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征地公告公示期限為多久
征地公告公司公示期是45天。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徵收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徵收土地公告,發布征地公告後在45日內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方案通過後實施土地徵收。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② 土地掛牌公示期多少天
20天。
1、出讓人至來少在掛牌開自始日前20天發布掛牌公告,公布掛牌出讓宗地的基本情況和掛牌時間、地點。
2、活動結束後10個工作日內,出讓人將掛牌出讓結果在土地有形市場或者指定的場所、媒介公布,並退還競買保證金。
3、拍賣競價以增價方式進行,掛牌最後報價作為拍賣起叫價。拍賣時先由拍賣師宣布拍賣起叫價和加價幅度(拍賣師有權根據拍賣會現場情況調整加價幅度),然後由競買人按拍賣起叫價和加價幅度進行競買,拍賣師連續兩次宣布最後應價而再無應價的,拍賣師在第三次報出最後應價後,如最後應價高於保留底價,即落槌,宣布該應價者為競得人。
拓展資料
掛牌是土地公開出讓的重要方式。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簡稱土地掛牌),是指通過發布掛牌公告,按公告規定的期限將擬出讓宗地的交易條件在市土地交易市場掛牌公布,接受競買人的報價申請並更新掛牌價格,根據掛牌期限截止時的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人的行為。
③ 土地登記辦法
(2007年11月28日 國土資源部令第40號發布 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土地登記行為,保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登記,是指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以及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土地權利記載於土地登記簿公示的行為。
前款規定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農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農用地使用權 (不含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三條 土地登記實行屬地登記原則。
申請人應當依照本辦法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依法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土地權利證書。但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
跨縣級行政區域使用的土地,應當報土地所跨區域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分別辦理土地登記。
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土地,按照 《在京中央國家機關用地土地登記辦法》 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國家實行土地登記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從事土地權屬審核和登記審查的工作人員,應當取得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土地登記上崗證書。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五條 土地以宗地為單位進行登記。
宗地是指土地權屬界線封閉的地塊或者空間。
第六條 土地登記應當依照申請進行,但法律、法規和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土地登記應當由當事人共同申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單方申請:
(一) 土地總登記;
(二) 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初始登記;
(三) 因繼承或者遺贈取得土地權利的登記;
(四) 因人民政府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而取得土地權利的登記;
(五) 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而取得土地權利的登記;
(六) 更正登記或者異議登記;
(七) 名稱、地址或者用途變更登記;
(八) 土地權利證書的補發或者換發;
(九) 其他依照規定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的情形。
第八條 兩個以上土地使用權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可以分別申請土地登記。
第九條 申請人申請土地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的登記事項提交下列材料:
(一) 土地登記申請書;
(二) 申請人身份證明材料;
(三) 土地權屬來源證明;
(四) 地籍調查表、宗地圖及宗地界址坐標;
(五) 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
(六) 法律法規規定的完稅或者減免稅憑證;
(七) 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證明材料。
前款第 (四) 項規定的地籍調查表、宗地圖及宗地界址坐標,可以委託有資質的專業技術單位進行地籍調查獲得。
申請人申請土地登記,應當如實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並對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條 未成年人的土地權利,應當由其監護人代為申請登記。申請辦理未成年人土地登記的,除提交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交監護人身份證明材料。
第十一條 委託代理人申請土地登記的,除提交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和代理人身份證明。
代理境外申請人申請土地登記的,授權委託書和被代理人身份證明應當經依法公證或者認證。
第十二條 對當事人提出的土地登記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 申請登記的土地不在本登記轄區的,應當當場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
(二) 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
(三) 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四) 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土地登記申請。
第十三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土地登記申請後,認為必要的,可以就有關登記事項向申請人詢問,也可以對申請登記的土地進行實地查看。
