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張文

馬鞍山張文

發布時間:2022-03-25 20:24:01

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的領導團隊

優秀來的管理隊伍,是提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學校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責任心強、工作務實的管理隊伍,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管理幹部均從教學一線選拔,他們有多年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的經驗,既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質,又具有突出的工作管理能力,職責分明,優勢互補,認識統一,關系融洽,有很強的開拓進取精神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幹部隊伍學歷結構合理,本科20人,專科2人;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6人。 校長 鄭曉敏
副校長高宜旭
副校長於洪水 副校長錢啟功 校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郭佳奇
教務處主任葉俊、姚惠平
教務處副主任袁輝
政教處主任關磊
團委書記周君 總務處主任何聖旭
年級主任夏黎平、李干楨、張文根、汪永兵、陳會、李立志

㈡ 鄭功民是安徽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嗎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是由安徽省文聯領導,中國書協指導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於1981年11月成立。宗旨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雙百」方針,繼承和發揚我國書法藝術優秀傳統。有許多會員作品入選歷屆全國書法展,出版有《鄧石如研究》、《書法集訊》等。賴少其、李百忍、張良勛、張學群先後任主席。

理事成員
編輯

第五屆理事會
主席:李士傑
副主席:方斌、王亞洲、 韋斯琴、任智、劉廷龍、吳雪、吳禮奇、張兆玉、陳輝、陳建國、
桂雍、傅愛國、董昭禮。(姓氏筆會序)[2]
理事:李士傑 吳雪 董昭禮 王亞洲 劉廷龍 傅愛國 張兆玉 桂雍 陳建國 陳萍 史培剛 凌斌 陳智
劉雲鵬 陳飈 張業建 胡克勤 謝道佑 金友華 張宇 陳輝 臧躍進 司金成 潘克軍 張向東 邵玉祥 陳曉輝
朱紹儉 李勝春 李傑 戴振軍 周軍 郭峰 米旭東 季永 柴立梅 李明 任智 徐華剛 張華東 朱子敬 王金泉
方斌 方傳儒 梁啟忠 任亞弟 方洪 范振海 張德林 戴武 唐雲洲 馬常地 管洪生 袁誠 汪敏文 戴瑞 陶雲
韋斯琴 孫國慶 汪國金 胡政彬 曹虹 江俊 宦朝東 姚時進 宋振洲 吳禮奇 左正華 王澤輝 孫永玉 楊藝平
朱仁安 程結梅 盛文運 汪利權 吳越成 (排名不分先後)

第四屆理事會
主 席:張學群
副主席:(以姓氏筆畫為序)
方茂鴻、王亞洲、韋斯琴、許雲瑞、李士傑、余國松、吳雪、張兆玉、桂雍、傅愛國、張宇、
理事:萬家為、王濤 、王月明、王亞洲、王澤輝、王春昉、方洪、方斌、
方茂鴻、韋斯琴、史培剛、司金城 、馮新 、孫國慶、朱仁安 、朱石金 、
朱紹儉、劉雲鵬、劉廷龍、米旭東 、李明(蚌埠) 、李明(六安)、
李光發 、任智 、許國 、許雲瑞 、陳 萍 、陳智、陳輝、 陳飆 、陳曉輝、
張宇、張業建、張華東、張學群、張悠炳、 邵 鑫、楊劍鳴、余龍生、李士傑、
余國松 、汪國金、 吳全、 吳雪 、吳禮奇、 吳越成 、宋振洲 、柯大林、
趙琦 、胡克勤、胡政彬、柴立梅、 徐健 、徐華剛 、桓開泉 、秦錦章 、管洪生、
唐雲洲 、高年豐 、桂雍、黃劍、 盛文運 、梁啟忠、 蕭俊飛、
韓書茂、傅愛國、潘克軍、夏義剛

組織機構
編輯

第四屆專業委員會
為更加全面地開展安徽書壇工作,經省書協主席團研究並集體充分醞釀,省書協成立楷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篆刻、刻字、學術、教育、發展等十個專業委員會。
楷書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女)張宇
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
秘書長:石海松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錳、史秀前、葉武、任娟(女)、劉興貴、何昊、吳廣水、楊興玲(女)、陳若海、陳愛琴(女)、單凌雁、徐世慶、謝洪傑
草書委員會
主任:張兆玉
副主任:吳禮奇 管洪生
秘書長:王濤(合肥)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方斌、牛耕地、王濤(合肥)、李勝春、江健龍、閆安、吳前琪、張曉東、張悠炳、張德林、李明(蚌埠)、陳士恆、單桂體、姚時進、賈佑宏
隸書委員會
主任:余國松
副主任:余龍生 方洪
秘書長:凌斌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騰、文耀輝、吳楚、李彬(亳州) 、杜鵬飛、金友華單峰、周茂建、周繼中、岳曲(女)、趙厚洋、凌斌、殷海書、潘偉城、歐新中
篆書委員會
主任:許雲瑞
副主任:張業建 潘克軍
秘書長:張業建(兼)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端兵、朱子敬、張勇、張華東、楊文瀏、汪國金、汪敏文、
邵晨、陳冰、陳道林、范振海、徐明發、郭敬丹、葛良勝、臧文祿
行書委員會
主任:桂雍
副主任:胡村 王金泉 王春昉(女)
