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什麼叫權證炒權證和炒股票有什麼區別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發行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
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權證(實際上所有期權)與遠期或期貨的分別在於前者持有人所獲得的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權利,後者持有人需有責任執行雙方簽訂的買賣合約,即必須以一個指定的價格,在指定的未來時間,交易指定的相關資產。
從上面的定義就容易看出,根據權利的行使方向,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和認售權證,認購權證屬於期權當中的"看漲期權",認售權證屬於"看跌期權"。現舉一個認購權證的案例(見表1)。
投資者購買了1萬份該權證表明,他支付360元,就可以在6月16日至9月16日間的任何一個交易日按0.78元的價格買入1萬份上證50ETF(資訊 行情 論壇),由於該權證是按現金結算的,所以行權時並不會要求投資者掏錢出來購買ETF,而是根據行權時ETF的價格和行權價格進行差價結算。一般來說,當上證50ETF低於0.78元時,投資者不會提出行使權利;只有當上證50ETF高於0.78元,投資者才會提出行使權利。行權時,投資者的盈利情況見表2。
表1 標的資產 上證50ETF(510050.SH)
標的資產現價 0.75
行使價 0.78元
行使比例 1,即1份權證可以認購1份上證50ETF
權利金 0.036元
行使期間 2005年6月16日~2005年9月16日
結算方式 現金結算
結算規則概要 行權時,若S低於或等於行使價,每份權證發行人向行權者支付0元,
若S高於行使價,每份權證發行人向行權者支付(S-行使價)×行使比例元,
S為行權時上證50ETF的市價
表2
行權時,50ETF價格 投資者獲得收益(元) 凈收益(元)
0.7 0 -360
0.78 0 -360
0.816 360 0
0.85 700 340
1 2200 1840
1.2 4200 2840
權證怎麼玩?
投資者可以在發行人發行權證時進行購買,購買後可以在行權時間之前行權,即用行權價格到發行人處換取股票,然後拋出股票獲利,如果不想等太長時間,也可以在權證上市後,在權證市場拋出,獲取差價。沒有參與權證發行的投資者也可以到權證市場買入自己看好的權證,等待行權,或低買高賣獲取差價。上證所提供的權證業務實行的是T+0制度,當日買入可當日拋出。
收益VS風險
由於絕對價格很低,權證絕對價格的變化會小於對應股票(正股)的價格變化;但相對於其自身低廉的價格來說,其升跌百分比可以是正股的幾倍到十幾倍,其良好的杠桿效應可能成為弱勢中的避風港。
需要注意的是,權證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證券,其所對應的股票的價格決定其價值,因此,在投資者買賣權證時,也應該把分析的重點放在對應的股票上。只有正股價格偏低時,才應該考慮買入對應的權證。而如果正股價格偏高,買入權證將面臨一定損失。另外,在股市大跌時,如果正股的價格跌到了行權價格之下,那這張權證也會變為廢紙一張。
權證價值結構及影響因素
權證是指一種以約定的價格和時間(或在權證協議里列明的一系列期間內分別以相應價格)購買或者出售標的資產(theunderlying)的期權。理論上,凡有明確估價且在法律上為可融通物,都可作為標的資產,如股票(單一股票或是一籃子股票或類股)、股價指數、黃金、外匯或其它實物商品等,但如果沒有特殊指明,我們通常所指的標的資產就是股票,即所謂正股。認股權證作為一種衍生金融產品,因交易功能的擴大而使其具有獨特的投資價值。
法律上,認股權證本質上為一權利契約,即投資人於支付權利金購得權證後,有權於某一特定期間或期日,按約定的價權證的價值結構及影響因素格(行使價),認購或沽出一定數量的標的資產(如股票、股指、黃金、外匯或商品等)。認股權證的內在價值就是這種權利的價值化。
由於認股權證總是附帶一定條件,所以其執行價值總是在一定條件下持有人獲取價差利潤的具體化。對於認股權證而言,其執行價值就是指在特定時間內正股價高於執行價的那部分價差,如某股票正股價為120元,執行價為100元,那麼認股權證的執行價值,即內在價值就是20元;而認沽權證則相反,其執行價值體現為特定時間內正股價低於執行價的那部分價差。權證的內在價值,即權證立即履約的價值,就是權證的執行價值,如果價差為零或為負值時,權證就沒有執行價值,其內在價值為零。權證的價值生成機理與期權完全相同。用公式表示為:
S-K 當S>K
認股權證的執行價值=0 當S≤K
K-S 當K>S
認沽權證的執行價值=0 當K≤S
公式中,S表示正股市價,K表示執行價格。
認股權證的內在價值=正股價-執行價,認股權證的內在價值與正股價成正比,與執行價成反比;認沽權證則相反。
價差為20元,權證的執行價值就為20元。然而,從實際交易情況看,權證的實際價值並不是20元,一般要大於20元,這部分差價就是權證的時間價值。權證的時間價值是投資者給予執行價值波動預期的溢價,離到期日越遠,權證執行價值波動的機率就越大,投資者獲利空間就越大,時間價值,即時間溢價就越高。隨著權證到期日的臨近,其時間價值將趨於零。
