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行政機關易腐爛物品處理期限

行政機關易腐爛物品處理期限

發布時間:2022-06-03 04:20:19

㈠ 哪位朋友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

最佳答案檢舉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
(1996年10月1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8號公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正確實施行政處罰

,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行政處罰

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依照本規定執行。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公正、公開地行使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的行政職權。

(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沒有依據的,不得給予行

政處罰。

(三)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四)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

(五)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非法干預。

(六)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進行業務領導和監督。

(七)辦案機關工作人員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二章 管 轄

第四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含縣級,下同)工商行政管

理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條 縣(區)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本區內發生的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本轄區內發生的重大、復雜的案件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管轄應當由自己實施行政處罰的

案件及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六條 對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

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公平競爭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由省級或者設

區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

第七條 對商標注冊人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未按照《商標法》及《商標

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予以備案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由許可人或者被許可人所在地

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被許可人未在商品上標明自己的名稱及產地的,由被許

可人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

第八條 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違反企業登記管理規定行為

實施行政處罰,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權的地方工商行

政管理機關管轄。

第九條 兩個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上一級工

商行政管理機關指定管轄。

第十條 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直接查處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案

件,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案件交由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

重大、疑難案件,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報請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



第十一條 辦案機關發現所查處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及時將案件移

送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者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管轄。受移送的工商行政管

理機關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報請共同上一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指定管轄。

辦案機關發現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管轄。

第三章 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第十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職權,或者依據當事人的申訴、控告等途徑

發現、查處違法行為。

第十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應當立案。適用簡易程序的除外



第十四條 立案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同時附上相關的材料(檢舉材料、申訴

材料、控告材料、上級機關交辦或者有關部門移送的材料、當事人交代的材料、監

督檢查人員的檢查報告等),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以下簡稱局長,含

副局長,下同)批准,指定兩名以上辦案人員負責調查處理。

第十五條 立案後,辦案人員應當及時進行調查、收集、調取證據,必要時,

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第十六條 辦案人員調查案件,不得少於兩人。辦案人員在調查取證明,應當

出示辦案人員執法身份證件及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證明文件。

第十七條 辦案機關需委託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協助調查、取證的,必須出

具書面委託證明,受委託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積極予以協助。

第十八條 辦案機關對案件進行調查,應當收集以下證據: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證人證言;

(四)視聽資料;

(五)當事人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

上述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十九條 辦案人員可以詢問當事人及證明人。詢問應當個別進行。詢問前應

當告知其如實陳述事實、提供證據。詢問應當製作筆錄,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

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筆錄如有差錯、遺漏,應當允許其更正

或者補充。經核對無誤後,由被詢問人逐頁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辦案人員亦應

在筆錄上簽名。被詢問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應當在筆錄上註明。

第二十條 辦案人員可以要求當事人及證明人提供證明材料或者與違法行為有

關的其他材料,並由材料提供人在有關材料上簽名或者蓋章。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

,應當在材料上註明。

第二十一條 辦案人員應當收集、調取與案件有關的原始憑證作為書證。調取

原始證據有困難的,可以復制,復製件應當標明「經核對與原件無誤」,並由出具

書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十二條 對有違法嫌疑的物品進行檢查時,應當有當事人在場,並製作現

場筆錄;當事人拒絕到場的,應當在現場筆錄中註明。

第二十三條 辦案機關在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

取得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扣留、封存等行

政強制措施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實施。

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或者扣留、封存等行政強制措施,或者解除行政強制措

施,應當經局長批准。

行政強制措施復議期間,不停止強制措施的執行。

第二十四條 先行登記保存有關證據,或者扣留、封存當事人的財物,應當當

場清點,開具清單,由當事人和辦案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交當事人一份。並分別送

達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扣留、封存財物的通知書。

第二十五條 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加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先行登記保存

封條,就地由當事人保存。登記保存證據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損毀、銷

毀或者轉移證據。

第二十六條 對於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一)違法事實成立應當予以沒收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予以沒收;

(二)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可以扣留、封存的,決定扣留或者封存;

(三)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依法不應予以沒收,或者依法不應予以扣留、封

存的,決定解除登記保存措施。

第二十七條 扣留當事人托運的物品,應當填寫扣留通知書,通知有關運輸部

門協助辦理,並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八條 對當事人交代的家存或者寄存的違法物品,需要查扣的,責令當

事人取出;當事人拒絕取出的,應當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將其取出,並辦理扣留手續



