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20杭州峰會涉及到哪些議題和看點
一、g20杭州峰會議題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全球貨幣體系:
2106年10月,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將正式納入人民幣。中國可能會希望借峰會召開的機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推動SDR更廣泛地使用;呼籲改革IMF,並且以更好的方式監測國際資本流動。過去幾年,中國開始更多地參與全球金融監管體系中,並表達對重塑未來政策的強烈興趣,同時,中國已經開始公布以SDR計價的外匯儲備。
2、綠色金融:
利用金融工具推動環境友好型投資,是今年中國在G20峰會上的一個主要倡議。隨著環境保護和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重組成為中國國內政策的重要議題,綠色金融日益被視為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
中國可能會呼提倡通過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克服可能阻礙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比如外溢效應、期限錯配、缺乏適當的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等。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發展迅速,今年以來,中國已發行的綠色債券達到1200億元,佔全球同期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45%。
3、基礎設施投資:
隨著從貨幣寬松轉向財政擴張以及結構性改革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可能會倡導財政政策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尤其是,中國期望「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新的多邊組織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貿易協定:
另一個潛在的議題是2008年啟動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後,任何關於中國與英國或者中國與歐盟之間在貿易協定上的蛛絲馬跡都非常重要。
二、g20杭州峰會有以下六點看點:
1、中央總書記對「杭州時間」的安排:
G20杭州峰會,是2016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作為東道國領導人,中央總書記在峰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將有數十場之多。
9月4日至5日的領導人峰會上,中央總書記將主持歡迎儀式、開幕式、五個階段會議、閉幕式等十餘場活動,同各方一道圍繞「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和各項重點議題展開討論。會後,中央總書記將出席記者會,向中外記者介紹峰會成果和會議情況。
領導人峰會前,G20工商峰會(B20峰會)將於3日至4日舉行。中央總書記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全面深入闡述對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的看法和主張。
除上述兩個峰會外,金磚國家領導人按慣例將在峰會期間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央總書記將出席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央總書記還將同與會外方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杭州峰會是中國「十三五」時期主辦的首個大型國際峰會。中方將充分利用這一主場外交平台,向世界闡釋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
2、杭州峰會的新意:
人口佔全球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佔全球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85%,貿易額佔全球80%——G20是公認的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台。在世界經濟復甦仍然乏力、不確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各方都期待這次G20峰會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峰會主題下,各方將圍繞「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重點議題展開討論。
這些重點議題既著眼當前又旨在長遠,既圍繞增長動力又圍繞治理體制,重點突出發展問題,可謂切中肯綮。
今年以來,G20會議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多個「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首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發表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並准備在峰會前完成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G20峰會已經舉行十次。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是G20自身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相信杭州峰會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能夠扮演關鍵角色。
3、與會政要將開展的外交活動:
20位G20成員領導人、8位嘉賓國領導人、7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杭州峰會的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密集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活動。
峰會期間舉行的雙多邊會晤,一方面可以就峰會議題本身進行探討,推動達成更多共識;另一方面,還可以藉此機會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其他熱點和敏感問題充分交換意見,管控分歧和爭議。
在眾多會晤中,大國之間的互動尤為引人關注。中美兩國已經宣布,中央總書記和奧巴馬總統將在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在此節點舉行的會晤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此外,杭州峰會外交舞台將見證多個「第一次」。這將是巴西總統特梅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等就任現職後首次來華。相信這些「第一次」會為雙邊關系發展創造新機遇,中國將進入繁忙的「多邊外交季」。
4、邀請這么多發展中國家的原因:
東盟主席國寮國、非盟主席國查德、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以及哈薩克、埃及……這些發展中國家領導人都受邀與會。杭州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
「G20最終要解決的是發展問題。制定世界經濟未來發展方案,需要聽取和吸收更多國家的訴求。」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應當拓展發展中國家的話語空間。
在中方推動下,「包容和聯動式發展」成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之一。峰會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峰會還將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
「對『發展』和『可持續』的高度重視,不僅是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作出的獨特安排,也包含了更加強化G20這一交流合作機制的深刻考慮。
據悉,峰會籌辦過程中,中方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G20外圍對話。聯合國大會、非盟總部、77國集團,和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和小島國……中國的對話活動覆蓋了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特別是其中130多個發展中國家。「這體現了中國開放、包容的辦會宗旨,讓G20峰會更具代表性。」陳鳳英說。
5、工商「大咖」將關注的話題:
根據杭州峰會的日程安排,迄今規模最大的B20峰會將與G20領導人峰會「背靠背」舉行。800多名全球工商界代表將參加9月3日至4日舉行的這次B20峰會,其中既有跨國公司巨頭,也有中小企業翹楚。
G20工商界活動(B20)的使命是代表工商界為G20建言獻策。呼應G20峰會主題,今年B20設置了「金融促增長」「貿易投資」「基礎設施」「中小企業發展」「就業」「反腐敗」六大議題,成立了由全球533位工商企業、商協會、國際機構和智庫代表組成的5個議題工作組,並組織舉辦了反腐敗論壇。
經過精心准備,今年《B20政策建議報告》已經出爐,將於B20峰會上正式向領導人峰會提交。實施G20智慧創新倡議、支持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倡議……報告提出了4方面20項政策建議。
「企業家是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排頭兵,全球經濟治理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中國工商界在今年B20中可謂「史上最深度參與」——峰會代表近半數來自中國,馬雲、寧高寧、李彥宏等企業家分別擔任5個議題工作組主席。本次B20峰會為中國企業家深入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供了重要平台。
6、反腐敗「天網」越織越牢:
推動G20制定追逃追贓高級別原則、設立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反腐敗2017-2018年行動計劃……在中國的推動下,反腐敗議題將成為今年G20峰會的重點之一。
「只有風清氣正的經濟環境,才能催生健康的世界經濟。」腐敗是全球現象,為經濟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環境是各國普遍需求。
近幾年來,反腐敗都是G20的重要議題。作為今年G20主席國,中國高度重視推動G20反腐敗合作。在工商峰會即將向領導人峰會提交的《B20政策建議報告》中,寫入了加大國際反腐合作、提升商業環境透明度等內容。
杭州峰會的預期成果之一,是構建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反腐敗格局。所謂「三位一體」,即原則上各成員應共同遵守對腐敗分子的法律認定,機制上要建立互相配合的追逃追贓協商小組,行動上則要在法律結合點上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客觀條件,以達成一致行動。
『貳』 資產證券化的難點在哪裡
貼一篇之前寫的《為什麼說證券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方向》,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一點思考。
具體到金融領域,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飯的。在過去幾百年歷史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頻率很高,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幾乎每8-10年就會來一次所謂的經濟危機,只是危機或大或小而已。而且每次構成經濟衰退的原因都不一而足,也無法預測。而每次經濟危機都會帶來金融機構的崩盤,逆勢而上幾乎不可見,也就說明了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你的風控技術再牛,其實都無法對抗這種系統性風險。
很多人說,不是還有金融機構活下來了么?這就是風控技術的勝利啊。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對金融機構做個簡單的區分。金融機構就本質而言,我習慣分為兩種,一種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另外一種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兩者區別是什麼呢?
