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政府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對經濟起的作用
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主要有五條: 第一,政府通過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管回理,為社會提供良好答的金融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 第二,提出科學的中長期規劃,為企業和社會提供經濟社會發展預測; 第三,政府通過嚴格規范的市場監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保持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第四,經濟社會信息是最重要的經濟性公共服務,政府要及時、公開地向全社會提供經濟信息和市場信息; 第五,政府要為全社會提供水、電、氣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包括—— A 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搞好社會治安,保護公共財物;B 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基本醫療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C 完善各種公共設施; D 保護公共環境,優化生態環境等文化職能。即國家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組織和發展教、科、文、藝、廣、電、衛、體事業。政治職能。即國家維護政治統治和政治穩定的職能:(依法打擊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民主政治建設------。)
『貳』 簡述政府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業政府關系中,企業是主體,政府公眾則是客體,也即企業政府關系的作用對象。政府公眾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結構,從公共關系的角度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國家的中央政府和組織利益所觸及的各級地方政府;二是政府組織機構的職能部門,企業通過這些部門與政府打交道,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約束;三是政府組織中的工作人員,在與政府交往過程中,企業需要接觸到政府的各級官員、行政部門的助理和秘書,以及職能部門的其他工作人員。
符合WTO規則的合理的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一)為企業服務應當成為政府的根本目的 政府的根本目的是為企業服務,正是這一點構成了現代政企關系的基礎。企業的運轉和成長可以增進社會財富,提高人們的生活福利,使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企業構成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也是組織社會生產、分配的最佳和最主要的制度安排。因此,政府必須明確自己的目的,即為企業服務,政府制定一切政策措施的出發點是保障和扶持企業的健康成長。
政府是公共部門,是為企業服務的,如果這個關系界定不清楚,企業就難以快速發展,全面小康社會也很難實現。現在,好多政府部門都沒有轉變過來,它就是喜歡管企業,這是不行的。我們要接受政府是服務性組織的觀念,中共十六大報告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政府的職責是服務於企業。
(二)政府與企業是建立在法律基礎上的對等關系
政府和企業都是建立在法律基礎上的兩大平等主體。政府是依法管理,企業是依法經營,都是以法律為基礎,沒有誰領導誰的問題,是構建在法律基礎上的兩大活動主體,這一條很重要。現在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還是太多,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政府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二者之間是對等的,並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政府可以依法利用經濟手段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也可以對微觀上的企業微觀行為進行處罰,但除此之外,政府不具備其它對企業的支配權力。對於企業的生產、投資等各項具體經營,政府無權進行干涉。
(三)政府對企業的行政管理方式應當轉變 我國的經濟體制脫胎於過去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因此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也不可避免地帶有計劃經濟的一些特徵。其主要表現就是政府對企業的行政管理主要採取審批的方式,政府對企業的管制和干預仍然比較多。
三、建立新型政企關系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新型政企關系,其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從現階段來看,確實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新型政企關系就只能是望梅止渴。因此,從現在開始必須對實行過程中的障礙和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措施來逐步化解,從而順利推進政企關系建設。目前來說主要有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限制和規范行政機關的權力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機關是整個社會運轉的中樞機構,掌握著經濟要素控制權、物資分配權、人事任免權等幾乎全部的權力,而立法、司法機關則成了行政機關的附屬物。行政命令是這種體制運行的基礎和准則,不再另外需要法律的調節和規范。現在這種體制的殘余影響還比較明顯,如我們一些地方政府動輒對企業的人員、財產等進行查處 、查封、拍賣,或者以行政操縱司法,這些都是行政權力過度擴張的表現。 加入WTO以後,要求我們對政府的行政權力進行限制和規范。行政機關原先佔有的一部分司法和立法權力,應當歸還給相應機關。行政權力必須在國家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不能越權。行政權力的行使應當有明確和詳盡的規定,自由裁量權應當盡量減少,避免隨意性。對於行政權力任意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人身、財產權利的現象,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和 懲處。
(二)政府不再直接經營企業
政府承擔的是一個服務者和協調人的角色,應當集中精力維護市場秩序和搞好宏觀調控,而不是直接經營企業。目前,我國國有經濟比重雖已有所降低,但仍然明顯高出市場經濟國家平均水平。政府身兼二任,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結果只能是兩者都做不好。現在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連打擊「假冒偽劣」這樣的基本任務都完成不了,職能嚴重缺位。同時,國有企業拿了大量的補貼,享受了民營企業不敢企及的優待,卻連年虧損;國企改革實踐已經證明了政府直接經營企業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政府不再作為對企業進行資源配置的主體。
