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方案

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2-04-13 02:00:00

❶ 什麼是"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

"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指將村兩委和便民服務中心、綜治維穩中心、讀書閱覽中心、遠程教育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網路服務中心集中在一起的綜合項目。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整合社會事業項目,鞏固和發展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成果,滿足農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政府主導,整合資源,規劃先行;二是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分類指導;三是堅持標准,保證質量,體現特色;四是群眾參與,完善機制,可持續發展。

(1)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方案擴展閱讀

"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制定的意義:

統籌兼顧,提高效益:

1、規劃先行。把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集鎮建設和土地利用總體發展規劃。

2、統籌兼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應注意與城鄉風貌改造、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結合進行;在強調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同時,要充分發動群眾,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在強調統一標准、保證質量的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便民實用;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加強長效管理制度建設和人才培訓工作;要注意與農村長遠發展相結合,既滿足當前需要,又預留發展空間。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為確保按時按質完成,鄉政府全面落實建設任務,負責本鄉建設工程實施工作,承擔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直接組織領導責任。

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切實加強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統籌工作進度。

將項目建設作為對領導班子年度業績考核和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組織村黨支部等基層組織、幹部參與到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中,制定有力可行的措施,切實提高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❷ 對革命老區扶貧具體做哪些工作

一是密集政策出台為精準扶貧提供保障。2015年7月,《中共達州市委關於決戰決勝扶貧攻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提出了全市每年減少農 村貧困人口15萬人左右,到2018年,實現全市省定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19年,實現全市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82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 帽」;到2020年,實現全市23.2萬戶、63.6萬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 會保障全覆蓋的扶貧攻堅目標任務。2015年,達州繼續深化扶貧改革,創新攻堅機制,出台了精準扶貧等配套改革文件和支撐性的落實措施。市委制發了《關於 進一步做好對口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確定了新一輪市領導對口聯系、市直部門(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大力推進「五大扶貧工程」和「六到農家」活動, 著力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困難和問題。市政府制發了《扶貧開發重點工作實施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細化了道路暢通、飲水安全、電力保 障、產業增收、鄉村旅遊、危房改造、衛生計生、文化建設、信息化、教育扶貧、技能培訓、生態環境等12項重點工作,明確了部門(單位)的目標、任務和責 任,強化了工作重點。
二是多管齊下的扶貧戰略初見成效。近年來,達州市扶貧開發工作,緊緊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瞄準最貧困的地 區、最迫切的問題、最緊要的事項,堅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在釐清發展思路、培育主導產業、提升基礎條件、抓好服務保障等下功夫,精準扶貧攻堅戰取得了顯 著效果。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從121.61萬人減少到63.6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1.85%下降到11.62%,達州扶貧開發已經由解決溫飽問題、鞏固 溫飽成果,進入到加快脫貧致富、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階段。
三是財政金融精準發力為扶貧開發注入動力。近年來,達州實施了以財政金融支持「扶貧惠農工程」為載體的精準扶貧戰略,整合扶貧惠農政策和財政金 融資金等資源,建立各地風險補償基金和精準扶貧發展基金,形成了新型金融與傳統金融協調配合,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滿足貧困地區群眾及經濟實體差異 化、多層次的融資需求,實現金融服務全覆蓋,切實解決貧困地區金融服務難題。2015年半年共投入各類扶貧移民資金6.82億元,市級財政落實駐村幫扶項 目資金、工作經費1320萬元,實施點對點幫扶,實現了駐村幫扶幹部工作組
(隊)對全市所有貧困村全覆蓋、市縣領導和幫扶單位對全市所有貧困村全覆蓋、幫 扶責任人對全市所有貧困戶全覆蓋的「三個全覆蓋」工作格局。
二、精準扶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達州作為全省扶貧攻堅任務繁重的市州,貧困面寬、量大、程度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住房難、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通信難、 增收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因病、因殘、因災致貧返貧現象突出。加上經濟發展速度和能力受限,財力薄弱,對扶貧開發投入少,對上依存度較高等多重因素,達州的 精準扶貧工作存在較多困難和問題。如達州萬源市,按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扶貧標准,萬源目前還有農村貧困人口10餘萬人,貧困發生率達 19.8%,居全省前列。萬源市系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2013年該市人均GDP僅16725元,差不多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除萬源市外,達 州的渠縣、宣漢縣也有相同的情況。