第十四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受理的土地登記申請進行審查,並按照下列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一) 根據對土地登記申請的審核結果,以宗地為單位填寫土地登記簿;
(二) 根據土地登記簿的相關內容,以權利人為單位填寫土地歸戶卡;
(三) 根據土地登記簿的相關內容,以宗地為單位填寫土地權利證書。對共有一宗土地的,應當為兩個以上土地權利人分別填寫土地權利證書。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前,應當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條 土地登記簿是土地權利歸屬和內容的根據。土地登記簿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 土地權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 土地的權屬性質、使用權類型、取得時間和使用期限、權利以及內容變化情況;
(三) 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積、宗地號、用途和取得價格;
(四) 地上附著物情況。
土地登記簿應當加蓋人民政府印章。
土地登記簿採用電子介質的,應當每天進行異地備份。
第十六條 土地權利證書是土地權利人享有土地權利的證明。
土地權利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土地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土地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土地登記簿為准。
第十七條 土地權利證書包括:
(一) 國有土地使用證;
(二) 集體土地所有證;
(三) 集體土地使用證;
(四) 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農用地使用權在國有土地使用證上載明;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農用地使用權在集體土地使用證上載明;土地抵押權和地役權可以在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上載明。
土地權利證書由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記:
(一) 土地權屬有爭議的;
(二) 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
(三) 未依法足額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稅費的;
(四) 申請登記的土地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五) 其他依法不予登記的。
不予登記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登記的理由。
第十九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登記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辦結土地登記審查手續。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後,可以延長十日。
第二十條 土地登記形成的文件資料,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土地登記申請書、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登記歸戶卡和土地登記簿的式樣,由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三章 土地總登記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總登記,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對轄區內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區域內土地進行的全面登記。
第二十二條 土地總登記應當發布通告。通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 土地登記區的劃分;
(二) 土地登記的期限;
(三) 土地登記收件地點;
(四) 土地登記申請人應當提交的相關文件材料;
(五) 需要通告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三條 對符合總登記要求的宗地,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公告。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 土地權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 准予登記的土地坐落、面積、用途、權屬性質、使用權類型和使用期限;
(三) 土地權利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機構;
(四) 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四條 公告期滿,當事人對土地總登記審核結果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經人民政府批准後辦理登記。
第四章 初始登記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初始登記,是指土地總登記之外對設立的土地權利進行的登記。
第二十六條 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和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新開工的大中型建設項目使用劃撥國有土地的,還應當提供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報告。
第二十七條 依法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在付清全部國有土地出讓價款後,持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土地出讓價款繳納憑證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二十八條 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已依法轉為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持原國有土地使用證、出讓合同及土地出讓價款繳納憑證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二十九條 依法以國有土地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持租賃合同和土地租金繳納憑證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租賃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條 