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潛江工商局劉軍

潛江工商局劉軍

發布時間:2022-04-04 12:03:27

❶ 保利集團管理層介紹

1.保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

男,1957年4月生,山東聊城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人物履歷:

曾任海軍東海艦隊導彈護衛艦副艦長,北京市外運公司部門經理,北京市機械進出口公司部門經理,中國嵩海實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華海房地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中國海洋航空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

2018年3月,任保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兼任國際商會ICC執行董事,中國國際商會副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特邀副會長

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2.保利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張振高

男,漢族,1962年生,湖北潛江人,武漢大學經濟學畢業,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

人物履歷:

1987 年參加工作,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主任科員,保利科技公司秘書、金融部副總經理,香港嶸高公司、新海康公司及保興投資公司部門經理、助理總經理、董事副總經理,保利集團公司財務部主任、保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保利集團代理總會計師.保利集團公司總會計師,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保利南方集團董事長、保利文化公司董事,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企業法人,香港嶸高公司董事,保利(香港)投資公司董事,保利置業集團公司董事;

2010年,任保利集團公司總經理,董事,黨委副書記、企業法定代表人,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2017年12月,兼任中國中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2018年03月,任保利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兼任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保利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保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管委會主任

3.保利集團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張浩

4.保利集團黨委常委、總會計師傅俊元

男,漢族,管理學博士,高級會計師。

人物履歷:

1983年—1985年,交通部財務會計局工作;

1985年—1986年,交通部審計局工作;

1986年—1987年,中國港灣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財務部工作;

1987年—1993年,任交通部審計局基建事業審計處副處長、處長;

1994年—1996年,任交通部審計;

1996年10月—2005年09月,任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總會計師(其間:2000年03月起任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

2005年09月—2006年09月,任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2006年09月,任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財務總監,兼任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2018年09月,任保利集團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5.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宋廣菊

女,1960年生,工程師。

人物履歷:

歷任國防科工委31訓練基地司令部宣傳處幹事,廣州軍區技術局參謀,廣州保利房地產開發公司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兼任廣州科學城保利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上海保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保利(武漢)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湖南保利南方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廣州富利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保利地產會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保利(重慶)投資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思睿達地產代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保利(沈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建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保利廣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北京金城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

保利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8年3月,任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6.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雪明

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

人物履歷:

2003年—2005年,任保利上海集團(現為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

2006年4月,任保利香港董事;

2009年7月,任保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2010年4月,任保利(香港)董事會主席;

2016年8月,任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

2018年3月,任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7.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曦

男,漢族,中國國籍,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籍貫山西省,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分校財會金融系財務會計專業,經濟學學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學歷,高級會計師。

人物履歷:

1985年08月,任北京市昌平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幹部;

1985年12月,於日本國東名厚木市研修;

1986年06月起,歷任北京國際高爾夫游樂公司部長,北京森林高爾夫俱樂部總會計師;

1996年進入保利集團公司工作,歷任保利集團公司財務部項目經理,保利大廈有限公司總會計師,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副總經理,保利財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保利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

2015年11月,任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黨委常委;

2018年03月,任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黨委常委;

現任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8.保利集團副總經理劉軍才

男,1965年出生,中國國籍,研究生學歷,經濟師。

人物履歷:

歷任保利房地產開發與工程建築公司人事部主任、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副總經理,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保利集團公司綜合事務部副主任、主任;

保利集團公司監事,保利集團公司辦公廳主任,兼任國有企業監事會兼職監事;

2016年10月,提名保利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現任保利集團副總經理。

9.保利集團副總經理朱銘新

男,漢族,1968 年生,北京市人。

人物履歷:

2018年,任保利集團副總經理。

最新最全保利集團領導班子成員

❷ 2013年鐵嶺縣縣長有叫王鵬的嗎

曹 陽 縣長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


軍 常務副縣長
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
分管縣政府辦、縣政府法制辦、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機關事務管理局、信訪局、發展改革局、人社局、統計局、審計局、監察局、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公安局、司法局和金融、保險、兵役各單位,負責聯系縣人大、縣政協、縣法院、縣檢察院、駐軍、群團組織。

杜 妍 副縣長
負責文教衛生、人口計生等工作。 分管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教育局、衛生局、食品葯品監管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檔案局。