銀行業金融機構其實本質是存貸的中間主體,它是唯一可以向公眾吸收儲蓄的金融機構。利用吸收的儲蓄,可以進行貸款投放,銀行承擔了所有儲蓄存款客戶的風險,然後賺取貸款投放的中間利差。理論上,一旦收不回來的錢,超過了利差收入形成的利潤以及資本金,它就破產了。但是這種商業模式的優點在於,可以合法利用資金池,不斷地借新還舊。只要保證足夠的流動性,信用品牌不出現問題,就能繼續吸收儲蓄。哪怕壞賬再高,超越了資本金,都還能不斷地玩下去。
世紀之初,中國的商業銀行曾出現過類似技術性破產的局面。當時,由於有國家信譽背書,儲蓄一直在繼續,這個游戲就能玩下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增長,也能不斷地消化風險。事實上,這種金融機構的本質是用制度來對抗各種風險,包括任何人都無法對抗的系統性風險。支撐銀行模式走下去的核心就是制度性安排。
另外一類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都是無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也就無法通過吸儲來進行資金池運作。它們的盈利模式很簡單,一種是代理,一種是自營。代理業務本身不承擔風險,賺取的是無風險的服務費。由於這類金融機構的本質是幫助風險定價的證券化模式,機構可以自己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頭寸,即自營業務。事實上,如果業務操作得當,這部分的盈利會遠超代理業務的收入。像次貸危機之前,大量投行都樂於持有大規模的次級債,從而形成賬面大額盈利。但是由於持有了頭寸,必然意味著也要承擔風險,而一旦風險來臨,這些頭寸就會成為你的噩夢。
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兩種業務模式來看,事實上,過去市場的風控一般也就是這兩種模式。
一種是以銀行為代表的信貸化模式。它的本質是通過制度安排,利用中介機構的規模優勢和期限錯配,讓風險在經濟運行的長周期中被化解。這種制度安排其實是銀行能活下來的根本原因。總體而言,當銀行達到一定規模後,個人能力在銀行體系內不再起主導作用,會不斷分化和瓦解。也只有如此,銀行才能穩定地發展到一定規模,凡是依賴個人能力的商業模式都是無法持續擴張的。
另一種就是證券化模式。證券化的本質是讓核心風險在市場中尋求自我定價和平衡,最終讓風險在不同的市場主體之間轉移。證券化不是承擔風險,而是讓風險通過市場得到合理的配置。採用證券化模式的機構最終比拼的是風險定價能力,而並非承擔風險的能力。
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我國是典型的信貸化主導的國家,信貸規模全球第一。這種間接融資佔主導性地位的優點,是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具備極強的控制力,而且在有效計算信貸總量的情況下,也可以有效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缺點是因為無法通過證券化來分解和分攤風險,有可能會被倒逼產生極大的系統性風險。總體歸納,信貸化模式是總量可測下的風險不確定性。
證券化的優點,是讓風險在自我承擔和自我定價中不斷分解和暴露。但由於證券化是個風險流動的過程,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風險在市場中出現總量不可測量的情況。如果市場堆積了太多的風險,而又無法進行測定,一方面會加劇投機成分,一方面則會形成比信貸化模式更可怕的風險。因為每個主體都可能承擔了超越自我承受能力的風險,最終形成的風險會更高。
我們回到中國的國情來看下這個情況,事實上,我們很有意思的點在於,中國雖然名義上,有信貸機構,也有非信貸機構,我們在2012年年底大面積放開資產管理,開啟大資管模式,無數人,包括我當初也都在歡呼雀躍,都認為資產管理元年開始,必將大面積削減銀行主導的金融格局,但是兩年多過去了,我們發現所謂的大資管,其實只是個接盤俠,而並非真正意義的進行所謂的證券化模式的核心就是讓風險在市場中尋求合理定價,發現都不是,我們有那麼多的資產管理模式,但是都是名義上的證券化,他們的實質其實都是信貸模式,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必須剛性兌付,所謂剛性兌付,就是如同銀行一般,每個投資人都到最後必須拿回本金及利息,那也就是出現即使出現了風險,那必然到最後都是機構買單,這個時候,他們的盈利莫其實跟銀行的邏輯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很有意思地方是,我們2012年的大資管,做的業務都是跟銀行一樣的,也就是純粹是放貸款的殼罷了,以證券化的機構從事信貸業務,問題就出現了。他們並沒有獲得銀行信貸機構的特許經營權,所以都只能變相的建設資金池,而資金池的成本卻極高,導致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面積的資管風險的出現,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可能無法維系,這個時候打破剛性兌付其實成為了不得不為之的事情了。因為誰也無法兜底。傳聞,銀監會曾經對其所管轄的信託公司有過要求說,必須剛性兌付,公司兌付不了,股東兌付,股東兌付不了,換股東兌付,徹底的背離了資產管理公司所本身該承擔的定義。
所以,我有段時間說目前我國銀行的信貸模式佔比高達90%,被許多專家攻擊說不懂數據,缺乏支撐,事實上,我到是想說,是因為他們壓根不接地氣,我們目前的信託的主業大部分都是銀行通道業務,我們的基金子公司都是信託接盤,回到最後也是銀行信貸業務表外話的通道,其他就不用說了,這些能算是證券業務?風險凡是不能自擔的,其實一律都是信貸業務,那麼最終使得我們的所謂資產管理,到最後都成為了銀行的小妾,銀行讓他們干什麼就干什麼,市場上最終比拼的壓根不是風險定價能力,而是誰的資源更好,渠道更佳,關系更好。能力壓根在過去的十多年來,根本不重要。這個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一直起不來的核心,核心還是資產風險定價的能力被制度性給破壞,銀行的優勢一覽無余,無人可企及,只有在銀行都無法兜住的時候,才可能出現零星違約的事件,但是問題就來了,當銀行都兜不住的時候,誰又能兜住呢?
所以我們目前看到的大量的本該是證券化機構,包括了P2P模式,這類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跟銀行從事一樣的信貸工作,卻未能享受銀行一樣的制度性保護,所以,很多P2P拿自己跟銀行比較,其實是扯淡的事情,你是銀行么?銀行壞賬率可以高達40%都不破產,你可以么?不把這個問題想想明白,還是離開P2P比較好。銀行和非銀行都在同樣的信貸工作中一致競爭的時候,那就要想明白自己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拿什麼跟銀行去打。
順帶,在談談政府的牌照制度的弊病,我們最近很多資產管理機構出了事情,大量的小貸、擔保、甚至信託出了問題,回到最後其實是要反思牌照制模式,因為從正常意義上看,除了銀行這張無敵牌照外,其他牌照都是無法給機構增加風控能力的,並不是你政府給了牌照,這些所謂的資產管理機構,擔保、小貸等等,就具備風控能力了,你不給牌照就不具備能力,這壓根就是扯淡的事情,所以有次我在演講的時候,有個台下擔保公司的老總站起來非常憤怒的指責我認為擔保基本快被P2P搞死的觀點的時候說,一派胡言,我們都是經過政府部門審批發放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我當時,回應說,對不起,真的,把你搞死的看上去是P2P,其實就這種好像很高大上,很牛逼,但是對你毫無幫助的政府牌照,這種牌照,對你有意義?是讓你團隊因為有了牌照就立刻牛逼了?那不是扯淡么。牌照,其實只會讓沒有風控能力的機構具備政府信用,從而引發的社會問題只會更大。
我們只要看看現在大量擔保小貸跑路,政府卻會被圍攻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了?為什麼啊,不正是因為你政府發放了牌照么?而且一年還一審批,領導沒事還常視察,這種審批和視察了之後,有用么?不照樣,該跑路的跑路,該倒閉的倒閉么?與此對比的是,反觀我們P2P出了事情以後,因為政府不附加信用,反倒問題相對簡單,去圍攻政府的幾乎沒有,圍攻了政府也好說話,關我屁事。你們愛投資投資,要死自己死去。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其實是政府要遠離大量他幫不上忙的信貸金融機構,既然幫不上忙,就離開他遠點,讓社會自己去解決,去用腳投票,優勝劣汰之後,誰都會被教育出來的,但是政府一旦附加了信用,你就必須保證他不出事,就必須要附加政府信用,這個其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情,反映的其實是政府信用的泛濫,憑啥你給他發,不給我發,憑啥你去他那裡,不去我那裡,而且為了獲得政府去視察的機會,一個個包裝門面的高大上,數據一個個開始造假,這種事情越演越烈。
其實,對於非銀行信貸機構,最終是要跟證券市場一樣,政府應該遠離牌照審批的同時,不斷加強風險提示,從而培養出一幫寧願自己跳樓,也不找政府麻煩的人,不斷培育和加強市場的違約機制,才可能是我們金融市場的未來,從這個角度我還是認同,證券化改革是未來的金融改革方向這個命題的。其實,這個問題後面還會再提。這里先扯淡到這里。
