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青川公共服務區

青川公共服務區

發布時間:2022-04-12 10:02:25

❶ 青川縣轉移社保卡可以在網上辦理

摘要 你好,首先,打開「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

❷ 汶川地震12年,當年的重災區現在建設的怎麼樣了

汶川地震12年,重災區城鄉面貌實現了歷史性改變

1、房屋重建

365萬戶受損城鄉住房修復加固,新建26萬套城鎮住房,全面完成150萬戶毀損農房重建,保障了541萬戶、1200萬城鄉受災居民「家家有房住」,打造出汶川水磨、綿竹大乘、什邡馬祖廟等特色鮮明的示範村鎮。

2、民生事業突破性進步

民生事業實現了突破性進步,恢復重建各類教育機構3340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1115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項目4379個,建成2032所醫療服務機構,幫助157.5萬名因災失地失業人員實現就業,災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

3、產業發展再生性跨越

產業發展實現了再生性跨越,建成什邡北京、北川山東、青川浙江等8個合作產業園,以成德綿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改革深入開展。

4、基礎設施根本改變

基礎設施實現了根本性改變,完成11條高速公路、61條干線公路建設,里程數分別為1372公里和4752公里,貫穿和輻射災區的成綿樂城際鐵路、成渝高鐵、西成客專和廣元至巴中、都江堰至映秀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水利、能源、通信、市政公用設施等功能全面增強。

5、生態環境實質性改善

生態環境實現了實質性改善,完成林草植被恢復448.87萬畝,修復大熊貓棲息地148.65萬畝,受損生態保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能力得到恢復,生態功能逐步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青川公共服務區擴展閱讀

汶川地震的受災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名鮮活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刻,四川、甘肅、陝西、重慶等10個省(市、區)不同程度受災。

僅四川受災范圍就包括除攀枝花市以外的20個市(州)、139個縣(市、區)、3720個鄉鎮,災區面積約25.2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2943萬人,失蹤17923人,受傷36萬餘人,直接經濟損失7717.7億元,一組組數字觸目驚心、聳人聽聞,災區滿目瘡痍、處處廢墟,山河改觀、草木含悲。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❸ 如何讓規范化的基層政務公開成為制度性安排

2018年8月29日報道,基層政務公開普遍不規范、不標准,老百姓的看法是,「公開的信息公眾不需要,需要的信息不公開」,時至今日,一直飽受基層群眾詬病的「辦事難」「辦事慢」,與缺乏貼近公眾需求的政務公開方式不無關系。鑒於此,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在四川等15個省(區、市)的100個縣(市、區)推行基層政務公開標准化、規范化試點工作,試點領域基本涵蓋與公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城鄉規劃、公共資源交易、環境保護、食品葯品監管、社會救助等25項,力求打通政務公開的「最後一公里」。

萬源市重點圍繞公開方式用心聚力。作為秦巴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萬源在充分統籌考慮不同受眾群體時,改良老載體,強化互動和服務功能,構建「網路+實體+活動」公開模式,對32項農村基層幹部「微權力」、農村「三資」、扶貧和惠農政策等54項內容全程在網上公開,讓群眾辦事更便捷。目前,全市52個鄉鎮、411個村(社區)信息都「搬」上了網,真正實現了「曬權」立體化。

保障性住房是低收入家庭獲得感、幸福感的直觀體現,更關乎社會公平正義。攀枝花市西區以試點為契機,從房源信息確認之初,就做到「公開無漏項」,年度建設計劃、房源面積戶型等關鍵信息,採用線上線下結合公開,分配搖號辦法從制定到實施,群眾全程參與並監督。目前,納入區政府統一管理的公共租賃房有3199套,經濟適用房及棚戶區改造安置房有15539套,入住4.85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28.5%,基本做到了群眾「零投訴」。

把政務公開的標准體系化,倒逼權力直觀透明運行是合江縣的一個創新。他們引入ISO9001-2015質量認證管理體系規范公共資源交易行為,梳理出質量管理、崗位風險防控、程序文件、操作指南、交易流程等手冊,進行「清單制」管理,使公共資源流程更趨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成都市新都區盡管不是這次國家試點單位,但早在2015年,新都區就已開始市民服務標准化試點探索,形成了1300餘項「新都市民服務標准體系」,並構建了區、鎮、村三級的市民服務標准體系,將政務服務的每一個窗口、每一個事項、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時限節點都進行了標准固化。

❹ 單位上的互聯網屬於公共服務區嗎

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分為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和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兩類。

❺ 汶川現在建設的怎麼樣了會不會要比以前更好呢

汶川現在城鄉面貌實現了歷史性改變比以前更好的多。

1、房屋重建

365萬戶受損城鄉住房修復加固,新建26萬套城鎮住房,全面完成150萬戶毀損農房重建,保障了541萬戶、1200萬城鄉受災居民「家家有房住」,打造出汶川水磨、綿竹大乘、什邡馬祖廟等特色鮮明的示範村鎮。