第二十九條 對於扣留的財物應當妥善保管,嚴禁動用、調換或者損毀。對容

易腐爛、變質的物品,在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後,可以先行處理。

被封存的物品,應當加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封條,保管人不得隨便動用;物

品由當事人自己保管的,應當由當事人出具保證書

第三十條 扣留、封存的財物必須是與違法行為有直接關系的財物。經查明確

實與違法行為無關的,應當立即解除扣留、封存措施,發給當事人啟封、解除扣留

通知書。

第三十一條 必須對當事人的人身進行檢查的,應當依法提請公安機關執行,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配合。

第三十二條 辦案機關執行《反不正當競爭法》採取責令暫停銷售、不得轉移

、隱匿、銷毀有關財物等強制措施,應當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名義,並以書面形

式告知當事人,由當事人執行。

第三十三條 抽樣取證,應當有當事人在場,並開具物品清單,由辦案人員和

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三十四條 案件調查終結,辦案機構應當寫出調查終結報告,並草擬行政處

罰決定書,連同案卷交由核審機構進行書面核審。核審機構核審後,由辦案機構將

整個案卷及核審機構的核審意見報局長批准。

調查終結報告的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事實、案件性質、處罰依

據、處罰建議等。

第三十五條 核審機構接到辦案機構的核審材料後,應當予以登記,並指定具

體承辦人員負責核審工作。

第三十六條 案件核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所辦案件是否具有管轄權;

(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確;

(五)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是否准確;

(六)處罰是否適當;

(七)程序是否合法。

第三十七條 核審機構經過對案件進行核審,提出以下書面意見和建議:

(一)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准確、處理適當、程序合法的案件,同意

辦案機構意見,建議報局長批准後告知當事人。

(二)對定性不準、適用法規不當、處罰不當的案件,建議辦案機構修改。

(三)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建議辦案機構補正。

(四)對程序不合法的案件,建議辦案機構糾正。

(五)對超出管轄權的案件,建議辦案機構按有關規定移達。

第三十八條 辦案機構與核審機構就有關問題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提交局長

或者局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

第三十九條 局長對行政處罰建議批准後,由辦案機構以辦案機關的名義,或

者由辦案機關委託有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

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權。凡擬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營

業執照、許可證及較大數額罰款處罰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採取口頭形式告知的,辦案機構或者受委託的機關應當將告知情況記入筆錄,

並由當事人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採取書面形式告知的,辦案機構或者受委託的機關直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應

當出具簽收證明;拒絕簽收的,由送達人記明情況並報告辦案機構負責人。辦案

機構也可以採取郵寄送達的方式送達當事人。

無法找到當事人的,由辦案機關以公告形式告知。

受委託的機關按照要求告知當事人後,應當將告知情況通知辦案機關,並將有

關文書、材料及時送交辦案機關。

自當事人簽收之日起3日內,或者辦案機關掛號寄出之日起15日內,或者自

公告之日起15日內,當事人未行使陳述、申辯及聽證權,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

的,視為放棄此權利。

前款規定的郵寄送達,如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間

沒有收到的,應當自實際收到之日起3日內行使權利。

第四十條 辦案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

和證據,認真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或者證據成立的,辦案機關應當

予以採納。

第四十一條 行政處罰案件的聽證程序,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專項規定執

行。

第四十二條 局長經過辦案機構調查結果及核審機構的核審意見或者聽證報告

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當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

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局長認為案件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處罰的,應當提交局長辦

公會議討論決定。

第四十三條 辦案機關作出處罰決定後,應當製作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的

內容包括: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印章。

第四十四條 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理的案件,需經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審批的,應當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專項規定處理。

第四十五條 凡需作出責令停產停業、扣繳或者吊銷證照處罰的,如果辦案機

關與原核發證照機關不是同一機關的,由辦案機關建議或者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責成原核發證照機關作出處罰。

撤銷注冊商標,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作出。

第四十六條 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當或者違法的

具體行為,有權予以撤銷、變更或者責令改正。

第四章 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

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1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

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處罰決定。

第四十八條 適用簡易程序當場查處違法行為,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

法身份證件,當場了解違法事實,作出筆錄,收取必要的證據,並填寫符合《行政

處罰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當場交付當事人。

第四十九條 前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

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行政機關名稱、印章,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

章。

第五十條 執法人員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

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進行申辯的,

執法人員應當記入筆錄。

第五十一條 適用簡易程序查處案件的有關材料,應當由執法人員所在的工商

行政管理機關歸檔保存。

第五章 行政處罰的執行

第五十二條 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

履行。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

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四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當事人作出罰款處罰的,應當由當事人自收

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

由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

(一)當場處以20元以下罰款的;

(二)對公民處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千元以

下罰款,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三)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

經當事人提出的。

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

罰款收據。

第五十五條 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

其所在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在2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銀行