前面說了,風控更多還是制度性安排,單一的風控技術其實往往是無效的,尤其是在市場同質化極為嚴重和飽和的情況下,更是無效,這里其實有個深層次的解答,是因為金融很大程度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一種工具應用,從跟原來看,信用過度的情況下,金融往往是零和博弈的游戲,整體金融的盈利一般被封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上限制,超越這個值的很多都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戲,所以金融機構從短期和長期平均看,或者從整體和局部長期看,其實都是相對均衡的,往往都是社會平均理論值。
撇開這個角度,我們從微觀來看,由於在同一市場里,大家最終的目標群體都是那些優秀的具備還款能力的人,因為最終都是通過收益覆蓋,而這類人其實本身就是社會的少數,確切說是極少數,因此所有的金融機構的本質都是需要一種良好的技術能把他篩選出來。而事實上,銀行在面臨同業競爭的情況下,發現好的風控往往意味著沒有業務可以做。因為你堅持嚴格風控,人家就不跟你玩了,全球都一樣。很多人都跟我說我們的風控極端牛逼,第一我是不相信,第二即使相信了,我說,那就等死吧,誰來跟你玩啊,你要抵押,人家就不要抵押,你要擔保,人家就不要擔保,市場是競爭的,博弈的,誰都不是傻瓜,你以為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還真想著業務隨便你挑呢。也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我們現在發現很多銀行信貸機構都被套牢了,你以為人家風控能力差,不知道客戶的真實情況?可能么?現實情況是,銀行的風控面對業務壓力的時候,大部分都只能選擇妥協,尤其是客戶經理,當前跟未來之間,做什麼選擇?肯定選當下,不然立馬被掃地出門,所以客戶經理每天想業務的同時,都想著如何繞彎子過風控?有時候想想,都是自己騙自己的游戲罷了。怪誰?不知道。只是覺得,每年要求銀行40%的利潤增長之下,談風控本身就是很可恥的事情。
其實,現在的市場更有意思,今年二季度信貸規模數據下降,很多人很奇怪,有啥好奇怪的,今年這種情況,往往牛逼的人,都不來貸款了,為什麼,因為貸款來的錢,賺不了錢,那貸款干什麼呢?白白給銀行付利息,市場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他們不願意擴張,自然就不來貸款,而這么差的行情還來貸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垃圾,要麼就是之前流動性出現困境,就是想渾水摸魚,就是這么個事情,整體經濟下行的時候,談風控更是扯淡的事情了。毫無意義。
2002年次級債在美國興起的時候,很多銀行都認為風險極高,堅持抵制。但是隨著該業務越做越大,盈利越來越高,你如果堅持抵制,就必然會喪失極大的市場,逼迫一些銀行開始涉水進行該項業務操作,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好人往往都是被壞人逼死的,或者淪落為壞人,很正常。
這幾年很多人都開始指責銀行的風控怎麼那麼差,明顯的騙子都防範不了,事實上,我們再來比較銀行過去五六年,發現五六年前的銀行和現在的銀行,在風控層面上無論技術還是人員結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實質的壞賬率卻是十倍之差,難道是因為風控技術變化了么?都不是,實質是天氣發生了變化,大環境在變化,導致你微觀層面無論如何怎麼動作都是無效的。
過去幾年我在一個民間高利貸班上課,我經常讓他們這幾年如果沒事就跟著我出去遊山玩水,騙吃騙喝算了,回頭看看,跟著我到處遊走的人,這幾年至少都還活著,而那些窩在家裡勤勤懇懇努力放貸款的人,基本上都趴下了,為什麼呢?跟技術毫無關系,你敢說在家勤懇放貸款的人一定比遊山玩水的人要水平低?可能么,怎麼可能,但是往往世界上有很多人很悲催的地方就在於在不該努力的時候太努力了。
過去十多年來看,往往發現一個真理是什麼呢?是趨勢比能力重要的太多,太多。我們很多技術大牛在00年的時候進了一家當時巨牛逼的技術公司,那家公司叫UT斯達康,而能力不行,而被拋棄的人去了當時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叫阿里巴巴,十年後發現世界被顛覆了,ut基本死了,所以那些技術大牛都悲催了。而那些萬般無奈去了阿里的人,現在身價都是當技術大牛無法企及的了?這種案例不可勝數,94年國企改革,大量下崗的人,轉行經商,暴富,而那些沒下崗的人都一個個現在開始下崗了。其實,能力越強,反倒越容易被趨勢給擊垮,這個是實情。我們很多人在02年出國讀書,留在國外,其實恰恰錯過的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十年,雖然不能單物質來進行論述成敗得失,但是錯過的十年的確如此。
這個世界我們大多數人總是無意識的在做一件跟趨勢對抗或者順應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多抬抬頭看看,有意識的希望看的更遠點,我們的歷史如同一條大河,奔騰而去,大氣磅礴,我們如同河流里一條魚,大部分的魚都是隨波逐流,而總有個別的魚希望跳起來看看未來,希望能看的更遠,但是,大部分的魚都只看到了自己看到的方向,最終誰都無法得知正確與否,於是結果論是最好的論調了。我對自己說的總是跳起來看,對不對壓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跳起來了,看到了更多的風景,哪怕錯了也無值得,思考是自由的最好表現,不思考給了自由和民主,也都毫無意義。
貌似有點跑題了,我只是想表達,金融這個東西吧,就是能賺錢的時候,狠狠的賺錢,不會因為你發放貸款12%就一定比36%的安全,本質都是一樣的,都不會出問題,而市場無法賺錢的時候,你其實怎麼做都是錯的,這跟風控技術關系都不是很大,金融是個極順應經濟周期的行業,所以作為個體而言,金融有做和不做的選擇。而無技術高低的區別,個別人或許有,極端牛逼或者極端傻逼,絕大部分其實是差不多的。而作為金融機構而言,金融業的競爭不是單一技術的競爭,而是綜合性競爭,某一個維度的優勢不太可能成為持續性優勢。我們看幾百年的金融行業競爭格局,一時的勝利容易,持續的勝利挺難,不斷超越的背後其實是幾代人的努力。很多盛極一時的金融機構,都消失在歷史粉塵之中。
————點金人轉載
『叄』 金融行業都有什麼就業職位
金融行業崗位及其職責
融資專員
1、尋找合適的銀行,與銀行商談並提供最佳融資方案和融資條件,能與銀行很好的溝通、協調、解決問題。
2、合理進行資金分析和調配,內部融資安排。
3、負責銀行費用收支和審核工作。
投融資項目經理
1、參與項目談判,組織項目(融資、並購、上市)的協調與執行;
2、積極尋求項目資源,負責項目進展情況的跟蹤與聯絡,制定項目可行性報告;協助起草與項目相關的報送審批文件,並負責具體辦理審批手續;
3、挖掘和引導客戶需求,通過對客戶高層的公關談判,引導客戶接受我公司的服務模式和理念。
外匯交易員
外匯市場研究分析,外匯買賣及匯率、利率相關衍生產品交易業務
理財營銷經歷員
1.設計理財產品;
2.根據客戶要求為其設計理財方案,辦理理財業務;
3.開拓新客戶
信用分析與審查員
對重點行業或特定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跟蹤分析評估,撰寫信用分析報告,提交投資池調整意見
債券交易員
債券投資、詢價及交易業務
產品研發員
1、對小企業中心總經理負責;
2、調研中小企業業務市場狀況、客戶需求,探索、制定、合理調整中小企業產品研發方向;
3、提出產品開發要求,並牽頭各相關部門進行中小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開發、管理和後評價;
4、編制中小企業融資產品培訓教材及相關培訓工作,部署新產品的銷售渠道及上市管理等。
保險業務員
1、規劃全行保險代理業務發展方向和具體工作計劃;
2、制定、完善全行保險代理業務管理制度並監督落實;
3、負責指導、審批和監控分行保險代理業務;
4、統計、分析全行保險代理業務數據,提出業務對策;
5、開展與其他保險公司合作的業務。
銀行保險客戶經理
1、銀行保險銷售培訓、輔導和業務推動;
2、銀行網點合作關系維護和銷售支持;
3、銀行保險客戶的售後服務。
授信制度管理員
根據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及我行業務發展與管理要求,負責起草公司授信管理辦法並參與組織實施。
授信業務管理員
1.監控分析全行公司授信業務運作及管理狀況,提出管理建議,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2.監控檢查各區域中心和分行的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參與授信條線專業人員任職資格和管理。
授信審查員
1.對分行超許可權授信業務進行盡職審查,全面揭示授信業務的主要風險,獨立提出審查意見;
2.根據內部分工,對有關行業進行跟蹤分析並提出相應授信政策,對相關分行的授信業務運行和管理工作進行監控、分析和指導。
資金營運部助理交易員
1.從事人民幣資金交易、債券交易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及其它相關業務;
2.跟蹤金融市場行情信息,分析金融市場發展變化趨勢,提出階段性交易業務操作建議;
3.維護客戶關系,收集客戶信息,提出對客戶授信的建議。
業務數據分析員
主要負責相關金融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資料庫管理。
投資清算員
負責投資管理部資金管理、業務核算、交易清算
