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軍事基地

馬鞍山軍事基地

發布時間:2022-04-10 16:47:39

❶ 有哪些不知名但很美麗的小城市

山東省日照市,很漂亮的沿海城市,消費低,風景宜人,適合度假

❷ 幫我介紹一下安徽

安徽省
簡稱皖。位於中國東南部。居華東腹地,東連江蘇省 、浙江省,南鄰江西省,西接湖北省、河南省,北靠山東省 ,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距東海160~600千米,是沿海與內陸腹地的過渡帶。東西寬約450千米,南北長約570千米。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安徽省省會為合肥市,有6個地區,10個地級市,10個縣級市,58個縣。
安徽省行政區劃
人口、民族 1993年人口5897萬 。人口地區分布不均 ,淮北平原區高於江淮丘陵區 、沿江圩區和皖西、皖南山區 。共有36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回族人數最多,佔97%強,還有滿族、畲族、壯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鮮族、侗族、彝族等。安徽佛教歷史悠久,分布較廣。道教有全真道和正一道。伊斯蘭教在壽縣、安慶、蚌埠、蕪湖、合肥等地設有清真寺。天主教有蚌埠、安慶、蕪湖三個教區。
建制沿革 安徽最古的文化屬距今約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安徽境內西部有皖山(天柱山)。西周時期曾立皖國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南巡,登祭皖山,封號「南嶽」,皖山由此聲名大噪。春秋時屬吳、楚等國,戰國為楚地。秦屬九江、衡山、泗水等郡。漢屬揚、徐、豫三州。唐分屬江南、淮南、河南等道。元屬河南、江浙兩省。明直隸南京 。清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慶和徽州兩府的首字合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安慶為省會,安慶屬皖國故地,故安徽簡稱皖。1949年4月21日 ,皖北全境解放 ,設皖北行署,駐合肥市;同年5月上旬,皖南全境解放,5月13日設皖南行署 ,駐蕪湖市 。1952年4月12日,撤皖北、皖南行署 ,置安徽省,省會合肥市 ;1952年8月25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自然資源和物產 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其中淮河以北屬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最高氣溫36~39℃,最低氣溫為-8~-14℃ ;全年無霜期為200~250天,年降水量750~1700毫米 。安徽地貌分為淮河平原區、江淮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山地丘陵區。西部與南部地勢高 ,北部低 , 皖南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 為全省最高點。全省土地總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佔29.6%,丘陵佔29.1% ,平原佔24.9% ,盆地佔16.4%,全省1988年末實有耕地438.22萬公頃,林地418.27萬公頃,草地面積166.4萬公頃,水面面積105.39萬公頃。安徽內河川徑流平均總量為616.21億立方米 ,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98萬千瓦 。建有淠史杭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地下水 蘊藏量豐質優 ,據 初步勘 測 ,潛在開 采資 源 為每年161.36億立方米。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蘊藏豐富的珍稀植物,成為全國生物基因資源的重要寶庫之一。擁有維管植物3200餘種 。植物起源古老 ,保存許多孑遺植物 。樹種資源豐富,有喬木 800餘種 。森林覆蓋率為20.1% 。野生動物有494種,受國家規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58種。魚類有130多種 ,以鯉科魚類最多,極具經濟價值。長江的鰣魚、巢湖的銀魚、淮河的淮王魚馳名中外。已發現礦產90種,其中鐵礦保有儲量25.8億噸,銅礦保有儲量342萬噸 ,硫鐵礦儲量5.41億噸 ,磷礦儲量 502 7萬噸 ,明礬儲量5781萬噸 。煤礦主要分布在兩淮地區,以煉焦煤為主,硫、磷含量低,煤層厚。
經濟 安徽是中國主要糧食產區之一,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玉米、豆類、高粱次之。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籽、烤煙、茶葉、紅麻、黃麻,其中茶葉產量常年居全國第三位。安徽已逐步形成以煤炭、電力、冶金、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紡織、食品等為主體,門類較為齊全的現代工業生產體系。亳州的古井貢酒,以及宣紙、徽墨、歙硯、宣筆等文房四寶,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 。水運除長江在境內400多千米常年可通大型輪船外,淮河等內河常年可通機動船或木帆船,內河航道里程5524千米。全省公路通車里程為2.87萬千米。鐵路有京滬、京九、淮南、濉阜、寧銅、皖贛等干線 。合肥建有大型機場 。郵電局 、所總計2502處。1993年國民生產總值為979.55億元。
文教衛生 1991年 ,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39所大專院校,在校學生6.19萬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7.89萬人 ;普通中小學校學生分別為223 .4萬人和617.3萬人。醫療衛生機構7300多家 ,擁有病床11.1萬張。地方戲曲有40多個劇種,影響較大的有徽劇、黃梅戲 、廬劇、泗州戲、皖南花鼓戲、皖北花鼓戲、淮北梆子戲。安徽雜技團多次赴歐洲、非洲、亞洲等國家與地區演出。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已發展成一個以基礎科學和新興科學技術為主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是全省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心。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是全省群眾性社會科學學術團體,現所屬各種學會、研究會近100個。
名勝古跡 皖南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黃山 、九華山 ,黃山為中國十大名勝之一,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風光旖旎的齊雲山、敬亭山、西山、齊山,齊雲山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有宣州龍泉洞、青陽神仙洞、廣德太極洞、石台溶洞群、馬鞍山採石磯。還有千年古城歙縣,保留宋城風格的屯溪老街,古今名人故居遺跡與文房四寶的產地。皖中有國家和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琅邪山、天堂寨、浮山、白崖寨、小孤山 、南嶽廟 、八公山 、巢湖 、花亭湖。有鳳陽縣的明中都城遺址 ,合肥逍遙津、包公祠、明教寺 、教弩台等。皖北有蕭縣皇藏峪,古城亳縣(現亳州市)的地下古引兵道,華佗廟、花戲樓、湯王墓、曹操宗族墓群,蚌埠市的白乳泉、卞和洞、湯和墓以及懷遠縣的禹王宮等。

名稱由來
安徽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這就是安徽名稱的由來。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編輯]隋唐之前
商朝 (前16世紀 - 前11世紀)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融入漢族的東夷。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今湖北荊州)被秦國攻佔,於是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壽縣),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固鎮縣的垓下之戰中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安徽和縣)。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盧江郡(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區)。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 壽春歸屬軍閥曹操(亳州人,三國中魏國的實際開創者)。

五胡十六國期間,從4世紀開始的幾百年間,幾支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國北方相繼建立政權,南方則一直保持著漢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為南北方對峙的前線,戰火不斷。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東晉之間展開的淝水之戰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