從基礎設施看,基礎設施落後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因素。達州地形地貌以山區、丘陵為主,其中山區佔70.7%,丘陵佔28.15%,農村道路建設和 水利設施建設成本高、難度大,全市尚有「十二五」規劃內37.8萬、規劃外130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多數農田渠系配套不夠,中低產田土 占總耕地的57%,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末段建設嚴重滯後,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全市行政村雖已通公路,但通路不一定通暢,不通暢村達742個;農村 還有無電戶6061戶、2.35萬人;還有18萬戶、70萬人沒有進行農網改造;150萬戶群眾無法正常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甚至無法收看市、縣本地廣電節 目。農村中小學學生宿舍、食堂建設面積嚴重不足,缺口達44.64萬平方米,配套設施嚴重缺乏。 自然災害頻發也是導致貧困增加的外部影響因素。達州境內分布有「秦巴山地災害區」、「川東伏旱氣候區」、「川東暴雨滑坡區」,屬於我國自然環境 脆弱地帶。自2004年以來,「9·3」、「7·8」、「6·25」多年連續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災、旱災和雨雪冰凍災害襲擊,累計直接經濟損失達300 多億元。因自然災害頻發,因災致貧返貧問題十分突出。據統計,10年來,達州市因自然災害影響造成13.72萬戶、48.02萬人返貧致貧。
三、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的財政對策及建議
(一)實施多元投入戰略,加大對精準扶貧的資金支持力度
資金支持是精準扶貧攻堅戰的財力保障和重要抓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資金支持體系對精準扶貧來說至關重要。
1.做大財政「蛋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當前,達州經濟發展處於中低速發展的新常態時期,財政收支壓力巨大。面對剛性支出逐步增加,財政收入 中低速增長已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新常態發展時期,財政部門應以新思路新舉措,積極應對,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步伐,積極調整 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做大做強財政「蛋糕」,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同時,
要建立新增財力投入機制,嚴格落實市、縣區財政當年新增財力用於扶貧開發的財政資金 投入增長機制要求。
從2011-2014年財政對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看,總體是達到了逐年增加,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注入扶貧 開發的領域,為扶貧開發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根據精準扶貧總體戰略的要求,達州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財政還需要對精準扶貧加大投入力 度。因此,要按照《達州市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機制實施細則》管理辦法,嚴格落實縣(市、區)新增一般轉移支付、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轉移支付和資 源有償出讓收益的50%以上要用於綜合扶貧開發。縣級財政每年年初要足額預算精準扶貧資金,同時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財政專項 扶貧支出年平均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增長幅度。同時,要盤活精準扶貧的存量資金,用增量加存量的有效辦法,做大精準扶貧的「蛋糕」。
這方面有些地方已作了一些探索,如開江縣從提高貧困村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資金、農村C、D級危房補助標 准等著手,逐年增加縣級扶貧專項資金規模,確保2020年縣級扶貧專項資金投入在2015年450萬元基礎上翻兩番,達到1800萬元,年均增幅30%以 上。
2.強化扶貧資金預算管理。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提高扶貧資金預算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從預算環節入手,推進精準化的扶貧預算,帶動扶貧工作的 精準化。市縣財政在編制預算時要單列民生改善、項目建設、社會保障等領域用於扶貧開發的專項資金。同時細化項目內容,將扶貧開發項目細化具體到每一個貧困 縣區、每一個貧困鄉鎮、每一個貧困戶。
3.建立整合涉農資金投入機制。涉農資金整合投入扶貧開發是彌補財政專項資金不足的有效措施。要按照「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 功」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資金整合原則,根據上年度資金安排和使用情況,將用途相近、范圍相似的資金納入統籌整合范圍。逐步擴大資金整合規模,集中 力量用於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發展。涉農資金整合要立足「預算編制、優勢產業、重點區域、重大項目」原則,健全涉農資金整合機制,打造涉農資 金整合平台,重點支持精準扶貧區域發展特色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如開江縣緊緊圍繞資金使用精準,以財政扶貧資金為「粘合劑」, 加大上級涉農資金爭取力度,確保2015年到位上級扶貧專項資金4100萬元;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力爭年整合率達50%以上,整合 金額達6億元以上。
4.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積極探索運用多種形式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扶貧攻堅,探索財政貼息支持農業產 業發展的補助方式,完善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金融服務機制。探索發展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貸款,支持農民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發展 壯大村級優勢產業。探索建立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機制,由市縣財政和銀行共同出資設立精準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等的損失予以補償,並建立 風險補償長效補充機制。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扶貧攻堅,通過貼息撬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5.積極研究上級相關財稅政策,加大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的力度。近年來,中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發展的政策,加大了 對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發展和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從2001年起,中央財政單獨設立了地方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到2014年,中央對地方革命老區轉 移支付規模已經達到57億元,比2013年增長10.8%。為了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讓老區人民切身感受到黨中央的溫暖,中央明確省級和市級財政要將 中央對革命老區的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落實到對中國革命做出較大貢獻且財政較為困難的連片革命老區,用於幫助老區人民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有條件的地區可以 在預算中安排一些資金,增加對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規模。財政部門應認真研究涉及到的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相關政策,加大爭取項目和資金的力度。
(二)創新投資收益扶貧模式,全力攻堅精準扶貧