機構規劃員
負責全系統機構籌建調研、可行性分析、機構籌建規劃設計等。
風險控制員
負責投資管理部一切經營活動全過程的風險監督、管理和控制。
權益類投資經理
組織制定權益類投資計劃、投資策略、投資計劃和投資配置組合方案並負責落實實施。
債券投資經理
組織制定債券投資計劃、債券投資策略、投資計劃和投資配置組合方案並落實實施。
債券銷售交易員
參與公司承銷項目在一級市場的發行銷售和二級市場的撮合交易、自營業務,負責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詢價、談判、交易業務,以及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交易業務,協調各種資源開發並維護客戶。
股權融資業務客戶經理
從事金融產品銷售、機構投資者客戶資源的開發與維護。
高級投資經理
1.制訂投資策略,設計、建立並維護投資組合;
2.進行投資調研,提交投資建議報告;
3.下達投資指令,負責資產的投資運作;
4.對總體投資情況進行控制,定期提交投資情況報告。
宏觀專題研究員
宏觀經濟與金融、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方面的專項研究課題。
國際經濟與國際金融研究員
國際經濟與國際金融走勢、國際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跟蹤分析等。
債券研究員
國債、金融債、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可轉債、資產證券化產品等,重點研究債券市場的收益、風險及債券利率水平的變化。
貨幣市場研究員
銀行存貸市場、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回購市場、央行票據市場等,重點研究貨幣市場資金流量、流向及利率水平的變化。
客戶信用管理員
1.制訂融資融券業務授信管理制度,負責日常客戶信用管理,確定授信額度;
2.按市場化方式確定融資利率與融券費率的基準,並根據市場及公司自身業務發展需求動態調整。
金融模型研究與開發員
1.金融模型開發,主要方向包括:充分挖掘各金融市場的套利機會,設計開發套利模型獲取市場定價失效帶來的套利收益;
2.設計開發做市商自動交易及風險管理模型;設計開發權證發行及風險對沖模型。
金融衍生品業務主管
1.組織項目團隊進行金融衍生品相關定量分析,制訂衍生品投資策略、模型開發、風險控制總體方案並監督實施,根據市場因素變化及時調整策略,控制風險。
2.負責境 內外金融衍生品市場及產品的跟蹤與分析。
風險管理員
服務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研究風險控制的理論,跟蹤同業實踐,熟知有關法規和政策,評估本公司風險控制的組織框架、體制、制度、流程,提出風險管理戰略建議。
戰略研究員
1.進行宏觀經濟和金融證券行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評估,確定本公司的主要發展機會與主要風險;
2.分析公司的經營現狀以及各業務單位在行業內的地位、優勢與弱點;
3.收集國內外同行業先進企業資料,總結先進經營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方法,對提高公司競爭力提供建設性意見;
4.參與組織制定公司發展戰略。
儲蓄與理財產品研發專員
1.實施儲蓄和理財產品開發的流程管理;
2.根據業務部門的要求細化需求;
3.參與儲蓄和理財業務領域的需求解釋、測試、編寫操作手冊、操作培訓等工作;
4.參與儲蓄和理財業務產品開發後系統運行的問題跟蹤、輔導和優化工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卡業務研發專員
1.實施卡產品開發的流程管理;
2.根據業務部門的要求細化需求;
3.參與卡業務領域的需求解釋、測試、編寫操作手冊、操作培訓等工作;
4.參與卡業務產品開發後系統運行的問題跟蹤、輔導和優化工作;
5.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產品研發助理
1.從事渠道類產品的用戶支持、系統維護、推廣上線等工作;
2.從事渠道類產品的應用管理、配置管理、數據處理等工作;
3.從事渠道類產品的系統測試、操作輔導、問題受理等工作。
產品開發專員
1.負責渠道類產品的立項組織、資源落實、方案設計等工作;
2.從事渠道類產品的開發參與、外包監理等工作;
3.負責渠道類產品的需求解釋、測試組織、編寫操作手冊、操作培訓等工作;
4.從事渠道類產品的問題跟蹤、輔導和優化工作。
基金IT事務管理員
1.協助系統分析員進行數據加工處理、分析;
2.參與部分公司信息系統建設協助系統管理員進行系統安全管理。
股證事務代表助理
1.境內外投資者來訪接待;來電來函的回復
2.股東名冊列印等股證事務
3.負責向證券主管機關申報項目材料;隨時保持聯絡
4.有關政策的咨詢、研究和傳達;
5.參與有關項目的洽談和跟蹤;
6.參與選薦證券中介機構;
7.跟蹤、催辦有關批文;
8.草擬分紅派息方案等;
9.考核激勵工作
10.完成部門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
理賠人員
負責各類理賠案件的處理,包括決定是否需要查勘、決定是否賠付、決定擬賠付金額、與客戶溝通談判、結案等。
基金注冊員
1.負責交易數據的處理;
2.基金注冊系統的維護與測試;
3.交易規則和流程的制定;
4.代銷機構業務往來;
5.資金劃撥;
6.新業務的研究與開發等。
行業分析師
1.深入分析各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競爭要素,及時跟蹤和預測行業變化,提供相應的各類研究報告;
2.對上市公司進行緊密跟蹤,通過定量分析及時、准確地提供各類公司分析報告,揭示投資機會及風險。
分析師助理
1.協助宏觀、策略、固定收益、行業分析師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
2.協助完成相關部門的日常行政事務。
投資經理
1.研究宏觀經濟、金融運行情況,判斷市場趨勢;
2.跟蹤形成合理的投資評估方式和模型,分析可選證券的投資價值;
3.編制投資組合,恰當把握投資機會,實現投資目標。
投行保薦代表人
1.根據分工,對分管項目的各個階段進行質量把關並製作項目計劃,確保項目承攬、承做、承銷工作的順利進行,完成業務及利潤指標;
2.對所分管的項目的相關事務與主管機構(包括中國證監會、交易所、證監局、證券業協會)進行溝通,保證項目的順利推進;
3.對所分管項目的客戶關系進行開發與維護,組織下屬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滿足當前業務推進及未來業務儲備需要;
4.按證監會頒布的《保薦人制度》規定,切實履行對上市企業的盡職調查和上市後的持續督導和保薦職責。
證券投資部經理
1、主持證券投資部的全面工作,對上級負責。
2、對公司下達的經營計劃或成本計劃負責。
3、在《公司法》、《證券法》和公司章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范圍內開展業務工作。公開、公平、公證地為本部門選拔優秀員工,並對本部門的員工嚴格考核。
4、負責公司證券管理事務,協助董事會秘書開展工作,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向證券主管機關和證券交易所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管。
5、協助董事會秘書協調股東與公司的關系,接待股東和投資者來訪,答復有關咨詢。
6、負責編制公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季度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及時、准確地向董事會秘書提供信息。
7、負責建立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檔案、股市檔案、獨立負責保密工作,定期對公司股東結構變動和股票走勢做出分析並提交報告。
8、會同資產財務部做好公司年度分紅派息工作,研究制訂股票的增發、配股或債券的發行計劃等。
9、負責公司法人股的管理工作。
10、負責公司重大投資項目的研究工作,並提出決策建議。
11、編制公司投資項目計劃,負責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批、立項等工作。
12、組織投資項目的實施、監管、測評工作。
13、嚴格控制本部門費用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協調本部門內員工關系,培養團隊精神,為公司目標而共同努力。
14、因出差或其他事宜而暫離本工作崗位時,應指派一名副經理代行經理職權,以保證本部門的各項業務不受影響。
15、負責完成公司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結算員
(一)收集,錄入,運算結算數據,列印結算報表,復核結算結果。
(二)按規定的方式和時間提供客戶結算單,發送追加保證金通知書和強行平倉通知書。
(三)計算客戶風險率,分析客戶風險,協調有關業務部門嚴格控制客戶風險。
(四)審核客戶出金,按時向財務部門提供所需報表,做好對帳工作。
(五)按檔案管理規定裝訂,保存,備份結算資料。
(六)維護客戶利益,不得擅自泄露客戶資料。
出市代表
(一)開盤前做好交易各項准備工作,檢查計算機設備,電話線路等是否正常運轉.