2、民生事業突破性進步

民生事業實現了突破性進步,恢復重建各類教育機構3340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1115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項目4379個,建成2032所醫療服務機構,幫助157.5萬名因災失地失業人員實現就業,災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

3、產業發展再生性跨越

產業發展實現了再生性跨越,建成什邡北京、北川山東、青川浙江等8個合作產業園,以成德綿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改革深入開展。

4、基礎設施根本改變

基礎設施實現了根本性改變,完成11條高速公路、61條干線公路建設,里程數分別為1372公里和4752公里,貫穿和輻射災區的成綿樂城際鐵路、成渝高鐵、西成客專和廣元至巴中、都江堰至映秀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水利、能源、通信、市政公用設施等功能全面增強。

5、生態環境實質性改善

生態環境實現了實質性改善,完成林草植被恢復448.87萬畝,修復大熊貓棲息地148.65萬畝,受損生態保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能力得到恢復,生態功能逐步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5)青川公共服務區擴展閱讀

汶川地震的受災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名鮮活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刻,四川、甘肅、陝西、重慶等10個省(市、區)不同程度受災。

僅四川受災范圍就包括除攀枝花市以外的20個市(州)、139個縣(市、區)、3720個鄉鎮,災區面積約25.2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2943萬人,失蹤17923人,受傷36萬餘人,直接經濟損失7717.7億元,一組組數字觸目驚心、聳人聽聞,災區滿目瘡痍、處處廢墟,山河改觀、草木含悲。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❻ 為了讓四川地震災區的人民早日重建家園,過上幸福生活,你有什麼好建議

通訊:重生,在祖國的懷抱中
——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奇跡的昭示

新華社成都2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劉欣欣、叢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不到兩年時間,四川地震災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片片曾是廢墟的土地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學校書聲琅琅,車間機器轟鳴。

今天,當我們重新走過那些曾經令我們心酸流淚的重災區時,我們不禁被一個又一個重建奇跡震撼了。奇跡的背後,昭示著什麼呢?

重建奇跡:當驚世界殊

噩夢依稀。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傷痛:上千萬間房屋倒塌損毀,6.9萬人不幸遇難,到處是斷裂的道路、橋梁,經濟損失高達2萬多億元。

在最初的生命救援結束後,面對幾乎無處不在的帳篷、板房,更嚴峻的問題擺在中國面前。千餘萬無家可歸的群眾在問:我們什麼時候才有房子住?幾十萬中小學生在問:我們何時才能回到學校上課?數千家企業在問,我們如何才能恢復生產?

世界也在問:這么嚴重的破壞,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恢復,5年?10年?

前來考察的胡錦濤總書記,站在廢墟上對災區對全國也是對全世界庄嚴宣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具有這樣的動員力和執行力。中央一聲令下,中國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災後援建行動。19個省市組成的10萬援建大軍迅速奔赴四川、甘肅、陝西的19個重災縣,擺開了19個戰場。幾千萬災區幹部群眾擦乾眼淚,從廢墟上頑強地站起來,與援建者一起,攜手重建新家園。

你能想到嗎,去年秋季,重建的2960所中小學校三分之二已竣工,一多半中小學生已經回到新學校上課。今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萬戶農民99.8%已入住新房。截至去年底,四川災區納入國家重建整體規劃的項目已開工27000多個,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資5500多億元,超過概算投資的六成;城鎮住房重建已開工25萬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災區工業企業已基本全部恢復生產,一些企業產值超過了震前水平。

重建,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恢復,更是承載夢想的實驗場,是重建者們大顯身手的舞台。

曾是滿目瘡痍的100多個重災鄉鎮,轉眼間大多變成了美麗的田園小鎮,一步跨越10年、20年。

在青城後山大山坳里,震前污染嚴重的水磨鎮,如今變成了一個羌族風情濃郁、美麗如畫的「小麗江」;漫步在蘇州園林風格的綿竹市孝德鎮,宛如置身江南水鄉;走進高山峽谷里的汶川縣城,殘破的城市「大變臉」,讓人不禁產生時空倒錯之感。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這里,矗立起的不僅僅是建築,還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上海的一位援建者說,在我眼裡,每一幢新建築,都是一面飄揚的國旗!

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祖國是個大家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可以集中人力、財力辦大事、難事。

對口支援,這是中國才有的奇觀。

2008年6月13日,中央作出對口支援決策後,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援建者懷著對災區人民的深情,背負著神聖的國家使命,像軍人一樣紛紛奔赴災後重建的戰場。在這支大軍里,有建設北京奧運會場館的「八大主力」,有建設上海世博會的「王牌軍」,有曾參加唐山大地震災後重建的特級建設企業……19個省市的援建大軍中,英才匯聚,院士、博士、碩士數以千計,許多都是百里挑一、經驗豐富的優秀管理和技術人才,組成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援建陣容。

