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5年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2015年銀行貸款率如下: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
1、六個月以內(含6個月)貸款 4.35%
2、六個月至一年(含1年)貸款 4.35%
3、一至三年(含3年)貸款 4.75%
4、三至五年(含5年)貸款 4.75%
5、五年以上貸款 4.90%
注意事項:
1、在申請貸款時,借款人對自己還款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設計還款計劃,並適當留有餘地,不要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2、選擇適合的還款方式。等額還款方式和等額本金還款方式兩種,還款方式一旦在合同中約定,在整個借款期間就不得更改。
3、每月按時還款避免罰息。從貸款發起的次月起,一般是次月的放款時間為還款日,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違約罰息,導致再次銀行申請貸款時無法審批。
4、妥善保管好您的合同和借據,同時認真閱讀合同的條款,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貸款利率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從借款人處收取的利率。大致為三類: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 商業銀行對客戶的貸款利率; 同業拆借利率。
貸款「三性原則」是指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這是商業銀行貸款經營的根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4條規定:「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
1、貸款安全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首要問題;
2、流動性是指能夠按預定期限回收貸款,或在無損失狀態下迅速變現的能力,滿足客戶隨時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則是銀行持續經營的基礎。
例如發放長期貸款,利率高於短期貸款,效益性就好,但貸款期限長了就會風險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動性也變弱。因此,「三性」之間要和諧,貸款才能不出問題。
銀行貸款利息的確定因素有:
①銀行成本。任何經濟活動都要進行成本—收益比較。銀行成本有兩類: 借入成本—借入資金預付息; 追加成本—正常業務所耗費用。
②平均利潤率。利息是利潤的再分割,利息必須小於利潤率,平均利潤率是利息的最高界限。
③借貸貨幣資金供求狀況。供大於求,貸款利率必然下降,反之亦然。
另外,貸款利率還須考慮物價變動因素、有價證券收益因素、政治因素等。不過,有的學者認為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應是資金的邊際收益率。將約束利息率的因素看成企業借入銀行貸款後的利潤增加額與借款量的比率同貸款利率間比較。只要前者不小於後者,企業就可能向銀行貸款。
❷ 銀行業務中的同業拆放、同業借款(借出)和存放同業有什麼區別
今天剛好和同業的同事打球,向他請教了一下。我會用簡單語言來描述一下理論和實戰。
在市場中實戰的東西,可能大家會更感興趣。讓不幹金融的人也能津津有味的讀一讀。
同業拆借、同業拆出;同業存放、存放同業是同一業務的兩個對手方的角度,我在下面可能說著說著就哪邊更有意義就說哪邊了,你懂的。
一、同業拆放/借
同業拆放就是你頭寸在一定期限內多出一部分余額的時候,將這筆錢借給同業收取利息的一種業務(但是和信貸業務不同,不佔用信貸額度)。同業拆放分為線上和線下,我是做線上的。
條件:需要拆出方對拆入方進行授信,和存放同業共享綜合授信額度。(除非你有質押物,一般是債券。)<--------括弧里的話是錯的!同業拆放都是指信用拆放,不涉及質押物的,謝謝@羅璞 的提醒!我確實只做過信用的,但是看上面那個網址,以為同業拆放和信用拆放不同,包括了各種質押買斷的回購,今天特地請教了Boss,應該是單純信用的。