1.積極開展「創新投資收益扶貧新模式試點」工作。在堅持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的前提下,以資產股權為紐帶,通過財政支農 資金形成資產股權量化的方式,賦予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戶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財產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以優先股的形式全部量化給貧困戶,並確 保貧困戶分紅底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的的資產,可先設立貧困戶股份,僅貧困戶享受,剩餘部分再按一人一股量化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 員,賦予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戶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財產權,拓寬缺勞力、缺技術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戶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
2.創新開展精準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發放「免擔保、免抵押」貸款,政府通過貼息、風險補償、購買保證保險等措施降低貸款風險,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支持,促進其發展增收項目,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致富。
3.建立精準扶貧小額信貸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從2015~2020年,市級財政每年安排3600萬元,其餘各縣市區各500萬元。建立精準扶 貧風險補償基金是精準扶貧小額信貸基金的重要保障措施。各縣市區可按不低於貸款余額的5%安排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並在以後年度按照不低於當年新增貸款的 5%安排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縣級財政還可整合各級財政安排的精準扶貧貸款貼息資金,用於安排不超過5%的年利率給予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貸款貼息。如開江縣在 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建立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基金、產業扶貧風險補償基金和產業扶貧貸款貼息資金,為該縣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1.8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中,凡購買小額信貸保證保險,保險機構將按我國最低標准收取扶貧信貸保證保險資金,開江縣財政給予全額補貼。開江還設立了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專 戶,2015年開江縣財政首次注入資金100萬元,按照不高於1∶10的比例投放貸款,損失風險由合作保險公司承擔70%,剩餘30%由政府、銀行各承擔 50%。與此同時,開江縣財政每年還安排一定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期限內用於發展生產、農業產業化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易地搬遷建房、農村危房改造等銀行貸 款按實際貸款利率給予全額貼息。
(三)強化扶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建立健全資金監管制度。按照《四川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監管工作的意見》等要求,制定完善《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堅持財政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和縣級財政報賬制管理,封閉運行,確保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專賬核算。
2.健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評機制。根據四川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實施、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考評等辦法規定,建立對 各縣(市、區)年度扶貧開發計劃、項目批復與執行情況、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過程、項目實施及其效果等進行綜合性考核與評價,切實提升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使用 的規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3.實施追蹤問效。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的原則,把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管理貫穿於扶貧資金分配、撥付、使用以及扶貧項目的立項、審批、實施、檢查、驗收全過程,切實提高扶貧項目實施效果和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績效。
4.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常態化。要定期將財政扶貧資金的分配、項目安排以及項目到村情況在相關媒體上進行公示公告。同時,發揮監察、審計等部門的 作用,加大違法違紀行為懲處力度。扶貧項目實施中所需大宗物資、材料符合政府采購目錄的,要按照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實行政府采購,采購物資實行財政直接支 付的辦法。同時,必須建立嚴格的物資領用和保管制度。
(四)加快財政改革步伐,創新扶貧資金管理新模式
達州市為貫徹落實好中辦發〔2013〕25、川委廳〔2014〕9號和達市委辦發〔2014〕47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 管理,增強扶貧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精準扶貧成效,確保精準減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制定印發了《達州市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機制實施細 則》(以下簡稱《細則》),創新了扶貧資金投入、管理、監督機制。《細則》要求建立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對精準扶貧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著力整合財政支農資 金,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的有效投入。同時,還建立了市對各縣(市、區)的扶貧資金管理考核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
(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
精準扶貧在獲得充裕資金支持的同時,更離不開項目來支撐。精準扶貧項目是改「輸血」為「造血」的重要抓手,財政部門在精準扶貧項目上要給予高度 關注和大力支持。要會同農業、交通、水利、衛生、文化教育等部門,加快推進對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農村產業發展、文化建設和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要通 過科學規劃和建設貧困地區的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構建骨幹網路、改善區域發展條件,完善末端建設、方便群眾生產生活;通過積極培育貧困地區 特色支柱產業,建立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來源,拓寬脫貧致富渠道;通過以扶貧新村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同步提升扶貧新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綜合配 套服務水平,建設幸福美麗家園;通過健全衛生計生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力度,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❸ 談談如何加強農村公共事務管理

