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皖馬鞍山市雨山區宋山村)菜地(未征遷)昨晚被人鏟平了,問村裡卻說此地已征給開發區,不歸他們管,找誰
市,概括起來就是:,
沉丘縣位於河南省東部,東部,安徽南部接壤,居英在水中游泳。周口市,河南周口,周口市東大門,是東南亞,河南,安徽,西北交換和物資集散地的重要門戶。縣轄10個鎮,10個農村辦事處,總人口12126萬,總面積? 1,080.53平方公里。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壯族,土,苗,達斡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
沉丘縣瀛洲阜陽市,安徽省,原轄縣,阜陽市臨泉縣到瀛洲國家政府,在明初,沉丘縣解散。弘治11年(1498年,富陽市,弘治年間),切割陳國英狀態相的城市,基本上是相同的鄉鎮重建清代古沉丘縣沉丘縣一級行政機構屬於該國13年(今約旦),寧波寧波市鄞州區,五里襄城兩年,或外人三哩戶,共23公里,22個鄉鎮辦事處,195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搬遷懷孕的珍妮弗
沉丘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次,「無量寧楚車趕到時,齊魯Bianluo路。乳香站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綠色固堆冢紀念碑。西周時期,西周,南部部分縣西郊鎮,春秋楚睡眠油邑縣,槐店回族項目資本金。國家建設項目,到目前為止,大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沉丘縣,西北
較高的地方,海平面42米以上,略小於36米,東南和海平面河流侵蝕的主要河流,池塘和七條河流,總長度149公里沙潁河,泉河沉丘縣芬,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水量約700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一個
沉丘縣農業和農業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芝麻,水果,特色農業,畜牧業,養殖規模,該國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出口活的豬基地孕羊出口基地板,黃牛生產基地和拉印楝生產基地。沉丘縣食品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大豆,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草,油菜,花生,芝麻,亞麻,黃麻的森林覆蓋率21.4%;品種泡桐,楊樹,刺槐,柳樹,榆樹。本地熏羊肉,山羊板皮。今天的支柱,電電子,機械,化工,紡織,食品,建材,皮革,工業格局初步形成
沉丘業的上升。
沉丘墟,沉丘縣槐店鎮被稱為「小上海」的歷史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集體和個體工商戶的迅速發展,商品流通的模式已經形成了以批發的市場領導者在專業市場為骨幹,集貿市場補充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新投資5000萬元,潁河商貿城,佔地面積?一套貿易,餐飲和娛樂設施。58000平方米1600業務及投資管理設施,輻射范圍廣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可容納在全國頗有名氣的國際糖酒會場館
沉丘縣,郵編:466300區號0394 BR /> [編輯本段]項目的歷史
魏秦縣改革墊系列,丘陵縣沉隋改項目
2000沉丘縣轄10個鎮,11個鄉槐店穆斯林城區,老城區,留福鎮,沉丘縣沉丘縣沉周代遺址在縣城的房子淹沒鼻子岸路口鄉劉庄真正的鎮紙名稱,何德全營鎮城,鎮,白芨,劉佛老人石灣研究員李周營項目,北部郊區的鄉鎮一級應祥球迷鷹翔洪山鄉,楊集鄉石槽吉祥的大Xingzhuang,蓮花池鄉,北陽集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的總人口1079278人:順化市,槐店,93,660人,住劉庄振福鎮46,153人,59,168人,56,243人在舊城區,德泉營鎮65003付款紙雲南鎮68,206人,39,893個新的技術調查4805860471遛彎馬31089,
位於沉丘縣蓮花鎮蓮花鄉南石槽東吉祥鎮,白芨在西部城市境內邊界,城市道路槐柳南Fanying的穿領土邊界的鄉鎮96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佔地畝耕地,396萬,總人口47,920人。 /經濟特徵:
,蓮池鄉大行業,工礦配件加工行業,個體,私營經濟,蓮池鄉,注入了活力,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鄉鎮,蓮花鄉,被稱為「鑽探鄉/>;想法:<BR
市場需求為導向,技術培訓為手段,以農業結構調整和民營企業的發展,農民收入的目的,取得了巨大的努力的。 />調整種植結構調整糧食,經濟作物,努力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業。
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飼草資源的比重,大力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牛,豬,雞,羊,專業戶培育重點,並引導他們提高科學管理,外部輻射大大型專業投資路徑。
政府及其各部門新思路,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自身素質,活躍的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蓮池鄉制定優惠政策,改善基礎設施和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外國資本,技術和人才,加快發展民營企業,鎮,蓮花,引導企業,幫助私有企業采礦零部件加工行業的更新觀念,解除關閉,在執行本集團的業務水平整合的路徑規模操作,增加科技經費投入,提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提高市場控制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單霽翔風扇插槽52,973傢伙利興鄉鷹翔5940226425,鳳迎祥鷹翔洪山鄉,37877,55119,41703,45712 46,812人在北卞押嗯吉祥路口鄉47286
31年12月10日,2005年,沉丘縣北郊鄉54246周11個鄉:槐店回族鎮,鎮管轄,並留下鎮富柳市鎮鎮紙,新城區和老城區,白芨,薪酬趙菁營鎮,劉運針,蓮花池鄉,北郊馮應祥,有關鄉鎮,Fanying研究員李山北楊集鄉,周老鷹可能飆升卞路口鄉,石槽集鄉大Xingzhuang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沉丘縣管轄兩個辦事處,10個鎮,10個鄉:槐店回族鎮,劉珍,住在集鎮,趙營城鎮老城區,鄉鎮,支付新的安吉麗娜沖擊,白芨,水晶鎮紙,鎮劉灣偵察在蓮花池鄉石槽集鄉Fanying翔,李寮國慈濟,莊子,大明星庄,馮瑩曦昂一周老鷹可能會飆升,洪山鄉,北陽集鄉,卞路口鄉縣人民的政府的代碼的的孕婦簡
東城辦事處:411 624 001
2006年,管理九村闕村18個村民委員會,村,超過農村,特別是在每一個村莊,李安太陽村麗影村
>北部城市辦公室的電話號碼:411 624 002 2006
管理,卑南村,吳村大張庄,北馬村,王營村,北范分光鏡翟王方約翰遜住宿營村村西太陽村的泰國村莊推測沉崔璐炒作,郭村,蘇村
槐店回族鎮代碼:2006年,轄10個街道,村莊:東大街,南門附近,靠近蔡新和小營村村門村,騰營村,沙南河居委會,居委會,河南,船民中心附近的北籠功率,居委會,鄰里,村,王莊,劉璐王猜水下村莊高營村村,東城區,西關附近,留下好,產量高,側蹲
的劉庄地震代碼:411 624 101
2006年,轄36個村委會:崔老村,劉東村,庄辰華西村,北河村村村,新營村,崔素食的蹲在房村為邵齋村,保羅金堂村,高村正彥,前燕村後村,農村一級,抑鬱村西村座椅臟村,西湖村,塘花村,銀鷹村崔珠村,大橋村,牛王廟村,鄧燕,李峰,李峰,董村,楊老村,張庄村,徐埠口村,村民王劉幗英代表的土堆村的故鄉,村景李老村BR /維護良好的城市代碼:411 624 102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一個小村莊,村,福村元素交叉口住宿村,山區村,吳營村黃營村老關山村,代表超過6個村,李達村,,菜窪村村,庄,李韓大元村,曹古洞村,石橋村,夏家在村裡村陳營村江陰宅村:范看鏷(新寨,老翟)存款金營邊營村皮革。梁庄村裡的孩子們。
老城區代碼:411 624 103
於2006年的,下轄四個委員會,38個村委會,居委會,鄰里,在第三局,南關村,北關村西來北關村韓灣村,鄰里塋村,靈山村,劉許鄭村,桃園村,李仙村前村後村,谷營村,邊境營村,延村,張北縣無影燈,陳許村負責村阮村,李墳村,黎村啊的青蛙受災村莊,蔓荊子,瓦房村,路村營村,南吳村,鄭村,埠柳村路,村,村石灣村東方村,蘇增福廟村,孫廟村,龍廟村西村,是姜寨,菽庄
何德營鎮代碼:411 624 104 <BR /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英語村,興隆村,齊東漳村,營村,孟營村村,村張靚穎宋誠齋村,劉營村劉營村,張庄村,劉營村,王石橋村,歐洲小型企業的村,曹王邵村庵的小村莊,馬村,村村民代表村劉盆地。姚西村振華集村,村陳村傅瑩,唐村,東窯村,封閉廟村村民崔廟村,
工資晶典:411 624 105
2006年,轄31個村委會王營村村趙口,富景村,九里村,太陽村,周凝膠項玉王廟村的猜測,周梅廟村方,華立村,野營村,腰村,村東村,趙廟村村,馬棠溪村,郭剛鄉,村,楊家村,五營村,廈村陳晨營村村王洲村的村建立的條目,南楊集村,王莊村
紙鎮代碼:411 624 106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趙腰村,東村紙,紙西村村民潘營村,潘東酋村小李庄村,許村,村道,孫窪村村,秦村,張庄村姓營村村,胡營村銀杏村的歷史,鄭陸側破獲
新技術調查代碼:411 624 107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東李庄村佳朱利安村,瓦房村,寮國星村,村民徐農場,側,蹲村,張石橋村,半河村太陽村,楊柳村橫塘村與村,魏村,村華西村,石橋村單村,中馬村智能素食猜測,村三個醫生小涵6個村吳村營村,崔素食的村,西李村
