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取保候審最長期限是多長時間
取保候審是多長時間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分析。第一種情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遵守相關規定,而案件尚未審結,此時取保候審的時間就是法律規定的最長時間。根據現行刑訴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該規定的意思是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都可以取保候審,而且每一階段取保候審的時間不超過12個月。在同一階段的取保候審時間是可以累加計算,但如果跨越了訴訟階段則需要重新計算。第二種情況是,在取保候審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發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反規定,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被逮捕的,此時取保候審的時間就是從決定取保候審之日起至有關機關解除取保候審或逮捕之日。B. 取保候審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法律分析:取保候審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67條 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C. 取保候審的期限
取保候審的期限規定最長十二個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不得中斷。發現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
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有哪些
1、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有正當理由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應當經執行機關批准;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審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義務在接到傳訊後及時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D. 法院取保候審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五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
第五十六條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後,對於需要繼續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並告知犯罪嫌疑人。
第五十七條 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
第五十八條 取保候審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
第五十九條 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第六十條 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的決定,應當及時通知執行機關,並將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的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有保證人的,還應當通知保證人解除擔保義務。
第六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個刑事責任的,變更、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時,應當通知公安機關退還保證金。
第六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認為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取保候審要求的,人民檢察院應當 在七日以內審查決定。經審查認為超過法定期限的,經檢察長批准後,解除取保候審;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書面答復申請人。
第六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七十條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後,對於需要繼續監視居住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辦理監視居住手續。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並告知犯罪嫌疑人。
第七十一條 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
E. 取保候審最長期限是多長時間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在人民法院二審期間,犯罪嫌疑人羈押期已經超過一審法院所判處的有期徒刑的,也適用取保候審。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以上就是取保候審程序的辦理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是否可以適用於取保候審的條件,應當首先從犯罪事實的適用階段來進行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不能認定的,那麼只能適用於沒有進行司法判決的階段,否則是不可以辦理取保候審程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