[編輯]隋唐宋金元
隋朝 (581年-618年)統一了中原。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 (618年-907年)建立政權,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安史之亂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區遭受戰火蹂躪。唐末875年王仙芝、黃巢起義, 從河南經安徽和縣渡長江入皖南,到福建、廣東,後經安徽攻長安,天下大亂,藩鎮割據,不久唐朝滅亡。

北宋後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後,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為南北對峙的前沿:北方的金和南方的 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馬鞍山採石大戰失敗。1234年,金亡於蒙古帝國。1276年,蒙古人攻佔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歸元朝。

[編輯]明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趕到塞外。由於定都南京的關系,整個今天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接歸中央政府管理,稱為「南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洪武皇帝洪水頻繁的家鄉鳳陽,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

洪武皇帝定鳳陽為中都,一度曾考慮遷都於此,後來被迫放棄這個計劃,只建成了陵墓和一部分城牆。明代在安徽境內共設有7個府,其中4個位於長江以南:徽州府、寧國府(宣城)、太平府(當塗)、池州府;2個位於長江北岸:安慶府、廬州府(合肥);而整個淮河流域只有1個府:鳳陽府。長江南岸的小縣城蕪湖,在明朝發展成新興的工商業中心。1635年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攻陷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

[編輯]清朝
1645年,滿清的八旗兵攻佔南京,將南直隸改為江南省;1667年, 又將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安徽省會設在安慶,駐有安徽巡撫以及安徽按察使,至於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則長期寄駐江寧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並遷來安慶。省界與今天比較變化不大。

晚清時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糧食和軍事基地,在曾國藩的湘軍和陳玉成的太平軍慘烈的反復拉鋸戰過程中,安徽南部的絕大部分人口死亡,經濟文化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今天當地人口主要是戰後從河南、湖北遷來,文化習俗改變很大,並從此退出富裕地區的行列。同時期,捻軍也發源於土匪橫行的貧困的安徽北部。李鴻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軍赴江浙作戰。太平天國之後淮軍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編輯]清朝之後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蚌埠興起。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佔領安徽。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衛政權、國軍和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勢力交錯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發生國共沖突的皖南事變。1946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把安徽省會從安慶遷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國共內戰期間淮海戰役的主戰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安徽一度以長江為界分為皖北和皖南2個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又重新合並。省界有小幅的調整:徽州的婺源縣劃歸江西,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了安徽。但這又使得天長縣成為伸入江蘇境內的一個鍥子。
行政區劃
現轄17個地級市,以及44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6個縣

地級市:

合肥 蕪湖 馬鞍山 蚌埠 淮南 滁州 宣城 黃山 巢 湖 銅陵 安慶 淮北 阜陽 六安 宿州 亳州 池州
省擴權縣級市:

天長
縣級市:

寧國 明光 桐城 界首
安徽省行政區劃(省會:合肥市)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
合肥市: 廬陽區 | 瑤海區 | 蜀山區 | 包河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肥西縣
蕪湖市: 鏡湖區 | 弋江區 | 鳩江區 | 三山區 | 蕪湖縣 | 南陵縣 | 繁昌縣
蚌埠市: 蚌山區 | 龍子湖區 | 禹會區 | 淮上區 | 懷遠縣 | 固鎮縣 | 五河縣
淮南市: 田家庵區 | 大通區 | 謝家集區 | 八公山區 | 潘集區 | 鳳台縣
馬鞍山市: 雨山區 | 花山區 | 金家莊區 | 當塗縣
淮北市: 相山區 | 杜集區 | 烈山區 | 濉溪縣
銅陵市: 銅官山區 | 獅子山區 | 郊區 | 銅陵縣
安慶市: 迎江區 | 大觀區 | 宜秀區 | 桐城市 | 宿松縣 | 樅陽縣 | 太湖縣 | 懷寧縣 | 岳西縣 | 望江縣 | 潛山縣
黃山市: 屯溪區 | 黃山區 | 徽州區 | 休寧縣 | 歙縣 | 祁門縣 | 黟縣
滁州市: 琅琊區 | 南譙區 | 天長市 | 明光市 | 全椒縣 | 來安縣 | 定遠縣 | 鳳陽縣
阜陽市: 潁州區 | 潁東區 | 潁泉區 | 界首市 | 臨泉縣 | 潁上縣 | 阜南縣 | 太和縣
宿州市: 埇橋區 | 蕭縣 | 泗縣 | 碭山縣 | 靈璧縣
巢湖市: 居巢區 | 含山縣 | 無為縣 | 廬江縣 | 和縣
六安市: 金安區 | 裕安區 | 壽縣 | 霍山縣 | 霍邱縣 | 舒城縣 | 金寨縣
亳州市: 譙城區 | 利辛縣 | 渦陽縣 | 蒙城縣
池州市: 貴池區 | 東至縣 | 石台縣 | 青陽縣
宣城市: 宣州區 | 寧國市 | 廣德縣 | 郎溪縣 | 涇縣 | 旌德縣 | 績溪縣

經濟
安徽省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為3972億元,居全國第14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455元,排名第26位。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7156元,居全國第25位。農村人均收入2127元,居全國第22位。

[編輯]人口
安徽省人口總數為6410萬人,居全國第8位。人口密度為455人/平方千米。

旅遊
世界遺產
黃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自然遺產,1992年)
皖南古村落(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模
新四軍軍部舊址
明中都皇故城
明皇陵石刻
花戲樓
潛口民宅
龍川胡氏宗祠
許國石坊
廣教寺雙塔
和縣猿人遺址
安豐塘
薛家崗遺址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曹氏家族墓群
陳山遺址
壽春城遺址
繁昌窯遺址
凌家灘遺址
壽州窯遺址
尉遲寺遺址
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朱然家族墓地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千峰山土墩墓群
萬牛山土墩墓群
教育
[編輯]高等教育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皖西學院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安徽中醫學院
皖南醫學院
蚌埠學院
蚌埠醫學院
淮南師范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阜陽師范學院
安慶師范學院
安徽財經大學
巢湖學院
黃山學院
銅陵學院
合肥學院
宿州學院
滁州學院
宗教
[編輯]基督教
1950年代,安徽省基督教有20 多個教派,信徒共5萬人。其中中華內地會17000 多人,集中在阜陽一帶;長老會信徒15000人,中心在懷遠、宿州和壽縣;其它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教派還有聖公會、基督會、美南浸信會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蕪湖曾是多個教派的公共宣教區。文革以後的1987年,安徽省的基督教信徒猛增到45萬人。現在該省的基督徒人數大約有200萬。北部的淮河流域分布最為集中。並且在省會合肥開辦了2年制的安徽神學院。

[編輯]天主教
安徽省的天主教幾乎沒有發展,人數仍然保持在6萬人的規模。主要分布在北部原來的蚌埠教區。

[編輯]佛教
位於青陽縣的九華山是中國4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寺廟林立,為地藏菩薩道場。

