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為2年是指什麼情況下
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只要行政相對人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法律分析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但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是六個月,二年是最長的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訴訟時效六個月是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之日起,那就是訴訟時效起算時間。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是指法律規定的當事人不服某一行政行為向法院請求司法救濟的時間限制。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制度的價值是多元的,一方面尊重長期存在的事實狀態,維護社會秩序特別是公法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可以敦促當事人及時啟動權利救濟程序,及早解決行政糾紛,使不確定的行政法律關系盡快確定,從而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所以行政機關應積極作為,降低行政違法案件發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 20年
這里的20年,適用二十年最長保護期限的案件,僅限於「因行政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而提起的訴訟」。超過二十年則失去時效利益,起訴後不能獲得救濟。
此外,該條規定的「因不動產提起訴訟」,主要是指行政行為直接針對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案件,即對不動產具有直接處分性的案件,比如房屋登記、土地確權、房屋拆遷類案件。對於不影響不動產所有權、使用權,而只是涉及不動產內容的,不屬於「因不動產」。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涉及專屬管轄,二是涉及最長起訴期限。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一規定被稱為專屬管轄。作出這種制度安排,主要是考慮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便利性。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能夠就近調查、勘驗、取證、測量,以及就近執行判決。
實踐中,對於何為「不動產」並無爭議,一般是指不能移動其位置或者其位置移動後就會引起其性能、價值、形狀等改變的財產,主要指土地(包括灘塗、草原、山嶺、荒地等)及其地面附著物。
真正存在爭議的是何為「因不動產」,亦即如何界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通說認為,一般是指因行政行為直接針對不動產而引起的行政糾紛,而不應當擴大解釋為與不動產有任何聯系的行政糾紛。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九條第一款進一步作出界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是指因行政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而提起的訴訟。」
所謂「因行政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是指因行政行為直接導致不動產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消滅等法律效果。
3. 不動產產權糾紛的行政復議期限
不動產行政復議期限:申請人知道該行為後的60天內提出,一般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行政復議法》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4. 林權爭議糾紛適用行政訴訟法二十年時限嗎
物權法定,物權不適用時效的規定。但對物權的行政裁決不服,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應受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申請或者提起,所以這個應適用行證訴訟法里規定的時限,包括二十年的最長時限。
5.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上的陳述和申辯期限的法律依據是
如果當事人當場表示放抄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最好是能有書面記錄下來,否則還是等期限滿後再發出處罰決定書。
如果有書面記錄表示當事人明示放棄陳述、申辯權利的,也可以提前做出行政處罰決定,這樣做雖然並不違反程序但值得商榷。
如果沒有證據證明當事人放棄陳述和申辯權利的,而行政機關又在申訴、申辯期限前做出行政處罰的行政處罰決定極有可能判定為不成立的。
6. 商事仲裁審理期限
商事仲裁時間一般是三年,最長二十年。商事仲裁的范圍可以根據仲裁的范圍,其包括當事人之間具有平等性、仲裁事項具有可處分性、爭議內容具有財產性。涉及各領域的仲裁法中沒有規定作出裁決書期限的,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或各地在制定仲裁規則中給予明確。
商事仲裁的特徵
1.自願性。當事人的自願性是仲裁最突出的特點。
2.專業性。
3.靈活性。
4.保密性。仲裁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有關的仲裁法律和仲裁規則也同時規定了仲裁員及仲裁秘書人員的保密義務,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貿易活動不會因仲裁活動而泄露。
5.快捷性。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仲裁裁決一經仲裁庭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這使得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能夠迅速得以解決。
6.經濟性。時間上的快捷性使得仲裁所需費用相對減少;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無需多審級收費,使得仲裁花費的成本較低;仲裁的自願性、保密性對當事人之間今後的商業機會影響較小。
7.獨立性。
8.仲裁裁決的終局效力具有廣泛執行性。
一、簡易程序一般會判什麼刑
簡易程序一般也是判實刑。
如果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法院應作出有罪判決,對被告人判處相應的刑罰,但如果符合緩刑的適用條件的,也可以判處緩刑。
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簡易程序只存在於民事訴訟案件一審過程中,且只適用於向基層人民法院起訴的一審民事訴訟案件;並且,需要同時具備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等條件,才能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
2、提起方式要求不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請求解決糾紛;
3、審理期限不同,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對於審理期限的規定,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不同,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短,且不可以延長。橡塵
二、民事糾紛可以仲裁嗎?
民事糾紛可以申請仲裁,但並是所有的民事糾紛都適用仲裁。根據仲裁法的規定,有關身份關系的糾紛是不消如含能夠適用仲裁的,因為仲裁一般是一裁終裁,這類身份糾紛往往不能夠由當事人自己進行處分,只有經過法院作出判決才能解決這列的糾紛,如果法律有另外規定不能適用仲裁的也不能夠仲裁。根據仲裁法的規定,有兩類糾紛不能仲裁: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能仲裁,這類糾紛雖然屬於民事糾紛,也不同程度涉及財產權益爭議,但這類糾紛往往涉及當事人本人不能自由處分的身份關系,需要法院作出判決或由政府機關作出決定,放不屬仲裁機構的管轄范圍。行政爭議不能裁決。行政爭議,亦稱行政糾紛,行政糾紛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或者國家行政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之間,由於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爭議。我國法律規定這類糾紛應當依法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解決。
三、《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六大亮點:
1、延長了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
2、縮短了勞動爭議仲裁審理期限;
3、仲裁管轄體現了合同履行地優先的原則;
4、部分案件實行有條件的「一裁終局」;
5、減輕了當事人經濟負擔;
6、減輕勞動者的舉證責任,加重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七十四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拿笑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普通訴訟時效、最長權利保護期間】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 第四十八條 作出裁決的期限為仲裁庭在組庭後6個月內作出裁決書。經仲裁庭請求,仲裁委員會仲裁院院長認為確有正當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長該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條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