白芨地震代碼:411 624 108 轄37個村委會:白,收集的村莊,村,村李田源營村朱良廟村楊家村的一個大村莊,昌樟愛美家崴子村,村李宋蔞破解村李鄭村,景村,伊拉克啊仔村老官林村沖積平原的英語下鄉進村,胡源邊村,小樓村,胡源,白村的村容村貌王,後劉村三個村莊,銀張村,村單村,張廟村,古營村,大庄,徐璐,下蹲,大鹿村,苗族村耿村
遛彎村莊,湖泊,中庭村砧碼:411 624 109 BR />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杜村,消費者陳寨村劉村,黃臣清蛙英寸陣營芳村區杜新宋村,村許村,趙瑩村,王路口村郝洞村,宋村,陳庄村,竹瀝村,郭村豌豆的村/池鄉代碼:411 624 200 <BR /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林兩個村,韓英,蓮花三村大正村,營村,小營村,文殊村胡村養牛村吳村,吳村,華西村
石槽村,村道張維迎常呂村王石嶺村,劉伶村八村,胡的F ,蹲,鄒鄒營村村,村,場營村耿村,楊家村吉祥代碼:411 624 201
2006年,北愛爾蘭村前張應村,村徐營村石槽村轄33個村委會:劉村腰村,農村,城市,沉陽醫院養營虎頭村的村營村,東營村,坑口村陳宮素食姜蹲摘要推測,王莊村王章營村,村裡村的一個小村莊在英國,一個小花臉畫村村屠村小十字村劉擁抱炒作TELI營村畈村,邵村,趙庄村,西高村正彥,翟范圍老鷹可能飆升
的代碼: 411 624 202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范營村,劉,巴厘島棚,村,村阮窪村單陣營濟醫學村,太陽村,花園村,鄭專輯村村太陽村的村楊灣馬營村標准普爾,保存舊唐村道,陳李萬金村,鄉鎮,村級歲的李瑛馬村,花園村,馬村,村王崢,李集村,胡冢村,翟村的村財布口村,苗,趙章啟村,的魯茲村,范村,蔬菜村,劉村的村莊內的和尚村代表
李研究員代碼:</ 2006,李寮國村,29個村委會:411624203司法管轄區,村鄉村酒店木材森林,劉村,梁村,太陽河,付石橋村石橋村村,陳庄村,陳寨木寨王白村,大陳村姚村,東吳村陳羅村,花園村,營村,劉彤,艾店村,後張村河富村,曹窪村村嚴格擁抱保存田村村,梧桐村,張老村
的Xingzhuang代碼:411 624 204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村,宋村,秦庄工業區,永興村後村,清涼寺村後村,入村的村黨支部書記,趙炎,南詔,趙普村,村,東村,西村,東村,埠口村,西趙駝峰存款,巴厘島灣新村,李應著撈,村沙一村,
李庄村迎祥代碼:411 624 205 2006年,29個村管理局:水平營村天琪廟村,雙柳樹村,田村段村,韓村,劉李光煙,海營村,楊樹,柳樹村,西至項金村的李簡易司法管轄權推測石橋村村裡的王,劉宅村廟,觀廟村,高村,大營,劉堯村,村裡的土地村集古洞村,張梁村,朱庄宅村天橋村,華西村,劉村劉闖舊村
周鷹翔代碼:411 624 206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周營村村東營村,張營村,崔營村,香港營村,馬營村歐洲鷹郭摘要蹲李樓英村,在黃孟營村,孟加拉國村下蹲,感謝英村王摘要蹲,大嘴巴,李口村華西村,趙村,根據抽象蹲在荔灣村劉村李西英<BR /洪山鄉代碼:4116242072006 </轄23個村委會:洪水村,寺山李村,晚韓國摘要皸裂,村,西藏村,翟村江的石橋村孟加拉國店的新橋,胡喬老村,馬村沉胡村,老村的村民,通過村腰,太陽村,東村,周圩村陋室銘關村存款,鴿子村,新莊,王元村油坊村
北楊集鄉代碼:411 624 208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蒙古村楊集村三姓村谷石家莊村的村莊,王皓,鎳的素食英寸村毛摘要保存大邊村,單,尤其是漁村宋王村角村,北吳村,韓國村,馬李桐村,古村落柳林村林抽象存款
變招石橋村,結鄉代碼:411 624 209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卞路口村,張保元村,大郭村,郭村,重檐村,上海江石橋村,農村債務,前總理朱蕭門村,東營村馬村,山區村燕樓劉村,營前村,杜村,趙店村孫宅村村通,鄉村禮堂村,鄭店村南郭村
[編輯本段]沉孔子
沉丘方言不僅是不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音調和普通話發音,咽喉,在某些情況下,這個詞的發音略有不同,河南省沉丘表達表達和普通話的精神表現的心理,有時會誤解的表達,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你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注,我認為標准普爾?談精神,並擊中了我的心,所以我想提醒深一層,如果你想很長一段時間,以實現早日學說普通話,講普通話,講當地方言,親和舒適,更不用提文化家園河南沉丘縣,即使在休息,盡量到文化的歌曲,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放棄,但即便如此,那種微妙的,已經深深紮根在文化的心臟,也不會影響你的潛意識意識慢慢調和的矛盾,當你使用普通話,進入該地區,你會覺得突然當地的方言(包括他自己)說母語的感情,從一開始,這是完全不同的,這種差異將繼續認識到這種感覺會改變的方言和文化。
② 安徽風俗
安徽各類節慶、服飾、飲食起居、婚喪、宗教信仰等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民版俗風情權圖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美學價值。
安徽民俗文化涵蓋婚嫁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社交往來習俗、烹調飲食習俗等許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
皖南的跳鍾馗、疊羅漢,皖北的肘閣、旱船等不僅地域特色鮮明,而且有極強的觀賞性。
一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系象徵吉祥與喜悅、或隱喻。
另一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綉底樣,取材一般為花卉、鳥、蟲等。
(2)馬鞍山船民擴展閱讀: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范圍很廣。
阜陽剪紙善於運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國北方剪紙的粗壯渾厚和南方剪紙纖巧秀麗的風格,形成了剛柔兼備、節奏和諧、朴實優美的地方特色。
③ 安徽省有那些寺
安徽法王寺
法王寺又名大王廟,位於全椒縣西南四十公里的古河鎮上,建於清朝初期,清初從事船運的鹽邦顏姓,麻邦朱姓兩位首領為祈求船運平安,發動船民興建了該廟。塑以龍宮大王老爺(又稱金龍四大王)眾多拱像。但鎮上一些居上信奉佛教,在廟地建了大殿,供奉釋加牟尼佛像,故稱金龍寺大王廟。後演變法王寺。當時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至初七舉行廟會,龍舟競渡,熱鬧非幾。
歷史上金龍寺大王廟有大堆寶殿,塔建東西寮房三十餘間。寺內有十多位僧人常住,香火頗盛。後大王廟遭毀,一九九六年古河鎮政府集資重修了法王寺。擴建後該寺佔地六畝,大雄寶殿脊高十一米,跨度為十一點五米,檐高六米。五間大殿飛檐翹角,四周遊龍式的圍牆,古色古香。是一座典型的仿古建築,殿內釋加牟尼、海島觀音、十八羅漢等菩薩塑像。以法王寺為主體的法王寺商城正在興建中。總體工程完工後,這里將是一個集佛教、商貿、旅遊為一體的的風景區和旅遊點。
澄心寺
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境內。
澄心寺位於橫山南麓十保山西側,前身隱居院,因南朝齊梁間「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此隱居而聞名。澄心寺建於當年陶宏景讀書堂故址。這里有關陶宏景遺跡甚多,其中陶宏景煉丹遺址「丹灶寒煙」是姑孰八景之一。到了宋代,橫山的修練道學者已不見繼者,佛教卻在這里悄然興盛起來。門庭替換,名山易主,宋嘉佑八年,「讀書荒址」已為浮屠之居。陶宏景的「丹灶」、「五井」、「白月池」均被佛僧賦予了神奇的澄定心神的功能,因此易名澄心院。明初洪武年間定名「澄心寺」。直至清代,仍為縣境十七大寺之一。澄心寺毀於「文革」時期,近年由民間募資重建。
小九華山准提寺
小九華山 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山高百丈,周圍15里。相傳,地藏王曾到這里住過,留下許多神奇傳說。早在古代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輝宏壯觀,遊人不絕,千百年來,每逢農歷正月十五,七月三十,進香者絡繹不絕,由於山巒秀美,香火極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陽九華山,所以人稱"小九華"。
小九華准提寺 始建於唐代明清年間。明崇禎年間,建有準提庵,後改名准提寺,有園林雲勝的美稱。小九華寺屢經戰亂,香火一直延綿不斷,數次重修,民國23年採石富商增兄弟合資重修。直到建國初期仍保留地藏王藏、准提庵、大雄寶殿、古石階等設施,實為江南佛教名山。解放前開始衰敗,文革中被毀。1996-1998年,在市有關部門和民間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下,由惟啟法師主持重建。現建成金剛殿、千里千眼觀音殿、客堂、素餐館、齋房、僧尼房、停車場、放生池、水泵、地藏琉璃蓋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朱戶畫窗,十分雄偉庄嚴,幽雅別致。1991年被定為市佛教活動中心,市佛教協會也設在這里。
中九華寺
在今滁州市定遠縣內。
清《定遠縣志》載:「中九華寺,位於定遠縣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別姬處。」中九華寺,又名五峰禪院,系南北朝時宗本僧修建。因毀於兵燹,宋時重建。明朝詩人王哀登中九華寺時題詩一首:「偶經棲佛地,碧草冷雲峰,梵宇清塵慮,龍宮起拜容,拈花初見月,隔水忽聞鍾。獨坐山房靜,潛風度竹松。」
現中九華勝地有一高2.4米,寬0.8米的青石碑。據考察,中九華寺, 是陰陵古城周圍諸多廟群中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一座古剎。寺前有「靈潤殿」,寺後有「霸王寨」,與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傳當年項羽垓下敗逃,渡淮後駐於此。寺左側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漢泉、珍珠泉。泉溪突突,清澈見底,大旱不涸。
④ 每年要到春節時,長江土匪好多,就在馬鞍山大橋蕪湖大橋之間,我們搞船的都不敢走了!
趕快報警啊!