秘書長:史培剛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史文濤、史培剛、白鶴、張蕾(女)、李紀永、李原野、楊少華、邵鑫、陳曉輝、周軍、季永、郭峰、梁啟忠、童樹根、
謝道佑
篆刻委員會
主任:王亞洲
副主任:方斌 戴武 宋振洲
秘書長:蔡昊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健、尹永林、方慶俊、方有新、王健峰、李飛、汪敏文、邵晨、張林(女)、歐陽衛東 、范振海、崔明貴、黃敬東、董磊、蔡昊
刻字委員會
主任:方茂鴻
副主任:陳輝 陳曉輝
秘書長:陳輝(兼)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顯吉、王健峰、劉慶海、朱寶華、許正波、吳達兵、李明(六安)、李多虎、李國生、李家銘、鍾為才、陶啟富、曹樂平、黃百新、黃健松
學術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副主任:韓書茂 陳智
秘書長:陳智(兼)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俊、王靈均、劉雲鶴、張斌海、李明陽、汪鈞、陳祥明、胡長春、趙凱、唐佳、秦金根、袁玉立、曹春明、蔣耀輝、虞衛毅
教育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副主任:劉雲鵬 盛文運 王濤(馬鞍山)史培剛
秘書長:左其琨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道和、左其琨、劉衛東、劉洪濤、庄華鋒、朱吉玉、江河、李傑、杜繼雙、汪德平、經士湖、祝中俠、郜錦強、徐健、魏豐年
發展委員會
主任:吳雪 李士傑
副主任:李光發 陳萍(女) 金友華
秘書長:劉重秋(女)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萬家為、鄧少君、劉重秋(女)、孫旭東、何海波、李克舜、楊保禹、陳飈、陳永年、陳建國、陶雲、盛軍、葛和友、謝發斌、薛文強第五屆專業委員會
楷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
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 石海松
秘書長:石海松(兼)
副秘書長:何昊 李哲
委員:
王錳 謝宏傑 葉武 任娟 劉興貴
徐世慶 張照 施桂紅 陳愛琴 楊興玲
葉靖 程正德 盧火 丁子同 趙凱雲
許向陽 徐朝江 晁亞洲 袁文長 陸榮慧
張雪峰 汝曉春 陸全如 陳若海
草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張兆玉
副主任:姚時進 張悠炳
秘書長:陳自標
副秘書長:潘軍
委員:
李明(蚌埠) 張曉東 李勝春 周軍
王宏 方輝 吳勇 陳士衡 陳凱
李原野 牛耕地 何厚德 王盛 江健龍
吳前琪 管洪生 劉軍 張文潮 李延寶
李利軍 江毛安 蘇海東 史明潔 袁少厚
隸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吳禮奇
副主任:袁誠邵 鑫凌斌
秘書長:杜鵬飛
副秘書長:歐新中 劉才
委員:
方洪 張勝奇 李劍 周茂健 史文濤
馬騰 李家銘 李樹丞 潘偉成 李彬
釋常弘 汪平 吳楚 文耀輝 單峰
殷海書 洪震 范士華 岳曲 王立場
劉 平
篆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亞洲
副主任:張業建 蔣興華
秘書長:盧紅星
副秘書長:楊文瀏 馬端兵
委員:
陳兵 張勇(天長) 李冰林 丁銳
朱子敬 張華東 汪國金 李明(六安)
臧文祿 胡令旭 楊峰 任峰 宋振洲
蘭葉鋒 汪勝鴻 王建濤 葛良勝 劉銳
李仁超
行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金泉
副主任:史培剛 胡村 郭峰
秘書長:王濤
副秘書長:季永賈 佑宏江 鴻超
委員:
凌海濤 張蕾 李紀永 朱子瑜 朱國好
王趙春 左正華 謝道佑 趙凱 邵玉祥
薛曉東 周流俊 史秀前 劉曉明 徐士彬
賀鐵牛 苗太林 袁海燕 劉忠義 胡建瑜
篆刻專業委員會
主任: 方斌
副主任: 戴武 方有新 汪敏文
秘書長: 范振海
副秘書長:張林(女)
委員:
方慶俊 黃敬東 盛軍 王健峰 邵晨
崔明貴 宋振洲 尹永林 董磊 歐陽衛東
陳道林 蔡昊 郭剛舉 張磊 李飛
謝智勝 徐明發 董建 龍駒 張偉
蔡登高
刻字專業委員會
主任:陳輝
副主任: 李國生 董宜夫 孫建
秘書長:孫建(兼)
副秘書長:湯德勝
委員:
王顯吉 殷多雲 楊亞東 周水利 沈國雲
鍾為才 姜宏 呂耀坤 裴 培 張如軍
鄭國荃 朱勇 陳亞東 李鴻志 嚴書生
曹樂平 朱寶華
學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桂雍
常務副主任:陳智
副主任:汪軍
秘書長:陳智(兼)
副秘書長:王俊
委員:
錢念孫 袁玉立 陳祥明 李劍鋒 虞衛毅
秦金根 孫永玉 黃金麗 劉雲鶴 唐佳
陳治軍 王健 張斌海 張耕 李旭開
王永華 潘馳勇 方智娟 丁啟順 張朝陽
王靈均
發展交流工作委員會
主任:董昭禮
副主任:高開華 宦朝東 金友華 袁文長
秘書長:袁文長(兼)
副秘書長:劉重秋 薛文強 楊淼
委員:
陳萍 萬家為 陳飈 陳永年 陳鴻海
吳明 孫旭東 何海波 秦遠望 謝發斌
陶雲 王衍平 金剛 張勇(合肥)
媒體工作委員會
主任:陳建國
副主任:戴瑞 周繼中
秘書長:周繼中(兼)
副秘書長:汪勇 陳啟松
委員:
劉少強 周玉冰 羅嘯虎 吳梅森 陳福寶 蔣昭君 路思良 施用虎 黃慶枝 徐華剛
房慶生 汪浩 常道淮 潘祖志 吳之興
文濟齊 張雷 趙先鋒 李坤董 金貴
張麗君
教育工作委員會
主任:任智
副主任:盧鵬 劉雲鵬 陳曉輝 盛文遠
秘書長:劉雲鵬(兼)
副秘書長:魯地 陳敏權
委員:
李光發 陳萍 柯大林 藏躍進 司金城
李輝 米旭東 方傳儒 劉洪濤 趙建國
張宗華 王澤輝 庄華鋒 杜繼雙 孟保躍
李傑 汪德平 江河 陳殿林[3]

㈢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的組織機構

為更加全面地開展安徽書壇工作,經省書協主席團研究並集體充分醞釀,省書協成立楷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篆刻、刻字、學術、教育、發展等十個專業委員會。