資源配置的主體是市場,不是政府,即便有一些資源需要政府配置,政府也不能採取行政的方式,而要採取市場的方式。一般人認為有三種資源政府還要統一配置:土地、公共建設項目、政府消費。三者都要採取市場化的方式:土地不能批給,必須拍賣;公共建設項目不能審批,而要招標;政府消費必須走向政府采購。
(四)政府不再是企業制度設計的主體。
企業制度的設計主體應是企業本身,政府主要職責是搞好企業外部環境。「公司法」應修改,本該企業做的事,卻在由政府做,這必須改變。
(五)政府不能再作為國有產權的代表存在。
政府作為國有產權的代表存在,會導致有的企業有政府背景,有的企業沒有政府背景,這是一種不公平競爭。
(六)企業對政府有完整的法律訴訟權。 如果政府幹預出了問題,企業完全可以起訴政府,有完整的法律訴訟權。這是世貿組織對中國的必然要求。
此外,WTO的規則也要求我們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對政府直接經營企業進行很多硬性的限制。因此,政府直接從事經濟活動應當減少到最必要、最合理的限度,一般說來,僅承擔那些其它主體不願承擔或無法承擔的任務,主要是公共產品生產、建設公益事業、提供公共服務等。原有的國有資本應當從一般競爭領域退出,只在某些特殊領域(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等)保留必要的股權。即便在這些領域,也要盡可能地利用市場機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叄』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也就是政府花錢請人來進行一些公共性的服務,請問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對政府職能
政府購買服務復是指政府在社會公共制服務預算中拿出經費,向各類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服務機構,直接撥款資助服務或公開招標購買社會服務。好處是可以避免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弊端(如貪污腐敗等),提高服務的工作效率。同時這種行為能激發市場和民間公益力量,形成政府、企業、民眾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體系,能提高服務質量,豐富服務方式,激發市場活力,同時也為政府減負了,使政府從參與者轉變為監督者的角色。
『肆』 政府如何為企業服務
就是各方面的政策要透明。相關的優惠要實際到位。在硬體和軟體的配套服務上要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
『伍』 如何更好完善各類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支撐服務
1 提供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的必要性
1.1 服務的主體決定了服務的性質
公共服務是指給人民生活和社會運行提供公共便利、創造公共條件為出發點而推出的服務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創造新財富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務。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實力的競爭,是各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科技創新已不再僅僅是科研機構和企業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機構及企業共同的事業。因此,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基於科技創新普遍需要的服務就是為社會運行提供公共便利、創造公共條件的過程。實際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政府已經全面介入科學技術知識的產生、轉化、應用過程,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務。我國正處於經濟的轉型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傳統體制下的工業企業的創新動力不足;民營企業雖然具有充沛的創新活力,但其自身產業研發和個人發明創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獲的社會資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對占企業總數達99%以上的中小企業,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本將增加、創新速度減慢,從而影響國家的競爭能力。
1.2 創新體系的運行需要公共服務
科技創新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科技、經濟部門和有關機構之間相互協調、良性互動、促進創新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創新執行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創新要素於一體的系統。創新體系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充分體現公平競爭的規范的市場環境,需要發達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設和維護是社會的公共事務,需要政府的公共戰略投資,通過公共服務實現。科技創新的過程是由知識產生、知識流動、知識應用等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連接,也需要公共服務的介入完成。
1.3 實施科技公共服務,是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我國的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實施科技公共服務有利於發揮財政科技投入效果。去年,我國的研發投入只佔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為1.4%、發達國家為2%~3%,差距甚大。財政投入作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因此,財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礎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的同時,應把更多的投入應用於企業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讓更多的企業分享服務體系提供的服務,將更有效地發揮財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業創新服務體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產品,財政性投入符合國際慣例。
另一方面,我國科技資源浪費嚴重。引入科技公共服務,可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率。我國科技多頭管理,條塊分割、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學科分割非常嚴重,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科技投入管理和調控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機制,導致科研課題重復分散和疊加支持,計劃雷同,科研設施重復購置嚴重,造成了科技資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見,國家和地方政府必須加強科技資源的統籌安排,通過建立科技資源的共享平台,向社會提供科技公共服務,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