依法以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持原國有土地使用證、土地使用權出資或者入股批准文件和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申請作價出資或者入股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一條 以國家授權經營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持原國有土地使用證、土地資產處置批准文件和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申請授權經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二條 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人應當持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明材料,申請集體土地所有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三條 依法使用本集體土地進行建設的,當事人應當持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申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四條 集體土地所有權人依法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興辦企業的,當事人應當持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和相關合同,申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五條 依法使用本集體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的,當事人應當持農用地使用合同,申請集體農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第三十六條 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權的,抵押權人和抵押人應當持土地權利證書、主債權債務合同、抵押合同以及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
同一宗地多次抵押的,以抵押登記申請先後為序辦理抵押登記。
符合抵押登記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抵押合同約定的有關事項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上加以記載,並向抵押權人頒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申請登記的抵押為最高額抵押的,應當記載所擔保的最高債權額、最高額抵押的期間等內容。
第三十七條 在土地上設定地役權後,當事人申請地役權登記的,供役地權利人和需役地權利人應當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交土地權利證書和地役權合同等相關證明材料。
符合地役權登記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地役權合同約定的有關事項分別記載於供役地和需役地的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並將地役權合同保存於供役地和需役地的宗地檔案中。
供役地、需役地分屬不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轄的,當事人可以向負責供役地登記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地役權登記。負責供役地登記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完成登記後,應當通知負責需役地登記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由其記載於需役地的土地登記簿。
第五章 變更登記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所稱變更登記,是指因土地權利人發生改變,或者因土地權利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內容發生變更而進行的登記。
第三十九條 依法以出讓、國有土地租賃、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方式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的,當事人應當持原國有土地使用證和土地權利發生轉移的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第四十條 因依法買賣、交換、贈與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涉及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移的,當事人應當持原土地權利證書、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及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涉及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移的,當事人還應當提供有批准權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第四十一條 因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並、分立、兼並、破產等原因致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當事人應當持相關協議及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原土地權利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第四十二條 因處分抵押財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在抵押財產處分後,持相關證明文件,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第四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抵押期間,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讓的,當事人應當持抵押權人同意轉讓的書面證明、轉讓合同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已經抵押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後,當事人應當持土地權利證書和他項權利證明書,辦理土地抵押權變更登記。
第四十四條 經依法登記的土地抵押權因主債權被轉讓而轉讓的,主債權的轉讓人和受讓人可以持原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轉讓協議、已經通知債務人的證明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抵押權變更登記。
第四十五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因繼承、受遺贈取得土地使用權,當事人申請登記的,應當持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死亡證明、遺囑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權利人在辦理登記之前先行轉讓該土地使用權或者設定土地抵押權的,應當依照本辦法先將土地權利申請登記到其名下後,再申請辦理土地權利變更登記。