[編輯]伊斯蘭教
為本省的回族所信仰,主要分布在北部淮河流域。
我是安徽人,這是我找的資料,我屬於巢湖

❸ 針對「在學校當小幹部好,還是不當好」的作文

以前,我以為當了優秀班幹部,就是天大的榮耀。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同學的尊敬,朋友的羨慕,家長的稱贊,老師的信任。
可情形恰恰相反,過了幾個星期,我才感覺到當優秀班幹部的酸甜苦辣。看,已經上自習課了,班級里還是鬧哄哄的。我這個班幹部,怎能不管?可盡管我扯破了喉嚨,有些同學還在竊竊私語,特別是我的那些「酒肉朋友」,更是猖狂。因此,讓我不知所措,到底怎麼說,他們還是我知心朋友啊。對錯在我心中掙扎,我的心像萬針在刺一樣……最後,我無可奈何地點了他們的名字。
紀律雖已整好,可因此我也得罪了不少人,有的同學還用鄙視的眼光看我。這叫我怎能不傷心? 優秀班幹部還要以身作則,如果有一點做不到,就會被同學們瞧不起。記得那一次,我考試考了83分。課後,同學們就議論紛紛。有的說:「她還是優秀班幹部呢,考得竟不如我這個學習積極分子呢!」有的說:「她還是班幹部,我呸,她早該退伍了。」有的還說:「……」聽了這些諷刺的話,我的淚水像雨簾一樣,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嘩嘩地往下垂…。。。
也許,這種事是千萬個班幹部曾經傷心和煩惱過的事吧! 除了這些,為了當好班幹部,我也委屈過,傷心過,痛哭過。耗費了無數時間,耗費了不少精力。因此,爸爸和媽媽,甚至老師曾經責備過我,我流過淚,也不止一次,我還含著淚花寫過無數的「辭職書」,可至今我都沒有交給老師,不相信我家裡還有呢。因為我覺得大家天真幼稚,還是蠻好的。一想到這兒,我就把怨氣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身為一個班幹部,誰不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我也不例外,我曾經對流星許過願,希望我能得到同學們的諒解……誰都知道,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心裡真有一種說不出的酸酸的滋味。 班幹部,我們在煩惱面前千萬不能打「退堂鼓」,更別被別人的諷刺嚇到了。因為,我們只有經受住諷刺和煩惱的考驗,只有擁有了博愛之心,日復一日地在一個小小崗位上做起,鍛煉自己,日後才能被人瞧得起,當然,在困難的降臨下,我們也不能輕易放棄,堅持不懈,腳踏實地,朝著目標前進。
因為我們需要勇氣,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機會,才會更好地把自己培養成對祖國有用的人!

❹ 跪求安徽歷史

遠古
安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省內發現的「和縣猿人」,距今已有約萬年歷史。據科考,「和縣猿人」出現時間應不晚於「北京人」,甚至與「藍田人」相當。[1]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潛山縣的薛家崗又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又在本省多處發現了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隋唐之前
商朝(前16世紀 - 前11世紀)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2]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逐步同化入漢族的東夷、山越人等。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今湖北荊州)被秦國攻佔,於是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壽縣),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靈璧縣歷垓下之戰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安徽和縣)。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廬江郡(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區)。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亳州人,三國曹魏之實際開創者)。
南北朝期間,從4世紀開始的之後三百年間,幾支塞北游牧民族入侵華北地區並相繼建立軍閥政權,南方則一直保持著漢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為南北方對峙的前線,戰火不斷。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東晉之間展開的淝水之戰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
隋唐
隋朝統一,使安徽擺脫了南北朝期間「南北對峙」主戰場的困境。隋文帝開創的開皇之治,使江淮地區經濟得到較好的恢復。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統一天下,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
安史之亂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區備受戰火蹂躪。晚唐時875年王仙芝、黃巢起義,從河南經安徽和縣渡長江入皖南,到福建、廣東,後經安徽攻長安,天下大亂,藩鎮割據,不久唐朝滅亡。
宋元
北宋後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後,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為南北對峙的前沿,戰禍連年。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出兵伐宋,被虞允文指揮的宋軍大敗於今安徽馬鞍山採石磯,史稱採石大戰失敗。1234年,金亡於蒙古帝國。1276年,蒙古人攻佔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歸元朝。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現在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屬中央六部管理,稱為「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頻繁的家鄉鳳陽府(今皖北地區),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府(今黃山市一帶),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明太祖洪武二年定都臨濠府(今皖北地區),史稱明中都,洪武八年遷都應天府(即今南京市),但鳳陽府(原臨濠府)已近基本建設完畢皇陵與皇宮,(皇宮與皇陵宮殿毀於明末張獻忠,宮牆毀於文革)。
明代在安徽境內共設有7個府,其中4個位於長江以南:徽州府(6縣)、寧國府(明初曾叫宣城府、宣州府,最終仍定名為寧國府,6縣)、太平府(3縣)、池州府(6縣);3個位於江淮之間:安慶府(7縣)、廬州府(4縣1州),設鳳陽府(元代曾叫臨濠府,明初更名中立府,最終定名鳳陽府,5州13縣);淮河以北未設府,淮河以北全境屬鳳陽府。明成祖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原直隸地區改稱南直隸。1635年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攻陷鳳陽府,燒毀皇宮與皇陵。
清朝
1645年,清軍攻佔南京,將南直隸改為江南省;1667年,又將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省會初駐應天府後遷至安慶府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則長期寄駐江寧府(今南京市),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並遷來安慶。至此,安徽省界基本穩定下來。
晚清時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糧食和軍事基地,在曾國藩的湘軍和陳玉成的太平軍反復拉鋸戰中,安徽南部人口損失巨大,經濟凋蔽。戰後從河南、湖北居民移居皖南,文化習俗有所改變。同時期,捻軍也發源於貧困而土匪橫行的今皖北地區。李鴻章在廬州府附近招募淮軍赴江浙作戰。太平天國之後淮軍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清代安徽省下設兩道,皖南道(初駐安慶府,後移至蕪湖縣),皖北道(駐鳳陽府)。
近現代
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安徽省設三個道,蕪湖道、安慶道和淮泗道(駐鳳陽),省會變動較大。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蚌埠興起。1912~1926年,安徽歷柏文蔚、倪嗣沖、張文生、馬聯甲、呂調元、姜登選、陳調元等省首長。1926年底陳調元歸順北伐國民革命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安徽成了日偽、國軍和中共新四軍力量交織的地區。1940年在安徽發生國共沖突的皖南事變。1947年蚌埠脫離鳳陽縣被設為安徽省第一個省轄市,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國共內戰期間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的主戰場。
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安徽一度以長江為界分為皖北(駐合肥)和皖南(駐屯溪,今黃山市)2個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合並。省界有小幅的調整: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了安徽。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困難時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達到500~600萬人,[3]占災前人口3446萬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國各省的第一位。當時的省委書記曾希聖因此被調職。
1978年11月24日,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秘密將土地公開,實行大包干,創造性地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使得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結果是,1979年糧食比上年增長6倍,相當於1966年到1970年的5年糧食總和,農業獲得大豐收。與此同時,安徽省肥西縣、來安縣也開始試驗包產到戶。
1982年1月,中共中央總結經驗,發出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迅速推開。安徽農民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安徽的農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開始。在農村,流通體制改革進行,農村市場逐步放開;農村產業結構得到調整,「科技興農」方針被提出,鄉鎮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興起。1980年,全省開始推行企業經營責任制,並改革工資制度和獎金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企業「吃大鍋飯」的狀況得到初步改善。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安徽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求採納~~~~