這些援建者不畏萬難、忘我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為生者點燃希望。

在19個援建省市中,上海承擔的都江堰重建是實物工作量最大的,總計要完成80億元的投資,總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在兩年時間里,怎麼才能完成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苦幹。他們提出「白加黑」「5+2」「夜總會」工作法,就是白天晚上都工作,每周工作7天,白天下工地、夜裡開總結會。上海援建總指揮薛潮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每天多干兩小時,孩子就可以早一個學期進學校,群眾就可以早兩個月住進新居。」

在震中汶川縣綿虒鎮,來自珠海的工程專家張彤被稱為「拚命三郎」,他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他在援建中骨折動手術,右小腿里夾著一塊鋼板,仍然每天拄著拐杖下工地。記者采訪他時,他的腳踝還因鋼板螺絲摩擦在流血。張彤說:「不站在這里,不親眼看到這里的一切,我們永遠無法想像,這些年來,西部人民付出了怎樣的犧牲。我們來到這里,不僅僅是援建,更是實踐共同富裕的理想。現在東部先富起來了,支援西部是我們的責任。」

一年多來,記者采訪時走遍各個災區,各方援建者的真心真情,讓記者深深感動。

為北川縣城居民建設安置樓時,山東援建組最初只規劃建設114幢、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清水房」。可是當總指揮徐振溪了解到許多群眾拿不出裝修錢,如果借錢裝修10年都還不清欠款時,便毅然決定把5000多戶的「清水房」全部裝修好後再交房,讓所有居民拿到鑰匙就能入住。

煙台援建總指揮賀業增忘不了在北川漩坪鄉山路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個雨天,鄉小學的孩子們要走幾十里的山路去臨時學校上學。家裡條件好點的,給孩子租輛車,更多的孩子頭上披塊雨布,在泥濘險峻的山路上艱難前行。

看到這情景,在場的援建者哭了,覺得對不起孩子們。賀業增咬著牙說:「不管條件多艱苦,不管困難有多大,我們一定要讓漩坪、白坭的學校早點建起來。」此後,兩所學校工地24小時不間斷施工。去年4月,白坭小學成為北川縣災後第一個交付使用的小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援建者們為災區想得更多、更深、更遠。

青川是災後餘震最多的地區,這里大山連著大山,地質災害頻繁,連建房子的平地都難找,建設工業園區更是無地可用。浙江援建方絞盡腦汁,研究了一個「飛地工業園」的辦法,在廣元市城區建設「川浙合作產業園」,利稅60%劃歸青川,預計可解決5000多人的就業問題,這是當地老百姓最期盼的事。現在,10家企業已落戶此地,簽約投資額超過16億元。

深山峽谷里的小城汶川,人口不到2萬,城市還沒有整體規劃,從來沒有污水處理廠。現在,高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醫院、學校、體育館建好了,卻有可能管不好。於是,廣州援建方從長遠著想,又制定了一套「智力援建」計劃,通過「雙向掛職」的辦法,從廣州抽調各類管理、技術幹部到汶川重要部門掛職,同時從汶川選派幹部和技術人員到廣州市對口部門掛職學習,幫助汶川培養人才,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一年多時間里,他們還幫助汶川縣建立了整套城市建設管理制度,厚厚一大本,有20餘萬字。

在各方支援的同時,災區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設家園。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一年多來,這兩幅出自青川縣棗樹村村民之手的標語,傳遍災區各個角落,成為災區幹部群眾頑強拼搏、建設美好新家園的強大精神動力。靠著這種精神,棗樹村在國家戶均2萬元的補助下,在青川縣最早全部建成了永久性住房。如今的棗樹村,200多戶農家院落家家插著一面五星紅旗。他們感恩祖國,也為自己作為一名中國農民感到自豪。

群眾路線:在重建中生動實踐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在恢復重建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

震後,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災區,冒著不斷的餘震到震中映秀鎮、都江堰和北川等地調查,在帳篷里。在板房中,在滿是廢墟的現場,同災區群眾和各級幹部共商重建事宜。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幾經反復,一個重大的決策形成了:對口支援,19個省市各拿出地方財政的1%支援19個重災縣,三年完成。不久又根據實際進展作出調整,提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

災區的情況千差萬別,19個重災區,受災情況不同,自然條件、文化風俗、經濟發展水平都不盡相同,重建必須因地制宜、百花齊放。所以中央在決策時,只定大目標、大原則,為地方自由發揮留足空間。19個援建省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北川縣城在地震中損毀殆盡,是唯一一個需要異地重建的縣城。負責援建的山東省做了一宏偉的規劃,要在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建一座集居住、產業為一體的現代化新縣城,目標是打造一個世界水準的模範小城。

都江堰市震後是一個「站立著的廢墟」,急需重建的是學校、醫院、自來水廠等公共服務設施,上海援建方把這些工程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同時結合當地農村的特點,協助當地農民打造了10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並為其產品進入上海大市場開辟了「特別通道」。