楷書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女)張宇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秘書長:石海松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錳、史秀前、葉武、任娟(女)、劉興貴、何昊、吳廣水、楊興玲(女)、陳若海、陳愛琴(女)、單凌雁、徐世慶、謝洪傑草書委員會主任:張兆玉副主任:吳禮奇 管洪生秘書長:王濤(合肥)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方斌、牛耕地、王濤(合肥)、李勝春、江健龍、閆安、吳前琪、張曉東、張悠炳、張德林、李明(蚌埠)、陳士恆、單桂體、姚時進、賈佑宏隸書委員會主任:余國松副主任:余龍生 方洪秘書長:凌斌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騰、文耀輝、吳楚、李彬(亳州) 、杜鵬飛、金友華單峰、周茂建、周繼中、岳曲(女)、趙厚洋、凌斌、殷海書、潘偉城、歐新中
篆書委員會主任:許雲瑞副主任:張業建 潘克軍秘書長:張業建(兼)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端兵、朱子敬、張勇、張華東、楊文瀏、汪國金、汪敏文、邵晨、陳冰、陳道林、范振海、徐明發、郭敬丹、葛良勝、臧文祿行書委員會主任:桂雍副主任:胡村 王金泉 王春昉(女)秘書長:史培剛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史文濤、史培剛、白鶴、張蕾(女)、李紀永、李原野、楊少華、邵鑫、陳曉輝、周軍、季永、郭峰、梁啟忠、童樹根、謝道佑篆刻委員會主任:王亞洲副主任:方斌 戴武 宋振洲秘書長:蔡昊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健、尹永林、方慶俊、方有新、王健峰、李飛、汪敏文、邵晨、張林(女)、歐陽衛東 、范振海、崔明貴、黃敬東、董磊、蔡昊刻字委員會主任:方茂鴻副主任:陳輝 陳曉輝秘書長:陳輝(兼)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顯吉、王健峰、劉慶海、朱寶華、許正波、吳達兵、李明(六安)、李多虎、李國生、李家銘、鍾為才、陶啟富、曹樂平、黃百新、黃健松學術委員會主任:傅愛國副主任:韓書茂 陳智秘書長:陳智(兼)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俊、王靈均、劉雲鶴、張斌海、李明陽、汪鈞、陳祥明、胡長春、趙凱、唐佳、秦金根、袁玉立、曹春明、蔣耀輝、虞衛毅教育委員會主任:傅愛國副主任:劉雲鵬 盛文運 王濤(馬鞍山)史培剛秘書長:左其琨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道和、左其琨、劉衛東、劉洪濤、庄華鋒、朱吉玉、江河、李傑、杜繼雙、汪德平、經士湖、祝中俠、郜錦強、徐健、魏豐年發展委員會主任:吳雪 李士傑副主任:李光發 陳萍(女) 金友華秘書長:劉重秋(女)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萬家為、鄧少君、劉重秋(女)、孫旭東、何海波、李克舜、楊保禹、陳飈、陳永年、陳建國、陶雲、盛軍、葛和友、謝發斌、薛文強
楷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
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 石海松
秘書長:石海松(兼)
副秘書長:何昊 李哲
委員:
王錳 謝宏傑 葉武 任娟 劉興貴
徐世慶 張照 施桂紅 陳愛琴 楊興玲
葉靖 程正德 盧火 丁子同 趙凱雲
許向陽 徐朝江 晁亞洲 袁文長 陸榮慧
張雪峰 汝曉春 陸全如 陳若海
草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張兆玉
副主任:姚時進 張悠炳
秘書長:陳自標
副秘書長:潘軍
委員:
李明(蚌埠) 張曉東 李勝春 周軍
王宏 方輝 吳勇 陳士衡 陳凱
李原野 牛耕地 何厚德 王盛 江健龍
吳前琪 管洪生 劉軍 張文潮 李延寶
李利軍 江毛安 蘇海東 史明潔 袁少厚
隸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吳禮奇
副主任:袁誠邵 鑫凌斌
秘書長:杜鵬飛
副秘書長:歐新中 劉才
委員:
方洪 張勝奇 李劍 周茂健 史文濤
馬騰 李家銘 李樹丞 潘偉成 李彬
釋常弘 汪平 吳楚 文耀輝 單峰
殷海書 洪震 范士華 岳曲 王立場
劉 平
篆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亞洲
副主任:張業建 蔣興華
秘書長:盧紅星
副秘書長:楊文瀏 馬端兵
委員:
陳兵 張勇(天長) 李冰林 丁銳
朱子敬 張華東 汪國金 李明(六安)
臧文祿 胡令旭 楊峰 任峰 宋振洲
蘭葉鋒 汪勝鴻 王建濤 葛良勝 劉銳
李仁超
行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金泉
副主任:史培剛 胡村 郭峰
秘書長:王濤
副秘書長:季永賈 佑宏江 鴻超
委員:
凌海濤 張蕾 李紀永 朱子瑜 朱國好
王趙春 左正華 謝道佑 趙凱 邵玉祥
薛曉東 周流俊 史秀前 劉曉明 徐士彬
賀鐵牛 苗太林 袁海燕 劉忠義 胡建瑜
篆刻專業委員會
主任: 方斌
副主任: 戴武 方有新 汪敏文
秘書長: 范振海
副秘書長:張林(女)
委員:
方慶俊 黃敬東 盛軍 王健峰 邵晨
崔明貴 宋振洲 尹永林 董磊 歐陽衛東
陳道林 蔡昊 郭剛舉 張磊 李飛
謝智勝 徐明發 董建 龍駒 張偉
蔡登高
刻字專業委員會
主任:陳輝
副主任: 李國生 董宜夫 孫建
秘書長:孫建(兼)
副秘書長:湯德勝委員:
王顯吉 殷多雲 楊亞東 周水利 沈國雲
鍾為才 姜宏 呂耀坤 裴 培 張如軍
鄭國荃 朱勇 陳亞東 李鴻志 嚴書生
曹樂平 朱寶華