❺ 固體廢物處理項目用地標准

必須是工業用地性質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污染控制標准
(GB18599-2001)

前言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2. 引用標准 3. 定義
4. 貯存、處臵場的類型 5. 場址選擇的環境保護要求 6. 貯存、處臵場設計的環境保護要求 7. 貯存、處臵場的運行管理環境保護要求 8. 關閉與封場的環境保護要求 9. 污染物控制與監測 10. 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的選址、設計、運行管理、關閉與封場、以及污染控制與監測等內容。 本標准為首次發布。

本標准由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准司提出。 本標准由原冶金部馬鞍山礦山研究院負責起草。 本標准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解釋。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 1主題內容
本標准規定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的選址、設計、運行管理、關閉與封場、以及污染控制與監測等要求。 1.2適用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及已經建成投產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的建設、運行和監督管理;不適用於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場。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本標準的條文。與本標准同
效。
危險廢物鑒別標准 GB5085.1-5085.2-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8978-1996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 GB16297-1996
地下水質量標准
GB/T14848-93
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 HJ/T20-1996
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5086.1~5086.2-1997 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測定方法 GB/T15555.1~15555.12-1995 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
GB5750-85
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 GB15562.2-1995 當上述標准被修訂時,應使用其最新版本。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1-11-26 批准 2002-07-01實施
3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系指未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GB5085鑒別標准和GB5086及GB/T 15555鑒別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險特性的工業固體廢物。
3.2 第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按照GB5086規定方法進行浸出試驗而獲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種污染物的濃度均未超過GB8978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且PH值在6至9范圍之內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3.3 第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按照GB5086規定方法進行浸出試驗而獲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污染物濃度超過GB8978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圍之外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3.4 貯存場
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臵於符合本標准規定的非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場所。
3.5 處臵場
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臵於符合本標准規定的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場所。 3.6 滲濾液
一般工業固廢物在貯存、處臵過程中滲流出的液體。
3.7 滲透系數
水力坡降為1時,水穿過土壤、岩石或其他防滲材料的滲透速度,以cm/
s計。 3.8 防滲工程
用天然或人工防滲材料構築阻止貯存、處臵場內外液體滲透的工程。
4 貯存、處臵場的類型
貯存、處臵場劃分為Ⅰ和Ⅱ兩個類型。
堆放第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處臵場為第一類,簡稱Ⅰ類場。 堆放第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處臵場為第二類,簡稱Ⅱ類場。
5場址選擇的環境保護要求
5.1 Ⅰ類場和Ⅱ類場的共同要求。
5.1.1 所選場址應符合當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要求。
5.1.2應依據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確定場址的位臵及其與周圍人群的距離,並經具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可作為規劃控制的依據。 在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場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重點考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產生的滲濾液以及粉塵等大氣污染物等因素,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環境功能區類別,綜合評價其對周圍環境、居住人群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確定其與常住居民居住場所、農用地、地表水體、高速公路、交通主幹道(國道或省道)、鐵路、飛機場、軍事基地等敏感對象之間合理的位臵關系。
5.1.3 應選在滿足承載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響,特別是不均勻或局部下沉的影響。
5.1.4 應避開斷層、斷層破碎帶、溶洞區,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響區。 5.1.5 禁止選在江河、湖泊、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洪泛區。 5.1.6 禁止選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
5.2 Ⅰ類場的其他要求
應優先選用廢棄的采礦坑、塌陷區。
5.3 Ⅱ類場的其他要求
5.3.1 應避開地下水主要補給區和飲用水源含水層。
5.3.2 應選在防滲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礎層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離不得小於1.5m。
6 貯存、處臵場設計的環境保護要求
6.1 Ⅰ類場和Ⅱ類場的共同要求
6.1.1 貯存、處臵場的建設類型,必須與將要堆放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類
別相一致。
6.1.2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應設臵貯存、處臵場專題評價;擴建、改建和超期服役的貯存、處臵場,應重新履行環境影響評價手續。
6.1.3 貯存、處臵場應採取防止粉塵污染的措施。
6.1.4 為防止雨水徑流進入貯存、處臵場內,避免滲濾液量增加和滑坡,貯存、處臵場周邊應設臵導流渠。
6.1.5 應設計滲濾液集排水設施。
6.1.6 為防止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滲濾液的流失,應構築堤、壩、擋土牆等
設施。
6.1.7 為保障設施、設備正常運營,必要時應採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勻或局部下沉。
6.1.8 含硫量大於1.5%的煤矸石,必須採取措施防止自燃。
6.1.9 為加強監督管理,貯存、處臵場應按GB15562.2設臵環境保護圖形
標志。
6.2 Ⅱ類場的其他要求
6.2.1 當天然基礎層的滲透系數大於1.0×10-7cm/s時,應採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構築防滲層,防滲層的厚度應相當於滲透系數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層的防滲性能。
6.2.2 必要時應設計滲濾液處理設施,對滲濾液進行處理。
6.2.3 為監控滲濾液對地下水污染,貯存、處臵場周邊至少應設臵三口地下水質監控井。一口沿地下水流向設在貯存、處臵場上游 ,作為對照井;第二口沿地下水流向設在貯存、處臵場下游,作為污染監視監測井;第三口設在最可能出現擴散影響的貯存、處臵場周邊,作為污染擴散監測井。
當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表明含水層埋藏較深,經論證認定地下水不會被污染
時,可以不設臵地下水質監控井。
7 貯存、處臵場的運行管理環境保護要求 7.1Ⅰ類場和Ⅱ類場的共同要求。
7.1.1 貯存、處臵場的竣工,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或使用。
7.1.2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臵場,禁止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混入。 7.1.3 貯存、處臵場的滲濾液達到GB8978標准後方可排放,大氣污染物排放應滿足GB16297無組織排放要求。
7.1.4 貯存、處臵場使用單位,應建立檢查維護制度。定期檢查維護堤、壩、擋土牆、導流渠等設施,發現有損壞可能或異常,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正常運行。
7.1.5 貯存、處臵場的使用單位,應建立檔案制度。應將入場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及下列資料,詳細記錄在案,長期保存,供隨時查閱。 a) 各種設施和設備的檢查維護資料;
b) 地基下沉、坍塌、滑坡等的觀測和處臵資料;
c) 滲濾液及其處理後的水污染物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等的監測資料。
7.1.6 貯存、處臵場的環境保護圖形標志,應按GB15562.2規定進行檢查和維護。
7.2 Ⅰ類場的其他要求
禁止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混入。
7.3 Ⅱ類場的其他要求
7.3.1 應定期檢查維護防滲工程,定期監測地下水水質,發現防滲功能下降,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地下水水質按GB/T 14848規定評定。
7.3.2 應定期檢查維護滲濾液集排水設施和滲濾液處理設施,定期監測滲濾液及其處理後的排放水水質,發現集排水設施不通暢或處理後的水質超過GB8978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8 關閉與封場的環境保護要求 8.1 Ⅰ類場和Ⅱ類場的共同要求
8.1.1 當貯存、處臵場服務期滿或因故不再承擔新的貯存、處臵任務時,應分別予以關閉或封場。關閉或封場前,必須編制關閉或封場計劃,報請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准,並採取污染防止措施。
8.1.2 關閉或封場時,表面坡度一般不超過33%。標高每升高3-5m,須建造一個台階。台階應有不小於1m的寬度、2-3%的坡度和能經受暴雨沖刷的強度。
8.1.3 關閉或封場後,仍需繼續維護管理,直到穩定為止。以防止覆土層下沉、開裂,致使滲濾液量增加,防止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堆體失穩而造成滑坡等事