長江航運公安局蕪湖分局刑偵支隊
電話:0553--3716315 地址:蕪湖市吉和北路17
長江航運公安局馬鞍山港派出所
電話:0555--2845970 地址:長江路84號
⑤ 水陽鎮的經濟發展
地理位置優越,居水陽江中下游主河道
是青弋江水流匯入水陽江流域後北接長江黃金水道的前哨,也是和南京、蕪湖、馬鞍山三個大中歷史名城相鄰接壤的區域,在南京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處於有利位置,在宣城市和宣州區居重要戰略地位。尤其水陽鎮上游南漪湖出口處及新河庄以下水域約60公里河道,江面較為寬闊,河道汛期河寬100~200米,水深達到4~10米,可通航200噸級滿載駁船;正常水期,河寬80~140米,水深3~7米,可通航100~200噸;涸水期,河寬15~50米,水深0.5~3米,可通航15噸~100噸級駁船。
特別是沿環圩、沿江兩岸綿延40華里、十幾處寬闊的灘塗帶,簡直就是天然的造船基地。此外,當地電力供應充沛,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只要將電線一架通,砌好船台就可造船。
水土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加工有一定基礎
全鎮格局「三水七田」,氣候溫潤,光照充足,溝渠縱橫,土地肥沃,水面宜養殖魚蟹蝦蚌鱉等名特優水產品,圩田宜種植糧油棉和瓜果菜等多經作物。這里每年可向國家和市場提供優質商品糧2萬噸,油料1.4萬噸,棉花1.2萬噸,豬羊5萬頭,家禽50萬只,優質商品鴿5萬只,「水陽江」牌優質蟹苗1.6億只,魚蝦蟹蚌珠等水產品1.25萬噸。還有地方獨特工藝生產的特色風味產品,如年產五香茶干6000萬塊,童子醬瓜5萬公斤,鴨腳包、鴨肫、禽翅系列產品5000萬只,以及腌白蒜、醬生薑、豆腐千張等食品在市場上久譽衰,愈久彌香。農業的豐產豐收和綜合效益的提高,對水運造船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構成極其有利的促進因素。正如金寶圩農業發展直接推動了水運業興旺,而水運業的興旺又反過來促進農業進步一樣,都是相輔相成,互相推進的。
全鎮一圩,自成一體的行政主體格局
自區劃調整三鄉一鎮「合一」後,經濟和行政管理上原先的「多元」格局,隨著各項工作逐漸理順,已陸續被統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區域發展和協調中心格局所取代,從而為統籌協調、有效利用各項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市、區領導重視、支持
地方黨委政府一班人有實踐「三個代表」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並為「水陽江造船工業帶」的形成、聚集和對外輻射、形成影響,做了大量創造性工作,且已有所成績。如提供良好的治安、供電環境;實行工商、稅務等各部門綜合協調和優惠的「一票制」收費制度;為當地和外來船戶製造船舶、驗收質量、聯系頒發航運證照和協調航運監管部門到水陽就地舉辦交通法規、航運知識培訓提供有效服務等;對電焊工、油漆工等人員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生產質量和技術水平等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完善,都對我鎮水運造船產業的形成、壯大,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投入產出比較效益高
為充分利用當地閑散「內資」,招商引資吸納「外資」,增量水運造船產業總投入,形成了濃厚社會氛圍和良好軟環境。經分析比較得知,畜禽養殖業1:1.5。另蟹苗培育1:4,肉鴿養殖1:5),工業約為1:1.3(水運造船是個特例,按其一條船最少10年折舊率計算,投入產出比至少1:4以上,這在工業史上也算得暴利了!),第三產業約為1:3
特色產業
蟹苗之鄉
蟹苗
聞名全國的蟹苗之鄉。該鎮水產養殖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推行招標承包和股份經營,建立健全漁政漁技社會化服務網路,使水產投入產出經營趨向一條龍,生產低水平趨向高層次化,在農業產化建設中成功地摸索出一條蟹苗生產「親本控制、沿海繁殖、肥水下塘、分級培育、種草移螺、生物防病」的創新之路,有力地推動了蟹苗培育的產業化。
截止2003年,全鎮培育「水陽江」牌優質蟹苗發展到1.6萬畝,實行魚蟹立體養殖面積達到5萬畝,基本形成了「蟹苗培育——幼蟹養殖——成蟹養殖——市場銷售」一體化產業鏈。
蟹苗培育基地
全鎮從事水產鎮養殖的人員佔30%以上,養殖業年人均收入800餘元,水產業年純收入3000餘萬元,與往年種植效益持平,成為全鎮農業的「半壁河山」,是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的「河蟹之鄉」和「『華東唯一、全國第一』的『中國蟹苗第一鎮』」。
水陽鎮擁有天然水面5萬余畝,稻田養殖面積2.6餘畝,其中成蟹養殖1萬畝,幼蟹培育1.6萬余畝,年產成蟹1644噸,幼蟹1.8億只,魚蝦類2900噸,產值達2億元,佔全鎮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水陽江」牌蟹苗被國家科技部授予「中國星火計劃名優產品」標識。
水運之鄉
名揚全省的水運之鄉。他們抓住市場機遇,努力打造「航運勁旅」,發展水運事業。全鎮船舶發展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一、二十噸小木板船、粘水泥船基礎上,經歷了「艱難起步——穩步崛起——快速發展」三個階段,通過20年的滾動發展,總運載噸位達到60噸,水運業固定資產超過3個億,躍居全省前列。全鎮擁有2至4級「大副」1200餘名,水手和其它行雜服務人員2000餘名,船主年營運收入2.6億元,純利潤1.8億元,成為水陽鎮一個極具發展強勢的新興產業和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
全國最大的造船之鄉。該鎮造船業依託水運發展起步,鎮經委抓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水泥船和木質船普通更換成三、四百噸小鐵船的機遇,成立集水運與造船一體化經營服務公司,利用本鎮擁有沿江20公里長大片灘塗的優勢,成立專門組織,建立多處造船基地,架設電力專線,提供供電、場地、治安、安全、辦證、協調貸款等多項優惠服務,招商引資,吸引眾多當地與外鄉船戶前來造船,一時形成氣候,先後迎來了1993年、1999年、2003年三個造船高峰期,從造500噸左右小鐵船起步,逐漸擴大到每年造兩三千噸和五六千噸的鋼質船百餘艘,年吸引造船投資1.5億元左右。該鎮還抓住上海「申博」成功,沿江近海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離不開航運業及時「輸血」的機遇,積極創造條件為船民服務,建立健全各項規章管理制度,並以船舶製造為主,基本形成了鋼板、油漆、柴油機等建材市場和產業鏈,分離出設計、製造、生產、銷售的專業化隊伍,解決當地技工、勞力就業1500餘人。他們圍繞市場需求,分工負責,全面出擊,這里生產的船廠只遠銷蘇浙滬沿江城市,為我國的水運事業作貢獻,並為該鎮水運、造船產業迅速崛起、快速發展「鉚」足了勁頭,夯實了基礎,成為真正聞正名全國的造船之鄉。隨著經濟的發展,水陽鎮小城鎮建設也日新月異。
⑥ 玉山鎮的行政區劃
1949年5月13日,崑山解放,鄉鎮劃分沿用舊區劃。是年7月,全縣劃為6個區,玉山鎮為城區,轄學宮、玉帶、致和、山南、南濠5個鎮。
1950年1月,玉山鎮建立13個農會大組和1個船民大組。
1956年底,撤區並鄉,玉山改為縣屬鎮,轄8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4個居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城南、城北兩鄉與玉山鎮合並,建立馬鞍山人民公社。轄22個生產大隊(由兩鄉一鎮共61個高級社並建)、14個居民委員會。
1959年6月,撤馬鞍山人民公社,劃分為城南公社、城北公社及玉山公社(玉山鎮)。轄14個居民委員會和3個生產大隊(其中:2個農業大隊,1個漁業大隊)。
1962年3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玉山鎮轄6個街道管理區,8個生產大隊(其中:6個農業大隊,1個漁業大隊,1個副業大隊)。
1983年4月至8月,政社分設,改人民公社為鄉鎮。玉山鎮轄6個街道管理委員會,23個居民委員會,6個村民委員會。
1986年10月,城南鄉與玉山鎮合並,轄36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原城南30個,玉山鎮6個)、203個自然村、6個街道管理委員會、27個居民委員會。
1989年12月,在開發區新建東新街道管理委員會。
1992年止,玉山鎮共有36個村民委員會、7個街道管理委員會、37個居民委員會(其中含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代管的9個村委會和6個居民委員會)。
截至2011年,玉山鎮轄53個社區、22個行政村:里厙社區、亭林社區、紅峰社區、玉峰社區、倉基街社區 、高板橋社區、采蓮社區、柏廬社區、新陽社區 、新昆社區、東星社區、小漁岸社區、盆瀆村社區 、正陽路社區、朝陽新村社區、朝陽門社區、躍進路社區、需浦社區、紅旗社區、婁苑社區、花園社區、海峰社區、蕭林社區 、火炬社區 、虹橋社區 、楓景苑社區、嚴家角社區、震川社區、力量社區、勝利社區 、濂園社區、同心社區 、新北社區、共青社區、長榮社區、紫竹社區、新南社區 、大同社區、青淞社區、西橋社區、星海社區 ~046 111大學園區居委會、茗景苑居委會、永盛居委會、清水港居委會、紫藤社區、新江南社區、中山社區、馬鞍山社區、濱江社區 、新城域社區、涇河社區、婁江社區、廟燈村、趙厙村 、大公村、江浦村、共青村、南漁村、五聯村、大漁村、涇河村、新樂村、杜橋村、廣福村、唐龍村、新江村、新生村、馬庄村、群星村、景村、南星瀆村、燕橋浜村、姜巷村、大眾村。