第五十六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工商行

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

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七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

申請和辦案機關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第五十八條 除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外,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必須按照

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沒收的票據交有關部門統一處理。

銷毀物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沒有規定的,經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

局長批准,由兩名以上工商行政管理人員監督銷毀並製作銷毀記錄。

物品處理,應當製作清單。

第五十九條 吊銷證照的,應當予以收繳。吊銷營業執照的,應當同時收繳公

章及合同專用章,通知其開戶銀行,並按規定發布公告。

第六十條 罰沒款及沒收物品的變價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單位和個人

不得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第六十一條 所查扣的物品,在3個月內無法找到當事人的,應當作為無主財

產,上繳財政。

第六章 期間、送達

第六十二條 期間以時、日、月計算,期間開始之時或者日不計算在內。期間

不包括在途時間,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為法定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

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第六十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送達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

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7日內按照下條的規定送達。

第六十四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送達文書,除告知文書外,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的,由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註明收到日期,並簽名

或者蓋章,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當事人是法人、經營單位

或者其他組織的,交其收發部門簽收;當事人是公民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交其本人

簽收,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簽收;當事人指定代收人的

,交代收人簽收。當事人拒絕接受有關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人員到場,說

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將文書留在當事人的收發部門或者住處,即視為送達。

(二)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掛號郵寄送達,也可以委託當地工商行政管理

機關代為送達。

(三)無法採取上述幾種方式送達的,可以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經過60

日,即視為送達。

第七章 行政復議

第六十五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復議案件,應當嚴格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

規定執行。

《行政復議條例》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具體的,按照本規定執行。

第六十六條 被申請人向復議機關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或者證據

時,應當按順序裝訂成卷。

第六十七條 復議案件需調查、取證的,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三章的有關規定執

行。

第六十八條 復議機關在下列情況下,經局長批准,可以延長復議期限:

(一)復議機關自受理之日起至復議法定期限屆滿日止,不足30日內;

(二)復議機關需進行調查、取證,方能作出復議決定的;

(三)被申請人逾期提交案卷材料,影響復議期限的;

(四)其它需要延期的特殊情況。

延長復議期限的決定,應當在復議期限屆滿之日前作出。延長復議期限不得超

過1個月。

延長復議期限,應當及時書面通知復議申請人,並告知如不同意延期,可以直

接就原處罰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申請人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應當及時告知復議機關,申請人不得再就

此案申請復議。

第六十九條 復議案件審結後,復議機關應當將有關材料整理歸檔。

第八章 備 案

第七十條 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罰金額在5萬元以上(含5萬元)、10

萬元以下的案件,應當報市(地)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

第七十一條 縣級、市(地)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罰金額在10萬元以上(

含10萬元)、100萬元以下的案件,應當報所屬省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

第七十二條 下列處罰案件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備案:

(一)有關限制競爭行為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二)涉外商標案件;

(三)對外商投資企業作出處罰的案件;

(四)處罰金額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案件。

第七十三條 備案材料應當裝訂成卷。主要包括:處罰決定書、案件調查終結

報告、核審機構的核審意見、聽證報告、證據材料及其他有關材料。

第九章 立 卷

第七十四條 案件處罰決定或者復議決定執行完畢,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

照下列要求及時將案件材料立卷歸檔:

(一)案卷必須一案一卷,案卷可以分正卷、副卷;

(二)各類文書齊全,手續完備;

(三)書寫文書用毛筆或者鋼筆;

(四)案卷應當按順序裝訂。

辦案機關案卷裝訂的順序如下:

(一)案卷封面;

(二)案卷材料目錄;

(三)處罰決定書;

(四)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及批件(可放入副卷);

(五)立案審批表(可放入副卷);

(六)復議決定書;

(七)證據材料;

(八)核審意見;

(九)聽證筆錄;

(十)聽證報告;

(十一)財物處理單據;

(十二)其它有關材料。

復議機關案卷裝訂的順序如下:

(一)案卷封面;

(二)案卷材料目錄;

(三)復議決定書;

(四)復議申請書;

(五)答辯材料;

(六)復議終結報告及批件(可放入副卷);

(七)原處罰決定書;

(八)證據材料;

(九)延期復議的決定、通知;

(十)其它有關材料。

第七十五條 案卷立卷歸檔後,任何人不得私自增加或者抽取案卷材料。未經

局長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借閱案卷。

第十章 附 則

第七十六條 本規定所稱辦案機關,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設立的工商行政管理所及設區的市按照行政區劃