❻ 我國古代安徽叫什麼 古代地名

我國古代一些地名
1.政區和治所
政區,是指某一級的行政區域;治所,是指某一級政區的官署所在地。縣以上政區名稱和治所所在地名稱,往往是不一致的。如《赤壁之戰》中的荊州,治所在襄陽。
2.城市和村鎮
城市是大地名,如咸陽、邯鄲;村鎮是小地名,如石壕村、大澤鄉。
3.山川、關塞、宮殿、廟宇等
這類名稱,古文中涉及的較多。如天姥、雁盪、雲夢澤、函谷關、光祿塞、阿房宮、慧空禪院、武侯祠等。
4.古代一些地名的特殊稱謂
有些地名還有古稱、別稱,如南京稱金陵,揚州稱江都,杭州稱武林。有些地方又有以名山大川為標志的特稱,如江左、江右,是指長江下游以東、以西地區;山 東,是指餚山以東地區;河西,則是指黃河以西地區等。又有些地名,用數字表明是統稱,如三輔,是指漢的京城長安和左馮翊郡、右扶風郡;五嶽,則是指東岳泰 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等。
由此看來,古代地理名詞是相當復雜的。閱讀文言作品遇到地名時,就應弄清它是政區名,還是具體的城鎮名,或是其他什麼名稱;同時還要弄清某一地名是現在的什麼地方。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九州
傳說中我國上古的行政區劃,具體州名說法不一。《尚書》作冀(相當於現在河北南部和山西東南部一帶)、兗(音,相當於現在河北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一帶)、青 (相當於現在山東東部和北部)、徐(相當於現在河南東南部、安徽東北部、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揚(相當於現在安徽南部、江蘇中南部、江西東部以及浙江、 福建部分地區)、荊(相當於現在湖南、湖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部分地區)、豫(相當現在河南東部、安徽北部一帶)、梁(相當於現在陝西南部、四 川東部地區)、雍(相當於現在陝西、甘肅、寧夏和青海部分地區)。
八荒
「八」指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荒」指荒遠地區。「八荒」與「九州」相對。「九州」泛指中原地帶,「八荒」指離中原極遠的地方。在《過秦論》中,「八荒」則泛指天下。
五湖 近代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古代則專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四海 一說,泛指海內之地,與「天下」同義;一說,指環繞中國四面的海。《禮記》中指的是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具體所指,不同時代有所不同。
赤縣神州 中國的別稱。《史記》載,戰國時齊人鄒衍創立「大九州」學說,把中國叫做赤縣神州。
郡、縣
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劃。春秋末年以後,各國在邊地設郡,面積較縣為大。秦曾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後又增至四十多郡。漢高祖劉邦則分為六十二郡,郡的規模小了。隋代改郡為州。

周代分封諸侯,每個諸侯都建立一個國。秦代行郡縣制,不再有國。西漢郡、國並存,國是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國的大小與郡相當,所以通常連稱「郡國」。

地方一級行政單位。唐代分全國為十道,後又增至十五道,大略相當於漢代的州,隸屬於中央的監察區。北宋初沿襲唐制,分全國為十三道,不久廢除,改道為路。清代又恢復道,比唐時范圍小,但比府、州大,屬於省管轄。

北宋廢道為路,為的是徵收賦稅、轉運漕糧方便,後來逐漸帶有行政區劃和軍區的性質。先後分全國為十五路、十八路、二十三路。南宋偏安後,仍把勢力所及之地 分為十六路,如福建路、廣東路、廣西路、湖南路等,和現在省名相同,轄區大小也相當。元代也有路,但比宋代小,相當於州府。

本為中央官署名,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設行中書省(相當於中書省的駐各地辦事處),簡稱行省。後來行省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劃名,簡稱省,沿用至今。

