(3)普通房屋和構築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4)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若建設單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設單位的要求確定。
㈨ 設計使用年限的國家規定
國家頒布的《住宅抄建築規范》(GB50368-2005)規定:
3.1.5 住宅結構在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內必須具有足夠的可靠性。
3.3.1 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為50年。當住宅達到設計使用年限並需要繼續使用時,應對其進行鑒定,並根據鑒定結論作相應處理。重大災害(如火災、風災、地震等)對住宅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或潛在危害。遭遇重大災害後的住宅需要繼續使用時,也應進行鑒定,並做相應處理。
6.1.1 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少於50年,其安全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6.1.4 住宅結構應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作用和環境影響。在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內,住宅結構和結構構件必須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6.1.6 鄰近住宅的永久性邊坡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於受其影響的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㈩ 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怎樣分類
應該是和建築的級別有關的吧?
在「民用建築設計通則」中有
建築耐久年限
以主體結專構確定的建築耐久年限分屬下列四級:
一級耐久年限100以上適用於重要的建築和高層建築。
二級耐久年限50~100年適用於一般性建築。
三級耐久年限25~50年適用於次要的建築。
四級耐久年限15年以下適用於臨時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