⑦ 馬鞍山春節習俗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回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
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
⑧ 我家住在馬鞍上當塗縣年陡鄉竹塘村的 靠大荒田邊 我們這真在搞拆遷 馬鞍山來拆的 我想問問拆遷價格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介於南京與蕪湖之間,地處長三角城市群頂端,與江蘇江寧、高淳、溧水3縣(區)接壤,與江蘇邊界線總長度為126.9公里,擁有長江岸線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邊縣。全縣總面積1346平方公里,總人口64.5萬,轄10鎮4鄉。
區位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皖贛鐵路、205國道、314省道和馬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4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兩座機場即南京祿口機場和蕪湖灣里機場,縣城8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6座長江大橋(其中馬鞍山長江大橋即將建設),水、陸、空交通運輸十分快捷。
自然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65萬畝,水面47萬畝,屬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糧棉生產大縣。當塗的石臼湖大閘蟹,金腳紅毛,青背白臍,體大肉嫩,黃多油厚,味道鮮美,久負盛名。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探明有開采價值的金、銀、銅、錫、鐵等礦產共20多種,鐵的儲量為華東之最。
產業基礎較好。基本形成五大產業集群,以博望刃模具和機床製造為主體的機械製造業;以長江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壓延業;以黃池食品為主體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海獅巾被為主體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江蘇紅太陽集團、浙江盾安集團等大項目落戶當塗,形成了醫葯化工等新的產業板塊。
文化積淀深厚。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時,當塗就已建縣,初名丹陽。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定名當塗。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絕佳之地,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游歷當塗,留下《望天門山》等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後葬於當塗青山腳下。
近年來,當塗縣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強縣富民」這一主題,積極實施「結構大調整,對外大開放,環境大改造」三大戰略,以工業化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全力以赴發展民營經濟,全力以赴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全力以赴辦好工業園區,全縣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態勢。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位居安徽經濟十強縣前列。各項社會事業同步發展,評為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安徽省首座國家衛生縣城、全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連續三次獲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塗上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東向發展、全民創業、城鄉統籌戰略,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載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結構轉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抓手,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居民整體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標桿,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城鎮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友好的新格局,推進當塗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概況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東岸,介於南京、蕪湖之間,緊倚並隸屬於鋼城馬鞍山。總面積1385平方千米(簡冊)/1346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2004年)。<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縣人民政府駐姑孰鎮,郵編:243100。代碼:340521。區號:0555。拼音:Dangtu Xian。<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境內河網密布,溝渠縱橫。
行政區劃
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丹陽鎮、博望鎮、新市鎮、大隴鄉、年陡鄉、江心鄉、湖陽鄉。<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歷史沿革
本漢縣,屬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塗山。據《元和郡縣志》:「以塗山為邑,故以名焉。」晉成帝時,以江北當塗流民紛紛渡江南下,乃於江南僑立當塗縣。隋移今治,沿用僑置縣名。
鏈接:「宋至1987年行政區劃」
?年,當塗縣轄10個鎮、15個鄉:城關鎮、黃池鎮、烏溪鎮、丹陽鎮、博望鎮、銀塘鎮、薛津鎮、護河鎮、新市鎮、龍山橋鎮、馬橋鄉、新豐鄉、太白鄉、湖陽鄉、大隴鄉、新博鄉、新橋鄉、年陡鄉、查灣鄉、江心鄉、黃山鄉、圍屏鄉、塘南鄉、亭頭鄉、石橋鄉
2000年,當塗縣轄14個鎮、1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9340人,其中: 城關鎮 68982 黃池鎮 20645 烏溪鎮 23261 馬橋鎮 19026 石橋鎮 24981 塘南鎮 30466 護河鎮 30603 薛津鎮 26578 丹陽鎮 25836 新市鎮 33492 博望鎮 47140 新博鎮 32947 龍山橋鎮 17703 銀塘鎮 11922 亭頭鄉 27317 大隴鄉 16107 新豐鄉 11972 太白鄉 12035 圍屏鄉 18579 新橋鄉 29228 年姥鄉 14025 查灣鄉 18438 湖陽鄉 26867 江心鄉 24342 黃山鄉 16848 <a href="http://www.xzqh.org" target="_blank">www.xzqh.org</a>
2004年1月,撤銷11個鎮和8個鄉,新建7個鎮和2個鄉,保留4個鎮和2個鄉。(安徽省民政廳民地字[2004]5號批復)(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馬政秘[2004]3號2004年1月8日批復)
一、將原城關鎮、圍屏鄉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黃山村、竹山村、五聯村、章塘村以及原新橋鄉的蓮雲村、金塔村、寶塔村合並,設立姑孰鎮。調整後的姑孰鎮轄10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面積113.94平方千米,人口10.81萬人,鎮政府駐姑孰鎮南營路。
二、將原黃池鎮、亭頭鄉整建制合並,設立黃池鎮。調整後的黃池鎮轄2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5.06萬人,鎮政府駐黃池。
三、將原石橋鎮、馬橋鎮整建制合並,設立石橋鎮。調整後的石橋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89.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鎮政府駐石橋。
四、將原丹陽鎮、薛津鎮整建制合並,設立丹陽鎮。調整後的丹陽鎮轄3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面積126.96平方千米,人口5.67萬人,鎮政府駐丹陽。
五、將原博望鎮、新博鎮整建制合並,設立博望鎮。調整後的博望鎮轄3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8.45萬人,鎮政府駐博望。
