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服喪期限最長

服喪期限最長

發布時間:2022-07-27 02:58:24

1. 民間五服怎麼算

小編小的時候經常在村裡聽到有人攀親戚時說:“咱倆可是親得很,沒出五服”

當時也是對五服很不解,後來才了解到,“五服”原來是指五種喪服,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所以現在的五服大致是這樣算的:

一服:父親、兒女

二服:爺爺、姑姑、姐妹、兄弟、侄女、孫子、孫女、伯伯、叔叔

三服:曾祖父、叔伯父、堂兄弟、堂伯叔、堂姐妹、堂姑、堂侄女、堂侄子

四服:高祖父、堂爺爺、堂孫子、叔伯曾孫子、玄孫、玄孫女、堂孫女

五服:族兄弟、族姐妹

2. 一般情況下服喪期為多久才能走親戚家

1、白事多長時間後走親戚
喪期中喪家不可與他家來往。風俗上。是要 49 天之後。才可以去別人家 , 最好都滿 49 天之後才去家庭拜訪之類。娘家有人死去時在五天之內不能吃娘家的食物。家中有人死去時 , 近親屬在五天的守喪期中 , 不能吃糖、鹽、辣椒、花等甜的或鹹的東西。喪家的喪期是五天 , 同氏族者三日 , 村落全體族人也有一天停止工作 , 在家休息 , 為死者守喪。對年 ( 一年之內 ) 之前 , 遇到節日要提早一天未往生者過節 , 因為往生者尚未寫入祖先牌位 , 所以不可以和祖先一起過節。
2、白事期間的禮節
不進出廟宇 ; 傳統禮俗認為服喪守孝期間身不清凈 , 於此期間祭祀表對神明不凈。治喪期間盡量不拜訪親友 , 以表對他人之尊重。遠離娛樂場所 , 布施修福 , 以表對先人禮敬追思。百日之內建議勿參加親友之婚喪喜慶活動。
3、白事是什麼
白事 , 是指幫家裡人給去世親人辦理葬禮。白事是辦理喪葬的一種地方稱呼。白事是地方用語 , 指的的喪葬 , 名詞是指意生殯葬 , 中國民間白事禮儀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 , 分為送終 , 報喪 , 入殮 , 守鋪 , 擱棺 , 居喪 , 弔唁 , 接三 , 出殯 , 落葬 , 居喪。在中國近現代改革喪葬禮儀的過程中 , 又出現了另一種 " 科學主義 " 的論調 , 總有一些人固執地認為喪、殯、葬、祭耗費錢財、人力、土地資源 , 所以要盡量壓縮以至於無。科學主義還宣稱 :" 喪 "、" 殯 "、" 葬 "" 祭 " 過程中的一些悼念活動皆是迷信 , 是一種無價值的純粹浪費 , 要盡快消滅 , 如此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如果這樣做 , 將會對整個中國社會的道德基礎產生毀滅性的打擊。以筆者之淺見 , 人是一種會死的生物 ,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極 , 死亡是人之最恐懼的對象、最痛苦的結局。殯葬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要承擔起減輕人類這種恐懼與痛苦的任務 , 達到生者與逝者、人與 " 神 " 的和諧。
白事的風水禁忌
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 , 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 , 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 , 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 , 不孤單 ; 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 , 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 , 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 , 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 , 俗稱 " 接氣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 , 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 , 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 , 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 , 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 , 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 , 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 , 民間有十不葬歌謠 : 一不葬粗頑塊石 , 二不葬急水灘頭 , 三不葬溝源絕境 , 四不葬孤獨山頭 , 五不葬神前廟後 , 六不葬左右休囚 , 七不葬山岡撩亂 , 八不葬風水悲愁 , 九不葬坐下低小 , 十不葬龍虎尖頭。
白事禮的介紹
喪葬禮俗 , 古稱 " 凶禮 ", 是人生禮儀中的最後一件大事。舊時 , 喪葬禮俗植根於古代靈魂不滅的觀念 , 認為人死後要到陰間世界去生活 , 因而希望已亡故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幸福與安寧 , 並且保佑家人興旺發達 , 為此盡可能對治喪和送葬大操大辦 , 厚葬重殮 , 事死如事生 , 講求排場 , 民間俗稱 " 辦白事 "。人們對喪葬禮所需竭盡全力 , 甚至傾家盪產。同時 , 喪葬禮俗儀規繁縟 , 貧富差異十分明顯 , 成為富商大賈和官宦人家賭豪競奢的一種形式。其傳承軌跡 , 實際上是隨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人們經濟能力和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而發展變化的 , 在傳承過程中 , 由繁縟到簡單、再由簡單復歸繁縟的發展過程 , 並根據自身需要 , 推衍了舊有的禮俗儀規。

