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徵用有年限限制嗎
徵用土地有年限。耕地的土地徵用年限為三十年,屆滿後再延長三十年;草地和林地的土地徵用年限分別為三十年至五十年和三十年至七十年,屆滿後依法相應延長。
【法律依據】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規定的耕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後依照前款規定相應延長。
第二十七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② 新政策征地多少年有補償
征地補償年限的規定一般是依照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③ 徵用土地期限多久
法律分析:徵收土地的使用期限與徵收行為無關,而與土地的性質有關,不同性質土地的使用年限是不一樣的。如用於建造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而用於建造經營性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一般為40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④ 國家徵用土地有期限嗎
沒有年限規定: 一,土地被政府徵收後,性質從集體所有,變成內了國家所有; 容二,農用耕地按規定是不能被政政府徵收的,所以不存在三年不耕種,集體就有權收回的情況; 三,土地被徵收後,對方怎麼使用是對方的職權范圍,第三人不能幹涉; 四,政府部門會有相應的規劃,如果對此有疑問的,可以咨詢當地征管部門。 一,集體土地徵收的程序,包括以下七項: 一、建設項目用地單位向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用地申請; 二、市、縣國土部門擬訂征地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後逐級上報; 三、征地審核與批復; 四、被征地所在人民政府發布徵收土地方案的公告; 5、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國土部門制訂補償、安置方案並公告; 陸、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國土部門補償安置方案的實施; 漆、建設項目用地單位獲發建設用地批准證書。 二, 集體土地的徵收應當遵循下列三項原則: 一、必須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 二、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三、必須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及被征地農民的生活
⑤ 農村征地社保補償年限
法律分析:十二年。農村征地社保補償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⑥ 企業徵用土地的年限
法律分析:企業徵用土地的年限是20年。在過去企業征地的年限都是50年,但是根據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正常周期只有8-12年,所以國家為了土地的利用率更高,對於企業征地的年限進行了裁剪,由過去的50年縮短為20年。
法律依據:《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所稱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協議方式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⑦ 農村征地年限如何規定
法律分析: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
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
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⑧ 征地公告期限為多長時間
征地公告期限至少為三十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將徵收事宜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予以公告。
一、征地公告期限為多長時間
1、征地公告期限至少為三十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將徵收事宜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予以公告。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二、征地公告的內容有哪些
征地公告的內容有以下:
1、征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
2、被徵用土地的所有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3、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途徑、社保情況;
4、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和地點。
⑨ 徵收土地的使用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徵收土地的使用期限一般與徵收的行為無關,而與土地的性質有關。而不同性質的土地的使用年限是有不一樣的。如果是用來建造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就是70年,用來建造經營性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就是40年了。如果土地的使用期限滿了之後,還可以自動續期。自然,這個土地期限未滿的,也可以進行轉讓。
法律依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1、居住用地70年;
2、工業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年限為50年;
4、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5、倉儲用地50年;
6、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