權證的實際價值=執行價值+時間價值
以上分析的僅是權證的基本價值關系,實際交易中,權證價格還要受到:正股價、正股價波幅、權證期限及其執行價格、市場利率和現金股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正股市價
權證是以正股為基礎而產生的衍生產品,正股市價是確定權證發行價格及其交易價格走勢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權證發行時正股價越高,認購(沽)權證的發行價格也就越高(低)。類似地,權證發行後隨著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股權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上升(下跌);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走勢則剛好相反,隨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下跌(上升)。但上述分析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成立,因為權證(發行或交易)價格的上漲,意味著權證投資成本向正股的投資成本趨近,其回報率會變小,權證逐漸失去其高杠桿特性。
2、權證有效期
權證的有效期(發行時已確定)越長,認股(沽)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發行價格通常也就越高。而隨到期日的趨近,該機率漸小,權證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則相應下降。
3、權證行使價格
權證所約定的行使價格越高,意味著該行使價格可能與認購(沽)權證發行或交易時的正股市價之間的價差空間越小(大),則該權證持有人未來行使權證認購(售出)正股所獲利潤空間越小(大)。故行使價格權越高的認購(沽)權證,其發行或交易價格往往越低(高)。
4、正股波幅
正股波動性越大,無論對於認購證還是認沽證,都意味著權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因而權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都會越高。
5、市場利率
市場利率的高低,決定著正股投資成本的大小。利率水平越高,投資正股的成本越大,因而認股證變得較具吸引力,而認沽證的吸引力則相應變小,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會越高(低)。
6、預期股息
一般而言,由於權證無法享有現金股利,因而預期股息越高,對認股證越不利(對認沽證則相反),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越低(高)。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某些權證的(行使)價格調整條款或是交易所有關規則,遇正股派息時往往會對權證行使價格作相應調整,因而預期股息的高低對權證價格及其走勢的影響不大。
此外,權證的價格往往還要受到權證的市場供求、發行人業績等因素影響。
西西~
❷ 人飲水源怎樣確權
摘要 第一章 總 則
❸ 權證基本概念全解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購買股票的權證稱為認購權證,出售股票的權證叫作認售權證(或認沽權證)。權證分為歐式權證、美式權證和百慕大式權證三種。所謂歐式權證:就是只有到了到期日才能行權的權證。所謂美式權證:就是在到期日之前隨時都可以行權的權證。所謂百慕大式權證:就是持有人可在設定的幾個日子或約定的到期日有權買賣標的證券。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權證(實際上所有期權)與遠期或期貨的分別在於前者持有人所獲得的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權利,後者持有人需有責任執行雙方簽訂的買賣合約,即必須以一個指定的價格,在指定的未來時間,交易指定的相關資產。
從上面的定義就容易看出,根據權利的行使方向,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認購權證屬於期權當中的"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屬於"看跌期權"。
權證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在價值,即標的股票與行權價格的差價;二是時間價值,代表持有者對未來股價波動帶來的期望與機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權證的存續期越長,權證的價格越高;美式權證由於在存續期可以隨時行權,比歐式權證的相對價格要高。
認購權證價值=(正股股價-行權價)X行權比例
認沽權證價值=(行權價-正股股價)X行權比例
一、 權證的定義和種類