3. 三年之喪的歷史由來

三年之喪的流變

在我國,為逝去的親人「服喪」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服喪的規格以親疏為差等、以時間為界限,大體有斬衰三年,齊衰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以及緦麻三月之分,統稱「五服」。這里以「斬衰」的規格最高,時間最長,也最為古代禮制的「孝弟之道」重視,正所謂:「故三年之喪,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1孔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他還說:「夫三年之喪,乃天下之通喪也。」2漢律中也確實有「不為親行三年服,不得選舉」的文字。3此後與此相關的官制與民風數千年綿延不絕,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於這樣一個重要而俗成的禮制,溯其源,究其流,卻有許多需要梳理的事情。
首先,關於五服之說起始於何時的問題。《禮記·三年問》中說:三年之喪「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這話說得有些來頭,相傳堯帝死時,百姓如喪考妣,三年之間全國停止一切樂音。4後來孟子在闡述堯、舜、禹禪讓的事情時,也提到他們相繼都服了三年之喪。5但是,說服喪之事「自古有之、不知起始」也有些絕對化,因為還有記載寫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時。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6可見它總有一個發展過程。何況曾幾何時儒學並不是一個時代的金科玉律,而是諸子紛爭的一家之言。
那麼對於服喪的事情,其他諸家是如何看待的呢?這里與上述說法最為相悖的就數墨家了,《墨子·節葬下》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有人問:「厚葬久喪不是聖王之道嗎?」墨子說:不是的,堯、舜、禹都是在旅途中死去的,他們著衣不過三件,佔地不足三尺,下不至泉水,上不透臭氣,甚至任憑牛馬追逐、市人踐踏。「故以此三聖王者觀之,則厚葬久喪,果非聖王之道。」又問:既然不是聖王之道,為什麼人們「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呢?墨子稱這是「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他列舉了各地一些流行不止的喪葬奇俗,諸如 沐國人將長子肢解吃掉,認為宜於生養弟弟,祖父死後將祖母拋棄,認為不能與鬼的妻子同住;炎人國人將死去的親人剔掉皮肉,僅葬其骨;儀渠國人的親人死後聚柴而焚燒,以盡孝道。墨子說:「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7由此可見在服喪的問題上儒、墨兩家針鋒相對,而「百王之道」究竟如何又悠謬難稽,因此說它與生俱來、天經地義顯然是不恰當的。
作為儒學的一家之言,早年尚有同是「顯學」的墨學與之論爭;漢代初年,仍然有人以禹王受洪水之患、朝死暮葬的故事來說明帝王應時而變的道理;8即使到了儒家概言天下的時候,反其道而行的人還是有的,在漢成帝年間,劉向曾經上疏反對厚葬久喪,他列舉了大量先賢薄葬的例子,包括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仲尼等,說明「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的道理,又以秦始皇等人的厚葬為例,指出「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壟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9這種論點對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0的儒家信條來說,無異於斷其根脈,是大不敬的。無論如何,「通喪」之事是要打問號的,說它源於儒家的世代傳承大約更確切些;至於五服的說法究竟肇始於何年何月,倒確實是無法說得真切了。
其次,關於五服之中各種服喪的時間尤其是斬衰中的「三年」之制是根據什麼確定的。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喪制中的「三年」並非實數,正所謂「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它是將齊衰的喪期加長一倍;11當然究竟應該二十幾個月還是有爭議的。12現在我們側重探討一下這些時間概念的文化背景,對此最一般的解釋為:三年的喪期表示隆重,一年和九個月表示折中,三個月和五個月表示節省。13此說貌似平淡,但數字本身的性質比較直白,大約最合古義。當然這只是諸多說法中的一個,還有一些十分有趣的解釋,我們不妨一一道來。