(二)接單與回報時要用規范用語,不得接受殘缺的或模糊不清的指令.
(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減少差錯發生,如發現錯單應立即報告,嚴禁擅自處理.
(四)加強基本功訓練,提高業務能力,迅速准確執行交易指令.
(五)及時將場內交易信息或交易所文件傳達給公司,根據需要和公司指令向交易所反映或查詢有關情況.
(六)交易結束後及時與報單員核對當日成交情況,保證將交易所結算單等資料按時傳回公司.
(七)在場內交易時,不得接打私人電話,不得擅自離崗,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
(八)嚴格遵守交易所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公司樹立良好形象.
報單員
(一)熱誠待客,優質服務,嚴禁與客戶爭吵.
(二)負責接單,報單及成交回報工作,記錄工作日誌.
(三)操作中要用規范用語,並做到迅速准確.
(四)加強工作責任心,減少錯單的發生,如發現錯單要立即報告,嚴禁擅自處理.
(五)了解客戶持倉和風險狀況,控制高風險客戶的交易風險.
(六)負責與出市代表溝通聯系,及時通報交易所有關信息.
(七)收市後,負責與出市代表核對成交情況,整理保存交易記錄資料.
代客資產管理產品設計員
1、負責銀行代客資產管理類理財產品的開發和結構化設計;
2、為銀行代客資產管理類產品對公、對私業務條線銷售提供支持;
3、研究國內外資金、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模式的發展,進行產品開發。
理財產品營銷員
1、根據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提出產品設計需求;
2、組織對機構和對個人的資產管理類、財富管理類等投資理財產品的市場推廣及產品的後續完善,包括產品推廣的培訓、營銷督導以及日常問題的處理;
3、管理並指導分行理財產品銷售渠道,制定調整銷售策略;
業務管理及品質控制員
1、負責財富管理相關制度的建設以及銷售流程管理;
2、負責財富管理業務的成本效益分析、品質管理、業績考核和追蹤督導等;
3、負責理財產品銷售的日常管理及統計分析。
高端客戶服務員
1、負責直接或通過分支機構為個人高端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指導分支機構發展和維持與高端客戶的關系;
2、收集高端客戶投資理財需求需求並及時反饋,提出解決措施;
3、根據高端客戶需求,協調各產品設計部門為其量身定做專業的理財計劃;
4、負責編寫面向理財經理提供的標准營銷服務話術等,定期對全行貴賓理財業務整體開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5、搜集整理行業投資信息,行業法規動態,對同業市場信息的深度挖掘與分析,負責我行客戶服務的後續信息支持。
代客資產管理投資策略員
1、結合我行代客資產管理類產品開發,提供特定資產類別投資策略和多類資產的配置策略與投資組合管理;
2、國內、外主要市場和不同資產類別投資參照指標走勢研究及投資策略分析。
內/外部投訴受理員
1、受理內、外部投訴;
2、核實投訴內容;
3、提出投訴處理意見,督促相關部門落實整改並反饋;
4、對被投訴單位整改情況進行認定,提出獎懲建議;
5、向領導匯報投訴受理情況,並將有關內容向全行通報。
客戶經理
1、負責投資客戶開發、維護;市場行情研判;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證券投資咨詢服務。
2、向客戶推廣各項金融產品;
3、撰寫信貸申請報告,對信貸風險進行分析;
4、通過業務開拓,最大限度的擴大收益,完成設定的業務指標.
金融分析師
負責面向金融機構及高等教育客戶群提供金融分析類產品/項目的客戶培訓、市場調研、需求分析、功能設計等工作
外匯分析師
分析國際金融市場,研判行情走勢;把握市場機會,及時發出交易操作指示。
投資分析師
1、進行宏觀經濟和投資政策研究,提供經濟發展趨勢報告; 2、根據公司投資指引,從事行業調查研究,製作行業研究報告,負責行業的持續跟蹤研究;
3、根據公司投資指引與投資計劃,進行已經投入公司經營狀況調查,定期巡訪上市公司,提交公司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4、承擔公司對外的管理顧問和理財顧問業務,負責與同業機構開展研究業務聯系,各類信息機構開展定期交流。
櫃員
1. 辦理開戶業務
2. 收集、整理有關的統計資料;
資信評估人員
1、根據集團研究院工作要求,完成項目的分析報告和研發工作,獨立完成研究報告;
2、進行評級技術研究和專題研究;
3、協助業務發展部門項目經理開展業務和專業交流活動;
4、按要求完成技術總結、文獻翻譯工作;
5、按時參加本部門以及公司組織的培訓、研討會、評審會;
6、及時完成公司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務。
國際業務部人員
I、負責擬定年度外匯業務發展規劃,組織落實外匯業鄉發展規劃,監督發展規劃執行情況;
2、負責國際結算、外匯資金結算、外匯資金運營的集中操作和管理,負責國際收支申報、結售匯業務操作與管理;
3、負責外資管理,外資項目的上報、檢查、指導、盤活及風險控制,國際貿易融資的上報與審批;
4、負責組織國際業務部門的各項管理活動,負責外匯業務的電子化建設,BIBS系統的維護、升級改造和管理;
5、負責指導外匯業務的開展,包括市場准人與退出的管理,履行國際業務部門自律監管職能,保證外匯業務的健康、迅速發展;
6、負責外匯業務產品的營銷與推廣,密切關注外匯產品及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變動,保證產品合規合法,定期向上級或在系統內發布外匯產品市場變動情況,開展外匯產品的推廣和培訓工作;
7、負責外匯業務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綜合管理部人員
1、負責制定辦公和會議制度,組織辦公和重要會議;
2、負責協調各部室工作,負責部署工作、會議議定事項 和行領導交辦事項的督辦、查辦工作;
3、負綜合情況反映及行務信息反映;為領導辦公提供服務
4、負責處理文電、公文把關以及印鑒、文書檔案管理; 協調處理來信來訪;機要保密工作
5、負責制定中長期業務發展規劃,承擔重大課題調研及理論研究工作;起草重要會議報告和文件;
6,負責收集和匯總市行各部門報送的信息,收集國家和省內各類有關金融信息,並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整理.為全行提供信息服務
7、負責黨的宣傳工作和全行業務宜傳工作:承擔新聞發言人的工作;組織農村金融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
人力資源管理部人員
I、負責管理幹部的調配、任免、考核、交流、獎懲;
2、負責對下級行中層職數的配里、審查、審批;
3、負責各類機構的名稱、職能、級別、設立、撤並等事項的管理;
4、負責員工工資管理、職稱考(評)聘; 各類社會保險工作;
5、負責系統黨建工作和員工培訓工作;負責老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6、負責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財務會計部人員
1、負責財務收支計劃的編制,日常財務收支的組織,國有資產的核算與管理,審查資金和財產多缺的處理,參與業務經營和管理,實施財務檢查和監督;
2、負責管理和監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立項、招標與購建及基建資金的使用,零星固定資產的晌建與管理;
3、負責組織開展全轄財會監管工作;負貴全轄委派會計制度的制訂和實施;負責會計出納人員的業務培訓; 負責財務、會計、出納、結算工作的檢查和輔導;
4、負責採集、加工全會計基礎數據,編制會計報表,撰寫財務分析報告;
5、負責費用管理及基層行費用的審核和報賬;負責庫存現金、有價單證和會計重要空白憑證的理;
6、負責全轄ABIS操作管理及輔導;負責業務印章及結算、出納機具的管理;
7、負責呆賬准備金的計提和管理;負責所屬單位的產權界定、價值評估和產權登記;
8、負責組織開展財務管理委員會、集中采購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全轄的納稅審報工作;
9、負責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審計部人員
1、負責審計工作規章制度和審計部各項管理辦法的制加實施;
2、負責監督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對各業務主管部門的自律監管進行再監督;
3、負責對全行經營活動真實性進行審計監督;負責內部控制綜合評價工作;
4、負責組織開展高層任期責任審計和離任審計;
5、負責組織非現場審計和實施全行性信貸、資產負債管理、財務會計、銀行卡、國際業務以及計算機等專項審計活動;
6、負責對直屬經營性單位的定期常規現場審計工作和對下屬企業經營性單位定期常規現場審計作;
7、負責對違規經營行為進行經濟處罰和審計復議;負責內部監督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8、負責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肆』 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是什麼
流動性覆蓋率(LCR,Liqudity Covered Ratio)= 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未來30日的資金凈流出量,流動性覆蓋率的標準是不低於100%
這個公式的意義:確保單個銀行在監管當局設定的流動性嚴重壓力情景下,能夠將變現無障礙且優質的資產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這些資產可以通過變現來滿足其30天期限的流動性需求。
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Net Steady Finance Ratio) = 可用的穩定資金/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凈穩定資金比率的標準是大於100%
這個公式的意義: 用於度量銀行較長期限內可使用的穩定資金來源對其表內外資產業務發展的支持能力。該比率的分子是銀行可用的各項穩定資金來源,分母是銀行發展各類資產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來源。
分子分母中各類負債和資產項目的系數由監管當局確定,為該比率設定最低監管標准,有助於推動銀行使用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持其資產業務的發展,降低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
『伍』 為什麼不支持資本賬戶開放
一、資本賬戶開放三領域的利弊分析:
資本賬戶開放包含三個主要領域:一個是外國直接投資;另一個是國內銀行跟國外銀行的借貸或者是國內企業直接到國際上舉債;第三是短期以證券投資為主的資本流動。