設立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實施行政處罰,依照程序規定執行。

第七十七條 企業名稱爭議的裁決,商標權爭議的裁定或者決定及商標侵權

償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第七十八條 行政處罰的有關文書,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統一制定。

第七十九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12月24日國家工商行

政管理局發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試行)》同時廢止

㈡ 哪些容易腐爛,變質的物品法律,法規規定

您好,一般容易腐爛、變質的物品如果一時無人領取,那暫時看管的人就有權以正常價格出售這些物品。再把所得價款給這些物品的所有權人。
比如《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三十九條規定:「查封、扣押的財物應當妥善保管,嚴禁動用、調換或者損 毀。對容易腐爛、變質的物品,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直接先行處理的,或者當事人同意先行處理的,經工 商行政管理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在採取相關措施留存證據後可以先行處理。被查封的物品,應當加貼工 商行政管理機關封條,任何人不得隨意動用。」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㈢ 行政機關處理扣押行為的時間最長是多久

行政機關扣押的期限一般在三十日內。依據我國《行政強製法》的相關規定,行政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但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的可以延長,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特殊規定。
【法律依據】
《行政強製法》第二十五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查封、扣押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應當明確,並書面告知當事人。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㈣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證據保全時間是多少天

30天

第 88 號《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第九十二條扣押期限為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將被扣押物品退還當事人。

對扣押物品需要進行鑒定、檢測、檢驗的,鑒定、檢測、檢驗期間不計入扣押期間,但應當將鑒定、檢測、檢驗時間告知當事人。

拓展資料

第八節證據保全

第八十八條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對與案件有關的需要作為證據的物品,可以扣押。

對與案件無關的物品,不得扣押。對已經扣押的物品,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應當立即解除扣押。

對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佔有的財產,不得扣押,應當予以登記,寫明登記財物的名稱、規格、數量、特徵,並由佔有人簽名或者捺指印。必要時,可以進行拍照。

第八十九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扣押物品時,應當會同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扣押物品清單一式兩份,寫明扣押的理由,被扣押物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特徵,由辦案人民警察和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簽名後,一份交給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一份附卷。有見證人的,還應當由見證人簽名。

對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錄音帶、錄像帶、電子數據存儲介質,在扣押時應當予以檢查,記明案由、內容以及錄取和復制的時間、地點等,並妥為保管。

第九十條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扣押物品,應當在扣押後的十二小時內向所屬公安機關辦案部門或者公安派出所負責人報告;公安機關辦案部門或者公安派出所負責人認為不宜扣押的,應當立即解除扣押。

第九十一條 對於扣押的物品,應當妥善保管,不得挪用、調換或者損毀。

對容易腐爛變質及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在拍照或者錄像後變賣或者拍賣,變賣或者拍賣的價款暫予保存,待結案後按有關規定處理。

對屬於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佔有的財物,應當在登記、拍照或者錄像、估價後及時返還,並在案卷中註明返還的理由,將原物照片、清單和領取手續存卷備查。

對不宜入卷的物證,應當拍照入卷,原物在結案後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九十二條扣押期限為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將被扣押物品退還當事人。

對扣押物品需要進行鑒定、檢測、檢驗的,鑒定、檢測、檢驗期間不計入扣押期間,但應當將鑒定、檢測、檢驗時間告知當事人。

第九十三條 行政案件變更管轄時,與案件有關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隨案移交。移交時,由接收人、移交人當面查點清楚,並在交接單據上共同簽名。

第九十四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

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的,視為自動解除。

第九十五條 對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時,應當會同證據的持有人或者見證人對證據的名稱、數量、特徵等進行登記,開具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清單。必要時,應當對登記保存的證據進行拍照。

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清單由辦案人民警察和證據持有人或者見證人簽名。證據持有人拒絕簽名的,辦案人民警察應當在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清單上註明。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清單一式兩份,一份附卷,一份交當事人。