《暫行辦法》有關權證的定義揭示了權證二個主要特點:1、權證表徵了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存在的合同關系,權證持有人據此享有的權利與股東所享有的股東權在權利內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即除非合同有明確約定,權證持有人對標的證券發行人和權證發行人的內部管理和經營決策沒有參與權;2、權證賦予權證持有人的是一種選擇的權利而不是義務。與權證發行人有義務在持有人行權時依據約定交付標的證券或現金不同,權證持有人完全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自主選擇行權還是不行權,而無需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暫行辦法》涵蓋了不同種類的權證產品:
A、以發行人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司權證和備兌權證。公司權證是由標的證券發行人發行的權證,如標的股票發行人(上市公司)發行的權證。備兌權證是由標的證券如股票發行人以外的第三人(上市公司股東或者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考慮到市場發展的實際,除為解決股權分置而發行的權證外,《暫行辦法》對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為備兌權證發行人的資格條件沒有規定。
B、以持有人的權利性質為標准,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證券)和認沽權證(向發行人出售標的證券)。
C、以行權方式為標准,約定持有人有權在規定期間行權的為美式權證,約定持有人僅能在特定到期日行權的屬於歐式權證。
D、以結算方式為標准,可以分為實券給付結算型權證和現金結算型權證。實券給付結算以標的證券所有權發生轉移為特徵,發行人必須向持有人實際交付或購入標的證券,而現金結算方式則是在不轉移標的證券所有權的情況下僅就結算差價進行現金支付。
從上述說明可以看出,《暫行辦法》充分考慮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權證方案,也為交易所下一步發展權證市場預留了空間。寶鋼集團在本次股權分置改革中發行的權證屬於歐式實券給付型備兌認購權證。
二、 發行上市審核
根據《暫行辦法》第6至8條的規定,權證的發行審核將由交易所完成,並報中國證監會備案。而權證的上市審核完全由交易所負責。
需要說明的是,公司權證發行與股票或債券發行密切關聯,涉及融資行為,因此,公司權證的發行在向交易所提出申請前,首先應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有關核准。
三、 標的證券的條件
《暫行辦法》以列舉的方式規定股票和其他證券品種可以作為標的證券。鑒於權證市場剛剛起步,《暫行辦法》只針對選擇單只股票作為標的證券的條件作出了明確規定,對於以基金、一籃子股票等為標的證券的具體條件,交易所將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及時予以明確和完善。
權證產品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決定了標的股票如果不具備相當的流通規模,標的股票與權證價格聯動所帶來的價格波動和操縱風險將十分巨大。選擇規模大、流動性強的股票作為標的股票是權證交易活躍而又穩定的重要基礎。鑒此,《暫行辦法》對標的股票的資格提出了嚴格要求。需要明確的是:第一,流通股指流通A股。第二,換手率的計算是以市價總值為計算依據,單日換手率=(當日標的股票的二級市場成交金額/市價總值)*100%。
四、 權證的上市條件
《暫行辦法》第十條對權證的上市條件做出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
1、權證的必備條款:權證類別(「認購」或「認沽」)、行權價格、行權方式(「歐式」或「美式」)、存續期間、行權日期、結算方式(實券給付還是現金結算)、行權比例。
2、權證存續時間的計算起點是上市日,具體計算可以日、月、年為單位。
3、權證發行人必須提供符合規定的履約擔保。
4、權證發行人的履約擔保。
《暫行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在本所發行上市的權證,發行人應提供履約擔保。擔保方式有兩種,發行人可自行選擇。
第一,發行人通過在結算公司開設的專用賬戶提供足夠數量的標的證券或現金,作為履約擔保。交易所將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發行人需要提供的履約擔保數量,並要求發行人在權證發行前完成履約擔保。同時,交易所有權根據市場情況通過調整擔保系數要求發行人追加履約擔保品,擔保系數是一個介於0和1之間的數字。目前寶鋼權證的擔保系數為100%。
以標的證券或者現金提供擔保的,發行人應有義務保證標的證券或者現金不存在質押、司法凍結或其他權利瑕疵。
第二,提供經本所認可的機構如商業銀行等作為履約的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人。