第四十六條 已經設定地役權的土地使用權轉移後,當事人申請登記的,供役地權利人和需役地權利人應當持變更後的地役權合同及土地權利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辦理地役權變更登記。
第四十七條 土地權利人姓名或名稱、地址發生變化的,當事人應當持原土地權利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姓名或者名稱、地址變更登記。
第四十八條 土地的用途發生變更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和原土地權利證書,申請土地用途變更登記。
土地用途變更依法需要補交土地出讓價款的,當事人還應當提交已補交土地出讓價款的繳納憑證。
第六章 注銷登記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所稱注銷登記,是指因土地權利的消滅等而進行的登記。
第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辦理注銷登記:
(一) 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
(二) 依法徵收的農民集體土地;
(三) 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生效法律文書致使原土地權利消滅,當事人未辦理注銷登記的。
第五十一條 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土地權利消滅的,原土地權利人應當持原土地權利證書及相關證明材料,申請注銷登記。
第五十二條 非住宅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當事人應當在期限屆滿前十五日內,持原土地權利證書,申請注銷登記。
第五十三條 已經登記的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終止的,當事人應當在該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終止之日起十五日內,持相關證明文件,申請土地抵押權、地役權注銷登記。
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未按照本辦法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規定申請注銷登記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當事人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進行注銷公告,公告期滿後可直接辦理注銷登記。
第五十五條 土地抵押期限屆滿,當事人未申請土地使用權抵押注銷登記的,除設定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外,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直接注銷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
第五十六條 土地登記注銷後,土地權利證書應當收回;確實無法收回的,應當在土地登記簿上註明,並經公告後廢止。
第七章 其他登記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其他登記,包括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和查封登記。
第五十八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發現土地登記簿記載的事項確有錯誤的,應當報經人民政府批准後進行更正登記,並書面通知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辦理更換或者注銷原土地權利證書的手續。當事人逾期不辦理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經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後,原土地權利證書廢止。
更正登記涉及土地權利歸屬的,應當對更正登記結果進行公告。
第五十九條 土地權利人認為土地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持原土地權利證書和證明登記錯誤的相關材料,申請更正登記。
利害關系人認為土地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持土地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的證明文件,申請更正登記。
第六十條 土地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
對符合異議登記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相關事項記載於土地登記簿,並向申請人頒發異議登記證明,同時書面通知土地登記簿記載的土地權利人。
異議登記期間,未經異議登記權利人同意,不得辦理土地權利的變更登記或者設定土地抵押權。
第六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異議登記申請人或者土地登記簿記載的土地權利人可以持相關材料申請注銷異議登記:
(一) 異議登記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沒有起訴的;
(二) 人民法院對異議登記申請人的起訴不予受理的;
(三) 人民法院對異議登記申請人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的。
異議登記失效後,原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再次申請異議登記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予受理。
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簽訂土地權利轉讓的協議後,可以按照約定持轉讓協議申請預告登記。
對符合預告登記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相關事項記載於土地登記簿,並向申請人頒發預告登記證明。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土地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當事人未申請土地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預告登記期間,未經預告登記權利人同意,不得辦理土地權利的變更登記或者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登記。
第六十三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人民法院提供的查封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報經人民政府批准後將查封或者預查封的情況在土地登記簿上加以記載。