如何加強農村公共事務管理?
(一)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願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扶貧濟困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
(二)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村教育。增強高校為農輸送人才和服務能力,辦好涉農學科專業,鼓勵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對到農村履行服務期的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在研究生招錄和教師選聘時優先。保障和改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素質。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市教師下鄉支教。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加強遠程教育,及時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
(三)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妥善解決鄉村醫生補貼,完善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制度。堅持預防為主。加強農村葯品配送和監管。積極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服務。重視健康教育。加強農村婦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四)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力度,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制度。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農村老齡服務。加強農村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發展。
(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五年內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服務作用。發展農村郵政服務。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

❹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一)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願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扶貧濟困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
(二)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村教育。增強高校為農輸送人才和服務能力,辦好涉農學科專業,鼓勵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對到農村履行服務期的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在研究生招錄和教師選聘時優先。保障和改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素質。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市教師下鄉支教。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加強遠程教育,及時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
(三)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妥善解決鄉村醫生補貼,完善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制度。堅持預防為主。加強農村葯品配送和監管。積極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服務。重視健康教育。加強農村婦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四)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力度,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制度。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農村老齡服務。加強農村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發展。
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五年內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服務作用。發展農村郵政服務。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救助。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
(七)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地震監測預警,提高監測水平,完善處置預案,加強專業力量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災害處置能力和農民避災自救能力。加強防洪排澇抗旱設施和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提高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設施抗災保障能力,提高農村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築質量,落實安全標准和責任。全力做好汶川地震災區農村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投入,對口支援,發動群眾,加快受災農戶住房重建,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盡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
(八)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農民權益機制,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做好農村信訪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農村廣大幹部要進村入戶做好下訪工作,切實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政法工作,推進農村警務建設,實行群防群治,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黑惡勢力。

❺ 就如何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擬定一份領導講話稿

這個是在網上搜的,可以參考一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改一下,應該就可以用了:

