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訴訟時效期限屆滿的直接法律後果有哪些
刑法追制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根據《刑法》第87條的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第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第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第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第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Ⅱ 有效期屆滿前三十日和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的區別是什麼「屆」字的含義是什麼
兩者源區別:
1、時間段不同
兩者代表時間的前後,前者是代表到期前的時間,後者是代表到期後的時間
2、意義不同
到期前後的意義不同,到期前可以有時間可以緩沖,到期後的時間是為了催交
3、法律責任不同
到期前不需履行相應的逾期責任,到期後需履行規定的法律責任
有效期屆滿前三十日指的是到期前的30日,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指的是到期後的30日內;屆時到的意思
「屆」是到的意思,屆滿即到期
可以把它們拆分出來,文字和數字拆分,即有效期屆滿前和三十日;有效期屆滿和三十日前
這樣就很好理解了,如果還是理解不了可以從相對其來理解,一般所說的到期由前後之分,那麼這個也可以理解為到期前後,這樣形成一個對稱。
(2)期限屆滿擴展閱讀:
屆滿,又稱「期滿」、「期限屆滿」。是指規定期間的終期已經終了的事實。屆滿僅針對終期而言;其中依具體期日確定的期限,以規定期日的終了為屆滿,依一定期間確定的期限,則以該期間最後一曰的終了為屆滿。我國民法上所稱屆滿包括本數在內。例如規定10天期滿的,包括第10天在內
在法律中:屆滿即指法定的期限到期,也指約定的期限到達,比如合同、協議之類。
Ⅲ 專利權在其期限屆滿日當天有效還是無效
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版發明專利權的期許可權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
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關規定的,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
(3)期限屆滿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相關法條:
第四十六條專利復審委員會對宣告專利權無效的請求應當及時審查和作出決定,並通知請求人和專利權人。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和公告。
對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無效宣告請求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四十七條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並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調解書,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應當給予賠償。
Ⅳ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屆滿時,應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抄限已滿的,應自行解密。對需要延長保密期限的,應當在原保密期限屆滿前重新確定保密期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九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滿的,自行解密。機關、單位應當定期審核所確定的國家秘密。對在保密期限內因保密事項范圍調整不再作為國家秘密事項,或者公開後不會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繼續保密的,應當及時解密;
對需要延長保密期限的,應當在原保密期限屆滿前重新確定保密期限。提前解密或者延長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機關、單位決定,也可以由其上級機關決定。
(4)期限屆滿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Ⅳ 訴訟時效期限屆滿後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刑法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內。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容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根據《刑法》第87條的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第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第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第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第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Ⅵ 什麼是「履行期限屆滿之前」
答案是B。
這個「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的意思是合同履行期限結束之前。
履行期限: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行為的時間。作為合同的主要條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應當在合同中予以約定,當事人應當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債務。如果當事人不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則可能構成遲延履行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根據《合同法》第 61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另行協議補充,如果協議補充不成的,應當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還無法確定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這也是合同履行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兩種情形:遲延履行和提前履行。在履行期限屆滿後履行合同為遲延履行,當事人應當承擔遲延履行責任,此為違約責任的一種形態;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所為之履行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構成不適當履行。
按照法律的規定,生效法律文書(包括判決書、調解書等)可以由當事人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比如判了被告賠償原告十萬塊錢,被告在判決生效之後自覺把十萬塊交給了原告,本案就執行完畢了。如果當事人拒絕自覺履行,權利人是可以拿著生效文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
但是強制執行是有期限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之內申請法院才會受理。比如調解書上約定2016年8月1日付清賠償款,但是被告人一直沒有付清,你最遲要在2018年7月31日的時候申請強制執行。
司法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