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強拆房屋要經過什法定程序
房屋強拆的程序為:1、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前15日通知被拆遷人;2、被拆遷人期限內未搬遷即可實施強制搬遷;3、組織街道辦事處、被拆遷單位負責人到現場作為強制拆遷證明人;4、由公證部門對被拆遷房屋及其房屋內物品進行證據保全;5、物品清點登記後交給被執行人接收。
【法律分析】
(1)在政府作出責成決定後,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提前15日通知被拆遷人,並認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盡量動員被拆遷人自行搬遷。(2)被拆遷人在公告指定的期限內仍未自動搬遷的,人員才能正式實施強制搬遷。(3)強制拆遷時,應當組織街道辦事處(居委會)、被拆遷單位負責人到現場作為強制拆遷證明人,並由公證部門對被拆遷房屋及其房屋內物品進行證據保全。實施強制拆遷時,被執行人應當到場,如果其拒不到場,也不影響執行機關的執行。(4)強制拆遷房屋證據保全時,公證機關應通知被拆遷人到場。如其拒不到場,公證員應在筆錄中記明。公證員應當組織對所有物品逐一核對、清點、登記,分類造冊。並記錄上述活動的時間、地點,交兩名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在場人員核對後,由公證員和在場人員在記錄上簽名。被拆遷人拒絕簽名的,公證員應在記錄中記明。(5)物品清點登記後,應運至指定處所,交給被執行人接收。不能立即交於被拆遷人的,拆遷人應將物品存放在合適的倉庫中,同時,拆遷人應製作通知書,通知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領取物品。逾期不領的,拆遷人應辦理提存。(6)強制執行騰出的房屋,由裁決機關接收。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⑵ 違建限期拆除通知書下發多少天強拆
法律分析:對於違建拒不整改的,城管執法可以根據上級要求下限期拆除通知書。強拆令下達後就可以進行強拆。在強拆令撤銷前,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被強拆人申請行政復議,強拆令被撤銷的,就不再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四十四條 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⑶ 如果房子會被拆遷,一般是提前多久通知
房屋拆遷一般需要提前二至三個月告知戶主。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拆遷前會出徵收公告,告知您:拆遷范圍、實施單位、主管部門、規劃用途等。一般一個月之前會出公告,但在出公告之前可能會有相關人員進場相關進行測算,老百姓一般都會提前知道。
拓展資料:房屋拆遷糾紛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國有土地上房屋的拆遷,應當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的法定程序執行。在該法中也規定了政府及職能部門的職責,如果存在違法且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則權益被侵害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對於補償標准問題,法律規定是不低於周邊房屋市場價格。
另一類是: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拆遷,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及各地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辦法執行,此類拆遷也應依法進行。補償標准也應當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精神執行。由於房屋拆遷案件涉及眾多部門,眾多單位,徵收過程中又有很多的部門作出各種行政行為,案件一般也會非常復雜。
⑷ 強拆行政訴訟時效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如果房屋徵收部門非法強拆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時效期限為6個月,從當事人知道強拆行為之日起開始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⑸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拆除建築物的訟訴時效是多少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所以,行政強拆的訴訟時效是三個月,如遇到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
二、行政強拆和司法強拆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強制拆遷的執行主體是政府,動用的是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政府在行使行政職權,拆遷的法律責任由政府承擔。司法強制拆遷的執行主體是法院,動用的是司法力量,拆遷的法律責任由法院承擔。
2、效率不同。行政強制拆遷不受訴訟的影響,即不論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是否在可以提起訴訟的法定期限之內,不論他們提起訴訟是否已經結束,是否能夠勝訴,均不停止行政強制拆遷的執行。因此,行政強制拆遷具有系政府內部直接審批執行、不受訴訟的約束等效率較高的特點。而房地局申請司法強制拆遷是以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能否提起訴訟,訴訟是否終結,以及房地局是否勝訴為前提的。
3、社會公信度不同。行政強制拆遷由作出裁決的房地局直接向政府申請執行,政府其他部門很難進行有效監督。被執行人若認為裁決或者執行裁決的強遷不當,因無阻止行政強制拆遷的法律救濟渠道,以致行政強制拆遷過程中被執行人與政府的對立和沖突時有發生。行政裁決進入申請強制執行的司法程序,系行政裁決主動接受司法監督的程序,相對於行政強制拆遷而言,其強制執行的社會公信度亦就更高。
三、行政強拆的程序
1、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應當提交下列資料:(1)行政強制拆申請書;(2)裁決調解記錄和裁決書;(3)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的理由; (4)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書;(5)被拆遷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權屬證明或者補償資金證明;(6)被拆遷人拒絕接收補償金的,應當提交補償資金的提存證明;(7)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2、依據強制拆遷決定實施行政強制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提前15日通知被拆遷人,並認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動員被拆遷人自行搬遷。
3、強制拆遷時,應當組織街道辦事處(居委會)、被拆遷人單位代表到現場作為強制拆遷證明人,並由公證部門對被拆遷房屋及其房屋內物品進行證據保全。
拆遷人、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在實施拆遷過程中採用恐嚇、脅迫以及停水、停電、停止供氣、供熱等手段,強迫被拆遷人搬遷或者擅自組織強制拆遷的,由所在市、縣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並依法予以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強拆在實踐中經常出現暴力或非法強拆的現象,導致政府與民眾矛盾十分激化,對和諧社會的建設非常不利。所以,國家應完善行政強拆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繩之以法
⑹ 限期拆除決定書下達多久強拆
【法律分析】:強拆令下達後就可以進行強拆。在強拆令撤銷前,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被強拆人申請行政復議,強拆令被撤銷,就不再有法律效力。強制拆除違法建設的程序是:1、拆遷管理部門應依法律規定向法院提出書面的執行申請,同時,交付執行根據,即行政裁決書及有關材料;2、法院收到強制執行申請等材料後,要從申請程序、事實和法律等幾個方面進行審查,對執行申請合法、材料齊備的,立案並及時執行;3、對立案執行,法院要向被拆遷人或被拆遷房屋承租人發出通知書,指定履行期限,如仍不履行則將強制拆遷;4、法院應將執行結果書面通知申請執行的拆遷管理部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四十四條 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