2 科技公共服務的可行性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為了改善創新創業環境、優化創新資源品質、降低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成本,都紛紛採取措施,強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供給。如美國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實施國有科學數據完全開放共享國策,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連續支持數據中心群的建設,建立了國家技術信息中心、全國性的技術轉讓聯合體、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並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暢通;英國政府強調要把進一步加強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英國政府最具優先權的任務;日本也提出了有計劃、有重點地改進科研條件的多年計劃。如在日本科學技術廳下設立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作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樞機構,承擔大學、國立公立研究機構與企業之間委託開發、技術斡旋等中介機構的職能,促進研究交流、轉化科技成果。發達國家科技公共服務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本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技事業的發展,科技公共服務逐步建立,科技情報所、科學館、科技交流中心、專利服務中心、產權交易所、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陸續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傳播、對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科技人員、研發機構和科技企業提供了服務,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只是由於我國的科技公共服務缺乏整體設計,投入不足和科技多頭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務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顯著。
3 科技公共服務運行系統設置
自主創新體系是一個從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到市場營銷多環節構成的技術創新鏈。科技公共服務必須沿著技術創新鏈設置,形成一個完善的服務體系才能有效支撐科技創新活動。
3.1 技術研發環節的公共服務
3.1.1 人才公共服務
人才特別是高質量的人才是自主創新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雖然我國的人才總體規模已經超過6 000萬,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研究人員密度還很低。2003年,每萬名從業人員中R&D人力為15人年(美國為86人年,日本為132人年,整個歐盟超過100人年)。高層次的人才僅3萬人,並且老化和流失現象嚴重。因此,我國科技人才不足,尤其是領軍人才非常短缺。解決人才短缺必須採取兩條腿走路辦法:一是國家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二是發揮政府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的科技創新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公共服務是政府聚集人才、激發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人才的公共服務工作重點是:①建立人才信息資料庫。掌握人才的結構和分布,對重點、關鍵人才實行動態監測,建立人才流失的預警機制;②建立人才交流平台,為企業配置人才。通過項目招標、組織科研攻關等以事業吸引人才、發現人才;組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參與國際間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實際工作中鍛煉人才;開展科技人員後續教育和組織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人才的知識更新,激發人才的創造力;③解決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的實際困難。如為民間創新人才的發明專利及創新性「非共識」技術提供幫助;為創新人才提供科技創業服務;為短期到中國服務的專家學者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3.1.2 技術研發基礎條件的公共服務
針對我國科技投入總量不足、投入結構不合理、科技基礎條件薄弱的現狀,在科技研發環節設置科技公共服務,重點在於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技術平台體系,維護平台體系的穩定高效運行,支撐創新主體的科技研發活動。
(1)科技文獻服務平台。通過平台覆蓋區域內的組織協調,匯集整個區域的圖書館、科技情報所、知識產權和技術標准機構的圖書資料、科技論文、科技會議資料、專利資料、技術標准資料組成科技文獻共享資源庫。配套科技綜合情報咨詢和信息分析系統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同時,服務機構對海量信息進行專業、規范化加工整理,建立專題信息資料庫,為公眾提供使用價值更高的信息。
(2)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台。根據平台覆蓋區的產業情況建立特色資料庫,並實現國內外各專業資料庫的目錄導航,建立重點專業在線分析系統,為區域內用戶提供數據共享、數據分析服務。
(3)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和科技資源保障平台。公共服務機構通過制定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協作管理辦法,建立管理運行網站,對分布在平台覆蓋區域內各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的大型儀器進行整合集成和有效配置,實現資源的協作共享,充分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率,節約用戶的使用成本,使儀器設備提供方得到合理的使用收益,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4)研發和實驗協作平台。組織平台覆蓋區域的高校、科研機構形成研發和實驗協作平台,開展前瞻性、基礎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發,開展合作研究和委託研究,推動建立與產業間的技術聯盟。提升區域的學術水平和學科地位。
(5)創新技術產品開發平台。整合區域內研發中心組成新產品研發系統,促進研發中心間的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合作,為產品技術集成創新思想的形成和研發創造良好的條件。
(6)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完善平台覆蓋區內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聯結研發和試驗協作平台為各行業提供行業公共服務。
(7)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圍繞平台覆蓋區內重地產業發展布局專業技術平台,形成系統和完善的專業技術服務鏈。