學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桂雍
常務副主任:陳智
副主任:汪軍
秘書長:陳智(兼)
副秘書長:王俊
委員:
錢念孫 袁玉立 陳祥明 李劍鋒 虞衛毅
秦金根 孫永玉 黃金麗 劉雲鶴 唐佳
陳治軍 王健 張斌海 張耕 李旭開
王永華 潘馳勇 方智娟 丁啟順 張朝陽
王靈均
發展交流工作委員會
主任:董昭禮
副主任:高開華 宦朝東 金友華 袁文長
秘書長:袁文長(兼)
副秘書長:劉重秋 薛文強 楊淼
委員:
陳萍 萬家為 陳飈 陳永年 陳鴻海
吳明 孫旭東 何海波 秦遠望 謝發斌
陶雲 王衍平 金剛 張勇(合肥)
媒體工作委員會
主任:陳建國
副主任:戴瑞 周繼中
秘書長:周繼中(兼)
副秘書長:汪勇 陳啟松
委員:
劉少強 周玉冰 羅嘯虎 吳梅森 陳福寶 蔣昭君 路思良 施用虎 黃慶枝 徐華剛
房慶生 汪浩 常道淮 潘祖志 吳之興
文濟齊 張雷 趙先鋒 李坤董 金貴
張麗君
教育工作委員會
主任:任智
副主任:盧鵬 劉雲鵬 陳曉輝 盛文遠
秘書長:劉雲鵬(兼)
副秘書長:魯地 陳敏權
委員:
李光發 陳萍 柯大林 藏躍進 司金城
李輝 米旭東 方傳儒 劉洪濤 趙建國
張宗華 王澤輝 庄華鋒 杜繼雙 孟保躍
李傑 汪德平 江河 陳殿林

㈣ 趙桐珊的活動年表

1916年9月,農歷丙辰年:周信芳首演《英雄血淚圖》
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英雄血淚圖》,描寫的是林沖故事。合演者:王鴻壽、芙蓉草、王蘭芳、馮志奎等。
1919年4月21日,農歷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樂隊:茹萊卿、陳嘉梁、何斌奎、孫惠亭、高聯奎、唐春平、馬寶銘、馬寶珊、傅榮斌、張達樓、曹悠軒。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4月25日,農歷己未年三月廿五日,9時: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
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東京車站。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樂隊:茹萊卿、陳嘉梁、何斌奎、孫惠亭、高聯奎、唐春平、馬寶銘、馬寶珊、傅榮斌、張達樓、曹悠軒。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9月11日,農歷己未年閏七月十八日:余叔岩老母六十華誕堂會
余叔岩老母六十華誕,在西河沿內正乙祠舉辦一場盛大堂會。白天演出雜耍,晚上演出京劇。其間名伶反串,妙趣橫生。
梅蘭芳在《轅門射戟》中反串小生呂布,風儀俊美,唱工佳妙剛健委婉,一洗脂粉之氣,觀眾為之傾倒,乃該晚堂會中最為精彩之一出。梅此劇乃名小生朱素雲所授。劇中第二場「看過了花箋紙二張」一段「二黃」,梅唱來抑揚頓挫,曲盡其妙。「剛強怎比楚霸王」一段「二六」,嘹亮婉轉,婀娜剛健兼而有之,宛然小生好腔。第三場「射戟」及「修書」,做派均極穩練。末句「搖板」「從今後不管是和非」之「後」字,響遏行雲,真欲去天三尺。該劇中梅唱工之繁妙足以壓倒正工小生。加之餘叔岩配演劉備,亦為此劇生色不少。穆麻子扮演張飛,李壽山扮演紀靈。
《春香鬧學》由架子花臉李壽山扮演春香,以其偉岸之軀強做少女嬌憨之態,令人捧腹。《打杠子》由旦角芙蓉草反串強盜張三,武花臉錢金福反串村婦,竟用沙啞之嗓念柔媚之音,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演到村婦用計誆過杠子之後,他一反「常態」,恢復其武花臉的表演,揮舞木杠,上下翻飛,有奇峰突起之妙。
此次堂會的第五齣為余叔岩、王長林的《問樵鬧府》。開場是郭仲衡、賈福棠的《百壽圖》,第二出是《八蠟廟》,余叔岩飾朱光祖,系反串武丑。
1926年2月,農歷丙寅年:周信芳轉更新舞台 周信芳轉更新舞台,演《飛龍傳》,與楊小樓、芙蓉草合演,頗受歡迎。
1927年11月3日,農歷丁卯年十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戰宛城》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戰宛城》。郝壽臣、王長林、趙桐珊、鮑吉祥合作演出。馬的這出戲基本走余叔岩的路子。
1928年2月23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馬連良首演《臨江館》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部《臨江館》。姜妙香、趙桐珊、馬富祿合作演出。
1928年3月1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全本《浣花溪》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本《浣花溪》。郝壽臣、趙桐珊、黃桂秋、馬富祿合作演出。
1928年3月18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范仲禹》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部《范仲禹》。郝壽臣、趙桐珊、王長林、馬富祿、劉玉泰合作演出。
1928年9月2日,農歷戊辰年七月十九日:言菊朋首演《應天球》
民興社在華樂園演出,言菊朋、郝壽臣創排《應天球》首演。壓軸由關麗卿、芙蓉草合演《五花洞》。
未幾,因營業不佳報散。
1928年9月20日,農歷戊辰年八月初七日:程艷秋首演《梅妃》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梅妃》。程艷秋飾江采萍,郭仲衡飾唐玄宗,趙桐珊飾楊玉環,李洪春、周瑞安、王又荃合作演出。
1929年,農歷己巳年:楊寶森第一次灌錄唱片
楊寶森倒倉息影五年,嗓音雖然逐漸恢復,但仍不理想,為生活計,經友人資助,重金聘請胡琴聖手孫佐臣操琴,在蓓開公司灌錄唱片《七星燈》、《馬鞍山》、《青石山》、《上天台》、《失街亭》、《捉放曹》計4張(8面)。這些唱段仍具譚派風格。
