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如何分配村委衛生室發多少
原則上將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考核後將相應的服務經費撥付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准為5元(新農合支付4.5元,個人支付0.5元)。
對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村衛生室,採取省、市、縣三級財政定額專項補助。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提高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作出突出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執業的鄉村醫生補助水平。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自2009年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經費和內容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和增長。
從2009年的公衛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15元,逐年上漲到2017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標准為人均50元。
而今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又宣布在2017年的基礎上,又加5元,那麼2018年的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是人均55元。
從2009年首次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到現在已有9年,伴隨著醫改的推進,也伴隨著實際擔負公衛人的砥礪前行。
國家的公衛政策在體現民生的大戰略中,基層醫生是沖鋒在前的主要生力軍。
(1)201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2011年,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
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已經提高到45元/人;而2017年公衛補助提高後,或將不低於50元/人的標准。
參考資料:公共衛生服務費分配-中國政府網
⑵ 村衛生室公共衛生費按什麼給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胡浩)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8日公布的通知,2014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農村地區新增人均5元經費全部用於村衛生室,城市地區新增經費統籌用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
為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已經過數次調整,2011年從15元提高至25元,2013年又提升至30元。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做好2014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今年新增經費使用主要用於適當增加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目標人數,提高隨訪補助水平;適當增加重性精神疾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目標人數,提高隨訪補助水平,增加患者隨訪次數;適當提高村衛生室承擔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任務(不包括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比重;提高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健康教育、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補助水平;適當降低健康檔案服務項目補助水平,取消新建檔案補助。
通知還明確了2014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任務目標,要求以縣(區、市)為單位,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70%以上;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以縣(區、市)為單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38%和25%以上,全國規范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達到8000萬人以上,規范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數達到2500萬人以上等。
2013年,國家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提高到30元。同時,要求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核定村衛生室承擔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服務人口數量能力的基礎上,安排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村衛生室承擔,並相應落實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也就是說,2013年村醫進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應該根據自己所服務的人口拿到不低於每人12元的補助。
⑶ 現在去杭州醫院看病需要什麼手續
現在去杭州醫院看病需要什麼手續?就醫流程
門診就診流程 1.網上預約/電話預約後,到自助掛號機或各個收費窗口取號。 2.分診,預檢後,到自動掛號機或各個收費窗口掛號。 3.分科就診。 4.需住院的,按相關流程辦理住院手續。不需要住院的,根據醫生開具相應的檢查/化驗/處方等單據,到收費窗口排隊結算(建議使用智慧醫療結算) 5。持結算後的相關單據檢查/化驗/處方,結束就診。
【拓展資料】
醫保報銷
2015杭州市醫保政策 醫保財政補助又提高了 政策: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財政補助標准:2015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各級財政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以上,其中,省財政對全省兩類六檔地區轉移支付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55元、231元、204元、154元、103元和54元。
解讀:在很多人印象里,醫保是分「級別」的,比如城市戶口的人,可以享受城鎮居民醫保,農村戶口的人,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它的簡稱是「新農合」。兩者不僅名字不同,而且保障的范圍、金額也有差別。 讓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並軌的工作,這些年一直在進行,這項政策受惠最大的,當然是全省近3000萬農民了,實施新農合的目的,就是提高農民醫葯費用報銷水平,保障農民身體健康,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農民能享受到哪些好處 數字:新農合的參加人數,從2003年的831萬人,到去年有2586萬人,參合率達到了97.7%,而那些農村五保戶、低保家庭和特困戶等困難群體,繼續落實其新農合個人出資部分由當地政府負責解決。 解讀:浙江從2003年開始新農合試點之後,這12年時間里,有八次列入每年的「十大民生實事」,共有5.7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為農民報銷醫葯費用685億元。 在住院報銷方面,2014年全省每100個農民中有9個住過院,享受了住院報銷。而2003年這一比例僅為2.5%。