廣東省負責援建汶川縣,他們把目標任務再分解,13個市分別援建13個重災鄉鎮,至於各市如何建,省里只確定大原則,「規定動作」是統一的,「自選動作」各市不同。

在重建中,各方援建者和當地黨委政府都把「一切讓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各項工作的最高標准。

2009年3月,廣州市援建汶川工作組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他們邀請世界著名專家設計的11套汶川體育館建築方案,竟然沒有一個能讓當地群眾滿意的。

疑惑之下,援建組沒有貿然開工建設,而是專門成立了民意調查小分隊,挨家挨戶地走訪、征詢意見。原來,汶川縣是一個藏族和羌族群眾的聚居區,人們對藏羌民族特色懷有深厚的感情,認為專家設計的方案好是好,卻少了點「民族味兒」。

援建組恍然大悟,立刻請來民族建築設計專家幫助修改新方案。當第12套既時尚現代又獨具民族特色的方案公示後,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片贊揚。如今,這座洋溢著濃郁民族風情的體育館已矗立於滔滔的岷江河畔,高低起伏的白色屋頂如同潔白的哈達隨風舞動,條塊相間的紅色圖案如同美麗的羌紅傳遞著幸福與歡樂。

重建成不成功,要看群眾滿不滿意;出現矛盾糾紛,也靠群眾解決。

距震中映秀僅一山之隔的汶川縣銀杏鄉,在地震中損失慘重,絕大部分房屋損毀倒塌。村裡有8戶農民的住房損壞較輕,通過維修加固仍可使用,於是他們分別領取了三千至五千元不等的維修補貼。然而,他們後來發現重建戶可以領到近2萬元的補貼時,覺得不公平。當地黨委、政府多次做工作,效果甚微。最後,鄉里啟動了該村「一事一議」程序,召集全村人投票,結果其他村民都不支持給他們增加補貼。在群眾意志面前,這幾戶農民無話可說。

氣壯山河的災後重建,顯示的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我們看到,從普通災區群眾到各地援建者,每個人都在充分、自由地行使著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這無數的涓滴之力,最終匯聚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科學發展觀:創造重建奇跡的「法寶」

震後不久,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全黨展開。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科學重建」,「要把災後重建與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與主體功能區建設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起來,與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緊密結合起來,與促進災區生態環境盡快恢復並不斷改善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個論斷,化作千百萬人的實踐。

震後,最讓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頭痛的是重建缺錢。全市12萬戶農民受災,近8萬戶房屋倒塌或損毀,需要重建資金100多億元。這對縣級(市)的財政來說,是個天文數字,農民自身也無力承擔。

錢從哪裡來?只有改革。劉俊林算了一筆賬:如果把散居農戶變為集中居住,全市就可以節約集體建設用地約6萬畝。通過產權制度改革,讓農戶的宅基地流通變現,就可以「變」出一筆巨資,解決住房重建難題。

農民王全成了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他拿出400餘平方米宅基地的一半,與「城裡人」張先生聯建,由張先生負責出資建兩幢樓房,兩人各得一幢。王全沒掏一分現錢,就得到了一套238平方米的新樓房。

藉助這項改革,都江堰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農村集中居住模式,村莊的美麗和現代化,超過許多城市住宅小區,成為當地農民新生活的夢想之地。現在,這樣的居住小區已建起60多個,還有140多個正在建設中。

以人為本,為群眾雪中送炭,成了災後重建中各方援建者不約而同的行動。

重建過程中,浙江援建方發現,青川還有數萬人喝不上干凈水,部分山區百姓甚至沒水喝。浙江決定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拿出3億多元「埋入」地下,投到「看不見」的安全飲水工程上,徹底解決了當地群眾的飲水難問題。新建什邡市人民醫院時,北京援建者發現,按最初設計,有700多萬元錢要花在門面裝修上。指揮部的同志心疼了,堅決地把這筆錢「扣」了下來,改用到更需要的學校建設上。

廉潔援建也是19個援建省市一致的追求。800多億元的各地援建資金,兩年內花完。這么多錢,怎麼保證花得合理、不被貪污挪用?上海建立了三級監管體制,所有援建資金全部通過銀行劃轉,一分錢也不經過個人之手,預算安排和實施情況全部在網上公布,每一筆錢,人們都可以隨時查詢。北京把負責奧運場館的審計師請來,為重建資金「把大門」。他們對每一筆資金實行全程審計,每一筆支出、每一個環節,都有審計人員站在旁邊監督,他們戲稱這是「旁站式審計」。

借鑒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文化的優秀成果,提升科學重建的水準,是建設者們共同的追求。

遠在唐朝就有的羌寨——汶川縣水磨鎮,曾是大詩人蘇軾和大畫家張大千筆下的「世外桃源」。然而,震後的廢墟和嚴重的工業污染,使這個「美女」飽受劫難。廣東佛山援建組組長劉宏葆在深入了解這里的人文地理後,對自己的工作定下這樣的目標:打造「人類災後重建的典範」。中國的、日本的、瑞士的、不丹的……世界有名的山水小鎮都啟發著他和同事們的構思靈感。為了使鎮中新建的壽溪湖既能保持水的靈性美麗,又能經得住暴雨、山洪、泥石流的沖擊和泥沙的淤積,他們幾次去都江堰,學習古人治水的智慧。最後,他們請來了為葛洲壩做設計的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人員搞流水模型。今年初,當這個如詩如畫又有著羌族風情的「小麗江」初露芳容時,她的美麗讓來訪者驚嘆不已。