同志們:
在2012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進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三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和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指示精神,總結今年全省農村文化建設的成績和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在此,我謹代表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向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門對於會議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在「百千萬」表彰活動中獲得榮譽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藉此機會,我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村文化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一貫高度重視,對加強和改進農村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決策,要求文化建設更加關注民生需求,更加眼睛向下、重點下移,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把基層文化建設提到一個更高位置,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網路,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刻闡述了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指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省委九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也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協調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重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還對構建「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逐步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前不久,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大學生圍繞農村文化建設開展了調研,指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文化設施利用、有針對性地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創新文化下鄉的方式、加大農村文化隊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既看到成績進步,更看到差距和問題,認真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工作指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注入了強大動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光榮任務,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順應人民群眾對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熱切期待,都要求我們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農村文化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齊心協力、發憤圖強,繼續抓住重點、發揮特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切實把全省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文化強省總體戰略的積極推進,全省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健康發展,進入快速、穩定的發展階段。各級對文化建設投入總量增多,向基層文化建設傾斜力度加大,已經建立起從省到市、縣、鄉鎮、村級基層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點,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這骨幹、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化共享工程建立起互聯網和衛星雙重覆蓋到村的傳輸網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的「示範省」,並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和「國家十大文化創新工程獎」。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省每年舉辦各類社區文藝匯演4萬多場,3400多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廣場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5萬多場,國有文藝院團每年送戲下鄉演出1.3萬余場,有效豐富活躍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全省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造了許多農村文化建設的好經驗、好路子。比如,泰安肥城市農村文化志願者遞進培養的經驗,青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經驗,煙台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城鄉公共文化普惠共享的經驗,威海市加強農村文化大院規范化建設與服務的經驗,濰坊諸城市構建「兩公里文化服務圈」的經驗,濟南市濟陽縣送戲下鄉、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經驗,等等,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大力推廣。綜合各地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探索,我感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公益性為主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現階段,我們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這些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必須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權益。基本文化權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屬性。在現階段經濟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應當由政府來保障、由政府提供免費,或是低於成本、收費很少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基層進行公益性演出,把文化服務直接送到百姓中間,這些公益性的演出惠及了更多城鄉群眾,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與此同時,很多基層文化單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文化惠民的同時,給自身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向基層找對了市場,靈活的體制順應了市場,連出好戲贏得了市場。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優先安排涉及農村和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在政策支持、財政投入、組織領導等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同時,各地各部門注重完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性機制,形成城鄉共建、企鄉共建的良好局面,形成有利於基層文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重要補充。
第三,堅持文化建設與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基層文化建設只有同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根基才更加牢固。在多年基層文化建設中,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設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結合起來,有的把學科學、學技術與學文化結合起來,有的把文化活動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寓教於樂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道德素質、增強市場觀念、掌握致富本領,並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去,大大拓展了基層文化的內容,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四,堅持重點示範與建立機制相結合。多年來,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重點活動的示範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城市優秀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創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惠民的覆蓋面大大增強,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擴大了高質量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示範作用。同時,讓基層文化建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除了靠重點帶動、面上鋪開之外,更要依靠制度來保障,通過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工作機制保證基層文化建設的長期化、規范化。
第五,堅持硬體建設和管理服務相結合。文化設施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平台。搞基層文化建設,必須抓好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硬體條件。當然,光靠硬體建設這「一手」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管理服務的課題更加凸顯出來。只有堅持一手抓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管理,才能提高基層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些年,很多地方、部門重視創新改進文化服務手段,創新載體、創新抓手,想出許多實招、巧招,發揮了很好作用。
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經驗,還是初步的,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繼續積累、繼續完善,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和內容,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推動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突出重點,切實把明年農村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文化系統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文化建設的主線,深刻把握建設文化強省這一文化建設的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工作的重點,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作為基本方向,抓住關鍵環節,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建設差距,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堅持統籌兼顧,努力在科學規劃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上狠下功夫。加快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的全面覆蓋,是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長遠、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布局。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把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作為各級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黨政幹部考核指標。特別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突出目標量化、分解責任,制訂縣級文化單位、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服務規范,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二要科學規劃和建設。按照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思路,設定目標,科學布局,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三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城鄉基層閱報欄(屏),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要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示範區、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建設,確保明年取得更大突破。要圍繞打造「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制定實施方案,明年就要推出首批500個規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圈。要進一步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拓展免費開放的范圍,提升免費開放的標准,完善免費開放的機制,優化免費開放的服務。要積極探索流動文化設施建設,在貧困地區和地廣人稀需要進行流動服務的地方,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流動文化服務。四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發揮不同部門文化資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建立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擴展功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使用效能。
第二,堅持資源共享,努力在擴大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上狠下功夫。促進文化資源向農村合理流動,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多提供適合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對生產生活有指導作用的文化產品,多開展農民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著力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擴大基本文化服務覆蓋面。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立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深入開展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參與,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深入組織開展讀書日、讀書月、讀書節等全民閱讀活動,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捐贈助讀行動,著力解決農村未成年人的基本閱讀需求。要藉助明年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契機,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同時依託這些優秀傳統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推動發展文化產業。二要建立向基層群眾「送」文化的長效機制。根據時代特點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長效機制。鼓勵和組織專業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群眾性文化培訓、輔導、講座和展演、展示等文化服務,引導和培育各種形式的自辦文化,增強農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三要切實滿足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強對農民工的文化關懷,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服務機制。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以城市社區為載體,將農民工納入社區管理范圍,融入社區文化生活。深入研究農民工的需求特點,引導、支持和鼓勵社區、企業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
第三,實行以城帶鄉,努力在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們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以城帶鄉,拓寬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破除城鄉文化二元結構、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要完善城鄉文化幫扶機制。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廣泛開展城鄉文化共建活動,採取捐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開展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二要打造農村文化傳播平台。突出農村文化建設的內容,大力推進優秀文化藝術宣傳推介工程。採取在國家、省級重點新聞媒體、新聞網站開辟專欄、專題、專門頻道,在公共文化場所開辟專門陣地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我省農村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優秀文藝工作者、文化工作先進典型和重大文化活動。辦好《大眾日報》「大眾文化」專刊、山東衛視「綜藝.十藝節」欄目,與《中國文化報》聯辦「藝彩山東」專刊,與山東廣電網路公司合作創辦「山東文化」專題。組織開展重點劇目宣傳推介活動,與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山東電視台合作,辦好「迎十藝」山東省優秀創作劇目展播。三要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要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從試點走向普及,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數字資源。要積極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特別是要大力培養更多的庄戶劇團,盡快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要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輔導工程,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第四,加強投入保障,努力在發揮公共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支撐作用上狠下功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是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決定》和省委《意見》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利好政策,希望各市文化部門一定要抓緊梳理研究,結合實際,列出清單,項目化、工程化,變成強有力的工作載體。一是在文化事業投入方面,建立健全同財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保證財政對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預算,等等,都需要大家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二是2012年起,全省財政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級政府要安排資金用於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文藝創作生產和農村文化建設,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希望各級盡快列出單子,積極爭取,搞好對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省委《意見》提出「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制定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也需要我們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在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支持性、扶持性政策更多更具體。對這些政策,要逐條加以梳理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變成可操作的項目,積極爭取,用足用活用好。希望各市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不等不靠,不要等人家上門,要主動上門,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匯聚更多的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同志們,農村文化發展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人民群眾熱切期待。讓我們以更加昂揚的風貌,更加積極的作為,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不辱使命,再接再厲,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為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❻ 如何改善人居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繁榮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搞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繼續支持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加快推進農村河塘綜合整治,開展農村垃圾專項整治,加大農村污水處理和改廁力度,加快改善村莊衛生狀況。
意見強調,加強農村周邊工業「三廢」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監管治理。完善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擴大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試點范圍,重點支持村內公益事業建設與管護。完善傳統村落名錄和開展傳統民居調查,落實傳統村落和民居保護規劃。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有序推進村莊整治,切實防止違背農民意願大規模撤並村莊、大拆大建。