在農村,「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很普遍,不過省衛生計生委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別做了兩次家庭衛生服務調查,對比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農村地區因經濟困難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下降了28.5個百分點(從62.4%下降到33.9%)。 在門診報銷方面,參保的農民更是人人受益了,2014年平均每個農民報銷門診醫葯費用達到4.1次。門診費用實際補償率達到36.1%,住院政策范圍內補償率達到75%左右,看病的自費部分越來越少。
從2008年起,浙江省增設了腫瘤門診放化療等特殊病種大額門診補償政策,2010年起又逐步開展了22種重大疾病保障工作,「2014年我省又出台了大病保險政策,通過談判將大病治療必需、療效明確、價格昂貴的葯品,納入大病保險報銷范圍。」省人力社保廳工作人員說。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哪些 政策:提高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准:2015年,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級財政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以上,其中,省財政對全省三類地區補助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31元、20元和11元。 解讀:省衛生計生委相關人員說,落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是早期發現疾病。去年全省共完成城鄉居民參保人員健康體檢1218萬人,共發現體檢異常441萬人(占體檢總數的36%),其中高血壓148萬人,糖尿病42萬人。 其次,落實了重點人群健康管理。
全省累計建立電子健康檔案4500萬份,落實重點人群規范管理1500萬人,其中高血壓患者433萬人、糖尿病患者105萬人。通過規范管理,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97%,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到92%,高血壓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別達到65%和60%,重性精神疾病病情穩定率達到70%左右,傳染病發病率154/10萬,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均由政府預算安排。2009年~2014年各級財政安排基本公共衛生經費近100億元,省財政對經濟欠發達、中等和發達地區給予不同標准補助,其中,2015年補助標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27元、17.5元和9.5元,提高至31元、20元和11元。
⑷ 如何做好基層公共衛生均等化工作
深入推進基層綜合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管理、補償機制、人事分配機制。全面落實政府財政補償、專項補助、一般診療費、公共衛生經費等保障政策。鼓勵將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全額由單位自主分配。健全「以縣為主」的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督促各地落實鄉鎮衛生院在編人事關系收歸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院長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聘任等政策。開展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試點,選擇1-2個縣(區)開展縣級公立醫院與1-2個丙類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試點工作。繼續支持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准化建設。
穩定鄉村醫生隊伍。各地要把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下達給村衛生所,同步落實相應的項目經費。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所納入新農合定點,全面實施一般診療費政策。繼續做好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工作,繼續做好鄉村醫生培養工作,2014年計劃招收120名,落實偏遠、艱苦地區執業的鄉村醫生補助水平。落實鄉村醫生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探索鄉村醫生參加企業社會養老保險,逐步提高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水平。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人均補助標准提高到35元,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引導科學就醫和安全合理用葯。開展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試點工作,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及老人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育齡婦女免費補服葉酸、適齡婦女「兩癌」篩查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降低孕產婦、兒童死亡率干預措施,推動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繼續加強縣級急救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檢測、婦幼保健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建設。
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推進民營醫療機構接入居民健康信息系統,擴大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統覆蓋面,探索全面開放居民健康檔案查詢服務功能。加快鄉村一體化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逐步實現村衛生所診療、公共衛生管理、績效考核和新農合門診統籌即時結報。推進全市醫葯衛生信息資源整合,逐步實現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保障、葯品供應保障和綜合管理系統等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優化醫院信息系統,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提升醫院管理水平。開展遠程醫療系統建設。建立區域醫學影像中心、心電診斷中心等,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優質醫療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利用水平。
⑸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從哪年開始的
2009年。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5)201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展閱讀:
補助標准
2011年,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
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已經提高到45元/人;而2017年公衛補助提高後,或將不低於50元/人的標准。