第六十四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協助人民法院執行土地使用權時,不對生效法律文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進行實體審查。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為人民法院的查封、預查封裁定書或者其他生效法律文書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審查建議,但不得停止辦理協助執行事項。
第六十五條 對被執行人因繼承、判決或者強制執行取得,但尚未辦理變更登記的土地使用權的查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執行查封的人民法院提交的被執行人取得財產所依據的繼承證明、生效判決書或者執行裁定書及協助執行通知書等,先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後,再行辦理查封登記。
第六十六條 土地使用權在預查封期間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預查封登記自動轉為查封登記。
第六十七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宗土地進行查封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為先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的人民法院辦理查封登記手續,對後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的人民法院辦理輪候查封登記,並書面告知其該土地使用權已被其他人民法院查封的事實及查封的有關情況。
輪候查封登記的順序按照人民法院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的時間先後進行排列。查封法院依法解除查封的,排列在先的輪候查封自動轉為查封;查封法院對查封的土地使用權全部處理的,排列在後的輪候查封自動失效;查封法院對查封的土地使用權部分處理的,對剩餘部分,排列在後的輪候查封自動轉為查封。
預查封的輪候登記參照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辦理。
第六十八條 查封、預查封期限屆滿或者人民法院解除查封的,查封、預查封登記失效,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注銷查封、預查封登記。
第六十九條 對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預查封的土地使用權,在查封、預查封期間,不得辦理土地權利的變更登記或者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登記。
第八章 土地權利保護
第七十條 依法登記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七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土地登記結果的信息系統和資料庫建設,實現國家和地方土地登記結果的信息共享和異地查詢。
第七十二條 國家實行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制度。土地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土地登記資料,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供。
土地登記資料的公開查詢,依照《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法》 的規定執行。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三條 當事人偽造土地權利證書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沒收偽造的土地權利證書;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土地登記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章 附 則
第七十五條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個部門統一負責土地和房屋登記工作的,其房地產登記中有關土地登記的內容應當符合本辦法的規定,其房地產權證書的內容和式樣應當報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第七十六條 土地登記中依照本辦法需要公告的,應當在人民政府或者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門戶網站上進行公告。
第七十七條 土地權利證書滅失、遺失的,土地權利人應當在指定媒體上刊登滅失、遺失聲明後,方可申請補發。補發的土地權利證書應當註明 「補發」 字樣。
第七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④ 土地證公示多長時間
【法律分析】
從開始掛,需要掛30天,不包括前期准備時間和後面辦理土地證的時候
掛牌出讓活動依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發布掛牌公告:出讓人至少在掛牌開始日前20天發布掛牌公告,公布掛牌出讓宗地的基本情況和掛牌時間、地點。
二、出售掛牌文件:在掛牌公告規定時間內出售掛牌文件,並組織現場踏勘。
三、受理競買申請:在掛牌公告規定的時間內,競買人持競買申請書、營業執照副本、房地產開發資質證明(另有規定除外)、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或授權委託書、委託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辦理競買申請,並繳納競買保證金。
四、審查掛牌資格:根據掛牌文件要求,對競買人的開發資質、誠信紀錄等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通知其參加掛牌活動。
五、掛牌:在掛牌公告規定的時間和交易場所,出讓人將宗地的地塊情況、最新報價情況等信息掛牌公告,並不斷接受新的報價、更新顯示掛牌報價。
六、揭牌:在掛牌公告規定的截止時間確定競買人,競得人與出讓人簽訂成交確認書,同時繳納定金。
七、公布成交結果:掛牌活動結束後10個工作日內,出讓人將掛牌出讓結果在土地有形市場或者指定的場所、媒介公布,並退還競買保證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八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公告時間不少於三十日。
征地補償安置公告應當同時載明辦理補償登記的方式和期限、異議反饋渠道等內容。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擬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聽證。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聽證會等情況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後,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示範文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對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完成本條例規定的征地前期工作後,方可提出徵收土地申請,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應當對徵收土地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為了公共利益確需徵收土地的情形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進行審查。