從這三大類來看,外國直接投資直接投資於實體經濟,對資本的積累、技術的創新、產業的升級有直接貢獻,可以直接推動結構變遷、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經濟增長。不存在通過借短債進行長期投資的期限錯配(term mismatch),或還債時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錯配(currencymismatch)問題。而且,外國直接投資還會帶進技術、管理、國外市場等諸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益處。
因此,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國防安全或是民族主義情緒的考慮,在資本賬戶開放中,外國直接投資利遠大於弊。從實證經驗看,新加坡是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比重最高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非常好。另外,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外資對我國外向經濟發展的貢獻也很大。
允許金融機構或企業到國外舉債回到國內來使用,按照比較優勢進行投資,似乎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有幫助。但是,經濟有周期波動,即使投資於出口導向的實體經濟,出現短期波動時收益會減少,用外幣來還本付息就會有困難。
韓國在東亞金融危機時面臨的這是這個問題,投資按比較優勢進行,且是外向型的,原本發展得很好。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後,外需減少,經濟下滑,韓國也無法避免危機的爆發。在2008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爆發時韓國又差點遭遇同樣的命運,後來靠跟美國簽訂貨幣互換而避免了危機。
而且,國家也很難保證本國銀行或企業會將國外借貸用於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它們有時會投資於趕超型的產業,或是投機性的房地產、股票市場,或是用於支持消費信貸的擴張。如果國內生產力水平和出口競爭力的提高有限,甚至不提高,到了需要還本付息時就會出現期限錯配、貨幣錯配等一系列問題而爆發危機。亞洲金融危機前的泰國,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中受到重創的南歐和東歐國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允許銀行或企業向國外舉債,雖然能帶來投資和消費的增加,經濟出現短暫的繁榮,但這種繁榮通常以危機的爆發收場。考慮到結構的問題,允許金融機構或者企業到國外舉債總的來講弊大於利。
短期的資本流動,這種資金由於期限考慮,一般是進入到流動性較強及有投機性質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由於不投入實體經濟,對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沒有太大幫助,而且,流入到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容易導致股市和房市泡沫。
如果有大量資金流入,也會帶來真實匯率的升值。這種升值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種是,匯率沒有管制,自由浮動匯率下,名義匯率上升,導致真實利率上升;另一種是,匯率有管制,大量資金流進,兌換成本幣,外匯積累增加的同時貨幣增發,通貨膨脹率上升,導致真實匯率上升。真實匯率上升,出口競爭力就下降,經濟放緩,短期流入的這些投機性的資本就會以股市、房市存在泡沫難以支撐而開始唱空該國,導致大量資金流出。
所以,這種短期資金流動除了帶來短期的虛假繁榮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弊大利少。
二、資本賬戶開放導致經濟波動頻繁。
資本賬戶開放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才被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提出來的議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沒有崩潰之前,也就是1971年之前,實際上所有的國家,包括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實行資本賬戶管制。
為什麼這些發達國家也要實行資本賬戶管制?因為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跟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發行以美元為儲備,在這種狀況之下,一個國家如果允許資本輸出,不管是以前面三種方式中的任何一種來進行,可以發行的貨幣都會減少,就會有通貨緊縮的壓力,經濟增長速度會下降,失業率會上升。所以,大部分的國家不願意資本流出,資本賬戶也就不能開放。
為什麼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資本賬戶開放變成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倡導的主要論調?
因為,美國作為儲備貨幣的主要發行國,是其他國家資本賬戶開放的主要獲益者。過去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要控制資本外流,因為資本外流也許會帶來資本投資收益的提高,對資本的所有者或許有利,但會給這個國家帶來通貨緊縮的壓力。所以,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對資本的外流要進行控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美聯儲採取的是盯住通貨膨脹率的政策,也就是當有資本外流時,貨幣發行不必跟黃金掛鉤,美聯儲可以增發貨幣,維持經濟穩定,避免通貨緊縮的出現,所以,美國就放鬆了對貨幣資本外流的控制。
在那種狀況之下,華爾街是資本賬戶開放的最積極推動者。因為,投資銀行家可以大量到國際上套利,為了套利,華爾街的投行家還推動發達國家的金融自由化,降低管制,允許高桿杠的運作,也就是提高金融機構自己創造貨幣的能力,使金融機構能夠增加套利的資金和利潤。
結果上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擴張最快、而且利潤最多的就是華爾街,在金融經濟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華爾街那幾家投行、金融機構僱傭的人數非常少,但是所賺到的利潤是美國整個經濟中總利潤的40%。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資本賬戶開放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華爾街。從我當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經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發展機構是按美國財政部定的調來唱的,所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也就從資本賬戶管制的倡導者變為資本賬戶開放的推動者。
在美國學界提出的資本賬戶開放有利於發展中國家資本配置和經濟發展的理論中,一般資本是同質的,沒有金融資本和實體資本的區分。在那樣的理論模型中不會有貨幣錯配、期限錯配的問題,也沒有儲備貨幣發行國可以用貨幣虛擬資本去換取非儲備貨幣國的真實產品和服務的利益不對稱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沒有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差異,所不同的只是資本稟賦的差異。
資本賬戶開放在這樣的理論模型中對資本短缺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好處,而不會有壞處。有了這些理論,華爾街和國際金融機構在發展中國家推動資本賬戶開放的問題上就變得理直氣壯。
那麼,為什麼有些發展中國家也跟著附和?除了理論認識的偏頗之外,發展中國家也有一些人積極推動資本賬戶開放。通常就是可以直接借錢回到國內來套利的金融機構,比如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泰國的金融機構,它們或以很低的利息在國外大量借貸,再以高利率到國內轉貸;或者以較國內低的利率在國外借錢,到國內投資,短期擴張比較快;或賺取高額傭金,幫助國內企業到國外發行股票或債券,幫助國外的基金到國內來進行股市和房市投資。
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資本賬戶開放以後的結果怎麼樣?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利潤不斷膨脹,由於有貨幣政策的主動性,以及作為儲備貨幣國不會有貨幣錯配和期限錯配的問題,經濟出現了所謂的大緩和(greatmoderation)。後來由於金融自由化、因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過度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造成房地產泡沫,導致家庭的過度消費和國際收支不平衡,之後就爆發了2008年這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
但是,即使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由於是主要儲備貨幣國,不會有貨幣危機和期限錯配的危機,靠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而在發達國家中受損最小。可是對那些資本賬戶沒有管制的發展中國家又怎樣呢?如果他們的匯率是完全自由浮動,在那種狀況之下,資金的大進大出,加大了經濟的波動,拉丁美洲國家就是這種情形;如果有匯率管制,當有大量資金流入時,國內的外匯儲備和貨幣發行都會增加,經濟會繁榮,當資金大量流出,為了穩定匯率,就要動用外匯儲備,外匯用光時就爆發危機,那就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情形。
所以總的來講,從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華爾街、美國金融學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倡導資本賬戶開放後,實際上導致的結果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波動更為頻繁,危機發生更多。
三、支持資本賬戶開放的理由不成立。
資本賬戶開放對發展中國家是有利還是不利?不同的資本賬戶開放中,誰是主要受益者?誰是主要推動者?