五、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主要包含兩個方面:1、權證發行人根據有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所發布的各種公告。除《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的權證發行說明書、上市公告書、終止上市提示性公告和終止上市公告外,交易所還將以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指引等形式根據市場需要,結合股權分置改革的要求,督促發行人及時發布諸如行權價格調整、對市場傳聞澄清等信息,以提高市場透明度,充分維護投資者利益。2、交易所在每日開盤前公布的每隻權證可流通數量、持有權證數量達到或超過可流通數量5%的持有人名單。
六、 權證的交易
權證交易與股票非常相似,在交易時間、交易機制(競價方式)等方面都與股票相同。不同之處在於:
1、申報價格最小單位:與股票價格變動最小單位0.01元不同,權證的價格最小變動單位是0.001元人民幣。這是因為權證的價格可能很低,比如在價外證時,權證的價格可能只有幾分錢,這時如果其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0.01元就顯得過大,因為即使以最小的價格單位變動,從變動幅度上看,都可能形成價格的大幅波動。
2、權證價格的漲跌幅限制:目前股票漲跌幅採取的10%的比例限制,而權證漲跌幅是以漲跌幅的價格而不是百分比來限制的。這是因為權證的價格主要是由其標的股票的價格決定的,而權證的價格往往只佔標的股票價格的一個較小的比例,標的股票價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權證價格的大比例的變化,從而使事先規定的任何漲跌幅的比例限制不太適合。例如,T日權證的收盤價是1元,標的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 T+1日,標的股票漲停至11元。其它因素不便,權證價格應該上漲1元,漲幅100%。按《辦法》中的公式計算,權證的漲停價格為 1+(11-10)×125%=2.25元,即標的股票漲停時,權證尚未漲停。
七、 禁止權證發行人和標的
證券發行人買賣權證
《暫行辦法》中規定權證發行人不得買賣自己發行的權證,標的證券發行人不得買賣標的證券對應的權證。由於權證是高杠桿性的產品,標的股票的微小變動都會導致權證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如果允許權證發行人和標的股票發行人買賣權證,那麼,權證發行人和標的股票發行人通過某種方式影響標的股票價格,就有可能導致權證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獲得非法收益,給一般投資者造成損失。
八、 權證的終止交易
《暫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權證存續期滿前5個交易日,權證終止交易,但可以行權」。這里的前5個交易日包括到期日,即以到期日為T日,權證從T-4日開始終止交易。
九、 權證的行權
《暫行辦法》在行權方面做的一個主要規定是「當日買進的權證,當日可以行權。當日行權取得的標的證券,當日不得賣出」。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維持權證價格和標的股票之間的互動關系,使得權證價格主要由標的股票決定的特點得到更有效的體現。當然,更理想的情況是允許當日行權取得的標的證券,當日可以賣出。但在綜合考慮了風險控制等因素後,本所作出了現在的規定。
十、 權證行權的結算
在行權結算方式方面,《暫行辦法》對現金結算方式和證券給付方式都作出了規定。在現金結算方式中,標的證券結算價格對於權證發行人和持有人都非常重要,為此《暫行辦法》規定「標的證券結算價格,為行權日前十個交易日標的證券每日收盤價的平均數」。這樣較大程度地避免了結算價格被操縱的可能性。此外,從保護投資者角度出發,《暫行辦法》允許現金結算的自動支付方式和證券給付的代理行權方式,並作出了相應規定。
十一、 權證交易、行權的費用
權證是我國證券市場的又一創新產品。為鼓勵這一產品的發展,本所在費用方面考慮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其交易、行權費用的制定基本參考了在本所上市交易的基金標准,例如權證交易傭金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行權時向登記公司按過戶股票的面值繳納0.05%的股票過戶費。
十二、 權證的創設機制
權證價格主要取決於標的股票市場價格及其波動性,其價格不應該完全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在市場需求上升時,應該存在某種機制,允許權證供應量適時得以增加,以平抑價格暴漲。境外成熟的權證市場無一例外地使用了這種「持續發售」機制。為此,《暫行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合格機構可以創設權證,以增加二級市場權證供給量,防止權證價格暴漲以致脫離合理價格區域。
所有的權證到了該權證的行權日都可以按照它的規定行權,問題是值不值得行權(對自己有沒有利)。
認沽權證行權時,憑每份權證按行權價賣給非流通股大股東相應數量(一般都是1:1,具體看該權證的說明)的正股;
認購權證行權時,憑每份權證按行權價向非流通股大股東買入相應數量(一般都是1:1,具體看該權證的說明)的正股.