當記者與創造這些重建奇跡的人們交談時,一種敬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改革開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紀律、有知識同時也是思想解放、有創造力的中國公民。這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特殊課堂:理想信念堅定不移

對於參加災區重建的千千萬萬名共產黨員來說,災區是一所「特殊的黨校」。

2008年「七一」前夜,十幾名素不相識的共產黨員,聚在成都一家破舊的賓館里,召開上海援建都江堰工作組的第一次會議——黨組織民主生活會。

會議內容只有一個:我們為什麼而來?大家很快形成共識:我們是捧著一顆愛心而來,抱著一個信念而來,帶著一份責任而來。投身災後重建,是為災區人民排憂解難,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共產黨人的道德追求。

憑著這種信念,他們的援建工作讓災區人民高度滿意。當總指揮薛潮在都江堰市人民代表大會上作匯報時,眾多的代表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全場長時間熱烈鼓掌。

餘震威脅,水土不服,夜以繼日地工作……災區援建工作異常艱苦,很多共產黨員就是靠著堅定的信仰,始終如一地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

大山深處的北川縣白坭鄉,地震後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這里氣候濕冷,讓煙台援建副總指揮張耀征患上了關節炎,晚上只能裹著護膝在酸痛中入睡,白天就靠方便麵充飢。

張耀征很慶幸,自己來之前在電腦里拷了一部電視連續劇——《長征》。在白坭鄉援建的艱苦日月里,看《長征》成了他的精神食糧。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張耀征說,「長征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援建的這片土地上。這里的山山水水,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那段最艱苦,也是最偉大的歷程。沒有堅定的信仰和巨大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援建者,我要對得起先輩們灑在這里的鮮血。」

這種信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北川之前,張縣國沒想過入黨。來北川不到半年,這名濰坊三建集團的工人就想入黨了。

「以前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入不入黨沒啥概念。」張縣國坦言,是抗震救災改變了自己,「大地震時,我在家裡從電視上看到,在最危險的地方、最緊急的時候,沖在第一線的都是黨員。來到北川後也是這樣,這么艱苦的環境,沖在最前面的也是黨員。這些人哪個沒有妻兒老小,可再苦再難,他們都扛著。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吸引了。」

今年元旦前,張縣國終於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他說:「我都48歲了,入黨啥也不圖,就是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援建不僅僅是艱苦,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提起北川新縣城的建設,人們永遠會記住一個名字:崔學選。他是山東濰坊市原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也是北川新縣城建設組第一任組長。

2008年5月,到北川不久,崔學選身體就出了問題,先是腹瀉,漸漸地不斷發燒,體力不支,頭暈目眩,走路時腳像踩棉花,要吃下平常劑量兩倍的葯,但他一直咬牙堅持。北川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他的病情不斷惡化。吃不上熱飯、喝不上開水、洗不上熱水澡,崔學選又黑又瘦,嘴上生瘡,腳上起泡,腿肚子腫得一按一個坑。同事勸他回山東看病,崔學選左推右拖,就是不肯走——北川兩萬多群眾還等他建新房子呢!

2008年9月6日晚,崔學選倒下了。人們用擔架把他抬上飛機。醫院診斷:結腸癌晚期。妻子宋偉從濰坊趕來,此刻她已經認不出自己的丈夫了——黑瘦憔悴,走時75公斤的體重,只剩下了50公斤不到。主治醫生嘆息地對宋偉說:「太可惜了,晚來了一個月……」

彌留之際,崔學選仍喃喃地對守在身邊的84歲的老母親說:「媽媽,等我病好了,我陪你去看一看新北川。」

2009年7月,這位共產黨員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人民利益奮斗終生的誓言。

距離震中只有27公里的寶興縣磽磧鄉,是75年前紅軍翻越夾金山大雪山的起點。紅軍長征紀念碑聳立在這里。在汶川大地震中,磽磧鄉也遭受重創,近四成的房屋毀損。

在四川省輕災地區對口支援重災區的部署中,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廣安市援建磽磧鄉。市委書記王建軍親自帶領援建隊伍趕到磽磧,像當年紅軍一樣,踏遍每一個村莊,挨家挨戶地走訪藏族同胞,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急需。在廣安的援建下,今年元旦前,農房、學校、醫院、道路等30個項目全部完工。

回憶援建的日子,王建軍很動情:「援建磽磧有特殊的意義。當年國民黨追剿紅軍,追到這里就不追了,在他們看來,這里是藏族聚居區,前面又是海拔四五千米的夾金山大雪山,紅軍逃不出這個死亡之地。但是,紅軍幫助藏族老鄉挑水、打柴、修房子,很快被藏族同胞視為朋友和親人。在藏族同胞的幫助下,紅軍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成功翻越大雪山,走出了死亡之地。今天,我們搞改革搞開放,不能丟了傳統。我們仍然要像當年一樣,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魚不離開水,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在災後重建這所「特殊黨校」里,我們看到,時代在變,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信仰沒有變。為了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今天的共產黨人依然像75年前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長征的路上,不斷創造新的奇跡,從勝利走向勝利。(參與采寫記者楊三軍、侯大偉、江毅、葉建平、陳健)

❼ 我想知道四川災區現在情況怎麼樣,生活過的樣,地震過去很長時間了!