傅佐凱 副縣長
負責農業工作。
分管農發局、蔬菜服務總站、林業局、水利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動物衛生監管局、農機局、氣象局、供電公司,協助劉軍同志聯系縣農行、市農發行營業部和縣農村信用聯社。

陳敬滿
副縣長
負責城建國土、環保旅遊等工作。 分管城建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管理局、環保局、物價局、旅遊局、民族宗教事務局,協助曹陽縣長聯系新城區建設管委會。

杜 強 副縣長
負責民政安監、商業供銷等工作。 分管民政局、安全生產監管局、商業局、供銷社、糧食局、殘疾人聯合會。協助劉軍同志分管公共服務中心、保險工作,聯系駐軍部隊。

王 鑫 副縣長
負責工業交通、外經招商等工作。 分管經信局、交通局、工商局、外經貿局、招商局、台辦,負責聯系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管委會。

潘 錦 副縣長
負責科技質檢、郵政通信等工作。
分管質監局、科技局(地震局)、郵政局、聯通公司、移動公司、電信公司,負責聯系縣科協,協助劉軍同志分管人社、統計、金融工作。

❸ 在湖北赤壁之戰中,在這場大戰中,孫劉聯軍有哪些利因素,曹操有哪些不利因素對當時的政治時局產生了怎樣的

曹操佔領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大力宣傳荊州「服從之功」,荊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任用荊州名士韓嵩、蒯越、鄧羲等人,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蔡瑁為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而益州牧劉璋在曹操征荊州之初,就已經派遣屬下陰溥向曹操致敬。曹操為了安撫劉璋,加劉璋為振威將軍。不久後又派別駕從事張肅遣兵運送軍用物資交給曹操,表示願意接受征役。張肅被徵辟為丞相府椽,拜廣漢太守。曹操已佔領荊州後,劉璋再次派別駕從事張松來覲見曹操,但此時曹操已志得意滿,對劉璋不停地來討便宜也深感厭煩,便不加理睬。主簿楊修勸曹操也徵辟張松為僚屬,曹操不答應。張松因此心懷怨恨,為後來勸劉璋與劉備結交埋下伏筆。
曹操以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作水戰主力,准備東征,有說目標仍是劉備,亦有指為順勢侵吞江東的孫權。賈詡勸說曹操宜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不贊同他的意見,南朝史學家裴松之也認為賈詡這么說「未合當時之宜」。
唇齒之盟
十月,曹操留曹仁駐守江陵,自己親率大軍東下。諸葛亮見曹操東下,乃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遂與魯肅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見孫權。劉備也移師長江南岸,駐軍樊口。諸葛亮到達柴桑後,先用激將法刺激孫權。然後察覺到孫權既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而不能匹敵。諸葛亮於是聲明劉備的軍力仍不下兩萬,有能力與曹操作戰。然後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勢: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真心歸附曹操。諸葛亮認為如果孫劉聯合,是可以逆轉取勝的,並明示戰後將有三分天下之勢,孫權逐漸被說動了。
不過,當時曹操來勢洶洶,以張昭為代表的一部分僚屬主張投降,認為曹操託名漢相,是挾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攻勢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此時曹操又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所以張昭等人更加堅定要投降曹操,孫權一時難以抉擇;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投降曹操,還可官至州郡長吏,但身為一方之主的孫權如果投降的話,曹操是絕對容不下的。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於是認同了魯肅的看法,魯肅建議召回往駐守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堅決主張抗曹,他逐一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中原士卒舍棄騎兵的優勢,卻不習水戰。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但已久戰疲憊,而新得劉表降卒的七八萬人,卻心懷猜疑。因此只要有五萬精兵就可以戰勝。