影響權證的因素
實際交易中,權證價格還要受到:正股價、正股價波幅、權證期限及其執行價格、市場利率和現金股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正股市價
權證是以正股為基礎而產生的衍生產品,正股市價是確定權證發行價格及其交易價格走勢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權證發行時正股價越高,認購(沽)權證的發行價格也就越高(低)。類似地,權證發行後隨著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股權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上升(下跌);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走勢則剛好相反,隨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下跌(上升)。但上述分析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成立,因為權證(發行或交易)價格的上漲,意味著權證投資成本向正股的投資成本趨近,其回報率會變小,權證逐漸失去其高杠桿特性。
2、權證有效期
權證的有效期(發行時已確定)越長,認股(沽)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發行價格通常也就越高。而隨到期日的趨近,該機率漸小,權證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則相應下降。
3、權證行使價格
權證所約定的行使價格越高,意味著該行使價格可能與認購(沽)權證發行或交易時的正股市價之間的價差空間越小(大),則該權證持有人未來行使權證認購(售出)正股所獲利潤空間越小(大)。故行使價格權越高的認購(沽)權證,其發行或交易價格往往越低(高)。
4、正股波幅
正股波動性越大,無論對於認購證還是認沽證,都意味著權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因而權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都會越高。
5、市場利率
市場利率的高低,決定著正股投資成本的大小。利率水平越高,投資正股的成本越大,因而認股證變得較具吸引力,而認沽證的吸引力則相應變小,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會越高(低)。
6、預期股息
一般而言,由於權證無法享有現金股利,因而預期股息越高,對認股證越不利(對認沽證則相反),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越低(高)。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某些權證的(行使)價格調整條款或是交易所有關規則,遇正股派息時往往會對權證行使價格作相應調整,因而預期股息的高低對權證價格及其走勢的影響不大。
❹ 權證股的影響權證的因素
實際交易中,權證價格還要受到:正股價、正股價波幅、權證期限及其執行價格、市場利率和現金股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正股市價
權證是以正股為基礎而產生的衍生產品,正股市價是確定權證發行價格及其交易價格走勢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權證發行時正股價越高,認購(沽)權證的發行價格也就越高(低)。類似地,權證發行後隨著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股權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上升(下跌);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走勢則剛好相反,隨正股價格的上升(下跌)認沽證的交易價格相應下跌(上升)。但上述分析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成立,因為權證(發行或交易)價格的上漲,意味著權證投資成本向正股的投資成本趨近,其回報率會變小,權證逐漸失去其高杠桿特性。
2、權證有效期
權證的有效期(發行時已確定)越長,認股(沽)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發行價格通常也就越高。而隨到期日的趨近,該機率漸小,權證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則相應下降。
3、權證行使價格
權證所約定的行使價格越高,意味著該行使價格可能與認購(沽)權證發行或交易時的正股市價之間的價差空間越小(大),則該權證持有人未來行使權證認購(售出)正股所獲利潤空間越小(大)。故行使價格權越高的認購(沽)權證,其發行或交易價格往往越低(高)。
4、正股波幅