六、將原龍山橋鎮、太白鄉整建制和新橋鄉的燈塔村、塗山村、永興村、花元村、程橋村、安民村、寧西村、寧興村、秦河村、塔橋村、長溝村、新橋村、金塗居委會合並,設立太白鎮。調整後的太白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112 平方千米,人口5.09萬人,鎮政府駐龍山橋。
七、將原銀塘鎮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金山村、卸巷村、寶慶村、石船村、陳家村合並,設立銀塘鎮。調整後的銀塘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面積53.12平方千米,人口2.36萬人,鎮政府駐銀塘。
八、將原大隴鄉、新豐鄉整建制合並,設立大隴鄉。調整後的大隴鄉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面積59.6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鄉政府駐大隴。
九、將原年陡鄉、查灣鄉整建制合並,設立年陡鄉。調整後的年陡鄉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3.01萬人,鄉政府駐年陡。
十、保留塘南、新市、護河、烏溪4鎮和江心、湖陽2鄉。
2004年,將當塗縣的銀塘鎮劃入馬鞍山市雨山區。2004年底,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
鄉鎮簡介
資料
(以下宋朝至1987年行政區劃資料摘自《當塗縣志》)
宋元豐三年(1080),全縣轄14鄉6鎮。史籍記載的有6鎮,即採石鎮、慈湖鎮、黃池鎮、青游鎮、丹陽鎮和薛店鎮。
元設都、圖,全縣置31都,其所轄圖及分布情況不詳。
明嘉靖十年(1531),全縣設14鄉、5鎮、13市,115社。石城鄉在縣東北,轄知欽、欽化,寺南、寺北、黎西、黎東、武林、林西、塘南、塘北、白貯、戴佇、抄陂、故竹、故城15社。延福鄉在縣南20千米,轄薛和、劉村、來定、廣德、長林、茅港、通泰、招西、崇平、鍾基、塾和、寧東12社。姑孰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泥南、石鳳、清河、呂橋、華塘、福定、管側、花城8社。黃池鄉在縣東35千米,轄洞陽、下平、祈香、白東、白西、咸義、范頭、義同、傅南、朱村、關義1l社。化洽鄉在縣北7.5千米,轄青游、陽湖、荻里、夏西、夏北、交西、家山、塘里、安高、胡頭10社。慈湖鄉在縣北25千米,轄閘南、市西、葛陽、河湖、合興、竹山、昇平7社。歸善鄉在縣東南10千米,轄尊宿、同德、同東、忠義、安高、崇教、郁山7社。令望鄉在縣東北30千米,轄新城、芮東、文義、前村、招西、徐南6社。積善鄉在縣東南30千米,轄義和、積善、湖頭、葛灣、釜北、上通、上南、上北8社。永保鄉在縣東35千米,轄永保、上武、馬務、元極、招賢、奉上6社。貴游鄉在縣東35千米,轄木南、木陳、赤東、新正、令於、石西6社。白鹿鄉在縣東45千米,轄富平、平陂、旱陽、慈孝、河涉5社。多福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新村、南柘、釜南、保城、永豐、常南、常北,興國8社。湖陽鄉在縣東南35千米,轄中北、長南、大北、小南、大南、武山6社。採石鎮在化洽鄉,黃池鎮在姑孰鄉,大信鎮在延福鄉,丹陽鎮在令望鄉,慈湖鎮在慈湖鄉;薛店市在黃池鄉,新豐市、褚橋市在永保鄉,博望市在白鹿鄉,江口市、黃山市在石城鄉,十里市在延福鄉,觀頭橋市、青游市在化洽鄉,三湖市在貴游鄉,清溝市在多福鄉,新造橋市在延福鄉,青山市在姑孰鄉。
清康熙十二年(1673),轄14鄉、14鎮,9市、115社。鄉社沿明制,鎮市調整為:丹陽鎮、黃池鎮、採石鎮、慈湖鎮、大信鎮、薛鎮、博望鎮、新市鎮、塌橋鎮、烏溪鎮、塘溝鎮、青山鎮、亭頭鎮、花津鎮;褚橋市、十里市,雲居市、江口市、黃山市、灌渡橋市、青游市、新溝市、三湖市。
清宣統二年(1910)7月,推行區域自治,全縣劃為9個自治區,設4鎮3鄉8個自治公所。第一區,城區自治公所設城關府學宮;第二區,北鎮區自治公所,設採石鎮,第三區,北鄉區自治公所,設慈湖鎮;第四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薛鎮;第五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博望;第六、七區,東南鎮自治公所,設塘南閣;第八區,南鄉區自治公所,設年陡門;第九區,西南區自治公所,設埭橋。4鎮為北鎮(採石),東鎮(薛鎮),東鎮(博望),東南鎮(塘南閣)。3鄉即北鄉(慈湖),南鄉(年陡),西南鄉(埭橋)。
民國初年,縣境行政區劃仍襲清制,設9個自治區。民國19年(1930),改編為10區、264鄉、26鎮。
第一區轄崇教、陽德、承流、來賓4鎮及源清、建德、廣安、來清、焦迎、熙寧、張村、保儀、省庄、周家上鄉、周家下鄉、新城、三馬、中鄉、行春、紫林、龍來、永興、圓通、山前、大成、三馬下鄉、江心洲第一、二、三、四鄉等26鄉。區公所設城內。
第二區轄採石南、北2鎮及五福、耕讀、石船、開化、武林、竹林、廣寧、新鄉、竹三、三泉、金山、茗塘、嘉禾、落星、伏賢、益群、福全、殷管、盛稼、永寧、西村、三全、濱江、普育、新育等25鄉。區公所設採石。
第三區轄慈湖、霍里2鎮及蛟山、鍾期、甸門、西堡、玉桌、鄭家、昭明、緣興、宋庄、農姥、巷口、上埠、樂安、高廟、湯甸、杜塘、陶村、濮塘、積善、歸善、獨山、陶泉、馬陳、大廟、馮楊、板山、中溪、前村、合羅等29鄉。區公所設霍里。
第四區轄章漢橋、洞陽、薛鎮、關脈巷、護駕墩、花津6鎮及龍泉、八團、聯合、四團、廣福、新圩、八卦、黃土、寺前、白墩、黃墩、故竹、故城、石城、鳳嶺、禮義、東德、龍山、靈墟、接澗、圍屏、感義、保成、山南、塘圩、樂善、陶鴨、魯益、谷隴、廟甸、東陳、尼坡、永寧、白山、太白等35鄉。區公所設薛鎮。
第五區轄東西博望、新市、塘溝4鎮及橫陽、橫麓、橫南、松端、長樂、東溪、南溪、麗泉、秀水、貴游、沙埂、湖西、長流嘴、六團、彭塘、澄心,東七姓、唐宅、馬武、黃梅、新安、文教、三合、彰教、東海、社北等26鄉。區公所設博望。
第六區轄竹園、普通、沛儉、低場、民智、萬壽、洪靈、永興、廣仁、廣福、廣壽、角里、延福、塘南、明義、靜居、觀成、民德、明新、清寧、中流、大成、下興東、下興西、公安、新義、廣祿、昭明等28鄉。區公所設塘南閣。
第七區轄黃池、烏溪、亭頭3鎮及上廣濟東、上廣濟西、下廣濟東、下廣濟西、福定南、福定北、貴國、沛國、上興國前、上興國後、保城、永豐、新義、北廣濟前、北廣濟後、永寧、南子、籍太、義城、洪潭、柘林、金成、三星等23鄉。區公所設亭頭。
第八區轄公安、官陡、嚴陡3鎮及常稔、常稔南、常稔中、三年、長年、荷池、常稔北、釣魚、新常稔、後梅塘、高塘、上壩塘、中壩塘、下壩塘、安東、齊石、十年、樓雲、常嶺、和平、福成、龍山、前梅塘、施政、上太倉、中新、下太倉、務農、太和等29鄉。區公所設查家灣。
第九區轄大橋鎮及寧國南、寧國北、阜民東、阜民南、阜民北、新黃、道陽東、道陽西、港東、塔橋、連蒲、保順、永新、五圍、大信、萬春、四褐、桐城、青堰南、青堰中、青堰北、界牌、大盛、慈雲等24鄉。區公所設大橋。
第十區轄丹陽鎮及古楊、臨溪、河東、東寧、山口、啟明、文祥、近保、和風、風台、永福、德洽、河西、常豐、清雲、西賢、凈樂、北固,惠平等19鄉。區公所設丹陽。
民國23年(1934)推行保甲制,全縣編組為123聯保、555保、5448甲。同年,奉令擴大區政、將原10個區合並為5個區。即原第一、四兩區並作第一區,區署設城關;第二、三兩區並作第二區,區署設採石;第八、九兩區並作第三區,區署設大橋;第六、七兩區並作第四區,區署設馬橋;第五、十兩區並作第五區,區署設丹陽。
民國25年(1936),全縣設5區、20鄉鎮、476保、5547甲。翌年,又將20鄉鎮劃作62鄉鎮。
抗日戰爭時期,縣境曾先後建有3個政權,並按各自控制的范圍施政。
民國27年(1938)9月,國民縣政府在大官圩恢復。由於原第一區所轄區域大都淪陷,乃重設5區、25鄉鎮、314保。第一區(城區),區署設護駕墩附近邰徐村,轄城關鎮、江心鄉、護河鄉、河南鄉、薛津鄉;第二區(採石區),區署設落星,轄黃山鄉、佳馮鄉、聚賢鄉;第三區(查家灣區),區署設查家灣,轄年陡鄉,常壩鄉;第四區(大公圩區),區署設蘆柴庵,轄黃池鄉,烏溪鄉、亭頭鄉、濟國鄉、塘南鄉、伏龍鄉、廣星鄉、福貴鄉、馬橋鄉、大隴鄉;第五區(博望區),區署設博望,轄博望鄉、丹陽鄉、新市鄉、圍屏鄉、湖陽鄉。民國28年下半年,日軍大規模進犯大公圩和薛丹博地區,抗日游擊斗爭轉入地下,活動區域也縮小到4區17鄉。民國30年7月,國民縣政府奉命整編區鄉,全縣設4區、25鄉鎮、346保。聚賢區區署設福興鄉,轄霍里鎮和福興、濮塘2鄉,共39保;查家灣區區署設查家灣,轄查灣、壩塘、樓雲3鄉,共43保;大公圩區區署設廣義鄉,轄廣義、戶星、亭頭、福貴、濟國、勝利、大隴、塘南、公安、淳化、太平、廣寧、福龍14鄉,·共173保;沙埂區區署設沙埂村,轄四合、博望、新市、湖陽、丹陽5鄉,共59保。
民國32年(1943)冬,新四軍在江寧、當塗、溧水3縣邊區建立橫山縣,下設谷里、雲台、亭山、銅山、明覺、博望6個區和1個山西辦事處(范圍包括朱門、陸郎、濮塘、霍里等地區)。新市、丹陽、祿口、陶吳、湖陽、薛鎮亦一度劃入游擊區。
民國29(1940)年,汪偽縣政權將當塗淪陷區劃分為16鄉、11鎮。16鄉為竹山鄉、益全鄉、盛管鄉、落星鄉、西全鄉、江心鄉、霍里鄉、杜塘鄉、藏漢鄉、耕寧鄉、新禾鄉、洞陽鄉、訪賢鄉、廣義鄉、廣芮鄉、濱江鄉11l鎮為薛鎮、新市鎮、丹陽鎮、博望鎮、採石鎮、大橋鎮、烏溪鎮、黃池鎮、馬家橋鎮、查家灣鎮、塘南閣鎮。嗣後,又在全縣虛設10區、60鄉鎮、540保、5 510甲。民國34年1月,又改10區為4區,即薛津區、採石區、大橋區、博望區。原城區改為姑溪鎮。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縣政府遷回縣城,同年撤銷區建制,劃全縣為44鄉鎮、448保、4 835甲。翌年又將44鄉鎮縮編為姑溪、採石2鎮和聚賢、黃山、湖陽、薛津、黃池、公安、河南、濟國、塘南、石福、靈應、霍里、新市、江心、樓雲、丹陽、博望、烏溪、新塌、圍屏、大橋、馬橋、亭頭、常壩、慈湖、佳馮、護河、永寧等28鄉,共321保、4038甲。民國37年1月,縣政府奉令在縣境增設4個聯防區,共轄30鄉鎮、327保、4264甲。採石聯防區轄採石、霍里、慈湖、黃山、永寧、佳馮、聚賢、江心等8個鄉鎮,共86保。大橋聯防區轄姑溪、河南、新塌、大橋、樓雲、常壩等6個鄉鎮,共68保。大公圩聯防區轄護河、石福、公安、亭頭、馬橋、塘南、烏溪、濟國、黃池、靈應等10鄉,共101保。博望聯防區轄新市、薛津、丹陽、湖陽、博望、圍屏等6鄉,共72保。