同年又在大中華公司陸續灌制唱片《摘纓會》(2面)、《戰宛城》(1面)、《斷臂說書》(1面)、《烏盆記》(4面)、《鎮潭州》(1面)、《打鼓罵曹》(1面)、《天雷報》(1面)、《陽平關》(1面),與芙蓉草合灌的有《珠簾寨》(2面)、《四郎探母》(2面)、《梅龍鎮》(2面)、《寶蓮燈》(2面),計共10張(20面)。
1930年5月26日,農歷庚午年四月廿八日,晚:黃桂秋首演《姜皇後》
黃桂秋班社在西城中天電影院演出夜戲。其中《姜皇後》為新排首演。
演出劇目
壓軸:《法場換子》(言菊朋)
大軸:《姜皇後》(黃桂秋,芙蓉草)
1931年2月24日,農歷辛未年正月初八日:言菊朋與關麗卿新組一班
言菊朋與關麗卿新組一班,於元興堂宴客,角色有孫毓堃、芙蓉草、張春彥、王又荃、馬富祿、劉硯亭等。
1931年6月9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下午三時開演
《天官賜福》天蟾全班
《金榜樂》(徐碧雲,言菊朋,芙蓉草,姜妙香)
《鴻鸞禧》(荀慧生,馬富祿,金仲仁,張春彥)
休息
七時開演
《百花亭》(雪艷琴)
《汾河灣》(張藻辰,尚小雲)
《打花鼓》(華慧麟,蕭長華,馬富祿)
《落馬湖》(李吉瑞)
《蘆花河》(程艷秋,王少樓)
《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楊小樓飾趙雲,馬連良飾喬玄,高慶奎飾前劉備,譚小培飾後劉備,譚富英飾魯肅,龔雲甫飾國太,金少山飾張飛,蕭長華飾喬福,姜妙香飾周瑜,曹毛寶飾孫權)
1931年6月10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富貴長春》(麒麟童,趙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曉籟)
《空城計》(郭繼雲)
《宇宙鋒》(季小姐)
《群臣宴》(孫化成)
《慶頂珠》(王庾生,小楊月樓)
《安天會》(劉宗楊)
《北湖州》(鄭永泉)
《狀元譜》(張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慶奎,姜妙香,張春彥)
《定軍山》(譚富英)
《坐宮》(王少樓,華慧麟)
《兩將軍》(李萬春,藍月春)
《罵殿》(程艷秋,貫大元)
《獨木關》(李吉瑞,小桂元,苗勝春)
《賣馬》(王又宸)
《長坂坡》(楊小樓飾趙雲,高慶奎飾劉備,雪艷琴飾糜夫人,雪艷舫飾甘夫人,劉硯亭飾張郃,劉奎官飾張飛,蔣寶印飾曹操,劉斌昆飾夏侯恩)
《全部紅鬃烈馬》:
《綵樓配》(徐碧雲)
《三擊掌》(尚小雲,貫大元)
《別窯》(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窯》(程艷秋,龔雲甫)
《趕三關》(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蘭芳,譚富英飾前薛平貴,言菊朋飾後薛平貴)
《算糧》(譚小培,雪艷琴)
《銀空山》(譚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龔雲甫) 1934年,農歷甲戌年:李雯溪拜趙桐珊為師
李雯溪拜趙桐珊為師。
1934年2月14日,農歷甲戌年正月初一日:言菊朋三次赴漢演出
言菊朋三次赴武漢演出,演於新建之漢口大舞台。此前一年春言曾到漢,章遏雲看準武漢人喜歡言派的獨特風味,就安排在過年這個休閑娛樂的日子,再次把言菊朋請來。從初一演到十六(3月1日),中間竟加了8個日場,足見賣座不錯。配演的有青衣花旦胡菊琴、青衣芙蓉草、武生張德俊,花臉蔣少奎。
16天24場全部戲碼(沒有一場重復):
《打金枝》、《捉放曹》、《御碑亭》、《托兆碰碑》、《汾河灣》、《打鼓罵曹》、《寶蓮燈》、《失空斬》、《珠簾寨》、《馬義救主》、《洪羊洞》、《甘露寺》、《桑園寄子》、《白蟒台》、《定軍山》、《忠孝全》、《游龍戲鳳》、《吞吳恨》、《法門寺》、《瑜亮差》(《黃鶴樓》至《弔孝》)、《大登殿》、《鼎盛春秋》、《三讓徐洲》、《探母》(帶回令。
1936年8月21日,農歷丙子年七月初五日:馬連良首演《胭脂寶褶》
馬連良排一本《胭脂寶褶》,就是把老戲《遇龍館》和《失印救火》貫串起來,增益首尾,加些情節而編成的一出本戲。馬連良前飾永樂帝,後飾白懷,唱並不多,前邊二黃,後邊西皮。但是永樂帝重念,白槐重做,而身段的邊式利落,那更是一時無兩,菊壇一人。初演時,配角是葉盛蘭的白簡,馬富祿的金祥瑞,芙蓉草的韓若水女兒,劉連榮的公孫伯,茹富蕙的閔江。 1939年2月,農歷己卯年:章遏雲赴滬演出
章遏雲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掛頭牌,楊寶森掛二牌,其他演員還有葉盛蘭、芙蓉草、馬富祿、劉連榮、貫盛習、劉斌昆、李克昌等。
這期自2月19日開始,至5月14日止,演期近三個月,以合作群戲《雁門關》(1至8本,分兩天演完)受歡迎,楊寶森飾楊四郎,葉盛蘭飾楊八郎。章遏雲、楊寶森合作戲有全本《御碑亭》、《雙姣奇緣》、《牧羊卷》、《四郎探母》、《薛平貴與王寶釧》、《打漁殺家》、全部《驪珠夢》(自正德帝游巡大同起至禮葬鳳姐止)等。楊寶森單挑戲有《珠簾寨》、《擊鼓罵曹》、《失空斬》、《全本烏龍院》(與於素蓮、劉斌昆等)、《捉放曹》、《奇冤報》、《托兆碰碑》、《打棍出箱》、《洪羊洞》等。
1939年11月,農歷己卯年:王玉蓉赴滬演出
王玉蓉在老師王瑤卿陪同下南來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此前在滬休息的楊寶森,加入王玉蓉班合作演出,裘盛戎也同時參加,其他合作者還有金仲仁、吳彥衡、芙蓉草等。演期從11月4日至12月17日。楊寶森冠以「紅極一時余派傳人正宗須生」頭銜,並由姑父王瑤卿親自把場。
王玉蓉與楊寶森合作戲有《王寶釧》、《四郎探母》、《雙姣奇緣》、《汾河灣》、《王春娥》、全部《李艷妃》(扶幼主起至斬李良止,裘盛戎花臉)、全部《孫夫人》等。楊寶森單挑戲有《定軍山》、《陽平關》、《連營寨》、《失空斬》、《捉放曹》、《托兆碰碑》、《擊鼓罵曹》、《珠簾寨》、《八大錘》、《法場換子》、《奇冤報》、《洪羊洞》等。
1941年9月,農歷辛巳年: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與楊寶森並掛頭牌,其他主要合作者有姜妙香、俞振飛、芙蓉草、劉連榮、艾世菊等,楊寶忠亦參加為楊寶森操琴。這期演出自10月1日起,至11月13日止,一個半月。於11月返京。