於是孫權終於下定決心,並當眾拔劍砍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任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籌劃戰略,率領黃蓋、韓當、呂蒙、凌統、甘寧、周泰、呂范等及三萬士卒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孫權則繼續駐守柴桑,作為後援為周瑜運輸輜重糧草,且告訴周瑜如果戰事不利,「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此時,曹營之中許多人都認為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然後步劉琮後塵。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為眾人對孫權缺乏了解,可能錯誤估計了孫權的膽識,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自知獨力難支,必會資助劉備 ,與劉備聯合來對抗曹操。其後果然如程昱所預測的。
鏖戰赤壁
十二月,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於是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2]周瑜採納了黃蓋的火攻計策,並讓黃蓋向曹操寫信詐降,以接近曹操戰船。
至戰日,黃蓋准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此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但仍舊占據著南陽、南郡二郡(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陽、長沙四郡發起進攻,孫權則命令周瑜圍攻南郡治所江陵縣。
絕地反擊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張昭率軍襲擊九江郡的當塗(詳見第一次合肥之戰)但其後均告失利;周瑜等奉命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吳軍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擽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以後雙方處於對峙,呂蒙後來回憶說:「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可見周、程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是令江陵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劉備上表江夏太守劉琦為荊州刺史,自己率軍迅速攻取荊南四郡,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今湖南永州),四郡先後投降。劉備委任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與此同時,盤踞廬江郡的雷緒、陳蘭等地方勢力起兵反叛,曹操命行中領軍夏侯淵都督諸將進剿雷緒,虎威將軍於禁、威虜將軍臧霸等討伐梅成,盪寇將軍張遼、平狄將軍張郃討伐討陳蘭。陳蘭、梅成被斬殺,雷緒戰敗後率領數萬部曲逃往荊州投靠劉備。劉備實力得到擴充後,於是進軍江陵協助周瑜,將張飛及所部一千人撥給周瑜指揮,另外向周瑜借得二千士卒,派關羽、吳將蘇飛等到夏水斷絕北道,阻絕襄陽與江陵間的聯系,徹底圍困曹仁。樂進、徐晃與滿寵等率軍前來夏水、漢津討伐關羽,關羽於是撤退。其後汝南太守李通受命率眾來援救曹仁,他一路且戰且前,親自下馬拔鹿角入圍,勇冠諸將,但在途中隨即得病而逝。終於,曹仁在被圍困一年有餘後,糧盡援絕,傷亡甚多,被迫主動撤離,周瑜軍進駐江陵。孫權遂據有南郡、江夏,任命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任命程普為裨將軍,領江夏太守。後劉備面見孫權,請求都督荊州,魯肅勸孫權答應,以共拒曹操。孫權於是承認劉備已經佔領的長江以南之地的事實,曹操聽說此事時正在寫字,驚愕之下手中之筆竟掉於地上。[3]劉備表孫權代理車騎將軍,領徐州牧,自領荊州牧,將治所及大本營安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孫權為加深孫劉雙方的關系,將其妹嫁予劉備。此間,劉表的不少故吏和將士都叛逃來投靠劉備。曹操遣蔣干游說周瑜歸降,未能成功。
建安十五年,周瑜亡故後,由奮武校尉魯肅接替周瑜領兵駐守江陵。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荊州領地的南郡「借」給劉備,於是劉備佔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並移治江陵。孫權又向劉備要求劃分長沙郡一部分為其領地,設立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改屯陸口[4]。天下三分的雛型開始形成,問鼎江山的角逐拉開了新的序幕。
編輯本段
戰爭評論