第九十六條 先行登記保存期間,證據持有人及其他人員不得損毀或者轉移證據。

中國高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 第 88 號

㈤ 對證據登記保全的易變質的物品怎麼處理

先行登記保存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從三十七條可以看出,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是行政執法機關在對立案工作進行調查過程中遇到特殊、緊急情況時所採取的一項證據保全措施,它在實施時必須符合以下要件:(1)必須是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實施;(2)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3)須經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的批准;(4)登記保存的物品是須是與違法行為直接關聯的證據;(5)對採取保全的物品進行登記。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作為獲取證據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行政處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行政執法部門日常執法中使用頻率也比較高。 在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中存在的問題 在執法過程中,一些行政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對證據登記保存概念及適用要件的認識上存在誤區,導致在調查取證時不能依法、全面、客觀進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證據登記保存。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如果行政機關在七日內不能做出處理,則應將登記保存的證據發還給所有人。對於這一款規定,一些行政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認為,處罰法規定的時間太短,七天內不可能作出處理決定,從而超出法定期限進行證據登記保存。例如在王某訴貿易局行政違法一案中,貿易局在查處未經定點屠宰生豬時,對行政相對人私宰的生豬肉產品進行登記保存後,七日內未作出處理決定,也沒將生豬肉產品發還給行政相對人,從而引發行政糾紛。 2、任意擴大證據登記保存范圍。實行證據先行登記保存,必須是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如證據有可能滅失、時過境遷後將難以取得等,行政執法機關才能實施。對沒有必要進行證據登記保存,或通過詢問筆錄、證人證言、現場筆錄等其他證據就能夠確定行政相對人違法事實的,則不能採取該措施。在執法中,行政機關往往把握不準實施證據登記保護的條件,在沒有必要採取證據登記保存或用其他證據就足以認定行政相對人違法的情況下,任意擴大其范圍,以貌似合法的方式進行變相的強制扣押。如我院審理的宋某訴交通局交管行政徵收案中,交通局為責令原告交納規費,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將宋某的摩托車扣押,聲稱需要登記保存,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審理,依法判決被告將車返還。 3、需要保存的證據不予登記或登記不規范。登記保存物品是採取這項措施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行政執法機關在現場提取證據後,應當製作登記保存物品的清單。但行政機關在執法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通常只考慮證據登記保存的「實質」,在形式和程序上存在瑕疵,或者不製作證據先行登記保存單,或者不認真規范製作,馬馬虎虎,草率了事,漏填或者用「一車、一筐、半箱」等含糊單位標記,以至於不能完全、准確地反映登記保存的物品內容,容易與相對人在保存物品的名稱、種類、數量、質量等方面產生分歧,引發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如我院審理的一起工商行政強制案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登記保存物品清單中只表明衣服三箱,最後法院支持了原告的主張。 4、實施先行登記保存的物品與被處罰行為無關聯性。先行登記保存的物品作為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證據,必然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三個基本特徵,它必須與違法行為有直接必然聯系的。但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往往不注意這一點,如城管執法部門在查處違反市容管理亂貼手機廣告案時,對與違法行為毫無關聯的手機實施先行登記保存,違背證據關聯性的原則要求,從而引起矛盾糾紛和行政訴訟,造成被動局面。 5、未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實施登記保存。進行證據登記保存,必須經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批准,這種批准可以是「一案一批」,也可以是「事先授權」,即在明確具體標準的情況下,授予行政執法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處置的權力,行政執法人員採取「先行登記保存」後,應及時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匯報。但在實際操作中,執法人員往往憑借個人一時沖動,感情用事,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隨意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或者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為保全證據而採取這種措施,事後怠於向負責人匯報,以求追認。

從上述內容看,「對卷煙予以先行登記保存是否違法?」的關鍵在於行政機關負責人是否已批准?
也就是說,只要有證據證明在行政機關負責人沒有批準的情況下,行政執法人員對卷煙予以先行登記保存,這個行為就是違法的。但是,證據是很難有的。因為行政機關負責人的批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既可以「事先授權」,也可以「事後追認」。

㈥ 行政執法時,查封扣押物品的期限是多久

這個主要看是行政執法還是刑事犯罪扣押,如果是行政執法,最長是30天;如果是刑事犯罪扣押,最長是1年。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六條

對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非經查封、扣押、凍結不得處分。

對銀行存款等各類可以直接扣劃的財產,人民法院的扣劃裁定同時具有凍結的法律效力。

第四百八十七條人民法院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查封、扣押動產的期限不得超過兩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申請執行人申請延長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前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續行期限不得超過前款規定的期限。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

(6)行政機關易腐爛物品處理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偵查人員扣押物證、書證應當遵守下列程序:

1.扣押物證、書證只能由偵查人員進行;偵查人員可以在勘驗、檢查和搜查中進行,也可以單獨進行,則應持有偵查機關的證明文件。

2.扣押的物證、書證范圍僅限於可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各種物品和文件,對與案件無關的物品、文件不得隨意扣押。如果發現是違禁品,無論是否與本案有關,都應先行扣押,然後交有關部門處理。凡應當扣押的物品、文件,持有人拒絕交出或者抗拒的,可以強行扣押。

3.根據刑事訴訟法115條,對於扣押的物品和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清單一式兩份,寫明物品或者文件的名稱、編號、規格、數量、質量、特徵等,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