四川災區居民的生活狀態有了很大的改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住房

365萬戶受損城鄉住房修復加固,新建26萬套城鎮住房,全面完成150萬戶毀損農房重建,保障了541萬戶、1200萬城鄉受災居民「家家有房住」,打造出汶川水磨、綿竹大乘、什邡馬祖廟等特色鮮明的示範村鎮。

2、民生

民生事業實現了突破性進步,恢復重建各類教育機構3340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1115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項目4379個,建成2032所醫療服務機構,幫助157.5萬名因災失地失業人員實現就業,災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

3、基礎設施

完成11條高速公路、61條干線公路建設,里程數分別為1372公里和4752公里,貫穿和輻射災區的成綿樂城際鐵路、成渝高鐵、西成客專和廣元至巴中、都江堰至映秀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水利、能源、通信、市政公用設施等功能全面增強。

(7)青川公共服務區擴展閱讀

目前四川的地震預警能力

2019年底,四川向社會明確宣布:到2020年全省將實現秒級地震預警服務。

四川建成了集測震、形變、重力、電磁、流體、衛星定位、流動觀測、衛星遙感等觀測項目於一體的立體地震監測網路,全省大部分地區測震能力達2.0級,重點監視防禦區和人口密集城市達到1.5級,部分地區可達0.5級,對省內及周邊3.0級以上地震提供1-2分鍾自動速報、10分鍾內正式速報。

近年來,四川先後成功地應對處置了2013年「4·20」蘆山7.0級地震、2014年「11·22」康定6.3級地震、2017年「8·8」九寨溝7.0級地震、2019年「6·17」長寧6.0級地震等70餘次5級以上地震事件。