此次戰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對曹操的人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它諸侯自然在政治正確性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不過在曹操兵敗赤壁中,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錯過了戰機。
赤壁地圖
為《三國志》作注的史學家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裴松之又評論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他的觀點認為,曹操進行赤壁之戰時機是正確的,孫劉聯軍的勝利有運氣成分。
不過,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所以令孫劉聯軍的戰績更顯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而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陳壽亦多次提及曹軍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這個觀點也有缺陷,曹操水軍主要來自荊州水軍,這些士兵對血吸蟲的免疫力應跟孫劉聯軍應該差別不大,所以該是其他疫病。
在遠流出版,陳正德撰寫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分析了曹操戰敗的原因。他將主要的失敗原因歸咎於東南風。
曹操用兵如神,俗語說:「說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風與侵略如火,劉備在徐州就因准備不及而棄軍逃亡,至荊州赤壁開戰前,又遇到類似狀況。曹操既然用兵謹慎,在赤壁兵敗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還隱瞞了一個氣候學的事實。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可能會逆吹東南風。這一點是北方長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長江水邊長大者的地利。
編輯本段
戰前分析

長坂追擊戰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向荀彧問計,荀彧說:「現在您一統華夏(黃河流域),南方已經震動,您應該趁勢速出葉、宛,則荊襄恐懼,可以平定荊州。」(注二)
八月,劉表病死,果然劉備聽說曹操到宛城棄新野,走襄陽,劉琮投降曹操。此時一切太過順利,曹操已經基本達成此次南下戰略。
只剩下一個夙敵劉備而已,此刻他正帶著「十萬百姓」逃到當陽,即將前往軍事重鎮江陵。於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銳部隊「虎豹騎」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長阪追上劉備,並擊潰劉軍主力,「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國志·劉備傳》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總之其形式與《三國演義》描寫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曹操沒有八十三萬大軍而已。應該說這次追擊戰顯示了曹軍精銳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也說明劉備此人戎馬一生的經驗,從實力對比來看,雙方可以說不勝不敗。
關羽率領的水軍在漢津接應劉備,才使其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劉備逃到夏口。占據江陵對抗曹操的企圖失敗。
曹操率領部隊占據江陵,取得大批戰船的戰略物資,使曹操決定進一步南下,徹底消滅劉備和孫權。
早在曹操南征時,孫權就把部隊調往柴桑,並派遣魯肅前往荊州探勘虛實(注四),結果劉表死了,卻見到了劉備,雙方決定結成同盟,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
兵力變化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劉璋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A《三國志·魯肅傳》(應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的合傳,下同)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盡管曹操燒了自己的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B這一時期劉備軍的兵力開始增加,《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可見劉備在荊州的數年肯定沒閑著。
緊接著劉備收取荊南諸郡,進一步擴充實力。僅僅在兩年後,劉備就可以兩線作戰。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備這個人的確不簡單,只是得志晚了點。《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C至於吳軍起兵力變化不大,雖然收編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擊曹仁時又獲得不少戰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傷亡,應該還是只有原實力。
編輯本段
戰爭形勢

曹操的部署
曹操從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擁眾數十萬。他一面命文聘為大將,「使典北兵」,鎮守江夏邊境。一面親率大軍繼續南下烏林,准備登陸赤壁。
那麼曹操是不是將絕對主力安排在了烏林一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國志·曹仁傳》記載: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樂進傳》記載: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滿寵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從太祖征荊州。大軍還,留寵行奮威將軍,屯當陽。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昭、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的大將幾乎到齊,是不是這些大將沒有到達烏林,留在荊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留屯」,說明不是烏林之戰前的部署,而是之後。
要知道《三國志》是以魏為正統,赤壁之戰乃是曹軍的污點,自然不會多寫,也就沒有他們的具體事跡了,比如曹軍外姓第一將於禁,他的本傳連「從平荊州」的字樣都沒有,如果不是《趙儼傳》提到他,我們也就沒有他到達荊州的證據了。
又比如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浚下於巴丘」。
可見,曹操的主力部隊是悉數開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曹操的失誤
其實這個問題周瑜已經有很精闢的論述,他分析的五點應該說正是曹操的致命傷。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鎖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江表傳》記載:(曹操)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瘟疫成了左右戰局的關鍵因素。
(5)新收劉表之眾,尚未歸心。
編輯本段
曹操行軍路線

1.進攻路線: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是從許昌全線出擊,基本是以壓制性的態勢進擊荊州,也正是這個態勢嚇跑了劉備,唬降了劉琮。
而曹操的進攻路線基本如下:
許昌—新野(樊)—襄陽(另派文聘防禦江夏)—當陽—江陵—巴丘—赤壁。
2.敗退路線:
《資治通鑒》記載: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漢末英雄記》記載:曹公赤壁之敗,至雲夢大澤,遇大霧,迷道。
如果兩個記載吻合,那麼「華容道」和「雲夢大澤」應該是一個地方。三國時的華容道是在江漢平原上潛江以南,監利以北的地方。而雲夢大澤應該理解為包括南到洞庭湖,被到江陵的大片沼澤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國志·郭嘉傳》中有:「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那麼是不是《資治通鑒》和《英雄記》的記載根本就是錯誤?
我是這樣看的,曹操從烏林途經華容,雖然中間路難行甚至迷路,但最終他們到達巴丘,並退到江陵。
《通典》記載:「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敗之處。」《括地誌》記載:「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為孫權所敗燒船處。」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兩處:一個是今天的岳陽,另一個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燒船的巴丘應該是岳陽巴丘;《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的那個「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的巴丘應為江西崇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許—新野(樊)—襄陽—當陽(長阪追擊戰)—江陵—巴丘—赤壁(敗)—華容道(雲夢大澤)—巴丘(燒船)—南郡—譙。
編輯本段
孫劉聯軍行動路線

