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佛講法的年限

佛講法的年限

發布時間:2022-07-22 23:18:19

❶ 釋迦摩尼佛講49年法都講的是什麼法

佛菩薩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這么多經,真的一句話沒說,一個字也沒說。為什麼?全是自性的反應,是我們眾生的感,當時這些眾生起心動念那是感,佛是自然而應。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佛現無量身,說無量無邊法,都是清凈不動,跟惠能大師所說的五句話圓滿相應,自性清凈,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應,前面四句是能應,感是眾生,眾生有感,是能應,能生萬法是所應。能生萬法就是能現身,能說法,是自性里頭本具的智慧德能,佛經里所講的是德相,就是德能跟相好,自性裡面有這個東西,所以他能應。眾生也有,但是迷了之後也是這個東西起作用,能感,在諸佛菩薩大徹大悟之後就能應。能感的是眾生,他很辛苦,他有勞碌,可是能應的諸佛如來他不勞苦,他跟我們完全不一樣,這是感應道交的原理。所以我們看到經上描繪的極樂世界依正庄嚴,這才能體會到阿彌陀佛多麼慈悲。阿彌陀佛的愛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任何條件,所謂「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無條件的。

❷ 佛法能住世多少年

凈空法師---正法、像法、末法、滅法,時間上講一萬二千年,實質上講沒有講時間。它怎麼講?

正法、像法、末法、滅法,時間上講一萬二千年,實質上講沒有講時間。它怎麼講?這都是大乘經上說的,有人說法,釋迦牟尼佛在世他說法;有人聽法,出家在家弟子聽法的人很多;有人真修,無論在家出家,真修行的;有人證果,證阿羅漢果,證菩薩果,有出家人、有在家人,在家人也證果,這就叫正法。說、聽、修、證統統都有,這就正法,現在有現在是正法,哪裡有哪裡是正法。這個說法好,這是從質上說的。如果有說法的、有聽法的、有修行的,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像法沒有證果的。末法,末法沒有修行的,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真乾的,沒有依教修行的,這叫末法。換句話說,沒有講經的,沒有聽經的,這叫滅法,法就滅了。這個說法很好。

我們今天在末法時期,社會動亂不安的時期,我們聽到佛法,還有講的、還有聽的,真干,老實念佛真正往生,往生就是證果。換句話說,這個道場有往生的,正法;有念佛,沒有往生的,像法;念佛的都沒有,沒有講經的,沒有聽經的,念佛也沒有,這就是末法。所以,怎麼報佛恩?佛弟子怎樣是繼承如來家業?我復興一個道場,算不算是如來家業?不算。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生連個茅蓬都沒有蓋,他沒有家業。他的家業是什麼?他的事業,事業就是家業。事業是什麼?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就是佛的事業,他一生所乾的。把這個繼承下來,這就真正叫繼承如來家業。這個繼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身教,一種是言教,以身教為本,以言教為輔助。身行言教,世尊為我們表演的,為我們做的典範。