❽ 犍為縣教育熱線電話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的意見》精神,確保「雙減」任務落實落地,方便群眾及時反映相關線索,四川省教育廳公布了省市縣三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工作的監督舉報電話,請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共同監督,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四川省教育廳「雙減」監督舉報電話:028-86117157
成都市「雙減」監督舉報電話
成都市教育局:028-61887921
四川天府新區:028-68772846
成都東部新區:028-86360237
成都高新區:028-82829761
錦江區:028-84557353
青羊區:028-86635980
金牛區:028-87777189
武侯區:028-85056765
成華區:028-84310087
龍泉驛區:028-64739043
青白江區:028-68936517
新都區:028-83993739
溫江區:028-82765356
雙流區:028-85816609
郫都區:028-87931581
新津區:028-82517011
簡陽市:028-27266527
都江堰市:028-87115810
彭州市:028-83708766
邛崍市:028-61782881
崇州市:028-82313234
金堂縣:028-89400032
大邑縣:028-88210279
蒲江縣:028-88557652
自貢市「雙減」監督舉報電話
自流井區教育和體育局:0813—8209182
貢井區教育和體育局:0813—3306169
大安區教育和體育局:0813—2306058
沿灘區教育和體育局:0813—5192990
榮縣教育和體育局:0813—6201271
富順縣教育和體育局:0813—7214385
高新區社事局:0813—8129095、8101959
自貢市教育和體育局:0813-8267718
攀枝花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東區教育和體育局:0812-2293229
西區教育和體育局:0812-5559169
仁和區教育和體育局:0812-3895029
米易縣教育和體育局:0812-8172499
鹽邊縣教育和體育局:0812-8657105
市教育和體育局:0812-3363980
瀘州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瀘州市教育和體育局:0830-3195655
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0830-2631736
龍馬潭區教育和體育局:0830-3173620
納溪區教育和體育局:0830-4280213
瀘縣教育和體育局:0830-8176831
合江縣教育和體育局:0830-5269907
敘永縣教育和體育局:0830-6223890
古藺縣教育和體育局:0830-7211971
德陽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旌陽區教育局:0838-2537068
經開區社會事業局:0838-2905983
羅江區教育局:0838-3121393
廣漢市教育局:0838-5246732
什邡市教育局:0838-8210697、8201220
綿竹市教育局:0838-3217295
中江縣教育局:0838-7252161、0838-7213968
德陽市教育局:0838-2502722、0838-2512815
綿陽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郵箱
一、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方面
綿陽市:0816-2210735 [email protected]
涪城區:0816-2360108 [email protected]
遊仙區:0816-2293122 [email protected]
安州區:0816-4338085 [email protected]
江油市:0816-3221546 [email protected]
三台縣:0816-5263617 [email protected]
鹽亭縣:0816-7120133 [email protected]
梓潼縣:0816-8217468 [email protected]
北川縣:0816-4823644 542710329qq.com
平武縣:0816-8822317 [email protected]
高新區:0816-2588951 [email protected]
經開區:0816-8130086 [email protected]
科創區:0816-6335991 [email protected]
科學城:0816-2495917 [email protected]
仙海區:0816-2760537 [email protected]
二、校外培訓機構違規方面
綿陽市:0816-2210582 [email protected]
涪城區:0816-2350679 [email protected]
遊仙區:0816-2293122 [email protected]
安州區:0816-4338026 [email protected]
江油市:0816-3221481 [email protected]
三台縣:0816-5262196 [email protected]
鹽亭縣:0816-7120133 [email protected]
梓潼縣:0816-8219843 [email protected]
北川縣:0816-4823644 [email protected]
平武縣:0816-8822317 [email protected]
高新區:0816-2588951 [email protected]
經開區:0816-8130086 [email protected]
科創區:0816-6335991 [email protected]
科學城:0816-2495917 [email protected]
廣元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市直屬:0839 —3303497
蒼溪縣:0839—5226742
旺蒼縣:0839 —4203773
劍閣縣:0839 —6602151
青川縣:0839 —7208210
利州區:0839 —3314399
昭化區:0839 —8722404
朝天區:0839 —8621357
遂寧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遂寧市:0825-2280910
射洪市:0825-6982334
蓬溪縣:0825-5395646
大英縣:0825-7821043
船山區:0825-2234325
安居區:0825-8663582
經開區:0825-2687312
河東新區:0825-2911568
高新區:0825-2663076
內江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市中區教育和體育局:0832-2023034
東興區教育和體育局:0832-2271637
隆昌市教育和體育局:0832-3900525
資中縣教育和體育局:0832-5517926
威遠縣教育和體育局:0832-8222957,0832-8221682
內江經開區社事局:0832-2070296
內江市教育局:0832-2025143,0832-2110462,0832-2028962
樂山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樂山市市中區教育局:0833-2134316
樂山市五通橋區教育局:0833-3304166
樂山市沙灣區教育局:0833-3441667,0833-3441661
樂山市金口河區教育局:0833-2718479
峨眉山市教育局:0833-5522286
犍為縣教育局:0833-4234270,0833-4221294
井研縣教育局:0833-3711890
夾江縣教育局:0833-5660780,0833-5652866
沐川縣教育局:0833-4608231
峨邊彝族自治縣教育局:0833-5227661
馬邊彝族自治縣教育局:0833-4511039
樂山高新區公共服務局:0833-2599112
樂山市教育局:0833-2440290
南充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南充市教育和體育局:0817-2810391
順慶區教科體局:0817-2396838
高坪區教科體局:0817-3302591
嘉陵區教科體局:0817-3631051
閬中市教科體局:0817-6306060
南部縣教科體局:0817-5525388
西充縣教科體局:0817-4239182
營山縣教科體局:0817-8216437
蓬安縣教科體局:0817-8638879
儀隴縣教科體局:0817-6936022
宜賓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宜賓市教育和體育局:0831-8226149
三江新區社會事業局:0831-2108034
翠屏區教育和體育局 :0831-8206126
敘州區教育和體育局 :0831-6610280
南溪區教育和體育局:0831-3328434
江安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1-2622916
長寧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1-4625476
高縣教育和體育局:0831-5850667
珙縣教育和體育局:0831-4083028
筠連縣教育和體育局:0831-7288300
興文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1-8822860
屏山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1-5721435
廣安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廣安市:0826-2366013
廣安區:0826-2248933
前鋒區:0826-2889233
華鎣市:0826-8394107
岳池縣:0826-5222740
武勝縣:0826-6225313
鄰水縣:0826-3221516
棗山園區:0826-2611665
協興園區:0826-2990968
達州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達州市教育局:0818-2525992
通川區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2122802
達川區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2675178
萬源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8622047
宣漢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5222102
大竹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6221343
渠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7322425
開江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0818-8222343
達州高新區社會事業局:0818-3199227
達州東部經開區(籌備組)社會事業局:0818-2799371
巴中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巴中市巴州區教科體局:0827-5262828
巴中市恩陽區教科體局:0827-3368701
巴中市南江縣教科體局:0827-8222877;0827-8102598
巴中市平昌縣教科體局:0827-6226044
巴中市通江縣教科體局:0827-7231091
經開區社會事務局:0827-8651063
巴中市教育和體育局:0827-5260311
雅安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雨城區教育局:0835-2238741;
名山區教育局:0835-3236723;
滎經縣教育局:0835-7622439;
漢源縣教育局:0835-4220980;
石棉縣教育局:0835-8862740;
天全縣教育局:0835-7228508;
蘆山縣教育局:0835-6521887;
寶興縣教育局:0835-6822236;
雅安市教育局:0835-2240950,0835-2230521
眉山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眉山市教體局:028-38195932
眉山天府新區教體文旅局:028-36061846
東坡區教體局:028-38296258、028-38298388
彭山區教體局:028-37630463
仁壽縣教體局:028-36205552
洪雅縣教體局:028-37411848
丹棱縣教體局:028-37204322
青神縣教體局:028-38813562、028-38817568
資陽市「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資陽市教育和體育局:028-26092005
雁江區教育和體育局:028-26222039
安岳縣教育和體育局:028-24522374
樂至縣教育和體育局:028-23328998
阿壩州「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阿壩州:0837-2824714
阿壩縣:0837-2481602
馬爾康市:0837-2827652
茂縣:0837-7423122
九寨溝縣:0837-7725890
汶川縣:0837-6222961
黑水縣:0837-8822786
理縣:0837-6824129
金川縣:0837-2522783
小金縣:0837-2787196
紅原縣:0837-2662704
若爾蓋縣:0837-2298372
壤塘縣:0837-2378532
松潘縣:0837-7233016
甘孜州「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甘孜州教育和體育局:0836-2877130
丹巴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3521225
道孚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7122251
九龍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3328444
爐霍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7326869
甘孜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7523772
新龍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8122118
白玉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8322045
德格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8222007
石渠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8622066
稻城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5727117
得榮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5921398
色達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8522929
康定市教育和體育局 :0836-2835063
雅江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5125705
理塘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5322557
巴塘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5624152
鄉城縣教育和體育局:0836-5826043
瀘定縣教育和體育局 :0836-3122708
海管局社事科:0836-3268341
涼山州「雙減」投訴舉報電話
涼山州:0834-3222166
西昌市:0834-3282103
德昌縣:0834-5286618
會理縣:0834-5627118
會東縣:0834-5422413
寧南縣:0834-4573635
普格縣:0834-4775090
甘洛縣:0834-7815783
越西縣:0834-8655801
冕寧縣:0834-6772546
喜德縣:0834-8677116
鹽源縣:0834-6366036
木里縣:0834-6522923
雷波縣:0834-8820270
昭覺縣:0834-8333154
金陽縣:0834-8733622
美姑縣:0834-8241736
布拖縣:0834-8531588