1941年10月11日,農歷辛巳年八月廿一日: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一天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與楊寶森並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復劇目。
演出劇目
《宋江鬧院》(楊寶森飾宋江,芙蓉草飾閻惜姣,艾世菊飾張文遠)
1941年10月26日,農歷辛巳年九月初七日: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六天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六天,演於黃金大戲院,與楊寶森並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復劇目。
演出劇目
《打漁殺家》(楊寶森,芙蓉草)
1941年11月9日,農歷辛巳年九月廿一日:程硯秋首演《女兒心》
程硯秋於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女兒心》,此亦即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四十天。程硯秋飾百花公主,顧珏蓀飾江六雲,趙桐珊飾江花佑,張春彥飾鄒化,苗勝春飾安西王,劉連榮飾巴喇鐵頭,曹二庚、李四廣、劉斌昆、韓金奎、蓋三省、慈少泉、李小龍、楊善華分飾瞎、老、啞、瘸四對情侶。 1943年8月,農歷癸未年:寶華社二次赴滬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本次分兩期,第一期自8月11日起至9月20日,先與李玉茹等同台;第二期與章遏雲再度合作。這兩期其他演員基本相同,有芙蓉草、俞振飛、袁世海、高盛麟、婁振奎、高德松、哈寶山、艾世菊、孫盛武、劉斌昆、李盛泉等。
1943年8月11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十一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一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楊寶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飛)
1943年8月12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十二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楊寶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飛)
1943年8月13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十三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擊鼓罵曹》(楊寶森,婁振奎)
《拾玉鐲》接《法門寺》(楊寶森飾趙廉,李玉茹飾孫玉姣、宋巧姣,俞振飛飾傅朋,孫盛武飾前劉媒婆,艾世菊飾賈桂,袁世海飾劉瑾,哈寶山飾宋國士,芙蓉草飾後劉媒婆,劉斌昆飾劉公道) 1943年8月27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廿七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七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打御史、清官冊、調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8月28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廿八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十八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八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8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初九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九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九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打御史、清官冊、調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9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初十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16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十七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七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七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打御史、清官冊、調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17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十八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八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八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20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廿一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四十一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四十一天,即與李玉茹合作的第一期最後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此後休息一周。