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哪些短板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便在基層,這是當前最大的短板。區域差距仍然較大,比如島外地區還有空白點,各鎮(街)、村(居)的文化站(室)建設規模不等。
❷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是真的嗎
五年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政府主導版、社會參與權、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補齊短板、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高。上海打造「文化上海雲」,讓海量公共文化信息形成公共文化大數據;青島、成都、焦作等地文化超市採取個性化、「訂單式」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北京、天津、合肥、大連、青島、泉州、惠州等地發行「文化惠民卡」,將優惠文化產品打包,給群眾自主選擇權。
❸ 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
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內在地要求我們重視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服務於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必然要與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科學作為一種文化,是社會文化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科學文化又有著與社會的其他文化或一般社會文化的不同之處。正確地認識兩者的關系,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需要認真把握的一個基本方面,也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相互促進的一個基本方面。
從傳統上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主要是一種人文倫理厚重的文化。這其中有大量的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好好地繼承和發揚。同時,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科學文化是相對缺乏的。在科學技術如此地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之中的當代,科技進步和創新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繼承和發揚文化傳統、進行文化創新的努力中,恰恰需要將缺少的東西彌補起來,將相對薄弱的方面強化起來。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也必須注意到這種基本情況,著力於改善這種基本情況。
由於科學文化與其他社會文化之間既有內在的聯系,又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要積極地注意到與其他社會文化現象和活動的互動,要積極地將科學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結合進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促進一般社會文化中的科學文化含量。同樣地,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要注意到這樣的內在要求,要自覺地配合、加入和融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之中,增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技術含量,促進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在豐富全社會的社會文化生活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正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正確處理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關系,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要正確地處理好科技傳播和普及事業與科普產業、文化產業的關系。在大力加強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公共科學傳播和普及活動的同時,要加大科普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支撐和市場供給,增強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因此,我們不僅要研究公共科學服務的運行機制,而且要研究公共科學服務體系與市場的結合、互動的途徑和機制。關注科普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結合,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的今天,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當然,公共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精神層次。服務於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的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相應地全面考慮到不同層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在器物層次上,需要加快公共科學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制度層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務方式以及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有效的科技傳播和普及的機制。在精神層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學服務的內容,普及科學知識,提倡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念。
❹ 桂林市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如何
還是差的很啊~!交通也不好~!
❺ 公共文化服務的常態
公共文化權利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也就是公共文化活動應該以人民群眾、以實現公眾的文化權利為第一目標。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中,卻經常出現背道而馳的情況。為了配合某些大的活動,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動或終止或被擠占資源。讓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常態,才能使之真正促進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惑,那就是我們的公共文化活動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簡單而言,公共文化活動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利而主辦的,公共文化權利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公共文化活動應該以人民群眾、以實現公眾的文化權利為第一目標。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中,我們卻往往背道而馳。我們的公共文化活動,有許多的是為了上級所布置的某項工作任務,或者為了配合某些經濟的或者其他的什麼活動。不是說公共文化活動和這些活動沒有關系,事實上,它們之間的聯系往往是天生的,難以割捨的。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在配合這些活動的同時,或者終止了我們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動,或者將本應該投入到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動的各項資源被這些活動所擠占,從而導致公共文化活動成為經濟等各項活動的附庸,失去了公共文化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得人民群眾應該享受到的公共文化難以得到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伴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而提出的,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強調作為一個人民的政府的社會責任、義務和歷史使命之所在。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標志著其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標志著其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更標志著其社會的進步程度。只有保持社會主義社會文明程度的高水平,才能夠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一個富足、安康、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首先滿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需要,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提高全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保證全體民眾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產品(服務),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保證人民基本的文化權益是對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的基本要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就是要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除生存權外的基本的文化權利,實現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滿足人類文化歷史發展的需求,為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提供保障。民族文化的特色及傳承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最基本的條件,因此保護人類歷史文化遺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責任與義務。
在實際工作中,要保障公共文化活動的正常進行,我們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人民群眾是我們服務的主體,是我們各種公共文化服務的「顧客」、「上帝」。
這不僅僅是從一般的,為人民服務的角度講,其中還包含著經濟的成分。從經濟的角度,公共文化活動的資金來源於政府的撥款,實際的來源是納稅人的稅款,活動的買單者是全體納稅人。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他們似乎享受的是免費的或低價的服務,其實,他們在納稅的同時也就訂購了各種公共服務,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享受這種免費的公共文化活動是天經地義的,並且應該享受到的是高質量的、貴賓級的服務。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能真正體現出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因此,決不能因為公共文化活動是免費的或低價的文化活動,我們就降低我們的活動質量、服務標准。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是全體人民群眾,要照顧到全體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