正股波動性越大,無論對於認購證還是認沽證,都意味著權證變為價內的機率就越大,因而權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都會越高。
5、市場利率
市場利率的高低,決定著正股投資成本的大小。利率水平越高,投資正股的成本越大,因而認股證變得較具吸引力,而認沽證的吸引力則相應變小,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會越高(低)。
6、預期股息
一般而言,由於權證無法享有現金股利,因而預期股息越高,對認股證越不利(對認沽證則相反),故認股(沽)證的發行或交易價格就越低(高)。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某些權證的(行使)價格調整條款或是交易所有關規則,遇正股派息時往往會對權證行使價格作相應調整,因而預期股息的高低對權證價格及其走勢的影響不大。
此外,權證的價格往往還要受到權證的市場供求、發行人業績等因素影響。
期指與權證功能的區別
首先,二者的定位和功能不盡相同。權證為股權分置改革提供了新穎的對價方式,上市伊始即被確定為中小投資者可以廣泛參與的零售產品。在香港市場,權證已經成為現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小投資者所喜愛和熟識。而股指期貨的產品設計初衷,是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規避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回顧期貨市場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出,期貨市場的起源,就是由於可以為套期保值者迴避價格波動風險,才得以迅速發展。
由於產品定位不同,因此參與方式和門檻也就不同。權證的絕對價格較低,特別是深度價外的認沽證,交易權證所需的資金很少,加之供應量有限,容易形成價格與價值悖離。股指期貨參與門檻較高,不僅合約價值較高,對股指期貨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專業要求也更高。可以說,並非所有投資者都適合直接參與股指期貨。中小投資者或可通過契約中含股指期貨交易的基金、理財產品等間接參與。從長遠來看,股指期貨市場的參與者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如香港的恆指期貨,市場投資主體就是機構投資者。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統計數據顯示,恆指期貨的參與者中,機構投資者的成交量占恆指期貨總成交量的比例約為70%。
其次,二者的流通量也不同。目前,我國的權證品種是由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者上市公司發行,權證初始發行數量固定。即使部分權證在創設制度下,權證流通在外的合約份數會增加,但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權證合約數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出現供求失衡,權證價格容易出現大幅上漲,以致偏離理論價值。股指期貨則不同,投資者只要繳納保證金就可以買入或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從理論上而言,只要存在交易對手,股指期貨的「供應量」是無限的。因此,靠囤積居奇股指期貨合約來影響其價格,在股指期貨市場是根本行不通的。
最後,二者盈利模式不同。股指期貨可以賣空獲利,而權證則不可以。認沽權證雖然具有對沖正股下跌風險的功能,但是權證本身並不能賣空。當認沽證的價格遠遠高於其理論價值時,普通投資者不能通過賣空認沽證來盈利。股指期貨則不同,投資者只需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就可以賣空股指期貨合約。如果投資者看淡遠期的滬深300指數,可以通過賣空股指期貨合約來盈利。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權證與股指期貨的定位和功能不同,因此參與主體也不盡相同。股指期貨由於供應量無限、具有套利機制,因此盈利模式有別於權證。同時,股指期貨合約價值較高,滬深300指數市場代表性好,這些都增強了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抗操縱性。權證市場曾經出現的供應量失衡的狀況,恰恰說明我國應積極穩妥的發展衍生產品市場,加大普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產品創新力度,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和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需求。
❺ 誰知道權證是怎麼回事謝謝!!