《三國志·劉備傳》記載:「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
這個記載已經很詳細了:
新野——襄陽——當陽(敗)——漢津——夏口(匯合周瑜)——赤壁(勝)——華容道——南郡。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至於夏口......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也比較明了:
柴桑——夏口——赤壁——烏林——江陵。
兩軍的匯合應該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編輯本段
赤壁鏖戰

時間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開始南征,大概在十月占據江陵。那麼赤壁之戰發生在幾月呢?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備……」
《後漢書》記載:冬十月癸未,日有蝕之。十二月壬午,征前將軍馬騰為衛尉。是月,曹操與周瑜戰於赤壁,操師大敗。
這樣看來應該是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發生的赤壁之戰。
但是《資治通鑒》和《後漢書》記載的卻是十月(注十二)。
另有《三國演義》所說的十一月:
孔明曰:「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乃風息,如何?」……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後為期,可教子龍駕小舟於南岸邊等候」。
其實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首先,如果按十月說,則赤壁之戰其實可以說是場遭遇戰,因為曹操十月才占據江陵,而同月戰役結束;其次,按十一月說,則看似不早不晚,但遺憾的是,這種觀點的依據是小說所寫,可信度自然無法與正史相比;而根據最俱權威的《三國志》,應該是建安十三年冬爆發的赤壁之戰,只不過這種觀點有點與其它記載矛盾。
《三國志·蔣濟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明年使於譙」,可見合肥之戰在建安十三年就已經結束,那麼如果赤壁之戰發生在十二月,這個時間內曹操還能從荊州跑到合肥,實在太緊張了,時間上根本解釋不通。
但是,《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有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十五丙申小寒,三十辛亥大寒。閏十二月壬子朔,十五丙寅立春。」
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是閏十二月的,這樣一來,一切緊張的時間就順理成章了。
至於十月一說,則與《三國志》其他記載頗矛盾。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
說明曹操在占據江陵後是有相當一段時間來穩定局勢的。(註:穩定局勢要用一兩個月時間太誇張了,戰機稍縱即逝啊。三國志記載賈詡曾建議曹操佔領荊州後休養軍民、穩定新佔領地,但曹操並不贊同他的意見,可見曹操是不願意在荊州拖太久的,史學家裴松之也認為賈詡這么說等於是犯曹操攻下漢中後沒能迅速進攻益州同等錯誤。)
而《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盛寒」應解做隆冬,而十月很難被稱為隆冬,而十二月「三十辛亥大寒」。
另外,十月之說並非是《資治通鑒》和《後漢書》明確表示赤壁之戰發生在十二月,而是模糊記載,是有迴旋餘地的,估計也是兩部書的作者對於這個時間存疑,但沒有下定論。
綜上所述,十二月應為最俱權威,最為合理的解釋。
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整個月份是:從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公元209年1月23日。赤壁之戰就是發生在這個時間段。

❹ 請給一些有關赤壁之戰的資料!!