如果發展中國家對於以上提到的三種類型的資本賬戶都不開放,只要經濟發展軌跡是正確的,自己的資本積累就足夠支撐自己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投資上的需要。那些發展最好的,真正縮小了跟發達國家差距的,從低收入變成中等收入、高收入的少數幾個經濟體,在變成高收入之前,資本賬戶都沒開放。尤其是跨境借貸和短期的資本流動弊遠大於利,應該嚴格控制而不要開放,要開放的頂多也只是外國直接投資。
其次,我不同意所謂「條件比我們差的國家都開放了,我們有何理由不開放?」那些國家是開放了,但經濟發展得不如我們好,為什麼我們也要開放?
我同意盛司長所強調的我們不能照搬現成的理論,如他所言,著名的「蒙代爾三角理論」確實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提出的,在現在可能不完全適用。但是,美國金融學界提出的新理論缺乏結構的概念,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也同樣不適用,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我們不應該照搬發達國家的理論,我們應該自己研究所面對的問題,提出適合自己發展階段的理論,這樣才不會跟著別人的音樂跳舞。
但是,對於資本賬戶開放的問題,央行處於相當尷尬的地位。美國是國際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跟著美國的論調唱和;美元又是主要儲備貨幣,而且美國有巨大的國際資本流動,如果中國不開放資本賬戶,人民銀行是首當其沖的。
首先,我們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法避免與美國的直接交鋒,因為學術界和政策界普遍接受的理論是資本賬戶開放有利於資本配置,所以理不直則氣不壯,面對美國政府和國際基金組織的壓力時,我們已經是理虧了,人民銀行是承受這種壓力的第一線。
其次,有那麼多的短期投機性資本到處流竄,無孔不入,給宏觀經濟管理增加了許多困難,尤其是人民幣匯率不是完全自由浮動,維護貨幣政策自主權很艱難。所以我可以體會為什麼央行會採取傾向於資本賬戶開放的態度。
但是盛松成司長用來支持資本賬戶開放的幾個理由,大概都不成立。
第一個理由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在開放的時候准備的程度比我們還低。這不是理由。我們應該問的是,這些國家開放以後的結果怎麼樣?我們准備的程度高,就能夠避免危機嗎?這是需要仔細研究的。我不敢說一定會出現危機,但是不能簡單說別人的條件比我們差的時候都已經開放了,我們為什麼不敢開放?而且,從韓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經驗來看,我覺得我國資本賬戶開放後發生危機的可能性還很大。
首先,我們推行的是雙軌制改革,有很多扭曲沒有消除,還存在不少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跟改革不到位有關。其次,跟發展階段也有關。即使我們變成全世界最大經濟體,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新結構經濟學對此作了不少研究,認為國家金融結構的深化跟發展水平相關,因為不同的收入水平代表產業水平、資本密集度、企業規模和風險特性是不一樣的。
發達國家那種以股票市場、風險投資、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並不完全適合於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本身在金融結構上就是扭曲的,既然金融深化的程度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麼高,如果採用那樣的結構,大量資金流進、流出會給經濟造成過度的波動,發生危機的可能性會相當高。當然,這是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然而,比較我國和俄羅斯以及東歐轉型國家的情形,答案應該是很明顯的。
另外,時機上更是不合適。因為在未來五年、十年,發達國家可能會陷入像日本那樣的迷失的十年、二十年,經濟發展非常疲軟、失業率非常高、政府債務的積累非常快。比如,美國現在的失業率似乎有所改善,但那是統計失業率。因為在美國勞動力失業後只要一個月不積極找工作,就被統計為退出勞動力市場,不計入失業統計,所以如果把處於就業年齡但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加進去,失業率還是很高的。政府債台高築,為了減輕政府舉新債還舊債的成本,發達國家一定會採用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
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其他國家資本賬戶開放,尤其像中國這樣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國家資本賬戶不設防的話,短期流動資本就很快進入,大進的結果必然是大出,經濟就會出現大的波動,甚至是危機的爆發。 最後,是不是可以先開放,不行再收回來?實際的情形是開放以後再想收回來,國內國外的既得利益者會群起而反對。
泰國面臨的情況就是這樣,當政府想加強管制時,國內、國外馬上群起而攻之,政府只好放棄,結果只能在危機爆發後進行改正。所以,資本賬戶的開放通常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要開放就很難收回來。 所以,作為學者,不能把資本賬戶開放作為研究的前提,那樣等於接受了現有的、發達國家提出來的、為了發達國家且主要是華爾街利益的理論。所以,我們要自己提出理論,把資本賬戶各項內容是否開放的利弊以及受益方和受害方研究清楚,這樣,當面對國內既得利益集團的壓力,或在國際談判桌上面對國際機構和發達國家的壓力時,我們才能理直氣壯地說明哪些賬戶可以開放、哪些賬戶不能開放。
『陸』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首先是設計資管管理的草案,然後進行可行性論證,通過實際數據驗證是否可行。做好分工,或者直接選擇成熟的資產管理項目合作,比如我們推出額300萬起步保本期貨專戶理財計劃等。
『柒』 什麼是影子銀行,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專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屬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捌』 新常態下的個人保險投資策略
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新常態」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表現為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等。同樣,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也面臨著「新常態」環境的挑戰。
(一)「負利率」將金融市場帶入低資本回報時代
隨著經濟市場化改革程度不斷提高,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自2014年開始,新一輪降息周期開啟,截止到2015年10月24日,央行一共進行了6次降息,年存款基準利率已調至1.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水平。這意味著扣除通貨膨脹,存款利息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有可能是實際上的負收益,中國終於也不可避免地進入到實際利率極低甚至為負的時期。
應該認識到,這不僅是中國市場的一個獨立現象,而且是具有全球背景的一個趨勢。美國聯邦基準拆借利率從1980年的13%大幅降至2015年9月的0.13%、接近零利率;美國存款利率同樣不斷下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銀行平均存款成本率從11%降至2014年0.3%的歷史低位。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5日宣布實施負利率,日本央行於2016年1月29日開始實施負利率。且不說史無前例的「負利率」猛葯是否能達到抗擊通縮、刺激投資和提振消費的效果,它已經和從2008年以來的持續大量貨幣超發一起,將全球金融市場帶入了一個資本低回報率時代。
宏觀角度看,當各國央行都在無節制地進行放水比賽應對經濟下行時,就會造成「社會融資需求低迷,但資金供給旺盛」的現象,那麼代表融資成本的利率自然下行,特別是當大量資金「避實就虛」而湧入金融資產時,更加劇了利率下行的程度。微觀上觀察,經濟低迷意味著企業盈利下滑,實體投資回報率下降,也就意味著企業能夠承擔的融資成本下降,那麼資金提供方的收益率也會隨之下降。以國債收益率為例,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從80年初的12%降至2015年10月初的2.1%,與美國類似,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低於3%,一度低於2.8%(見圖1)
檢驗結果表明,三年期增發的股票在三年鎖定期的收益率顯著高於同期的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即擁有超額收益率。因此可以說保險資金運用投行思維,與上市公司深入合作,在統計意義上大概率可以獲得長期超額收益。這也符合國家鼓勵保險資金長期參與到實體經濟發展中的政策導向。
新華也一直堅持嘗試運用投行思維進行權益投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4年3月新能源領域某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和產業演化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調查,判斷該上市公司處於產業鏈的最上游,理應具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在對該公司進行詳盡地實地調研和盡職調查的基礎上,公司決定參與增發並最終成功。成為該上市公司股東後,我公司還與其保持密切溝通,積極幫助公司制定戰略規劃,尋找國內外客戶,提供產業相關信息等。雖然該上市公司的定增只有一年,但是出於對公司發展情況的信心,我們一直長期持有,投資收益超過500%。