相傳堯時分天下為九州;舜時增加了幽、並、營三州為十二州;漢代又增交州、朔方;三國時有十八州;晉初改為十九州,後又增至二十一州。從漢到南北朝基本上 是監察區,有時也是行政區。從南北朝起,州逐漸變小,與郡無甚差別。到唐代共有三百多個州,是行政區,但大的州也可稱為府。明清時統一改州為府。
府 唐制,大州稱為府,隸屬於道。宋代府隸屬於路。元代的府有的隸屬於路,有的直屬中央。明清改州為府,可轄幾個縣。
軍 宋代行政區劃名。約等於一個州或府,隸屬於路。
山東
戰國、秦、漢時代,指華山或崤山以東地區,泛指戰國時秦以外的六國。春秋時的晉國、建都平城的北魏、五代時的晉,都地處太行山以西,所以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金代開始,指現山東半島一帶,成為行政區域名。
山西 戰國、秦、漢時,指崤山或華山以西,即關中(今陝西一帶),後來指太行山以西。元代開始,山西成為行政區域名。
江東
一名江左。長江在蕪湖、南京之間成西南偏南、東北偏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來北往的主要渡口所在。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今蘇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區),習慣上稱為江東。三國時這個地區是孫吳的根據地,所以又稱孫吳統治區為江東。
江表 泛指長江以南地區。在中原人看來,該地區在長江之外,所以稱江表。在《赤壁之戰》中與「江東」同義。
河東 戰國至漢時指今山西西南部,唐以後泛指今山西省。因黃河經河套後,流向由北向南,本地區位於黃河以東而得名。
東吳 三國時吳因地處江東,所以又叫東吳。古代也泛指太湖流域全境,或專指舊蘇州一府。
關內、關外
秦、漢、唐等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都域附近叫關內,兩關以東地區叫關外。明清稱山海關以西地區為關內,以東地區為關外。今四川康定縣以東地區也稱關內。
關西 漢、唐時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
西垂 殷、周時對約今甘肅東南部一帶的泛稱。
中原、中土、中州 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及其附近地區。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中土」、「中州」與「中原」同義。
秦中、關中 秦中相當於今陝西中部平原(渭水流域)地區,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關中」與「秦中」同義。
劍外 四川北部有劍門關,關南的蜀中地區稱劍外,因在唐代京都長安看,上述地區在劍門關之外。
塞外、塞北、朔北、漠南 「塞」指長城要塞,塞外指今內蒙古中部和西部一帶。「塞北」、「朔北」、「漠南」同義。
隴西 縣名,戰國時亦為郡名,在今甘肅東部。
西洋 元代把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岸地區(包括印度、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部)統稱西洋。明清以後泛指大西洋兩岸即今歐、美各國。
華陽 即「華山之陽」,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南、雲南、貴州、四川一帶。
三吳 古地區名,說法不一。《水經注》指吳郡、吳興、會稽,相當於今江蘇宜興、蘇州以南及浙江北部地區。
兩淮 宋代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二路,簡稱淮東、淮西,合稱「兩淮」元代以後,指江蘇長江以北的淮南、淮北二鹽場。
三楚 秦、漢時分稱戰國楚地為三楚,即西楚、東楚、南楚。秦亡後,項羽曾於西楚的彭城(今徐州)建都,國號就是「西楚.」。
三輔 漢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於郡的政區,因為轄區是京都及附近地區,故合稱三輔。
三都、兩都
「三都」,東漢時指東都雒陽(今洛陽市)、西都長安、南都宛(在今河南南陽市);唐代指東都洛陽(三國魏時改「雒」為「洛」)、北都晉陽(今太原市)和京 都長安;左思《三都賦》指三國時蜀都成都、吳都建業(今南京市)和魏都鄴(在今河北監漳縣附近,故城早已毀棄)。「兩都」,班固的《兩都賦》指東都雒陽 (東漢國都)和西都長安,唐代亦同;五代則指東都開封府和西都河南府。
五京、兩京
唐代「五京」,指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南京成都府、西京風翔(今陝西鳳翔縣)府、中京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府。東漢的「兩京」,指首都雒陽和西漢舊都 長安;宋代則指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陽市);明代永樂以後,指京師順天府(今北京)和南京應天府(今南京市)。
五嶺 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和大庾五嶺(一說有揭陽嶺而無都龐嶺)。
五嶽 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崤函 古代崤山和函谷關的合稱。
易水 在河北西部,有中、北、南三條支流。源出易縣境,流入南拒馬河,最後注入大清河。
陽關 西漢置,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如:「西出陽關無故人」。
華容 古縣名,在今湖北潛江市西南。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戰敗後,曾經此北歸。
赤壁
山名,在湖北嘉魚縣西的長江南岸(今屬蒲圻縣),與洪、湖隔江相望。三國時周瑜曾率孫劉聯軍,在此大破曹兵,是為「武赤壁」。湖北黃崗市城外也有赤壁,宋 代蘇軾曾到此,作有前、後《赤壁賦》,誤認為這里是「火燒赤壁,大敗曹兵」處,後人稱此處為「文赤壁」。
長安
我國古都之一,西漢、新、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和唐均定都於此。該城在唐未曾被毀,現在的西安城為明時所建。
姑蘇 蘇州市的別稱,因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維揚 一名廣陵,舊時江蘇揚州府的別稱。
京口 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蘇鎮江市,曾為三國孫吳的京城。因城憑山(城東有峴山)臨江(長江),故習慣上稱「京口」。

❼ 我想知道台灣周邊的86座島嶼分別是哪些

台灣島位於西太平洋上,東側為太平洋,西側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南濱巴士海峽,北接東中國海。台灣島形狀狹長,東西最寬處只有144千米,南北最長的地方約有390多千米。全島面積為35798平方千米,形狀像一隻紡織用的梭子。

島上地形中間高、兩側低,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為主體。高山和丘陵面積佔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至鵝鑾鼻,縱貫南北,為台灣島脊樑,也是東、西部河川分水嶺。由中央山脈漸次地向東為台東山脈(又稱海岸山脈),向西有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脈。五大山脈的走向都是規律地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共同組成台東山地。台東山地區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為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四周雲霧繚繞,銀裝素裹。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狹窄的平原,較大的有宜蘭平原,位於台灣島東北,面積300平方千米。除了山脈之外,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還是一個多火山的島嶼。島上有若干火山地形,主要有北部的基隆大屯火山群、東部的海岸山脈火山群和東部的澎湖火山群等,但目前本島並無明顯活躍的火山活動。

台中丘陵由阿里山脈以西呈帶狀分布的丘陵和盆地組成。其東部為丘陵,西部為盆地。其中,台北盆地約245平方千米,台中盆地約400平方千米,均為重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分布區。

台灣的平原分布於島西部濱海地帶,北窄南寬,面積約8000多平方千米,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嘉南平原面積455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有3250平方千米,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35.2%,為農業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區。屏東平原為高屏溪的沖積平原,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是台灣第二大平原。

台灣全島大小河川共129,其中超過100千米的只有6條,分別是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溪、大甲溪、曾文溪、大肚溪。中部的濁水溪為台灣最長的河流,而南部的高屏溪流域面積最廣。台灣的天然湖泊不多,最大的是日月潭,面積僅下平方千米。

台灣以北回歸線為界,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以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全島年降水量為2500毫米(為世界陸地平均降雨量的3.5倍,但平均每人每年所分配的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一般來說,全年內可分為3個氣候季節:當年10月至第二年3月為東北季風季;4月~6月為陰雨季;7月~9月為台風季。