由於我們長期以來群眾文化工作的習慣,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更多地強調群眾文化人群非職業化、由群眾文化愛好者所組成等特徵,沿襲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也往往忽略了我們所要面對的人群是全體人民群眾,我們所要服務的應該是所有民眾,而不僅僅是有時間並願意參加我們活動的「銀發一族」,或者「群眾文化骨幹」。此外,由於長期以來存在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因素,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欠了很多賬,導致大量文化貧困群體的存在,今天,國家和政府有責任和義務來補償這些文化債務。但在補償這些債務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更大的公共文化需求主體,不只是文化貧困群體需要公共文化服務。不要在滿足文化貧困群體的同時,又造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務盲區。
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是分層次、多元化的,不能以單一的活動提供給所有的人。
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需求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樣化。一方面,文化發展的多樣化,導致了需求的多樣化;另一方面,服務對象的多樣化也導致了需求的多樣化。把「大秧歌」送給「白領小資」和把歌劇、芭蕾送給農民工同樣不合時宜,因此,如何豐富我們的公共文化產品,繁榮公共文化活動,成為政府文化部門、公共文化服務者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還死抱著原來那些簡單的服務方式和傳統的節目活動,只能是最終被人民群眾所拋棄,而達不到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
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方式應該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多樣化與時代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應該與時俱進,讓公共文化服務也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當前,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相當多的文化服務單位對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置若罔聞,相當多的文化工作者上網的主要目的是讀取電子郵件,相當多的政府文化網站只是一個擺設,裡面多是關於行政部門的介紹,少有公共文化服務。一方面,是意識上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為文化不過就是唱唱跳跳、讀書看報,與現代科學技術聯系不大,只要有相應的技藝也就行了,因而很少去研究作為信息社會主要代表的網路能夠給我們提供什麼樣的機會,利用這一新的平台我們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另一方面,則是長期以來文化經費不足所致。只有觀念和保障到位,「緊隨時代步伐,創新服務方式」才能落到實處,從而抓住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大好時機。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靈魂,公共文化是社會穩定、和諧、健康發展並形成社會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提。因此,明確公共文化服務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擺脫公共文化的附屬地位,讓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常態,才能讓公共文化真正促進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
❻ 公共文化服務的改革
深入推進文化體來制改革,促自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日益繁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胡錦濤
2011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將審議有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件。分析指出,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義備受關注。
❼ 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文化非營利組織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方向、思路和實施路徑,必將大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動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廣闊空間,切實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福祉。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正確處理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種市場主體和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供給方式和資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治理結構,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和總體水平。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效路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公共事業領域。這有利於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促進政府自身運作方式的改革,減輕政府壓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效率;有利於發揮社會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改善社會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發整個社會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創造力。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歸根到底是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政府工作重點在於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各級政府保障責任和義務的標准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化,同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健康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方式,激發文化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方面有許多立足實際、改革創新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寶貴經驗。今後,各級政府還應進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扶持;營造平等准入的發展環境,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推動社會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和促進文化類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加強宣傳激勵機制,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輿論氛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有機結合起來,引入市場機制,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格局,全面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和發展動力。
❽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怎樣
40年間,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和產品供給從相對緊缺邁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博物館從版340多家增加權到4700多家,公共圖書館從1200多家增加到3100多家,文化館(站)從不到7000個增加到44000多個,藝術表演團體從3100多家增加到15700多家。目前,中央、省、市、縣、鄉、村六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確立。全國群眾文化機構每年開展活動近200萬次,服務群眾達5、6億人次。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不斷加大,「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服務效能大大提升。如山東東營「數字文化廣場」、上海「文化嘉定雲」,激發了民眾參與公共文化的熱情,百姓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
❾ 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前景
1、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較系統的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基礎知識,熟悉文化藝術管理方法,具備公共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能力,從事基層文化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文化娛樂場所、社區等部門,在公共文化活動服務與指導崗位群,從事群眾文化服務與指導、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公共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等工作。
3、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主要職業能力
1.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具備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的實踐能力;
3.具備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能力;
4.掌握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知識;
5.掌握至少一門藝術特長;
6.熟悉音樂基礎理論、表演基本理論和美術創作基礎理論;
7.了解音樂、舞蹈、話劇、美術等藝術形式的特點及基本規律。
4、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與實習實訓
1.專業課程
群眾文化基礎知識、表演理論與技巧、舞蹈技巧與編創、美術基礎理論、化妝基本知識、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會展創意設計等。
2.實習實訓
在校內進行音樂、舞蹈、話劇、美術等基本藝術形式的單項實訓,以及會展創意、文化活動組織策劃等實訓。
在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社區等部門進行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