⑹ 流動人口可享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有哪些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國務院農民工辦、民政部、財政部日內前聯合發布《關容於做好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在流動人口中全面落實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優先落實好流動人口兒童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控、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健康檔案、計劃生育、健康教育6類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政策統籌、保障有力、信息共享、科學評估」的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運行機制。
(參考資料: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4-11/25/c_127248301.htm)
⑺ 蕪湖市2014年民生工程是什麼內容
建議你直接登陸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官網查看,下面因為字數的限制有刪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蕪湖市2014年33項民生工程政策任務及有關政策措施
一、基本公共教育與公共文化類(7項)
1.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免除學雜費】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包括特殊教育學校和職業初中的在校學生。
【免費教科書】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標准為小學生每年90元、初中生每年180元。向農村一年級新生免費提供《新華字典》。
【寄宿制貧困生補助】補助標准為小學生4元/天、中學生5元/天,在校天數均按250天/年計算。
【公用經費保障】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農村小學年生均公用經費585元,農村初中年生均公用經費785元。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與省定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相同。各縣區可在省市制定的基本標準的基礎上加大投入,要在本區域內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公用經費撥款標准。
2.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
【目標任務】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加大統籌力度,完善資助工作機制;確保資助對象認定準確,資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
【國家獎學金】對高校和高職特別優秀的學生,給予每生每學年8000元獎勵。
【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資助高校和高職在校生中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約佔在校生的3%,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年5000元。
【國家助學金】對高校、中職、普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助學金,其中:高校和高職平均每生每學年3000元,中職每生每年1500元,資助期限為兩年,資助面約佔在校生15%;普高平均每生每學年1500元,資助面約佔在校生20%。
【中職學生免學費】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民辦中職學校一、二年級符合免學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同專業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免除學費標准給予補助。
【校內資助】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和公辦普通普通高中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5%的經費,民辦普通高中足額提取3%-5%,用於學費減免、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勤工助學、校內無息借款、校內獎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等。
3.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
【目標任務】加強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2014年新建鄉鎮公辦幼兒園2所,改擴建鄉鎮公辦幼兒園9所。
4.廣播電視村村通
【目標任務】2013年,完成全市535個20戶以下已通電廣播電視盲村「村村通」建設任務。其中:無為縣351個,繁昌縣144個,南陵縣40個。
5.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建設
【目標任務】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路設施為基礎,依託各級公共圖書館、鄉鎮/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室,完成11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便捷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其中,無為縣3個,蕪湖縣1個,繁昌縣3個,南陵縣1個,弋江區2個,鳩江區1個。
6.公共文化場館開放
【目標任務】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紀念館),健全與其職能相適應的基本文化服務項目並免費向群眾提供,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2014年,免費開放全市7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館、5個博物館(紀念館)、4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
7、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
【目標任務】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層服務點(與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服務點共建)網路設施為基礎,做好寬頻接入、運行維護及開展文化宣傳講座等有關活動。組織開展各類演出活動,兼顧添置文藝活動器材,豐富農村文藝演出活動。結合本地農家書屋實際情況,對農家書屋進行維護管養,補充更新出版物、維持日常運行和開展讀書活動,確保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5天。每行政村每月放映1場公益電影。每行政村每年6場體育活動。
二、勞動就業服務類(1項)
8.就業促進工程
就業技能培訓
【培訓對象】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和企業新錄用人員。
【培訓內容】培訓工種和培訓課時按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公布的《就業技能培訓工種目錄和補貼標准》確定。
【補貼發放】城鄉勞動者個體向人社部門提出培訓申請,經批准推薦到定點培訓機構參加技能培訓的,個人先繳納培訓費,經培訓、考核,取得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後,到本人戶口所在縣(區)社保經辦機構(窗口),按所學工種(項目)補貼標准申領培訓補貼,補貼資金直補個人。對在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參加技能培訓或參加由企業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的,勞動者個人不繳納培訓費,補貼資金按規定撥付給公共職業訓練基地或企業。