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持有人及其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時,不影響扣押的進行,但應當在扣押清單上註明。對於應當扣押又不便提取的物品,應當現場加封,並由專人負責保存。

4.對於扣押的物品、文件,偵查機關應當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者損毀。其中若涉及國家秘密的,應當嚴格保守秘密。

5.偵查人員認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郵件、電報時,經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的批准,即可通知郵電機關將有關的郵件、電報檢交扣押。不需要繼續扣押時,應當立即通知郵電機關。

6.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已被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偵查機關只要查明該款項是屬於犯罪嫌疑人的,不管是以何人名義,何種方式存入、匯出、匯入的款項,都可以依法予以查詢和凍結。

另外,根據六機關《規定》的有關規定,偵查機關不能扣劃存款、匯款.對於在偵查、審查起訴中犯罪嫌疑人死亡,對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應當依法予以沒收或者返還被害人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裁定通知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的金融機構上繳國庫或者返還被害人。

7.對於扣押的物品、文件、郵件、電報或者凍結的存款、匯款,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3日以內解除扣押、凍結,退還原主或者原郵電機關。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扣押物品,應當在扣押後的十二小時內向所屬公安機關辦案部門或者公安派出所負責人報告;公安機關辦案部門或者公安派出所負責人認為不宜扣押的,應當立即解除扣押。

對扣押物品需要進行鑒定、檢測、檢驗的,鑒定、檢測、檢驗期間不計入扣押期間,但應當將鑒定、檢測、檢驗時間告知當事人。

《行政強製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這條規定明確了查封、扣押的實施主體。

在我國,查封、扣押的稱謂比較混亂。目前,法律、法規中對查封的稱謂大致有查封、封存、保存、暫時保存、加封留存、暫時加封、封存處理等,對扣押的稱謂大致有扣押、強制扣押、暫扣、暫時扣押、扣留、暫時扣留和對船舶的臨時滯留等。

查封一般針對場所、不宜移動的或不需要移動其所在場所的物品,扣押則一般適用於可以移動且有必要從行政相對人處轉移的財產或物品。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責令執行法院限期執行或者變更執行法院:

(一)債權人申請執行時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對該財產未執行完結的;

(二)執行過程中發現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法院自發現財產之日起超過六個月對該財產未執行完結的;

(三)對法律文書確定的行為義務的執行,執行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依法採取相應執行措施的;

(四)其他有條件執行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

㈦ 行政扣押物品的期限

法律分析:行政機關對涉案的貨物進行扣押的,扣押貨物是有一定期限的,扣押的期限一般不超過30天。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二十三條 查封、扣押限於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復查封。