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楊寶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飛)
1943年9月30日,農歷癸未年九月初二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五十一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五十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楊寶森,章遏雲,俞振飛,芙蓉草,艾世菊)
1945年10月31日,農歷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在上海天蟾舞台舉行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由上海戲劇聯合會主辦,會長梁一鳴。
演出劇目
《蟠桃盛會》(周菊舫飾豬龍婆)
《九龍杯》(程少余飾黃三太,楊盛春飾計全,葉盛章飾楊香武,高盛虹飾鄒應龍)
《雙姣奇緣》(言慧珠飾孫玉姣,姜妙香飾傅朋,孫盛武飾前劉媒婆,馬富祿飾賈桂,袁世海飾劉瑾,何潤初飾國太,顧正秋飾宋巧姣,張盛利飾宋國士,楊寶森飾趙廉,劉斌昆飾劉公道,趙桐珊飾後劉媒婆,馬世嘯飾劉彪)
《龍鳳呈祥》(李少春飾趙雲,譚富英飾劉備,周信芳飾喬玄,韓金奎飾喬福,李盛泉飾吳國太,林樹森飾魯肅,劉連榮飾孫權,孫蘭亭飾賈華,梅蘭芳飾孫尚香,李世霖飾諸葛亮,趙如泉飾張飛,葉盛蘭飾周瑜)
其中《法門寺》趙廉一角,本擬請馬連良,但因被捲入所謂「漢奸」官司,一時不便登台,改請楊寶森。 1946年,農歷丙戌年,秋:秋聲社抗戰勝利後赴滬演出
本年秋至次年夏,程硯秋先應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邀,率秋聲社赴滬演於中國大戲院。演畢,又應王准臣先生之請續演營業戲兩期共六十六天於天蟾大舞台,第一期與譚富英先生合作,加入葉盛蘭、袁世海、高盛麟;第二期與李少春、俞振飛、芙蓉草合作,陣容齊整,名角雲集。硯秋把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創演的全部本戲如《賺文娟》、《花舫緣》等,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新排的全部本戲《費宮人》、《鎖麟囊》、《女兒心》等一一展示於舞台,甚至連多年未曾露演的別具風格的傳統老戲如《玉堂春》、《罵殿》、《桑園會》、《御碑亭》、《弓硯緣》、《汾河灣》等都演了,可以說是程派藝術的一次總檢閱和總結性質的演出,獲得空前的成功。
1946年6月20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與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本日首演,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本《四進士》,
1946年6月21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與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部《蘇武牧羊》
1946年6月22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與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部《三娘教子》 1946年8月,農歷丙戌年:1946年8月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
本月中,黃桂秋與王琴生、俞振飛、高盛麟、芙蓉草、梁一鳴、李金鴻等演於黃金戲院,並邀楊寶忠操琴。此次打泡戲是「黃三出」,即《春秋配》、《別宮祭江》、《蘇三起解》。特別是與高盛麟合作首演《廬城俠侶》連演連滿,電台還進行了實況轉播。
1946年11月,農歷丙戌年: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
楊寶森隨梅蘭芳劇團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其他主要演員還有蕭長華、姜妙香、俞振飛、劉連榮、芙蓉草、楊盛春、王泉奎、哈寶山、何潤初、劉斌昆、葉盛茂、韓金奎等。演出自11月2日起,至次年1月8日,期間12月24至28日因梅蘭芳赴京參加演劇,停演。
1946年11月10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十七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九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九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日場
《法門寺》(梅蘭芳飾宋巧姣,楊寶森飾趙廉,劉連榮飾劉瑾,蕭長華飾賈桂,芙蓉草飾劉媒婆)
夜場
《洪羊洞》