⑤ 征地公告期限為多久
征地公告期限為三十日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將徵收事宜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予以公告。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⑥ 國有土地徵收的公告多久
法律分析:國有土地徵收公告最少30日,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⑦ 擬徵收土地公告要多久才正式公告
法律分析:徵收土地公告的發布意味著正式的征征地公告期限為45天。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征地和徵收有什麼區別,在徵收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六條 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一)永久基本農田;(二)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七條 第一款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⑧ 土地證公告期限是多長,法律依據
30天這個不是法律,而是行政規定
⑨ 土地登記發證工作程序
一、土地登記申請
(一)發布通告
土地總登記,首先應以政府的名義發布通告。通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登記區的劃分;土地登記的期限;土地登記收件地點;土地登記申請者應當提交的有關證件;其他需要公布的內容。
(二)申請
申請土地登記分個人申請登記、單位申請登記、委託代理申請登記。
申請土地登記時,土地登記申請人應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1)土地登記申請書;
(2)申請人身份證明;
(3)土地權屬來源證明;
(4)地上建築物、附著物證明;
(5)土地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資料。
(三)土地登記申請審查
審查的主要內容有:
(1)對法人資格的審查;
(2)對法人代表身份證明的審查;
(3)對戶主的資格審查;
(4)對代理手續的審查;
(5)對土地權屬來源證明文件的審查;
(6)對其他需要審查事項的審查。
(四)收件
土地登記申請人提交的文件資料,經審查無誤後,應在事先准備好的《土地登記收件單》上進行登記、編號、裝袋入案。土地登記收件單一式兩聯,一聯為存根,由土地登記機關保存;一聯為收據,由土地登記申請人收存,作為土地登記申請人領取土地證書的憑據。
二、地籍調查
地籍調查是土地登記的基礎,也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情況的主要手段。依據有關法律程序對申請登記的宗地進行現場調查,以核實宗地的權屬和確認宗地界址的實地位置並掌握土地利用狀況;再通過地籍測繪獲得界址點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狀及其面積的准確數據,即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權屬、界線、數量和用途等基本情況,滿足土地登記的需要。
地籍調查包括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兩部分。按調查對象,可分為村莊地籍調查和城鎮地籍調查;按種類,可分為初始調查(土地初始登記前的區域性第一次普遍調查)和變更調查(土地變更登記前對變更宗地的調查)。
(一)工作程序圖
(二)權屬調查
(1)宗地權屬調查:主要對宗地權屬來源情況、宗地使用權情況、土地所有權性質及權源資料上的土地使用者和申請書上的土地使用者等進行調查、核實。
(2)土地用途、坐落的調查:調查人員到現場後,對照申請書、調查工作用圖,核對宗地坐落的道路名稱、門牌號及土地的實際用途與申請書是否一致。如有出入,應註明原因,確認無誤後填寫地籍調查表。如申請書上內容與實地一致,則將申請書內容抄錄到地籍調查表。
(3)界址調查:界址認定、界址標志設定、界址點編號、宗地草圖繪制。
(三)地籍測量
地籍測量包括:控制測量、細部測量、製作地籍圖、求算宗地面積、製作宗地圖等內容。
三、土地權屬審核
(一)權屬審核內容
權屬審核內容有三項:土地登記申請人審核、宗地自然狀況審核和土地權屬狀況審核。
(1)土地登記申請人審核:對土地登記申請人審核主要審核土地權利人有無權利能力和有無行為能力。審核要件為單位法人證明、法人代表證明書、法人代表身份證、戶口簿、戶主身份證、土地登記委託書、代理人和被代理人身份證明等。
(2)宗地自然狀況審核:對宗地自然狀況審核就是對宗地范圍、面積、用途、等級和價格進行審核。審核要件為地籍調查成果和土地定級估價成果。
(3)土地權屬狀況審核:土地權屬狀況審核主要審核土地權屬來源、土地權屬性質和土地使用期限。
(二)權屬審核程序和方法
(1)初審。首先,由土地登記人員依據國家土地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土地登記申請人提交的文件資料及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的地籍調查和定級估價成果逐宗進行全面審核,認為達到規定要求的,在《土地登記審批表》的初審意見欄提出准予土地登記建議;經審核認為不夠登記條件的,在《土地登記審批表》的初審意見欄提出不予登記的具體原因和處理意見;對於一時難以確定的問題可以另附說明交審核人員處理。
(2)審核。審核人員對初審過程和初審結果進行核查。認為初審過程符合要求,初審結果正確的,在《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登記機關審核意見欄填寫同意報請批准土地登記意見。
認為屬於下列條件之一的,審核人員應在《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登記機關審核意見欄填寫暫緩土地登記意見:土地權屬爭議尚未解決的;土地違法行為尚未處理或者還在處理的;依法限制土地權利或者依法查封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而限制土地權利的;法律、法規規定暫緩登記的其他事項。
對非法出租、買賣土地的;越權審批土地,情節嚴重的;單位遷移、撤銷的;嚴重破壞耕地的;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予登記的;在《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登記機關審核意見欄填寫不準報請批准土地登記意見。
(3)公告及復查。土地登記權屬審核公告應在審核後進行,公告期限一般以1個月為宜。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土地他項權利者的名稱、地址;准予登記的土地權屬性質、面積、坐落;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土地他項權利者及其他土地權益有關者提出異議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機關;其他事項。
土地使用者、所有者、他項權利者及其有關土地權益者在土地登記審核結果公告規定的期限內,對公告結果有異議的,可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復查。申請復查時,復查申請人應提交土地登記復查申請書、身份證明文件和異議證明文件,並按規定交納復查費。