來源:川觀新聞

❾ 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哪些地方

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西藏自治區、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

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印發,作為一個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第十條明確指出,14個連片特困地區,共計689個縣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

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農民人均純收入2676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國綜合排名最低的600個縣中,有521個在這14個片區內,佔86.8%。

(9)青川公共服務區擴展閱讀:

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情況簡介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難點就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多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佔比和貧困發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脫貧任務重,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一、六盤山區。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核心區域是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長期受荒漠化影響,土壤嚴重貧瘠,定西、臨夏等地古來就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現在依然是連片特困地區。

二、秦巴山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境內是高聳連綿的秦嶺和大巴山,交通條件差,耕地零散稀少,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跨省份最多的地區。

三、武陵山區。跨重慶、湖北、湖南、貴州4省市,是大片的山地區域,有人口眾多的土家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長期發展滯後,貧困人口分布廣。

四、烏蒙山區。跨雲南、貴州、四川3省;雲南省昭通市11個區縣中有10個屬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魯甸縣2015年發生6.5級地震是重災區。

五、滇桂黔石漠化區。地跨廣西、貴州、雲南三省區,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包含的區縣最多。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

六、滇西邊境山區。雲南是擁有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很多傳統村落,已有上千多年歷史。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護需要並舉齊抓。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七、大興安嶺南麓山區。主要是內蒙古興安盟地區,國家限制伐木、保護森林資源,當地林區急需改革發展方向,大量的棚戶區也需要改造。

八、燕山-太行山區。河北保定市阜平縣與張家口市張北縣都屬於燕山—太行山區,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是革命老區,但是經濟發展長期落後。

九、呂梁山區。主要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是深度貧困村,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屬於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當地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要求配套扶貧措施跟上,使貧困群眾不僅改善居住條件,還能穩定增收。

十、大別山區。地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河南開封市蘭考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位於大別山區的安徽六安市金寨縣,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十一、羅霄山區。井岡山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發源地。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十二、西藏區。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空氣稀薄,氣候極其寒冷乾燥,自然條件非常惡劣,藏族和其他民族同胞的生活水平遠遠比不上內地。

十三、四省藏區。包括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甘肅西南部、青海南部,居民以藏族為主。保護三江源是黨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為藏族村,是一個移民定居點。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遷至格爾木市南郊。

十四、新疆南疆三地州。指南疆的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周邊分別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接壤。居民以維吾爾族為主,由於常年極度乾旱少雨,經濟發展滯後。

黨員、幹部應堅持黨的宗旨,堅持因地制宜,廣開致富門路,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績。

閱讀全文

與青川公共服務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