你開戶的時候你有沒有簽定權證風險揭示書, 買賣權證前必須簽定,如果沒簽,可以到開戶的證券公司簽定。
權證到期的日期可以到這里查,http://warrant.eastmoney.com/
權證的杠杠比例=標的股票價÷(權證價格÷行使比例)。
溢價是指正股價格在權證到期前需要變動多少才達致打和點。除非投資者打算持有該權證至到期日。溢價率是衡量權證價格是否合理的數據之一,溢價越高,代表權證越貴,所以總體上溢價低比高好。
「溢價率」的具體計算公式為:
溢價(認購)=[(行使價+每股正股摺合的認購權證價格)/正股價格-1]*100%;溢價(認沽)=[1-(行使價-每股正股摺合的認沽權證價格)/正股價格]*100%;
對於認購證而言,溢價就是股票在目前價位還要再上漲百分之幾,買入認購權證行權才能保本,從技術上講,代表投資者為了獲得投資杠桿而要比直接買入正股多付多少錢(百分比),才能擁有一股正股。對於認沽權證而言,溢價就是股票在目前價位還要再下跌百分之幾,買入認沽權證行權才能保本。總之,溢價是買入一個放大投資金額的投機機會的代價。溢價通常也被視為權證的風險。溢價率的數值應該多大並沒有固定的答案,不同的標的會有很大差異,並會隨著權證剩餘的年期長短而改變。如果權證屬新上市,因剩餘年期較長的關系,所以風險會較小,溢價也普遍較高,但會逐步回落;如果權證所剩餘年期已過半,溢價應該會降低;當該權證即將到期,權證的溢價應該跌得很快,甚至跌至負溢價;在到期之日,溢價應該是0
第一,簡單地說,溢價率就是交易品種當前市場價格比其內在價值高出了多少。例如權證某一品種當前溢價率是30%,則表明其當前實際價值偏離(高出)內在價值30%,如果溢價率是負值, 則表明當前市場價低於內在價值了。
第二,以上說法,只是從理論上講,實際操作中,溢價率只是參考,一般來說負溢價率出現機會較少,或出現時間短,幅度小。非理性的高溢價率出現機會多,幅度大,停留時間長。
股票和權證的區別:
如果有股票帳戶,那麼能直接用它買權證嗎?
在認股權證與股票期權之間並不存在本質性的區別。
例如股本權證有稀釋效應,公司為激勵管理層而發放的股票期權也可以有稀釋效應。股票認股權證本質上就是一種股票期權。不過,從全球現有的認股權證和股票期權在交易所交易中所採取的具體形式看,它們之間大致在如下五個方面存在區別:
(1)有效期。
認股權證的有效期(即發行日至到期日之間的期間長度)通常比股票期權的有效期長:認股權證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上,而股票期權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內。股票期權的有效期偏短,並不是因為不能設計成長有效期,而是交易者自然選擇的結果。就像期貨合約一樣,期貨合約的交易量一般聚集在近月合約上,遠月合約的交易量一般很少,不如不掛。
(2)標准化。
認股權證通常是非標准化的,在發行量、執行價、發行日和有效期等方面,發行人通常可以自行設定,而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權絕大多數是高度標准化的合約。當然,當前隨著IT技術的發展,櫃台市場與交易所場內市場出現融合的趨勢,櫃台市場上的非標准化的股票期權也開始進入交易所場內市場。
(3)賣空。
認股權證的交易通常不允許賣空,即使允許賣空,賣空也必須建立在先借入權證實物的基礎上。如果沒有新發行和到期,則流通中的權證的數量是固定的。而股票期權在交易中,投資者可以自由地賣空,並且可以自由選擇開平倉,股票期權的凈持倉數量隨著投資者的開平倉行為不斷變化。
(4)第三方結算。
在認股權證的結算是在發行人和持有人之間進行,而股票期權的結算,是由獨立於買賣雙方的專業結算機構進行結算。因此,交易股票期權的信用風險要低於交易認股權證的信用風險。
(5)做市商。
認股權證的做市義務通常有發行人自動承擔,即使是沒有得到交易所的正式指定,發行人也通常需要主動為其所發行的認股權證的交易提供流動性。而股票期權的做市商必須是經由交易所正式授權。
上面已經看到,全球股票期權的交易量遠遠大於衍生權證的交易量。現在通過這種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顯然,在可交易性、信用風險等方面,股票期權要優於認股權證。大致上可以這么來說,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權就好比是現在的工業化大生產下的高度標准化、正規化的產品,而認股權證則像是手工作坊階段量身定製的產品。雖然,對個別人來講,量身定製的產品要好於標准化的產品,但是從適用面上就顯得窄。但是另外一方面,高度標准化的產品也不能完全取代量身定製的產品。