摘自凈土大經科注(二次講)-第598集

❸ 佛為什麼的法運會是12000年呢

這大概和佛家元會的計時方法有關,另外,有未來佛啊。過去不朽,現在如來,未來無生,佛是用自己的方法來詮釋道的永恆。 元會
[編輯本段]元會,古神話記時單位(量劫)
無極化生天地萬物,其時間與空間原是無窮無盡,空間的總集稱為「宇」;而時間的總集則稱為「宙」。
為便於紀元,乃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巡,稱為「元」,以「元」作為計算時間的最大單位。其下又分有「會」、「運」、「世」、「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
其關系如下:
(見上表)
1日 = 12時(辰)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運 = 12世
1會 = 30運 = 10800年
1元 = 12會 = 129600年
眾所周知,六十秒為一分鍾;六十分鍾為一小時。然而中國人原來所稱的「時」乃是指「時辰」,而不是「小時」。
古人依八卦的觀念,將一時辰刻劃為八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刻」,約有十五分鍾。所以一時辰合計為一百二十分鍾。日後為與時辰有所區別,乃將西洋合六十分鍾的 「Hour」稱為「小時」,因此一時辰即二小時。
一日:地球自轉顯示著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晝、夜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單位——日。一日之中分 為十二時辰,依地支定名而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時辰。亦即合二十四小時。
一月:以月球一次盈虧,約三十日為一月。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歷月的開始,當月球繞到距日180度時,受光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可見一輪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平均約29.5日稱為朔望月,此為陰歷月的長度。
一年:以十二月為一年。然而月份因以月球周期為准,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准。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加上閏月的設計。稱為「陰陽合歷」。農民依照這種歷法進行農事,所以稱為「農歷」;因為緣自夏朝,所以又稱為「夏歷」。
積三十年為一世;積十二世為一運;積三十運為一會。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會。 一元結束後,接著下一元的開始,宇宙中又開創新天地。謂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計算,則「一會」計有一萬零八百年,如下式:
1會 = 30運
= 30(運)x12(世)x30(年)
= 10800年(見時運對照表)
「一元」即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下式:
1元 = 12會
= 12(會)x30(運)x12(世)x30(年)
= 129600年(見時運對照表)
天地履一元會,其循環轉變如下圖(暫缺):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兩儀:子至巳,為六陽;午至亥,為六陰。
天地萬物生於子會,極於巳會;衰於午會,而終於亥會。這是陰陽兩儀互為消長的關系。
當陽升時,自無入有,而化生萬物;在陰升時,則自有返無,萬物返還無極,如此循環不已。
四相:天地循環分「四古」:
太古、上古、中古、下古。
亥、子、丑三會為太古,是天地之「分」。
寅、卯、辰三會為上古,是天地之「化」。
巳、午、未三會為中古,是天地之「關」。
申、酉、戌三會為下古,是天地之「合」。
自太極生陰陽兩儀,天地為兩儀之大者。天地間的萬物無一不是兩儀所生,無一不是負陰抱陽,四象變通,八卦成形。
如一日之中,自子時到午時謂之上午,為陽;從午時到子時謂之下午,為陰。其中又分晨、午、夕、夜,為一日之四象。
又如一年中,自冬至後的春生、夏長為陽;夏至後的秋收、冬藏為陰。而春、夏、秋、冬即為一年之四象。
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當一元會數盡,天地結束,大混沌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子會再開天,丑會再闢地,寅會再生人,又開創新紀元。如此周期性之循環,乃是宇宙間自然規律的功能。
而今正是午未交替,為天地之關,如四季之末三秋,如一日之夕陽黃昏……

元會
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尊卑列敘,典而有章。]
衣裳鮮潔,黼黻玄黃。
[清酤盈爵,中坐騰光。]
珍膳雜遝,充溢圓方。
[笙磬既設,箏瑟俱張。
悲歌厲響,咀嚼清商。]
俯視文軒,仰瞻華梁。
願保茲善,千載為常。
歡笑盡娛,樂哉未央,
皇室榮貴,壽考無疆。
作者:曹植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斗爭中漸占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游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繼位,即魏明帝。曹睿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❹ 誰能告訴我,正法時期到底是5000年還是1000年 小乘和大乘的說法為何不一樣該信哪一個呢 謝謝

依照印度佛教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稱為正法時期。正法,巴利叫作Saddhamma,梵文叫saddharma,也就是真正的、純正的佛法。這個時期大概是五百年。
然後是像法時期,像法,巴利叫作Saddhamma- pañiråpaka。也就是相似的、相像的佛法。在這個時期,佛教中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似是而非的佛法,這個時期大概也是五百年。
第三個時期是末法時期,末法,這里的末是枝末的,或者末流的、末流的佛法,這個時期大概也是五百年。這是依照三期教法來劃分印度佛教的大致發展過程。
如果是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分呢?正法時期相當於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時期,像法時期相當於大乘佛教的時期,而末法時期就相當於大乘密教的時期。印順法師在《原始佛典之集成》一書里也講到了,他說所有的佛法都可分為佛法、大乘佛法和密乘佛法這三種。其中的正法就相當於佛法,像法就相當於大乘佛法,而末法就相當於大乘密乘佛法。