(8)檢驗檢測服務平台。推進具有一定資質的分析測試中心和行業機構提供系統可靠的檢測服務,根據委託認證後,出具有行政效力的檢測報告;根據委託,提交專業性的分析測試報告;為用戶提供檢測需求咨詢,促進檢測機構之間的技術和服務交流。
(9)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平台。聯合國內外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從研發選題到產品銷售各環節知識產權服務。公共服務機構重點開展普及專利知識,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戰略性指導,提供知識產權公共信息,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和應急公共服務。
(10)科技創新投融資平台。建立以銀行、擔保、創業投資、產權交易、證券等機構為依託的投融資平台,形成以社會資金為主的,政府資金為輔的資金來源結構,為科技創新提供高效資金鏈。
(11)科技成果轉移平台。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海內外科研機構的技術轉移中心、企業和投資機構形成技術轉移網路;聯合從事國際技術轉移的知名機構、全國技術市場、技術成果評價、交易、仲裁、知識產權保護等機構組成完善的技術轉移中介服務體系,使平台成為技術與產業的橋梁。
(12)科技創業孵化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資源、開辦場地已及專業化支撐在內的綜合性企業孵化基地。
(13)科技交流合作服務平台。建立專門的針對性強的培訓體系,進行相關的重點集群產業的知識傳授,以及為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開設的專門培訓。建立國家之間、地區之間、跨行業、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合作網路,利用全球的科技資源為區域的科技創新服務,組織專家委員會,建立科技專家咨詢服務系統。
(14)科技管理決策信息支持平台。建立包含國家和地方財政資助的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學儀器與科協設施的各類資源在內的管理決策信息支持系統。面向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個人等不同戶的信息發布。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的決策管理,減少科技資源的重復投資。同時,服務機構開展科技創新理論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創新環境狀況專題調研,為政府部門制定科技政策和企業的戰略決策、技術決策、商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3.2 產品製造環節的科技公共服務
在產品製造環節除了提供研發和實驗協作平台、專業技術服務平台等方面和解保障必要的生產條件外,科技公共服務的重點要放在完善產業鏈的布局和推進新的產業集群形成,通過科技招商引進產業鏈缺失環節的企業,構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3 市場營銷環節的科技公共服務
此環節需要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務是:①為企業拓展技術合作渠道,以技術合作帶動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和出口;②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教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指導,構築知識產權防線,保護本國市場,幫助企業實施專利先行戰略佔領海外市場;③扶持企業制定和推行技術標准,促進優勢產業在條件合適的國家和地區形成以中國為上游的技術鏈條,擴大海外市場;④建立海外孵化器和研發中心,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
4 實施科技公共服務必須注意的問題
(1)充分認識到科技公共服務對科技創新的意義。科技公共服務是科技創新的必要支撐,是運用有限科技資源,提高全部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科技中介機構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其全面性和系統性是市場化服務所不能做到的。
(2)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通過立法保證服務機構的存在和規范服務,使科技公共服務得以實施。
(3)明確公益服務的邊界。科技公共服務的一些公共產品是可以獲取一定收益的,如基礎科學研究、科技情報資料的提供、科技合作渠道的提供等。但是,如果推向市場,以贏利為目的,其公益目標將被放棄,影響政府的職能和國家目標的實現。一些在非市場經濟時期一直由公共服務部門承擔的非公益性的服務,應盡快以資產評估、技術咨詢、高新技術產品的推廣等方式推向市場,集中資源搞好公共服務。
(4)政府統籌規劃,確保財政投入。科技公共服務必須由政府統籌規劃,統一設計,打破條塊分割,進行資源整合,杜絕重復建設。建立了新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後,還須要確保財政投入,使服務系統能夠高效運作。
(5)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科技公共服務是為科技創新主體創造公共條件的提供的而不是以贏利和直接創造新財富為主要目的服務。其效果不能實時、全面、直觀地顯現,也不能用贏利指標來衡量。只有通過創新主體綜合創新能力提高間接反映。因此,必須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反映科技公共服務的運行效率。並制定激勵機制不斷提高運行質量。
(6)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支真正能為科技創新提供高質量服務的科技公共服務隊伍,要求其必須具有交叉學科知識結構、開闊的國際視野,有微觀宏觀兼備的管理協調能力;各個服務領域配備戰略家、政策專家、知識產權專家、技術評估專家、咨詢師、經濟學家等專業人才。由於科技公共服務未受到重視,一些從事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隨時存在市場化的可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科技公共服務專才嚴重缺乏,嚴重影響了科技公共服務的公共產品的創新。因此,必須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
『陸』 如何提高政府對企業的服務能力
面對工業經濟下滑壓力,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越是困難,越要精準施策;越是困難,越要提升政府部門服務企業的水平。各相關單位要以提升政府部門服務企業的能力和管理水平為突破口,進一步摸清企業的底數,做到有的放矢,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增強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要提高各級政府部門服務企業的水平,切實做到服務到位、支持到位、措施到位,推進全市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柒』 如何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進行評價
論述你對我國...准確運用其對公共權力的壟斷地位,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進行揚棄,制定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