其一見於《尚書·無逸》中的一段故事,那是在周成王成年即位的時候,周公告誡成王要向殷商幾位優秀的帝王學習,其中高宗即位後聽信冢家,三年之中從不輕易說話,一旦說話就能迎得人們的歡悅,所以能夠在位五十九年。14周代以降的儒生不斷地贊頌他「三年不言,言乃歡。」15但他的「三年」喪期從何而來呢?司馬遷說,高宗即位後立志復興殷國,但找不到輔佐者,所以三年不說話,靜觀國風。一天他夢見一個名字叫「說」的聖人,於是按照夢中的形象四處尋找,找到這個人後,「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16
其二見於孔子與宰我的一段對話,宰我認為守喪三年時間太長,一年足夠了;孔子背地裡大罵宰我「不仁」,並說:兒子生下來,要到三歲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所以天下通行為父母守喪三年的作法。難道宰我沒有從他父母那裡得到三年的撫愛嗎?17孔子的說法古樸單純,極具人情味,作為一項「大禮之源」,雖然缺乏崇高的意義和神秘色彩,卻十分貼近人性的本質。
其三見於周武王的一段故事,文王去世之初,武王繼位,天下未定,武王為了使文王的美德昭明天下,讓夷狄各自帶著他們的財物前來進獻;道路遙遠的地方不能按時到達,於是便治理三年之喪,把文王的屍體大殮於兩楹之間,用來等待遠方之人。18這段故事聽起來讓人產生一種不良印象,似乎拉長時間只是為了等候他人「以其賄來貢」。其實不僅這段記載令人可疑,就連武王是否老老實實地為文王服喪三年都是問題,像司馬遷記載:「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19劉安的另一段記載中也寫道:「武王伐紂,載屍而行,海內未定,故不(衍文)為三年之喪始(衍文)。」注意,這兩處衍文事關重大,「為」與「不為」意思正好相反,有沒有「始」字關繫到是誰最先服三年喪的。後來的儒生最希望這句話中沒有「不」字,以免武王承擔破壞古禮的罪責;他們又說沒有「始」字,否則又與以往的記載矛盾了。20可見這裡面確實存在疑點,不然為什麼周公不讓成王向武王學習,而讓他向殷國的高宗學習呢?
其四,也有解釋說,拉長喪期是為了使同族的繁衍不快,正所謂「為三年之喪,令類不蕃。」21此說的含義有些蹊蹺,為什麼要控制人口增長的速度?其意是在控制人口數量還是在提高人口素質呢?說不清楚。有趣的是《墨子》中的記載竟然與此說截然相反,其中寫道:「據說儒家主張厚葬久喪可以增加人口數量,是這樣嗎?」墨子答道:不是的。因為按照儒家的規定,服三年喪的人要使自己目陷顏黑,耳目不聰,立必扶,行必杖,這些人「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勝計也。」哪還有力量交媾繁衍?所以說這樣做只能使人口的數量下降,而人數的衰減又會導致國力的衰落。22你看,墨子的觀點與淮南子的記載不謀而合,但儒家的本意究竟如何卻無從考證了。
最後,我們再探討一下五服之說官制化和民俗化的前過程。結合上面的研究可以推斷,古時喪服本無定製,三年喪也只是儒家的創制。例如,墨家不但反對儒家厚葬久喪的繁禮,而且認為儒者將親人按照親疏關系劃分等級也是不對的,像《儀禮》中規定妻、長子與父母的喪期相同,伯父、叔父等的喪期卻較短,23這不是最大的悖逆之事嗎?儒者在人死之後陳屍不斂,登堂窺井,挑鼠洞,探滌器,「以為實在,則贛愚甚矣;如其亡也必求焉,偽亦大矣!」24道家的觀念更為豁達,他們認為儒家的三年之喪和墨家的三月之喪都是「不原人情之終始,而務以行相反之制。」前者喪期太長,使人無力為之,只好偽飾情感;後者喪期太短,讓人強制絕情,不近情理。有思念之心的人即使不服喪也會食不甘味,夜不安寢;無傷懷之意的人即使服喪也會戲笑其中,思心其外。25顯然,道家主張的是重情感、輕禮儀的「無喪制之喪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觀念的沖突不僅發生在諸子之間,同時也發生在儒家內部。像宰我不肯服三年喪與孔子之間的爭吵,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26當然也有表現好的,像子貢為孔子服完三年喪後,又「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27令人遺憾的是孔子本人卻有不光彩的記錄,在他為母親披麻帶孝的時候,一聽說季氏舉行宴會,就急忙跑去赴宴,結果被陽貨趕了出來。28可見禮制與人性的沖突有多麼深刻。不過為了實現入世獨尊的慾望,儒家們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其重要表現之一就是神化禮制的功能,將儒學宗教化、術數化。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將喪禮與命運相聯系的作法,像魯昭公的母親齊歸死了,昭公安葬歸來,臉上毫無悲色。叔向說:「國有大喪,卻不停止閱兵;有三年之喪,卻無一日之戚,看來魯國的地位要下降了。」後來果然應驗了叔向的推斷。還有一次,周景王在一年之中遇上兩次三年喪期,但依然大擺宴席。叔向又說:「天子恐怕要不得善終了。因為我聽說『一個人喜歡什麼,必然死在這上面。』而天子為喪事而歡宴,所以他將來自然要死在憂傷之上了。」29從叔向的論說中,你是否體驗到一種詛咒味道?這正是「禮教殺人」的先聲。到了漢代,儒家逐漸實現了一統天下的目的,三年喪制的實行也不斷地強化。直至安帝時,三年喪已成為選舉的一種資格,這種官化的直接結果自然就是民俗民風的蔚然而成了。30