南傳說正法5000年,指的並不是印度本土佛教,是指佛教在整個世界的發展。

在上座部佛教並不認為現在是末法時期。因為上座部佛教很明確地提到:正法住世五千年。這里所講到的正法住世五千年,和我們剛才講到的正法,稍微有點兒不同。剛才所指的是印度歷史上的正法時期。在那個時候,僧團是和合的,在經典,在教法上也幾乎是一樣的,相差不會太大,正法是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的。但是南傳佛教講到的正法,是從教法、修行和證果這個角度來說的。
從教法方面看,南傳佛教相信三藏聖典和佛陀的言教還在;對於修行來說,現在上座部佛教還有很系統完整的禪修方法,也就是南傳的止觀禪修,戒定慧的傳承還在;對於證果,這個時期還可以證得聖道、聖果,上座部佛教所說的正法是從這三個角度來談的。這種說法,和北傳佛教講到的正、像、末三期的佛法很相像。北傳佛教在漢地的一些典籍也講到,正法時期是有教、有行、有證;像法時期是有教、有行、無證;末法時期是有教、無行、無證。例如唐代的良賁在《仁王護國經疏》的卷下里說「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為正法;有教有行,而無果證,名為像法;唯有其教,無行無證,名為末法。」隋朝三論宗的祖師嘉祥吉藏在《法華義疏》卷五里說:「佛雖去世,法儀未改,謂正法時;佛去世久,道化訛替,謂像法時;轉復微末,謂末法時。」北宋釋道誠撰的《釋氏要覽》卷中也說:「若正法時,有教有行有證故。若像法時,像,似也,有教有行,似正法時,則證果者鮮矣。若末法時,空有教,無修行者。」
所以上座部佛教講到的正法跟北傳佛教講到的正法很相像。上座部佛教是從三藏聖典仍然住世跟有修行還有證果的角度來說的。目前,流傳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一帶的上座部佛教,三藏聖典仍然很完整。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例如阿首咖(阿育王),阿首咖(阿育王)是佛教中很有名的護法大王,但是在上座部的三藏里竟然根本找不到他的名字,這就可以證明了上座部佛教所傳承的三藏是在阿首咖(阿育王)時代,或者更早時期就定型的。連阿首咖(阿育王)的名字都沒有被加進去,所以我們可以說巴利三藏是到目前為止最古老、最原始的佛教經典。
同時,現在我們還可以修定證得禪那,可以修觀提升觀智,甚至可以在今生今世證得聖道、聖果,證入涅盤。一旦一個人已經證得了聖果,他就不再是凡夫而是聖者了。所以上座部佛教的傳承說到,佛陀的正法住世五千年。
在這五千年當中,第一個千年可以證得四無礙解的阿拉漢,就是阿羅漢。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人在斷除一切煩惱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證得四無礙解智。當然並不是說,所有在那個時期證果的人都可以證得四無礙解智。而是說那個時期有這樣的可能。
到了第二個千年,就可以證得六通的阿拉漢。如果在那個時期證得阿拉漢果的話,可以同時擁有六通,不需要專門去修習。
第三個千年可以證得三明阿拉漢。我們現在是佛滅多少年?兩千多少?現在是2552年,那麼現在是屬於第幾個千年?第三個千年。所以在我們現在這個時期,如果大家有系統地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話,還有機會斷除煩惱,證得阿拉漢果,甚至還可以證得三明的阿拉漢。是哪三明呢?宿住隨念明、有情死生明跟漏盡明,也就是一般所說到的宿命通、天眼通和漏盡通。
到了第四千年,還可以證得純觀的阿拉漢,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如果是精進修行的話,還可以斷除煩惱,但是不可能證得神通。
到了第五千年,想要斷除一切煩惱都很難,只能證得比較低的三個果位,就是初果:入流,二果:一來,三果:不來。
在我們佛陀教法當中,可以證得聖果的時期一共有五千年,正法住世五千年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的。
到了五千年之後,正法就逐漸地隱沒。到了五千年之後,最先滅的是《論藏》,之後是《經藏》,然後是《律藏》。《律藏》又滅去之後,只剩下兩部《戒經》,這兩部《戒經》滅了之後,那個時候的出家人只是披著袈裟,現出家相,但是他們既不持戒,也不修行,更談不上證果了。到了最後,佛陀的正法就完全地隱滅了,就是在五千年之後的時期。
我們為什麼要在這里講這些?為什麼要強調現在不是末法時期呢?是因為要讓大家生起對正法、對禪修的信心。曾經聽到有人說過,現在已經是末法時期了,你們不用修戒定慧了,修戒定慧是不可能成就。如果一個人懷疑現在是不是還能夠修戒定慧,是不是還能夠證得聖道聖果,這是修行五蓋中的什麼蓋?疑蓋。也是十四種不善心的什麼心所?疑心所。如果我們相信現在已經不可能再修行止觀,再依照戒定慧而斷除煩惱的話,或者說相信現在已經是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的時期,如果執取這種觀點的話,在上座部佛教認為這個是可以造成法障的邪見。就象有個庸醫,誤判你已經身罹絕症,他就會使一個人喪失了對生命的信心、對未來的希望。同樣的,這樣的邪見不知道斷送了多少人培養解脫資糧修行,或者說在今生證得聖道聖果的機會。