自1949年以來,台灣當局在島內建設了大量軍用設施,妄圖與大陸對抗。目前,島內主要軍事基地有:高雄海軍基地,台灣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左營海軍基地,第一戰區司令部及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所在地。以上兩基地部署有124艦隊、256潛艇戰隊、192掃布雷艦隊、142勤務艦隊、151登陸艦隊;基隆海軍基地,第三戰區司令部所在地,駐有131艦隊;花蓮海軍基地,駐有168巡防艦隊、第二登陸艇隊;桃園空軍基地,設有空軍桃園指揮部,下轄17、26、27戰斗機中隊,以F-5E戰斗機為主;新竹空軍基地,部署第二戰斗機聯隊,裝備幻影2000-5型戰斗機58架;清泉崗空軍基地,部署第三戰斗機聯隊,裝備IDF戰斗機60架;嘉義空軍基地,部署第四戰斗機聯隊,裝備F-16戰斗機62架;台南空軍基地,部署第一戰斗機聯隊,裝備IDF戰斗機60架;崗山空軍基地,空軍學院及第35海上攻擊中隊基地,裝備AT-3攻擊機60架;屏東空軍基地,部署第六運輸/反潛聯隊,並駐有台空軍的6架預警機;台東空軍基地,駐有第七戰斗機聯隊及台空軍戰術訓練中心,戰機以F-5E戰斗機為主;花蓮空軍基地,部署第二戰斗機聯隊,裝備F-16戰斗機68架。

台灣的附屬離島包括蘭嶼、綠島、小琉球、龜山島及基隆東北方的棉花嶼、釣魚列嶼,總共22個。其中,釣魚諸島實際更大程度上處於日本控制之下。此外比較著名的有:

蘭嶼,昔稱為紅頭嶼或紅豆嶼。位於台灣東南的太平洋中,在綠島的南方,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巴丹島遙遙相望。島嶼面積為48.3892平方千米,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降雨量常在3000毫米以上。蘭嶼為火山島,大部分為山地,1946年劃為山地鄉,因盛產蝴蝶蘭而於1947年更名為蘭嶼鄉。

綠島原名火燒島,亦稱雞心嶼或青仔嶼,為火山島,位居台東縣東部外海。四周海岸為據狀珊瑚礁所圍繞,潮線以下全無沙灘。綠島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498毫米。島嶼面積15.092平方千米。島上設有綠島監獄,是過去台灣的高度隔離監獄,專門監禁政治犯和黑社會罪犯。

小琉球是指台灣屏東縣西南外海上的一個小島,為珊瑚礁島嶼,面積6.8平方千米。該島與屏東東港鎮有船舶來往,民生物資、水源亦由東港補給。小琉球目前屬於台灣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的一部分。

龜山島又名龜山嶼,在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千米處,為孤懸於侮中的火山島嶼,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全島面積約285平方千米,東西長約3千米,南北寬約2千米,海岸線長約9千米。島上最高峰海拔401米。龜山島現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范圍。

釣魚列嶼(或釣魚列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位於台灣島東北、琉球群島以西的太平洋上(26°N,124°E),是台灣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的東段島鏈,由以下無人島嶼所組成: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南小島、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總面積約6.344平方千米,地理上與台灣同處於大陸架上,與琉球群島隔著台灣海溝,靠近台灣省基隆市,但是行政上屬於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管轄。

二、澎湖列島

澎湖列島是台灣省最早開發的地方,元時曾在此設澎湖巡檢司。列島位於台灣海峽中央偏東,東隔澎湖水道與台灣島相對,最近處為45千米。西與福建省隔海峽相望,最近處為140千米。整個列島由大小64個島嶼組成,其中44個島嶼無人居住,16個島嶼有軍隊駐防。其范圍北起吉貝嶼,南至七美嶼,東起查某嶼,西至花嶼,南北長60餘千米,東西寬約40千米。島嶼總面積126.9平方千米。最大島嶼為澎湖島,又名大山嶼,面積64.2平方千米(退潮時為79平方千米),它和漁翁島、白沙島由大橋連接為一體,面積共達96.6平方千米,占列島總面積的76.1%。三島制高點為大貓嶼,海拔78.9米。三島嶼環抱水域形成一海灣,因海灣被島嶼環抱似湖,外面海水洶涌澎湃,而灣內波平浪靜,因而得名澎湖。列島冬暖夏涼,年降水量1000毫米,是台灣雨量少、氣候乾燥的地區,終年風力強勁,年平均風速達6.1米/秒。

三島上有公路130千米,列島共有大小港口60餘處,機場4個,其中,澎湖本島西南部的馬公港是台海軍主要基地之一,總面積15平方千米,可同時停泊2000噸~10000噸級艦船18~24艘,附近設有海軍第二造船廠,馬公市以東約6千米的馬公機場設有一條3050米長、46米寬的跑道,最多可容納100架戰斗機。

現澎湖列島設縣管治,下轄馬公市、澎湖鄉、白沙鄉、望安鄉、七美鄉等一市五鄉,馬公市位於澎湖本島西部,為該地區中心。

台灣當局一直視澎湖列島為台灣本島第一道防禦屏障,在馬公市設立了防衛司令部、海軍第二軍區司令部、空軍基地指揮部、炮兵指揮部、第一後勤指揮部,並建立了戰時指揮所。馬公港基地駐有146艦隊、154導彈艇大隊,馬公機場為空軍太武前進基地,由各戰術聯隊抽調1個中隊輪駐防守。

台灣島及其沿海附屬離島和澎湖列島共同構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台灣省。

三、福建省沿海的金門列島、馬祖列島

1.金門列島

金門列島位於福建省廈門以東5.18海里,距大陸的角嶼僅1.25海里。列島包括: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虎丘嶼、夏鼎嶼、鼠嶼、馬糞嶼、後嶼、蘋嶼、東割、東碇、北弦、烏丘等14個島嶼,總面積162.16平方千米,主要島嶼為大金門、小金門,分別為137.7平方千米和14.6平方千米。

其中,大金門東西長20千米,南北寬15.5千米,三面與大陸隔海相望,島上大部為丘陵,最高為北太武山主峰,海拔253米。島上設金門防衛司令部,駐有金門導彈艇中隊。列島四面臨海,多港灣口岸,有碼頭30多處,一般規模不大,設施簡陋。大金門南側料羅灣碼頭規模較大,也是主要補給基地。

2.馬祖諸島

馬祖諸島位於福建省閩江口外海,共有大小島嶼19個,總面積28.8平方千米。台灣軍隊駐守南竿塘、北竿塘、高登、大丘、東犬、西犬、東引和西引(含東西小島)等9個島嶼。馬祖諸島多為丘陵小山,無河流湖泊,淡水靠水庫或水井解決。

南竿塘,東西5.5千米,南北3.7千米,面積約10.4平方千米,是馬祖諸島中最大的島嶼。南竿塘西距福州約60千米,東距基隆約200千米,西北距福建省黃歧16.4千米。島西南部的圓台山海拔284米,為全島制高點。山腰築有一個大型坑道,共有4個出口通往馬祖防衛司令部。位於島北側的福澳,是馬祖諸島中最大的港口,有一座大型深水碼頭。