注 釋

1《禮記》第三十八,三年問。
2《論語》第一,學而;第十七,陽貨,又見《禮記》第三十八,三年問:「夫三年之喪,乃天下之達喪也。」
3《漢書》卷八十七,揚雄傳,應劭註:「漢律以不為親行三年服不得選舉。」
4《尚書》堯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5《孟子》卷十八,萬章上;卷十,滕文公上:「三年之喪,齊疏之服, 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6《周易》系辭傳下。
7《墨子》卷六,節葬下。
8《淮南子》卷十一,齊俗訓:「禹遭洪水之患,陂塘之事,故朝死而暮葬。此皆聖人之所以應時耦變,見形而施宜者也。」
9《漢書》卷三十六,劉向傳。
10《論語》第七,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11《禮記》第三十八,三年問:「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12(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五,三年之喪:「今從鄭氏之說,三年之喪必二十七月,……。」
13《禮記》第三十八,三年問:「故三年以為隆,緦、小功以為殺,期、九月以為間。」
14《尚書》無逸:「其在高宗,……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
15《禮記》第四,檀弓下:「子張問曰:『《書》雲:「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歡。」有諸?』仲尼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於冢宰三年。』」第十三,坊記:「《高宗》雲:『三年其惟不言,言乃歡。』」第四十九,喪服四制:「《書》曰:『高宗諒陰,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禮。何以獨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賢王也,繼世即位,而慈良於喪。當此之時,殷衰而復興,禮廢而復起,故善之。善之,故載之《書》中而高之,故謂之『高宗』。三年之喪,君不言,《書》雲:『高宗諒陰,三年不言』,此之謂也。然而曰:『言不文』者,謂臣下也。」又見《論語》第十四,憲問:「子張曰:『《書》雲:「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
16《史記》卷三,殷本紀。
17《論語》第十七,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積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18《淮南子》卷二十一,要略:「武王繼文王之業,……天下未定,海內未輯,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賄來貢。遼遠未能至,故治三年之喪,殯文王於兩盈之間,以俟遠方。」
19《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
20《淮南子》卷十一,齊俗訓,見集解王念孫註:《道藏》本「不為三年之喪始」下注雲:「三年之喪於武王。」案:「故不為三年之喪始」,當作「故為三年之喪始」。高注當作「三年之喪始於武王」。《藏》本始字誤入正文,正文「為三年之喪」又衍不字,則正文、注文皆不可讀矣。且上文以舞、處為韻,若喪下有始字,則失其韻矣。此言武王為三年之喪,而禹則朝死暮葬,與武王不同,非謂武王不為三年之喪也。下文雲「修干戚而笑钁插,知三年而非一日」,「干戚」字承上文舜舞干戚而言,「钁插」二字承禹令民聚土而言,「一日」二字承禹朝死暮葬而言,「三年」二字則承武王為三年之喪而言。若雲「不為三年之喪」,則與下文反矣。《要略》雲:「武王誓師牧野,……」彼言武王治三年之喪,正與此同。若雲「不為三年之喪」,則又與《要略》相反矣。《道應篇》述武王之事,亦雲「為三年之喪,令類不蕃。」以上三篇皆謂武王為三年之喪,故高注雲:「三年之喪始於武王」也。《藏》本作「三年之喪於武王」者,始字誤入正文耳。劉績不知是正,又改注文為「三年之喪於武王廢」,朱本又改為「言始廢於武王也」,皆由正文誤作「不為三年之喪」,故又改正文以從之耳。