(三)保險資金直接開展投行業務
根據保監會最新下發的《關於修改<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明確允許保險資金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允許險資投資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保險資金開展投行業務的渠道和范圍進一步被放寬,這有助於提高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和推動資產管理公司的第三方業務的開展。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行業務起步晚、投向窄,與券商、銀行、信託等傳統投行比起來發展緩慢,基金子公司作為後起之秀,發展速度與資產管理規模也遠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比。在利率不斷下行、資產日益稀缺的當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行業務該如何發展,是值得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我們認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行業務要取得質的突破,必須從思維轉變開始。傳統來說,我們已經習慣以出資方身份出現,帶著典型的買方思維,坐等賣方上門推薦產品,挑挑揀揀之後即被動地接受投資結果。這種思維方式在開始做投行業務的時候不可避免有所體現。但勢易時移,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必須從坐商走向行商,從被動挑選產品接受投資結果,向主動開發項目和參與投資過程管理轉變,從單純的下游資金端向上游資產端延伸。在此過程中,作為從事投行業務的相關部門,更是思維轉變的排頭兵,從為融資人提供高效高質的服務出發,積極主動整合內外部資源,為項目設計全面細致的融資方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首先,應該從融資人的需求出發,以產品為核心,基於對宏觀、行業和企業的分析,從投資形式、期限、流動性、風險管理等各方面對項目進行設計,以適應不同投資者的需要,而非一味地追求風險最小或收益最大。比如,新興行業的並購業務,投資風險較高,並購主體多數實力較弱,即使增信,效力也不強,因此更適合於純股權投資。此時應考慮加大對估值和並購條款的把控,進行結構化設計以保障優先順序資金安全,並且深入參與投後管理,而非簡單套路式地做成「明股實債」類產品,以獲得形式上的安全。
其次,投行業務部門要善於整合公司內部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和整體優勢,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公司的投資部門即是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典型代表,他們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管理的要求,對產品細節條款的掌握,都可以成為投行業務部門設計產品的第一手信息來源。投行業務部門可以詳細了解公司內部客戶需求,定向尋找資產,這與其他同業盲目去尋找項目相比,是一個突出優勢;2.可以藉助公司投研團隊的研究能力對宏觀和公司進行分析,前瞻性看到市場上的投資機會,可以藉助公司的已投項目資源,進一步挖掘合作對象的更多需求,尋找潛在的業務機會。
最後,投行業務部門應緊緊圍繞合作方,運用專業知識,在滿足客戶需求上多加創新,深入挖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比如券商傳統投行,在開發客戶的IPO業務後,還會更加積極主動地了解客戶後續需求,拓展其定向增發、並購重組、債券發行、項目融資等多方面業務,成為其長期合作夥伴。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行業務部門也應如此。
3. 總結
「新常態」下的大資管時代已經來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雖然具備管理資產規模較大、投資范圍較廣、投資風格穩健等優勢,但也存在業務結構單一、資金來源單一、獨立性不足、管理機制保守落後、市場化程度低、人員考核和激勵機制落後等問題。如何揚長避短,在全市場的競爭中找到發展的突破口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無論是對理論的探討還是對實際情況的分析,最終都說明了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轉型迫在眉睫,而其中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轉變。綱舉才能目張,投行化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對目前面臨的情況進行重新梳理,可以改變我們看待業務發展的角度並重新定位我們的發展目標;投行化的思維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對現有的業務模塊進行完善和拓展,彌補短板並充分發揮出我們的優勢以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投行化的思維方式更可以改變保險目前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勵效應,幫助我們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和資金來源。
『玖』 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
這兩個比率我找到了,但是後面的宏觀經濟學問題真的不太明白,以前學的好多都記不清了,現在准備重新學習一下。
這兩個指標主要是針對金融危機後的銀行監管性指標,目的在於控制銀行的三大風險,屬於巴塞爾協議III中的內容。
流動性覆蓋率(LCR,Liqudity Covered Ratio)= 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未來30日的資金凈流出量,流動性覆蓋率的標準是不低於100%
這個公式的意義:確保單個銀行在監管當局設定的流動性嚴重壓力情景下,能夠將變現無障礙且優質的資產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這些資產可以通過變現來滿足其30天期限的流動性需求。
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Net Steady Finance Ratio) = 可用的穩定資金/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凈穩定資金比率的標準是大於100%
這個公司的意義: 用於度量銀行較長期限內可使用的穩定資金來源對其表內外資產業務發展的支持能力。該比率的分子是銀行可用的各項穩定資金來源,分母是銀行發展各類資產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來源。分子分母中各類負債和資產項目的系數由監管當局確定,為該比率設定最低監管標准,有助於推動銀行使用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持其資產業務的發展,降低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
該指標主要用於確保投行類產品、表外風險暴露、證券化資產及其他資產和業務的融資至少具有與它們流動性風險狀況相匹配的一部分滿足最低限額的穩定資金來源。NSFR指標的目的就是防止銀行在市場繁榮、流動性充裕時期過度依賴批發性融資,而鼓勵其對表內外資產的流動性風險進行更充分的評估。此外,使用NSF也有助於應對流動性覆蓋率(LCR)的迅速下降(cliff-effect),降低銀行使用期限剛好大於監管部門所設定壓力情景時間跨度的短期資金來源去建立其流動性資產儲備的沖動。
PS:我下載了一個《流動性風險計量標准和監測的國際框架》,你可以加我359680937,我把這個傳給你。
話說我也在找這兩個指標,網路還是比較給力,找到了。
『拾』 凈穩定資金比率的公式的意義
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 可用的穩定資金/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凈穩定資金比率的標準是大於100%。
公式的意義:
1、用於度量銀行較長期限內可使用的穩定資金來源對其表內外資產業務發展的支持能力。
該比率的分子是銀行可用的各項穩定資金來源,分母是銀行發展各類資產業務所需的穩定資金來源。分子分母中各類負債和資產項目的系數由監管當局確定,為該比率設定最低監管標准,有助於推動銀行使用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持其資產業務的發展,降低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
2、該指標主要用於確保投行類產品、表外風險暴露、證券化資產及其他資產和業務的融資至少具有與它們流動性風險狀況相匹配的一部分滿足最低限額的穩定資金來源。
NSFR指標的目的就是防止銀行在市場繁榮、流動性充裕時期過度依賴批發性融資,而鼓勵其對表內外資產的流動性風險進行更充分的評估。此外,使用NSFR也有助於應對流動性覆蓋率(LCR)的迅速下降(cliff-effect),降低銀行使用期限剛好大於監管部門所設定壓力情景時間跨度的短期資金來源去建立其流動性資產儲備的沖動。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