1946年11月22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廿九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二十一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二十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宋江鬧院·坐樓殺惜》(楊寶森飾宋江,芙蓉草飾閻婆惜,劉斌昆飾張文遠)
1946年12月1日,農歷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御碑亭·金榜樂》(梅蘭芳,楊寶森,蕭長華,姜妙香)
夜場
《打漁殺家》(楊寶森,芙蓉草)
1947年1月13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廿二日:梅蘭芳、楊寶森義演《御碑亭》
梅蘭芳和楊寶森等在上海天蟾舞台義演《御碑亭》,其他演員還有姜妙香、蕭長華、芙蓉草等。
1947年5月,農歷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譚富英在滬打擂台演出
周信芳要提攜總掛「特別牌」的高盛麟,決定接下來由當年32歲的高來挑班頭牌唱大軸。當時上海由於有麒老牌、李玉茹掛頭、二牌,每每演出,高只能「名列前茅」。當時高在京劇界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太大。再者當時北京正紅的兩大名角正在上海演出,一台是譚富英、王玉蓉在皇後大戲院,一台是李少春、袁世海在天蟾舞台。高對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則慧眼獨居,為高拍胸:一切有我!這樣,高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勵才下頂下這個「雷」。
經過他們一番策劃,以武生聞名的高盛麟出其不意,以文武老生戲打炮:頭天《戰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軍山》,頭天打炮,高盛麟飾花雲,芙蓉草的二夫人,苗盛春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漢王。當天傾盆大雨而劇場觀眾爆滿,台前台後水泄不通,劇場氣氛熱烈,效果極好。當天李少春也唱《戰太平》,侯玉蘭的二夫人,孫盛武的花安,高維廉的王子,袁世海的北漢王,陣容頗佳,一時觀眾真有顧此失彼之感。
高頭天滿堂,下兩場《打棍出箱》、《定軍山》又座無虛席,三天過後,高換戲歸行,大演楊派武生戲和蓋派武生戲,戲碼不斷翻新,觀眾處之若騖。又演過了半個多月,高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雙出,前演《戰長沙》、《定軍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遙津》等,後就演《一箭仇》、《四傑村》、《洗浮山》、《鐵籠山》、《挑華車》、《四平山》、《長坂坡》等。就這樣,高盛麟和譚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兩月的對台戲,上座始終不衰,天天爆滿,皆大歡喜。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
1947年9月3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十九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一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
演出劇目
《法門寺》(楊寶森飾趙廉,張君秋飾宋巧姣,裘盛戎飾劉瑾,劉斌昆飾賈桂,芙蓉草飾劉媒婆)
1947年9月8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廿四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六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六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原定只演五天,後續演五天。
演出劇目
《法門寺》(楊寶森飾趙廉,張君秋飾宋巧姣,裘盛戎飾劉瑾,劉斌昆飾賈桂,芙蓉草飾劉媒婆)
1947年9月12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即續演第五天,也即最後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
演出劇目
《搜孤救孤》(孟小冬飾程嬰,趙培鑫飾公孫杵臼,裘盛戎飾屠岸賈,魏蓮芳飾程妻)
《四郎探母》(梅蘭芳飾鐵鏡公主,李少春[坐宮]、周信芳[交令、過關、巡營]、譚富英[見弟、見娘]、馬連良[見妻、哭堂、回令]分飾楊四郎,芙蓉草飾蕭太後,姜妙香飾楊宗保,馬富祿飾佘太君,馬盛龍飾楊六郎,高玉倩飾四夫人,劉斌昆飾大國舅,韓金奎飾二國舅)
1963年6月6日,農歷癸卯年閏四月十五日:整理改編京劇傳統劇目小型座談會召開
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徐平羽召開整理改編京劇傳統劇目小型座談會,被邀請參加的有老舍、吳晗、田漢、馬彥祥、周巍峙、剪伯贊、周貽白、文懷沙、徐蘭沅、趙桐珊、張夢庚等。會上,夏衍傳達了周恩來總理關於一年內整理改編100出京劇傳統劇目的指示,並將工作組初步擬定落實到人的改編計劃,送請與會者閱提意見,據此,田漢提出擴大作者隊伍的建議。
會後,馬彥祥與任桂林率工作組,於6日15日、6月22日和6月29日先後召開會議,商定了整理改編計劃;並擬定由北京市文化局代部擬稿,向周總理報告此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同時報送落實到人的整理改編計劃。為了落實周總理的指示,個人決定改編京劇《花田錯》,當年冬與樊楝卿合作完成初稿。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張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