公益性崗位開發:
【崗位開發】重點通過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行政村公益服務類崗位設立的公益性崗位,以及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向基層、企業、勞務派遣公司購買公益性崗位吸納困難人員就業,實現開發、投入、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安置對象】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安置人員、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享受低保的長期失業人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符合相關規定的殘疾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困難失地(失林)人員、家庭經濟困難高校畢業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確定的其他就業援助對象。
【補貼辦法】公益性崗位勞動報酬每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對於認定的公益性崗位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財政補貼不足部分由用人單位承擔。補貼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同時,市縣按照規定,對安置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單位予以5項社會保險補貼(個人繳費部分除外)。
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
【招聘對象】畢業2年以內、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招聘待遇】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人員工資待遇,由市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社會收入水平確定,並且跟隨當地人均工資水平增長而適當提高。高校畢業生在基層特定崗位就業參加社會保險,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並視同為基層工作經歷。
【補貼辦法】特定崗位人員補貼按照分級保障原則,由省級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省財政按照年人均8400元給予補貼,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地方提高部分由地方財政承擔,用人單位為特定崗位高校畢業生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由各市、縣從就業專項資金給予補貼,個人繳費部分個人承擔。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
【見習對象】畢業兩年內離校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
【見習時間】見習期間為3-12個月。
【補貼辦法】見習期間,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標准每人每月不低於1000元,由財政和見習基地各承擔50%。見習基地也可參照本單位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標准,適當提高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見習期間,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應統一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三、社會保險類(4項)
9、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受益對象】本市范圍內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籌資標准】主要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個人繳費標准設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中央對年滿60周歲的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補助660元;省對未滿60周歲的參保繳費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補助20元;市級對年滿60周歲的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補助180元,對未滿60周歲的參保繳費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補助5元;區級對年滿60周歲的轄區內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補助360元,對未滿60周歲的轄區內參保繳費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補助5元。
【保障水平】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2013年,市區年滿60歲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100元,四縣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60元至70元不等。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
【保障水平】對個人承擔政策范圍內超2萬元以上的費用實行分段累進補償,補償比例從55%至83%,補充金額不設封頂線;新農合大病保險設定起付線標准,起付線標准為2萬元(繁昌縣重點優撫對象、五保戶、低保對象、重症殘疾人的起付線為1萬元)。參保人員因病住院(含特殊慢性病門診),在享受基本補償待遇後,符合規定的、起付線(含當年多次住院起付線和大病再補償起付線)以上的自負醫療費用納入大病再補償的償付范圍。實行分段補償,自付費用越高,補償比例越高。
四、基本社會服務類(6項)
13.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對象】持有本市常住戶口的農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均可享受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保障標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無為縣200元/月/人、蕪湖縣435元/月/人、繁昌縣440元/月/人、南陵縣430元/月/人。
【申請審批程序】由戶主提出書面申請,連同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和家庭收入狀況證明等材料提交給所在村(居)委員會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站。村(居)委會以戶為單位對其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並進行民主評議和組織召開聽證會,通過後進行公示。並經過鄉鎮(街道)審核、縣(區)民政部門審批、公示後,發低保證,列入保障范圍。
【基本情況】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4.5萬戶8.9萬人。目前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169元。
【保障金的核算辦法和發放時間】農村低保月保障金=低保標准×家庭人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共同收入+分類施保金。按月發放,每月10日前通過惠民一卡通發放。
14.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