「赤壁大戰」可謂是《三國演義》中花費筆墨最多,描寫得最為詳細的戰爭,因此,它的虛構成分也是最多的。從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開始,到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為止,整整十六個章節,把曹操南取荊州,並圖揚州,但在孫劉聯軍的抵抗下,最終鎩羽而歸的整個過程,描述得巨細靡遺,使讀者無不血脈賁張,拍案叫絕。那麼,首先讓咱們先來回顧一下小說中這一大戰的整個過程吧。
首先,屯紮在樊城的曹軍將領呂曠、呂翔點軍五千,進攻劉備防守的新野城,結果被單福設計,雙雙殺死。樊城大將曹仁大怒,不顧李典的勸阻,統軍兩萬五千,二攻新野。單福不但斗陣贏了曹仁,復襲取樊城。曹仁逃歸許昌。
曹操計賺單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馬薦諸葛。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間插敘江東故事:攻黃祖凌操戰死,殺媯、戴徐氏報仇,錦帆賊甘寧投吳,戰江夏黃祖殞命。然後劉琦問計,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領兵十萬來攻新野,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火燒博望坡。曹操遂點起五十萬兵馬,南取荊州,臨出兵殺了諫阻的孔融。劉表驚死,蔡張弄權,擁立劉琮繼位,並派宋忠往曹營投降。諸葛亮火燒新野,戰敗了曹軍先鋒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勸降劉備失敗。劉備在襄陽被阻,走投江陵。曹操進入樊城,蔡張來獻上「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共二十八萬」荊州軍。然後就是著名的長阪坡趙雲救阿斗,當陽橋張飛喝曹軍。劉琦從江夏趕來接應,劉備軍暫時穩定下來。
魯肅引孔明過江,舌戰群儒;孫權決意抗曹,從柴桑召回周瑜。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諸葛瑾勸諸葛亮歸吳遭到拒絕。周瑜欲使孔明劫曹軍糧草,借刀殺人,被識破,再想殺死劉備,幸有關羽保駕,也落了空。大戰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內斗,寫得精彩無比。
甘興霸奮威三江口,蔡瑁、張允造水寨。蔣干過江說周瑜,反中計使曹操殺了蔡、張。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間,黃蓋獻苦肉計,闞澤送詐降書。蔣干二過江東,龐統獻連環計。曹操橫槊賦詩唱《短歌行》,酒醉誤殺劉馥。兩軍二度接觸,焦觸、張南戰死。
諸葛亮請借東風,周瑜南屏山築七星壇。一場大戰,到此才揭開序幕,但是作者不緊寫戰爭,又岔開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壇捉孔明,孔明得趙雲接應離去,周瑜殺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華容道層層設伏。越是緊要情節,越是不慌不忙地緩緩展開,真大手筆!
大戰終於開始了,「三江口周瑜縱火」和「關雲長義釋曹操」,不過花了一章多點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戰,在戰前就已經確定了勝負,兩軍對壘,不過一套熱鬧武戲,已經不需要費太多筆墨了。
這就是小說中的「赤壁大戰」,中國古往今來的歷史小說,描寫的戰爭,以《三國演義》中的這一段,為其魁首。歷史上的赤壁之戰,也是相當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魏書•武帝記》中,對赤壁之戰的描寫非常簡略,只說:「(208年)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這不奇怪,所謂「為尊者諱」,對於曹操一生中罕有的敗仗,大而小之,詳而略之,輕輕巧巧一筆帶過,也是舊史家慣用的手法。但關鍵問題是,這段記載有點故意混淆視聽,似乎曹操根本沒有打敗,只是因為軍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動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與曹操對戰的是劉備軍,而沒有孫權多少事兒。
《蜀書•先主傳》中,則站在劉備的立場,描寫稍微詳細一點,說:「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這也和《吳書•吳主傳》的記載基本相同。《吳書》說:「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相較之下,這還是比較可信的。
還是讓咱們從頭說起吧。首先,殺呂氏兄弟、燒新野,這都是小說家的虛構,燒博望卻可能實有其事。劉備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於解決袁氏兄弟的時候,奉劉表的命令,向北進攻許昌西南的葉縣,曹操派夏侯敦、於禁迎戰,劉備詐敗,夏侯敦不聽偏將李典的勸阻,追擊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種說法是夏侯敦奉命來擊劉備,被劉備詐敗破之於博望(沒說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燒博望坡,設計的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從此直到曹操親統大軍南取荊州前,兩勢力基本上再沒有什麼接觸。
劉表去世以後,劉備在荊州的勢力迅速膨脹,當曹軍南下之時,劉備已經占據了樊城。將此處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他是棄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劉備)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劉)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就這樣,劉備帶著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而曹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阪。」
劉備從樊城逃跑前,徐庶並沒有投降曹操,所謂程昱偽書賺徐庶,徐母自盡等等情節,都是虛構的。在諸葛亮出隆中以後,徐庶和他兩個,還一起輔佐了劉備一段時間,直到從樊城逃走以後,才因為一樁偶然事故而主動分手。劉備逃亡,「(諸葛)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關於長阪坡之戰,《蜀書•先主傳》中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關於趙雲單騎救主的事情,史書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確實很英勇啦,可是小說中誇張得太過了。演義說:「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前幾句還靠譜,可是「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且不說曹操追擊劉備,只有精銳騎兵五千人,合著平均每百人配一員名將……就說演義被趙雲在這戰中幹掉的:淳於導、夏侯恩、晏明、鍾縉、鍾紳,以前根本面都沒有露過,算哪門子名將?