第二十五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延長查封、扣押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應當明確,並書面告知當事人。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㈧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規定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第一條 為規范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行使行政處罰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以下簡稱行政強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違反食品、保健食品、葯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照本規定。
第三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法律法規規章適用准確適當、執法文書使用規范。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建立行政處罰監督制度。
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下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的行政處罰進行監督。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下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違法或者不適當的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第六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第七條 縣(區)、市(地、州)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職權管轄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職權管轄本行政區域內重大、復雜的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案件。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依職權管轄應當由自己實施行政處罰的案件及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重大、復雜的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本地區實際,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級別管轄的具體分工。
第八條 縣級以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
受委託的組織應當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部門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委託部門應當對受委託組織的行政處罰行為及其相關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指導和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九條 縣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鄉鎮或者區域設置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使行政處罰權。
第十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兩個以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均有管轄權的,由先行立案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管轄。對管轄權有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一條 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查處下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案件,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案件移交下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處。
下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本部門管轄的案件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可以報請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管轄或者指定管轄。
第十二條 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接到管轄爭議或者報請指定管轄請示後,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指定管轄的決定,並書面通知下級部門。
第十三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案件不屬於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受移送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案件查處結果及時函告移送案件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認為移送不當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管轄,不得再次移送。
第十四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查處案件時,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按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的要求,及時移送同級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決定立案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立案通知書之日起3日內將涉案物品以及與案件有關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機關,並辦結交接手續;對涉案的查封扣押物品,還應當填寫查封扣押物品移交通知書,並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十五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行政處罰案件需要其他地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協助調查、取證的,應當出具協助調查函。協助部門一般應當在接到協助調查函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工作;需要延期完成的,應當及時告知提出協查請求的部門。
第十六條 依法應當吊銷食品葯品行政許可證或者撤銷批准證明文件的,由原發證或者批準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決定。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處違法案件,對依法應當吊銷許可證或者撤銷批准證明文件的,在其許可權內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的同時,應當將取得的證據及相關材料報送原發證、批準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由原發證、批準的部門依法作出是否吊銷許可證或者撤銷批准證明文件的行政處罰決定。需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撤銷批准證明文件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決定。
原發證、批準的部門依法作出吊銷許可證和撤銷批准證明文件的行政處罰決定,依照本規定進行。 第十七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下列事項及時調查處理:
(一)在監督檢查及抽驗中發現案件線索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訴、舉報的;
(三)上級機關交辦或者下級機關報請查處的;
(四)有關部門移送或者經由其他方式、途徑披露的。
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立案。
第十八條 立案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違法嫌疑人;
(二)有違法事實;
(三)屬於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的范圍;
(四)屬於本部門管轄。
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報分管負責人批准立案,並確定2名以上執法人員為案件承辦人。
第十九條 辦案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辦案人員的迴避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分管負責人決定,負責人的迴避由部門其他負責人集體研究決定。
迴避決定作出前,被申請迴避人員不得擅自停止對案件的調查處理。 第二十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案件調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首次向案件當事人收集、調取證據的,應當告知其有申請辦案人員迴避的權利。
被調查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配合調查,及時提供依法應當保存的票據、憑證、記錄等相關材料,不得阻撓、干擾案件的調查。
辦案過程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執法人員應當保守秘密。
第二十一條 執法人員進行現場調查時,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註明執法人員身份、證件名稱、證件編號及調查目的。執法人員應當在筆錄上簽字。
筆錄經核對無誤後,被調查人應當在筆錄上逐頁簽字或者按指紋,並在筆錄上註明對筆錄真實性的意見。筆錄修改處,應當由被調查人簽字或者按指紋。
第二十二條 辦案人員應當依法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檢驗報告、鑒定意見、調查筆錄、電子數據、現場檢查筆錄等。
立案前調查或者檢查過程中依法取得的證據,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二十三條 調取的證據應當是原件、原物。調取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由提交證據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復製品上簽字或者加蓋公章,並註明「此件由×××提供,經核對與原件(物)相同」的字樣或者文字說明。
第二十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應當說明來源,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證據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境外證據所包含的語言、文字應當提供經具有翻譯資質的機構翻譯的或者其他翻譯准確的中文譯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形成的證據,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證明手續。
第二十五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分管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向當事人出具先行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先行登記保存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損毀、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第二十六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作出以下處理決定:
(一)需要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採取記錄、復制、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後予以返還;
(二)需要檢驗、檢測、檢疫、鑒定的,送交檢驗、檢測、檢疫、鑒定;
(三)依法應當予以沒收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違法物品;
(四)需要查封、扣押的,依法採取查封、扣押措施;
(五)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事實成立但依法不應當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沒收的,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解除先行登記保存。
第二十七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案件調查時,經分管負責人批准可以依法採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出具查封、扣押決定書。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執法人員應當在查封扣押後24小時內向分管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分管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八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先行登記保存或者查封、扣押時,應當通知當事人到場,並在現場檢查筆錄中對採取的相關措施情況予以記載。
對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應當使用蓋有本部門公章的封條就地或者異地封存,當事人不得擅自啟封。
對先行登記保存或者查封、扣押的物品應當開列物品清單,由執法人員、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簽字或者加蓋公章。
第二十九條 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損毀或者擅自轉移、處置。
對容易腐爛、變質的物品,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直接先行處理的,或者當事人同意先行處理的,經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分管負責人批准,在採取相關措施留存證據後可以先行處理。
第三十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30日;情況復雜的,經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分管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30日。
作出延長查封、扣押期限決定後應當及時填寫查封扣押延期通知書,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對物品需要進行檢驗、檢測、檢疫或者鑒定的,應當填寫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告知書。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驗、檢測、檢疫或者鑒定的期間。
符合行政強製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應當解除查封、扣押。
第三十一條 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要求當事人在筆錄或者其他材料上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到場,拒絕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或者無法找到當事人的,應當由兩名執法人員在筆錄或者其他材料上註明原因,並邀請有關人員作為見證人簽字或者蓋章,也可以採取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
第三十二條 執法人員調查違法事實,需要抽取樣品檢驗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抽取樣品。檢驗機構應當在規定時限內及時進行檢驗。
第三十三條 案件調查終結後,案件承辦人應當撰寫調查終結報告,簡易程序除外。調查終結報告內容包括:當事人基本情況、案由、違法事實及證據、調查經過等;擬給予行政處罰的,還應當包括所適用的依據及處罰建議。
第三十四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案件調查時,對已有證據證明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出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第一節 一般程序
第三十五條 承辦人提交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後,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3名以上有關人員對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辦案程序、處罰意見等進行合議。
合議應當根據認定的事實,提出予以處罰、補充證據、重新調查、撤銷案件或者其他處理意見。
第三十六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作出處罰決定前應當填寫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的理由和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權。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經復核成立的,應當採納。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三十七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撤銷批准證明文件、較大數額罰款、沒收較大數額財物等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按照法定程序組織聽證。
較大數額罰款的標准,按照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 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查。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
第三十九條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應當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集體討論決定的過程應當有書面記錄。
重大、復雜案件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實際確定。
第四十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中涉及沒收食品葯品或者其他有關物品的,還應當附沒收物品憑證。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公章。
第四十一條 除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外,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經分管負責人批准,依照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予以處理。處理的物品應當核實品種、數量,並填寫清單。
第二節 簡易程序
第四十二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四十三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並加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公章的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
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簽收。
第四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在7個工作日以內報所屬部門備案。 第四十五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7日內依照本章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承辦人直接送交當事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時,交其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的,應當由其法定代表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其他組織的,由其主要負責人簽收。受送達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
受送達人應當在送達回執上註明收到日期並簽字或者蓋章。簽收日期即為送達日期。
第四十六條 受送達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屬拒收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人員到場並說明情況,在送達回執上註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字或者蓋章,將行政處罰決定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第四十七條 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就近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回執註明的收件日期即為送達日期。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作出的撤銷食品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行政處罰,交由當事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送達。
第四十八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依據本章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60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可以在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電視等刊登公告。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載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和經過。 第四十九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後,當事人應當在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可以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申請,並提交書面材料。經案件承辦人員審核,確定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期限和金額,報分管負責人批准後執行。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但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決定或者裁定停止執行的除外。
第五十一條 作出罰款和沒收違法所得決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與收繳罰沒款的機構分離。除按規定當場收繳的罰款外,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沒款。
第五十二條 依據本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20元以下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第五十三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規定作出處罰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的,經當事人提出,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五十四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
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2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第五十五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填寫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書面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並告知履行義務的期限和方式、依法享有的陳述和申辯權,涉及加處罰款的,應當有明確的金額和給付方式。
加處罰款的總數額不得超過原罰款數額。
當事人進行陳述、申辯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記錄、復核,並製作陳述申辯筆錄、陳述申辯復核意見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納。
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送達10個工作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處罰決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並填寫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
第五十六條 行政處罰決定履行或者執行後,辦案人應當填寫行政處罰結案報告,將有關案件材料進行整理裝訂,歸檔保存。 第五十七條 本規定中的期限以時、日計算,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內。期限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屆滿的日期。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八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以下」、「以內」,均包括本數。
第五十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制定本規定的實施細則。
第六十條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制定行政處罰所適用的文書格式範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參照文書格式範本,制定本行政區域行政處罰所適用的文書格式並自行印製。
第六十一條 本規定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2003年4月28日公布的《葯品監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令第1號)同時廢止。