21《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
22《墨子》卷六,節葬下。
23《儀禮》第十一,喪服。
24《墨子》卷九,非儒下。
25《淮南子》卷八,本經訓;卷十一,齊俗訓。
26《論語》第十七,陽貨。
27《孟子》卷十,滕文公上。
28《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29《左傳》第二十二,昭公十一年;第二十三,昭公十五年。
30漢代以後,「三年之喪」逐漸成為一種強大的勢力,普及開來。這一過程紛繁復雜,幾經起伏。詳見胡適《三年喪服的逐漸推行》。當然,此文發表後有爭議,又見胡適《說儒》、傅孟真《東周封與殷遺民》以及楊希枚《<孟子•滕文公>篇三年喪故事的分析》。在這里,僅引《文苑英華》卷三零六中劉灣的一首詩「虹縣嚴孝子墓」,由此透視漢以後三年喪制的力量。詩雲:「堂孝教因心,天然得所資。禮聞三年喪,爾獨終身期。下由骨肉思,上報父母慈。禮聞哭有卒,爾獨哀無時。前有松柏林,荊蓁結朦朧。墓門白日閑,泣血黃泉中。草服被枯骨,垢容戴飛蓬。舉聲哭蒼天,萬木皆悲風。」

4. 五服是什麼

謂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
「五服」制度是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它規定,血緣關系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本來的五服指的是五種孝服, 後來,五服也指代五輩人,比如在山東膠東半島一帶,有「五服之內為親」的說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話,往上推五代,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緣關系在這五代之內的都是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五服之後則沒有了親緣關系,也可以通婚。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 血緣關系中五服的計算方法:由於古代一夫多妻,因此,同父又同母的是一服,即所謂「同胞」、「一奶同胞」;同父不同母的是二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賈環。同祖父的是三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賈璉,同曾祖父的是四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與寧國府的賈珍;同高祖父的是五服。 現代實行一夫一妻制,除非父親離婚、喪偶後再婚再生育,一二服之間的區別通常消失,因此計算起來會令人困惑,錯以為五服就是五代,實際上五服只四代。從祖父開始向上,不再分別妻妾的子女。 另外,對於長輩及晚輩的稱呼實際上也是有相應的說法的。 由自己開始,上一輩為父親,父之父為祖,祖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由自己往下,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kun)孫,晜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耳孫。