目前在全球,同一種股票既認股權證又有股票期權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例如,在香港,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的股票既有相應的股票期權在交易,同時也有數量多達61種之多的衍生權證在交易。正因為在認股權證與股票期權之間並不存在本質性的區別,所以Galai and Schneller(1978)證明,給定相同的條件,標的股票相同的認股權證的價格與股票期權的價格應該相等。不過,Veld and Verboven(1995)研究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ASE)交易的有效期長達1年以上股票買權(即看漲期權)與條件相似的股票衍生權證之間的價格關系。出於可比性的考慮,他們對價格水平的衡量是採用隱含波動率指標。結果他們發現在整個有效期間,衍生權證的價格顯著高於相應的股票期權的價格。為了解釋這一現象,他們對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衍生權證的交易者中散戶居多,市場進入的門檻比股票期權的低,並且交易費用也比股票期權的交易費用低。總之,Veld and Verboven(1995)的研究表明,導致認股權證和股票期權之間價格差異的原因是市場的微觀結構因素,而並不是因為它們之間存有本質性的差別。
❻ 水資源使用權的合同期限最長是多久
《合同法》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❼ 國外部分國家水權制度的發展
4.1.1 美國
美國的水權制度以法律為主,呈現東西部地區差異。美國的水權屬於財產權,與土地所有權相連。美國水權分為河岸權、優先專用權、混合水權和公共水權四種。水權的分配主要是優先專用權的申請。對於水權的轉讓,河岸權等作為私有財產可以轉讓,節水者可以轉讓水定額可取補償。水價則是由調水工程受益者一次性支付資源水價。美國建立了比較發達的水權交易市場、水權交易機構—水銀行和水權中間服務。美國還對許多大型水利工程給予政策制度和資金的支持。
4.1.2 日本
日本現代的水權體系始於1896年頒布的《河川法》。《河川法》規定,河流中的水資源屬於公共財產,任何人想取水必須徵得相關政府部門許可。但法律同時也規定,已經存在的用水單位對水的取用得到法律的默許,這種水權制度稱為「慣例水權」。隨著水利工程的發展,慣例水權也逐步向一般水權(即「許可水權」)轉變。此時,原來的用水單位需要放棄以往的權利而去獲得新的許可水權。大部分的慣例水權都通過這種方式得以改造。
對於新的水權需求,國土交通省會根據該河流的水流態勢,在滿足老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新的水權。如果水資源量不足,政府則會要求新的用水單位建設新水庫或參與到一個水利發展規劃之中。
總之,日本的水權制度隱含著一個原則,即:尊重已經形成的權屬格局,後來者主要通過另闢來源滿足自身需要。
4.1.3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州政府,水權類型分為三類:一是批發水權,即授予灌溉和供水職能的管理機構電力公司的水權;二是許可證,即授予個人及管理工程直接取水用水的權利,有效期15年;三是用水權,即與土地相關的農戶灌溉、生活和畜牧用水權利。水的分配,早期是用水戶申請,州政府批准。現在是通過政府實行水權拍賣,水權交易取得。以上三種水權可以臨時或永久轉讓,也可在區內外轉讓,也可部分轉讓。水價完全由市場決定,主要是拍賣及招標方式。
4.1.4 瑞士
瑞士水資源產權制度經過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的發展和演變,水權逐漸從各州(或地方)轉向聯邦,地下水和一些噴泉也從私有化轉向公有。
4.1.5 英國
英國的水資源經過了從地方分散管理到流域管理的歷史演變。目前實行的是中央水資源按流域統一管理和水務私有化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4.1.6 法國
法國採用「議會式」的流域委員會及其執行機構——流域水管局來統一管理流域水資源。城市水務管理是將資產所有權轉讓給私營企業經營,實行有計劃的委託管理,即租讓和特許,水權及水利資產歸城鎮所有。
4.1.7 西班牙
西班牙《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國家所有,國家的水管理原則是實行按流域管理。根據法律,全國跨大區的河流共成立了9個「流域水文地理委員會」,統一管理所在流域的水事務。
4.1.8 伊朗
伊朗採用跨行政區域統一管理的模式實現總體的水資源供需平衡,設立統一的稅務局統籌管理水價制定、水資源分配和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