張飛悍拒長阪橋,喝退曹兵,聽著象是虛構,其實倒真有此事。史書的描寫得非常簡略,但勃勃英氣,逼面而來,且看——「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關於赤壁之戰的曹操方兵力,演義上說「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當然是虛構啦。史書對此語焉不詳,後人統計考證,其實曹軍兵力,當在二十三萬左右,除去曹操本隊,還包括自漢水出征的北路軍,即由護軍都督趙儼、奮威將軍程昱統率的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樂進、路招、馮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淵的運糧部隊。所以在赤壁和孫劉聯軍對峙的,不會超過二十萬人。
拉回來再說東吳,魯肅在江東聽說劉表死了,要求前往吊喪——多少年的仇敵,吊的哪門子喪啊,其實他別有用心。他對孫權建議說去查看一下情況,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兩個兒子可以聯合一心,就暫時放下冤讎,聯劉抗曹,否則,准備趁亂取利。沒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聽說劉琮投降了,於是到處打聽,終於見到了劉備。劉備其實也想聯合孫權,卻假惺惺地說要去投靠吳巨(演義中誤作「吳臣」)。吳巨是割據今天廣東省部分地區的軍閥,劉備說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擺明了准備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魯肅急忙勸說,劉備正中下懷,於是派諸葛亮過江去游說孫權。
「舌戰群儒」的情節,是演義虛構的,但是虛構得非常精彩,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東吳諸臣的矛盾心理,躍然紙上。《江表傳》記載,曹操給孫權送去一封書信,上寫:「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嚇了個半死,幸虧魯肅趁孫權上廁所的時候勸說他:「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你在想什麼啊,我們投降了照樣做官拿俸祿,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兒擱?
於是孫權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張與曹操一戰:「瑜請得精兵三萬人(另有記載,說他要求五萬),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至於諸葛亮智激周瑜,當然也是虛構啦,「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兩句,有人認為是諸葛亮故意曲解,「二喬」當作「二橋」,不過是指兩座飛橋而已。可這樣解釋就更含糊了,因為事實上,「喬國老」其實是「橋國老」,「二橋」指橋還是指人,誰知道呢?
哈哈,其實查查時間就一切明戲了,赤壁之戰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築銅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戰兩年後。除非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諸葛亮的鬥智,也多出於文學需要的虛構,但奇怪的是,連小說中都明顯指出,周瑜是怕諸葛亮「後必為我國之禍」,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為什麼傳來傳去,大家都認為周瑜小心眼兒。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虛烏有的,不過史書上倒有孫權草船借箭的記載。時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戰的五年以後,曹操進攻濡須,孫權來迎,《魏略》上說:「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據說就是在此戰後,曹操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拉回來再說赤壁,關於三江口的接觸戰,史載:「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於是扎水寨,連戰船,准備長期對峙。這里沒有龐統什麼事兒,連環計估計是曹操自己想出來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樂道的「群英會蔣干中計」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報導,說某處幾名小學生,看到語文課本上的《赤壁大戰》一文,心生疑竇:「火燒戰船明明是周瑜和諸葛亮定下的,怎麼變成黃蓋出的主意?而且,整場戰役,怎麼諸葛亮都沒有出場?」諸葛亮確實沒有出場,那篇課文是根據《資治通鑒》上的記述改寫的,是歷史而非演義。小學生沒有看過正史,產生這種疑問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們去問老師,老師除了誇獎他們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頭霧水——起碼應該懂得回去翻翻書吧,這什麼老師啊!
好,該闞澤獻詐降書了,這段描寫得尤其精彩,闞澤此人,雖然出場重頭戲僅此一段,但其膽略智謀,躍然紙上。歷史上的詐降書是誰獻的,完全沒有記載,也說不定根本沒有這樣一位信使,是兩軍陣前捆在箭上射入曹營的。闞澤字德潤,是江東有名的大儒,精通禮儀,在東吳做到中書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學問是很好的,是否象演義中所寫那麼有膽識,可就誰都不清楚了。
蔣干二過江東,請來了龐統獻上連環計。這里就編得有點可笑,連周瑜都裝模作樣,又不去接他,又給他臉色看,完了還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軟禁,可是曹操倒一聽他說:「某前日空往東吳,未得成功,深懷慚愧。今願捨身再往,務得實信,回報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時令蔣幹上船。」曹操年紀大了,健忘吧,把這小花臉前兩天做的「好事」都已經忘到爪哇國去了?還是京劇中編得靠譜,曹操本待不理,是蔣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強應允。