5. 五服有哪些含義

‍‍

五服指的是五種喪服,在中國古代社會,以喪服來表示親屬之間血緣關系的遠近以及尊卑關系。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親屬關系遠近及尊卑,來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具體原則是:服制越近,即血緣關系越親,卑犯尊的處罰越重,尊犯卑的處罰越輕。如果服制越遠,則表明血緣關系越疏遠,這種情況下,卑犯尊的處罰越輕,尊犯卑處罰越重。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父子相互之間的犯罪,如父親打罵兒子,兒子沒有控告的權利,即父親免罪,如果兒子打罵父親,則要處死,所以五服制罪的本質是維護家族的等級制。在《晉律》中第一次將五服制罪即「服制」作為定罪量刑的原則。從此確立了後世的法定親屬等級制度。五服具體指的是斬衰(同,音崔,指喪服)、齊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細)、緦麻。斬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縫邊,像斧斬一樣,故名斬衰。穿這種喪服服喪三年,用於臣、子、妻、妾為君、父、夫服喪。齊衰則是縫邊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則是用熟麻布作成,只是做工不同。緦麻是細的熟麻布做成。服喪時間依次減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唐朝法律繼承了晉律的以服制制罪的傳統,並加以發展,明確具體地列入律條。

五服制罪體現了禮教要求的「親親尊尊」原則,越親近的就越應該愛敬,如果侵害則要嚴懲。同時,財物上越親的越應照顧,所以兒子偷著拿父母的錢財並不算偷,最多被訓斥。在依照五服制罪時,和現代人人平等的法律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古代社會中,一種行為有罪無罪,或者罪刑輕重,常常取決於當事人之間是否有五服內的親屬關系,以及關系遠近。同樣是斗毆,打了一般人,罪較輕,打了自己的長輩尊親,如大功以上親屬,罪行尤為嚴重要入十惡之一的「不睦」罪,要受死刑。古代社會的法律等級制在五服制罪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

6. 古代服喪制度會不會造成子女無法娶妻生子

舊時制度,服喪守孝時間,依據血緣親疏而長短不一。最長的是丁憂(父母之喪),為三年。舊時,服喪期間不能喝酒吃肉,不能歌舞作樂,不能娶妻納妾,不能行房事,不能訪友做客。對親友送來的紅白請柬,可不置理。做官的丁憂要辭官,回家為父母服喪守孝。
在民國以前,流行早婚,常有十二、三歲小男孩拜堂成親的。主張女比男略長,甚至有年長十餘歲的,稱為長(掌)家婆。小男娶大女的現象較普遍,流傳「十八姑娘三歲郎,晚晚洗腳抱上床,不是爹媽雙全在,你是兒來我是娘」的民謠。女子早婚也常見,尤為童養媳為甚,有10來歲即成婚的。
所以你說的這個時間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不會影響生育

7. 什麼是五服,五服是指幾代人

「五服」是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它規定血緣關系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五服指五代人。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親屬為袒免親,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從項中向前交於額上,又後繞於髻。

宋人車垓說此儀久廢,當時人的袒免親喪服是白闌縞巾;明、清時,素服,以尺布纏頭。同六世祖的親屬便是無服親了。故《禮記·大傳》雲:「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

拓展資料:

五服明顯是父權制下的產物,一切規制皆以男子為中心,表現出三大特點:

  1. 父母有別:父親方面的父黨為宗親,母親方面的母黨為外親。在父權社會中,只重宗親而不重外親。宗親方面,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直系旁系,無不有服;外親方面,卻只對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表兄弟有服,且等級要低得多。

  2. 親疏有別:五服偏重父系,其輕重也主要用以體現父系宗親之間的親疏遠近。血緣愈近的服制愈重,反之則愈輕。如同父兄弟重於同祖的從父兄弟,從父兄弟重於同曾祖的從祖兄弟,從祖兄弟重於同高祖的族兄弟。出了五服,便只有同姓之親,已無需為之服喪。

  3. 男女有別:五服所體現出的男女不平等十分明顯。如父母俱為生身之親,為父是斬衰三年,為母是齊衰三年,若父尚在世,則只能為母服齊衰杖期。又如夫妻之間,妻為夫服最重之喪斬衰三年,夫為妻則只服齊衰杖期。

8. 服喪期限有什麼講究服六年有什麼特殊含義

我們這的講究是過年不能貼春聯
不能做年糕
但只服三年

閱讀全文

與服喪期限最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