❼ 什麼是村級公共運行維護機制建設

公共服來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對於鞏固源農村綜合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在部署工作中,要求全鎮各村一是要統一思想,提升境界,深刻認識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工作的意義;二是要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的保障內容、范圍和標准,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各村和責任人,做到靠實、務實、求實;三是要強化責任落實,各村責任人必須規范資金管理,嚴格把握政策,按照「保基本、廣覆蓋」的要求和標准嚴格執行。

❽ 「小農水」怎麼建 群眾說了算

農村公共服務資金怎麼用 群眾說了算

宜賓縣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將農村公共服務資金投入到群眾最關心、最亟盼、最需要解決的民生項目上。逗民生帶動民主,民主保障民生地,該縣通過村民提議、投票決定、自主實施、群眾評議、監督公示、報賬撥款等程序,充分發揮群眾意願,打破村內事務長期以來形成的自上而下、替民做主的方式,讓群眾當家作主幹自己想乾的事情。真正做到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資金怎麼用,群眾說了算。財政助力,因地制宜,群眾自主,該縣採取報賬制,劃撥不低於3萬元的資金給每個村,用於維修溝渠、道路、環境衛生等關系民生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得到群眾擁護。
據了解,自2012年11月該縣535個行政村全部被納入2012年全國、全省首批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示範試點以來,在群眾踴躍參與下,該縣共實施村級公益性維護項目1415個,其中:基礎設施和環境類項目801個、農業生產服務類項目185個、農村生活服務類項目151個、農村社會管理類項目278個。
政府花小錢,村民辦大事,小小公共服務資金用在刀刃上,不僅得到了村民的認可,還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數,這是宜賓縣村民幸福的生動寫照,也是農村公共服務資金惠民工程結出的甜蜜果實。
正如蕨溪鎮光華村20歲的村民劉興紅所言,逗農村公共服務資金讓我們感受到了政府的溫暖,解決了我們農村很多已建公益設施運行維護『無米下鍋』的難題。希望政府加大資金投放力度,能夠解決更多的維護難題。地

閱讀全文

與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