【工作目標】基本建立起以依法救助、主動救助保護、心理矯治、教育管理、回歸安置、有害乞討行為治理、基層源頭預防為主要內容,以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流入地與流出地聯動的工作機制為保障,以救助管理機構(場所)和救助服務點為平台,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平台式、網格化、綜合性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體系。實現城鎮街面基本無流浪未成年人。
15.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
【特別扶助】對女方滿49周歲,獨生子女被依法鑒定殘疾三級以上後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給予每年2280-3240元特別扶助;獨生子女死亡後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給予每人每年2520-4080元補助。將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人員(三級以上)全部納入特別扶助制度范圍,按照三級、二級、一級的並發症等級,分別給予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的扶助金。
16.城鄉醫療救助
【救助對象】凡持有本市常住戶口且符合條件的所有居民均為救助對象。
各縣按本縣制定的救助辦法組織實施醫療救助。
17.農村五保供養及敬老院建設
【目標任務】2014年,農村五保供養標准比上年增長10%,四縣五保對象分散供養標准不低於2541元、集中供養標准不低於3751元。全市農村敬老院新增床位200張。其中,無為縣115張、蕪湖縣50張、南陵縣35張。繼續開展農村敬老院規范化建設活動,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
18.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目標任務】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整合社區服務、衛生、文體活動等用房、星光老年之家等資源,升級96365為全市養老服務特服號,建立市區兩級居家養老呼叫系統和信息平台,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發展加盟服務商,對市區居家老年人開展各類居家養老服務。2014年全市建成2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其中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各5個,三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各1個。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各1個在農村綜合社區服務中心增設養老服務設施。
五、基本醫療衛生類(5項)
19.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目標任務】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65%以上;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第一類疫苗、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90%以上,建卡率達95%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和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分別達75%、80%、90%以上;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55%、45%、45%以上;發現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80%以上;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率、衛生監督協管以縣區為單位覆蓋率達到100%;健康教育完成規定的年度工作任務。
20.縣級公立醫院葯品零差率補助
【目標任務】2014年,在4個縣(市、區)施行縣級公立醫院葯品零差率補助。省級財政補助及時撥付醫院;縣級財政將財政補助零差率項目資金足額列入年度預算,醫院招標目錄內葯品實行集中網上采購,所有葯品(中葯飲片除外)實行零差率銷售,社會滿意度達當年民生工程群眾綜合滿意度平均值以上。
21.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
【目標任務】對艾滋病、結核病、晚期血吸蟲病、人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病人及時進行醫療救治,並對其醫療救治費用按規定標准給予減免。2014年,救治貧困結核病病人497人,救治晚血病人218人;完成淘汰耕牛91頭,聘用禁牧協管員155人。
【受益對象】艾滋病、結核病、晚期血吸蟲病病人和人禽流感、霍亂等重大傳染病病人。
【申請程序】救治(助)對象需提交本人申請、身份證(戶口簿)、診斷證明文件等材料。貧困結核病人還需提供證明其為貧困人口的證明材料(低保證、五保戶證、當地鎮政府或街道出具的特困證明)。
【醫療救治】對符合治療標準的肺結核病病人免費檢查、免費提供抗結核葯,對符合救治條件的貧困結核病病人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額900元給予補助;對符合治療標準的艾滋病病人實行免費抗病毒治療及CD4檢測;對有治療需求的艾滋病病人進行抗機會感染治療,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額4800元標准給予補助;對符合治療標準的現症晚期血吸蟲病病人,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額5000元標准給予醫療救治經費補助。救治經費的支付實行報賬制。
22.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
【住院分娩】每位住院分娩的農村孕產婦補助300元。產婦應提供戶口簿復印件、住院發票、《母嬰保健冊》、《安徽省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卡》。住院病歷復印件、發票等相關臨床材料。
【免費婚檢】為普及婚育保健知識,減少出生缺陷發生率,防止與婚姻和生殖有關的傳染病、遺傳病的發生與傳播,各縣區在婚姻登記同時由婚檢機構為婚登人員提供免費婚檢服務並出具《婚前醫學檢查證明》,同時提供免費的婚前衛生指導、咨詢和健康教育。
【免疫規劃】按國家免疫規定對適齡兒童實行免費接種一類疫苗。
23.貧困殘疾人救助與康復
【貧困殘疾人生活特別救助】對全市城鄉享受低保待遇並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且殘疾等級在三級以上(含三級)的殘疾人,實施生活救助,有一例救助一例,做到應救盡救,實行動態管理。全市城鎮與農村一、二級貧困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救助800元,;其中市區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標准每人每年另增加660元。全市城鎮與農村三級貧困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救助400元,其中市區三級貧困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另增加360元,救助資金全部通過銀行打入救助對象銀行卡帳戶,款項名稱為「殘補」。
【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為560名低保或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篩查,免費提供一套人工晶體,免費醫療手術及護理等。
【貧困精神殘疾人葯費補助】對3828名常年服葯的低保或貧困精神殘
【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為561名貧困殘疾兒童提供醫療康復訓練救助,或適配輔助器具。
六、基本住房保障類(2項)
24.保障性安居工程