❺ 釋迦牟尼佛一生到底說了多少部經

釋迦牟尼佛講經,分為五個時期:一、華嚴,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華. 五時:第一華嚴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得道以後,用妙觀察智、觀機施教,對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龍八部,就在雪山一乘寂滅場中,現出千丈盧舍那佛圓滿報身,說圓頓修多羅的大教的《華嚴經》。一共說了七處九會,教導菩薩因地發心修行,一定要以十度萬行的因華,來庄嚴最上一乘的佛果,這是《華嚴經》的中心思想。佛得道後,最初說《華嚴經》,譬如太陽初升,先照高山。《華嚴經》佛共說了三七二十一天。
第二阿含時。阿含經是佛對小乘聖人說的。華嚴大法不契合於小乘根機的人,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雖然在座聞法,教大機小,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佛不得已隱大施小,到鹿野苑去。為五比丘說四阿含經的小乘教法,主要有苦、集、滅、道四諦、十二因緣等小乘教法。譬如太陽照到幽谷。四阿含經就是《中阿含》、《雜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一共說了十二年時間。
第三方等時。眾機普被曰方,四教並談曰等。佛看到羅漢、辟支佛,對於四諦,十二因緣教法,都能領悟。也能夠依教修行,斷了見、思煩惱之惑,得證偏真涅槃之樂。他們以得小為足,不肯再去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不肯從空出假,涉俗利生。沉滯到化城之中,不肯再求進步。所以再說方等《解深密經》、《維摩經》大乘教法。維摩詰居士,善說不二法門,對小乘人呵斥了一頓。使羅漢、辟支佛自恥小乘,仰慕大乘,發菩提心,引小乘人,入大乘道。繁興六度萬行,趨向佛果菩提。就象太陽普照大地一樣,方等教法,共說了八年時間。
第四般若時。般若就是智慧的道理,《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分為八部般若。闡述實相真空妙理。因為小乘人雖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可是還有許多疑情和偏見的妄執、不能夠頓時泯滅,所以佛再廣談般若妙慧,予以淘汰。《金剛般若經》是《般若經》的節本,使二乘人斷疑生信,絕相超宗。《般若心經》教二乘人以觀音菩薩為榜樣,修學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能夠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能夠度一切苦厄。《智度論》說:般若象大火炬一樣,四邊都不可相觸,觸之則燒,攖之則爛。它能將二乘聖人所有疑情妄執,偏見執著,統統消除干凈。回小向大,發四弘誓願,修六波羅密,直趨無上菩提,就象正中的太陽普照一切。《般若經》共說了二十二年。
第五法華、涅槃時。佛最後說《法華經》與《涅槃經》。經過華嚴、阿含、方等、般若四個時期的說法,發生了很大的功效,許多羅漢、辟支佛以及諸大菩薩,他們根機都在不斷的提高和成熟。佛此時可以在靈山會上暢談本懷,稱性說法,使二乘人會權乘歸於實教,了知妄心即是真心。說出過去長劫以來的早已成佛的遠本,顯示幽微不可思議的甚深妙道,令上中下三根眾生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佛給他們授記作佛,同時佛又說明他過去所說三乘教法,都是隨機說法的方便法門。《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說完《法華經》看到還有少數眾生末曾得度,所以接著再用一天的時間,說了《涅槃經》闡明遺余的教法,使應度眾生,皆能得度。機薪既盡,應火潛輝。佛說完《涅槃經》後,就入大涅槃,證得不生不滅常寂光凈土。《法華》、《涅槃》共說了七年時間、對佛一生說法的內容和時間,概括為四句偈:最初《華嚴》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
**********************************************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49年,講經三百餘會。
佛陀不僅在人間講經說法,也會受天主的邀請到天上去講經,比如《地藏經》
也會應龍王菩薩的邀請去龍宮講經比如《十善業道經》。
所以我們凡夫是無法計算出佛陀講過多少經的。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也只是一個虛數,實際是無量無邊法門,因為眾生根性不同、機緣不同、欲求不同,所以法門不同,無非是讓我們就路還家、應病與葯而已。
***********************************************
釋迦牟尼傳法沒有經書,經書是釋迦牟尼涅盤以後後人根據釋迦牟尼說的話理解寫的,