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大戰的序幕,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了。這里凸現出羅貫中的殺人手法,翻看史書,此人無用,此人結果不詳,既然情節需要,就乾脆一刀幹掉。演義上說曹操橫槊賦詩,刺死了揚州刺史劉馥。其實劉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時候不對,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戰那一年……羅貫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著,兩軍再次接觸戰,袁紹降將焦觸、張南又被作者隨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大戰終於正式爆發了。諸葛亮借東風,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說家言,歷史上不可能有那麼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說了。戰爭的過程,除去曹操未必敗得有那麼慘,其它虛構的情節不多,還算蠻寫實的。這里咱們添一個有趣的插曲——
這章結尾說黃蓋被張遼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個懸念。下章開頭乃敘述:「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忽聽得士卒報道:『後梢舵上一人,高叫將軍表字。』韓當細聽,但聞高叫:『義公救我?』當曰:『此黃公覆也!』急教救起。見黃蓋負箭著傷,咬出箭桿,箭頭陷在肉內。韓當急為脫去濕衣,用刀剜出箭頭,扯旗束之,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先令別船送回大寨醫治。」這段故事來源於裴疏引的一段《吳書》:「赤壁之役,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置廁床中。蓋自強以一聲呼韓當,當聞之,曰:『此公覆聲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這個「廁」是「側」意,並不是說把黃蓋放在尿池裡……
就是這一章——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虛構可大發了,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義作者的文學創作,而和歷史挨不上邊。曹操是怎樣從敗仗中逃得性命的,史書上只引用了《山陽公載記》中一段不大靠譜的記載——因為這本書認為曹軍戰船是被劉備燒掉的,而不是周瑜——書上說:「公(指曹操)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劉)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就算按這本書上說的,也沒有諸葛亮設計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確實是個故事,仔細想想看,就會發覺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幹嘛不把關、張、趙都埋伏在一起,或者乾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說路途很險要嗎?),那樣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關羽會放了曹操,又幹嘛要派他設最後一路埋伏?演義中給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劉備還高興哪,說:「『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劉備,就一腳踹過去:「汝這妖人,莫非是曹賊的纖細?!」
有些朋友熱愛諸葛亮,要給他圓謊。其實大可不必,這是小說虛構的情節,作者就那種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麼意義?這些朋友認為,曹操若亡,則北方必大亂,孫權就可趁勝追擊,盡吞勝利果實,劉備就沒有發展機會了,所以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東吳水軍厲害,但是缺乏戰馬,北上平原作戰的能力極差,這也就是後來為什麼孫權數次親征合肥,再往後陸遜和諸葛瑾也屢次北伐,卻最好的結果也不過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並且東吳諸將也缺乏平原作戰的經驗,比起半輩子縱橫河北、淮東的劉備來,肯定要差得遠了。當時周瑜有三萬或五萬人,估計全吳可調動的兵馬也就這個數,而劉備合了劉琦,也有兩三萬,實力差距不大。一起爭奪中原,正未知鹿死誰手呢。
何況,曹操若是死了,荊州降曹的諸郡,鐵定跟劉備,而不是孫權——那是世仇啊。北邊呢?中原基本統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為大將,什麼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淵,其他外姓將領可能離心,他們是不會反叛的,一定聯合起來,南下報仇。就算諸子爭奪繼承權(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個有這種能力),但想想看,袁紹死了以後,他幾個兒子亂斗,連曹操都要費幾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況諾大一個中原。孫權、劉備搶著北上,誰能最後獲得勝利,變數很大,這個險有什麼不敢冒的?
劉備一輩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別人他哪裡放在眼裡?若說劉備同意這種假說,為怕孫權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沒有可能。羅貫中為了描寫關羽的義氣,才虛構了這一段情節出來,何必去圓謊呢?根據這一段情節,倒是誕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戲「華容道」,恐怕連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戰史書記載不詳,並且疑點很多,但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沒有錯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於用兵,遂一時威震天下,曹操、劉備、孫權三個都有點害怕。史載,某次孫權送劉備回荊州,分手的時候歡宴痛飲,等到張昭、魯肅等陪客都離開了,只勝這哥兒倆一對梟雄,談起周瑜,劉備突然嘆氣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竟然進讒言說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虧周瑜死得早,孫權自己還沒來得及起疑心,否則公瑾的下場還不定怎樣呢!
對於赤壁之戰,曹操看起來是很窩火的,他一輩子勝仗無數,敗仗也有一些,從來就不隱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氣概,只有對這場仗,總羞得說不出口。後來他寫信給孫權,談到這一仗,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輕輕地想把敗仗一筆帶過。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周瑜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閱讀全文

與潛江工商局劉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