期限:從1天到360天不等。實際操作中線上為1D,7D,14D,1M就差不多了,不會再長了;而線下則最短為7天,也有半年一年的時候。
計息:參照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一般每天11:30就出來了是固定值,有時候也參照銀行間市場的質押回購利率(Repo),這個只要沒有閉市都會波動,是所有成交價格的加權值,但按業內行規一般情況下10:30左右就穩定了。線上一般加點10~50個BP(Basic Point,基點,你可以理解為0.01%),線下則貴一點,一般50~200BP都有可能。
實戰意義:一般當司庫配置債券(用以回購)不足以覆蓋頭寸缺口的時候,一般會用信拆作為輔助融入工具,從對手方角度來說,用信用拆出可以稍微多賺一丟丟。而且從機構內部資金分配角度出發,可能回購借不到的錢,信拆反而能借到。現在因為已經有銀行間市場,自動生成拆借合同,所以用線下的已經比較少了。而且線下的話合同細節、清算流程存在一定操作風險,如果線下的話寧可用同業存放、存放同業,風險小一點。畢竟拆放是你把錢打到其他銀行賬戶上,存放是你把錢轉到自己(在其他銀行)的賬戶上。線上比線下價格便宜。
二、同業借款
除了非銀機構之外,主發起行業可以外資銀行或者村鎮銀行授信進行同業借款,感謝@少少流、@張偉 以及@meta (其中村鎮銀行我在下面文章中提到過有些發起行稱作非銀,但是風險資產不是按照非銀算的,暈。外資行我稍後會驗證)。其中少少流提到的融資能力較差,我理解為沒有信用拆借資質。而實際業務中我行一般來講會採用同業存放的方式,因為比較便利。
——————————————————————————————————
此外,總體而言同業借款相對於同業拆借期限較長,風險較大,但用期限和風險來區分同業拆放和同業借款也還是稍微有些模糊的,只能說最大期限借款稍長,信拆稍短,但具體的期限和交易對手方都是不定的。而其實同業借款這項業務本身就沒有明確的定義,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起草了《人民幣同業借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但是後來大家反響也不熱烈,貌似到現在也沒有正規辦法推行出來。
——————————————————————————————————
條件:也要做授信。
期限:4個月~3年。一般很少有短期限的,都一兩年,這和借款方的用途有關系,太短了不好操作。
風險:佔用風險資產100%,不佔用信貸額度。
實戰意義:這裡面可以玩出好多有意思的東西來,轉自某篇小說里的操作方法,可以規避監管的,把借款方當個通道。比如銀行想購入一企業的股權收益權,可以借款給某非銀機構,由非銀機構出面購買股權,然後享有20%收益的通道費。注意這是小說里說的哦,實際操作我沒見過,但是理論可行。
三、存放同業\同業存放
條件:需要授信。與拆借\放共享綜合授信額度。可銀行可非銀金融機構。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當拆出方不是銀行時,非銀機構一般指集團內財務公司,財務公司只能吸收集團內客戶的存款。有些時候把農信社也歸入非銀機構。
計息:和線下拆借差不多。
期限:隨意。但這么折騰,一般不會太短。
風險:與拆借類似,不佔用信貸規模。
實戰意義:比線下拆放風險小,其他差不多。既然有成熟的線上拆借市場了,所以線下的不太做了,一般作為線下的替代品。銀行是不可以存到非銀的。同業拆放,這筆資金的所有權是轉移的,這筆資金已經不是我行的錢,不是流動性最好的資產,是有違約風險的,就像上個月鬧錢荒,就有很多違約;而存放同業,是在其他銀行開戶,所有權不轉移,那些錢仍在我行賬戶(我行在他行開立的賬戶,戶名是我行),是我行的錢,放在他那裡也是我的錢,是流動性最好的現金資產,除非該行倒閉,否則我行是有權把錢提出來的。按照前輩@黃昂 的說法:拆借:出錢人家劃入的是非同名賬戶,一般為融資方的賬戶中;同存:存放出錢方在融資方開立同名存款賬戶,將資金劃入,融資方必須開立存單。
此外科目的話,不同機構大同小異,同業拆借和同業借款歸屬在一個大科目下的不同子科目,同業存放則自己在一個科目下。應@劉喵喵 的問題,具體來說,同業拆借和同業借款都在「同業拆借」這個大科目下,在這個「同業拆借」大科目下,同業拆借在「同業拆借」(同名)這個子科目下,同業借款在「同業借款」這個子科目下。
最後,總結性的說這三個的共同點是不佔信貸規模、不交稅,不同點是同業借款很燒風險資產,但利率高。至於線上線下的信用拆借的話,一般線下的交易,除了是長期頭寸考慮外,還為了滿足一些流動性指標,比如流動型比例和流動性缺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