北竿塘,面積5.6平方千米,是馬祖地區的第二大島。

西犬,又稱西宮凍西長2.3千米,南北寬1.4干米,面積2.2平方千米,東距東犬3千米,北距南竿塘16.4千米。東犬,又稱東宮,面積2.5平方千米,西北距梅花約27千米。

東引,原名東涌,西距黃歧半島約45千米,至基隆約175千米。原分為東西兩個小島,1976年5月兩島由海堤連通,成為一島,面積約6平方千米。東小島以二重山為制高點,海拔165米,西小島以雞角寨山為制高點,海拔70米。島上部署有"雄風"岸基反艦導彈基地。

高登,面積約1.25平方千米,距福建北茭半島僅9.25千米,為馬祖諸島距大陸最近點。

馬祖諸島共有各類碼頭10餘座,南竿塘福澳港、東引南澳港均已擴建成深水港。此外,南竿塘、北竿塘、西引等較大島嶼,還陸續開辟了直升機起降場,北竿塘有一小型機場,可供輕型飛機起降。

由於地幅限制,只有南竿塘設有核心陣地、一線陣地、二線陣地,北竿塘設有核心陣地,其餘僅設一線陣地。此外,馬祖諸島還駐有馬祖、東引導彈艇中隊。

四、南海諸島當中的部分島嶼

1.東沙群島

東沙群島:是我國南海諸島當中最北的群島,由東沙、北衛、南衛等珊瑚礁灘組成。東沙島是惟一露出水面的島嶼,古稱「月牙島」,位於北緯20°42′,東經116°43′,全島呈鉗形,東西長2800米,南北寬865米,面積1.8方千米,最高海拔12米,鉗狀島內有一內海。

東沙群島分別距廣東惠陽110海里、汕頭140海里、高雄240海里。島上建有飛機場、碼頭、發電廠、水庫、氣象台等設施。島上居民主要為駐軍。

2.南沙群島的太平島

太平島是南沙群島最大島嶼,俗稱「黃山馬」或「黃山馬峙」。1947年12月1日,當時中國內政部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後接收軍艦「太平號」而改名太平島。其地理坐標為北緯10°23′,東經114°22′,距永暑礁102海里,距南威島180海里。

島嶼東西長1380多米,南北寬410餘米,面積0.43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8米,外圍有隆起的珊瑚礁盤,寬度大約500米左右。

太平島屬熱帶氣候,灌木叢生,最高闊葉喬木高達30多米。島上有水井11口,水質良好。自1947年起,國民黨政府在島上駐軍,自台灣島至太平島行船補給時間為7天。

❽ 江南的四大著名樓是哪四個

江南四大名樓分別為:

1、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他於滕州築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8)馬鞍山軍事基地擴展閱讀

滕王閣——王勃一字值千金:

《滕王閣序》無人不知。可很少有人知道,序詩中有一處留白,也留下了一段美好傳說。傳說王勃在滕王閣上寫完《滕王閣序》之後,便告辭走了。閻都督一邊讀一邊贊嘆,但他看到最後幾句時,不禁驚詫起來: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原來,王勃故意空下一字走了。

閻都督和宇文鈞、吳子章等眾多名士,均不解其意。有人說,應該填「水」字,但顯得太直白了;有人說,應該填個「獨」字,又覺得太一般了。大家想來想去,總覺得找不到合適的字。於是,閻都督便派人趕往會館,恭請王勃返閣填字。

使者受命來到會館,卻被王勃的書童擋住了。書童對使者說:「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使者將原話帶回後,閻都督暗自思量:人才難得,理應禮賢下士。於是帶著紋銀,前往會館求教。王勃見都督前來,拱手笑道:「何勞都督下問,不才早已將字留在寶閣了。」

大家疑惑不解,連聲追問:「才子墨寶,留於何處?」王勃大笑說:「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留。」此時,眾人才恍然大悟,齊聲稱贊。

黃鶴樓——一座詩情畫意的閣樓,還曾俯瞰歷史風雲,飽經戰爭煙火,傳唱著許多血與火的故事:

清末,「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登臨黃鶴樓,曾用「百戰山川扼勢雄」的詩句來概括此地險要形勢,描述黃鶴樓曾見證身經百戰、碧血芳草的歷史側面。早在黃鶴樓誕生之前,三國時,孫權在蛇山上築構城池。此後,歷代均以武昌作為重要的水陸軍事基地。

南宋初民族英雄岳飛曾鎮守黃鶴樓下的鄂州(今武昌)達七年之久。他一生最光輝的業績—北伐,都以此為基地。第一次北伐,擊潰了金人傀儡偽齊軍數十萬,收復了河南、湖北大片失地,以赫赫戰功被晉封為武昌郡開國侯。

一日,岳飛登臨黃鶴樓俯瞰滾滾東去的長江,遙望煙霧迷濛的北方,為收復中原的壯志難酬而慷慨高歌,揮毫題寫了《登黃鶴樓有感·調寄滿江紅》:「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參考鏈接:網路-江南四大名樓

參考鏈接: 人民網-滕王閣留下的那些動人傳說

參考鏈接:人民網-黃鶴樓復建30年首次維修 揭秘其經歷的血與火的故事



❾ 馬鞍山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馬鞍山,簡稱「馬」,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1956年10月12日設立,現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227.7萬人,常住人口222.9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❿ 馬鞍山處在江南,為什麼被稱為「江東第一城」

馬鞍山之所以能稱被為“江東第一城”,是因為馬鞍山是長江向北流經的第一座城市

馬鞍山的名字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楚漢相爭之際,西楚霸王項羽被困在烏江,面對著四面楚歌,他自知勝敗已成定局,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便起了自殺之心,他命漁夫把自己心愛的坐騎烏騅送到對岸,後來他揮劍自刎,烏騅見主人死去,也自殺身亡,馬鞍落在此處,後來化為一座山丘,這座山也就被稱為了“馬鞍山”。

李白有一首很出名的詩為《望天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中描述的天門山,就是蕪湖和馬鞍山境內,長江兩側東西梁山的合稱。

馬鞍山還被稱為詩城,因為這是詩仙李白故去的地方,從1989年開始,人們為了紀念李白,每年重陽節時期都會開展李白的詩歌節,這也是很多詩歌愛好者的盛會,並且,馬鞍山也被人們冠上了“詩城”的美稱。

雖然在江東地區,馬鞍山並是不最發達的城市,比起繁華的南京和江蘇要有所遜色,但是,馬鞍山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這里的礦區是全國的七大鐵礦之一,擁有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軍事基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