【目標任務】2014年棚戶區改造完成棚戶區改造2.4593萬戶。具體分解情況:鏡湖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7248萬戶;弋江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1443萬戶;鳩江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1461萬戶;三山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12萬戶;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1162萬戶;長江大橋開發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13萬戶;江北產業集中區:完成棚戶區改造0.0691萬戶;無為縣:完成棚戶區改造0.2987萬戶;蕪湖縣:完成棚戶區改造0.15萬戶;繁昌縣:新建公共租賃住房0.15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0.3376萬戶;南陵縣:完成棚戶區改造0.2225萬戶。
。
【保障方式】以租金補貼與實物配租相結合的原則保障。①租金補貼,向符合條件的申請對象發放資金補貼;②實物配租,向符合條件的城鎮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實施實物配租。優先解決無房屋家庭,按照先解決低保家庭,後解決低收入家庭的順序進行,同等條件下,特殊困難家庭優先。
25.農村危房改造
【目標任務】完成40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其中,無為縣1600戶,蕪湖縣500戶,繁昌縣500戶,南陵縣800戶,鳩江區400戶,三山區200戶。
七、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改善類(8項)
26.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保險品種】2014年開辦水稻、小麥、玉米、油菜、棉花、大豆、能繁母豬、奶牛等8個險種。
【參保費用】保險保費各級財政承擔80%,種植(養)場(戶)承擔20%。農戶負擔保費為:水稻3.96元/畝、玉米3元/畝、小麥2.43元/畝、油菜3.24元/畝、棉花4.08元/畝、大豆2.04元/畝、能繁母豬12元/頭、奶牛72元/頭。
【出險理賠】種植業保險金額為保險標的生長期內所發生的直接物化成本,最高賠付標准為:水稻330元/畝、玉米250元/畝、小麥270元/畝、油菜270元/畝、棉花340元/畝、大豆170元/畝。養殖業保險金額為投保個體的生理價值(包括購買成本和飼養成本),發生死亡最高賠付標准為:能繁母豬1000元/頭、奶牛6000元/頭。
27.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建設任務】2014年,計劃解決1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需投資780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740萬元,省級1030萬元,市級297.4萬元,縣級732.6萬元。
【運作模式】工程主要採取建設規模水廠和管網延伸等方式。項目建設中,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的模式,切實維護用水戶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28.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改造提升工程
【目標任務】2014年度,全市除險加固小型水庫10座,更新改造單站裝機300千瓦以下小型泵站7640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閘41座、改造中小灌區4處6.4萬畝、擴挖塘壩4986口、整治河溝430條、改造灌區末級渠系16萬畝。
29.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
【任務范圍】對農村公路上經過檢測認定的17座危橋進行重建、加固或維修,以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路網通行安全。
⑻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問:「十二五」期間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相關部門、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全國醫療衛生工作者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到2015年預計將比2010年提高1歲;嬰兒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產婦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萬下降到2014年的21.7/10萬,均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我國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城鄉居民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問:黨中央、國務院2009年啟動了新一輪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以下的目標。主要成效包括4個方面:
一是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建立。我國已經織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較2010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5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增加到500元左右,其中政府補助標准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120元)增長了2.2倍。2014年3項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均達到70%以上。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二是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省級層面,我們確定江蘇、福建、安徽、青海4省為綜合改革試點省,將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核心任務部署推進。市級層面,國家級聯系試點城市從34個增加到100個。縣級層面,已有75%的縣(市)和76%的縣級公立醫院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年內將實現全覆蓋目標。在改革過程中,堅決破除以葯補醫機制,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編制、人事分配製度改革。
三是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完善。基本葯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建立短缺葯品供應保障機制,基本保障了兒童用葯。目前,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86%的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基本葯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硬體建設、軟體建設、服務能力都有了明顯改善,鄉村醫生待遇持續提高,從2014年開始連續兩年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新增部分全部用於村醫。
四是大力推進社會辦醫和健康服務業。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中為社會辦醫預留了空間,著力消除阻礙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障礙。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截至2014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25萬個,比2010年增加了5478家,占醫院總數的48.5%;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數達到16.8億,佔全國總診療人次數的22%,提前實現20%的規劃目標。
問:「十二五」期間,在醫療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有哪些成就?