民國38年(1949)4月縣境解放。8月,析當塗縣城置當塗市,市區劃15保、148甲;縣轄4個區、30鄉(鎮)、302保、3663甲。
1950年廢保甲制,建立行政村。同時撤銷30個鄉鎮,改設馬橋、塘南、湖陽、薛津、霍里、黃池、大橋、博望、採石、護河、年陡、新市、慈湖等13個區,共轄行政村303個。同年5月廢市入縣,增設第一區11個街道,馬橋區改為亭頭區,余不變。同年8月又劃成325個行政村(含城區11個街道)。
1952年4月,撤銷行政村,恢復鄉(鎮)建置,將325個行政村劃並為136鄉(鎮)。1953年11月,為便於對船民管理,建立當塗港(鄉級),隸屬市區。1954年2月,析慈湖鄉金家莊,設馬鞍山鎮(區級);同年12月,建立湖陽鄉。是年,全縣共設15區、137鄉、鎮(港)。
1955年1月,析慈湖鄉、向山鎮、馬鞍山鎮設立馬鞍山礦區。同年12月,又將全縣15個區劃並為9個區,共49個鄉、鎮(港)。市區轄建設鎮、光明鎮、當塗港;黃池區轄保城鄉、福社鄉、興永鄉、塘南鄉、馬橋鄉、三福鄉、黃池鎮;護河區轄清潭鄉、石橋鄉、新豐鄉;大橋區轄金塗鄉、三鎮鄉、龍山鄉、永橋鄉、釣魚鄉、常嶺鄉、大橋鄉,博望區轄新博鄉、博望鄉、和平鄉、大溪鄉、澄心鄉、山河鄉;薛津區轄關馬鄉、四合鄉、龍團鄉、薛鎮鄉、藏漢鄉、丹陽鎮;霍里區轄霍里鄉、祠林鄉、濮塘鄉、尚鍾鄉、馮楊鄉;採石區轄江心鄉、金山鄉、小橋鄉、寶慶鄉、雨山鄉、採石鎮;馬鞍山礦區轄慈湖鄉、向山鎮、馬鞍山鎮;縣直屬鄉為中閘鄉、湖陽鄉和青山鄉。
1956年8月,馬鞍山礦區劃出,成立馬鞍山市籌備處。市區撤銷,成立城關鎮。原市區所轄光明鎮、建設鎮改為街道辦事處。同年11月,馬鞍山鎮、採石鎮、向山鎮、慈湖鄉正式劃歸馬鞍山市。
1957年,全縣劃為4區、39鄉(鎮),其中區轄21鄉(鎮),縣直屬18鄉(鎮)。黃池區轄保城、福興、興永、塘南、馬橋、三福6鄉和黃池鎮;護河區轄清潭、石橋、新豐3鄉;博望區轄博望、新博、和平、澄心、山河5鄉;薛津區轄四合、龍團、薛鎮、丹陽、藏漢、關馬5鄉和丹陽鎮;縣直屬鄉(鎮)有城關鎮和湖陽、中閘、青山、尚鍾、濮塘、霍里、馮楊、寶慶、江心、小橋、金山、金塗、三鎮、大橋、釣魚、常嶺和永橋等17鄉。
1958年3月,縣直屬尚鍾、馮楊、濮塘、霍里等4個鄉劃歸馬鞍山市。8月,撤區並鄉,全縣35個鄉(鎮)合並為城關鎮及新橋、鍾山、大橋、大公圩、湖陽、博望、丹陽、薛津、寶慶、江心共11個鄉(鎮)。同年10月,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共改組成立10個人民公社。原城關鎮為火箭人民公社,鍾山鄉為鍾山人民公社,大公圩鄉為原子人民公社,新橋為鋼鐵人民公社,湖陽鄉為紅旗人民公社,博望鄉為東風人民公社,薛津鄉為衛星人民公社,寶慶鄉為寶慶人民公社,江心鄉為長江人民公社,丹陽鄉為光芒人民公社,共轄生產大隊120個。11月大橋鄉劃歸蕪湖市。1959年1月,公社名稱又全部改以原鄉鎮名稱命名。
1962年1月,根據中央《關於改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精神,社隊規模普遍縮小,全縣析為34個公社,303個大隊,3 874個生產隊,並增設6個區。大公圩區轄中閘、馬橋、黃池、烏溪、塘南、石橋、大隴、護河、青山共9個公社;新橋區轄新橋、金塗、年陡、查灣、龍山橋等5個公社;黃山區轄寶慶、銀塘和姑溪3個公社;博望區轄博望、和平、沙埂、新博等4個公社;丹陽區轄丹陽、山河、新市、澄心等4個公社;薛津區轄藏漢、圍屏、龍山、薛鎮、關馬等5個公社;江心公社、湖陽公社、丹陽湖(漁業)公社和城市公社為縣直屬公社。
1963年4月,黃山區撤銷,所轄寶慶、銀塘、姑溪3個公社改為縣直屬公社。5月,析塘南公社為塘南、興永2個公社;析大隴公社為大隴、新豐2個公社;9月,沙埂公社改名安南公社。
1964年4月,大橋公社劃歸縣轄,為縣直屬公社。1965年9月,恢復城關鎮建制,全縣劃為5個區、1個鎮、36個公社、316個大隊(含6個居委會)、4 019個生產隊。同年12月,撤銷大公圩區,改設黃池、護河和大隴3個區;撤銷中閘公社,改設亭頭、西河2個公社;析黃池公社為黃池、福山2個公社;析石橋公社為石橋、起隴2個公社,析青山公社為青山、河東2個公社;析護河公社為護河、光明2個公社。全縣共設7個區、42個公社。
1968年12月,撤銷薛津區,所轄薛鎮、關馬、藏漢、龍山、圍屏5個公社,並為薛津公社。1969年2月,撤銷丹陽湖(漁業)公社,將所轄6個專業漁業大隊分別並入湖陽、大隴、薛津、姑溪和博望5個公社。同年3隻,撤區並社,又將全縣37個公社320個大隊並為19個公社,280個生產大隊。
1970年12月,析薛津公社為薛津、圍屏、關馬、龍山4個公社;析丹陽公社為丹陽、新市2個公社;析博望公社為博望、新博2個公社;析新橋公社為新橋、龍山橋2個公社;析青山公社為青山、河東2個公社;析黃山公社為黃山、銀塘、姑溪3個公社,析大隴公社為大隴、新豐2個公社。1971年12月,又析亭頭公社為亭頭、西河2個公社,析年陡公社為年陡、查灣2個公社。1974年l0月,析塘南公社為塘南、興永2個公社。至此,全縣共劃成32個公社和321個生產大隊、3755個生產隊。1982年3月,河東公社更名為太白公社。
1983年7月,當塗縣劃屬馬鞍山市,原縣轄大橋公社劃屬蕪湖市。
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鎮)建置。原31個公社改為31個鄉生產大隊同時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自然村。
1985年11月,撤銷姑溪鄉。析圍屏鄉松塘、藏漢、甑山、石山、寺山5個行政村和關馬鄉五村,姑溪鄉白佇村共7個行政村建立藏漢鄉。原姑溪鄉凌雲、行陳、五星、坨塘、小橋、武林、焦家及姑溪漁業8個行政村劃屬城關鎮管轄。全縣共設城關、黃池、烏溪、博望、丹陽、龍山橋、銀塘7個建制鎮和馬橋、石橋、亭頭、西河、大隴、新豐、塘南、興永、護河、青山、太白、薛津、圍屏、關馬、龍山、新市、新博、新橋、年陡、查灣、湖陽、江心、黃山、藏漢等24個鄉,轄306個行政村,13個居民委員會和3 894個自然村。
1987年2月,龍山鄉更名龍泉鄉。3月,護河鄉改為護河建制鎮。1989年9月,薛津鄉改為薛津建制鎮。
⑨ 九港之戰
The Battle of Hong Kong
香港保衛戰,又稱香港攻防戰、十八日戰事,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其亞洲鄰國時,於1941年12月8日起進攻英屬香港至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的戰役,並開始了日軍在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管治。
目錄
1 背景
2 戰前部署
3 戰事經過
3.1 開戰初期
3.2 九龍陷落
3.3 香港島激戰
3.4 戰事結束
4 香港淪陷原因
5 加拿大援軍
6 其他抗日力量
6.1 港九大隊
6.2 英軍服務團
6.3 盟軍轟炸
7 影響
背景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即展開對中華民國的進攻。1937年7月7日,中國抗日戰爭全面開展,日軍迅速佔領華北及華東大部分地區。由於中國東部沿海一帶落入日軍的控制范圍內,廣東省一帶的華南沿岸地區成為了中國從外地輸入各種物資的重要補給點。為切斷這條補給線,日軍於1938年10月1日在廣東大亞灣登陸,並迅速攻佔鄰近地區,廣州在10月21日陷落。而部分日軍亦駐守於寶安縣(今日深圳市)深圳河北岸,與英軍為界。英國明白最終會與日本一戰,遂於1937年後逐步加強香港的防衛。
在1937年至1941年期間,在中國抗日戰爭中作為中立國的英國政府,仍然刻意維持香港的中立地位。這段時間進入香港的中國國民革命軍一律根據國際慣例,繳械後送入集中營。而香港的華人雖然亦有為祖國對抗日本的戰事出錢或出力,但是一切都需要在不影響英國和日本關系的前提下進行。然而,日本當局仍對此感到不滿,曾多次向香港政府抗議香港華人的反日行為。
全景圖——1928年,日本艦隊仍可自由進出維多利亞港
戰前部署
根據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英國不能在太平洋范圍內部署軍事設施,使香港的設防工作受到限制。九一八事變後,英國亦開始擔心香港長遠也會受到牽連。英國在1933年的「倫敦海軍會議」中通過廢棄《華盛頓海軍條約》。於是由1935年起,香港便開始展開其預算高達五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1937年底,當時剛上任的港督羅富國認為香港難以防守,曾建議香港列為中立的不設防城市,停止所有防禦計劃,但遭反對。而當時擔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也曾表示「香港雖不能堅守,但一定要保衛」。所以,香港的防禦計劃繼續進行。1938年7月,港英政府通過了《緊急條例》,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積極備戰。同年9月,更舉行大規模的海陸空演習。大量難民從中國湧入香港,香港人口從1936年的約100萬,增加至1941年的160萬,港英政府更開始規定英籍成年必需入伍義勇軍,又通過條例港督可隨時徵用市民財產,主要包括樓宇及汽車。1941年11月末加拿大政府來了一船援軍,因其軍隊訓練不足,對防衛香港作用不大。
香港的防禦計劃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多處,以及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並均建立了多座重炮及口徑16吋的鋼炮,港島沿岸建立70多座機槍堡,港島沿維港北岸滿布鐵絲網,上環及青衣對出大海也滿布鐵鏈,只留青洲琉璜海峽供船隻出入。香港島的山頭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體,渣甸山上更有2座機槍堡,日後對阻撓日軍前進發揮了很大作用。防空方面則主要集中於香港島,劃分了多個防空區域,每區均設有聽音器來辨別敵機方向及利用高射炮擊落敵機,位置包括西灣(現時稱為柴灣)、黃泥涌峽、南朗山、龍虎山及瀑布灣等。1940年底更積極訓練使用新式高射炮。英方亦於8個月的時間內,在香港島及九龍挖掘了60個防空洞,部分仍保存至今。