土地登記機關根據土地使用者、所有者、他項權利者及其有關土地權益者提出的復查內容進行復查。土地登記復查人員根據復查結果填寫《土地登記復查結果表》。《土地登記復查結果表》一式兩份,一份交給土地登記復查申請人,一份提交給土地登記機關進行復查。經復查無誤的,復查費不予退還。經復查確有差錯的,復查費由造成差錯者負擔。
(4)批准。批準是人民政府對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的土地登記審核結果的最後認定。批准人員由人民政府主管領導或由其授權的代理人擔任。批准人員通過簽署《土地登記審批表》發證機關批准意見,確認是否准予土地登記。
四、注冊登記
(一)注冊登記的概念和依據
注冊登記是指土地登記機關按照人民政府對土地登記的批准意見,對批准土地登記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或他項權利進行登卡、裝簿、造冊和繕證的工作程序。作為注冊登記的《土地登記卡》及由其組裝成的《土地登記簿》是記載土地權利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因此,注冊登記既是一種行政行為,又是一種極為嚴肅的法律行為。一經注冊登記的土地權利即產生法律效力,不可隨意更改。注冊登記的依據是經過人民政府批准登記的《土地登記審批表》。
(二)注冊登記內容
按照《土地登記規則》第18條要求規定,注冊登記內容為:填寫《土地登記卡》、《土地共有使用權登記卡》和《土地歸戶卡》,組裝《土地登記簿》、《土地歸戶冊》和填寫土地證書。
(三)土地登記卡
土地登記卡是土地登記的文件,也是土地使用權、所有權和土地他項權利的法律依據。它由土地登記卡主卡、土地登記卡續表和共用宗地使用權登記卡三部分組成。其內容包括三部分:宗地的基本狀況,如地號、圖號、坐落、面積、用途、權屬性質以及便於查找的有關圖、表、冊的編號;土地使用者、所有者或他項權利者名稱、通訊地址、單位性質、主管部門;登記的其他內容,如他項權利、變更事項、登記依據等。
土地登記卡以宗地為單位填寫。
(1)土地權利人獨自擁有或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記時,在土地登記卡主卡上進行登記,登記的其他內容在土地登記卡續表上進行登記。
(2)兩個以上土地權利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記時,宗地及土地權利狀況在土地登記卡主卡上進行登記,各土地權利人的狀況在共用宗地使用權登記卡上進行登記,登記的其他內容在土地登記卡續表上進行登記。
(3)宗地進行第一次登記時,除在土地登記卡主卡上進行登記外,無論有無登記的其他內容均須在土地登記卡續表序號、日期欄內分別填寫登記順序號及批准登記時間,並由經辦人、審核人簽字。
(4)土地登記卡登記的內容發生變更或設定、變更以及注銷土地他項權利的,在土地登記卡續表上進行登記。但土地登記卡主卡中地號、圖號、宗地面積發生變更的,須更換土地登記卡。
(四)土地歸戶卡
土地歸戶卡以土地權利人即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為單位,按宗地填寫。土地權利人在同一縣級行政區范圍內擁有、使用兩宗以上土地的,應當填寫在同一土地歸戶卡上。歸戶卡的編號為填寫土地歸戶卡的順序號。土地歸戶卡其他欄目的填寫方法與土地登記卡對應項目相同。
(五)《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歸戶冊》的構成
(1)《土地登記簿》由《土地登記卡》組裝而成。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組建《土地登記簿》,按街道(鄉、鎮)組卷,每個街道(鄉、鎮)可分若干卷。卷內《土地登記卡》按宗號順序排列,宗地分割的在原土地登記卡順序上按宗地分割後支號的順序排列。宗地合並的,以合並後的宗地號順序排列。卷號按「街道(鄉、鎮)——街坊(村)——卷」三組六位數編排,無法劃分街坊的小城市,卷號可按「街道——卷」二組四位數編排。卷皮、卷脊標明卷號外,還應標明卷內宗地數。
(2)《土地歸戶冊》由《土地歸戶卡》組裝而成。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組建《土地歸戶冊》,以街道(鄉、鎮)組卷,每個街道(鄉、鎮)可分若干卷。卷內《土地歸戶卡》按土地權利人名稱第一個字(或姓氏)筆畫排列。卷號按「街道——街坊——卷」六位數編號,未劃分街坊的小城市,按「街道——卷」四位數編號。卷皮、卷脊標明卷號外,應標明卷內戶數。
五、頒發證書
(一)頒發證書的概念和發放對象
頒發證書是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注冊登記結果,代表人民政府向土地權利人發放土地證的過程。土地證書是土地權利人使用、擁有土地使用權、所有權、他項權利的法律憑證。國有土地使用證發給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集體土地所有證發給依法擁有集體土地的農民集體。集體土地使用證發給依法使用集體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發給土地他項權利者。
(二)證書頒發程序
頒發證書的程序是:通知——驗證——發證。
(1)通知。頒發土地證書可根據情況採取不同的形式,召開大會統一發證或在規定的時間、地點由土地登記申請人自行領證。不管採取哪種形式,土地行政管理部門都必須在發證之前向領證人頒送領證通知。領證通知的內容包括領證人的名稱、領證時間、地點、形式,領證人應攜帶的證明文件有領證人身份證明、《土地登記收件單》等。委託他人領取的,應辦理代領手續。
(2)驗證。土地登記人員對領證人提交的領證證明文件進行驗證。驗證無誤的向領證人頒發證書。
(3)發證。土地登記人員收回領證人《土地登記收件單》,並由領證人在《土地證書簽收簿》上簽字後,領取土地證書。
土地登記工作程序圖
⑩ 土地徵收、安置補償方案公告期限為多少天
公告期限由公告機關確定,一般為45日內,在特定條件下可後延10日(在徵收土地公告之日起第45日才以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的)。
《徵收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第49號)
第三條 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徵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組內以書面形式公告。其中,徵收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四條 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徵收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徵收土地公告,該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
第五條 徵收土地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征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
(二)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三)征地補償標准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四)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第七條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在徵收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
第九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