答:一是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繼續增加。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超過98萬個,醫療衛生人員總量超過1000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服務可及性進一步增強。
二是醫療質量和技術管理得到強化。2010—2013年,建設臨床重點專科90個。開展了「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2014年,全國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率降至41.3%,較2010年降低21個百分點。
三是醫療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開展「三好一滿意」「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等活動。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76億,入院人數達到2億,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滿足程度提高,服務利用增加,公平性增強。
四是醫葯衛生信息化加快發展。全國已有14個省份、107個地市建立了省級、地市級衛生信息平台,29個省份開展了居民健康卡試點工作,不同程度地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衛生系統互聯互通。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開展電子病歷建設,三級醫院基本達到醫院內部電子病歷共享,支持網路預約掛號、醫院內檢驗檢查結果調閱共享。
五是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新葯創制和傳染病防治兩個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要進展,全球首個晚期胃癌治療葯物阿帕替尼等一批新葯和仿製葯獲批上市。甲型H1N1流感防治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六是預防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堅持一手抓依法治理,堅決打擊涉醫犯罪和「醫鬧」行為,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將「醫鬧」入刑;一手抓「三調解一保險」(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長效機制建設,呈現出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成功率提升,涉醫違法犯罪案件和醫療糾紛數量下降的良好局面。同時,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深入開展職業精神教育,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社會宣傳,倡導全社會理解醫學局限性、尊重理解醫護人員。
問:做好重大疾病防治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期間一些對我國居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例如:
——乙型肝炎。我國實施新生兒優先接種乙肝疫苗的策略,逐步開展新生兒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工作,2009—2011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工作,共補種6800萬餘人,防控效果顯著。2012年5月,我國正式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的認證,實現了將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標,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一個典範。
——艾滋病。我國艾滋病疫情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報告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為50萬例左右。易感染艾滋病行為人群干預覆蓋率接近80%,感染者和病人的就醫負擔顯著減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歧視有所減少,全社會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的氛圍逐漸形成。
——肺結核。「十二五」期間,我們全面推行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治癒率保持在85%以上。為普通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篩查和一線抗結核葯品,將耐多葯肺結核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圍。截至今年上半年,「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發現並治療管理肺結核患者387萬例,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由2010年的74.3/10萬下降到65.6/10萬,提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血吸蟲病。「十二五」期間,我們積極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對患者醫療費用按規定予以減免。截至2014年,全國453個流行縣(市、區)中,已有98.9%的縣(市、區)達到傳播控制或傳播阻斷標准,血吸蟲病疫情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慢性病。「十二五」期間,建成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265個,管理高血壓患者8600多萬人、糖尿病患者2400多萬人。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實施了哪些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從2010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40元,服務項目從最初的9類41項擴大到12類45項,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葯健康管理等,基本覆蓋了居民生命全過程。
同時,國家和各地區針對重大疾病、重要健康危險因素和重點人群健康問題,制定和實施了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農村婦女「兩癌」篩查、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覆蓋近2億人,實施效果相當顯著。以婦幼衛生項目為例,2011—2014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項目累計補助近4000萬人;通過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共補助4600多萬農村生育婦女,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下降了50%,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問:「十二五」期間,衛生應急機制建設的成效有哪些?
答:非典以來,我國加快醫療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有力有效應對了各類衛生應急事件,經受住了重大考驗。這個體系有四大支柱:第一個支柱是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體系。第二個支柱是高效的指揮協調機制,實現了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聯動和科學、高效決策。第三個支柱是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系統,疫情信息從基層發現到國家疾控中心接報時間縮短為4個小時。第四個支柱是專業高效的應急處置隊伍,在全國分區域設置4類36支國家級和近2萬支、20多萬人的地方衛生應急處置隊伍。2014年我國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達標率升至91.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國家公共衛生安全。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人才培養是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十二五」期間我們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實現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緊密銜接,基本形成「5+3+X」的人才培養新模式(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X年專科醫師培訓)。
二是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建設。組織遴選了首批559個培訓基地,已招收了12萬余名住院醫師參加規范化培訓。
三是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加大基層人才培養力度。2011—2014年累計安排全科醫生培訓20餘萬人次;通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累計定向招收了2.7萬名免費醫學生;在四川等4省啟動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工作。每萬人全科醫師數由2012年的0.81提高到1.26。
問:「十二五」期間中醫葯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時期,中醫醫療資源快速增長,中醫葯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多層次、廣覆蓋的中醫葯服務網路基本建立。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由2010年的3.6億增加到2014年的5.3億,全國超過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鄉鎮衛生院、6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2014年,中葯工業總產值超過7300億,與「十一五」末相比,增長130%,中葯類產品進出口額達到46.3億美元,中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問:「十二五」時期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經驗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以較低的投入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產出,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惜。總結起來,有以下五條基本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二是始終堅持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健康利益。三是始終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四是始終堅持提升醫療衛生治理能力。五是始終堅持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