戰事經過
開戰初期
1939年,日本與納粹德國結盟。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亦由德國攻打波蘭揭開序幕。但當時同盟國之一的英國仍沒有向軸心國之一的日本宣戰。但到了1941年10月18日,東條英機出任日本首相,當時他積極籌備太平洋戰爭,更於11月6日下令擬訂攻擊香港的計劃。
就在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上的珍珠港後數小時,即民國30年(1941年)12月8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由酒井隆中將所指揮的日軍華南派遣軍(第23軍)之下陸軍司令佐野忠義大佐(第38師團)指派步兵司令伊東武夫屬下三大聯隊228、229、230步兵配合第66隊北島冀子雄炮兵團作先遣部隊從寶安縣(今深圳市)分打鼓嶺、羅湖及新田3組進攻香港。當時負責防守香港的主要有步兵7個營包括英國兩營、加拿大兩營、印度兩營步兵和香港義勇軍6隊,加上皇家炮兵團及港星炮兵團,配合皇家海軍等總共約一萬五千人守軍。然而英軍自始即處於非常不利的的位置。日軍方面,陸軍有數量上的優勢、士氣高昂及訓練充足,還有由廣州開出日機飛行團在香港上空轟炸支援,同時英軍方面,陸軍由雜牌軍組成,訓練方面參差不齊,空中力量亦異常單薄,也缺乏雷達可以使用,最重要的是兵種不同所出現配合問題。
戰事一開始,日軍便出動空軍轟炸前深水埗軍營及啟德機場,將英軍的5架空軍飛機及8架民航飛機悉數摧毀,取得香港的制空權。英國海軍在港有的10艘驅逐艦,包括泰維仁號、泰勒號及斯雅娜號等,也有十多艘炮艇作突擊用途,當然也有部分之前倉皇離開,撤往新加坡。
九龍陷落
負責防衛九龍及新界的,是一個稱為大陸兵團約5千人的英軍和印軍,其總部設九龍塘,包括第二皇家蘇格蘭營、旁遮普第十四團二營,拉吉普第七團五營,香港義勇軍第一連及炮兵及一小隊增援加軍榴彈兵。根據預定的計劃,英印軍放棄難以守衛的深圳河,而將主力放置在九龍北面的山地上,稱為醉酒灣防線。日軍第三十八師團下的三個團:第228、229及230團,在12月8日早上起從正面越過深圳河,向南進發,228聯隊經林村上鉛礦凹,229聯隊經沙螺洞、赤泥坪後過馬鞍山出水牛山,230聯隊先去錦田、元朗及青山灣,沿青山公路出荃灣。英工兵和一連旁遮普軍破壞大埔公路及九廣鐵路,但未能阻慢以土井定七大佐為首的日軍228聯隊的前進。到了12月9日下午,日軍228聯隊經已抵達醉酒灣防線上城門棱堡PB401。
當天晚上,日軍第228團向PB401突擊,最先發現日軍的是駐守PB401的哨兵Laird下士,並即時用維克斯機槍反抗。A連長Jones上尉隨即派出Rodd中士帶7名普通兵沿管道作出增援,被日軍於管道中氣口投彈打敗。日軍攀上孖指徑直撲位於西部的城門棱堡內A連總部作猛烈攻擊,結果A連連長Jones及第8排長Thomas中尉等被擄,反抗時Thomas中尉被日軍在爆破碉堡時弄至雙目失明,可是Rodd中士逃亡時並無回A連總部而直接去拉吉普營D連免被捉拿。防守棱堡的蘇格蘭營A連被迫退至金山一帶與D連會合。12月11日大陸兵團旅長瓦理士准將曾一度要求蘇格蘭營營長White中校作出反擊卻遭拒絕,並令其他蘇格蘭營向金山撤退。日軍再次向金山發動攻擊,同時在昂船洲的義勇軍炮兵向棱堡發炮試圖作出支援,但都錯誤地打中金山上守軍,使B連及D連連長陣亡,金山失守,總部派出駐城門水塘一帶印籍拉吉普D連救援,醉酒灣防線被突破,日軍並於第二日佔領青衣及直撲荔枝角。總部感到大陸兵團隨時有被大包圍危險,加上九龍總警司向旅長宣告警察放棄九龍,街上漢奸(即自稱「勝利友」的黑社會分子)四處搶掠,英軍被迫放棄九龍半島。直至12月12日傍晚,除鯉魚門北岸的魔鬼山外,九龍新界都已完全陷於日軍。12月13日,最後留守九龍的拉吉普營乘驅逐艦撤離到香港島,九龍淪陷。後來日軍曾派代表要求英軍投降,卻遭到港督楊慕琦拒絕。
香港島激戰
之後數天日軍不斷炮轟及空襲香港島北岸,包括在何文田架設大炮,由廣州飛來日機轟炸多個英軍炮台、以及通訊和發電設施。防守港島的是從九龍撤出的部隊、兩個加拿大營、第一米德薩斯營(1st Middlesex Regiment),以及義勇軍第一至第七連。總司令莫德庇少將 (Mayor Gen.C. M. Maltby)把港島分為東西兩旅,東旅由九龍退回來的瓦理士准將作總指揮,主要防守銅鑼灣及深水灣以東的海岸線,包括北角至柴灣、大潭至赤柱及淺水灣,總部設在大潭道和石澳道交界的高地。西區則由羅遜准將任總指揮,把守西環及中環海軍船塢、薄扶林及以至香港仔壽臣山等西部海岸,總部設在黃泥涌峽附近。維多利亞城等要塞由蘇格蘭營軍及義勇軍4及7連防守,要塞指揮部及聯合指揮部都設在海軍要塞內。
12月14日,日軍多次空襲香港島的石油提煉廠、橡膠廠及多處民房設施,引發多宗大火,主輸水管破壞,一部分地區沒有食水供應,糧食開始短缺,圍城戰開始。12月15日深夜,日軍企圖在港島北岸強行登陸,遭守軍擊退。12月16日,日軍利用何文田山大炮轟擊港島北岸,波及民居(特別是灣仔區),同時摩星嶺守軍破壞九龍設施及油庫。12月17日,兩連日軍敢死隊強攻北角發電廠附近海岸,遭守軍盡殲。12月18日晚上,日軍擊中北角油庫,日軍3大聯隊的在黑暗的土瓜灣、跑道及茶果嶺一帶先用特製人力推動木筏靜靜地橫過維多利亞港,其後用火船拉動特製登陸艇大規模快速登陸香港島,皇家海軍曾出動幾艘炮艇攔截都失敗,在北角至愛秩序灣由印軍拉吉普營駐防東區一帶登陸,拉吉普營奮勇反擊失敗,營長盧連臣中校及印軍沿柏架山道退敗,229聯隊剿滅拉吉普營A及C連後佔領鯉魚門要塞,攻入義勇軍第5防空兵團駐守的西灣炮台並進行大屠殺,之後向南大潭及淺水灣推進,東旅曾一度派出加軍來福槍隊C連出西灣解圍,但最後撤退,並一度在柏架山一帶迷路。翌日天曉時,日軍已佔領原由加軍來福槍隊C連及第一義勇軍駐守的柏架山、義勇軍第3連的畢拿山及渣甸山,並向西旅總部黃泥涌進發。東旅司令希望打持久戰,於是命令位於港島東的東旅撤退至赤柱,卻使西旅以東陽明山莊一帶出現防衛缺口。
加軍榴彈兵D連與義勇軍第3步兵連共同扼守渣甸山及黃泥涌峽要道。雖然230聯隊推進渣甸山時遇上西旅守軍而出現了自入侵香港以來未有過的大量傷亡,但228聯隊其中小隊就從陽明山莊突然攻入黃泥涌峽,12月19日西旅總部被日軍突襲,加軍司令兼西旅旅長羅遜准將及僚屬因要突圍全體戰死,莫德庇少將帶旁遮普營及蘇格蘭營反攻黃泥涌峽但為日軍所阻,結果第3連義勇軍全被剿滅,剩下加軍榴彈兵與蘇格蘭營一同退守中峽、金馬倫山一帶,後來西旅改由原義勇軍營長盧斯准將帶領作第二次攻擊但失敗。莫德庇少將堅決阻止守軍被分割,命令義勇軍物資分配軍及皇家海軍轉步兵駐守淺水灣道中段,又命東旅派加軍來福槍隊及米德薩斯營駐守淺水灣及紫羅蘭山徑,東旅旅長瓦理士准將命香港仔旁遮普營A連沿壽臣山推進,皇家海軍派出斯雅那號於南朗山對出大海助戰,但結果大敗,旁遮普營長Kidd中校被殺,義勇軍物資分配軍更被大屠殺,斯雅那號沉沒於東博寮海峽一帶。同日,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致電報到香港,鼓勵守軍抵抗到底,其電文謂:「汝能抵抗敵軍一日,對於全球之盟軍,仍能有所貢獻。」
此時,維多利亞城內煤氣、電力中斷,衛生環境日差,傳染病橫行,日空軍不時轟炸,不少市民死亡。市區228聯隊日軍於炮台山打敗北角發電廠內休斯兵團及拉吉普營後,推進至禮頓山據點時遇到強烈阻礙。日軍於12月21日圍攻淺水灣及赤柱地區,米德薩斯營B連及加軍來福槍隊B連在淺水灣酒店一帶英勇反抗。12月22日至12月24日,日軍在山區相繼攻破由西旅的蘇格蘭營及加軍榴彈兵聯防的金馬倫峽、馬己仙峽等防線,市區禮頓山據點失守,剩餘守軍兩營印軍、米德薩斯營Z連及炮兵海軍等轉步兵以灣仔盧押道及船街為最後防線,東旅加軍來福槍隊曾一度抗命,同時防線退守至赤柱村以南,海軍船塢及城區被日軍炮轟而引發大火。
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發表聖誕文告,鼓勵士兵奮戰。當日下午3時,莫德庇少將(Major Gen.C. M. Maltby)向港督報告守軍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港督楊慕琦在撤走部軍政人員後在下午5時至日軍司令部稱降,下午7時簽署降書。東旅在赤柱一度不相信投降令,繼續有效反抗229聯隊,並以赤柱炮台9.2英吋大炮阻止日軍推進,結果在12月26日確認投降令。
日軍將領、港督及守軍總司令莫德庇在九龍半島酒店燭光下簽降書,18日保衛戰結束,但新界東江縱隊開始活躍,對日治政府做成壓力。
戰事結束
日軍於1941年12月26日在皇後大道進行入城步操,領先騎馬敬禮者為酒井隆。
赤柱拘留營里的戰俘1941年12月25日,在港督楊慕琦帶領之下,一眾英國殖民地官員渡海親身前往被日軍占據的半島酒店的三樓三三六室的日軍總司令部投降[1]。酒井隆隨即暫代香港總督職務,直到磯谷廉介接任為止。此日由於亦為聖誕節,因而香港市民稱為「黑色聖誕」,自此香港人口中的「三年零八個月」香港日治時期從此展開。
到1942年2月20日,日軍中將磯谷廉介成為了首任日治時期總督,香港正式淪為日本佔領區。
在英軍主力部隊選擇投降的同時,約15名英國高級軍官及30多名其他官兵與英國情報官員選擇跟隨當時中國駐港的最高代表--中國海軍中將陳策乘快艇從香港突圍。最後成功經廣東惠州、重慶、緬甸抵達印度。陳策亦因此獲得英皇授予爵級司令勛章。
香港淪陷原因
二次大戰英國在遠東的防衛重心是印度,前線的重點則是新加坡。香港作為孤懸在南中國的城市,在日本的包圍之下不單缺乏長期防守所需的縱深,亦沒有戰略上的實質作用。由於英國要顧及歐洲戰場,對兵力緊絀的英國來說,防守香港已是鞭長莫及。香港的陷落,早已是在英國的預計中。事實上,戰爭開始前曾經有人提議宣布香港為不設防城市,以減少無謂的損失。1941年1月當英國遠東總司令要求向香港增援兩個加拿大營時,丘吉爾亦一度認為是無意義的犧牲而提出反對。
加拿大援軍
1941年11月,加拿大軍方從溫哥華為香港派駐兩營援兵,共1,975人。他們大多未完成訓練,且未裝備重武器。最終有557人戰死,余者成為日軍的戰俘。
加拿大援兵包括:
溫尼伯榴彈兵部隊
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
當時香港的防禦戰略要塞包括:
黃泥涌峽包括西旅總部、第3義勇軍總部、第5防空炮台
鯉魚門及西灣包括第4及5義勇炮兵、加軍來福槍C連、印軍拉吉普A連