❻ 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代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為「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的略稱。又稱「正像末三時」或「三時」。亦即將佛法住世之時期劃分為正法、像法及末法三個時期。如果將歷代佛法的施行,分為教(教義)、行(實踐)、證(開悟)三方面來衡量,則正法時期即指教、行、證具現的時期。像法時期是雖無得證者,但仍存教、行的時期。至於末法時期則是僅存教法而缺乏行、證的佛教衰微期。經過此三時期之後,即進入教、行、證均無的法滅時代。
關於正法、像法的時限,諸經論有四說,即(1)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2)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3)正法、像法皆五百年;(4)正法、像法皆一千年。但對末法的年限為一萬年此點則無異議。又,一般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

❼ 釋迦牟尼佛多少歲悟道成佛的,說法有多少年

據佛經記載,佛陀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另一說為30成道,弘法49年。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佛教的開啟者。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一說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之人,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的了知,剎那之間,世間萬物,時時相應,遍照無余,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無有一毫謬誤,故世尊所說法皆契合真理,一方面解說宇宙法理,另一方面又是測查聞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機感。

民間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稱呼佛祖、如來佛祖、小佛如來或釋迦佛等。在佛教中記載著農歷的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教祖釋迦牟佛誕辰日。

(7)佛講法的年限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名字叫做悉達多,是古印度釋迦族人。當時印度這個領土上有二十多個小的國家,釋迦族就是其中的一族。傳說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是他母親站著將他生下來的,他出生的第七天母親摩耶夫人就去世了。當時就有人預言釋迦牟尼最後一定會成佛。

釋迦牟尼在年少時期過了一段非常荒唐的生活,還娶了一位妃子,生下了一個兒子。有一次,釋迦牟尼出城時,在路上看到老人、死人和病人,之後回到王宮的他一直被生與死的問題所困擾,最後終於選擇出家去尋求結果。

釋迦牟尼出家問道,到了摩揭陀國,被當地的國王挽留,並允諾給他一支軍隊,後來又多次挽留。但是釋迦牟尼一直堅持禪修和苦行,到了伽椰城的釋迦牟尼已經成為了佛陀。

後來釋迦牟尼在深山修行,在一棵菩提樹下參悟佛道,經過許多天的苦修,終於釋迦牟尼從陽光透過菩提樹葉透下來的光,成功悟道,成就了金身。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究竟悟出了什麼。用今天話來說就是釋迦牟尼感悟到了微觀世界。他說一粒沙里與三千世界,一粒塵里亦有三千世界,所以世界上無論任何渺小的事物,都是自成三千世界的,而且他們是獨立且獨特的。

就像德國的一個哲學家說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所以事物是獨立且不同的。釋迦牟尼在兩千年前就發現了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而且認為他們是獨立的,那麼就是每個微塵里的世界可以是平行的,而且是不會相互影響的。

那麼人類的靈魂也是一個獨立的微觀世界,即使有一天肉體不在,那麼他也會形成一個獨立的三千小世界。那麼人就實現了永生。悟到了永生法門的釋迦牟尼終於頓悟,開始成立 了佛教,四處傳道。

兩千年前釋迦牟尼說到的一粒沙里三千世界,在今天用科學的眼光看來就是微觀世界的粒子,這些粒子是獨立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平行世界的存在。那麼對於靈魂的是否存在,在現代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兩千年前,釋迦牟尼用心感悟,發現了一粒沙三千世界的微觀物質,到了多年後我們才能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出來。今天我們的意識也可以感受時間的流失,更可以感受微觀世界的美妙。

❽ 佛講法的各個時期有哪些

中國佛教在唐代時形成八大宗派,每一個宗派都有其判教,即劃分佛祖說法的不同時期,現在就已天台宗的判教來說明佛講法的不同時期:
第一時為華嚴時。是佛祖初成道時不起於定,分身到七個地方為圓頓根器的人講《華嚴經》,歷時21天。
第二時為阿含時。佛祖得道後為小乘根器的人講《阿含經》,主要是講四聖諦的道理,引導小乘根器的人取無余涅盤,解脫生死。
第三時為方等時。佛祖說《方等經》,比如《維摩詰經》就是《方等經》內容之一,佛祖開始講大乘教義。
第四時為般若時。佛祖說《大般若經》,解說大乘般若空性,《金剛經》就是600卷《大般若經》中的1卷。
第五時為法華涅盤時。佛祖講《法華經》與《大般涅盤經》,說究竟涅盤的境界,這是佛祖最後時說法。
天台宗的判教以佛祖所說經的時間順序來判教的,以不同的經名來判教,一目瞭然。其中以《華嚴經》與《法華經》為究竟教義,所以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他的經典依據,認為他的教義是最圓滿的。

閱讀全文

與佛講法的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