工商局查扣鮮活易腐爛物品如何處理

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第十一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查封、扣押的期專限不得超過15日;案屬件情況復雜的,經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5日。
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被查封、扣押的財物易腐爛、變質的,經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在留存證據後先行拍賣或者變賣。

㈩ 先行登記保存物品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是的。無論當事人7日內不不來接受調查處理,對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均要鑒定。
先行登記保存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拓展資料:
一,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解除封存;
2、當事人涉嫌違法需進一步調查的進入立案調查程序,保存期限順延,以待進一步行政處理,但必須發出處理決定書,在該書中說明以立案並隨案處理。
3、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4、如果七日內案件未能做出處理決定,往往是由於多種原因。現行法律法規沒有保存期限順延的規定。執法實踐中,許多管理相對人往往在七日內不到指定機關接受處理,反而到處反映、投訴、上訪,給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施加壓力,造成執法人員處理較困難和辦案被動。
5、可在證據先行登記保存同時,及時弄清登記物品屬性,該依法沒收的依法予以沒收,該退還的依法退還,需變更為行政強制措施予以扣押查封的,就依法扣押查封。如屬易損易壞物品,當事人又惡意不配合,可依法進行「拍賣」,將貨幣進行「提存」;如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准確判定物品屬性,當事人又不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理,可移交法院實行保全證據,但執法機關需要及時保全證據。
二,根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此處的「處理決定」具體是指:
1.需要進行技術檢驗或者鑒定的送交檢驗或鑒定;
2.依法不需要沒收的物品,退還當事人;
3.依法應當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的,移交有關部門;
4.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將做出沒收、銷毀等。 應告知當事人所做出的上述具體處理決定,並記錄在案。

閱讀全文

與行政機關易腐爛物品處理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