摩星嶺要塞包括第24及26海岸巡防隊9.2吋大炮、第5義勇軍
禮頓山陣地包括米德薩斯營Z連、印軍拉吉普B連
赤柱炮台包括東旅總部、第36及30海岸巡防隊9.2吋大炮、第2義勇軍、第1義勇炮兵
戰俘被關押在以下地方:
深水埗軍營(後來改為越南船民營,位於今日深水埗西九龍中心和附近的居屋屋苑)
柴灣小西灣
橫濱軍營
福岡軍營
大阪軍營
1942年9月25日,日軍將1,816名囚禁於深水埗集中營的戰俘押往日本武裝客貨輪里斯本丸上欲將戰俘運往日本,航行途中里斯本丸於中國浙江舟山對開海面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其後沉沒,沉沒後發生中國人民拯救遇難者事件。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香港重新由英國管治,被囚的加拿大士兵也獲得釋放。生還的加拿大援港士兵其後成立了香港退伍軍人會。其中包括羅遜准將的280名陣亡加軍葬於柴灣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其他抗日力量
雖然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其下的主力部隊悉數投降,可是在新界的地區一些軍、民仍不斷進行零星的游擊戰,繼續與日軍維持抗爭關系。
港九大隊
英軍服務團
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由原香港大學教授賴廉士上校(Lindsay T. Ride)組建,負責收集日軍情報、接送重要人物潛出或進入香港。成員包括戰後新界理民官何禮文及戰前擔任華民政務司的麥道軻等。1942年7月,英軍根據賴廉士上校的建議組成這個援助小組。1941年12月底,所有英國人被送入了香港的戰俘營時,賴廉士上校成功逃脫並到達重慶。其後,他將英軍服務團的總部設於曲江,並視惠州為華南的前線基地。他們的貢獻主要從戰俘營中協助戰俘逃脫,並走私葯物和其他必需品進出戰俘營,亦組織了智囊團。過程中,英軍服務團獲得東江縱隊積極合作和保護。
盟軍轟炸
日治期間,英國政府允許盟軍轟炸香港,因此一直有盟軍戰機空襲香港的日軍據點,但間中誤中民居,造成傷亡。其中最嚴重一次是誤中紅磡一所正在上課的小學,幾乎所有師生死亡。灣仔區的民居也經常被誤炸炸中。然而根據香港作家小思在《香港的憂郁》一書的印像,香港市民一般都不反對盟軍轟炸。
影響
香港保衛戰的結束,對各陣營均產生影響:
香港:淪陷使香港暫時脫離了英國的殖民地管治,展開了3年零8個月的香港日治時期。
英國:香港的陷落早在英國預料之內,然而由於陷落的迅速,使英國方面重新評估其在東南亞的防衛策略。然而,其後英屬馬來亞、新加坡等地亦相繼迅速陷落。
日本:開戰之時日軍預計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攻陷香港,但戰事於不足一個月內結束,對日軍而言是意料之外,因此某程度上這次勝利振奮了他們的士氣,並加快其攻佔東南亞的進度。
中華民國:香港被日本控制後,使中國大陸地區少了一個資源補給的中轉站,對抗戰構成一定負面影響。
⑩ 福州疍民的起源和發展
關於福州疍民的起源,存在著多種的看法。福州疍民對自身起源的說法就紛繁不一,比如:認為遠古時天上掉掃帚,在地為漢、在水為疍;自認是被漢武帝滅國的閩越人後代;宣稱祖先是5世紀東晉時期反抗晉朝失敗而逃亡海上的盧循軍隊殘部;或者追宗到9世紀王審知入閩時被奪去田地、驅入水中的福建原住民;或自稱14世紀元朝滅亡後為避漢人報復而下水的蒙古人後裔;還有歸源流至14世紀的元末明初兵敗下水的陳友諒余部等等。部分疍民的族譜甚至指祖籍於山西。而許多古代志書都認為疍民是秦漢時期亡國於西漢的閩越人後裔,即「蛇種」,而所謂色目人後裔的說法皆為疍民的附會之詞。
現今學術界較主流的觀點認為疍民主要源於古代的百越,像羅香林、傅衣凌等人就認為,疍民乃是居水的越人遺民,與畲同源。而福州疍民就源於百越中的閩越。福州疍民與福建其他疍民,以及與廣東乃至華南沿海及浙江的疍民有著同源的關系,一些福州沿海的疍民是來自南下的浙江疍民。歷史上部分福州疍民遷入浙江和江蘇,而還有部分則又由浙江回遷福州。
隨著福州疍民與陸地漢人的長期接觸交流,到了明代,他們已經逐漸被漢化,開始轉而使用閩東語。18世紀的雍正年間起,開始有少量福州疍民上岸定居,這些人被稱為歇家,民國廢止對疍民的不平等政策後,上岸的疍民漸多。新中國成立以後,更大規模安排疍民上岸。1950年代初,東南各省的疍民曾一度被作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但在1955年的民族識別調查後,考慮到疍民由於長期已同化於漢族,大部分失去了原本的民族特徵和意識,因而認定為漢族的一部分。 疍民可能源於古代的百越。民國時期,政府立法廢除對疍民的歧視政策。自1950年代起,政府陸續安排福州疍民上岸,到了1990年代,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已經定居陸上。
遊艇子」是古籍上對福州疍民最早的稱謂,也泛指東南沿海的其他疍民,見於《北史》和北宋淳熙年間的《三山志》。唐宋時期對疍民較為普遍的稱呼是「白水郎」,或稱「白水仙」、「白水人」,《三山志》里就有記載。「疍」即南方的夷人,與「蜒」、「疍」、「蛋」等字通假,這種指代最早見於隋代,南宋以來被普遍用來稱呼疍民。
「曲蹄」是專用於福州疍民乃至整個閩東地區疍民的矮化稱謂,來自於閩東語。在清代閩縣舊志中,有關於福州話「曲蹄」(平話字:Kuóh-dà̤)稱謂來源的記載:「俗呼曲蹄,以處舟中,其腳常彎曲不舒故。」即認為疍民彎曲的腿部使陸地上的福州人貶稱其為「曲蹄」。 根據燕京大學吳高梓的調查,該詞的由來有幾種可能:
(1)「曲蹄」二字可能來自福州疍民的睡姿「曲蹄」。
(2)福州俗字也寫作「科題」,疑為「裸蹄」而來。
(3)疍民自稱「科題」乃「郭倪」二字轉音,源自疍民的「郭」、「倪」二姓。
(4)「訶黎」,見閩詩人張亨甫(道光間紹武人)風土詩:「閩俗真殊異,遺風自漢唐。手香籠苜莉,齒黑嗜檳榔。訶囝誰能賦,訶黎不可祥。家家愛魚菜,疑是海人鄉。」黎,民也;訶,斥也。「訶黎」乃指訶斥之民。郭、倪二姓被傳為是閩越國(即無諸國)權臣的姓氏,在漢武帝攻打閩越國時極力反抗,因此被西漢軍隊搜捕而流亡於江河上。相對於「白水郎」、「遊艇子」、「蜒」等名稱,「曲蹄」一詞出現的較晚,可能在清代才出現。 對疍民的歧視
至宋代開始,福州疍民逐漸淪為「賤民」,遭到陸地漢人的嚴重歧視,生產生活被嚴加限制。疍民被規定不準陸居,不準穿綢,不許讀書,不許科舉應試,不能與岸上居民通婚,上岸不準撐雨傘,上岸不能穿鞋,喜慶不得張燈結綵,走在路上要彎腰縮頸,靠道旁行走,不準穿戴衣冠,男女老少在岸上時褲腳管必須卷得一邊高一邊低,以區別於其他漢人漁民,疍民婦女梳半爿髻,不得仿效陸居漢人婦女梳髻帶中簪。在一些地方甚至禁止疍民上岸,有「曲蹄莫上岸,上岸被打死不償命」的說法。少數上岸定居的疍民也被禁止營建瓦頂的房屋,更不能模仿漢人的民居起蓋翹角的屋式。個別富裕的疍民曾以重金賄賂同姓陸地漢人,冒充民籍以爭取讀書科舉的機會。
福州清末文人郭柏蒼曾描述過一位順治年間的進士金鏡因貧窮與曲蹄婆通婚而導致其社會地位驟降的故事:
「 金鏡字肅明,作秀才貧甚,與賣漁人通譜。福州所稱賣漁嫂即曲蹄婆,以其生長船中,兩足俱曲故名。沒為賤種,子孫不得應試。例不登岸,作半片髻,以別田婆;有梳髻帶中簪者,田婆輒毆之。近三十年始溷矣。州邊田中灣里所稱曲蹄婆乃妓女,托為賣魚嫂,故涉訟。則穿紈絝稱漁婆。人為之語曰「月照池塘,漁人錯認金鏡」。按鏡居玉尺山以仕耿逆流口外,鬻為何提督傅筆。 」
—郭柏蒼,《竹間十日話》卷五
自清代起,官方和疍民都曾嘗試取消這種歧視政策。18世紀雍正年間,政府解除了連家船民的陸居禁令,但仍保留其他禁令。清末憲政時期,有人向福建省咨議局呈遞議案,要求政府頒發條文,准許連家船民享受與陸上平民同等待遇,但咨議局以不平等待遇乃習慣相沿為借口,否定了議案。中華民國建立後,開始全面解除禁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政府大規模安排福州疍民上岸生活,歧視性政策完全消失。
福州民間文化中的疍民
福州民間文化對疍民多有歧視,常以「曲蹄」的貶稱呼之,往往認為疍民狡猾和重利,品行不好。福州話民間俗語、民謠中有:「曲蹄瘟」、「一粒橄欖丟過坑,曲蹄也想做先生。手拈筆仔抖抖戰,賣寫三字『竇燕山』」、「曲蹄會做官,中原變北番」等歧視性的內容,還有「曲蹄莫上岸,上岸乞拍死無償命」這種威脅性的語言。清末時政府曾允許富裕疍民捐官職,又引發陸居的福州人編歌謠嘲諷:「搖船搖船啦,曲蹄做老爹。少爺擔糞桶,小姐去踏車。廳中儂客喊恭喜,房中奶奶脫跣骹。」諸如《閩都別記》這樣的文學作品中也包含著貶低疍民的文字,不過《閩都別記》中也有相對正面的疍民形象出現。福州一帶的不少地名也和福州疍民有關。福州西北部的馬鞍山也名叫曲蹄山,這里是許多疍民天主教徒墓地的所在,馬祖的南竿島有曲蹄澳。
西方人筆下閩江和疍民
19世紀福州開埠後,歐美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自1847年起開始在福州活動,他們也對福州疍民的生活面貌做了記載,給西方人留下了對福州疍民較為直觀的印象。
「 ……這樣蜿蜒行駛了大約三十英里,我們進入到一片群山環繞的美麗地界,這里四周是破碎而不規則的山脈,群山的庇護下坐落著福州城。在接近福州的航途中,江的兩岸都排滿了船——數以百計的小舢板船,還有些大隻的船械更永久地停泊著,它們是船隻主人的住所。水上住所是中國人生活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在這個帝國各地皆可見此習俗。福州水上居民的人口必逾數千,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終其一生都在這些小船上度過。河道上也擠滿了樣式各異大小不同的平底帆船,從龐大笨重的山東船到優雅輕巧的黑漆寧波船,無所不有。…… 」
——懷禮《福州的教會公墓》(1858)
「 福州船民是一支龐大而有趣的社會階級。江兩岸的淺灘,還有橋面與橋墩,都是極佳的錨泊地點,停滿了各式各樣無以計數的船隻。較大的船用於運輸商品,往返於城內外,或是用於裝載從駛入福州港的鹽船和米船上卸下來的貨物;而較小的船隻被用作渡船或漁船。出海的舢板船停泊在橋下,常常擠滿了江面。…… 」
——麥利和《生活於中國人中間》(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